宏观经济学——第十三章
- 格式:ppt
- 大小:864.00 KB
- 文档页数:58
《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指南》(宏观经济学)第六版第十三章国民收入决定:收入—支出模型选择题1.关于总支出曲线的描述,以下那种描述是正确的?()A.截距为负,斜率小于45°线的斜率;B.截距为负,斜率大于45°线的斜率;C.截距为正,斜率小于45°线的斜率;D.截距为正,斜率大于45°线的斜率;2.如果在消费—收入图形上,消费曲线向上移动,这意味着消费者()。
A.由于减少收入而减少储蓄S;B. 由于增加收入而增加了储蓄S;C.不是由于增加收入,而是其他原因使储蓄S增加;D. 不是由于增加收入,而是其他原因使储蓄S减少;3.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之时。
A.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B.实际的消费加实际的投资等于产出值;B. C.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D。
总支出等于企业部门的收入。
4.当消费函数为C=a+bY,a>0,0<b<1,这表明,平均消费倾向()。
A.大于边际消费倾向;B. 小于边际消费倾向;C. 等于边际消费倾向;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以5.在凯恩斯的两部门经济模型中,如果边际消费倾向值为0.8,那么自发支出乘数值必是()。
A.1.6;B.2.5;C.5;D.4。
6.如果投资支出I突然下降,那么凯恩斯模型预期()。
A.GDP将开始持续下降,但最终下降将小于投资I的下降;B. GDP将迅速下降,其量大于投资I的下降;C. GDP将迅速下降,其量小于投资I的下降量,但将没有进一步下降趋势;D. GDP将开始持续下降,直至下降量大大超过投资I的下降量。
7.如果由于计划投资支出的减少而导致原来GDP的均衡水平改变,可以预期()。
A. GDP将下降,但储蓄S将不变;B. GDP将下降,但储蓄S将上升;C. GDP和储蓄S都将下降;D. GDP不变,但储蓄S下降8.在凯恩斯的收入决定模型中,如果计划储蓄等于240亿元,计划投资等于200亿元,则()。
A.将导致非计划的库存投资,从而收入下降;B.收入必须上升以使条件I=S成立;C.节俭悖论预示着人们越节俭将会导致储蓄曲线越向下移动;D.为使经济达到均衡,投资将会上升至240亿元。
第十三章消费与储蓄一、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二、生命周期消费理论(弗兰科.莫迪利安尼)生命周期理论假说认为个人是在长期中计划其消费与储蓄行为,为的是在整个一生中以最好的方式来配备其消费。
其意义在于,恒常性收入、暂时性收入与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各不相同。
一般消费公式为:WL=⨯C YLNLNL为生活年限、WL为工作年限、YL为年劳动收入。
【案例】假定一个人20岁开始独立生活,计划工作到65岁,并将在80岁去世,每年的劳动收入(YL)为3万元。
独立生活年限为60年(NL),工作年限为45年(WL)。
思考:恒常性收入、暂时性收入与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MPC)的差异。
三、恒常收入理论(米尔顿.弗里德曼)恒常收入理论假说认为消费与现期收入无关,而与长期收入的预期有关,对长期收入的预期又被称为恒常收入。
=C cYPYP为恒常收入,c为边际消费倾向。
恒常收入是指已知的现存财富与现在和未来所赚取的收入,维持个人在其有生之年稳定的消费率。
四、不确定条件下的消费:现代分析方法根据LC-PIH理论,消费将永远不变。
现代型的LC-PIH理论强调收入不确定性与消费变动之间的联系,并且采取更加形式化的方式分析消费者效用最大化。
根据新的模型,收入的意外变化引起消费变动,如无收入的意外变动,本期消费应与上期消费一样。
一生效用:11()()......()()t t T T U U C U C U C U C +-=++++∑约束条件:1111............t t T T t t T T C C t C C YL YL YL YL +-+-++++=+++财富+ 要使得总效用最大,跨时期的边际消费效用应相等,即1()()t t MU C MU C +=现在加入不确定性问题1:实际上,消费者无法实施边际效用相等原则,因为未来边际效用1()t MU C +在t 期无法确定,消费者只能将今天的边际效用等同于t+1期的边际效用作为最好的猜测,即1()[()]t t MU C E MU C +=。
第十三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1.能否说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消费倾向就是消费支出和收入的关系,又称消费函数。
消费支出和收入的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考察,一是考察消费支出变动量和收入变动量关系,这就是边际消费倾向,MPC=CY∆∆或MPC=CY∂∂,二是考察一定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量和该收入量的关系,这就是平均消费倾向,APC=CY。
边际消费倾向总大于零而小于1,因为一般说来,消费者增加收入后,即不会分文消费不增加,也不会把增加的收入全用于增加消费,一般情况是一部分用于增加消费,另一部分用于增加储蓄,即ΔY=ΔC+ΔS,因此, 0<MPC=CY∆∆<1。
可是,平均消费倾向就不一定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
当人们收入很低甚至是零时,也必须消费,那么借钱也要消费,这时,平均消费倾向就会大于1。
例如,在图13-5中,当收入低于Y0时,平均消费倾向就大于1。
当收入低于Y0时,消费曲线上任一点与原点的连线与横轴所成的夹角总大于45,因而这时平均消费倾向CY>1。
图17-56.什么是凯恩斯定律,凯恩斯定律提出的社会经济背景是什么?解答:所谓凯恩斯定律是指,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制度都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也就是说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会引起产量和收入的变动,直到供求相等,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
这条定律提出的背景是,凯恩斯写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时,面对的是1929—1933年之后的西方世界的经济大萧条,工人大批失业,资源大量闲置。
在这种情况下,社会总需求增加时,只会使闲置的资源得到利用从而使生产增加,而不会使资源价格上升,从而产品成本和价格大体上保持不变。
这条凯恩斯定律被认为适用于短期分析。
在短期中,价格不易变动,社会需求变动时,企业首先是考虑调整产量,而不是变动价格。
3.为什么一些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将一部分国民收入从富者转给贫者将提高总收入水平?解答:因为贫者收入低,为维持基本生活水平,他们的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重大于富者,富者的消费倾向较低,储蓄倾向较高,而贫者的消费倾向较高,因而将一部分国民收入从富者转给贫者,可提高整个社会的消费倾向,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总消费支出水平,于是总产出或者说总收入水平就会随之提高。
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一、单项选择C 1.张三每月的可支配收入1000元,每月消费820元;现在张三每月的收入增加了200元后,他每月消费960元。
此时张三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分别为① 0.8,0.9② 0.7,0.9③ 0.7,0.8④ 0.8,0.8A 2.令M等于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A等于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之和,那么,① M =1 ,A=1② M =1 ,A<1③ M <1 ,A=1④ M<1 ,A<1B 3.在边际储蓄倾向等于20%时,边际消费倾向等于① 20%② 80%③ 30%④ 50%D 4.根据相对收入加说,消费倾向在下述哪种情况较高①教育程度较低②社会地位较低③拥有较多流动资产④周围人群消费水平较高A 5.下述哪一项不属于总需求()A、税收B、政府支出C、净出口D、投资B 6.边际储蓄倾向若为0.25,则边际消费倾向为()A、0.25B、0.75C、1.0D、1.25C 7.消费函数的斜率等于A、 APCB、APSC、MPCD、MPSB 8.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由他的现期收入决定,而是由他的永久收入决定。
这是()的主要观点。
A、生命周期的消费理论B、相对收入消费理论C、永久收入的消费理论D、绝对收入消费理论C 9.根据平均消费倾向(APC)、平均储蓄倾向(APS)、边际消费倾向(MPC)、边际储蓄倾向(MPS)之间的关系,下面哪种是正确的( )A、如果MPC增加,那么,MPS也增加B、MPC+APS=1C、MPC+MPS=APC+APSD、MPC+MPS>APC+APSA 10、如果边际储蓄倾向为0.3,投资支出增加60亿元,可以预期,这将导致均衡水平GDP增加()。
A 200亿元;B 60亿元;C 180亿元;D 20亿元。
B 11、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厂商投资增加将引起()A 国民收入增加,但消费水平不变B 国民收入增加,同时消费水平提高C 国民收入增加,但消费水平下降D 国民收入增加,储蓄水平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