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复习纲要精编
- 格式:doc
- 大小:66.55 KB
- 文档页数:11
兰亭集序《兰亭集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序》、《临河序》、《禊序》和《禊贴》。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军政高官,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
《兰亭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对于生死无常的感慨。
译文:永和九年,是癸丑之年,阴历三月初,(我们)会集在会稽山阴的兰亭,是为了从事修禊祭礼。
众多贤才都汇聚在这里,年长的年少的都聚集在一起。
兰亭这地方有高峻的山峰,高大茂密的竹林。
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环绕在亭子的四周,(我们)引(清流激湍)来作为流觞的曲水,列坐在曲水旁边。
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喝点酒,作点诗,也足以令人抒发内心深处的情意。
这一天,晴明爽朗,春风和暖畅快。
向上看,天空广大无边,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多,借以纵展眼力,开畅胸怀,尽情的享受视听的乐趣,实在是快乐呀!人们彼此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
有时把自己的志趣抱负,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时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任何拘束,放纵无羁地生活。
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取舍爱好各不相同,安静与躁动不同,(可是)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自足,不觉得老年即将到来;等到(对于)那些所得到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改变,感慨随着而产生。
过去感到高兴的事,转眼之间成为旧迹,仍然不能不因它引起心中的感触,何况寿命的长短,听凭造化,最终归结于消亡!古人说:“死生也是一件大事。
”怎么能不悲痛呢?一、字音癸.(guǐ)丑会.(kuài)稽修楔.(xì) 激湍.(tuān)流觞.(shāng) 管弦.(xián)游目骋.(chěng)怀彭殇.(shāng)二、通假字1、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面对面2、虽趣舍万殊趣通“取”取得三、古今异义词1、列坐其次..古义:这个地方今义:居于次一等2、俯察品类..之盛古义:物品、物类今义:物品的种类3、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古义:形容时间短暂今义:低头、抬头4、或取诸怀抱..襟怀抱负古义:襟怀抱负今义:怀里抱着5、所以..游目骋怀古义:①表凭借,用来。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重点概括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重点概括《赤壁赋》(一)通假字1、举酒属客举匏尊以相属(属,通“嘱”劝酒)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3、山川相缪(缪,通“缭”连结、盘绕)4、杯盘狼籍(籍,通“藉”,凌乱)5、举匏尊以相属(尊,通“樽”,酒杯)(二)词类活用1、歌窈窕之章扣舷而歌之(歌,名作动唱)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舞,使??起舞;泣,使??哭泣)3、正襟危坐(正,形作动整理)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南,名作状向南)5、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西、东,名作状,向西、向东)6、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下、东:名作动,攻占,向东进军、东下)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名作动,打鱼砍柴)8、侣鱼虾而友麋鹿(侣、友:意动用法以??为伴、以??为友)9、羽:羽化而登仙(名作状,像长了翅膀似的)10、空明:击空明兮溯流光(形作名,月光下的清波)11、舳舻(连接)千里:(省略谓语)(三)古今异义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2、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浩荡渺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四)一词多义1、望:七月之望(名词,阴历的每月十五日)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向远处看)2、歌:扣舷而歌(唱)歌曰(歌词)倚歌而和之(歌声)3、如:纵一苇之所如(往)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像)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像)4、然:其声呜呜然(??的样子,像声词词尾)何为其然也(这样)5、长:抱明月而长终(永远)而卒莫消长也(增长)6、于: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月出于东山之上(从)徘徊于斗牛之间(在)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托遗响于悲风(给)7、而:羽化而登仙(表承接)扣舷而歌(表修饰)倚歌而和之(表修饰)正襟危坐而问之(表修饰)侣鱼虾而友麋鹿(表并列)逝者如斯而未偿往也(表转折)耳得之而为声(表因果)8、之: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词)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倚歌而和之(代词,代“歌”)哀吾生之须臾(助词,取独)9、其:而不知其所止(代词,它,指“一苇”)其声呜呜然(代词,那)何为其然也(代词,指箫声)方其破荆州(代词,他,指曹孟德)(五)特殊句式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宾短语后置)2、徘徊于斗牛之间(介宾短语后置)3、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4、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动句)6、而又何羡乎(宾语前置)7、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8、是造物之无尽藏也。
人教版第二册必修二文言文基础知识归纳第二册文言文知识归纳:《谏太宗十思疏》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1、浚:必浚其泉源(疏通,深挖)2、当:当神器之重(主持,掌握)3、景:承天景命(大)4、董:虽董之以严刑(监督)5、克:克终者盖寡(能够)6、作:将有作(建造,兴建)7、牧:则思谦而自牧(养)8、敬:则思慎始而敬终(慎)9、黜:则思正身以黜恶(排斥)10、简:简能而任之(选拔)二、通假字1、振之以威怒(通"震",威吓)2、则思无以怒而滥刑(通"毋",不要)三、一词多义1、安:①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形容词,安定)②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疑问副词,怎么)③项王曰:"沛公安在?"(疑问代词,哪里)④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动词,养生)2、信:①信者效其忠(形容词,诚实)②愿陛下亲之信之(动词,信任)③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名词,信用)④忌不自信(动词,相信)3、求:①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动词,追求)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动词,探求)③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动词,请求)④不求闻达于诸侯(动词,要求)4、治:①文武兼用,垂拱而治(动词,治理)②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动词,治病)③不效则治臣之罪(动词,惩治)5、当:A、dāng①盛夏之时,当风而立(动词,对着,面对)②当场(处在某个地方或某个时候)③人君当神器之重(动词,掌握,主持)④各当时而立法(动词,适应,相当)⑤当高罪死(动词,判断)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动词,应当)B、dàng ①安步以当车(动词,当做)②岂非用赏罪当邪(形容词,适合,得当)6、以:①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连词,表目的,来)②虽董之以严刑(介词,用)③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连词,表目的,来)④则思无以怒而滥刑(介词,因为)⑤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介词,把)7、哉:①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语气词,表反问,呢)②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语气词,表反问,吗)③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语气词,表反问,呢)8、所:①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代词,用在动词前,组成名词性短语,……的人)②山峦为晴雪所洗(介词,"为……所……",表被动)9、盖:①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副词,大概)②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连词,承接上文,表示推断原因)③朕闻,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不有死(句首语气词,不译)内容来源于搜集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第一时间删除。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知识复习篇目:《诗经》两首(《氓》、《采薇》)、《离骚》、《孔雀东南飞》、《短歌行》、《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氓》——诗经1、通假字: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摆脱,脱身)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岸边)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叹息无,通勿,不要)匪来贸丝(匪通非,不是)将子无怒(无通毋,不要)2、古今异义:泣涕涟涟(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三岁食贫(三岁,古义多年,今义三岁的年龄)送子涉淇(子:古:你今:孩子)将子无怒(将:古:请,希望今:将要;将军)总角之宴(宴:古:欢聚,快乐今:宴会)至于顿丘(至于:古:到达今:连词,说完一事,要说另一事时用至于)3、词类活用:夙兴夜寐(夙,夜: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夜晚)4、特殊句式:秋以为期(宾语前置)5、一词多义夙夙兴夜寐(早)夙夜忧叹(日)夙志已酬(素有的,旧有的)《采薇》——诗经1、通假字:岁亦莫止(莫通暮)彼路斯何(路通辂,大车)孔棘(棘通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尔通草字头尔,花盛开的样子)维常之华(华通花)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常通棠,棠棣)2、古今异义薇亦作止(止:古:句尾语气词今:停止)不遑启居(启:古:臂部离开脚后跟的叫启今:启发)(居:古:臂部贴在小腿上叫居今:居住)岁亦阳止(阳:古:指农历十月今:阳光、太阳等)今我来思(思:古:语气词,无实意今:思考,想)3、词类活用岂不日戒(日:名词作状语,每日、每天)雨雪霏霏(雨:名词作动词,降下)《离骚》——屈原1、通假字:偭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施行)忳郁邑余侘傺兮(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何方圜之能周兮(圜通圆)芳菲其能弥章(章通彰,明显)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延伫乎吾将反(反通返,返回)2、古今异义;怨灵修之浩荡兮(浩荡,古义荒唐,今义形容水势广阔而壮大)偭规矩而改错(改错,古义改变措施,今义改正错误)吾独穷困乎此时也(穷困,古义处境困窘,今义经济困难)宁溘死以流亡兮(流亡,古义随着流水而消逝今义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长余佩之陆离(陆离,古义修长的样子,今义形容色彩繁杂)固时俗之工巧兮(工巧:古:善于投机取巧今:技艺巧妙)3、词类活用步余马于兰皋兮(步,使。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整理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整理作为高中语文必修二的一部分,文言文一直以来都是学生的重点和难点。
学生们往往因为对于文言文的语言形式不熟悉而感到头疼,这也是让许多学生感到困惑的一大问题。
因此,通过整理文言文,透彻学习文言文的解决方法和技巧是非常必要的。
整理文言文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古文时态古文时态有“史上称谓时态”、“虚拟语气”、“真实语气”等。
历史上,诸侯王子之间的关系极其复杂,为了礼节,要用不同的称谓,称呼不同的身份。
这种时态被称为“史上称谓时态”,通常用于描述史事和人物轶事,常见于《史记》、《资治通鉴》等历史著作中。
虚拟语气用来表示没有发生的可能或虚构的情况,它要求将“以”,“曰”等古文语气助词放在前面构成。
比如:“曰:‘天下者,纲纪在君。
’”这句话显示的是作者的想象,而不是事实。
真实语气用来表示已经发生过的实际情况,可以用古文的完成式和过去式等形式来表达。
例如:“韩信,据涿郡北阪,闭关十年,养长驱之计式成。
”这个句子看似虚构,但是在历史上确实存在。
二、古文成句古文成句是汉语言中较为常见的表达方式之一。
成句通常由五个字、七个字、十个字甚至更多的字构成,有时还伴随着带有平仄的韵律。
它与现代汉语的独立成句出奇制胜一样重要,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所在。
古文成句常用于描述和表达某种感情,比如“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这个成语描绘的是人在夜深的时候,难以入睡,反反复复地翻来覆去。
除了感情的表达以外,古文成句也常用于强调某种观念或信仰,比如:“皇矣!日月之光,将不可灭。
” 这个句子表达的是对皇帝权威的意识和认同。
三、古文修辞手法古文修辞手法是古代文学中广泛运用的方式。
它主要针对的是篇章的语言艺术和表现形式。
古文修辞手法的种类十分广泛,例如:“比喻、夸张、反复等。
”其中最常见的是比喻。
比喻是一种通过化用的方式,给读者带来更深刻的体验。
它通过将两个事物进行类比,突出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从而使读者对被比喻的事物产生新的感悟。
202X年高考语文必修2全册文言文必考知识点梳理汇编【第一章】《线女传》1.词句要点1)初级(1)文言文的字音、字形和注音法(2)文言的基本句式和基本结构2)中级(1)文言虚实辨析(2)文言的名言警句和成语(3)文言文的常见修辞手法3)高级(1)文言文的作文技巧(2)文言文的阅读与鉴赏方法(3)文言文的修辞手法运用及理解2.生字词极易认识:跋扈、欺凌、慑服、阿谀容易认识:悖逆、肃然、装模作样、醇厚、振奋人心、繁殖、凌辱、淳朴、章程、郑重、辜负、褒奖、忏悔、寝食难安、丧失、封锁、忐忑不安、冥思苦想、威服、贪财好色、才具过人、声名鹊起、悼念、本相、折磨、安详、振作、贞静、悔过3.翻译译文(1)辍学在家,写文章(2)谢奕“聪明绝顶,天资出众”第1页/共9页(3)兄长谢瑀于大成王朝担任要职(4)等此时,你就舍之,是当守其丧。
(5)秋八月,壮丽的白色花冠盛开4.语法要领借使、何况、然而、虽然、故、若、更、因为、饶、与其、即、至于、岂【第二章】《滕王阁序》1.词句要点1)初级(1)文言的基本句式和基本结构(2)文言虚实辨析2)中级(1)文言的名言警句和成语(2)文言文的常见修辞手法3)高级(1)文言文的文学鉴赏方法(2)文言文的修辞手法运用及理解2.生字词极易认识:寓意、庙社、应酬、留连容易认识:飘荡、踞、山间、流连忘返、致辞、庸志、挥毫、仪表堂堂、事业有成、禅让、亲爱的人、赐、好高骛远、丧乱之地、浸、谦逊、厚道、体恤、玩味、崇拜、浩瀚、寥寥无几、厢房、遗物、逐暴逐怒、现代化、保守、注重实效、无限、行装、闲适、珍惜、宁静自若、铭心刻骨、一连串、规模、称心如意之事、毫无疑问、满心欢愉、附和、深挚、发显示、流露3.翻译译文(1)筑的阁楼不用刀刻,人自努力天与给。
(2)在当今社会,不读书真没出息。
(3)用户认可的使用价值=所感知功能值/价格。
4.语法要领以上、非独、直是、引伸、恋、当、歌颂、非、将、恐、虽、必、曰、矣【第三章】《岳阳楼记》1.词句要点1)初级(1)文言的基本句式和基本结构(2)文言虚实辨析2)中级(1)文言的名言警句和成语(2)文言文的常见修辞手法3)高级(1)文言文的文学鉴赏方法(2)文言文的修辞手法运用及理解2.生字词极易认识:寻觅、豁达、妩媚、凭借容易认识:筹码、升旗、追随、泼天大祸、吓、舍弃、几如成群、身材绝佳、恭迎、远离、长桥、迅猛、结束、栋、一代巨星、侧面、突出其身、矮、罕见、空、呼声、仅次于、智勇双全、总之、接连不断、保留、此消彼长、热爱、静谧、迅速、喜极而泣、夸奖3.翻译译文(1)实现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
1. 文言文的基本特点: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书面语,相对于口语而言,它更加庄重、精练,使用较多的是古代汉语的词汇和句法结构。
文言文讲究平仄、句式工整,寓意含蓄,表达隐晦。
2. 文言文的词汇特点:文言文的词汇大多数是古代的词汇,有许多与现代汉语的词汇不同的地方。
比如,文言文中常常使用“朕”代替“我”,使用“尔”和“汝”代替“你”,使用“予”代替“我”,使用“兹”代替“此”等。
此外,文言文中使用的词汇通常较为正式和庄重。
3. 文言文的句法特点:文言文的句法结构多采用双音节或多音节的词语作为成分,并以四字句为最常见。
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有主谓结构、宾补结构、并列结构、状补结构等。
同时,文言文中使用的句型较为复杂,修饰成分较多,含义较为深远。
4. 文言文的修辞特点:文言文中常使用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的效果,其中最常见的有比喻、夸张、反问、排比等。
文言文修辞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意境的描绘、句法的运用和语言的含蓄。
5. 文言文中的典故引用:文言文中经常引用古代的典故和文化常识,这些典故往往给文言文增加了隐晦的意味和深远的含义。
因此,理解文言文还需要对典故的含义和来龙去脉有一定的了解。
6. 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对于文言文的阅读,需要注意注重语言的整体理解和上下文的推测,以弄清楚句子的意思。
同时,要了解文言的特点,逐渐熟悉文言文中常见的词汇、句法和修辞手法。
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做一些阅读理解的练习,积累阅读经验。
第一单元:《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1.通假字句子解析鼓瑟希.同“稀”,稀疏莫.春者同“暮”,“暮春”即春末唯求则非邦也与.同“欤”,语气助词2.古今异义词词语例句解析童子童子..六七人古义:少年,未成年的男子。
今义:男孩子,泛指儿童。
师旅加之以师旅..古义:军队。
今义:军队的编制单位。
3.词类活用词语例句解析风风.乎舞雩名词作动词,吹风端、章甫如会同,端章..甫名词作动词,端,穿着礼服;章甫,戴着礼帽鼓鼓.瑟希名词作动词,弹奏冠冠.者五六人名词作动词,戴帽子后三子者出,曾皙后.名词作动词,落在后面小、大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形容词作名词,小,小相;大,大相4.一词多义词语例句义项或用法方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名词,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名词,纵横、方圆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副词,正、将要、才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名词,方形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名词,地域、边境知不吾知.也动词,了解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动词,知道孰为汝多知.乎同“智”,名词,智慧如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连词,如果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连词,至于宗庙之事,如.会同连词,或者臣诚知不如.徐公美动词,比得上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到作铿尔,舍瑟而作.动词,起身、站起来其中往来种作.动词,劳作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动词,振作青春作.伴好还乡动词,当作5.重点虚词词语例句义项或用法与吾与.点也动词,赞成唯求则非邦也与.同“欤”,语气助词遂与.外人隔绝介词,和尔以吾一日长乎尔.代词,你们尔.何如代词,你子路率尔.而对曰助词,表状态,常放在形容词或拟声词后,相当于“然”铿尔.,舍瑟而作助词,放在象声词或形容词后面,相当于“然”乎以吾一日长乎.尔介词,相当于“于”,比风乎.舞雩介词,相当于“于”,在异乎.三子者之撰介词,相当于“于”,与、和何伤乎.语气助词,呢以以.吾一日长乎尔介词,因为毋吾以.也动词,用(一说同“已”,止)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动词,做为国以.礼介词,用以.俟君子连词,表顺承皆以.美于徐公动词,认为6.特殊句式句式例句解析状语后置句以吾一日长乎尔“乎尔”是“长”的状语异乎三子者之撰“乎三子者之撰”是“异”的状语浴乎沂,风乎舞雩“乎沂”“乎舞雩”分别是“浴”“风”的状语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以师旅”“以饥馑”分别是“加之”“因之”的状语为国以礼“以礼”是“为国”的状语定语后置句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五六人”“六七人”分别是“冠者”“童子”的定语宾语前置句毋吾以也/不吾知也两个“吾”分别是动词“以”“知”的宾语,属于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齐桓晋文之事》1.通假字句子解析王说.,曰:……同“悦”,高兴为长者折枝.同“肢”,肢体刑.于寡妻同“型”,典范、榜样,这里作动词,做榜样盖.亦反.其本矣“盖”同“盍”,何不;“反”同“返”,回到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同“途”,道路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同“矣”,表示确定语气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同“网”,这里作动词,张网捕捉,比喻陷害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同“斑”。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归纳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知识归纳《兰亭集序》文言知识整理一、通假字1.趣舍万殊2.悟言一室之内二、古今异义①是日也②茂林修竹③所以游目骋怀④信可乐也⑤向之所欢⑥列坐其次⑦及其所之⑧曾不知老之将至⑨亦将有感于斯文三、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一觞一咏映带左右动词作名词足以极视听之娱动词的使动引以为流觞曲水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形容词作名词⑴群贤毕至⑵少长咸集⑶无丝竹管弦之盛形容词的意动齐彭殇为妄作当其欣于所遇数词的意动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副词作动词足以极视听之娱四、一词多义1 之⑴所之既卷⑵以之兴怀⑶夫人之相与⑷极视听之娱⑸向之所欣2 修⑴茂林修竹⑵况修短随化⑶乃重修岳阳楼⑷修守战之具3 虽⑴虽趣舍万殊⑵虽世殊事异4 于⑴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⑵欣于所遇⑶终期于尽5 以⑴引以为流觞曲水⑵亦足以畅叙幽情⑶犹不能不以之兴怀6一⑴若合一契⑵其致一也⑶固知一死生为虚诞⑷一觞一咏⑸悟言一室之内五、特殊句式判断句①死生亦大矣②固知一生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③其致一也倒装句1.状语后置⑴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⑵当其欣于所遇⑶终期于尽⑷不能喻之于怀⑸亦将有感于斯文2.定语后置⑴仰观宇宙之大⑵俯察品类之盛⑶虽无丝竹管弦之盛省略句1、列坐其次2、引以为流觞曲水3、悟言一室之内4、放浪形骸之外【古今异义】1.其次古义:其,代词,指曲水。
次,旁边、水边。
如:列坐其次。
今义:①次第较后;第二。
②次要的地位。
2.斯文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
如:亦将有感于斯文。
今义:文雅;文化或文人。
3.怀抱古义:胸怀抱负。
今义:①抱在怀里;②胸前;③心里存着;④打算。
4.以为古义:把……作为。
如:引以为流觞曲水。
今义:认为。
5.所以古义:①所用来。
如:所以游目骋怀;②……的原因。
如:所以兴怀。
今义:①表因果关系的连词;②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
6.俯仰古义:形容时间短暂今义:低头抬头7.品类古义:物品,物类。
指天地万物今义:物品的种类【涉及成语】群贤毕至、崇山峻岭、放浪形骸、情随事迁、感慨系之、游目骋怀《赤壁赋》文言知识梳理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⑴浩浩乎如冯虚御风⑵山川相缪⑶举酒属客⑷举匏樽以相属2.古今异义(1) 徘徊于斗牛之间A古义:明月停留今义:人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B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一种竞技方式(2) 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3) 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望美人兮天一方古义: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今义:美貌的人3.一词多义(1)东顺流而东东望武昌(2) 望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3) 下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4)如纵一苇之所如如诉如泣(5)白白露横江不知东方之既白(6)歌歌窈窕之章歌曰:“……”倚歌而和之4.词类活用(1) 名词用作状语。
高中语文必修二全新必考知识点大纲高中语文必修二是高中语文学科的一门重要课程,同样也是高中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为帮助学生更好地备考该课程,我们整理了“高中语文必修二全新必考知识点大纲”。
一、文言文翻译1. 重点篇章:《岳阳楼记》《滕王阁序》2. 翻译要点:主要涉及到文言文基础词汇的认知、文言文的语法特点、句子成分语序的掌握等方面。
二、现代文阅读1. 重点篇章:《范进中举》《滴答》,以及其他课文2. 阅读要点:针对每篇文章,需要学生对文中人物、事件、情感等信息做到准确把握,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主题意义等。
三、古代诗词鉴赏1. 重点篇章:唐诗宋词(如《静夜思》、《登鹳雀楼》、《江南春》等)2. 鉴赏要点: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唐诗宋词基本韵律、词汇、意象的理解和运用技巧,深刻领会其文化内涵、情感意义等方面。
四、现代文写作1. 写作类型:议论文、作文、应用文等2. 写作要点:需要学生掌握写作的基础技能,明确文章的结构及各部分功能,运用丰富的词汇、生动的形象、合适的修辞手法,体现出对社会现实、人生哲理、文化底蕴等方面的思考和表达。
五、常言和俗语的应用1. 常用常见的俗语和谚语2. 应用要点:需要学生掌握这些俗语的基本意思及合理运用场景,学习其所代表的人生哲理和人际交往技巧。
六、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1. 文学类别、文学史、文学名著等基础知识2. 古代文化、文学、哲学、艺术等方面的常识以上是“高中语文必修二全新必考知识点大纲”的主要内容。
在备考过程中,学生要注重巩固语言基础,理性识别文学情感和文化内涵,注重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的训练。
我们相信,通过努力学习和积累,一定能够取得理想的成绩。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文言文知识梳理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梳理 (1《氓》——诗经1、通假字: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说,通脱,摆脱,脱身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泮,通畔,岸边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通吁,叹息。
无,通勿,不要匪来贸丝(匪通非,不是将子无怒(无通毋,不要2、古今异义:泣涕涟涟(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三岁食贫(三岁,古义多年,今义三岁的年龄送子涉淇(子:古:你今:孩子将子无怒(将:古:请,希望今:将要;将军总角之宴(宴:古:欢聚,快乐今:宴会至于顿丘(至于:古:到达今:连词,说完一事,要说另一事时用至于 3、词类活用:夙兴夜寐(夙,夜: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夜晚4、特殊句式:秋以为期(宾语前置5、一词多义夙夙兴夜寐(早夙夜忧叹(日夙志已酬(素有的,旧有的《采薇》——诗经 1、通假字:岁亦莫止(莫通暮彼路斯何(路通辂,大车孔棘(棘通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尔通草字头尔,花盛开的样子维常之华(华通花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常通棠,棠棣2、古今异义薇亦作止(止:古:句尾语气词今:停止不遑启居(启:古:臂部离开脚后跟的叫启今:启发。
(居:古:臂部贴在小腿上叫居今:居住岁亦阳止(阳:古:指农历十月今:阳光、太阳等今我来思(思:古:语气词,无实意今:思考,想3、词类活用岂不日戒(日:名词作状语,每日、每天雨雪霏霏(雨:名词作动词,降下《离骚》——屈原1、通假字:偭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施行忳郁邑余侘傺兮(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何方圜之能周兮(圜通圆芳菲其能弥章(章通彰,明显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延伫乎吾将反(反通返,返回2、古今异义 ;怨灵修之浩荡兮(浩荡,古义荒唐,今义形容水势广阔而壮大偭规矩而改错(改错,古义改变措施,今义改正错误吾独穷困乎此时也(穷困,古义处境困窘,今义经济困难宁溘死以流亡兮 (流亡, 古义随着流水而消逝。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文言文知识梳理课文篇目:第二单元《<诗经>两首》、《离骚》、《孔雀东南飞并序》、《诗三首》第三单元《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召公谏厉王弭谤》【一词多义】为为仲卿母所遣(介词,读wéi被)十七为君妇(动词,读wéi,做,作为,成为)为诗云尔(动词,读wéi,作,写)非为织作迟(动词,读wéi,是;或作“因为”“由于”讲时,介词,读wèi)阿母为汝求(介词,读wèi,替,给)始尔未为久(动词,读wéi,算,算作)慎勿为妇死(连词,读wèi,为了)遂言既遂矣(动词,顺心,满足)何往而不遂(动词,通,达)功遂身退(动词,成功)市罢,遂不得履(副词,终究)遂逐秦师(连词,于是)靡靡室劳矣(动词,读mǐ,无,没有)所向披靡(动词,读mǐ,倒下)徒靡弹药(动词,读mí,浪费)固固前圣之所厚(副词,本来,原来)蔺相如固止之(副词,坚决)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动词,巩固)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形容词,顽固)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形容词,坚固)伏伏清白以死直兮(动词,保持,守)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名词,埋伏)降龙伏虎(动词,使……屈服)伏为其人(动词,佩服)施徒留无所施(动词,用)留待作遗施(动词,施与)会会不相从许(副词,当,决)于今无会因(动词,相会,聚会)作何不作衣裳(动词,制作,制造)昼夜勤作息(动词,劳作)留待作遗施(动词,作为)君当作磐石(动词,做,成为)故作不良计(动词,做出)谢多谢后世人(动词,告诉)谢家来贵门(动词,辞别)阿母谢媒人(动词,谢绝,拒绝)适始适还家门(动词,出嫁)处分适兄意(动词,适合,依照)适得府君书(副词,刚才)适彼乐土(动词,往,到)当对酒当歌(介词,对着)募有能捕之者,当租其人(动词,两者相抵)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动词,把守)北邀当国者相见(动词,主持,执掌)当是时也(介词,方,值)微微夫人之力不及此(连词,如果没有,如果不是)则名微而众寡(形容词,贫贱,地位不高)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副词,暗暗地)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副词,稍微,略微)说秦伯说,与郑人盟(形容词,喜悦,高兴)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动词,陈述)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名词,杂说,一种文体)鄙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动词,以……为边邑)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名词,边邑,边远地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形容词,鄙陋,庸俗)使使使以闻大王(动词,派遣;名词,使者)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动词,命令,指派)周公之逮所由使也(动词,主使)见见陵之耻(介词,被)图穷而匕首见(动词,显露)秦王必喜而善见臣(动词,接见)诚诚能得樊将军首(副词,果真,如果)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副词,实在)顾顾计不知所出(副词,不过,只是)顾笑武阳(动词,回头看)三岁贯女,莫我肯顾(动词,照顾,顾及)将军宜枉驾顾之(动词,拜访)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连词,反而)兵不及召下兵(名词,士兵)秦兵旦暮渡易水(名词,军队)无岁不爱兵(动词,侵略)不得持尺兵(名词,武器)穷以穷困来归丹(名词,困厄,走投无路)复前行,欲穷其林(动词,寻求尽头)图穷而匕首见(动词,穷尽)举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动词,举起)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形容词,尽)度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规章制度)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duó,计算)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越过)遗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丢失,去)蒙故业,因遗策(遗留下来的)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wèi,给予)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动词,丢失,丢掉)追亡逐北(作名词,逃亡的军队)吞二周而亡诸侯(动词,灭亡)河曲智叟无以应(wú,无,没有)置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安放,放置)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放弃)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设置)幸不幸短命死矣(幸运)故幸来告良(幸亏)幸天下有变,而欲有大功(希望)妇女无所幸(宠幸)辞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停数日,辞去(告别)不辞劳苦(推托)陈诸郎中持兵,皆陈殿下(陈列,引申义)恐惧不敢自陈(陈述,引申义)私丹不忍以一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自己的,私人的,本义)乃遂私见樊於期(私自,引申义)若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似乎,好像)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假如)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你)乘公与之乘,战于长勺(乘车)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顺应)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量词,古代一车四马为一乘)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趁着,就着)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诚恳,不欺骗)今以蒋氏观之,犹信(确信,真实)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诚信)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信物,凭据)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使者,托信之人)低眉信手续续弹(随意)坐秦王坐章台见相如(古人盘膝而坐)王曰:“何坐?”曰:“坐盗。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文言文向来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难点,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有哪些呢?下边是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诗经》两首一、词语氓( ) 蚩蚩愆期将子无怒垝垣( ) 尔卜尔筮咎言( ) 动辄得咎 ( ) 载笑载言 ( ) 下载( ) 一年半载 () 刊载( ) 于嗟鸠兮桑葚犹可说也其黄而陨自我徂尔淇水汤汤渐车帷裳罔极靡有朝矣咥笑夙兴夜寐隰则有泮玁狁不遑靡盬孔疚骙骙小人所腓象弭鱼服雨雪霏霏山盟海誓二、成语1.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奋。
2.山盟海誓:誓词恳切可信。
三、文学知识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它采集了从西周早期到春秋中叶约 500 年间的诗歌 305 篇。
先秦称为《诗》或《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
2.《诗经》按乐曲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指十五国风,绝大多数是民间歌谣 ;“雅”分大雅小雅,诗宫廷乐歌 ;“颂”有“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3.《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4.《诗经》创始了中国诗歌的优异传统,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芒起点。
现实主义的《诗经》与屈原浪漫主义的骚体作品交相辉映,并称“风骚”。
离骚1.文学知识屈原 (约公元前 340; 约前 278) ,战国期间楚国人,伟大的爱国诗人、家,“楚辞” 的创办者和代表作者。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370 多句,2400 多字,为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怀诗。
《离骚》又常被举作屈原所有作品的总称。
在文学史上,还常以“风” “骚”并称,用“风”来归纳《诗经》,用“骚”来归纳《楚辞》,分别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源泉。
2.字音字形修姱妒忌()謇忳郁悒侘傺溘死与世长辞鸷鸟方圜攘诟谣诼延伫芰荷 ( ) 偭兰皋椒丘岌岌杂糅 (不要写成“杂揉” ) 昭质可惩( )处罚( )孔雀东南飞1.文学知识《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优异的民间叙事诗。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基础知识整理《兰亭集序》一、要点词语解说1、因此游目骋怀信可乐也(用来||,表依靠;实在)2、夫人之相与 ||,俯仰一世(交好)二、通假字1、趣舍万殊通(“趋”||,往 ||,取)2、由今之视昔(通“犹”||,好像)三、多义词1、修:茂林修竹(高)况修短随化 ||,终期于尽(长)乃重建岳阳楼(修筑)修守战之具(整顿)2、期: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至||,及)期年以后 ||,虽欲言 ||,无可进者(周||,期年:一周年)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 ||,则是无信(商定)3、致:因此兴怀||,其致一也(情味||,情致辞)不爱珍器重宝肥沃之地||,致使天下之士(导致)假舆马者 ||,非利足也 ||,而致千里(达到)4、临:何尝不临文嗟悼||,不可以喻之于怀(面对||,引申为阅读)把酒临风 ||,其乐融融者矣(面对||,迎)据亿丈之城 ||,临不测之渊(面对)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5、次:引认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旁边)太上不辱先 ||,其次不辱身(下一等)陈胜、吴广皆次当行(按序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行军途中的驻地)四、词类活用1、映带左右(围绕 ||,名作动)..2、流觞曲水(使 (水 )曲折).3、群贤毕至 ||,少长咸集(形容词作名词||,贤才;年少的人和年长的人)...4、因此游目骋怀(使游||,使骋||,动词作使动)..5、固知一死生(看作同样||,数目词作动词).6、一觞一咏(名作动||,饮酒).五、特别句式1、会于会稽山兰亭(介词构造后置句)2、当其欣于所遇(介词构造后置句)3、晤言 (于 )一室以内(省略介词“于”)4、引以 (之 )为流觞曲水(省略介词宾语“之”)六、难句翻译1、因此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译:用来纵展眼力||,宽阔胸襟 ||,穷尽视和听的享受||,实在快乐啊||。
2、况修短随化 ||,终期于尽译:况且人寿的长短跟着造化而定||,最后全部都子虚乌有||。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复习纲要精编《兰亭集序》一、一词多义1、之(1动词,例:所之既倦。
(2代词,例:以之兴怀。
(3结助,例:夫人之相与。
(4结助,极视听之娱。
(5音节助词,例:暮春之初。
2、一(1例:若合一契(2例:其致一也(3例: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4例:一觞一咏二、词类活用(1少长咸集:(2映带左右:(3齐彭殇为妄作:(4犹不能不以之兴怀:(5固知一生死为虚诞:(6足以极视听之娱:三、通假(1虽趣舍万殊(2亦由今之视昔(3或悟言一室之内四、古今异义【其次】古义:如:列坐其次今义:【斯文】亦将有感于斯文古义:这篇文章。
如:亦有感于斯文。
今义:文雅;文化或文人。
五、特殊句式(1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2引以为流觞曲水(3映带左右(4悟言一室之内(5不能喻之于怀(6亦将有感于斯文(7当其欣于所遇(8虽无管弦之盛【本课成语】群贤毕至.崇山峻岭.放浪形骸.情随事迁.感慨系之.游目骋怀《赤壁赋》一、文学常识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苏轼才情奔放,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成就。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本文选自《经进东坡文集事略》,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
当时,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心情十分苦闷。
同年,他先后两次游览黄州的赤鼻矶,“借地抒情”,相继写下了《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诗文。
本文是《前赤壁赋》,作者运用主客问答这一赋的传统手法,表现了他力求排遣苦闷、听任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
二、重点字、词、句(一通假字1、举酒属客举匏尊以相属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3、山川相缪4、杯盘狼籍5、举匏尊以相属(二词类活用1、歌窈窕之章扣舷而歌之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3、正襟危坐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5、西望夏口,东望武昌6、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8、侣鱼虾而友麋鹿(三古今异义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2、凌万顷之茫然(四一词多义1、望:(1七月之望(2望美人兮天一方2、歌:(1扣舷而歌(2歌曰(3倚歌而和之3、如:(1纵一苇之所如(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3飘飘乎如遗世独立4、然:(1其声呜呜然(2何为其然也5、长:(1抱明月而长终(2而卒莫消长也6、于:(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2月出于东山之上(3徘徊于斗牛之间(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5托遗响于悲风7、而:(1羽化而登仙(2扣舷而歌(3倚歌而和之(4正襟危坐而问之(5侣鱼虾而友麋鹿(6逝者如斯而未偿往也(7耳得之而为声8、之:(1凌万顷之茫然(2扣舷而歌之(3倚歌而和之(4哀吾生之须臾9、其:(1而不知其所止(2其声呜呜然(3何为其然也(4方其破荆州(五特殊句式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2、徘徊于斗牛之间3、何为其然也4、而今安在哉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6、而又何羡乎7、凌万顷之茫然8、是造物之无尽藏也。
9、渺渺兮予怀三、成语1、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非常渺小。
2、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3、遗世独立:脱离社会,独自生活,不跟别人往来。
4、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就断了。
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5、杯盘狼藉:形容宴饮后桌上凌乱的样子。
四、其他重点字词(1七月既望(2白露横江(3纵一苇之所如(4凌万顷之茫然(5浩浩乎如冯虚御风(6渺渺兮予怀(7倚歌而和之(8余音袅袅,不绝如缕(9正襟危坐(10方其破荆州(11固一世之雄也(12哀吾生之须臾(13知不可乎骤得(14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15而吾与子之所共食五、重点句子翻译⑴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翻译:⑵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翻译:⑶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翻译⑷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翻译附录一、古文化常识:1、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诗文书画皆精,写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三篇关于赤壁的诗文。
2、望:农历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二、通假字:1、举酒属客:属通嘱,劝酒2、山川相缪:缪通缭,萦绕三、古今异义:1、望:古——农历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今——希望、渴望2、如:古——往,去今——如同、像3、是:古——代词,这今——判断词4、美人:古——指他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作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今——容貌漂亮的女子5、斗牛:古——星宿名今——一种体育活动或游戏四、一词多义:1、而:①表转折例:虽一毫而莫取②表承接例: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③表修饰例:客喜而笑2、下:①名词,下面例: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②动词,攻占例:下江陵3、方:①名词,地方例:望美人兮天一方②副词,正当例:方其破荆州4、然:①仿声词词尾,……的样子例:其声呜呜然②代词,这样例:何为其然也5、乎:①介词,相当“于”例:郁乎苍苍②语气助词例:困于周郎者乎6、之:①助词“的”例: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②代词,大自然例:取之无禁,用之不竭③结构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例:不知东方之既白7、如:①介词,像例:浩浩乎如凭虚御风②动词,往例:纵一苇之所如8、望:①农历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例:七月既望②动词,眺望,远望例:望美人兮天一方五、词类活用:1、羽化而登仙:羽——名作状,像长了翅膀一样2、扣舷而歌之:歌——名作动,唱歌3、桂棹兮兰桨:桂、兰——名作状,用桂树,用木兰4、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舞、泣——使动用法,使……起舞,使……哭泣5、乌鹊南飞:南——名作状,向南6、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西、东——名作状,向西,向东7、下江陵:下——名作动,占领、攻下8、顺流而东也:东——名作动,向东进发9、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名作动,打鱼砍柴……《游褒禅山记》(一通假字1.长乐王回深父。
(二词类活用1.始舍于其址。
舍:2.名之曰褒禅。
名:3.有泉侧出。
侧: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深:5.好游者亦不能穷也。
穷:6.而其见愈奇。
见:7.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至:8.火尚足以明也。
明:9.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极:10.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险远:11.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l谬:(2传:(3名:(三文言固定句式1.其孰能讥之乎?(难道……吗?2.何可胜道也哉!(哪里……呢!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这就是……的缘故。
(四文言句式:1.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2.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3.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5.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五重点翻译句1.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2.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六多义词1.乃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③良乃人,具告沛公④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2.道①有碑仆道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④何可胜道也哉⑤策之不以其道3.盖①日初出大如车盖②盖失强援,不能独完③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②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③属予作文以记之④文过饰非5.然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②吴广以为然③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6.其⑴始舍于其址。
⑵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⑶距其院东五里。
⑷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⑸其文漫灭。
⑹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⑺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⑻问其深。
⑼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⑽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⑾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⑿盖其又深。
⒀则其至又加少矣。
⒁既其出。
⒂则或咎其欲出者。
⒃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⒄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⒅其孰能讥之乎?⒆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七古今异义词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义:今义:2.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古义:今义: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今义:5.于是余有叹焉。
古义:今义:(八《游褒禅山记》字词句基础知识举要1、名“名”是个会意字,从口从夕。
夕是傍晚,这时候,光线暗淡,眼睛看不清楚事物,就用口说;事物不认识,就得给事物取名字。
“命名”是“名”的本义。
由此引申有“名字”“名称”的意思;再引申有“名声”“名望”“著名的”等意思。
本文中“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的“名”用的是本义“命名”。
由“命名”还可以引申出“说明”、“说出”的意思。
《口技》“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成语“莫名其妙”,本文“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其中的“名”都是“说出、说明”的意思。
2、盖“盖”作虚词用,属副词类。
常用来表示对事物带有推测性的判断或委婉的判断,或者表示对原由的解释。
因为常用在句首,起提示语气、起引出下文的作用,所以有人叫它作句首语气词。
“盖”可以根据上下文的语意,译为“大约”“似乎”“大概”“原来”等。
本文有三个句子用了“盖”。
(1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盖:原来。
(2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大约。
(3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盖:大概。
3、所以“所以”是文言中一种常见的凝固格式,由助词“所”和介词“以”组成,表示两种基本的意义,依介词“以”表示的不同意义而定。
“以”当“用”讲时,“所以”表示“……的方法”之义,《墨子·公输》“吾知所以拒子矣”中的“所以拒子”的意思便是“抵抗你的方法”;“以”当“因”“由”讲时多,“所以”表示“……的缘故”之义,本文中“此所以学者不能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的“所以”便是“……的缘故”的意思。
4、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这两个句子都用了判断句式“……者,……也”,但用法不同,表示的语法关系也不同。
两个“者”字都是助词,第一句表示单纯的判断,“者”在这里标明语音上的停顿,并有引出下文的作用;第二句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合判断,“者”在这里除了标明停顿和起引出下文的作用之外,还有提示原因的作用。
“者”用在复合句前一分句之末,前后两分句有解析和被解析的关系。
前一分句提示某种结果或现象,后一分句申述缘由,这实际上是用判断句式表因果关系。
5、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这个主谓句的结构比较复杂,可分三个大的层次:第一层,主语是“余”,谓语是动词短语“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第二层的动词短语是动宾结构,动词是“悔”,它的宾语是主谓短语“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第三层,作宾语的主谓短语的主语是“其”,谓语是由两个“动+宾”的动词短语“随之”和“不得极夫游之乐”组成的,这两个动词短语之间有因果关系,因为“随之”,所以“不得极夫游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