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脉络资料共30页
- 格式:ppt
- 大小:3.72 MB
- 文档页数:15
中国现当代文学必背知识点
【实用版】
目录
1.中国现当代文学概述
2.现当代文学的发展阶段
3.现当代文学的主要流派
4.现当代文学的代表作家及其作品
5.现当代文学的必背知识点
正文
一、中国现当代文学概述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指从 1919 年五四运动开始,到目前为止的文学创作。
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既继承了古代文学的传统,又吸收了西方文学的优秀成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二、现当代文学的发展阶段
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新文学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时期。
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文学特点。
三、现当代文学的主要流派
现当代文学的主要流派有:新文学、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和先锋派。
这些流派各具特色,相互影响,共同推动了现当代文学的发展。
四、现当代文学的代表作家及其作品
现当代文学的代表作家有:鲁迅、郭沫若、巴金、老舍、曹禺、沈从文等。
他们的代表作品分别是:《狂人日记》、《女神》、《家》、《茶馆》、《雷雨》、《边城》等。
五、现当代文学的必背知识点
现当代文学的必背知识点包括:文学史的发展脉络、重要作家和作品、文学流派的特点和代表作品、文学理论和批评、名著导读等。
总结:中国现当代文学是一个丰富多彩的领域,它不仅包括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学创作,还包括了各种文学流派和作家的作品。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脉络特征以及价值意义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历程,它是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社会现实生活为土壤的,与时代紧密相连。
它一方面继承、发扬了我国民族文学的优秀传统,另一方面又借鉴、吸取了世界文学潮流中的丰富营养,在中外文学的交融中,以现实主义为主流,沿着社会主义方向进一步走向民族化、大众化,走向更高、更完善的艺术境界。
现当代文学有以下特色:一、文学与时代的密切联系。
这一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总体方向,即社会主义方向。
中国现当代文学无论经过什么样的历史波折,无论文艺方向的提法有什么不同,也无论党对文艺方针怎样调整,其社会主义总方向的实质始终是鲜明的。
二、由一元到多元的文学格局中国现当代文学向前发展,由一元走向多元格局。
除了创作实践、理论探讨领域,当代文学思潮多元化体现得更为鲜明。
当代文学观念、文学价值的嬗变,借鉴、探索迭起,风格、流派争妍,文坛空前的活跃,呈现多元、开放的格局。
三、探索与困惑并存文学随时代发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各种文化差异和文化矛盾逐渐展示出来。
现当代文学的主要冲突从80年代针对文学与政治关系的提倡文学独立,更多地转移到如今文学创作与商业操作之间的冲突上来。
在市场体制下,纯文学与通俗文学都无法离开出版运作和文化消费市场的选择。
知识分子在整个社会中的作用和位置趋向“边缘化”,他们开始对自身的价值、曾经持有的文化观念产生怀疑。
因而,90年代以来在文学表现的内容中,乐观情绪受到很大的削弱,犹豫困惑、批判反省的基调得到凸现,形成了一个探索与困惑并存的重要特点。
同时随着新中国成立带来的巨大历史变革,人民当家作主、创造历史的自觉努力,为社会主义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生活基础。
新中国的作家坚持真实地、历史地、在现实的变革和发展中反映生活,自觉地把革命现实主义即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为最根本的创作原则与方法。
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在50、60年代逐渐形成了代表社会主义新中国文学的主导性风格与特征,即注重题材与主题的重大性与时代性,自觉追求具有“巨大的思想深度” 与“广阔的历史内容”的史诗性,对民族性格进行具有历史的纵深度的开掘,创造雄浑壮阔的艺术境界,以及从历史进程中所汲取的昂奋的战斗精神。
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基本框架(精华)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基本框架一、现当代文学的分期中国现当代文学作为一个时间概念是指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文学“八事”作为开始,在经历了近九十年的发展变异,我们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更确切地说是1949年7月第一次文代会的召开前)的文学称为“现代文学”,把此后至今的文学称为“当代文学”。
学术界较谨慎的观点是把现代文学分为三个时期,称之为“现代文学三十年”。
1917年7月至1927年4月为第一个十年。
1927年4月至1937年7月为第二个十年(俗称三十年代文学)。
1937年7月至1949年7月为第三个十年。
当代文学的分期,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1949年7月至1966年6月为“建国十七年文学”。
1966年6月至1976年10月为“文革时期文学”。
1976年10月至今为“新时期文学”。
由于“新时期文学”已有三十年的历史,为了帮助人们对文学历史的解读,这一时期的文学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976年月10月至1978年月12月是新时期文学的转型阶段。
1978年月12月至1985年前后为新时期文学现实主义复归阶段。
1985年前后至1990前后是多样创作方法并重阶段。
九十年代,文学进入市场化、边缘化、多元化阶段。
二、各时期或阶段的基本特性(一)第一个十年的文学1、新文学发展的三个阶段(1)1917.1-1919.5 准备阶段。
(2)1919.5-1926.3 思想最解放、创作最活跃。
(3)1926.3-1927.4 创作一度沉寂,“革命文学”开始了最初的试验。
2、本期文学有如下特点:(1)产生了新文学开创以来纯文学社团。
(2)强烈的理性思辨色彩,贯穿了新文学的不同流派、不同题材和不同样式的作品之中。
(3)感伤情调成为了这一时期新文学的一种精神标记。
(4)作家风格千姿百态,润浸着个性的自由驰骋。
(5)多样创作方法在经历了一定时期的尝试之后,逐渐转向现实主义。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脉络特征以及价值意义第一篇: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脉络特征以及价值意义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脉络特征以及价值意义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历程,它是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社会现实生活为土壤的,与时代紧密相连。
它一方面继承、发扬了我国民族文学的优秀传统,另一方面又借鉴、吸取了世界文**流中的丰富营养,在中外文学的交融中,以现实主义为主流,沿着社会主义方向进一步走向民族化、大众化,走向更高、更完善的艺术境界。
现当代文学有以下特色:一、文学与时代的密切联系。
这一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总体方向,即社会主义方向。
中国现当代文学无论经过什么样的历史波折,无论文艺方向的提法有什么不同,也无论党对文艺方针怎样调整,其社会主义总方向的实质始终是鲜明的。
二、由一元到多元的文学格局中国现当代文学向前发展,由一元走向多元格局。
除了创作实践、理论探讨领域,当代文学思潮多元化体现得更为鲜明。
当代文学观念、文学价值的嬗变,借鉴、探索迭起,风格、流派争妍,文坛空前的活跃,呈现多元、开放的格局。
三、探索与困惑并存文学随时代发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各种文化差异和文化矛盾逐渐展示出来。
现当代文学的主要冲突从80年代针对文学与政治关系的提倡文学独立,更多地转移到如今文学创作与商业操作之间的冲突上来。
在市场体制下,纯文学与通俗文学都无法离开出版运作和文化消费市场的选择。
知识分子在整个社会中的作用和位置趋向“边缘化”,他们开始对自身的价值、曾经持有的文化观念产生怀疑。
因而,90年代以来在文学表现的内容中,乐观情绪受到很大的削弱,犹豫困惑、批判反省的基调得到凸现,形成了一个探索与困惑并存的重要特点。
同时随着新中国成立带来的巨大历史变革,人民当家作主、创造历史的自觉努力,为社会主义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生活基础。
新中国的作家坚持真实地、历史地、在现实的变革和发展中反映生活,自觉地把革命现实主义即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为最根本的创作原则与方法。
中国现代文学史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一)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分期酝酿期:1840-1898;发生期:1898-1917;发展期:1917-1949(1)1917五四运动前夕—1927大革命失败(2)1927大革命失败—1937抗日战争爆发(3)1937抗战爆发—1949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二)现代文学的源头、前奏—近代文学(1)民族危机、社会危机导致哲学思潮上的“求变”,外来哲学思潮(如《天演论》的进化论思想)的引进,推动了文学思潮的更替、发展。
(2)日趋严重的民族危机,促使维新运动和思想解放高潮兴起,有力地推动了近代文学的现实主义精神。
五四新文学的质变(从封建贵族文学向平民大众文学的转变),早已蕴藏于近代文学的量变之中,《官场现形记》等现实主义谴责小说出现。
(3)近代鸳鸯蝴蝶派文学、言情文学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生活和社会现实,成为现代言情文学的源头。
(4)近代翻译文学是产生五四新文学的外因。
大量西方文学作品的译介,强化了民主意识、自由精神和科学精神;外来文体、文风、口语特点成为白话文运动的外因基础。
(三)近代对文学优秀传统的激活和发展(1)文学发展观的启示;强调“变易”的思想,康有为的“善变以应天”、龚自珍的“自古及今,法无不变”等求新求变思想与传入的西方进化论思想影响结合,推动了中国近代文学思潮的发展。
(2)“经世致用”传统的发展;主张文学应与“当世之务”相结合,为社会现实服务。
(3)启蒙文学思想的影响;反对程朱理学对人的情感和个性的束缚;摒弃儒家中庸哲学思想的“温柔敦厚”的美学原则;对世俗生活和普通人情的注意;人物塑造的个性化趋向。
“诗界革命”——梁启超提出。
他以为,中国如果没有“诗界革命”,那么诗运就将断绝。
他认为“诗界革命”应达到三个标准:“新意境”,“新语句”,“要以古人之风格入之”。
所谓“新意境”:就是“理想之深邃闳远”;所谓“新语句”:指来自欧美,表现新思想的名词术语。
所谓“古人风格”,就是要“渊含古声”。
中国当代作家们的一些文学脉络一、革命现实主义文学革命现实主义文学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源头之一,它以现实主义手法反映社会变革和人民斗争,强调文学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服务。
代表作品有《红岩》、《青春之歌》等。
二、伤痕文学伤痕文学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出现的以反映文革时期社会现实为主的文学流派。
代表作品有《班主任》、《伤痕》等,旨在揭露和反思文革时期的暴力和苦难。
三、反思文学反思文学是伤痕文学之后的一个重要文学流派,它不仅仅是对文革的反思,更进一步对整个现代中国历史进行了深入思考。
代表作品有《平凡的世界》、《活着》等。
四、改革文学改革文学是随着改革开放进程而兴起的文学流派,它以文学形式反映和记录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
代表作品有《春天的故事》、《大江东去》等。
五、寻根文学寻根文学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的以挖掘和弘扬民族文化传统为主的文学流派。
代表作品有《白鹿原》、《尘埃落定》等。
六、新写实主义新写实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末出现的一种文学流派,它强调对现实生活的客观描述和呈现,反对过于主观和个人化的表达方式。
代表作品有《一地鸡毛》、《活着之上》等。
七、浪漫主义与象征主义浪漫主义与象征主义是20世纪90年代初出现的文学流派,它强调个人情感和内心世界的表达,以及通过象征和暗示来传达意义。
代表作品有《红与黑》、《白夜行》等。
八、新浪潮文学与文化新浪潮文学与文化是21世纪初出现的以年轻一代作家为主的文学流派,它强调个性和创新,追求形式和内容的多样化。
代表作品有《小时代》、《长安十二时辰》等。
九、知青文学知青文学是以反映中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知青生活为主的文学流派。
代表作品有《青春无悔》、《蹉跎岁月》等。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脉络特征以及价值意义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历程,它是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社会现实生活为土壤的,与时代紧密相连。
它一方面继承、发扬了我国民族文学的优秀传统,另一方面又借鉴、吸取了世界文学潮流中的丰富营养,在中外文学的交融中,以现实主义为主流,沿着社会主义方向进一步走向民族化、大众化,走向更高、更完善的艺术境界。
现当代文学有以下特色:一、文学与时代的密切联系。
这一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总体方向,即社会主义方向。
中国现当代文学无论经过什么样的历史波折,无论文艺方向的提法有什么不同,也无论党对文艺方针怎样调整,其社会主义总方向的实质始终是鲜明的。
二、由一元到多元的文学格局中国现当代文学向前发展,由一元走向多元格局。
除了创作实践、理论探讨领域,当代文学思潮多元化体现得更为鲜明。
当代文学观念、文学价值的嬗变,借鉴、探索迭起,风格、流派争妍,文坛空前的活跃,呈现多元、开放的格局。
三、探索与困惑并存文学随时代发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各种文化差异和文化矛盾逐渐展示出来。
现当代文学的主要冲突从80年代针对文学与政治关系的提倡文学独立,更多地转移到如今文学创作与商业操作之间的冲突上来。
在市场体制下,纯文学与通俗文学都无法离开出版运作和文化消费市场的选择。
知识分子在整个社会中的作用和位置趋向“边缘化”,他们开始对自身的价值、曾经持有的文化观念产生怀疑。
因而,90年代以来在文学表现的内容中,乐观情绪受到很大的削弱,犹豫困惑、批判反省的基调得到凸现,形成了一个探索与困惑并存的重要特点。
同时随着新中国成立带来的巨大历史变革,人民当家作主、创造历史的自觉努力,为社会主义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生活基础。
新中国的作家坚持真实地、历史地、在现实的变革和发展中反映生活,自觉地把革命现实主义即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为最根本的创作原则与方法。
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在50、60年代逐渐形成了代表社会主义新中国文学的主导性风格与特征,即注重题材与主题的重大性与时代性,自觉追求具有“巨大的思想深度” 与“广阔的历史内容”的史诗性,对民族性格进行具有历史的纵深度的开掘,创造雄浑壮阔的艺术境界,以及从历史进程中所汲取的昂奋的战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