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 (2)
- 格式:doc
- 大小:97.50 KB
- 文档页数:12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
主讲教师:陈良金
(2007–2008学年春季学期)
教学内容:不寐
授课对象:(2005年级中医专业1301班级)
授课时间及学时:08、3、14—3、17(3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失眠的基本概念和源流。
2、掌握失眠的辨证论治。
3、理解失眠的病因病机和诊断,熟悉失眠的调摄护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失眠的定义、病机、诊断要点,失眠各证型的证治、方药加减运用。
教学方法:讲授。
思考题:
1、试述失眠的病因病理要点。
2、失眠的临床表现形式有哪些?有何兼证?
3、试述失眠的辨证要点及治疗原则。
使用教材:田德禄《中医内科学》(供中医类专业用)七版统编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参考书目:中内教参实用中医内科学现代中医内科学近十年杂志等
教学内容及时间分配:定义、沿革、范围20分钟,病因病机20分钟,诊断与鉴别诊断20分钟,辨证施治60分钟,讨论15分钟。
教学目标:1. 理解感冒的病因、病机、证候特征。
2. 掌握感冒的辨证论治原则和方法。
3. 熟悉感冒的预防、康复和调摄规律。
4. 能够运用中医理论分析和处理感冒病例。
教学对象:中医专业本科生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一、感冒概述1. 感冒的定义及分类2. 感冒的病因病机3. 感冒的证候特征二、感冒的辨证论治1. 辨证要点a. 辨寒热b. 辨虚实c. 辨表里2. 治疗原则a. 发汗解表b. 清热解毒c. 化痰止咳3. 代表方剂a. 麻黄汤b. 桂枝汤c. 小柴胡汤三、感冒的预防、康复和调摄1. 预防措施a. 注意保暖b. 增强体质c. 注意个人卫生2. 康复方法a. 调整饮食b. 适当锻炼c. 保持良好心态3. 调摄规律a. 避免过度劳累b. 保持规律作息c. 避免情绪波动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中医基础理论中的病因病机、证候特征等概念。
2. 引出感冒这一主题,简要介绍感冒的定义及分类。
二、讲解感冒的病因病机1. 讲解感冒的病因,包括外感风寒、风热、湿邪等。
2. 分析感冒的病机,阐述邪气侵袭人体后,导致脏腑功能失调的过程。
三、讲解感冒的证候特征1. 介绍感冒的常见证候,如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等。
2. 分析各证候的表现特点,如恶寒发热、头痛身痛、咳嗽等。
第二课时:一、讲解感冒的辨证论治1. 讲解辨证要点,包括辨寒热、虚实、表里等。
2. 阐述治疗原则,强调发汗解表、清热解毒、化痰止咳等。
3. 介绍代表方剂,如麻黄汤、桂枝汤、小柴胡汤等,并分析其适应症。
二、讲解感冒的预防、康复和调摄1. 讲解预防措施,强调保暖、增强体质、注意个人卫生等。
2. 讲解康复方法,如调整饮食、适当锻炼、保持良好心态等。
3. 讲解调摄规律,强调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规律作息、避免情绪波动等。
三、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感冒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预防康复和调摄规律。
2. 鼓励学生在课后复习相关内容,并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病例。
中医内科学教案
安徽中医学院课堂教学教案
安徽中医学院课堂教学教案
安徽中医学院课堂教学教案
安徽中医学院课堂教学教案
安徽中医学院课堂教学教案
安徽中医学院课堂教学教案
安徽中医学院课堂教学教案
安徽中医学院课堂教学教案
安徽中医学院课堂教学教案
安徽中医学院课堂教学教案
安徽中医学院课堂教学教案
安徽中医学院课堂教学教案
安徽中医学院课堂教学教案
安徽中医学院课堂教学教案
安徽中医学院课堂教学教案
安徽中医学院课堂教学教案
安徽中医学院课堂教学教案
安徽中医学院课堂教学教案。
中医内科学第九版课程设计一、课程背景与目的中医内科学是中医临床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它以中医的理论体系为基础,研究人体内脏器官的生理和病理变化,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防等。
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地学习中医内科学基本理论、临床常见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对中医内科学的理论认识和临床实践能力,为将来的中医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1. 课程大纲(1)中医内科学概述中医内科学的定义、历史渊源、研究内容和应用前景等。
(2)中医内科学基本理论中医内科学的基本理论包括气、血、津液、脏腑、经络等方面的知识。
(3)内科疾病的中医诊断重点讲解内科疾病的中医诊断方法,包括望、闻、问、切等四诊方法、辨证论治、中医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等内容。
(4)常见内科疾病的中医治疗重点讲解中医治疗常见内科疾病的方药治疗、针灸治疗、中药注射液治疗、中药外治疗法等内容。
(5)内科疾病的预防与保健从养生保健的角度出发,探讨中医内科学在内科疾病的预防和保健方面的具体应用。
2. 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两个部分。
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40%,主要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等。
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60%,主要测试学生对本课程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传统的讲授课、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际病例诊断等。
此外,本课程实行师生互动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教学团队本课程由一支高水平的教学团队授课,团队成员均来自于国内知名的中医院校,具有丰富的中医临床理论和实践经验。
每位教师均精通本领域的专业知识,教学水平高、讲解清晰易懂,能够给学生带来优质的教学体验。
五、参考教材本课程参考教材为《中医内科学》第9版,该教材是一部权威且实用的中医内科学教材,包括基本理论、科室要点、诊疗要点、医案等内容,是学习和研究中医内科学的重要参考书。
中医内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中医内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2. 掌握常见内科疾病的中医诊断和治疗方法;3. 培养综合运用中医诊断、治疗和预防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中医内科学基础知识(1)中医内科学的历史渊源;(2)中医内科学的基本理论: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脏腑经络等;(3)中医内科学的临床应用:辨证施治法、方剂应用等。
2. 常见内科疾病及其中医诊断和治疗方法(1)呼吸系统疾病:感冒、哮喘等;(2)消化系统疾病:胃肠道溃疡、消化不良等;(3)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冠心病等;(4)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尿路感染、前列腺增生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引导学生理解中医内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 病案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病例,帮助学生掌握中医诊断和治疗方法。
3. 临床实习法通过实习,让学生亲身感受中医内科学的临床应用。
四、教学过程1. 中医内科学基础知识(1)讲解中医内科学的历史渊源及其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2)讲解中医内科学的基本理论: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脏腑经络等;(3)讲解中医内科学的临床应用:辨证施治法、方剂应用等。
2. 常见内科疾病及其中医诊断和治疗方法(1)呼吸系统疾病:感冒、哮喘等。
以感冒为例,讲解其中医诊断和治疗方法。
如辨证分型、方剂选择等。
(2)消化系统疾病:胃肠道溃疡、消化不良等。
以胃肠道溃疡为例,讲解其中医诊断和治疗方法。
如辨证分型、方剂选择等。
(3)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冠心病等。
以高血压为例,讲解其中医诊断和治疗方法。
如辨证分型、方剂选择等。
(4)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尿路感染、前列腺增生等。
以尿路感染为例,讲解其中医诊断和治疗方法。
如辨证分型、方剂选择等。
3. 病案分析选取实际病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中医诊断和治疗方法。
4. 临床实习安排学生到医院进行实习,让学生亲身感受中医内科学的临床应用。
五、教学评估1. 课堂测试通过课堂测试考查学生对中医内科学基本理论和常见内科疾病的掌握程度。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
中医内科教研室(1)教研室主任:授课人:丁元庆
授课对象:基础学院(部)2000年级中医专业四班 2003年9月 2 日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
中医内科教研室(2)教研室主任:授课人:丁元庆
授课对象:基础学院(部)2000年级
中医专业四班 2003年9月 4 日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
中医内科教研室(4)教研室主任:授课人:丁元庆
授课对象:基础学院(部)2000年级中医专业四班 2003年9月9 日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
中医内科教研室(5)教研室主任:授课人:丁元庆
授课对象:基础学院(部)2000年级中医专业四班 2003年9月11 日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
中医内科教研室(6)教研室主任:授课人:丁元庆
授课对象:基础学院(部)2000年级中医专业四班 2003年9月16 日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
中医内科教研室(7)教研室主任:授课人:丁元庆
授课对象:基础学院(部)2000年级中医专业四班 2003年9月18 日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
中医内科教研室(8)教研室主任:授课人:丁元庆
授课对象:基础学院(部)2000年级中医专业四班 2003年9月23 日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
中医内科教研室(9)教研室主任:授课人:丁元庆
授课对象:基础学院(部)2000年级中医专业四班 2003年9月25 日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
中医内科教研室(10)教研室主任:授课人:丁元庆
授课对象:基础学院(部)2000年级中医专业四班 2003年9月30 日。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一、前言1.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中医内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中医理论分析、诊断和治疗内科疾病。
2. 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病例讨论、实验教学等方法,结合中医经典著作和现代研究成果,引导学生掌握中医内科学的基本知识和临床技能。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中医内科学概述1.1 中医内科学的定义和发展简史1.2 中医内科学的基本特点和学术价值1.3 中医内科学的诊断方法2. 第二章中医内科学的基本理论2.1 病因病机2.2 辨证论治2.3 预防与调护3. 第三章中医内科学的基本技能3.1 望诊3.2 闻诊3.3 问诊3.4 切诊4. 第四章常见内科疾病4.1 感冒4.2 咳嗽4.3 哮喘4.4 胸痹4.5 胃痛5. 第五章中医内科学临床实习5.1 实习要求和方法5.2 实习病例选择与分析三、教学安排1. 授课时间:共计32学时,每学时45分钟。
2. 授课方式: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提问、作业、实验报告等,占总评的30%。
2. 期末考试:包括笔试和临床操作,占总评的70%。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中医内科学》教材及相关参考书籍。
2. 教学课件:PowerPoint课件。
3. 教学视频:相关内科疾病的诊疗视频。
4. 教学病例:临床实际病例。
5. 实验设备:望、闻、问、切诊断工具,以及其他相关实验设备。
六、教学进度计划1. 第一周:中医内科学概述2. 第二周:中医内科学的基本理论(病因病机、辨证论治)3. 第三周:中医内科学的基本理论(预防与调护)4. 第四周:中医内科学的基本技能(望诊、闻诊、问诊、切诊)5. 第五周:常见内科疾病(感冒、咳嗽)6. 第六周:常见内科疾病(哮喘、胸痹)7. 第七周:常见内科疾病(胃痛)8. 第八周:中医内科学临床实习七、教学总结本课程结束后,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的教学工作提供改进方向。
《中医内科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中医内科学㈠;中医内科学㈡Traditional Chinese Internal medicine(Ⅰ);Traditional Chinese Internal medicine(Ⅱ) 开课(二级)学院:曙光临床医学院课程性质:必修课学分:10学分学时:180学时。
其中PBL56学时,授课124学时,见习按实际情况安排。
前期课程:中医诊断学、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
授课对象:中医学专业考核方式:考试:书面成绩占总成绩70%,(其中期中考试成绩占其中30%,期终考试成绩占其中70%),平时成绩占总成绩30%(主要通过考勤、PBL完成情况、见习表现等进行考察)。
课程基本要求(或课程简介):康复医学是研究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和处理等问题,促进病、伤、残者康复的一门医学。
它通过来源于不同医学与医学相关专业的人员以小组工作方式,采取综合性康复的方法解决各种功能障碍问题。
本课程涉及康复医学的概念、基础理论、康复评定、康复治疗的手段及常见疾病的康复治疗等。
Medicine of TCM is a clinical subject that studies science of the generation, development,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inner diseases and the rules of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It is also a course that combines the basic theory of TCM and clinical practice.To master the rules of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is the premise of clinical study.大纲内容:一、前言【课程目的】《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中的一门主要临床学科,是其他临床诸学科的基础,它的学术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医临床学科的发展水平。
中医内科学(供中医学、针推学、骨伤本科专业用)总论(一)目的要求1.掌握中医内科学的定义,明确中医内科学的任务,熟悉中医内科理论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2.熟悉中医内科病证发病学、证候学、治疗学的特点。
3.了解中医内科学发展简史、病证分类、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4.了解中医内科学与西医内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二)教学内容1.讲述中医内科学的定义、性质、任务及地位。
2.简介中医内科学发展简史。
3.简介中医内科病证的分类及其依据。
4.重点讲解与分析中医内科病证和发病学特点。
5.重点讲解与分析中医内科病证和证候学特点。
6.重点讲解与分析中医内科病证的治疗学的特点。
7.介绍中医内科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8.说明中医内科学的学习方法及要求,指出注意与前期课程中医学基础、中药学、方剂学的衔接,和与其后期课程伤寒论、金匱要略和温病学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以课程讲授为主,配合电化教学手段。
各论第一章肺系病证一、感冒(一)目的要求1.了解感冒为临床多发病、常见病,其病因以及预后。
2.掌握感冒的病机、诊断要点,以及风寒、风热、暑湿感冒的证治方药。
3.熟悉"寒包火"感冒、虚人感冒的治疗要点。
(二)教学内容l.介绍四时感冒的临床证候特征,以鼻塞、流涕、咳嗽、发热恶寒、头痛、周身酸楚、脉浮为主症,并说明四时感冒与时行感冒的鉴别诊断。
2.叙述感冒的病因以风邪为主,冬春秋季感冒,以风寒、风热为主、夏令感冒多属暑湿致病,病机重点为卫表不和。
3.明确感冒辨证属表实证,治疗大法为解表透邪。
4.分别讲解三证感冒的症状特点,风寒感冒用辛温解表法,荆防达表汤加减。
风热感冒用辛凉解表法,银翘散加减。
暑热感冒用清热祛湿解表法,新加香薷饮加减。
并说明虚人感冒当扶正祛邪,寒包火感冒当清里温表。
5.简要介绍感冒的调护及进展。
(三)教学方法1.以课堂讲授为主。
2.临床见习。
3.有条件介绍刊关感冒的录像片。
二、咳嗽(一)目的要求l.了解咳嗽有外感、内伤之分,其病变重点在肺,而关系到它脏。
中医内科学教案教案标题:中医内科学教案目标:1. 了解中医内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中医内科学的常见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法;3. 培养学生对中医内科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教案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中医基础知识,如阴阳、五行等概念。
2. 提出问题:你们对中医内科学有了解吗?你们知道中医内科学的研究内容和应用吗?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中医内科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
2. 解释中医内科学的基本理论,如气血津液、脏腑经络等。
3. 分析中医内科学与西医内科学的异同。
三、案例分析(20分钟)1. 提供几个常见的中医内科学疾病案例,如感冒、胃炎等。
2. 分组讨论,学生根据中医内科学理论分析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法。
3. 每组汇报讨论结果,进行讨论和辩论。
四、实践操作(20分钟)1. 分发中医内科学相关的诊断工具和材料,如脉搏诊断仪、舌诊灯等。
2. 学生两两配对,互相进行脉诊、舌诊等实践操作。
3. 学生根据实践操作结果,结合之前学习的知识,进行疾病的初步诊断。
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中医内科学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2. 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如中医内科学与中医外科学的关系等,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和学习的兴趣。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根据课堂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中医内科学的小论文或心得体会。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相关学术研究或实践活动,拓宽对中医内科学的了解。
教案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实践环节的积极程度;2. 作业评价:评估学生对中医内科学的理解和表达能力;3. 小组讨论和汇报结果:评估学生对中医内科学理论的应用能力。
教案扩展:1. 邀请中医内科学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或学术交流;2. 组织学生参观中医内科学相关的医疗机构或实验室;3. 设计中医内科学实践课程,让学生亲自参与中医内科学的诊断和治疗过程。
一、课程名称:中医内科学二、课程目标:1. 了解中医内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2. 掌握常见中医内科学病症的病因、病机、诊断及治疗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中医理论分析和处理临床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对象:中医学专业学生四、教学课时: 2课时五、教学内容:第一课时1. 主题:中医内科学概述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中医内科学的起源、发展及基本特点。
-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医内科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中医内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3. 教学重点:- 中医内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 中医内科学与其他中医学科的关系。
4. 教学难点:- 中医内科学理论体系的复杂性。
- 中医内科学在临床中的应用。
5. 教学方法:- 讲授法:系统讲解中医内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中医内科学与其他中医学科的关系。
-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案例分析中医内科学在临床中的应用。
6. 教学过程:- 导入:介绍中医内科学的历史和现状。
- 讲解:讲解中医内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中医内科学与其他中医学科的关系。
-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中医内科学在临床中的应用。
第二课时1. 主题:常见中医内科学病症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常见中医内科学病症的病因、病机、诊断及治疗方法。
-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中医理论分析和处理临床问题的能力。
-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中医内科学病症的预防和治疗意识。
3. 教学重点:- 常见中医内科学病症的病因、病机。
- 常见中医内科学病症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4. 教学难点:- 常见中医内科学病症的鉴别诊断。
- 常见中医内科学病症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5. 教学方法:- 讲授法:系统讲解常见中医内科学病症的病因、病机、诊断及治疗方法。
-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常见中医内科学病症的鉴别诊断和治疗。
- 模拟演练:组织学生进行常见中医内科学病症的诊疗模拟演练。
课程名称:中医内科学授课对象:大学本科中医学专业学生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中医内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常见病的中医诊断、辨证论治原则。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中医理论分析、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提高临床思维和诊断水平。
3.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提高中医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
教学内容:一、中医内科学概述1. 中医内科学的概念、发展历程2. 中医内科学的研究方法3. 中医内科学的临床应用二、常见病证的中医诊断与治疗1. 感冒- 病因病机- 诊断要点- 辨证论治- 常用方剂2. 胃痛- 病因病机- 诊断要点- 辨证论治- 常用方剂3. 肺炎- 病因病机- 诊断要点- 辨证论治- 常用方剂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中医内科学的概念、发展历程和临床应用。
2. 引导学生思考:中医内科学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
二、讲授新课1. 中医内科学概述- 讲解中医内科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研究方法。
- 强调中医内科学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2. 常见病证的中医诊断与治疗- 以感冒、胃痛、肺炎为例,讲解其病因病机、诊断要点、辨证论治和常用方剂。
- 结合实际病例,分析中医诊断与治疗的过程。
三、课堂讨论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常见病证的中医诊断与治疗。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经验。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中医内科学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复习本节课内容,并思考如何将中医内科学应用于临床实践。
教学手段:1. PPT课件:展示中医内科学的基本理论、常见病证的诊断与治疗等内容。
2.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病例,讲解中医诊断与治疗的过程。
3.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和诊断水平。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参与度、讨论积极性等。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的全部内容。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
中医内科教研室(52)教研室主任:授课人: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
中医内科教研室(53) 教研室主任:授课人: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
中医内科教研室(54)教研室主任:授课人: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
中医内科教研室(55)教研室主任:授课。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
中医内科教研室(12)教研室主任:授课人:授课对象:院(部)年级专业班年月日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
中医内科教研室(13)教研室主任:授课人: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
中医内科教研室(14)教研室主任:授课人: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
中医内科教研室(15)教研室主任:授课人: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
中医内科教研室(16)教研室主任:授课人: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
中医内科教研室(17)教研室主任:授课人: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
中医内科教研室(18)教研室主任:授课人: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
中医内科教研室(19)教研室主任:授课人:
授课对象:院(部)年级专业班年月日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
中医内科教研室(20)教研室主任:授课人:授课对象:院(部)年级专业班年月日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
中医内科教研室(21)教研室主任:授课人:授课对象:院(部)年级专业班年月日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
中医内科教研室(22)教研室主任:授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