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农业机械促进我国玉米秸秆资源性利用
- 格式:pdf
- 大小:283.82 KB
- 文档页数:2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农业部、环境保护部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农业部(已撤销),环境保护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5.11.16•【文号】发改环资[2015]2651号•【施行日期】2015.11.1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村环境保护正文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的通知发改环资[2015]265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发展改革委(经信委),财政厅(局),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厅(委、局),环保厅(局);新疆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财务局、农业局、环保局:2008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国办发[2008]105号)以来,各地区、各部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农作物秸秆(以下简称秸秆)综合利用和禁止露天焚烧(以下简称禁烧)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综合利用水平有所提高,露天焚烧火点数明显减少。
但是,由于全社会对秸秆焚烧危害性认识不足,秸秆综合利用激励政策不到位,部分地区秸秆露天焚烧现象仍屡屡发生,导致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甚至引发火灾,危及交通安全,形势仍十分严峻。
为了进一步加强秸秆综合利用与禁烧工作,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一)总体要求。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利用、疏堵结合、以疏为主的原则,完善秸秆收储体系,进一步推进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和原料化利用,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加大秸秆禁烧力度,进一步落实地方政府职责,不断提高禁烧监管水平,促进农民增收、环境改善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主要目标。
力争到2020年,全国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秸秆焚烧火点数或过火面积较2016年下降5%,在人口集中区域、机场周边和交通干线沿线以及地方政府划定的区域内,基本消除露天焚烧秸秆现象。
16江苏农机化 2010.1服务的市场化、规模化、专业化和社会化,努力做到规模、质量、效益的有机统一,提高农机服务效率;在服务领域上,要努力拓展农机作业领域和范围,力求由单一项目向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各个生产环节延伸,向农田改造、农产品储运加工等环节拓展,向畜牧、渔业、林果业和设施农业等领域扩展。
目前,全市共培育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50个,会员302人,注册资金4 310万元。
4 创新农机补贴方式,推动传统的农机购置补贴向购机补贴与重点生产环节农机作业补贴相结合发展 多年来,农机补贴一直延续着购机补贴的单一模式,这种补贴方式在某种意义上会制约单机作业量和作业效率的提高,不利于降低作业成 如何消化农作物秸秆,解决“秸秆焚烧”问题,各级相关部门做了积极的努力。
一方面,加大了各种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和投入,建设了多种综合利用秸秆的示范工程;另一方面,加大了对焚烧秸秆的管理措施,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焚烧秸秆的现象依然严重。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秸秆变废的区域仍在扩大,如何从根本上解决秸秆问题,仍是当务之急,在综合利用尚未根本解决之前,秸秆还田是一项可行途径。
1 当前影响农作物秸秆还田的主要因素 (1)观念因素。
相当一部分农民认为,稻麦秸秆作为家用燃料已经减少,作沤制肥料费工费力也不划算。
秸秆焚烧后的草木灰也是钾肥,既省事又方便。
基层干部对秸秆还田积极性也不高,认为既无目标责任考核,又无经济效益追求,放任自流的状况比较普遍。
虽然每年下达禁止焚烧的通知,但因缺乏行之有效的办法,禁烧令成为一纸空文。
(2)经济因素。
目前秸秆机械化还田和配套技术已基本成熟,但因购置还田机械一次性投入大,本地稻麦生产前后茬衔接时间紧,有效作业时间短,加之对还田尚未形成统一认识,机械还田面积难以保证,作业收入少,效益低,达不到一定效益机手不愿干。
农户认为秸秆机械化还田需要切碎、撒平、放水浸泡和机械埋茬,成本较大。
由于粮食生产比较效益低,种田难以致富,挤出时间外出打工比精细种田划算。
河南农业年第期N NNONGY 一、玉米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的作用(一)机械化粉碎还田是充分利用玉米秸秆的有效方式和避免秸秆焚烧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有效措施,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玉米秸秆是优质的有机肥原料,内含丰富的作物必需的营养成分。
我国玉米常年种植面积2500万公顷,玉米秸秆产量1.62亿吨,秸秆中氮磷钾养分含量相当于110多万吨尿素,190多万吨过磷酸钙,190多万吨硫酸钾,因此玉米秸秆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资源,秸秆处理不恰当不仅浪费资源,而且污染环境。
(二)玉米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和矿物质养分含量,提高土壤肥力。
秸秆粉碎还田翻耕后,在分解过程中进行矿质化,释放养分,同时进行腐殖质化,土壤有机质和矿质养分含量增加。
资料显示,秸秆还田后的土壤因还田年数不同,有机质可增加0.025%~0.15%。
统计全国60份试验结果,秸秆还田后全氮提高范围在0.001%~0.1%,平均提高0.0014%;速效磷增加幅度在0.2~30毫克/千克,平均提高3.76毫克/千克;速效钾增加幅度在3.3~80毫克/千克,平均增加31.2毫克/千克。
(三)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使土壤耕性变好。
秸秆还田后,随着其有机物的矿化、腐殖化,增加了新鲜有机质,改善了有机质质量,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容重降低,土壤孔隙度增加。
土壤孔隙度一般增加4%左右,容重降低0.04~0.11克/厘米3,1~3毫米团粒结构增加5.8%左右,土壤水分增加1.1%~3.9%。
由于土壤物理性质得到改善,土壤水、肥、气、热四性得以很好协调,渗水、通气能力增强,保肥、保墒性能增加,抗旱抗涝的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土质疏松、犁耕比阻减少,适耕性提高。
(四)秸秆还田为土壤微生物提供了充足的碳源,促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高土壤的生物活性。
秸秆还田后,肥土上细菌数增加0.5~2.5倍,瘦土上增加2.6~3倍。
(五)提高了化肥利用率,增加了作物产量,降低了生产成本。
家乡秸秆产生与综合利用的调查一、调查背景我的家乡在山东菏泽,一个远离城市的村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的地方,广阔的庄稼地蕴含了丰富的秸秆资源,但秸秆的利用却很传统并且单一,农作物秸秆的利用无过于作为饲料、燃料、肥料。
目前,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将近80%的秸秆被当做肥料直接粉碎在农田里,约15%的秸秆被用于燃料生火做饭,另有5%的秸秆作为饲料喂养家畜。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依旧备受关注。
以往仅仅追求增产,以解决温饱和贫困问题,农作物秸秆几乎全被用做燃料以及饲养家畜。
现在农业得以发展,机械化、自动化不断提高,农作物秸秆资源更加丰富,对秸秆的利用和处理技术更加多样化。
但对于秸秆的开发利用新技术,在我的家乡很难被普及推广,更不用谈什么充分利用了。
农业秸秆的资源化对于减少环境污染、缓解资源不足、拓展农业的外部功能和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成熟的秸秆利用方式概括为下面四大技术:肥料技术、燃料技术、饲料技术、工业原料技术。
其中,肥料技术包括:直接还田、过腹还田、堆沤还田和反应堆;饲料技术包括:微贮饲料、化学处理饲料,如青贮、黄贮、氨化、碱化、糖化等;还可用机械切(粉)碎制成散状饲料,利用专用设备挤压为秸秆块等成型饲料;燃料技术包括:生活燃气和工业燃气;工业原料技术包括:造纸材料、植物纤维发泡材料、建筑装饰材料及其它工业用材料。
本文通过农作物秸秆产生及利用现状分析,以传统秸秆焚烧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众多秸秆综合利用方式的可行性,并对秸秆利用率低的原因进行分析。
二、调查目的深入了解目前秸秆的利用方式和家乡秸秆的处理办法,以及这些技术的普及程度和使用情况,经过对比,获得家乡秸秆利用的不当之处和正确较好的处理方式,从而可改变传统的不良方式,减少污染。
在发挥传统优良方式的同时,并引进新的利用方法,以获得最有效、最经济、利用率最大的处理办法。
三、调查情况1、农作物秸秆的产生、产量失衡农作物秸秆是地球上第一大可再生资源,我国拥有量居世界首位。
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十二五”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部(已撤销),财政部•【公布日期】2011.11.29•【文号】发改环资[2011]2615号•【施行日期】2011.11.2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十二五”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的通知(发改环资[2011]261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展改革委、经信委(经委、经贸委、工信委)、农业厅(农委)、财政厅(局);新疆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农业厅、财政局: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国办发[2008]105号,以下简称《意见》),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以下简称“秸秆”)综合利用,指导各地秸秆规划的实施,力争到2015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财政部在各地报送“十二五”秸秆综合利用规划基础上,制定了《“十二五”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现印发你们,请结合本地区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十二五”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财政部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九日附件:“十二五”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作物秸秆产量大、分布广、种类多,长期以来一直是农民生活和农业发展的宝贵资源。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强农惠农政策支持下,农业连年丰收,农作物秸秆(以下简称“秸秆”)产生量逐年增多,秸秆随意抛弃、焚烧现象严重,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
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对于稳定农业生态平衡、缓解资源约束、减轻环境压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秸秆综合利用工作,2008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国办发【2008】105号),提出了秸秆综合利用的目标任务、重点和政策措施,在相关部门和各地区的共同努力下,秸秆综合利用得到了较快发展。
湖北省农业厅关于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农业厅•【公布日期】2015.04.01•【字号】鄂农发〔2015〕9号•【施行日期】2015.04.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其他规定正文省农业厅关于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指导意见鄂农发〔2015〕9号各市、州、县(区)农业(畜牧兽医、农机、农村能源)局(委、办),厅机关各处室、厅直各单位:为贯彻落实《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农作物秸秆露天禁烧和综合利用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精神,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现就做好我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明确秸秆综合利用的总体要求与目标我省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切实做好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对于节约利用资源,发展循环农业,促进农业增产增收,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各地农业部门要牢固树立“绿色决定生死”的理念,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把秸秆综合利用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统筹规划,多策并举,常抓不懈。
要以《决定》出台为契机,主动作为,履职尽责,创新机制,突出抓好秸秆机械化还田、腐熟还田、商品化有机肥还田和过腹还田,不断提高秸秆在能源(燃料)化、饲料化、基料化等方面的利用率,逐步构建以秸秆肥料化利用为主,其他利用形式为补充的多途径利用格局,实现2015年全省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0%、2020年达到95%的目标。
二、重点抓好秸秆还田肥料化利用秸秆含有丰富的有机质、氮磷钾及微量元素,是农业生产重要的有机肥源。
我省以小麦、水稻、油菜秸秆为主,相比其它利用方式,实施秸秆机械化就地还田,是现阶段秸秆综合利用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各地要充分利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对灭茬机、秸秆粉碎还田机、旋耕埋草机、铡草机、捡拾压捆机等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实行敞开补贴,加大秸秆机械化还田新机具、新技术推广应用力度。
河南农业2017年第1期(上)秸秆资源的浪费,实质上是耕地、水资源和农业投入的浪费。
加大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及新技术的研究开发,科学高效地利用秸秆资源,禁止焚烧秸秆,一方面可以变废为宝,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农民收入,解决秸秆利用先期投入和长期收益的矛盾,将秸秆资源优势转化为可见的经济优势;另一方面可以减少污染,保护环境,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
一、我国农作物秸秆利用情况 我国是粮食生产大国,也是秸秆生产大国,农作物秸秆数量大、种类多、分布广。
我国每年可生产秸秆7亿t,约占全世界秸秆总量的20%~30%。
其中,水稻、小麦、大豆、玉米、薯类等粮食作物秸秆约5.8亿吨,占秸秆总量的89%;花生、油菜籽、芝麻、向日葵等油料作物秸秆占秸秆总量的8%;棉花、甘蔗秸秆占秸秆总量的3%。
随着我国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能源结构的改善,以及秸秆收集、整理和运输成本的增加,秸秆综合利用经济性差,商品化和产业化程度低。
目前我国还有相当多的秸秆未被利用,已经利用的也是粗放的低水平利用。
据粗略估计,目前我国直接用作生活燃料的部分秸秆约占秸秆总量的20%,用作肥料直接还田的部分秸秆约占秸秆总量的15%,用作于饲料的秸秆约占秸秆总量的15%,用作工业原料的秸秆约占秸秆总量的2%,废弃或露天焚烧的部分秸秆约占秸秆总量的33%。
露天焚烧秸秆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大气环境,还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
二、农作物秸秆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由于人们认识上的偏差,农作物秸秆被认为是废弃物,而不是一种资源,因此对其进行开发利用的重视程度不够,国家政策和资金扶持不够,设备研究相对滞后,尤其是在茬口紧的多熟农区,秸秆便捷处理设施配套不足。
因此,各级政府一方面需要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大力宣传综合利用秸秆的意义;另一方面,需要加强技术培训,安排专业技术人员下乡宣传、指导,逐步把秸秆综合利用转变为农村群众的自觉行动。
机械化秸秆综合利用的形式及意义【摘要】机械化秸秆综合利用是指利用机械设备进行收割、处理和利用农作物秸秆,实现资源化、能源化和循环利用的过程。
机械化收割技术可以提高作物收割效率,减少人力物力成本。
秸秆还田技术可以改善土壤质量,增加农田肥力。
秸秆生物质能利用技术可以将秸秆转化为生物能源,减少化石能源消耗。
秸秆包衣料生产技术和秸秆堆肥技术都可以实现秸秆资源的高效利用。
综合利用秸秆资源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还减少了环境污染,同时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发展机械化秸秆综合利用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机械化收割技术、秸秆还田技术、生物质能利用技术、包衣料生产技术、堆肥技术、农业生产效率、环境污染、农村经济发展。
1. 引言1.1 秸秆资源丰富秸秆作为农作物的副产品,在我国农村地区资源十分丰富。
每年收割后的秸秆都可以成为一种宝贵的资源,如果得不到有效利用,就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秸秆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和碳水化合物,是一种很好的生物质能源原料。
秸秆还可以作为肥料还田,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
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着秸秆焚烧现象,这不仅浪费资源,还会造成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充分利用秸秆资源,实现机械化秸秆综合利用,对于保护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合理地利用秸秆资源,可以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1.2 机械化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要性机械化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有效地解决农业生产中秸秆处理难题,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传统的手工收割和处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农作物产量和质量要求。
机械化收割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秸秆的高效收割和处理,减少了人力物力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秸秆还田技术可以有效地改善土壤质量,保护土壤水源,促进土壤有机质累积,提高土壤肥力。
而秸秆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秸秆包衣料生产技术和秸秆堆肥技术则能够实现对秸秆资源的多元化利用,减少资源浪费,降低环境污染。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玉米秸秆机械化捡拾打捆)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x、中央农村工作会议、x第x次党代会及农村、农业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生态立区战略,以绿色生态为导向,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科学合理利用玉米秸秆资源,有效治理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改土培肥,提高耕地质量,提升全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和效益,实现变废为宝、化害为利,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
二、工作目标通过玉米秸秆机械化捡拾打捆,深入推进秸秆饲料化、肥料化、能源化、原料化利用,消除玉米秸秆“站岗”浪费和因焚烧秸秆而造成的空气污染现象,形成布局合理、多元利用的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格局,建立可持续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长效机制,全面实现玉米秸秆资源化利用,促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x年,全县农作物秸秆利用率达到83%以上。
三、实施区域和作业要求(一)实施区域。
全县玉米种植区域全部纳入秸秆机械捡拾打捆作业范围,捡拾打捆8.6万吨。
(二)作业要求。
对8.6万吨玉米秸秆进行机械化捡拾打捆,标准为50公斤至200公斤方捆或圆捆。
四、实施对象和补助标准(一)实施对象。
全县从事玉米种植的各类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和农户。
(二)实施主体。
以县内农机作业服务组织为主,适当引入县外信誉良好,具备实力的服务组织。
由县x部门公开招标,确定承担作业任务的实施主体,经乡镇确认后,签订具体作业合同。
(三)补助标准。
玉米秸秆机械化捡拾打捆,每吨补助100元,由x财政和县财政各承担50%。
五、实施程序补助资金严格遵循“先作业后补助、先公示后兑现”的原则,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一)确定实施主体,签订作业协议。
根据xx厅、财政厅下达的作业任务,县x局通过公开招标方式确定承担作业任务的农机服务组织,并推荐到各乡镇,通过双向选择方式,由各乡镇确定具体实施主体后报县农机部门审核。
县农机部门审核通过后,与收储企业签订作业协议,协议中明确作业任务、作业区域、作业时间、作业质量、补贴标准和考核验收等内容和责任。
DOI:10.3969/j.issn.1003-1650.2024.12.023玉米在我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有着很大的帮助。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以及现代化种植技术的不断推广和应用,玉米在栽培管理过程中科学技术和相关设备的应用频率进一步增加,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将农民群众从繁重的农业劳作中解脱出来,最终达到了预期的产量目标,大大提高了种植效益,增加了种植户的种植收益。
当前玉米机械化发展进程逐渐加快,各种现代化的机械设备在玉米生产领域得以有效推广,实现了玉米种植效率的提升和种植模式的优化,为农业经济稳步发展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和动力。
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探讨了玉米全程精细化种植技术,希望通过研究对广大同行有所帮助。
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和国家政策的扶持,农业机械化在中国得到了快速推广和普及,特别是在种植业中,机械化种植已成为一种重要趋势。
相比传统的人工种植方式,玉米全程机械化种植能够实现大规模、高效率的种植作业,人力成本大幅降低,节约了人力资源。
生产过程中可以更加精确地进行土壤处理、施肥、播种、病虫害防治等环节,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
再加上地方政府组织专家研究和改进农业机械设备,提供技术咨询和培训,鼓励农民积极采用农业机械化种植技术,实现了现代农机装备和农业技术的深度应用。
一、玉米全程机械化种植的技术1、栽培前的前期作业要点(1)机械化整地玉米种植地应选择土质疏松、深厚,有机质丰富的黑钙土、栗钙土和砂质壤土。
同时要保证地势平坦、排水良好,避免低洼地和水源不足的地区种植玉米。
另外玉米生长需要充足的阳光、水分和热量,应选择光照充足、温差适中的地区。
机械化整地一般在播种前进行。
根据当地种植模式、农艺要求、土壤条件和地表秸秆覆盖状况,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机械耕整地作业。
春季播种前约10~15d,秋季播种前约20~30d。
根据土壤条件和玉米种植需求,机械耕整地的深度一般在20~30cm。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18.12.21•【文号】国发〔2018〕42号•【施行日期】2018.12.21•【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科技正文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发〔2018〕4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村生产力的重要基础,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
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
近年来,我国农机制造水平稳步提升,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长,农机作业水平快速提高,农业生产已从主要依靠人力畜力转向主要依靠机械动力,进入了机械化为主导的新阶段。
但受农机产品需求多样、机具作业环境复杂等因素影响,当前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农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部分农机装备有效供给不足、农机农艺结合不够紧密、农机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亟待解决。
为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满足亿万农民对机械化生产的需要为目标,以农机农艺融合、机械化信息化融合、农机服务模式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相适应、机械化生产与农田建设相适应为路径,以科技创新、机制创新、政策创新为动力,补短板、强弱项、促协调,推动农机装备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推动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升级,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农业部对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1467号建议的答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7.08.18•【文号】农办议〔2017〕209号•【施行日期】2017.08.1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科技正文对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1467号建议的答复农办议〔2017〕209号杨莉代表:您提出的“关于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确保人民食品安全的建议”收悉。
经商财政部、人民银行,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国现代农业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是农业保供给、保收入、保安全、保生态的压力越来越大,农业发展已经到了必须更加注重合理利用资源、更加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更加注重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新阶段。
我部高度重视发展生态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积极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关于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国家高度重视生态循环农业,出台了多项政策扶持农业绿色发展。
国务院印发了《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对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
我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指导意见》《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和《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总体规划(2014—2018年)》,进一步明确了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目标要求和重点举措。
同时,我部积极联合相关部门,多方面、多举措推动生态循环农业建设。
在社会化服务方面,我部会同财政部印发《关于支持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集中连片地推进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绿色高效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着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和资源可持续利用”。
在银行贷款方面,2016年,人民银行出台绿色金融债券发行政策框架,发布《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引导金融机构发行绿色金融债券1580亿元,支持农业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助推生态循环农业发展。
在农机大县建立秸秆资源综合利用台账的工作思考随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农机大县在农业生产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而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问题越发凸显。
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不仅可以减少农村的环境污染,还可以为农民增加收入。
在农机大县建立秸秆资源综合利用台账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在农机大县建立秸秆资源综合利用台账的工作思考。
一、建立秸秆资源综合利用台账的意义1. 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建立秸秆资源综合利用台账可以全面了解当地秸秆资源的分布和数量,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政府部门可以根据台账信息制定相关政策,推动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
2. 为企业合作提供支持有了秸秆资源综合利用台账,企业可以根据台账信息选择合适的合作对象,并了解当地的秸秆资源分布情况,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供依据。
3. 为农民增加收入通过对秸秆资源的准确登记和统计,可以为农民提供秸秆资源的合理化利用途径,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
4. 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建立秸秆资源综合利用台账可以促进当地农业产业发展,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1. 确定台账内容和范围首先要确定秸秆资源综合利用台账的内容和范围,包括秸秆种类、数量、分布等信息。
台账内容要能够全面反映秸秆资源的情况,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2. 制定台账登记规范和流程要制定秸秆资源综合利用台账的登记规范和流程,包括信息收集、登记方式、登记单位等方面的规定。
要制定统一的登记表格和登记流程,确保信息的全面、准确和及时性。
3. 建立统一的管理平台建立秸秆资源综合利用台账的统一管理平台,包括信息收集、登记、审核、发布等功能。
可以利用现有的农机大县信息管理系统,将秸秆资源综合利用台账纳入管理平台进行统一管理。
5. 加强对台账信息的保护和共享建立秸秆资源综合利用台账后,要加强对台账信息的保护和共享。
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台账信息的安全可靠。
同时要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将台账信息向相关部门和企业进行共享,促进农业废弃物资源的综合利用。
发展农业机械促进我国玉米秸秆资源性利用
发表时间:2019-05-20T15:39:27.343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第3期作者:李砚朋王贺
[导读] 本文分析了玉米秸秆资源性利用率非常低的原因,并提出了如何促进发展玉米秸秆资源性利用的建议。
天津威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天津 300000
摘要:玉米秸秆是不可多得的可再生资源,其综合利用前景非常广阔。
针对我国每年产生的大量玉米秸秆被焚烧和丢弃,有效利用率非常低,资源性浪费非常严重的状况,本文分析了玉米秸秆资源性利用率非常低的原因,并提出了如何促进发展玉米秸秆资源性利用的建议。
关键词:农业机械;玉米秸秆;加工
传统的秸秆利用方式主要是作为燃料和饲料加以消耗,随着农村经济和能源结构的调整,畜牧业集约化,燃料使用多样化,如今传统方式每年能够消耗利用的秸秆数量已不到总量的1/3。
大量的秸秆作为废弃物乱堆乱放,一些农民为了方便耕种,往往野外点火一烧了之,造成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
据统计,我国2014年的玉米产量为2.2亿t,如按籽粒和秸秆的比值为1:1.6计算,我国每年的玉米秸秆产量为3.52亿t,如此大量秸秆怎么利用,应引起人们的重视。
1秸秆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
玉米是我国主要栽培作物之一,玉米秸秆是非常好的粗饲料,但出现玉米秸秆饲料转化率低的主要原因是技术落后,表现在大型饲料收获机械每公顷台数少,目前市场上主要是秸秆颗粒机、包膜机、打包机、粉碎机、柔丝机,一些急需的饲料机械品种短缺,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目前,秸秆饲料机械加工设备的落后,制约了玉米秸秆饲料化利用的发展。
农作物秸秆生物质燃料、煤、石油、天然气被称为四大能源,其中,农作物秸秆生物质燃料是唯一一种可再生碳源。
我国目前玉米秸秆生物质燃料转化率非常低,除了认识不足等原因,其中加工成本过高也占主要方面,表现为机械加工效率低、耗能大,现在玉米秸秆成型效率为1 t/h左右,电能消耗为65~85度/t,成品售价500元/t,秸秆收购300元/t,加工电费大约需要70元/t,包括粉碎、运输、贮存等费用,基本不盈利,如果没有政府补贴,很难运转。
所以,在燃料成型方面,急需效率高、耗能少的玉米秸秆生物质燃料成型机。
秸秆还田是当今世界上普遍重视的一项培肥地力的增产措施。
目前,秸秆还田主要采用机械化秸秆粉碎直接还田技术,就是用秸秆粉碎机将摘穗后的玉米秸秆就地粉碎,均匀地抛撒在地表,随即翻耕入土,使之腐烂分解。
这样能把秸秆的营养物质完全地保留在土壤里,不但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了地力,而且改良了土壤结构,减少病虫危害。
但是,目前我国秸秆粉碎还田机粉碎长度还达不到技术要求,如粉碎过长将导致秸秆腐烂慢,严重时影响播种。
近年来,国家采取了封山育林,使木材市场供应日趋紧张,人们把目光投到了丰富的农业剩余物资源,其中玉米秸秆作为一年生禾本科植物,在众多种类农业剩余物中,其纤维性能最接近于阔叶林,且产量极高,成本较低,被认为是可以代替木材生产人造板的理想原料,但目前人造板的生产还基本沿用传统木质人造板的生产模式,技术粗放,设备落后,生产效率低,制造成本高。
在制成人造板初期,为降低材料运输、碎化等成本,需要大型秸秆高密度打包机、性能稳定的秸秆粉碎机、原料烘干机等,但是目前我国这些设备比较落后,使玉米秸秆人造板制造成本较高,制约了该行业的发展。
2发展农业机械促进我国玉米秸秆资源性利用的建议
饲料行业和养殖业是相辅相成的,饲料行业的发展能够带动养殖业的兴旺,养殖业的发展反过来能够促进饲料行业的进步,而饲料行业的发展需要先进的饲料机械加工设备做支撑,玉米秸秆转化成饲料,需要的饲料机械有秸秆收获机、打包机、粉碎机、揉搓机、饲草搅拌机等,但是目前国内这些饲料机械效率都非常低,功能单一,互相不配套,难以满足畜牧业发展需要,也抑制了大量玉米秸秆的消化利用。
所以,在研制开发高效率机械的同时,重点考虑组合式、配套合理、多功能的饲料加工机组,特别是重点发展研究集搅拌、添加剂自动喷洒、发酵、排料为一体的饲料加工设备,并且适用于对不同动物品种的饲料加工。
例如对机械设备进行调整,在秸秆粉碎、发酵时间上等过程进行变化,就能把玉米秸秆加工出满足猪、牛、羊等不同类动物需要的饲料,这种设备如研制成功,将消耗大量玉米秸秆,玉米秸秆饲料加工行业将获得很大的发展,并能够促进畜牧养殖业的发展。
正常的玉米秸秆制成生物质燃料块的加工工艺为:物料粉碎、物料烘干、物料输送、混合配比、均匀喂入、加工成型、筛选、包装等过程,并且能够调整加工工艺参数,以适应不同秸秆条件的加工,这样才能够自动、连续、高效率的生产出玉米秸秆生物质燃料。
所以,为了发展促进玉米秸秆生物质燃料行业的快速发展,应对秸秆成型的原理、过程、耗能重新研究,改变原来固有的思路和模式,取替目前耗能大、效率低、工艺简单的单机加工工艺,对玉米秸秆的粉碎、烘干、输送、喂料等工艺过程进行细化研究,掌握生物质块的成型机理,研发设计效率高、节能、环保的新型秸秆成型机,才能大量的消化玉米秸秆,真正的成为四大能源之一。
粉碎还田对机器设备的性能要求是非常严格的。
玉米收获机在玉米收获的过程中,同时对秸秆进行粉碎还田,但是我国玉米收获机生产企业只注重研究如何收获玉米,秸秆还田是它的副业,不是主要考虑项目,设计时主要考虑功率消耗和玉米收获指标,粉碎、抛撒均匀性等性能指标生产企业不重视。
所以,针对目前秸秆还田机器设备状况,应制定严格的玉米秸秆还田政策,对不能达到农业技术要求的机械设备进行淘汰,政府应组织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一些有实力的生产企业联合攻关,研发生产作业效率、粉碎效果、抛撒均匀性等性能指标符合农业技术要求的新型秸秆粉碎还田机和玉米收获机,真正从机械设备源头上解决玉米秸秆还田问题。
在玉米秸秆农副产品加工方面,玉米秸秆生产的人造板,被认为是可以代替木材制作家具、办公用品、建筑装饰等产品,是非常理想的替代品,市场需求量非常大,但我国目前玉米秸秆人造板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不高,工艺比较落后。
针对这种情况,应该研制先进设备进行人造板生产,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代替传统的加工方法,只有提高玉米秸秆人造板生产的生产效率、产品质量,才能大量利用玉米秸秆。
在我国,玉米秸秆资源性利用还刚刚起步,农业产品加工机械相对落后,开发饲料、生物质燃料、秸秆还田等其它玉米秸秆处理机械,需要国家政策大力扶持,各地政府在玉米秸秆科研项目立项时,应给予支持和鼓励,优先研究立项,对先进的机器推广应用应给予补贴。
对国外的先进机器设备,应加以引进,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增加对引进技术、设备进行消化吸收的投入,用于扶持玉米秸秆资源性转
化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企业的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工作。
同时,鼓励和支持我国企业、大学、科研机构共建玉米秸秆资源性转化研发中心,为全国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创新研发平台,实现跨行业、跨地区同步研发,提高玉米秸秆利用价值。
结语:从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技术路径来看,无论是就地直接还田,还是收集转移出田间资源化综合利用,都需要农业机械化的全面配合,使用相关的作业机组分别完成收集、运输、铡切、粉碎、打包、搅拌混合、挤压成型等各种处理任务,其作业质量也直接决定了秸秆利用模式的成败。
因此,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以促进玉米秸秆综合利用与机械化技术的相辅相成。
参考文献:
[1]李娟娟,黄正勇,赵赛春,等.不同添加物对玉米秸秆发酵的影响[J].饲料广角,2016(20)
[2]杨光,李红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探讨[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5(6)
[3]于玲,张海涛.浅谈江苏省不同作物秸秆的多种形式利用[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