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共点力的平衡及应用2
- 格式:ppt
- 大小:209.00 KB
- 文档页数:101
高一物理重点知识归纳之共点力的平衡条件高一物理重点知识归纳之共点力的平衡条件一、共点力的平衡1、共点力力的作用点在物体上的同一点或力的延长线交于一点的几个力叫做共点力。
能简化成质点的物体受到的力可以视为共点力。
2、平衡状态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为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平衡状态的实质是加速度为零的状态。
3、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即F=0。
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问题,则平衡条件应为。
二、共点力平衡条件的推论1、二力平衡:如果物体在两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必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为一对平衡力。
若物体所受的力在同一直线上,则在一个方向上各力的大小之和,与另一个方向各力大小之和相等。
2、三力平衡:三个不平行力的平衡问题,是静力学中最基本的问题之一,因为三个以上的平面汇交力,都可以通过等效方法,转化为三力平衡问题。
为此,必须首先掌握三力平衡的下述基本特征:(1)物体受三个共点力作用而平衡,任意两个力的合力跟第三个力等大反向(等值法)。
(2)物体受三个共点力作用而平衡,将某一个力分解到另外两个力的反方向上,得到的两个分力必定跟另外两个力等大反向(分解法)。
(3)物体受三个共点力作用而平衡,若三个力不平行,则三个力必共点,此即三力汇交原理(汇交共面性)。
(4)物体受三个共点力作用而平衡,三个力的矢量图必组成一个封闭的矢量三角形。
3、多力平衡:如果物体受多个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其中任何一个力与其余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点拨:在进行一些平衡类问题的定性分析时,采用共点力平衡的相关推论,可以使问题简化。
一、求解平衡问题的基本思路平衡类问题不仅仅涉及力学内容,在电磁学中常涉及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或复合场中的平衡,通电导体棒在磁场中平衡,但分析平衡问题的基本思路是一样的:(1)明确平衡状态(加速度为零);(2)选对象:根据题目要求,巧选某平衡体(整体法和隔离法) 作为研究对象;(3)受力分析:对研究对象作受力分析,规范画出受力示意图;(4)选取合适的解题方法:灵活运用力的合成法、正交分解法、矢量三角形法及数学解析法;(5)列方程求解:根据平衡条件,列出合力为零的相应方程,然后求解,对结果进行必要的讨论。
高一共点力知识点共点力是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时的力学概念。
在高一物理学习中,共点力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对于理解力学平衡和解决相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高一共点力的相关知识点,包括平衡条件、合力的求解以及一些实际应用。
一、平衡条件在力的作用下,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我们可以应用平衡条件来解决问题。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是合力为零,即多个力的合力沿同一直线方向为零。
根据平衡条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多个力的合力为零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这种情况下,物体的受力分析图中的力的矢量合成为零。
2. 不仅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力可以共点力,也可以是作用在多个物体上的力。
只要满足合力为零的条件,就可以称之为共点力。
二、合力的求解合力是指多个力的矢量之和,通过求解合力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共点力。
合力的求解可以通过力的矢量加法来实现,具体步骤如下:1. 将各个力按照大小和方向用矢量表示。
2. 按照矢量加法的规则,将各个力的矢量进行相加,得到合力的矢量。
3. 根据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判断物体的平衡状态。
三、实际应用高一共点力的知识点不仅仅存在于教科书中,它也是我们生活中很多现象的基础。
下面我们来看一些实际应用:1. 桥梁和建筑物的设计:在桥梁和建筑物的设计中,工程师需要考虑到各个部分受力的情况,确保力的合力为零,以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物体平衡的判断:通过共点力的知识点,我们可以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比如,在一个打字机上,按键受到上下两个方向的力,只有当这两个力的合力为零时,按键才能处于平衡状态。
3. 杠杆原理的应用:共点力的知识点在杠杆原理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杠杆原理是指在平衡条件下,杠杆两边的力和力臂的乘积相等。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通过调整力的大小和力臂的长度来实现对物体的平衡控制。
四、小结高一共点力的知识点是物理学习中的重要内容,它帮助我们理解物体的平衡状态以及力的作用规律。
高一物理第二讲力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一、知识要点一)、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作用于物体可以使受力物体形状发生改变;可以使受力物体运动状态(速度)发生改变。
在研究与力相关的物理现象时,应该把握住力的如下基本特性。
1.物质性:2.相互性:3.矢量性:4.瞬时性:5.独立性:二)、力的分类1.按性质分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场力、磁场力……(按现代物理学理论,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分四类:长程相互作用有引力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短程相互作用有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
宏观物体间只存在前两种相互作用。
)2.按效果分压力、支持力、拉力、动力、阻力……3.按产生条件分非接触力、接触力三)、力1.弹力的概念: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会对跟它接触并使它发生形变的另一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作用力叫做弹力。
2.弹力的产生条件是:两个物体直接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⑴压力、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
⑵绳对物体的拉力总是沿着绳收缩的方向。
⑶杆对物体的弹力不一定沿杆的方向。
4.弹力的大小:对有明显形变的弹簧、橡皮条等物体,弹力的大小可以由胡克定律计算。
对没有明显形变的物体,如桌面、绳子等物体,弹力大小由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共同决定。
⑴胡克定律可表示为(在弹性限度内):,还可以表示成,即弹簧弹力的改变量和弹簧形变量的改变量成正比。
⑵“硬”弹簧,是指弹簧的值大。
(同样的力作用下形变量小)⑶一根弹簧剪断成两根后,每根的劲度k都比原来的劲度大;两根弹簧串联后总劲度变小;两根弹簧并联后,总劲度变大。
四)、摩擦力1.摩擦力的概念:相互接触且发生形变的粗糙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上所受的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2.摩擦力产生条件为:两物体直接接触、相互挤压、接触面粗糙、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
这四个条件缺一不可。
两物体间有弹力是这两物体间有摩擦力的必要条件。
(没有弹力不可能有摩擦力)3.滑动摩擦力大小⑴在接触力中,必须先分析弹力,再分析摩擦力。
第十天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二)1.如图所示,在竖直墙壁的A点处有一根水平轻杆a,杆的左端有一个轻滑轮O.一根细线上端固定在该天花板的B点处,细线跨过滑轮O,下端系一个重为G的物体,开始时BO段细线与天花板的夹角为θ=30°.系统保持静止,当轻杆a缓慢向下平动的过程中,不计一切摩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细线BO对天花板的拉力减小B.a杆对滑轮的作用力逐渐减小C.a杆对滑轮的作用力的方向沿杆水平向右D.墙壁对a杆的作用力不变2.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小球A、B用两根不可伸长的轻绳连接后悬挂于O点,在外力F的作用下,小球A、B处于静止状态.若要使两小球处于静止状态且悬线O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保持30°不变,则外力F的大小不可能...的是()A.可能为33mg B.可能为52mgC.可能为3mg D.可能为mg3.《大国工匠》节目中讲述了王进利用“秋千法”在1000kV的高压线上带电作业的过程。
如图所示,绝缘轻绳OD一端固定在高压线杆塔上的O点,另一端固定在兜篮上。
另一绝缘轻绳跨过固定在杆塔上C点的定滑轮,一端连接兜篮,另一端由工人控制。
身穿屏蔽服的王进坐在兜篮里,缓慢地从C点运动到处于O点正下方E点的电缆处。
绳O D一直处于伸直状态,兜篮、王进及携带的设备总质量为m,不计一切阻力,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关于王进从C点运动到E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工人对绳的拉力一直变大B.绳OD的拉力一直变小C.OD、CD两绳拉力的合力大小等于mgD.当绳CD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时,工人对绳的拉力为33 mg4.半圆柱体P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其右端有固定放置的竖直挡板MN.在P和MN之间放有一个光滑均匀的小圆柱体Q,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如右图所示是这个装置的纵截面图. 若用外力使MN保持竖直,缓慢地向右移动,在Q落到地面以前,发现P始终保持静止.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MN对Q的弹力逐渐减小B.地面对P的摩擦力逐渐增大C.P、Q间的弹力先减小后增大D.Q所受的合力逐渐增大5.如图所示,所受重力为G 的均匀小球放在倾角为α的斜面上,球被与斜面夹角为θ的木板挡住,球面、木板均光滑.若使球对木板压力最小,则木板与斜面间夹角θ应为( )A .α B.π2-α C.π2 D.π2+α 6.如下图所示,在一根粗糙的水平直杆上套有两个质量均为m 的铁环,两铁环上系着两根等长细线,共同拴住质量为M 的小球,两铁环与小球都处于静止状态.现想办法使得两铁环间距离增大稍许而同时仍能保持系统平衡,则水平直杆对铁环的支持力F N 和摩擦力F f 的可能变化是( )A .F N 减小B .F N 增大C .F f 增大D .F f 不变7.如图所示,光滑的轻滑轮通过支架固定在天花板上,一足够长的细绳跨过滑轮,一端悬挂小球b ,另一端与套在水平细杆上的小球a 连接。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桑水制作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一、知识点整合1 物体的受力分析物体的受力分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同时也是关键所在,一般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的步骤如下:1.明确研究对象.在进行受力分析时,研究对象可以是某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保持相对静止的若干个物体.在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时,灵活地选取研究对象可以使问题简化.研究对象确定以后,只分析研究对象以外的物体施予研究对象的力(既研究对象所受的外力),而不分析研究对象施予外界的力.2.按顺序找力.重力、弹力、后摩擦力(只有在有弹力的接触面之间才可能有摩擦力). 3.画出受力示意图,标明各力的符号4.需要合成或分解时,必须画出相应的平行四边形 【例1】(2007年山东卷)如图所示,物体A 靠在竖直墙面上,在力F 作用下,A 、B 保持静止.物体B 的受力个数为( )A .2B .3C .4D .5【解析】以物体B 为研究对象,B 受重力,向上的外力F ,A 对B 的压力N ,物体B 有相对A 上移的运动的趋势,故 A 对B 的静摩擦力沿斜边向下.如图所示:【答案】C【规律总结】进行受力分析时必须首先确定研究对象, 再分析外界对研究对象的作用,本题还可以分析A 的受力,同学不妨一试. 2 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1.共点力:几个力如果作用在物体的 ,或者它们的作用线 ,这几个力叫共点力. 2.平衡状态: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 .3.平衡条件: 共点力平衡的条件为物体受合力为0fNG B推论:(1)共点的三力平衡时,其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大反向. (2)物体受n 个力处于平衡状态时,其中n -1个的合力一定与剩下的那个力等大反向.【例2】人站在自动扶梯的水平踏板上,随扶梯斜向上匀速运动,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A.人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B.人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的作用C.人受到的合外力不为零D.人受到的合外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 答案 A解析由于人做匀速运动,所以人所受的合外力为零,水平方向不可能受力的作用 二、共点力平衡的处理方法 1.三力平衡的基本解题方法(1)力的合成、分解法: 即分析物体的受力,把某两个力进行合成,将三力转化为二力,构成一对平衡力。
共点力的平衡及应用教材:沪科版高一第一学期 4.3 共点力的平衡及应用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叫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状态。
(2)知道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
(3)掌握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并能处理平衡问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简单的物理现象,认识共点力和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状态。
(2)能从简单的二力平衡设计实验,得出三力的平衡,总结推理得出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3)根据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对简单的现象进行分析。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能从简单的问题出发,善于思考,从中发现规律性的知识的能力。
认识生活中的平衡也是一种美。
二、重点与难点:1.重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应用2.难点:分析和解决共点力平衡的实际问题三、教学过程新课引入1. 什么是共点力?几个力如果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上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2. 物体在不受力的时候,它能保持什么状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3、是不是物体只有在不受力的时候才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呢?结论:可见平衡是普遍的,并非物体只有在不受力的时候才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也能处于平衡.那么,什么才是共点力的平衡呢?共点力的平衡需要哪些条件呢?怎样应用共点力的平衡来解有关的物理问题呢?新课教学:一、常见的几种力的平衡:举例说明1.二力平衡:水平桌面静止的书2.三力平衡:斜面上静止的物体3.四力平衡:用力推水平面上的物体总结1、平衡状态物体处于静止或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2、共点力的平衡物体如果受到共点力的作用且处于平衡状态.练习:判断下面的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1)静止在水平面上的木箱(2)平直马路上在牵引力作用下匀速前进的汽车(3)用细线悬挂在天花板上的静止小球(4) 刹车后停下来了的汽车(5)用细线悬挂在天花板上的静止小球,在剪断细线的瞬间(6)竖直上抛达到了最高点的小球(不计空气阻力)从刚才的例子,我们可以得到:我们对(1),(2),(3),(6)受力分析:处于平衡状态物体的共同点:F 合为零;处于非平衡状态物体:F 合不为零概括与总结:以上是我们从生活中的例子定性的来研究受共点力作用的物体的平衡,如果处于平衡状态下的物体受二个力或者三个力或者是多个力的作用,力与力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思考与讨论质量为2千克的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取g=9.8N/k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