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独资企业案例分析
- 格式:pptx
- 大小:3.11 MB
- 文档页数:92
“6·3”宝源丰特别重大火灾事故——案例分析主讲人:XXX2013年6月3日6时10分许,位于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的吉林宝源丰禽业有限公司主厂房发生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共造成121人死亡、76人受伤。
17234平方米主厂房及主厂房内生产设备被损毁,直接经济损失1.82亿元。
宝源丰公司为个人独资企业,位于德惠市米沙子镇,成立于2008年5月9日。
该公司资产总额6227万元,经营范围为肉鸡屠宰、分割、速冻、加工及销售,现有员工430人,年生产肉鸡36000吨,年均销售收入约3亿元。
(数据源自《吉林省长春市宝源丰禽业有限公司“6·3”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调查报告》)事故发生经过:6月3日5时20分至50分左右,宝源丰公司员工陆续进厂工作,当日在车间现场人数395人。
6时10分左右,部分员工发现一车间女更衣室及附近区域上部有烟、火,主厂房外面也有人发现主厂房南侧中间部位上层窗户最先冒出黑色浓烟。
部分较早发现火情人员进行了初期扑救,但火势未得到有效控制。
火势逐渐在吊顶内由南向北蔓延,同时向下蔓延到整个附属区,并由附属区向北面的主车间、速冻车间和冷库方向蔓延。
燃烧产生的高温导致主厂房西北部的1号冷库和1号螺旋速冻机的液氨输送和氨气回收管线发生物理爆炸,致使该区域上方屋顶卷开,大量氨气泄漏,介入了燃烧,火势蔓延至主厂房的其余区域。
灭火救援及现场处置情况:6时30分57秒,德惠市公安消防大队接到110指挥中心报警后,第一时间调集力量赶赴现场处置。
吉林省及长春市人民政府接到报告后,迅速启动了应急预案,省、市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和其他负责同志立即赶赴现场,组织调动公安、消防、武警、医疗、供水、供电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事故抢险救援和应急处置,先后调集消防官兵800余名、公安干警300余名、武警官兵800余名、医护人员150余名,出动消防车113辆、医疗救护车54辆,共同参与事故抢险救援和应急处置。
在施救过程中,共组织开展了10次现场搜救,抢救被困人员25人,疏散现场及周边群众近3000人,火灾于当日11时被扑灭。
2000年1月15日,甲出资5万元设立A个人独资企业。
甲聘请乙管理企业事务,并规定,凡乙对外签订超过1万元以上的合同,须经甲同意。
2月10日,乙未经甲同意,以A企业名义向善意第三人丙购入价值2万元货物。
2000年7月4日,A企业亏损,不能支付到期丁的债务,甲决定解散该企业。
7月10日人民法院指定张某作为清算人进行清算。
经查,(1)A企业欠缴税款2000元,欠乙工资5000元,欠社会保险费用5000元,欠丁10万元。
(2)A企业的银行存款1万元,实物折价8万元。
(3)甲的个人其他可执行财产价值2.5万元。
问:1、乙于2月10日以A企业名义向丙购买价值2万元货物的行为是否有效?说明理由。
2、试述A企业的财产清偿顺序。
3、如何满足丁的债权请求。
答(1)、行为有效。
根据规定,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人对被聘用的人员职权的限制,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本题尽管乙超越了内部限制,但丙属于善意第三人,该行为有效。
(2)清偿顺序:1、所欠职工的工资和社会保险费用2、所欠税款3、其他债务。
个人能独资企业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的,投资人应当以其个人的其他财产予以清偿这里的甲的其他可执行财产价值是2万元。
(3)首先用A企业的银行存款和事务折价共9万元清偿所欠乙的工资,社会保险费用、税款,剩余78000元用于清偿丁的债务;A企业所剩余的财产全部用于清偿后,仍欠22000,可用甲的个人财产清偿。
甲的个人其他可执行财产2.5万元清偿丁的剩余债款。
2006年5月,孙某兄弟俩与万某共同出资20万元(其中万某出资10万元,孙某弟兄俩各5万元)合伙开办一食品超市,具体业务由孙某弟兄俩负责。
经营一年多后,该超市便赢利10万元,按照当时的合伙协议,万某分得了5万元的红利,孙某弟兄则一人分得2.5万元。
弟兄俩见该超市利润丰厚,便以“万某不会经营”为借口,将万某的投资从超市退出,退给万某,并强制将万某从该超市除名,不让万某到超市上班。
万某曾多次找孙某弟兄质问,都没有结果。
税务筹划中个人独资企业之核定的案例分析我国是高税收的国家,在企业所赚得的利润中,将会有25%左右的利润无偿被国家征收,如果再考虑股东分配利润时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则到手的钱就更少了。
因此,税务筹划就显得相当重要了,问问就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在恶劣的税收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企业被迫选择了非法手段求生存,铤而走险偷税漏税。
有句话这样说:"愚蠢者去偷税,聪明者去避税,智慧者去做税收筹划。
"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在符合国家法律及税收法规的前提下,按照税收政策法规的导向,事前选择税收利益最大化的纳税方案处理自己的生产、经营和投资、理财活动的一种企业筹划行为。
包括税负最轻、税后利润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等内涵,而不仅仅是指的税负最轻。
税收筹划是在法律法规的许可范围内进行的,是纳税人在遵守国家法律及税收法规的前提下,在多种纳税方案中,做出选择税收利益最大化方案的决策,具有合法性。
”税收筹划是近几年的新名词,2000年代人们还是普遍采用“合理避税”这个概念,后来,理论界认为避税应当与筹划分开,就有了税收筹划这个概念。
避税本身就是不合理的,因此,将合理的筹划与不合理的安排区分为税收筹划和避税。
所以对于企业而言,想要减轻高额税负,自然要采用税收筹划的形式减轻企业的生存压力。
【陈183-757-04265】那么目前企业最佳的税收筹划形式无疑是"在有税收优惠的地区注册个人独资企业注册"。
将企业税负由40%锐减至5.9%,如此大力度的节税自然能最大的缓解企业的生存压力。
目前我国的经济区、开发区、西部大开发地区等,针对各类行业都有优厚的财政资金奖励。
【陈183-757-04265】例如重庆正阳工业园区对注册企业增值税以地方留存的30%~50%扶持;企业所得税以地方留存的30%~50%给予扶持;个人独资企业(营改增)小规模的可以申请核定征收,核定征收之后享受个税税率0.5%~3.1%;企业如果本身享受国家优惠政策扶持的,可叠加享受重庆黔江正阳工业园的扶持政策。
•A、B、C、D、E是某乡镇的居民,其中B 是A的儿子,时年14岁,初中生。
E是A的弟弟,是本县地税局副局长。
五人于03年8月1日在县城达成书面协议,决定创办合伙企业,共同经营服装生产与销售。
•合伙协议规定:1、企业名称为“洪亮服装有限公司”,经营地点为县城集贸市场南大街1号2、经营范围为服装生产销售,合伙目的是共同经营,共享收益3、五人各出资1万元,于06年3月10号前缴付。
4、利润平均分配,若有亏损则除E之外,其他人平均分担。
5、合伙企业事务的执行由A负责。
6、企业解散时,各自收回自己的出资。
•合伙协议经全体签字后,A持该协议向县工商局申请设立登记。
该局于9月20日电好告知E,因条件不符,不予登记。
问题何在?•甲、乙、丙3人各出资5万元组成合伙企业松美汽车配件厂。
合伙协议中规定了对利润分配和亏损分担办法:甲分配或分担3/5,丙、乙各自分配或分担1/5,争议由合伙人通过协商或调解解决。
该合伙企业的负责人是甲,对外代表该合伙企业,合伙企业经营汽车配件生产、销售,经营期限为2年。
问题:(1)乙、丙在执行该合伙企业事务中拥有什么权利?(2)甲在担当合伙企业负责人期间,能否与王某再合作建一个经营汽车配件的门市部,将门市部的货卖给松美汽车配件厂?为什么?(3)假如合伙协议中明确规定,甲不得代表合伙企业签订标的额10万元以上的合同,后来,甲与某机械公司签订了12万元的合同,此合同是否有效? 为什么?2008年1月,甲、乙、丙三人合伙开办了合伙企业,甲出资3万元、乙出资2万元,丙以劳务出资,合伙协议订立得比较简单,未约定利润分配和亏损分担比例,只约定三人共同管理企业。
2008年6月,甲想把自己的一部分财产份额转让给丁,乙同意但丙不同意,因多数合伙人同意丁入伙成为新的合伙人,丙便提出退伙,甲、乙表示同意丙退伙,丁入伙。
此时,该合伙企业欠长城公司货款3万元一直未还。
2008年10月,甲私自以合伙企业的名义为其朋友的4万元贷款提供担保,银行对甲的私自行为并不知情。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个人独资企业法案例篇一:个人独资企业法案例分析个人独资企业法案例分析案情介绍:刘某是高校的在职研究生,经济上独立于其家庭。
201X年8月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注册成立了一家主营信息咨询的个人独资企业,取名为“远大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一元。
营业形势看好,收益甚丰。
于是后来黄某与刘某协议参加该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经营,并注入投资5万元人民币。
经营过程中先后共聘用工作人员10名,对此刘某认为自己开办的是私人企业,并不需要为职工办理社会保险,因此没有给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也没有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
后来该独资企业经营不善导致负债10万元。
刘某决定于201X年10月自行解散企业,但因为企业财产不足清偿而被债权人、企业职工诉诸人民法院。
法院审理后认为刘某与黄某形成事实上的合伙关系,判决责令刘、黄补充办理职工的社会保险并缴纳保险费,由刘某与黄某对该企业的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1)该企业的设立是否合法?(2)刘某允许另一公司参加投资,共同经营的行为是否合法?(3)刘某的理由是否成立?(4)该企业的债权人要求是否成立?(5)刘某是否解散企业?(6)黄某是否承担责任?答案:(1)、该企业的设立是否合法。
根据我国《个人独资企业法》第二条、第十条的规定,自然人可以单独投资设立个人独资企业,设立时法律仅要求投资人申报出资额和出资方式但并不要求须缴纳最低注册资本金。
因此刘某单独以一元人民币经法定工商登记程序投资设立个人独资企业的做法,符合法律规定。
但根据第十一条的规定,“个人独资企业的名称应与其责任形式相符合”,而个人独资企业为投资人个人负无限责任,因此刘某将其取名为“远大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违反法律规定,应予与纠正。
(2)、刘某允许另一公司参加投资,共同经营的行为不合法。
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法案例分析小张是一名年轻的服装设计师,他决定开设一家时装精品店,以销售自己设计的服装。
他选择了个人独资企业作为公司的法律形式。
小张自己负责公司的所有经营活动和管理。
他从个人储蓄中投入了资金来购买商品和支付租金,并且自己为公司负责的债务承担全部责任。
个人独资企业的优点是成立过程简单、成本低廉。
小张不需要与他人合作或招聘员工,他可以快速开始经营,并且对企业决策享有独立控制权。
此外,小张还可以以个人名义向外界融资,例如通过银行贷款或与供应商签订赊销协议。
然而,个人独资企业也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个人独资企业的责任是无限的,如果公司发生债务问题,小张的个人财产可能会受到损失。
其次,个人独资企业的商誉和信用度依赖于个人的声誉和信用记录。
最后,小张必须承担所有企业的责任和风险,这可能对他的个人生活和财务状况产生压力。
合伙企业案例分析:小王和小李是两名有着相同商业理念的年轻创业者。
他们决定联合开设一家餐厅来共同经营。
他们选择了合伙企业作为公司的法律形式。
小王和小李作为合伙人共同出资购买餐厅设备、支付租金,并且共同承担餐厅的债务。
他们在合伙协议中明确了各自的权利、责任和利润分配方式。
合伙企业的优点之一是合伙人可以共同分享风险和责任。
小王和小李可以共同承担餐厅经营中的风险和债务。
此外,他们可以共同利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资源来推动餐厅的发展。
合伙企业也可以通过合伙协议来灵活地分配利润和决策权,以满足合伙人的需求。
然而,合伙企业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风险。
首先,合伙人之间需要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以确保企业的顺利运营。
其次,合伙企业在税务方面可能存在一些复杂性,例如合伙人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最后,合伙企业的退出和终止可能需要复杂的法律程序和解决方案,例如合伙人合伙协议的终止或分配利润的问题。
一、【案例分析】
王某是一个经营服装百货的个人独资企业业主,两年前,他欠了一家服装厂20多万元货款,无力偿还,债主向法院起诉。
法院判决王某败诉,并将王某商店里的财产和他的轿车以及部分生活用品变卖后用来偿还债务。
两年来,王某做了充分的市场调研,东山再起,商店的效益与日俱增。
但某公司从他这里批发了一批服饰,欠下王某30万元货款迟迟不还,王某几次讨债未果,遂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判决王某胜诉。
但是该公司因经营不善,严重亏损,无力偿还债务,故判决迟迟未得到执行。
王某要求法院将该公司法定代表人的私房变卖后抵偿,法院不予支持。
王某想不通,为什么他欠下的债要用家产来抵偿,别人欠债就不必用家产来抵偿?法院告诉王某,因为债务人是公司,而当时王某是个人独资企业。
问:结合本案事实,想想什么是公司?
王某的债务人是公司,必须以公司的全部资产来承担法律责任。
当公司资产不足以清偿债务时,超过其资产部分的债务依法可以免除,无须以公司法定代表人或股东的家产来抵偿债务,所以法院不支持王某的主张。
而王某作为债务人时,是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者,依法要承担无限责任,所以法院强制执行判决时要将他的家产变卖后清偿债务。
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学习一下我国关于公司的法律规定。
二、详细阐述公司法的概念及特征?
三、试述公司的两种分类形式?。
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法案例分析小明是一位理发师,他在市区开设了一家个人独资企业,提供理发、烫发和染发等服务。
他通过自己的技术和经验,吸引了大量顾客,生意非常好。
然而,由于个人独资企业的特点是由一个人独自经营,个人财产与企业财产没有明确的区分,个人承担全部债务责任。
有一天,小明在给一位顾客烫发时不慎将顾客的头发烫坏了。
这位顾客对此非常不满,要求小明赔偿损失。
由于个人独资企业的法律地位与个人是一致的,小明需要以个人名义承担赔偿责任,将自身的个人财产用来赔偿顾客。
此外,个人独资企业在税收方面也有一些特点。
由于个人独资企业的盈利与个人的收入是一致的,小明需要按照个人所得税的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合伙企业案例:李明和张华是大学同学,他们研究了市场需求,决定合伙开设一家咖啡店。
他们在事前签订了合伙协议,明确了各自的权益和责任。
根据合伙协议,李明负责财务和营销,张华负责人力资源和人员培训。
咖啡店经营的初期非常艰难,收入远低于成本,导致亏损。
根据合伙协议,李明和张华在各自投入的资金上具有不同的权益比例。
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他们商定由李明额外投入一部分资金来弥补亏损。
随着时间的推移,咖啡店的生意逐渐好转,开始盈利。
根据合伙协议,他们按照权益比例分享利润。
由于咖啡店的经营成果主要依赖于李明和张华的共同努力,他们实现了良好的利润分配。
此外,合伙企业在税收方面也有一些特点。
合伙企业并不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而是按照个人所得税的规定,由合伙人按照各自份额分别缴纳个人所得税。
综上所述,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在企业经营方式、责任承担和利润分配等方面存在着一些差异。
个人独资企业由一个人独自经营,个人承担全部债务责任,利润归个人所有;而合伙企业由两个以上合伙人共同经营,合伙人根据协议分享利润,各自承担债务责任。
因此,对于不同的经营需求和风险承担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企业形式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章个人独资企业法【案例2-1】本案中,王小强的个人独资企业因被骗造成损失,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穷责任,但王小强与其父母在经济上是彼此独立的,因此其家长不负有所谓的连带责任,法院不会支持对方此要求。
对方可以要求王小强在未来数年内分次还清。
【案例2-2】在本案中,李某不符合我国设立个人独资企业的条件,他的设立申请固然也不会被批准。
(1)李某身为国家公事人员身份决定了李某不能成为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
(2)《个人独资企业法》明确规定,申请设立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人只能是一个自然人。
而本案中,李某打算和其表弟王某一路经营个人独资企业,显然违背了法律关于设立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人的人数规定。
(3)李某拟成立的个人独资企业的名称不符合《个人独资企业法》和《个人独资企业记录管理办法》法律在个人独资企业的企业名称上严禁采用“有限”、“有限责任”和“公司”的字样。
【案例2-2】(4)关于企业申报出资问题,李某的做法也不符合法律规定。
因为虽然在个人独资企业的申报出资问题上采取的是由投资人志愿申报的原则,可是申报出资是设立个人独资企业的必备条件之一,不能缺少。
(5)设立个人独资企业必需有固定的经营场所和必要的生产经营条件。
因为李某拟成立的是饮食业的企业,其经营场所即酒楼的场所固然是其设立该独资企业的前提条件。
【案例2-3】是个人独资企业。
其设立进程中有两处错误:第一,申请书上应当注明以家庭共有财产出资。
《个人独资企业法》规定:出资人可以个人财产出资,也可以家庭共有财产作为个人出资。
个人独资企业投资人在申请企业设立记录时明确以其家庭共有财产作为个人出资的,应当依法以家庭共有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穷责任。
第二,名称不合法。
个人独资企业的名称中不得利用有限责任公司字样。
宏发企业的名称可以叫宏发食物加工厂,宏发食物加工部。
【案例2-4】未经张某同意与某公司签定交易额为100万元的合同和向某电视台支付广告费8万元的行为有效。
个人独资企业法案例分析案情介绍:刘某是高校的在职研究生,经济上独立于其家庭。
2000年8月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注册成立了一家主营信息咨询的个人独资企业,取名为“远大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一元。
营业形势看好,收益甚丰。
于是后来黄某与刘某协议参加该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经营,并注入投资5万元人民币。
经营过程中先后共聘用工作人员10名,对此刘某认为自己开办的是私人企业,并不需要为职工办理社会保险,因此没有给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也没有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
后来该独资企业经营不善导致负债10万元。
刘某决定于2001年10月自行解散企业,但因为企业财产不足清偿而被债权人、企业职工诉诸人民法院。
法院审理后认为刘某与黄某形成事实上的合伙关系,判决责令刘、黄补充办理职工的社会保险并缴纳保险费,由刘某与黄某对该企业的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1)该企业的设立是否合法?(2)刘某允许另一公司参加投资,共同经营的行为是否合法?(3)刘某的理由是否成立?(4)该企业的债权人要求是否成立?(5)刘某是否解散企业?(6)黄某是否承担责任?答案:(1)、该企业的设立是否合法。
根据我国《个人独资企业法》第二条、第十条的规定,自然人可以单独投资设立个人独资企业,设立时法律仅要求投资人申报出资额和出资方式但并不要求须缴纳最低注册资本金。
因此刘某单独以一元人民币经法定工商登记程序投资设立个人独资企业的做法,符合法律规定。
但根据第十一条的规定,“个人独资企业的名称应与其责任形式相符合”,而个人独资企业为投资人个人负无限责任,因此刘某将其取名为“远大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违反法律规定,应予与纠正。
(2)、刘某允许另一公司参加投资,共同经营的行为不合法。
根据《个人独资企业法》第二条、第八条、第十五条的规定,个人独资企业须为一个自然人单独投资设立,企业存续期间登记事项发生变更时应当在作出变更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申请办理变更登记。
因此,刘某如允许他人参加投资经营,必须依法办理变更登记,并改变为其他性质的企业,因为此时已经不符合个人独资企业的法定条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