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三大环境污染事件
- 格式:ppt
- 大小:1.60 MB
- 文档页数:2
20世纪世界十大自然灾害.txt35温馨是大自然的一抹色彩,独具慧眼的匠师才能把它表现得尽善尽美;温馨是乐谱上的一个跳动音符,感情细腻的歌唱者才能把它表达得至真至纯目前重大环境问题[来源:本站| 作者:原创| 日期:2010年9月9日| 浏览302 次] 到目前为止已经威胁人类生存并已被人类认识到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淡水资源危机、能源短缺、森林资源锐减、土地荒漠化、物种加速灭绝、垃圾成灾、有毒化学品污染等众多方面。
(1)全球变暖:全球变暖是指全球气温升高。
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得看为上升趋势。
进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
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00年前上升了0.48℃。
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O2等多种温室气体。
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短波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2)臭氧层破坏:在地球大气层近地面约20~30公里的平流层里存在着一个臭氧层,其中臭氧含量占这一高度气体总量的十万分之一。
臭氧含量虽然极微,却具有强烈的吸收紫外线的功能,因此,它能挡住太阳紫外辐射对地球生物的伤害,保护地球上的一切生命。
然而人类生产和生活所排放出的一些污染物,如冰箱空调等设备制冷剂的氟氯烃类化合物以及其它用途的氟溴烃类等化合物,它们受到紫外线的照射后可被激化,形成活性很强的原子与臭氧层的臭氧(O3)作用,使其变成氧分子(O2),这种作用连锁般地发生,臭氧迅速耗减,使臭氧层遭到破坏。
南极的臭氧层空洞,就是臭氧层破坏的一个最显著的标志。
到1994年,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破坏面积已达2400万平方公里。
《环境保护法》复习练习1一、填空题1.自然环境依据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分成和两类。
2.环境问题根据产生原因可分为和。
3.20世纪60年代后产生的三大世界性环境污染问题是指、和。
4.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了联合国大会。
会议发表的重要文件中具体体现了“”。
5.当代世界环境问题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和。
6.环境保护法的基本特点有、和。
7.按环境权的主体分类,环境权利体系主要分为和。
8.在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关系问题上曾经出现过“”和“”两种错误的认识。
二.不定项选择题1.环境法中有关防止过量放牧的规定所依据的生态学原理主要是( )。
A.“物物相关”律B.“协调稳定”律C.“相生相克”律D.“负载有额”律2.确认“环境权”的文件是()。
A.《东京宣言》B.《人类环境宣言》C.《世界人权宣言》D.《人权宣言》3.排污单位应根据当地环保部门的缴费通知单,在几天内向指定银行缴付排污费( )A.20B.30C.60D.904.珍稀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属于( )A.资源开发许可证B.资源利用许可证C.资源进出口许可证D.养殖使用证5.1969年,()的《国家环境政策法》最早确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A.法国B.美国C.英国D.日本6.谁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
A.国务院B.省级以上人民政府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D.各级人民政府的环保部门7.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在追究环境损害引起的民事责任时,只需具备什么要件,即可追究民事责任( )。
A.故意B.过失C.违法行为D.实施了危害行为并造成危害结果8.土地违法犯罪的罪名包括( )。
A.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B.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罪C.非法变更土地用途罪D.非法占用耕地罪9.某工厂超标排污致使下游的河水变色,幸发现及时,采取了有效措施,未产生重大后果。
对该工厂的环境违法行为应追究( )。
A.行政责任B.民事责任C.刑事责任D.民事责任或刑事责任10.某村办皮革厂的职工历来有节俭的传统,常常将厂里的边角料皮革带回家做燃料,废物利用,致使村里经常弥漫着一种怪味。
一、全球10大环境问题1、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和自然有关的现象。
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
而当温室效应不断积累,导致地气系统吸收与发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断在地气系统累积,从而导致温度上升,造成全球气候变暖这一现象。
全球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威胁人类的生存。
另一方面,由于陆地温室气体排放造成大陆气温升高,与海洋温差变小,近而造成了空气流动减慢,雾霾无法短时间被吹散,造成很多城市雾霾天气增多,影响人类健康。
汽车限行,暂停生产等措施只有短期和局部效果,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气候变暖和雾霾污染。
2、臭氧层破坏对于大气臭氧层破坏的原因,科学家中间有多种见解。
但是大多数人认,人类过多地使用氯氟烃类化学物质(用CFCs表示)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原因。
氯氟烃是一种人造化学物质,1930年由美国的杜邦公司投入生产。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尤其是进入60年以后,开始大量使用,主要用作气溶胶、制冷剂、发泡剂、化工溶剂等。
另外,哈龙类物质(用于灭火器)、氮氧化物也会造成臭氧层的损耗。
(1)、废气破坏臭氧层废气中含有大量的氮氧化物(如N0和N02等),这些氮氧化物可以破坏掉大量的臭氧分子,从而造成臭氧层的破坏。
(2)、CFCs和哈龙对臭氧层的破坏美国科学家莫里纳(Molina)和罗兰德(Rowland)提出:人工合成的一些含氯和含溴的物质是造成臭氧层被破坏的元凶,最典型的是氯氟烃类化合物(CFCs)和含溴化合物哈龙(Halons)。
3、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我们的衣、食、住、行及物质文化生活的许多方面都与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密切相关。
环境保护基础知识一、基本概念1.环境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群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体,目前我国关于环境的权威定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二条给出的“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城市和乡村等”。
八大公害事件1)马斯河各烟雾事件,发生于1930年比利时马斯谷工业区,由于二氧化硫的粉尘,一周内近60人死亡,千人呼吸系统疾病。
2)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发生于1943年美国洛杉矶,由于大量汽车尾气在紫外线照射下产生光化学烟雾,大量居民出现眼睛红肿、流泪等症状。
3)多诺拉烟雾事件,发生于1948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多诺拉镇,由于大气严重污染,有5900多人患病,17人死亡。
4)伦敦烟雾事件,发生于1952年英国伦敦,由于烟尘和二氧化硫在浓雾中积聚不散,先后死亡1万多人。
5)四日市事件,发生于1961年日本四日市,由于废气严重污染大气,许多居民患上哮喘病,多人死亡。
6)水俣病事件,发生于1953~1956年日本熊本县水俣市,人们食用被汞污染的鱼、贝等水生生物,造成大量居民中枢神经中毒,60多人死亡。
7)富山痛痛病事件,发生于1955~1972年日本富山县,人们食用用含镉废水污染的河化和稻米而中毒,死亡一百多人。
8)爱知米糠油事件,发生于1968年九州爱知县一带,人们食用含多氯联苯的米糠油后造成中毒,患者超过1万人,16人死亡。
(二)环境污染和污染源环境污染是指有害物质对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的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等物质因素引起的污染和噪声污染、热污染、放射性污染等由物理性因素引起的污染。
现在人们主要关注的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向环境排放污染物或对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装置,统称为污染源。
世界十大环境污染
Ten Largest Environmental Pollutions in the
World
一、酸雨污染,现在全世界有三大酸雨区:欧洲、北美
和中国长江以南地区;二、温室效应或气候变暖,据科学家
预测,如果人类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加限制,到2100 年,
上海、纽约、曼谷、威尼斯等许多大城市可能被海水淹没而
成为海底城市;三、臭氧层破坏;四、土地沙漠化,如果人
类再不制止沙漠化,半个地球将成为沙漠;五、森林面积减
少;六、物种灭绝或生物多样性减少;七、水环境污染与水资
源危机;八、水土流失;九、城市垃圾成灾,美国是世界上最
大的垃圾生产国;十、大气环境污染。
据世
界资源报告,对世界50家选定城市的大气
环境质量进行评比,中国参评城市是:北京、
广州、上海、沈阳、西安,评比结果最差
10 个城市中中国占了5个。
原油漏入大海,使无辜的企鹅受到伤害。
全球环境污染的资料环境污染(environment pollution):人一直以为地球上的海、陆、空是无穷尽的,所以从不担心把千万吨废气送到天空去,又把数以亿吨计的垃圾倒进海洋。
大家都认为世界这么大,这一点废物算什么?我们错了,其实地球虽大(半径6300多公里),但生物只能在海拔8公里到海底11公里的范围内生活,而占了百分之九十五的生物都只能生存在中间约3公里的范围内,人竟肆意地从三方面来弄污这有限的生活环境。
海洋污染:主要是从油船与油井漏出来的原油,农田用的杀虫剂和化肥,工厂排出的污水,矿场流出的酸性溶液;它们使得大部分的海洋湖泊都受到污染,结果不但海洋生物受害,就是鸟类和人类也可能因吃了这些生物而中毒。
陆地污染:垃圾的清理成了各大城市的重要问题,每天千万吨的垃圾中,好些是不能焚化或腐化的,如塑料、橡胶、玻璃、铝等废物,它们成了城市卫生的第一号敌人。
空气污染:这是最为直接与严重的了,主要来自工厂、汽车、发电厂等等放出的一氧化碳和硫化氢等,每天都有人因接触了这些污浊空气而染上呼吸器官或视觉器官的毛病。
我们若仍然漠视专家的警告,将来一定会落到无半寸净土可住的地步。
环境污染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
具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等。
水污染是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污染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大气污染是指空气中污染物的浓度达到有害程度,以致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和生物造成危害的现象。
噪声污染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工作、学习、生活的现象。
放射性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物料、人体、场所、环境介质表面或者内部出现超过国家标准的放射性物质或者射线。
环境污染的由来和发展环境污染的由来和发展北京柯勤环境污染是指人类活动对空气、水域、土壤等自然环境的影响和破坏,并给人类以及动植物带来一定的危害。
其中,污染环境严重的是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废水和废渣(简称“三废”)。
当前,世界很多地区都有环境污染问题.尤其在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环境污染造成了社会公害:城市烟雾重重,江湖污浊秽臭,土地浸蚀荒芜,海岸油渍层层,以至食物中含有化学毒物,引起公害病,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受到严重威胁。
环境污染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在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环境污染为什么成了一个严重的社会公害?这是人民群众比较关心的问题。
我们有必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作一简要的介绍和分析。
环境污染是资本主义大工业的产物环境污染引起人们注意是从用煤开始的。
一三〇六年,英国国会曾发布文告,禁止伦敦工匠和制造商在国会开会期间用煤。
英国王室还在煤烟污染严重的时候,搬到外地去居住。
到了十七世纪,随着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伦敦的煤烟污染日趋严重。
当时就有人指出:伦敦“由于淹没在煤炭散发出的浓烈的烟和硫之中,出现了恶臭和昏暗”,“有如西西里岛的埃特纳火山,好像是火和冶炼之神的法庭,恰似在地狱的旁边一样”。
北美的洛杉矶,十六世纪中期也有“烟湾”之称。
不过当时的环境污染只是在少数地方,污染物也较少,尚未造成大的危害。
从十八世纪下半叶到十九世纪,首先是英国,而后是欧、美、日本诸国相继实现了产业革命,近代工业迅速发展。
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三废”的排放不断增加,环境污染也形成了。
恩格斯指出:“蒸汽机的第一需要和大工业中差不多一切生产部门的主要需要,都是比较纯洁的水。
但是工厂城市把一切水都变成臭气冲天的污水。
因此,虽然向城市集中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基本条件,但是每个工业资本家又总是力图离开资本主义生产所必然造成的大城市,而迁移到农村地区去经营。
”(《反杜林论》)资本主义大工业不断从城市迁往农村,因而不断造成新的城市,不断造成新的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有哪些现象小编希望环境污染有哪些现象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有必要请您下载收藏以便备查,接下来我们继续阅读。
地球是我们赖以生活家园,但是通过几千年人类的发展,工业文明的推动,环境问题也日益明显。
很多人都会发现自己身边,呼吸的空气不干净了,喝的水不卫生了,身边的垃圾越来越多,那环境污染有哪些现象?是怎么产生的?小编为大家梳理了地球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九大现象,请大家阅读理解。
一、大气污染在干洁的大气中,痕量气体的组成是微不足道的。
但是在一定范围的大气中,出现了原来没有的微量物质,其数量和持续时间,都有可能对人、动物、植物及物品、材料产生不利影响和危害。
当大气中污染物质的浓度达到有害程度,以至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或物造成危害的现象叫做大气污染。
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尤其是人为因素,如工业废气、燃烧、汽车尾气和核爆炸等。
随着人类经济活动和生产的迅速发展,在大量消耗能源的同时,同时也将大量的废气、烟尘物质排入大气,严重影响了大气环境的质量,特别是在人口稠密的城市和工业区域。
所谓干洁空气是指在自然状态下的大气(由混合气体、水气和杂质组成)除去水气和杂质的空气,其主要成分是氮气,占78.09%;氧气,占20.94%;氩,占0.93%;其它各种含量不到0.1%的微量气体(如氖、氦、二氧化碳、氪)。
二、酸雨自由大气里由于存在0.1~10μm范围的凝结核而造成了水蒸汽的凝结,然后通过碰并和聚结等过程进一步生长从而形成云滴和雨滴。
在云内,云滴相互碰并或与气溶胶粒子碰并,同时吸收大气中气体污染物,在云滴内部发生化学反应,这个过程叫做污染物的云内清除或雨除。
在雨滴下降过程中,雨滴冲刷着所经过空气中的气体和气溶胶,雨滴内部也会发生化学反应,这个过程叫污染物的云下清除或冲刷。
这些过程也就是降水对大气中气态物质的颗粒物质的清除过程,酸化就是在这些过程中形成的。
三、臭氧层破坏臭氧层是地球最好的保护伞,它吸收了来自太阳的大部分紫外线。
关于环境污染的资料(一):环境污染(environmentpollution):人一向以为地球上的海、陆、空是无穷尽的,所以从不担心把千万吨废气送到天空去,又把数以亿吨计的垃圾倒进海洋。
大家都认为世界这么大,这一点废物算什么?我们错了,其实地球虽大(半径6300多公里),但生物只能在海拔8公里到海底11公里的范围内生活,而占了百分之九十五的生物都只能生存在中间约3公里的范围内,人竟肆意地从三方面来弄污这有限的生活环境。
海洋污染:主要是从油船与油井漏出来的原油,农田用的杀虫剂和化肥,工厂排出的污水,矿场流出的酸性溶液;它们使得大部分的海洋湖泊都受到污染,结果不但海洋生物受害,就是鸟类和人类也可能因吃了这些生物而中毒。
陆地污染:垃圾的清理成了各大城市的重要问题,每一天千万吨的垃圾中,好些是不能焚化或腐化的,如塑料、橡胶、玻璃、铝等废物,它们成了城市卫生的第一号敌人。
空气污染:这是最为直接与严重的了,主要来自工厂、汽车、发电厂等等放出的一氧化碳和硫化氢等,每一天都有人因接触了这些污浊空气而染上呼吸器官或视觉器官的毛病。
我们若仍然漠视专家的警告,将来必须会落到无半寸净土可住的地步。
环境污染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潜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
具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等。
水污染是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污染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大气污染是指空气中污染物的浓度到达有害程度,以致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和生物造成危害的现象。
噪声污染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工作、学习、生活的现象。
放射性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物料、人体、场所、环境介质表面或者内部出现超过国家标准的放射性物质或者射线。
一、全球10大环境问题1、气候变暖2、臭氧层破坏3、生物多样性减少4、酸雨蔓延5、森林锐减6、土地荒漠化7、大气污染8、水体污染9、海洋污染10、固体废物污染二、我国环境状况由于人们对工业高度发达的负面影响预料不够预防不利,导致了全球性的三大危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人类不断的向环境排放污染物质。
但由于大气、水、土壤等的扩散、稀释、氧化还原、生物降解等的作用。
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毒性会自然降低,这种现象叫做环境自净。
如果排放的物质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质量就会发生不良变化,这就发生了环境污染。
1、大气污染属煤烟型污染,以尘和酸雨危害最大,污染程度在加剧。
2、酸雨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及四川盆地。
华中地区酸雨污染最重。
3、江河湖库水域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工业发达城镇附近的水域污染尤为突出。
4、七大水系中,黄河流域、松花江、辽河流域水污染严重。
5、大淡水湖泊总磷、总氮污染面广,富营养化严重。
6、四大海区以渤海和东海污染较重,南海较轻。
7、渔业水域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并呈加重趋势。
8、9、城市地面水污染普遍严重,呈恶化趋势。
10、全国2/3的河流和1000多万公顷农田被污染。
三、历年环境日主题1974年:只有一个地球1975年:人类居住1976年:水,生命的重要资源1977年:关注臭氧层破坏、水土流失、土壤退化和滥伐1978年:没有破坏的发展1979年:为了儿童和未来——没有破坏的发展1980年:新的10年,新的挑战——没有破坏的发展1981年:保护地下水和人类和人类食物链;防止有毒化学品污染1982年:纪念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10年,提高环境意识1983年:管理和处理有害废弃物,防止酸雨1996年:我们的地球、家园、居住地1997年:为了地球上的生命环境污染概述环境污染有各种分类:按环境要素分: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
按人类活动分:工业环境污染、城市环境污染、农业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的原因是什么由于人们对工业高度发达的负面影响预料不够,预防不利,导致了全球性的三大危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环境污染指自然的或人为的破坏,向环境中添加某种物质而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而产生危害的行为。
下面就让店铺为大家介绍一下环境污染的原因。
环境污染的原因1、大气污染问题:2000年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995万吨,居世界第一位。
据专家测算,要满足全国天气的环境容量要求,二氧化硫排放量要在现有基础上至少削减40%。
此外,2000年中国烟尘排放量为1165万吨,工业粉尘的排放量为1092万吨。
大气污染是中国目前第一大环境问题。
2、水环境污染问题:中国七大水系的污染程度依次是:辽河、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珠江、长江,其中42%的水质超过3类标准(不能做饮用水源),全国有36%的城市河段为劣5类水质,丧失使用功能。
大型淡水湖泊(水库)和城市湖泊水质普遍较差,75%以上的湖泊富营养化加剧,主要由氮、磷污染引起。
3、垃圾处理问题:中国全国工业固体废物年产生量达8.2亿吨,综合利用率约46%。
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年产生量为1.4亿吨,达到无害化处理要求的不到10%。
塑料包装物和农膜导致的白色污染已蔓延全国各地。
4、土地荒漠化和沙灾问题:目前,中国国土上的荒漠化土地已占国土陆地总面积的27.3%,而且,荒漠化面积还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增长。
中国每年遭受的强沙尘暴天气由50年代的5次增加到了90年代的23次。
土地沙化造成了内蒙古一些地区的居民被迫迁移他乡。
5、水土流失问题:中国全国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多亿吨,每年流失的土壤养分为4000万吨标准化肥(相当于全国一年的化肥使用量)。
自1949年以来,中国水土流失毁掉的耕地总量达4000万亩,这对中国的农业是极大损失。
6、旱灾和水灾问题:20世纪50年代中国年均受旱灾的农田为1.2亿亩,90年代上升为3.8亿亩。
1972年黄河发生第一次断流,1985年后年年断流,1997年断流天数达227天。
2023年环境污染的调查报告4篇【篇一】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不断改善的同时,环境污染也已经成为现代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
近一个星期来,我们有组织地对周边的环境污染情况做调查,报告如下:一,河水污染。
近几年来工业生产发展迅速,人们只顾着怎样节省原材料的消耗,而对于在生产中出现的一些有害的物质并没有引起重视,废水没有经过处理就直接排放到河道中,造成河流污染情况严重。
我们在调查中就看到好几家工厂,把深绿色的、浓黑色的污水直接排入河流,排污口处的水面上漂浮着大量白色泡沫。
居住在河边的人们随手将剩菜剩饭、家庭垃圾都装进塑料袋往河里倒,我们的母亲河,现在已经遍体鳞伤,成了一条垃圾河。
二,空气污染。
我镇的工厂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都是没有经过处理就直接排向蓝天,企业燃用汽油、柴油,产生的废气及烟尘也弥散在空中。
同时随着我镇经济的发展和外来人口增多,人们燃烧使用的煤,液化气等,能源消耗量增加,产生的废气也成比例增长。
汽车、摩托车等机动车数量迅速增加,尾气排污量加大。
这些废气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烟尘。
大气污染的情况已经比较严重,严重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
三,垃圾污染。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使用的一次性物品明显增多。
一次性袋子,一次性杯子,一次性碗筷,以及被用旧的废弃的生活用品,每天都有大量的垃圾需要处理。
人们在使用后,只是随手往街头巷角一扔。
我们走在大街上,只要稍稍留意,就会发现随处都有丢垃圾的地方。
有些垃圾发出一股刺鼻的臭味,使你不得不注目观看。
这一些垃圾不能及时处理,不仅影响了市容市貌,而且直接危害到人们的身体健康。
不难想象,如果突然来一阵狂风,刮起满地的垃圾,会是一副怎样的图景当然,还有噪音污染、土壤污染等情况也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我衷心希望有关领导充分关注污染问题,采取有利措施,还我们一个明净的家园。
【篇二】一、调查的目的:众所周知,人类居住的地球,被称之为水星球。
地球表面虽然有71%的面积被水覆盖,但其中海洋咸水占了97。
破坏生态环境的案例一、森林破坏1. 巴西亚马孙雨林砍伐事件概述亚马孙雨林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
由于巴西等国的经济发展需求,大规模的森林砍伐活动一直在进行。
为了获取木材、开垦耕地以种植大豆等经济作物,以及发展畜牧业,大量的森林被砍伐。
许多跨国木材公司与当地一些势力勾结,在亚马孙地区进行非法的木材采伐。
同时,当地一些贫困农民为了生计,也参与到小规模的毁林开荒活动中。
影响从生态角度看,森林面积的锐减导致众多动植物失去栖息地,许多珍稀物种面临灭绝的危险。
例如,亚马孙雨林中的一些特有鸟类和灵长类动物的生存空间不断被压缩。
森林具有涵养水源的功能,雨林的破坏使得当地的水循环受到干扰,河流流量不稳定,旱季时水源减少,雨季时洪水泛滥的风险增加。
而且,雨林的减少还会影响全球气候,因为它是一个巨大的碳汇,森林砍伐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加剧全球变暖。
2. 印度尼西亚的森林火灾与砍伐事件概述印度尼西亚的森林资源丰富,但长期以来遭受着严重的破坏。
一方面,为了发展油棕种植园,大量的原始森林被砍伐。
油棕是生产棕榈油的主要原料,棕榈油在食品、化妆品等行业有广泛的应用,国际市场对棕榈油的需求不断增长促使印度尼西亚不断扩大油棕种植面积。
另一方面,在旱季,一些地区经常发生森林火灾。
部分火灾是由于当地居民为了开垦土地而故意纵火引发的,还有一些是由于企业在森林开发过程中的疏忽造成的。
影响森林火灾和砍伐导致印度尼西亚的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
许多珍稀动植物,如苏门答腊虎、红毛猩猩等,它们的栖息地不断缩小,种群数量急剧减少。
森林破坏还造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浓烟弥漫不仅影响印度尼西亚本国的空气质量,还通过大气环流影响到周边国家,如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引发跨国的环境和健康问题。
二、水资源污染1. 印度恒河污染事件概述恒河是印度的母亲河,但如今却面临着严重的污染问题。
印度人口众多,大量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恒河。
每天,数以亿吨计的污水,包括人类的粪便、垃圾等流入恒河。
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0901012402乔洪蕾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当今,世界各国最为关注的大气环境问题是:酸雨、臭氧层破坏和温室效应。
倘若让我们简短地回顾一下历史,在本世纪的70年代初,由于一系列的公害事件的发生,大量的化学物质污染大气、水体、土壤等自然环境,于是,在世界性范围内掀起了第一次环境保护浪潮,随后到了80年代,又由于酸雨、臭氧层被破坏和全球变暖这三大全球性的大气环境问题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存,掀起了第二次环境保护浪潮。
在这二次浪潮中,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环境化学应运而生,并确立了它自身研究的重心。
一酸雨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雾、霜、露、雹、霰等各种形式的大气降水,是大气受污染的一种表现。
据报导,1980年,地球上通过雨水降下的硫酸近3000万吨。
硫酸与硝酸是由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转化而成的。
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SO2。
酸雨是大气污染物排放、迁移、转化、成云和在一定气象条件下生成降雨的综合过程的产物。
酸雨的沉降可以离一次污染物的排放地成百甚至上千公里。
环境科学家指出:经大量实验证明,大气的雨水中存在的自由基,可以把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氧化成相应的酸。
另外,大气颗粒物:Fe、Mn、Cu、Mg、V等,是成酸反应的催化剂。
酸雨的危害极大,倘若降水酸度低于pH值5时,生态平衡就会遭到破坏,譬如河川、湖泊中的鱼类减少,树木枯萎而死,侵袭文物古迹和道路桥梁。
我国酸雨以西南为最严重,重庆、贵阳、南宁、柳州等城市降水量年产均的pH值分别为4.26、4.73、4.83、4.36,最低值达3.85,已低于欧洲酸化中心降雨的pH值。
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人为排放量。
减少和防治二氧化硫,可采用燃料脱硫技术、排烟脱硫技术等措施。
对氮氧化物的防治,主要是改进燃烧装置,控制燃烧过程,对汽车尾气采用催化剂氧化或改用甲醇燃料代替汽油等。
对于森林、土壤和湖泊的酸化,可施洒石灰石(CaCO3粉末),另外,改良植物品种,提高树木的抗酸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