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最新部编版新教材八年级下册语文古文翻译大全
- 格式:docx
- 大小:22.24 KB
- 文档页数:6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文言文和古诗词21《与朱元思书》吴均原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词句注释:1.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2.风烟俱净:烟雾都消散尽净。
风烟,指烟雾。
俱,全,都。
净,消散尽净。
3.共色:一样的颜色。
共,一样。
4.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漂荡。
从,顺,随。
5.任意东西:情境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东西,方向,在此做动词,向东漂流,向西漂流。
6.自:从。
7.至:到。
8.许:表示大约的数量,上下,左右。
9.独绝:独一无二。
独,只。
绝,绝妙。
10.皆:全,都。
11.缥(piǎo)碧:原作“漂碧”,据其他版本改为此,青白色。
12.游鱼细石: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
13.直视无碍: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
这里形容江水清澈见底。
14.急湍(tuān):急流的水。
急,迅速,又快又猛。
湍,水势急速。
15.甚箭:“甚于箭”,比箭还快。
甚,胜过,超过。
为了字数整齐,中间的“于”字省略了。
16.若:好像。
17.奔:动词活用作名词,文中指飞奔的骏马。
18.寒树: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
19.负势竞上:高山凭依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
负,凭借。
竞,争着。
上,向上。
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这从下文“千百成峰”一语可以看得出来。
20.轩邈(miǎo):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轩,向高处伸展。
邈,向远处伸展。
这两个词在这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用。
21.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
指,向,向上。
22.千百成峰:意思是形成无数山峰。
23.激:冲击,拍打。
八年级下册语文古文参考译文《马说》二、参考译文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
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
因此,即使是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能获得千里马的称号。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或许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所以)这样的马,虽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送东阳马生序》我小时就爱好读书。
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就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
天气特别冷的时候,砚池里的墨水结成坚冰,手指不能屈伸,也不敢放松。
抄写完毕,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
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与大师、名人交往。
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捧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
前辈德高望重,向他求教的学生挤满了屋子,他从不把言辞和表情放温和些。
我站在旁边侍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向他请教;有时遇到他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也不敢多说;等到他高兴了,就又去请教。
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
当我从师求学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里,深冬季节,刮着猛烈的寒风,踏着几尺深的积雪,脚上的皮肤冻裂了还不知道。
到了客舍,四肢僵硬不能动弹,服侍的人拿来热水给我洗手洗脚,用被子给我盖上,很久才暖和过来。
住在客舍里,每天只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
跟我住在一起的同学,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红缨装饰成的缀着珠宝的帽子,腰上系着白玉环,左边佩着刀,右边挂着香袋,浑身光彩照耀,像神仙一样。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文言文和古诗词21《与朱元思书》吴均原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词句注释:1.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2.风烟俱净:烟雾都消散尽净。
风烟,指烟雾。
俱,全,都。
净,消散尽净。
3.共色:一样的颜色。
共,一样。
4.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漂荡。
从,顺,随。
5.任意东西:情境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东西,方向,在此做动词,向东漂流,向西漂流。
6.自:从。
7.至:到。
8.许:表示大约的数量,上下,左右。
9.独绝:独一无二。
独,只。
绝,绝妙。
10.皆:全,都。
11.缥(piǎo)碧:原作“漂碧”,据其他版本改为此,青白色。
12.游鱼细石: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
13.直视无碍: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
这里形容江水清澈见底。
14.急湍(tuān):急流的水。
急,迅速,又快又猛。
湍,水势急速。
15.甚箭:“甚于箭”,比箭还快。
甚,胜过,超过。
为了字数整齐,中间的“于”字省略了。
16.若:好像。
17.奔:动词活用作名词,文中指飞奔的骏马。
18.寒树: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
19.负势竞上:高山凭依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
负,凭借。
竞,争着。
上,向上。
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这从下文“千百成峰”一语可以看得出来。
20.轩邈(miǎo):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轩,向高处伸展。
邈,向远处伸展。
这两个词在这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用。
21.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
指,向,向上。
22.千百成峰:意思是形成无数山峰。
23.激:冲击,拍打。
八年级下册翻译资料桃花源记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为生。
(一次渔人)沿着小溪划船,往前行,忘记了路程多远。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两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别的树木,花和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
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
(渔人)又向前划去,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便看到一座山,山边有个小洞,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
渔人就舍弃船上岸,从小洞口进入。
起初洞口很狭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
渔人又向前走了几十步,一下子变得开阔敞亮了。
只见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美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村里面,来来往往的行人,耕种劳作的人,男男女女的衣着装束完全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桃花源的人)一见渔人,竟然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儿来的。
(渔人)细致详尽地回答了他们,人们就把渔人请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款待他。
村里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客人,都来打听消息。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
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这个渔人一一的给(桃花源中的人)详细地诉说他知道的事情,(他们)听了都很惊叹惋惜。
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他们家里,都拿出酒菜饭食来款待他。
渔人居住了几天,告辞离开。
这里面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界的人说啊!”(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先前的路回去,(一路上)处处标上记号。
渔人到了武陵郡,便去拜见太守,把这些情况作了禀报。
太守立即派人随同他前往,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结果迷了路,再也找不到通向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有个刘子骥,是位清高的隐士,听到这个消息,兴致勃勃地打算前往桃花源。
没有实现,不久就病死了。
以后就不再有探访的人了。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古诗文原文及翻译【原文】关雎(周南)关关雎鸠⑴,在河之洲⑵。
窈窕淑女⑶,君子好逑⑷。
参差荇菜⑸,左右流之⑹。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⑺。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⑻。
悠哉悠哉⑼,辗转反侧⑽。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⑾。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⑿。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⒀。
[1]【注释】⑴关关:鸟鸣声。
雎鸠(jūjiū):一种水鸟名,一般认为就是鱼鹰,传说它们雌雄形影不离。
⑵洲:水中的陆地。
⑶窈窕(yǎo tiǎo)文静美好的样子。
⑷好逑(hǎo qiú):好的配偶。
逑,配偶。
⑸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
荇菜,一种可食的水草。
⑹左右流之:时而向左、时而向右地择取荇菜,隐喻“君子”努力追求“淑女”。
⑺寤寐(wùmèi):醒和睡。
指日日夜夜。
寤,醒觉。
寐,入睡。
⑻思服:思念。
服,想。
《毛传》:“服,思之也。
”⑼悠哉(yōu zāi)悠哉:意为“悠悠”,就是长。
这句是说思念绵绵不断。
哉,语气助词。
⑽辗转反侧:翻覆不能入眠。
辗,古字作展。
展转,即反侧。
反侧,犹翻覆。
⑾琴瑟友之:弹琴鼓瑟来亲近她。
友:用作动词,此有亲近之意。
⑿芼(mào):择取,挑选。
⒀钟鼓乐之:敲击钟鼓使她快乐。
乐,使动用法,使……快乐。
▲【译文】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捞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醒来睡去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
长长的思念哟,叫人翻来覆去难睡下。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写作背景】《国风·周南·关雎》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第一首诗,通常认为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
【诗作赏析】此诗在艺术上巧妙地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
首章以雎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陪君子的联想。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文言古诗文及译文桃花源记【作者】陶渊明【朝代】魏晋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为生。
(一次渔人)沿着小溪划船,往前行,忘记了路程多远。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两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别的树木,花和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
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
(渔人)又向前划去,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便看到一座山,山边有个小洞,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
渔人就舍弃船上岸,从小洞口进入。
起初洞口很狭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
渔人又向前走了几十步,一下子变得开阔敞亮了。
只见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美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村里面,来来往往的行人,耕种劳作的人,男男女女的衣着装束完全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桃花源的人)一见渔人,竟然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儿来的。
(渔人)细致详尽地回答了他们,人们就把渔人请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款待他。
八下必背古诗词文言文及翻译八年级下学期的必背古诗词和文言文,通常包括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些经典作品,以下是几篇常见的作品及其翻译:1. 《滕王阁序》 - 王勃- 翻译:《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为滕王阁所作的一篇骈文。
文章以滕王阁的壮丽景色为背景,抒发了作者对国家兴衰的感慨。
2. 《岳阳楼记》 - 范仲淹- 翻译:《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所作的一篇散文。
文章通过描述岳阳楼的美景和作者登楼时的心境,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3. 《出师表》 - 诸葛亮- 翻译:《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写给后主刘禅的一篇表文。
文章表达了诸葛亮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出征的决心。
4. 《桃花源记》 - 陶渊明- 翻译:《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篇散文,描述了一位渔人偶然发现的与世隔绝的桃花源,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5. 《醉翁亭记》 - 欧阳修- 翻译:《醉翁亭记》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所作的一篇散文。
文章记述了作者在醉翁亭的所见所感,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6. 《赤壁赋》 - 苏轼- 翻译:《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篇赋文。
文章通过对赤壁之战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衰的感慨。
7. 《游褒禅山记》 - 王安石- 翻译:《游褒禅山记》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所作的一篇游记。
文章记述了作者游览褒禅山的经历,以及对自然景观的赞美。
8.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王勃- 翻译:《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唐代诗人王勃创作的一首送别诗。
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离别的不舍和对友人前程的美好祝愿。
这些作品不仅在文学价值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在学习这些古诗词和文言文时,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还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
初二下册语文文言文翻译【三篇】【导语】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
最早根据口语写成的书面语中可能就已经有了加工。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
以下是作者为您整理的初二下册语文文言文翻译【三篇】,供大家学习参考。
《与朱元思书》吴均原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飞舞,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相互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逝,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色彩。
(小船)随着江流飘行,时而偏东,时而偏西。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唯一无二。
水都是苍青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
(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好像要互比高远,看谁爬得,伸得最远,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
(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彼此嘤嘤地叫着,十分和谐。
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
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停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
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上面的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在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马说》韩愈原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着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翻译: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整理(原文+译文)三峡(作者:郦道元)【原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译文】从三峡七百里中,两岸高山连绵不绝,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
有时遇到皇帝有命令必须急速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两地之间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上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船这样快啊。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到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姿态怪异的柏树,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
(这里)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真是妙趣横生(趣味无穷)啊。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结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常常有猿猴在高处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异常凄惨悲凉,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所以三峡中的渔民唱到:“巴东三峡之中巫峡最长,猿猴鸣叫几声就凄凉得令人眼泪打湿衣裳。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原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1篇古诗文+译文(超全)001 桃花源记东晋·陶渊明【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东晋太元(公元376-396)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捕鱼为生。
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而行,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在小溪两岸的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其它树木,花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
他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花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子里面仿佛隐约透着点光亮。
渔人便舍弃了船,从洞口走了进去。
最开始非常狭窄,只能容得下一人通过。
又行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明亮开阔了。
渔人眼前这片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排列得非常整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树、竹子这类的植物。
田间小路四通八达,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
人们在田间来来往往耕种劳动,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老年人和小孩儿,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这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觉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21《与朱元思书》吴均原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翻译:烟雾都散净了,天空和远山是一样的颜色。
(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任意往东或往西。
从富阳县到桐庐县一百里左右,奇山异水,是天下绝无仅有的。
江水都是青白色,(清澈得)千丈深也能见到水底。
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波浪好像飞奔的马。
两岸的高山,都长着茂密碧绿的树木,使人看了有寒意,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它们)都在争高,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无数的山峰。
泉水冲激着石头,冷冷地发出声响;美丽的鸟儿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蝉儿长久不断地叫,猿猴也不住地啼。
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之心;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流连忘返。
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象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见到阳光。
22《五柳先生传》陶渊明原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翻译: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知道他的姓名和表字。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及译文1、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译文】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捞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醒来睡去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
长长的思念哟,叫人翻来覆去难睡下。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2、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译文】大片的芦苇青苍苍,清晨的露水变成霜。
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
就站在对岸河边上。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追随她(他)的道路险阻又漫长。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河水中央。
芦苇凄清一大片,清晨露水尚未晒干。
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
她(他)就在河水对岸。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那道路坎坷又艰难。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水中小洲。
河畔芦苇繁茂连绵,清晨露滴尚未被蒸发完毕。
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
她(他)就在河岸一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那道路弯曲又艰险。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水中的沙滩。
3、式微《诗经·邶风》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译文】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4、子矜《诗经·郑风》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八年级(下)古文参考译文文言文学习方法口诀文言文短小思想深刻,结构层次也较清晰。
同学们学习文言文,积累知识须坚持。
初学方法要定格,贪多求全不消化。
文学常识心里明了,字词语义认读准。
翻译不能全盘上,多看注释勤思考。
重点句、关键句、特殊句,直译意译相结合。
熟读背诵经常用,看看“提示”文意通。
谦虚认真学古人,妙笔生花文章新《与朱元思书》吴均译文(那空间的)烟雾都消散净尽,天空和远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
(我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流荡漾,任凭船儿东西漂泊。
从富阳县到桐庐县(相距)一百里左右,奇山异水,是天下绝无仅有的。
江水清白色,(清澈得)千丈深也能见到水底。
游鱼和细石可以看到清清楚楚,毫无障碍。
(那飞腾的)急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猛似奔马。
两岸的高山,都长着郁郁葱葱的树木,使人看了有寒凉之意,(高山)凭着(高峻的)形势,奋力直向上耸,仿佛互相竞赛向高处和远处发展;(它们)都在争高,笔直地指向(天空),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峰。
泉水冲激着石头,发出冷冷的清响;美丽的鸟儿相向和鸣,唱出和谐而动听的声音。
(树上的)蝉儿一声接一声不断地叫,(山中的)猿猴也一声一声不住地啼。
那些怀着对名利的渴望极力高攀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之心;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象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可以见到阳光。
五柳先生传作者:陶渊明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和表字。
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因而就以“五柳”为号。
性情闲静,说话不多,不羡慕名利。
喜欢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忘了吃饭。
好喝酒,可惜家境贫穷不能常常得到。
亲戚或老朋友知道他这样,有时就准备了酒邀请他来喝。
他一来就要喝得尽兴,希望一定喝醉。
喝醉了就回家去,并不装模作样,说走就走。
家里四壁空荡荡的,挡不住风雨也遮不住太阳。
短短的粗麻布衣服破破烂烂的,缝缀补绽着;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但心里很坦然。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文言古诗词及翻译1. 《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白天结束了,太阳落山了;黄河奔流入海去了。
如果想要看尽千里景色,就得再往上爬一层楼。
2. 《春晓》 -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译文:春天沉睡得很沉,到处都能听到鸟儿啼鸣。
从昨晚的风雨声中来看,花儿被吹落了不少。
3. 《登高》 - 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文:风很猛,天很高,猿猴哀鸣;水很清,沙很白,鸟儿飞回来。
无边无际的落叶纷纷落下,长江滚滚不停地流。
万里之间常常悲秋,一百年来多病独自登上高塔。
艰难困苦,悔恨满头白发,我心情低落,不再喝酒。
4. 《望岳》 -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泰山啊,你如何了?齐鲁之地依然碧绿。
大自然的创造神奇,日出日落,黑夜变白天。
心里生出了许多豪情壮志,眼泪如箭般流出。
若能登上最高峰顶端,俯瞰群山,才能明白它们是如此渺小。
5. 《夜泊牛渚怀古》 - 杨万里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共谁悭恩遇,伤别正多君。
黄叶江南岸,乡心独未论。
译文:夜晚在牛渚西边的江河畔,青天上没有一片云彩。
登上船只仰望着秋天的月亮,留空怀念着那位谢将军。
彼此分享了友谊和恩遇,分别时带着无尽的伤感。
江南岸的黄叶飘落,家乡的思念依旧难以言表。
6. 《赋得古原草送别》 - 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译文:原野上的草儿茂密繁盛,每年一次经历生枯荣枯。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吹又生。
远方花香侵入古道,晴朗的翠绿接连着荒凉的城市。
又一次送别王孙,满满的别离情感缠绕心头。
7. 《登幽州台歌》 - 李白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文言古诗文及译文在他们的询问下,渔人把自己所知道的历史都一一告诉了他们,他们听了都感到惋惜。
村里的人都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摆酒款待他。
过了几天,渔人告别离开。
这些村民说:“这件事不足以告诉外人。
”离开这个地方后,渔人找到了自己的船,然后在回程的路上,处处记下这个地方的情况。
回到郡城后,他去见太守,把自己所经历的事情告诉了他。
太守派人随着他去寻找那个地方,但是却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了。
南阳的XXX是一个高尚的士人,听到这个故事后,非常感兴趣,想去一探究竟。
但是他最终没有去成,因为他病倒了,后来就再也没有人问津这个地方了。
右边是佛印,左边是XXX。
XXX和XXX一起阅读一卷手卷。
XXX右手握住卷首,左手抚摸鲁直的背部。
XXX左手握住卷末,右手指向卷子,好像在说些什么。
XXX右脚微微伸出,XXX左脚也微微侧向,两膝相对,藏在卷底的衣褶中。
佛印则像弥勒佛一样,露出胸部和乳房,抬头仰望,神情和苏、黄不同。
他的右膝盖弯曲,右臂支撑在船上,左膝竖起,左臂挂着念珠——珠子可以清晰地数出来。
船尾横放着一根桨。
桨的左右两侧各站着一名船夫。
右边的船夫头上扎着髻,仰面躺着,左手靠在一根木杆上,右手抓住右脚趾。
好像在呼啸。
左边的船夫右手拿着蒲扇,左手搁在炉子上,炉子上有一个壶。
他看起来安静,好像在聆听沏茶的声音。
船的背部略微向上弯曲,在上面刻着“天启壬戌秋日,XXX叔远甫刻”这句话,字迹细小,用墨水写的。
另外还有一个篆字“初平山人”,字体是丹色的。
这艘小船一共雕刻了五个人,八个窗户,一顶船篷,一根桨,一个炉子,一个壶,一卷手卷,一串念珠,还有一副对联和一行篆字,共计三十四个字。
但是,这艘小船的长度连一寸都不到。
这是因为XXX远用桃核雕刻。
技艺真的非常神奇啊!我看到环境太过萧条,不能久留,于是记录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我和XXX、XXX、我的弟弟XXX一起去游玩。
还有两个姓XXX的年轻人也跟我们一起去了,他们叫做恕己和奉壹。
第一单元鉴赏评论《挖荠菜》课前预习:参阅《语文助学》“预习积累”部分,了解作者;给自然段标上序号,熟读课文,积累生字词及文中出现的成语。
相关课程标准:“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学习夹叙夹议的写法。
2.品味重要词句,揣摩景物描写的作用。
3.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评价任务:1.通过读、讲、品等方式,深入体会“我”的遭遇和情感。
2.抓住重点词句,品析“我”挖荠菜时的心情。
3.研读课文,探讨文章的主旨和写法。
4.比较阅读,加深对本课及《项链》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诗经》里有这样两句“谁谓茶苦,其甘如荠”的诗句。
可见我们的祖宗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吃荠菜的习惯。
荠菜味道鲜美,是人们喜爱的一种野菜,它不但可以充饥,而且还很甘甜。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当代著名女作家X洁的《挖荠菜》,细细品味生活中我们很少品尝的况味。
二、自主学习(一)展: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积累,将制作的积累卡片,展示如下:X洁,代女作家,1937年生于,代表作有《从森林里来的孩子》、《谁生活得更美好》、《条件尚未成熟》、《祖母绿》等。
(1)默写并加点的字注音。
荠.菜怪癖薄..罚和煦...暮蔷薇掰...开琥.珀苋.菜雪蒿惩(2)解释词语。
迁就:将就别人。
坦然:形容心里平静,无顾虑。
凶神恶煞:比喻非常凶恶的人。
广阔无垠:广大宽阔,没有边际。
风和日丽:形容微风吹拂,阳光灿烂。
(二)读: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指导语:读时要通过自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用声音诠释作者的内心和情感,并说说本文的线索和叙述的事件。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2.本文写了哪几件事?(线索是挖荠菜。
学生概括归纳,主要写了三件事:童年的悲惨遭遇;童年挖荠菜的美好时光;解放后,与孩子们挖荠菜,吃荠菜的情景。
桃花源记陶渊明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鱼为生。
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前行,忘记了路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紧靠着两岸生长,长达几百步。
其中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
渔人感到非常惊异。
又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在溪水的源头处就到尽头了,于是出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一个小洞口,隐隐约约好像有点光亮。
渔人于是下了船,从洞口进去。
起初很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
这里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之声可以互相听到。
在那里人们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着打扮,完全都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小孩,都安闲快乐。
桃花源里的人见到渔人,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
渔人详细地回答了他的问题,有人便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
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着自己的妻子儿女及乡邻们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桃花源里的人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村中的人都感叹惋惜。
其余的人又各自把渔人请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
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告辞离开了。
这里的人对渔人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先前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
到了郡城,拜见了太守,说了自己的这番经历。
太守立即派人跟随他前往,寻找以前做的标记,竟然迷了路,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志向高洁的隐士,听说了这件事后,很高兴地计划前往。
没有实现,不久就病死了。
此后就再也没有人访求桃花源了。
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
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尤其清澈。
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成为了坻. 屿. 堪. 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青翠的树木,碧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任何依靠。
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的样子,好像在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凄清很少有人来。
使人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寂静而且幽深,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
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
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
核舟记魏学洢明朝有个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叫王叔远,他能够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甚至于飞鸟走兽、树木石头,全都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和姿态。
他曾经赠送给我一只用桃核制成的小船,(刻的)应当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
船从头到尾大约八分多一点,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
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
旁边开着小窗,左边右边各有四扇,共计八扇。
打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关上窗户,就看见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胡须浓密的是苏东坡,佛印位于右边,黄庭坚位于左边。
苏东坡、黄庭坚共同看着横幅的书画卷子。
东坡右手拿着画幅的右端,左手轻按在鲁直的背上。
鲁直左手拿着画幅的左端,右手指着画幅,好像在说什么似的。
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都略微侧转身子,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卷子下边的衣褶中。
佛印和尚极像弥勒佛,袒着胸脯,露出乳头,抬头仰望,神情跟苏、黄两个人不相类似。
佛印卧倒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竖着他的左膝,左臂上挂着一串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
船桨的左右两旁各有一名撑船的人。
位于右边的撑船的人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倚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在大声呼叫的样子。
位于左边的撑船的人右手拿着一把蒲葵扇,左手抚摸着火炉,炉上有一把水壶,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船的顶部较平,就在上面刻上名字,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细得像蚊子脚,勾画清楚明白,颜色是黑的。
还刻着一方刻图章,文字是“初平山人”,颜色是红的。
总计一只核舟上,刻了五个人;刻了八扇窗户;刻了竹篷、船桨、火炉、水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图章的篆字,刻的字共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然不满一寸。
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刻造的。
嘻,这技艺也真是神奇啊!《诗经》二首关雎雎鸠鸟儿关关地在歌唱,在那河中的沙洲上。
文静美好的姑娘啊,是小伙子理想的对象。
水中长短不齐的荇菜啊,姑娘顺着船的两边在捞取。
文静美好的姑娘啊,我日日夜夜都想把你追求。
追求的愿望没能实现,我日夜都把你思念。
长夜漫漫不到头,翻来复去难成眠。
水中长短不齐的荇菜啊,姑娘在船的左右两边采摘。
文静美好的姑娘啊,我弹琴鼓瑟向你表示亲近。
水中长长短短的荇菜啊,姑娘在船的两边仔细挑选,文静美好的姑娘啊,我敲击钟鼓希望使你快乐。
蒹葭大片的芦苇青苍苍,清晨的白露结成霜。
我所思念的心上人啊,就在河水对岸一方。
我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又漫长。
顺流而下去寻觅她,她仿佛就在水的中央。
芦苇茂盛一片,清晨的露水还未干。
我那魂牵梦萦的人啊,她就在河那边的岸上。
我逆流而上去追寻,道路又险又高而难攀。
顺流而下去寻觅她,她好像就在水中的高地上芦苇茫茫连成片,清晨白露还未干。
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就在河对岸的水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又弯曲难走。
顺流而下追寻,她好像就在水中的陆地上。
《庄子》二则北冥有鱼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
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
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
这只鹏鸟呀,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
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
《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海面上急骤的狂风盘旋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离开北方的大海用了六个月的时间方才停歇下来”。
春日林泽原野上蒸腾浮动犹如奔马的雾气,低空里沸沸扬扬的尘埃,都是大自然里各种生物的气息吹拂所导致的。
天空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太高远而没法看到尽头呢?大鹏从高空往下看,不过也就像我们在地上看天一样罢了。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庄子说:“鯈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惠子说:“你又不是鱼,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呢?”庄子说:“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是快乐的呢?”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就不知道你(的想法);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
”庄子说:“让我们回到最初的话题,你开始问我‘你哪里知道鱼儿的快乐’的话,就说明你很清楚我知道,所以才来问我是从哪里知道的。
现在我告诉你,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礼记》二则虽有佳肴虽然有好菜摆在那里,如果不吃,也就不能知道它的美味;虽然有至善的道理(最好的义理),如果不去学习,也不能知道它的美好可贵。
所以说:学习过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识不足,教人之后才发现自己的学识不通达。
知道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反省。
知道有困难不通达,然后才能发奋图强。
所以说:教与学相辅相成的。
《尚书·兑命篇》说:“教别人是学习的一半”,就是这个意思。
大道之行也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所以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
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
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
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马说世界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
千里马经常有,但伯乐不是经常有。
因而即使有了千里马,也只是屈辱地被埋没在平凡马夫的手里,和普通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能以千里马的名声让世人了解。
能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
饲养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把它当普通马来喂养。
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因吃不饱,而力不足,才能和优点不能显现出来,想要和平常马一样尚且办不到,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不用驾驭千里马的正确方法来驾驭它,没有按照千里马的食量来喂饱它从而发挥它的才能,不能明白它鸣叫的意思,拿起马鞭面对千里马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不识千里马吧!唐诗二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深,狂风怒号,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
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
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低洼的水塘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居然忍心在我眼前做出盗贼的事来,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
我喊得唇焦口燥也没有用,只好回来,拄着拐杖感叹自己的不幸和世态悲凉。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黑得像墨,深秋天色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
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相不好,胡蹬乱踢,把被子蹬破了。
(因为)屋顶漏雨,床头都没有一点干的地方。
像线条一样的雨点下个没完。
自从战乱以来,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遮蔽天下贫寒的穷苦人(读书人),让他们个个都开颜欢笑!房子不为风雨所动摇,安稳得像山一样。
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高的房屋,即使唯独我的茅屋被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甘心!卖炭翁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都在南山里砍柴烧炭。
他满脸灰尘,显现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熏得很黑。
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
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再寒冷一点。
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