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力农临床应用PPT参考幻灯片
- 格式:ppt
- 大小:4.02 MB
- 文档页数:46
米力农的临床应用【摘要】米力农为磷酸二酯酶III抑制剂,通过抑制PDE-III的活性,减少心肌细胞内环磷酸腺苷(CAMP)的灭活,使心肌细胞内环磷酸腺苷(CAMP)浓度增高,心肌收缩力加强,而产生正性肌力作用,同时对血管平滑肌具有正性松弛作用,可使血管扩张。
临床应用于顽固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肺动脉高压(PAH)、心肌病、心脏手术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LOS)、心脏外科术后的急性心衰、调整胰岛素的分泌、重症手足口病等,围术期小剂量使用米力农可以产生抗炎作用。
但临床应用也应该结合其不良反应,掌握适应证。
【关键词】米力农;临床应用米力农(milrinone injection),分子式:C12H9N3O,化学名称为:2-甲基-6-氧-1,6-二氢-[3,4’双吡啶]-5甲腈。
别称米利酮、二联吡啶酮、甲氰吡酮、氰双吡酮。
米力农为磷酸二酯酶III抑制剂(phosphodierasc-III inhibitor,PDE-III 抑制剂),作为一种非儿茶酚胺、非洋地黄类的正性肌力药,在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和扩血管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美国等多国,静脉注射米力农已被广泛用于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功能,在我国此药的应用已逐渐广泛。
现就其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等简介如下。
1 米力农的药理作用米力农兼有正性肌力作用和外周血管扩张作用,并能提高舒张期心室顺应性。
其药理作用是通过抑制PDE-III的活性,减少心肌细胞内环磷酸腺苷(CAMP)的灭活,使心肌细胞内环磷酸腺苷(CAMP)浓度增高,细胞内钙增加,细胞内钙增加,心肌收缩力加强,而产生正性肌力作用,同时,对血管平滑肌具有正性松弛作用,可使血管扩张,从而可降低心脏前、后负荷,降低左心室充盈压,改善左室功能,增加心脏指数,但不增加心肌耗氧量。
米力农与其他强心药作用机理不同的是,应用米力农后,射血阻抗减小和舒张期心室顺应性的改善,完全抵消了由心肌收缩力增强而带来的心肌耗氧量的增加。
米力农在近期心肌梗死的应用目的研究米力农在近期心肌梗死质量方面的具体作用、质量手段和最终的治疗效果,便于为后期心肌梗死疾病的治疗提供借鉴的意义。
方法选取2015年至2016年某医院患有心肌梗死疾病的患者共计120例,通过设置对照实现对方法,一组进行常规治疗、一组进行米力农治疗,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主要集中在用药前后的症状变化、心功能级别不同等方面,研究产生不同治疗效果的原因。
结果米力农这种药物对近期心肌梗死的治疗效果较为显著,相对于普通的治疗药物来说提升了近80%的治愈率,有助于心肌梗死病人的痊愈。
结论米力农在治疗近期心肌梗死疾病方面具有安全、可靠、高效的性能,可以在临床疾病中大力推广。
标签:米力农;心肌梗死;急性左心衰竭;安全性;控制变量法心肌梗死疾病(AMI)是一种急性疾病,发病速度极快,造成的死亡率也极高,而且对于患者的性别和年龄都没有分别,任何人都有机会换上该种疾病。
为了能够有效改善这种疾病带来的伤害采取了米力农(英文全称,Milrinone),或者被称为米利酮,这一种人工合成的双吡啶化合物能够有助于心肌细胞内的磷酸二酯酶Ⅲ,防止其降解产生大量的有害物质,对于心脏的正常工作造成影响和故障[1]。
因此,本文将通过具体的实验分析来研究米力农在近期心肌梗死疾病治疗中的作用,为其后期的治疗提供借鉴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首先选择在2015年5月~2016年5月于北京某医院接受心机梗死治疗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无论年龄和性别,将其随机地分为2组,每组60例,保证所有的患者的心功能都能够保持在Killip3至4级,这样才能够在这样的实验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治疗。
这两组患者分分别被称作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的患者有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范围在(48.2±2.3)岁。
对照组的患者有男性29例,女性31例,其年轻范围在(51.3±1.2)岁。
要保证所有的患者都能够保持一个正常的治疗状态,才能够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得到有效的治愈。
米力农在慢性心功能不全的应用目的:比较米力农与地高辛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差异。
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9月收治68例慢性心功能不全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米力农组34例和地高辛组34例,米力农组在静脉注射米力农,0.375ug-0.75ug/(kg.min),10d为1个疗程,地高辛组口服地高辛,0.125mg/次,qd,10d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中心静脉压、射血分数、心力压力聚积差异,评价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米力农组与地高辛组治疗后中心静脉压、心力压力聚积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射血分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均P<0.05),米力农组治疗后中心静脉压、心力压力聚积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米力农组与地高辛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12%比58.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2.832,P<0.01)。
结论:米力农能够有效改善慢性心功能不全的心功能、血流动力学,临床症状有效缓解,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地高辛,且不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标签:慢性心功能不全;米力农;血流动力学;疗效慢性心功能不全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是各类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体液潴留,心功能异常体现在左室射血分数明显下降[1]。
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治疗药物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l)、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洋地黄制剂及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和醛固酮拮抗剂等[2],其中正性肌力药物是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常用药物,能够有效减轻症状、改善心功能,临床常用的药物包括米力农和地高辛。
本文旨在比较比较米力农与地高辛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差异,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9月收治68例慢性心功能不全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米力农组34例和地高辛组34例,米力农组男19例(55.89%),女15例(44.11%),年龄为46-80(61.6±7.3)岁,冠心病18例(52.94%),扩张型心肌病6例(17.65%),瓣膜性心脏病3例(8.82%),高血压性心脏病7例(20.59%),地高辛组男21例(61.76%),女13例(38.24%),年龄为46-80(63.2±7.5)岁,冠心病19例(55.89%),扩张型心肌病6例(17.65%),瓣膜性心脏病3例(8.82%),高血压性心脏病6例(17.65%),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