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黄土高原(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6.00 MB
- 文档页数:6
摘要:高中地理课标对地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构建学生完整的知识体系、培养系统的能力,初中地理教师也应对地理信息技术有所掌握,使其能够具备制作地图并应用于地理课堂中的能力,丰富教学资源。
文章以黄土高原地貌图制作为例,介绍了ArcGIS软件对DEM数据的处理和应用以及使用CorelDRAW软件对专题地图进行完善,以此帮助更多的中学地理教师掌握制图技术,不断提升个人专业技能。
关键词:DEM数据;地貌图制作;ArcGIS;CorelDRAW;专题地图《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将地理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之中提出了新的要求:“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学习提供丰富多样的数字化地图、音频和视频资源,实现纸电联动,使地理教学更直观、生动,学习更有效”。
[1]与以往3S技术单列章节不同的是,高中课标将对地理信息技术的要求融入到了每一个板块之中,以期增强教学效果,真正实现灵活运用地理信息技术于实践中,形成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教育过程。
[2]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修订正在筹备之中,为了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培养系统的能力,与高中课标要求紧密联系,有助于学生的完整成长,笔者认为,初中地理教师也应该对3S技术有所掌握,运用3S技术制作开发地图、案例,有助于更丰富地进行课堂教学、学生更直接地获取知识,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以及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
[3]地图是地理学科的核心内容。
如何让学生多了解、能读懂和会应用地图,并用地图语言来表征自身的认知与生活,是地理学习的关键。
[4]传统的纸质地图,因其信息内容固定、规格大且不易保存、内容更新慢、交互性差等特点已逐渐被中学地理课堂淘汰;从网站上下载的地图又不完全符合教学背景和需求。
[5]因而专题地图作为一种特殊的地图类型,在地理教学中应用尤为广泛。
在地理课堂中,教师可以按照不同的教学内容主题绘制独特的专题地图,突出地表示与本节课主题相关的一种或几种要素,使地图内容专题化,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教学目标清晰明确,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
黄土高原教案【课题】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黄土高原【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
·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区域的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特点。
·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根据资料,分析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找出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域。
2、利用图文资料,了解黄土高原地表景观的特征,知道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
3、利用水土流失小实验,说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及其危害。
(难点)4、在地图上找出黄土高原的主要煤矿,并了解黄土高原能源基地的开发和建设。
【教学模式】五环节教学模式、问题导学、讲练结合【教学方法】多媒体导入法、自主探究法、点拨法、实验法【教具准备】实物投影、课件、地理助学、水土流失模拟实验用具。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感悟导入播放歌曲《黄土高坡》MV,请同学边听,边看,边记录下再歌词及图画中出现的和黄土高原有关的事物。
并进行展示。
学生展示在歌曲中捕捉到的与黄土高原有关的词语:背景中的:安塞腰鼓、窑洞、黄河、黄土高原的地貌景观歌词中的:大风从坡上刮过,东南风还是西北风,照着我的窑洞,身边这条黄河通过播视频,学生能够从中获取有关黄土高原的信息,对黄土高原有一个总体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衔接过渡通过歌曲及视频,我们可以感受到黄土高原的壮美以及作者对黄土高原的热爱,那么黄土高原在哪里?它是怎么形成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开始今天的学习。
预习说出你知道的本区域的地理事物学生结合地图册中气候图、降水图等进行预习展示,完成问展示①位于区域,②第阶梯,③风区,④温度带,⑤河流过,⑥主要作物,⑦熟制,⑧民居,⑨气候类型,题。
①黄土高原位于我国北方地区,②黄土高原位于我国第二阶梯,③黄土高原位于我国季风区,④黄土高原属于暖温带,⑤黄土高原上有黄河流过,⑥黄土高原上主要作物是谷子,⑦黄土高原熟制大多一年一熟,⑧黄土高原上传统民居是窑洞,⑨黄土高原气候类型温带季风,通过预习展示,学生对于黄土高原的气候、地形等情况有了总体的认识,为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基础。
多彩的黄土高原》分类窑洞的材质也有所不同,主要分为土窑、砖窑和石窑三种。
1)土窑。
土窑是以黄土为主要材料建造的窑洞,建造简单,成本低廉,因此在黄土高原上最为常见。
土窑的保温性能较差,但是却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够保证室内空气的流通。
2)砖窑。
砖窑是以砖为主要材料建造的窑洞,建造工艺较为复杂,成本相对较高,但是保温性能优良,能够在寒冷的冬季保证室内温度。
3)石窑。
石窑是以石头为主要材料建造的窑洞,建造难度较大,成本也相对较高,但是具有优良的保温性能和结构稳定性,能够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中保持较好的稳定性。
三、窑洞文化的保护与发展窑洞文化是黄土高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许多窑洞被拆除或者改造,导致窑洞文化的遗失和破坏。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窑洞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一方面,应该加强窑洞的保护,尽量避免拆除和改造,同时加强窑洞的维护和修缮,确保其能够延续下去。
另一方面,应该加强窑洞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通过开展窑洞文化的展览和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窑洞文化,从而更好地保护和发展黄土高原的文化遗产。
四、结论黄土高原的窑洞文化是一种具有独特价值和意义的文化遗产,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也是黄土高原地区乡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应该加强对窑洞文化的保护和发展,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窑洞文化,从而更好地保护和发展黄土高原的文化遗产。
土窑是一种常见的窑居形式,它通常是在面向东方的土崖或土坡上下凿而成的一个拱形洞。
在土崖上开挖时,需与土脉平行,以避免在垂直和倾斜的土脉交错,否则易坍塌。
土窑的窗户一般是一个正方形的小格子窗,光线很暗。
另一种应用较多的是半圆木窗,约四平方米,光线和透气性增强。
在窑内,窑壁可用白腻子刮平,达到基本生活条件。
黄土高原广大土层厚度大,胶结性好,不易坍塌,垂直度好。
开挖的墙体上下平直,能承受强水流和外力的冲击。
在黄土地段,开窑方便、简单、尺寸适中,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窑居形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