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的功能和意义 悬鱼
- 格式:pptx
- 大小:3.67 MB
- 文档页数:2
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与历史意义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意义,并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这些传统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建筑技艺和艺术特色而闻名于世,代表着中国古代人们的智慧和审美观念。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与历史意义,通过对其特点、演变过程和影响等方面的分析,展示中国传统建筑对于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
一、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与风格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可以概括为“木结构、重层叠院、重视空间布局、注重意境与内涵”。
建筑的主体结构多采用木材,这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鲜明特点之一。
在建筑布局上,传统建筑通常采用重层叠院的形式,院落之间通过廊道相连,形成独特的空间序列。
此外,中国传统建筑强调意境与内涵,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以及建筑与人文精神的协调统一。
在风格上,中国传统建筑又分为北方和南方两大派别。
北方传统建筑以宫殿、庙宇和寺庙为代表,典型的代表有北京的故宫和天坛;南方传统建筑则以园林和民居为主要形式,著名的代表有苏州的拙政园和杭州的西湖。
北方建筑注重庄重和气势,而南方建筑则强调精巧和细腻,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审美趣味。
二、中国传统建筑的演变过程中国传统建筑的演变过程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时期。
最早的传统建筑可以追溯到商朝和周朝时期,当时的建筑多采用土木结构和木柱,代表性的有殷墟遗址中的商代建筑。
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传统建筑逐渐发展出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在唐朝时期,传统建筑达到了一个高峰,出现了许多卓越的建筑作品,如大雁塔和洛阳白马寺。
唐代建筑注重规划和布局,强调建筑形式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风采。
宋朝时期是中国传统建筑发展的又一个重要阶段。
在这一时期,中国传统建筑进一步推广和改进,形成了中国传统建筑最经典的风格和形式。
代表作品有黄山的李公堤和杭州的雷峰塔。
这些建筑作品不仅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瑰宝,也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杰出代表。
三、中国传统建筑具有深厚的文化与历史意义。
1.飞扶壁:是一种起支撑作用的建筑结构部件,凌空跨越下层附属空间(如走道、小祈祷室等)连接到顶部高墙上肋架券的起脚部位,用于平衡肋架拱顶对墙面的侧向推力。
由于飞扶壁通常以半个拱券的形式出现,所以又称飞券。
2. 帆拱:是对古罗马"穹拱"一种地域性的变异及重新诠释。
在四个柱墩上沿方形平面的四条边长做券,在四个垂向券拱之间砌筑一个过四个切点的相切穹顶,水平切口和4个发券之间所余下的4个角上的球面三角形部分,既称为"帆拱"。
3.方尖碑:是古埃及崇拜太阳的纪念碑,也是除金字塔以外,古埃及文明最富有特色的象征。
方尖碑外形呈尖顶方柱状,由下而上逐渐缩小,顶端形似金字塔尖,塔尖常以金、铜或金银合金包裹,当旭日东升照到碑尖时,它象耀眼的太阳一样闪闪发光。
碑高度不等,一般修长比为9~10:1,用整块花岗岩制成。
碑身刻有象形文字的阴刻图案。
古埃及的方尖碑后被大量搬运到西方国家。
5.昂:贯通斗拱斜着放置的组件,位于斗拱中线处,前尖端斜向下,后头上伸进屋内。
6.罩:为中国古建筑小木作构件之一,是对柱、梁两侧的两个空间的界划7.银匠式:1520年前后的西班牙建筑和装饰风格,它结合了哥特式建筑和文艺复兴式建筑的特点。
这种风格的建筑和装饰常常十分精致,使人联想起的不是石雕,而是精细的银器。
8.阿布辛波:是古埃及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神庙位于阿斯旺以南的尼罗河畔。
它是古埃及闻名的法老拉美西斯二世在阿布辛波凿岩所建的神庙。
四尊高19.8米的法老雕像占满了石窟的外立面,而在其内部则设有各种完间,用于祭奠和存放庆典用品。
9.叉手:从平梁的梁头至脊檩间斜置的木件,是用来扶持脊檩的斜撑10.表现主义派:二十世纪前期流行于欧洲的艺术流派之一。
表现派音乐在德国表现绘画(其代表人物为诺尔德、基希纳、恩斯特)的影响下形成。
与印象派音乐相反,其创作特点是通过艺术家的主观内省,运用变化、夸张、象征等手法创作题材。
古建筑上一排小动物和各种脊兽,都是什么,用来做什么的?2016-01-14 22:3612感谢知乎网友“”将下文授权给“”发布,这里作者详细解读了中国古建屋顶各种脊兽的来历及用途。
看下文之前要先牢记这张图。
重檐歇山殿是用各种兽各种脊各种装饰最复杂最多的一种房型。
用重檐歇山来举例最合适不过了。
如需了解脊兽还要先大概了解一下古代建筑的分类五脊六兽是统称,分为:螭吻、望兽、合角兽、垂兽、戗兽、角兽、套兽、走兽、筒瓦、勾头、滴水、正脊、垂脊、戗脊、宝顶、等。
古代大部分房子都是硬山顶、悬山顶、庑殿顶。
都是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庑殿顶叫戗脊)共5条脊,每条脊两端都有一个兽,共6个。
统称五脊六兽。
所以说人五脊六兽的就是说他天天蹲着没事干,闲的D疼。
现在的小文青喜欢的马頔还演过一部电影就叫《那些五脊六兽的日子》当时的马頔还远没有现在的名气。
扯远了下面一个一个来说。
最主要的是螭吻。
也叫鸱吻,但是不叫鸱尾。
有些人容易把螭吻鸱尾混为一谈,其实是不严谨的。
唐朝以前叫鸱尾,是这样的向内翻卷,取大鹏欲飞行前尾巴上翘之意。
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李家庄的南禅寺--建于唐代的木结构,房顶就是唐鸱尾。
话说山西的老建筑真(此处为赞美嫉妒语气)多啊,到处都是宝贝。
日本唐招提寺金堂上的鸱尾西安很多翻修的古建筑房顶也是鸱尾宋代鸱尾,唐鸱尾向明螭吻过渡的一种产物。
山西平顺大云院---北宋年间鸱尾此图来历不明,不知何年产物,看形状应是宋朝。
有评论说是辽代。
都是属于唐朝到明代中间过渡的时期。
等找到此图的建筑自然就明白了。
螭吻的来历,民间传说龙生九子,第八子就是螭吻,口阔嗓粗而好吞,取其灭火消灾。
唐之后,皇帝把自己化身成真龙天子。
而鸱尾是凤鸟的尾巴,是女性的代表。
从此龙的形象就开始逐渐代替鸱尾。
但与飞禽不同的是走兽都是夹着尾巴,螭吻都是向后卷着尾巴。
各种有代表性的螭吻形状。
可以看到从隋唐到明清螭吻的演变过程。
明清风格一直延续到现在。
下图的明清螭吻的部件名称。
□王宇平遥古城悬鱼装饰艺术摘要:在中国传统建筑中,悬鱼虽然只是小的装饰构件,但其别出心裁,雕工精细,构思巧妙,趋于规格化、定型化,有鲜明的时代性、地区性和民族性特征,显示出独特的艺术魅力,鲜明地体现出中国建筑的美学特征和文化内涵。
关键词:平遥古城悬鱼纹样装饰艺术《后汉书·羊续传》记载:“府丞尝献其生鱼,续受而悬于庭;丞后又进之,续乃出前所悬者以杜其意。
”羊续为汉灵帝时廉洁的官吏,上任之始,衙门内“送礼”成习,羊续决心遏制此种风气。
一日下属送他鱼,他拒绝未成,便将收下的鱼挂于屋檐下方,直至晒成鱼干。
至此,送礼之风有所收敛。
南阳郡百姓无不称赞,敬称羊续为“悬鱼太守”。
由此,人们以“悬鱼”表达反腐倡廉。
作为中国古代建筑构件的“悬鱼”,自使用伊始,便具有深刻的文化寓意内涵,无论其后的形制装饰纹样如何变化,其文化意蕴如初。
悬鱼,作为中国古代传统建筑构件,多用于正房,讲究的住宅、侧房、厅楼、宗祠等屋檐之下,通常为悬山顶、硬山顶的山尖和山墙面的装饰,垂于正脊,位于屋檐下搏风板的接缝处,起连接两块搏风板的作用,其制作有一定的规范和程式。
在平遥古城内,城厅楼、双林寺、城隍庙戏台、县衙亲民堂均有悬鱼装饰,大多选用卷云纹、花篮纹以及雕工精细的植物纹、动物纹等。
博风板,又称博缝板或封山板,多用于歇山顶和悬山顶建筑。
两端伸出山墙之外,为了防风雷,用木条钉在檩条顶端,也起遮挡椼(檩)头的作用,与悬鱼制作材料相同,风格一致。
屋顶的造型、材质统一,与悬鱼相互呼应,相得益彰;惹草对称式分布于悬鱼两侧,并与悬鱼材质和装饰题材相吻合;翼悬鱼是与悬鱼近似的装饰构件,多用于南方地区的建筑中起翘的翼角。
在中国北方传统建筑中悬鱼装饰并不常见,山西地区则是传统悬鱼建筑装饰的主要分布区。
平遥古城内的悬鱼装饰种类繁多,常见的悬鱼装饰,主要有云纹、桃型、唐草纹和几何型等样式,造型精美,精工细作,具有很高的艺术研究价值。
云纹,是平遥古城内悬鱼装饰最常见的纹饰,既有相对具象的形态,又有抽象的几何变形样式。
鱼鳞坑品字形排列的作用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鱼鳞坑是一种常见的传统建筑装饰,它们通常被设计成类似鱼鳞的形状,并按照一定的方式排列在建筑物的墙面或屋顶上。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鱼鳞坑被广泛应用于宫殿、寺庙、园林等建筑中,起到装饰和防水的作用。
鱼鳞坑品字形排列也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鱼鳞坑品字形排列的作用之一是起到装饰性功能。
鱼鳞坑犹如一片片小鱼鳞,整齐排列在建筑表面,构成了美丽的图案和纹理,使建筑物更具立体感和美感。
品字形排列的鱼鳞坑,不仅可以表现出典雅温婉的气质,同时也可以凸显出华丽瑰丽的风格。
在古代建筑中,品字形排列的鱼鳞坑常常被运用于主要建筑物的正面和屋檐上,为建筑物增添了一种雍容华贵的气息,体现出主人的尊贵身份和社会地位。
鱼鳞坑品字形排列还具有防水功能。
鱼鳞坑的形状及排列方式,使其能够有效地抵御雨水的侵蚀,起到一定的防水效果。
品字形排列的鱼鳞坑可以使雨水顺利地顺着坑内的缝隙流出,而不会残留在坑内造成积水。
这种排列方式不仅可以保护建筑物表面不受损害,同时也可以防止水渗透到建筑内部,使建筑物更加耐用和稳固。
除了装饰和防水功能外,鱼鳞坑品字形排列还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鱼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因其与余音遗荷同音,象征着富贵吉祥。
而品字形排列的鱼鳞坑形状如同品字,取“品位高雅”的寓意,同时也暗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在古代建筑中,品字形排列的鱼鳞坑不仅被视为一种装饰图案,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和精神寄托。
鱼鳞坑品字形排列在古代建筑中起到了装饰、防水和象征意义的作用。
它们不仅美观大方,还能有效地保护建筑物,同时还承载着人们的文化情怀和审美追求。
在今天的建筑设计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到鱼鳞坑这一传统元素的运用,它们不仅延续了古代建筑的传统,也为现代建筑增添了一种古典与现代相结合的韵味。
希望这种传统元素能够得到更多的保护和传承,为我们的建筑文化保留下来。
【未完待续……】第二篇示例:鱼鳞坑品字形排列,是指在制作鱼鳞坑时按照一定的布局方式排列,使得整体呈现出一种规整美观的形态。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鱼文化思维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瑰宝,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哲学思想吸引了无数游客。
在这博大精深的园林文化中,鱼文化思维作为一个重要的元素,体现了古人对于自然与生态的深刻理解。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典园林中鱼文化思维的背景和意义,以及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和影响。
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底蕴涵盖了园林建筑艺术、园林植物种类、水质处理技术等方面。
古人将自然与人文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创造了寓意深远的鱼文化思维。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鱼文化思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鱼的形象:鱼在中国文化中具有吉祥、富饶的象征意义。
在园林中,鱼的形象常常出现在石雕、陶塑、砖刻等艺术作品中,寓意着年年有余、富贵吉祥。
鱼的活动空间:古人善于利用园林水体创造丰富的景观层次。
鱼池、荷花池等水景设置,使游人在观赏景物的同时,能够感受鱼儿在水中畅游的生动景象。
鱼的生理特征:鱼作为水生动物,具有繁荣、清澈、灵动的特点。
园林中的水景设计往往借鉴了鱼的这些特性,以营造充满生机与和谐的自然环境。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鱼文化思维蕴含了“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哲学思想。
园林中的水景设计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的尊重与仿效,而鱼作为水中的生灵,成为了沟通自然与人类的象征。
这种鱼文化思维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对于现代园林设计仍具有深刻的启示作用。
中国古典园林中鱼文化的现代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园林设计:古典园林中的鱼文化思维为现代园林设计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现代设计师可以运用古典园林中的鱼文化元素,创造富有生态和谐与文化内涵的景观。
例如,在水景设计中融入鱼类形象或创造鱼类活动空间,以呈现生物多样性的魅力。
生态建设:古典园林中的鱼文化思维强调了生态平衡与自然和谐。
现代社会在推进生态建设的过程中,应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恢复,创造有利于各种生物共生的环境。
通过合理规划水体景观,为鱼类等水生生物提供适宜的生存空间,以促进生态系统的稳定与丰富。
文化传承:鱼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历史与艺术价值。
古代建筑的意义和影响古代建筑作为人类文明的一部分,是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综合体现。
它不仅是人们居住、工作和娱乐的场所,更是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传承。
在古代,建筑是表达权力和尊严的重要方式,不同风格的建筑也反映了不同文化习俗和审美观念。
在现代社会,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美学价值和文化传承价值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们。
建筑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础。
古代社会以城市为中心,城市的防御和建筑都与其政治、经济和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城市的规划和建设需要优秀的建筑师和工匠,这也促进了建筑技艺的传承和发展。
例如中国的古代建筑,以其精湛的木结构和瓦工艺闻名于世,回顾历史,从北方的木构建筑到江南的水乡建筑,中国建筑不仅具有美学价值,还是史料、文学和艺术等层面的重要素材。
建筑是文化传承的载体。
古代建筑不仅仅是建筑本身的形态和风格,更是文化的一种清晰的表达。
建筑材料、建筑风格、建筑结构和装饰都反映了所属文化的特点。
例如欧洲的哥特式建筑,强调肃穆和教会权威,它的形象在电影和文学中广泛体现;另外,波斯的伊斯兰建筑,印度的泰姬陵,埃及的金字塔,它们都体现了所处文化的底蕴和历史意义。
通过对古代建筑的研究,人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当时的文化、科技和社会状况。
建筑具有教育和启示作用。
古代建筑的设计和施工需要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它们集合了艺术、文化、科技和数学等领域的精华。
良好的建筑也可以成为“活教材”,激发人们的学习热情和探索精神。
例如,罗马斗兽场和圆形竞技场的建筑艺术与工程学,都是史学和建筑学的经典范例,对后来的建筑设计和施工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建筑是人类审美和情感的载体。
古代建筑通过其独特的材料和装饰,营造了视觉与听觉的美感,往往富有诗意和感性。
许多著名的古代建筑都以其独特的气质和灵性吸引了无数游客和文化爱好者。
例如中国的敦煌莫高窟,充满佛教艺术的光彩和壮丽;印度的金色寺,布满印度教色彩的奢华和神秘。
有时候,建筑的气质和情感在文学和艺术作品中有着巨大的启示作用,传达着时代的魅力和文化的精华。
1概要安济桥:负责建造此桥的匠人是李春,位于河北赵县,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敞肩拱桥(或空腹拱桥),大拱由28道石券并列而成,跨度达37m,这种空腹拱桥不仅可减轻桥的自重,而且能减少山洪对桥身的冲击力,在技术和造型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样式雷:清代宫廷建筑的设计由“样式房”承担,在样式房中供劳时间最长的是雷氏家族,人称“样式雷”,雷发达为第一代。
都料:掌握设计与施工的民间技术人员,专业技术熟练,专门从事公私房屋的设计与现场施工指挥,并以此为生。
“都料”的名称直到元朝仍在沿用。
《营造法式》:木架建筑采用古典的模数制1.作者为北宋的李诫,该书的性质是政府法规,建筑工程预算定额,以方便施工和管理2主要内容:A、总结过去经验,确立模数化的设计制度(材契制)B、共三十四卷,分壕寨和石作、大木作、小木作、雕作、旋作、锯作、竹作、瓦作、泥作、彩画作、砖作、窑作C、涉及制度,功限,料例,图样等内容3对后世的影响:A、使中国建筑走向装饰化等级化B、限制了以后的发展《考工记》齐国(成即书于战国)官书,我国现知最早述及建筑以及都城规划的专门文献,(也是中国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分为攻木之工、攻金之工、攻皮之工、设色之工、刮摩之工、抟埴之工6部分。
(木工、金工、皮革、染色、刮磨、陶瓷等六大类30个工种的内容,该书在建筑史,城市规划史,中国科技史、工艺美术史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二里头一号宫殿(图示):1位于河南偃师,是夏末都城——斟寻鄩遗址中最大的一处宫殿2其夯土台残高约80cm,南北约108m,东西约100m。
3,夯土台上有面阔8间的殿堂一座,周围有回廊环绕,南面有门的遗址。
4,反应了我国早期封闭庭院(廊院)的,面貌。
5这所建筑遗址是至今发现的我国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的实例。
燕尾榫:2城市里坊制:1承传于西周时期的闾里制度,是中国古代主要的城市和乡村规划的基本单位与居住管理制度的复合体。
2春秋至汉是其确立期,总体布局较为自由:把全城分割为若干封闭的“里”作为居住区,商业与手工业则限制在一些定时开闭的“市”中。
郭嘉奇(云南艺术学院,云南昆明650500)摘要:悬鱼是我国少数民族传统建筑的标志之一,是传统建筑正脊的装饰物,悬挂于歇山式屋顶两端的博风板下。
因为它的形体与鱼相似,并且从顶端所以在传统文化中称它为“悬鱼”。
我国有很多专家从事传统文化的研究工作,但是却很少有人对此物有一定的见解。
本文分析了悬鱼所体现的艺术价值,并总结了悬鱼装饰的美学规律。
关键词:建筑;悬鱼;装饰艺术中图分类号:J5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602(2019)07-0127-01作者简介:郭嘉奇(1995-),男,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研究生,在读研究生,云南艺术学院,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1悬鱼装饰的分布及特点浙江泰顺古民居与福建福安的独特风格很有其特点,悬鱼的造型大部分为细长,以木头的本质为主,这与当地文化是分不开的。
尤其是装饰于屋檐下造型丰富多彩的“悬鱼”造型,主要用于悬挂房屋两侧,意味着和平,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建筑的审美特征。
这与自然恬静的耕读生活分不开,也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山西的色彩悬鱼,雕刻精良,体量较大。
以木材和琉璃材质为主。
这是因为山西是琉璃的主要产地,有着“琉璃之乡”之美名。
临汾平阳鼓楼的悬鱼三米有余,有着中国悬鱼之最的称号。
四川彝族民族的木雕悬鱼有红,蓝,绿。
等色彩。
多为几何形的构成形式形式,有圆形,五角星形和多边形,类似古镰刀,风车或太阳等图案。
云南地区的悬鱼多为竖直长形,可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抽象简介,另外一种则具象。
外轮廓的雕刻,造型以抽象的几何形为主,或是由具象中变化而来的。
木板上有图案雕刻。
朱砂红或原木色,此外还有以漆为蓝,绿,黄色,与建筑主体颜色相和谐,另外一种在具象的基础之上,配以花草纹,鱼形等吉祥图案。
云南和四川的悬鱼造型工艺和彩绘形式,是结合了本地域民族文化,比如彝族地区的悬鱼和彝族传统的五色文化是分不开的。
在彝族黑,白,青,黄,组成的特殊的五色文化。
施以这些色彩的悬鱼,又披上了彝族文化的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