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音乐下册(沪教版)
- 格式:pptx
- 大小:802.73 KB
- 文档页数:2
初中音乐沪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唱歌《阳关三叠》优质课公开课
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感受、体验《阳关三叠》的音乐情绪。
2、熟练掌握《阳关三叠》的主题旋律。
3、通过听赏,引导学生分析歌曲背景,了解“三叠”的含义。
4、以实践、创编等活动形式表现音乐,自己创设情景剧,展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并从中获得相互合作、参与音乐、表现音乐的乐趣。
5、通过《阳关三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体验中国古代音乐中的离别之情,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音乐的热爱。
2学情分析
中国古代音乐因为离我们学生生活的时代比较遥远,容易让学生望而生畏;因此在教学中,较侧重兴趣的激发与持续;使用实践、对比、体验、讨论等方法,让学生在经典古曲的鉴赏学习中感悟、体会其意境、情感;并开展创造性改编活动。
3重点难点
重点:1、熟唱歌曲的主题旋律。
2、感受歌曲的背景,理解当时的人们的生活环境。
难点:“遄行、遄行”八度的大跳,和附点节奏的准确。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导入新课
一、导入新课
1、学生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音乐问好
3、师:(多媒体出示画面)请大家认真观察这幅画面,看看这幅图表达的是什么情形?生答
师:如果要你为这幅图画配上一首古诗,你会选择哪一首?(学生讨论回答,例如:“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或“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或“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
沪教版八年级艺术下册全册教案1 初中音乐教案第一单元社会——滋养艺术的沃土主题构思: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而社会生活是艺术创作的唯一源泉,这是唯物主义的艺术观。
组建这一单元,旨在使学生更进一步从感性上认识艺术与社会生活的辩证关系。
艺术反映并作用于社会的角度是多方面的,本单元选取几个与社会密切相关的几个主题:如:艺术的历史性——从社会的重大变革中产生艺术,并对社会历史有推动作用艺术的社会性——劳动创造了社会,人们在劳动中得到艺术创作的灵感,这是古而有之的;艺术的民族性——人民生活、休养生息在广袤、滋润的土地上,万古流淌的大河大江便是民族生存的摇篮,并形成了民族的性格,这一切都能从所选的艺术作品中得以表现。
本单元选材有以下特点:(1)、经典性:如芬兰颂、长征组歌等(2)、时代性:如七子之歌、长江之歌等。
(3)、相关性:如伏尔加河、洗衣歌等。
以上这些作品不是纯描绘性的音乐,而是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对于提高初二的学生的理解力、鉴赏力十分有助。
须说明:上册中所列“生活——创造艺术的源泉”单元,其实根据艺术理论,社会与生活紧密相联的,为组建单元,进行分开但选材上是有所侧重的,立意也稍有不同。
第一课历史的画卷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音乐及其它艺术作品是产生于社会的,艺术能生动地反映历史的面貌,带有历史的印痕,并对社会历史的发展有着很强的推动作用,从而对艺术的本质有更深的认识。
2、通过听赏《芬兰颂》等反映重大历史变革的作品,使学生领略音乐及艺术作品的恢宏气势,体会其庄重、激越的情绪特征,知道主题的发展手法及表现的内容。
3、通过演唱歌曲《七子之歌》,增强爱国热情,并能用清晰,柔和及高亢的声音唱出歌曲的对比,表达情绪。
4、通过创造与拓展活动,使学生更主动地学习优秀的艺术作品,了解一些反映历史面貌的作品,体会艺术作品的历史性特征,学会简单的舞蹈造型。
5、初步了解交响乐、交响诗、组歌、及西贝柳斯生平。
教学内容与教学建议一、音乐长廊:(一)欣赏:《芬兰颂》1、内容介绍:芬兰颂由西贝柳斯作曲。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沪教版八年级艺术下册全册教案2 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Shanghai Education Edition Eighth Grade Art Volume 2 Volume 2教师:风老师风顺第二中学编订:FoonShion教育沪教版八年级艺术下册全册教案2第三课民族的摇篮教学目标:1、通过听、唱、奏、舞等实践活动,领略作品那富有诗意、荡气回肠的情绪特征,感悟作品中透出的民族气质,从而使学生知道音乐与艺术在激发人的民族情感与反映社生活中的作用。
2、通过对《沃尔塔瓦河》、《黄河船夫曲》等歌(乐)曲的欣赏,想象曲中所描写的山水美景,并记住这些曲子的主题旋律,用较科学的发声方法及深情地表情演唱《长江之歌》,通过一组创造性活动进一步领略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民俗风格,拓宽音乐视野。
3 进一步了解交响诗这一音乐体裁。
教学内容与教学建议:一.音乐长廊(一)欣赏:《沃尔塔瓦河》1、内容介绍:《沃尔塔瓦河》选自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
这部交响诗套曲,是斯美塔那在1874年9月已明显感觉到耳聋灾难来临时写的,他以顽强的毅力终于1876年完稿。
第一次公演时,他却听不到一点声音了。
乐曲有六个乐章组成。
第一章“维谢格拉得“,描写古代具有光荣斗争历史的古城,并再现出古代捷克人民的光荣形象。
第二乐章“沃尔塔瓦”,描写了纵贯南北的捷克最大的河流----沃尔塔河的自然风光及其诗一般的传说。
第三乐章“沙而卡”,写的是民间传说中民族女英雄的故事。
第四乐章“捷克的田野和森林”,生动地描写了祖国的自然风光。
第五乐章“塔波尔”及第六乐章“布郎尼克”,描写了人民与异族压迫者的斗争。
其中第二乐章最受欢迎,其主题是优美的e小调旋律,后来转为e大调,为人民展示了沃尔塔瓦河瑰丽庄严的景象,表现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摘自《音乐欣赏手册》)全曲分为八个部分:一:“沃尔塔瓦河的两个源头”。
e小调,快板,舒适地、六拍子。
沪科版八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音乐的基本元素第一课:音乐的语言——乐谱教学目标:- 了解乐谱的基本元素- 学会读懂简单的乐谱教学内容:1. 乐谱的基本符号- 谱号:高音谱号和低音谱号- 音符: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 休止符:长休止符、二分休止符、四分休止符、八分休止符- 连线:音符连线、休止符连线2. 乐谱的记谱法- 上加符号- 下加符号- 附点法- 附点连音教学活动:1. 学生们观看乐谱相关教学视频,了解乐谱基本元素和记谱法。
2. 给学生们分发简单的乐谱练册,让他们尝试读懂乐谱上的音符和休止符。
3. 分组演练,学生们互相教授乐谱上的符号和记谱法。
教学评估:- 学生们能够准确地读懂简单乐谱上的音符和休止符。
- 学生们能够通过口头讲解向他人教授乐谱上的符号和记谱法。
第二课:音乐的表达方式——音乐符号教学目标:- 了解音乐符号在乐谱中的含义- 能够根据音乐符号正确演奏乐曲教学内容:1. 音乐符号的含义- 音符的高低音- 音符的音长- 音符的音色2. 基本节拍和节奏的演奏方法- 节拍的强弱- 节奏的速度和变化教学活动:1. 学生们观看音乐符号相关教学视频,了解音乐符号在乐谱中的含义。
2. 给学生们分发简单的乐曲乐谱,让他们试着根据音乐符号正确演奏乐曲。
3. 分组演练,学生们互相演奏各自练的乐曲,学会掌握基本的节拍和节奏。
教学评估:- 学生们能够准确地根据乐谱上的音乐符号演奏乐曲。
- 学生们能够通过演奏向他人展示基本的节拍和节奏。
第二单元:音乐的流派与形式(继续编写剩下的单元教案)。
初中音乐沪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唱歌《阳关三叠》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音乐沪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唱歌《阳关三叠》优质课公开课
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感受、体验《阳关三叠》的音乐情绪。
2、熟练掌握《阳关三叠》的主题旋律。
3、通过听赏,引导学生分析歌曲背景,了解“三叠”的含义。
4、以实践、创编等活动形式表现音乐,自己创设情景剧,展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并从中获得相互合作、参与音乐、表现音乐的乐趣。
5、通过《阳关三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体验中国古代音乐中的离别之情,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音乐的热爱。
2学情分析
中国古代音乐因为离我们学生生活的时代比较遥远,容易让学生望而生畏;因此在教学中,较侧重兴趣的激发与持续;使用实践、对比、体验、讨论等方法,让学生在经典古曲的鉴赏学习中感悟、体会其意境、情感;并开展创造性改编活动。
3重点难点
重点:1、熟唱歌曲的主题旋律。
2、感受歌曲的背景,理解当时的人们的生活环境。
难点:“遄行、遄行”八度的大跳,和附点节奏的准确。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一、导入新课
1、学生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音乐问好
3、师:(多媒体出示画面)请大家认真观察这幅画面,看看这幅图表达
的是什么情形?生答
师:如果要你为这幅图画配上一首古诗,你会选择哪一首?(学生讨论回答,例如:“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或“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或“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
欣赏《二泉映月》《十面埋伏》(片段)-沪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二泉映月和十面埋伏的背景和历史。
2.理解二泉映月和十面埋伏的乐曲结构和表现方式。
3.能够欣赏二泉映月和十面埋伏片段,并表述自己的感受。
4.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二泉映月和十面埋伏的历史。
2.理解二泉映月和十面埋伏的音乐形式和乐曲结构。
3.能够准确表达对二泉映月和十面埋伏的感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单介绍二泉映月和十面埋伏的历史背景,导入课题。
2. 学习1.听取二泉映月的片段。
2.让学生听取十面埋伏的片段。
3.学生自主欣赏两首乐曲,发表个人对音乐的感受和看法。
4.分析二泉映月和十面埋伏的结构和特点。
5.教师示范演奏二泉映月,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
6.教师示范演奏十面埋伏,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
7.讨论二泉映月和十面埋伏的表现方式和主旨。
3. 总结教师对课程进行总结,强调重要的知识点和技能,提醒学生在今后的欣赏中特别注意。
4. 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乐曲,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四、教学评估1.学生是否听得懂二泉映月和十面埋伏的片段。
2.学生是否能够准确表达自己对二泉映月和十面埋伏的感受。
3.学生是否能够理解乐曲的结构和表现方式。
4.学生在讨论中表现是否积极和参与度是否高。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学生们更好地认识了二泉映月和十面埋伏的历史背景和乐曲结构。
他们也更加理解了音乐的表现方式和主旨,并有了更深的音乐体验。
同时,学生们的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素养也有了提高。
欣赏《二泉映月》《十面埋伏》(片段)-沪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二泉映月》和《十面埋伏》的作者、传承、演奏风格等基本信息;2.通过听、看和分析,感受古典音乐的美和艺术价值;3.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4.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表现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二泉映月》和《十面埋伏》的欣赏和分析;2.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感受古典音乐的特点和艺术价值。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制作PPT、选取音频和视频资料、选择相关解说和介绍资料、准备小黑板和彩色粉笔;2.学生准备:准备好笔记本和笔,并放松身心,享受音乐盛宴。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引入课题:“今天我们要一起来感受两首知名的古典音乐——《二泉映月》和《十面埋伏》。
”2.提问学生:“你们平时喜欢听古典音乐吗?”3.引导学生:“古典音乐是一种非常优美、深刻、富有感染力的艺术形式,我们可以通过欣赏和分析古典音乐,感受到它的独特魅力和美妙情感。
”第二步:了解曲目1.播放《二泉映月》的片段,引导学生认识曲目;2.讲解《二泉映月》的作者、传承、演奏风格等基本信息;3.让学生跟着录音一起哼唱几句,培养学生对曲子的记忆。
第三步:欣赏《二泉映月》1.播放完整版的《二泉映月》,并配合PPT或小黑板,叫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记录所感所想、体会到的情感;2.引导学生分析《二泉映月》的表达方式:气息连续、节奏感强、叙事性强、意境深远、节奏复杂等。
第四步:了解《十面埋伏》1.播放《十面埋伏》的片段,引导学生认识曲目;2.讲解《十面埋伏》的作者、传承、演奏风格等基本信息;3.让学生跟着录音一起哼唱几句,培养学生对曲子的记忆。
第五步:欣赏《十面埋伏》1.播放完整版的《十面埋伏》,并配合PPT或小黑板,叫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记录所感所想、体会到的情感;2.引导学生分析《十面埋伏》的表达方式:节奏紧凑、情感激烈、音乐对话、音色丰富等。
第六步:总结反馈1.提醒学生对比分析《二泉映月》和《十面埋伏》的风格和表达方式,在笔记本上简单评价两首曲子;2.随机抽中几位同学,让他们上前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3.总结古典音乐的美和艺术价值,号召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活动中。
活动与创造听辨乐曲多彩和弦听听练练-沪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不同风格的音乐;2.认识不同的乐器;3.听辨不同的和弦;4.学会分析乐曲;5.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节:活动与创造活动介绍学生利用自己的想象力,自由创作一段简短的旋律。
通过听取同学的作品并进行评论、改良,最终形成一个具有艺术性的乐曲。
教学方法学生分组,每组派出一名代表来进行表演。
每位代表现场演奏自己设计的旋律,并向其他代表征求意见。
最后每组在大家的互动讨论中,选出一位代表演奏全组的乐曲。
教学重点1.发扬自身音乐创作的想象力和创造力;2.熟练运用旋律创作方法;3.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第二节:听辨乐曲活动介绍通过听取名曲,来训练学生的听力,在听到乐曲结束后,能够准确地说出乐曲名称。
教学方法教师准备5首不同风格的乐曲,分别播放给学生听,并在听完后让学生进行猜测,最后进行点评。
教学重点1.分辨不同类型的音乐;2.学会听取乐曲并准确地说出乐曲名称;3.增强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第三节:多彩和弦活动介绍学生将了解和弦的相关知识,学习如何自由地组合和弦,来创作出自己的音乐作品。
教学方法学生在学习了和弦的相关知识后,进行创作。
首先选择一个适合的和平,然后选择合适的和弦进行组合,最后演奏自己的作品。
教学重点1.学会了解和弦的相关知识;2.学习如何自由地组合和弦,来表达自己的感受;3.提高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
第四节:听听练练活动介绍通过学习经典的乐曲,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教学方法教师介绍一些经典乐曲,并播放给学生听。
学生听完后,教师会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和回答,以巩固他们对于乐曲的了解。
教学重点1.学会学习和分析经典乐曲;2.增强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3.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不同风格的音乐,认识不同的乐器,听辨不同的和弦,分析乐曲,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以及音乐创作能力。
教师应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发扬自身音乐创作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享受音乐的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