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皮肤的结构、生理功能和病理特点
- 格式:ppt
- 大小:3.45 MB
- 文档页数:26
皮肤生理学皮肤生理学是研究皮肤结构与功能的科学领域,涉及皮肤的生长、发育、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规律。
本文将从皮肤的解剖结构、生理功能、皮肤疾病的生理基础以及皮肤护理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皮肤的解剖结构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层组成。
表皮位于皮肤表面,分为角质层、颗粒层、棘层和基底层。
真皮位于表皮下方,主要由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细胞构成。
皮下组织位于真皮下方,主要由脂肪细胞和疏松结缔组织构成。
二、皮肤的生理功能1.保护功能:皮肤作为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具有保护内部器官免受外界伤害的作用。
角质层具有防水、防菌、防紫外线等功能,真皮含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末梢,对热、冷、痛等刺激敏感,可迅速做出反应。
2.调节体温:皮肤通过汗腺和血管的调节,维持体温稳定。
当气温升高时,汗腺分泌汗液,通过蒸发散热;血管扩张,增加血流量,降低体温。
反之,气温降低时,汗腺分泌减少,血管收缩,减少热量散失,保持体温。
3.感觉功能:真皮含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可感受外界刺激,如触觉、痛觉、温度觉等。
感觉功能使人能够感知外部环境,做出适应性的反应。
4.代谢功能:皮肤参与多种物质的代谢,如维生素D的合成、激素的代谢等。
皮肤还具有排泄功能,通过汗腺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盐分和废物。
5.免疫功能:皮肤免疫系统包括多种免疫细胞和分子,如Langerhans细胞、角质形成细胞、天然杀伤细胞等。
它们参与抵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维护皮肤健康。
三、皮肤疾病的生理基础皮肤疾病种类繁多,常见的有炎症性皮肤病、感染性皮肤病、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等。
这些疾病的生理基础涉及皮肤的结构和功能异常,如免疫反应异常、细胞增殖和分化障碍、血管异常等。
四、皮肤护理1.清洁:保持皮肤清洁,去除多余的油脂、汗液和污垢,预防皮肤疾病。
2.保湿:维持皮肤水分平衡,使用保湿产品,避免皮肤干燥、脱皮。
3.防晒:避免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使用防晒产品,减少皮肤癌和光老化风险。
一、课程概述课程名称:皮肤管理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皮肤管理的理论知识,了解皮肤的结构、功能及皮肤疾病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具备皮肤护理、美容、保健等方面的实际操作技能,为今后从事皮肤管理、美容等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内容第一部分:皮肤基础知识1.1 皮肤的结构与功能- 皮肤的基本结构- 皮肤的功能1.2 皮肤类型及特点- 皮肤的分类- 不同皮肤类型的特点1.3 皮肤生理与病理- 皮肤生理学概述- 皮肤病理学概述第二部分:皮肤护理技术2.1 皮肤清洁与保养- 清洁用品的选择- 皮肤清洁方法- 皮肤保养方法2.2 皮肤护理程序- 皮肤护理的基本程序- 皮肤护理的注意事项2.3 皮肤护理常用手法- 推拿手法- 按摩手法- 拉伸手法2.4 皮肤护理常用设备- 清洁设备- 护肤设备- 美容设备第三部分:美容化妆技术3.1 美容化妆基本知识- 美容化妆的定义- 美容化妆的作用3.2 美容化妆基本步骤- 美容化妆的准备- 粉底的选择与涂抹- 眼妆、唇妆、腮红的化妆技巧3.3 美容化妆常用工具- 美容化妆刷具- 美容化妆海绵- 美容化妆工具的清洁与保养第四部分:皮肤保健与疾病预防4.1 皮肤保健基本知识- 皮肤保健的定义- 皮肤保健的重要性4.2 皮肤疾病预防- 皮肤疾病的分类- 皮肤疾病的预防措施4.3 常见皮肤疾病及护理- 痤疮- 黄褐斑- 老年斑- 神经性皮炎- 脂溢性皮炎第五部分:皮肤管理案例分析5.1 案例分析概述- 案例分析的目的- 案例分析的步骤5.2 案例分析实例- 案例一:皮肤干燥、粗糙- 案例二:皮肤油腻、痘痘- 案例三:皮肤敏感、红肿三、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3.1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案例分析法- 实践操作法- 互动讨论法3.2 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30%):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期中考核(30%):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 期末考核(40%):包括理论考试和实践操作考核四、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课程概述、皮肤基础知识2. 第二周:皮肤类型及特点、皮肤生理与病理3. 第三周:皮肤清洁与保养、皮肤护理程序4. 第四周:皮肤护理常用手法、皮肤护理常用设备5. 第五周:美容化妆基本知识、美容化妆基本步骤6. 第六周:美容化妆常用工具、皮肤保健与疾病预防7. 第七周:常见皮肤疾病及护理8. 第八周:皮肤管理案例分析9. 第九周:课程总结与复习五、教学资源5.1 教材与参考书籍- 《皮肤管理》- 《美容化妆基础》- 《皮肤生理学》- 《皮肤病学》5.2 教学视频与课件- 皮肤管理教学视频- 美容化妆教学视频- 皮肤疾病预防与护理课件5.3 实践操作场地与设备- 实验室:配备皮肤护理、美容化妆等设备- 实习基地:与美容院、皮肤科等机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六、教学评价6.1 教师评价-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实践操作能力、课堂表现等方面进行评价6.2 学生评价- 学生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6.3 课程评价- 对课程设置、教学资源、教学方法等进行评价,不断优化课程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本教学大纲仅供参考,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皮肤生理学基础知识大全美业人必看篇(一)引言概述: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之一,对于美业人士来说,了解皮肤生理学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分为五个大点,详细介绍皮肤生理学的基础知识,帮助美业人士更好地理解皮肤的功能和特点。
正文内容:一、皮肤结构与组成1. 皮肤的主要结构: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2. 表皮层的分层结构:角质层、颗粒层、有棘层和基底层3. 真皮组织的组成:真皮层和皮下层4. 皮肤附件器官:毛囊、汗腺和皮脂腺5. 皮肤的血管和神经供应:皮肤的血液循环和神经结构二、皮肤生理功能1. 保护功能:皮肤的屏障作用和免疫功能2. 调节体温:汗腺的分泌和血管的扩张收缩3. 感知刺激:皮肤对温度、触摸和疼痛的感知4. 分泌排泄:皮脂腺和汗腺的分泌功能5. 吸收功能:皮肤的药物吸收和营养物质吸收的特点三、皮肤pH值的重要性1. 皮肤的酸碱平衡:pH值的定义和影响因素2. 皮肤pH值的稳定性:角质层的作用和酸碱调节机制3. pH值与皮肤问题的关系:干燥、敏感和痤疮等问题的解析4. 调节和维持皮肤pH值:适当的洁肤和护肤方法5. 美业人士在皮肤pH值方面的应用:正确选择产品和护理方法四、皮肤水分平衡1. 皮肤的水分组成:天然保湿因子和角质层水分2. 皮肤水分的流失和损失:蒸发和外界刺激的影响3. 皮肤的保湿机制:角质层的锁水功能和皮肤屏障4. 补水和保湿的方法:正确选择保湿产品和护理技巧5. 注意事项与建议:避免过度清洁和使用含酒精的护肤品五、皮肤的老化过程1. 皮肤老化的主要因素:内源性和外源性因素的影响2. 胶原蛋白和弹力纤维的降解:鬓角、皱纹和下垂的原因3. 自由基的作用:氧化应激和皮肤老化的关系4. 预防和延缓皮肤老化:抗氧化剂和防晒的重要性5. 美业人士的护理建议:选择适合的抗衰老产品和技术总结:皮肤生理学是美业人士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之一。
通过了解皮肤的结构与组成、生理功能、pH值的重要性、水分平衡以及老化过程,美业人士可以更好地开展护理工作。
皮肤结构的层次及组织特点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之一,承担着保护身体、调节体温、感知外界刺激等功能。
为了更好地了解皮肤的结构和组织特点,我们需要了解它的层次结构。
皮肤的层次结构可分为三个主要部分: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
1. 表皮:表皮是皮肤的最外层,它由多层上皮细胞排列而成。
表皮的最外层是角质层,由死亡的角质细胞构成,起到防止水分流失和外界物质侵入的作用。
在角质层下面是颗粒层和透明层,这些层含有不同程度的角质蛋白,帮助维持皮肤的稳定性。
最内层是基底层,这里存在着表皮细胞的生长和分化,也是皮肤的细胞更新区域。
2. 真皮:真皮是皮肤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了弹性纤维、胶原蛋白和血管等结构。
真皮分为两个层次,分别是上层的网状层和下层的网状层。
纤维母细胞存在于网状层,在这里合成胶原蛋白和弹性纤维,使皮肤具有弹性和柔韧性。
真皮还含有血管,为皮肤提供养分和氧气,并帮助调节体温。
真皮中的汗腺、脂腺和毛囊等结构也与皮肤的功能息息相关。
3. 皮下组织:皮下组织位于真皮下方,主要由脂肪组织和结缔组织构成。
脂肪组织能储存能量、保持体温和提供缓冲效果,同时也起到保护内脏的作用。
结缔组织则在皮肤与肌肉之间提供支撑和连接功能。
除了以上三个主要部分,皮肤还包括其他的组织特点。
1. 毛发:毛发是一种由特化的角质细胞构成的结构,生长在皮肤的毛囊中。
毛发能够保护皮肤不受外界刺激,还能帮助调节体温。
2. 汗腺:汗腺是皮肤中的一种特殊分泌腺,分为两种类型:大汗腺和小汗腺。
它们帮助调节体温,排出体内的废物和毒素。
3. 血管:皮肤中的血管网络丰富,通过调节血液的流量和温度,帮助维持皮肤的血液供应和散热。
4. 神经末梢:皮肤中存在大量的神经末梢,使我们能够感知到触摸、温度、痛觉等外界刺激。
综上所述,皮肤的层次结构包括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
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组织特点和功能,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皮肤系统。
了解皮肤的结构与组织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保护皮肤,促进皮肤的健康与美丽。
皮肤的构造及功能详解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皮肤的构造及功能---本文由合肥华肤医院整理发布一、皮肤的构造:皮肤可分为表皮、真皮、皮下组织。
二、皮肤的概况:皮肤是人体最大且最重要的器官,皮肤是人体三道防御线中第一道防御线,皮肤是完整的,健康的。
皮肤的PH值显弱酸性约是5、5~6、5之间,能抵抗外来细菌的侵入。
正常的皮肤应该具备的状态:湿润、有光泽、有弹性、色泽细腻、无名闲暇疵、PH值显弱酸性能抵抗细菌的侵入。
表皮表皮可分为五层:A、角质层:由一些无核无生命的死亡细胞所组成,细胞显扁平状或鱼鳞状排列,坚固可防水,有保护作用。
B、透明层:只存在于人体的手掌和脚掌,当透明层受到刺激异常增厚,就会产生硬茧。
C、颗粒层:细胞显核形或梭形,细胞之间排列非常紧密,它形成一道天然屏障,可防止水分的流失,也可以防止外界水分、异物地侵入,在高于体温的状态下,颗粒层细胞间会有裂隙,可使营养物质通过,细胞中有晶体角质主要是折射阳光中的紫外线,晶体角质不能遇到碱,否则会失去其作用。
D、有棘层:由一些不规律的棘细胞组成排列也不规则,细胞之间有淋巴管,里面流着淋巴液,输送营养给表皮细胞,有棘层和基底层一起构成种子层。
E、基底层:(又叫种子层)是表皮细胞的生化之源,它能产生新生的表皮细胞。
角质细胞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在基底层产生和发育,向上推至有棘层成熟,推至颗粒层老化死亡,这叫做细胞的角化过程。
基底层有色素母细胞能分泌黑色素,黑色素能分泌一种棕黑色物质,它决定人的皮肤的深浅,能吸收紫外线防止皮肤深层受到辐射。
酸性保护膜:覆盖于皮肤最上一层的一种非稳定性结构,它是由皮脂腺分泌的皮脂及汗腺分泌的汗液混合着空气中的灰尘或角质经乳化而形成,是水和油的形成,作用是使皮肤维持微湿微酸性而抗菌,正常的皮肤周期是24~28天。
真皮真皮位于表皮之下,皮下组织之上,厚度是表皮的七倍,是皮肤中最重要的一层。
皮肤性病学前言皮肤性病学是研究发生于皮肤上的各种疾病及其相关病的学科,是临床学科的一个分科,与内科有密切联系。
治疗上除内服药尚有各种外用疗法。
皮肤性病学课程包括总论、皮肤病和性病。
通过总论对皮肤结构、功能、症状、诊断、常用实验诊断技术、皮肤病内外用药等学习,使学生掌握皮肤性病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通过各论学习使学生掌握皮肤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原则和处理方法。
在整个教学中,紧紧围绕为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服务的宗旨,强调教学的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理论联系实际;以启发式教学,结合皮肤临床表现直观性强的特点,应用多媒体,通过二十多学时的课程,为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的医学人才打好基础。
本大纲适用于预防医学本科五年制学生,总学时26学时,大课18学时,见习8学时。
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篇总论第二,三章皮肤的结构、功能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皮肤和附件的结构、组成和功能。
2、熟悉皮肤的各种生理功能。
3、熟悉影响皮肤功能的各种因素。
二、计划学时数:2学时三、教学内容(一)皮肤结构1、概述皮肤组成及其附属器、血管、淋巴管、神经和肌肉等,皮肤的厚度、面积、外观、纹理形成及意义。
2、表皮二类细胞的特点和功能。
(1)角质形成细胞a.来源、基底层——角质层各层的细胞形态、演变与功能b.桥粒、半桥粒、张力微丝、角质小体、被膜颗粒的作用c.角质蛋白形成、性质、功能及表皮更替时间。
(2)树枝状细胞a.黑素细胞形态分布、黑素小体作用。
b.郎格汉斯细胞形态、分布于免疫关系。
c.Merkel细胞形态、分布、作用。
3、基底膜带的组成与作用4、真皮分层、组成(纤维、基底、细胞)、性质与作用5、皮下组织的结构与作用6、皮肤附属器(1)毛发的结构、生长周期与内分泌关系。
(2)皮脂腺的形态分布,皮脂形成、排泄及与内分泌关系。
(3)大、小汗腺的形态、分布、功能及神经支配。
(4)甲的结构、生长速度。
7、皮肤的血管、淋巴管、肌肉、神经分布情况。
人体皮肤生物学基础理论皮肤覆于人体全身表面,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是人体解剖学和生理学上的重要边界器官。
在人体生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屏障作用及生理和免疫功能。
因此,体外和体内环境中的变化都可能通过皮肤反映出来。
皮肤的特点正常健康的皮肤应是微酸、微湿、柔软、细腻、结实富有光泽弹性,并有抵抗外界物理、化学、紫外线、大气污染的能力,它具有三个特性﹕1、从重量与面积的角度来看,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和外界接触最为广泛。
2、皮肤是活的细胞组织。
3、皮肤具有自动修复功能。
皮肤的结构(一)皮肤的总体构造1、皮肤重量及厚度,皮肤的总重量约占体重5%~15%,是人体中除了骨骼、血液外,重量最重的组织。
皮肤总面积约1.5~2平方米,厚度约05~4毫米(不包括皮下脂肪层),表皮厚度悬殊较大,为0.07-1.2mm,手掌、足跖可达0.8-1.4mm,而肘窝处公0.3mm。
眼睑的表皮厚度则小于0.1mm。
一般真皮的厚度为0.4-2.4mm不等,背部的真皮厚度为表皮的30-40倍。
皮肤的整个厚度,有个显著的个体差异,我国成人男性皮肤平均厚度为1015mm,薄,约0.5mm。
同一肢体,内侧偏薄,外侧较厚,如大腿外侧约1.13mm,内侧面为0.95mm。
另外,同一部位的皮肤厚度,也随着年龄、性别、职业、工种的不同而有差别。
成人皮肤厚度为新生儿的3.5倍,但至5岁时,儿童皮肤厚度基本与成人相同。
另外女性皮肤比男性薄,老年人皮肤较年轻人薄。
皮肤表面积——成人1.2~2.0 m 2,平均1.7 m 2;新生儿平均为0.21总结“人体皮肤厚薄度可区划为”﹕●眼睑、外阴及乳房等部位的皮肤最薄,仅为0.6—1.0毫米。
●枕后、项、臀、掌、跖等部位皮肤最厚,为2—5毫米。
●表皮厚度约0.07—1.4毫米,掌跖可达0.8—1.4毫米,肘窝处0.3毫米,眼睑及颜面表皮厚度则小于或等于0.1毫米。
●真皮的厚度为0.4—2.4毫米,其中背部两肩胛间最厚,约为6毫米。
第一节皮肤的结构和生理功能一、皮肤的结构和生理功能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是人体抵御外界有害因素侵入的第一道防线,具有保护皮下各种组织和器官免受机械性、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性的损害和侵袭的作用,保障了体内器官的正常活动。
皮肤的重量约占体重的16%,皮肤面积在成年人约为1.5平方米。
皮肤厚度因人而异,不同部位厚度也不相同,通常枕后、项、臀及掌、足底部位皮肤最厚,眼睑、外阴、乳房等部位皮肤最薄。
皮肤由表皮、真皮、皮下组织构成,还包括真皮中分布有血管、淋巴管、神经末梢,以及由表皮衍生而来的皮脂腺、汗腺、毛囊和甲等皮肤附属器。
表皮一般有五层,由外向内依次为: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棘细胞层、基底细胞层。
真皮中含有胶原纤维、弹力纤维和网状纤维和细胞等组织。
二、皮肤的生理功能1、保护功能对外界机械性刺激有一定抵抗力、在一定程度上可防御化学性刺激和物理性损害(紫外线、电流、热损伤等)2、感觉功能可接受温觉(冷觉和热觉)、痛觉、触觉和压觉3、调节体温功能正常人体能维持36℃-37℃的恒温,主要是因为皮肤有调节作用。
人体主要靠辐射、对流和传导来散热。
夏天,汗腺分泌大量汗液,通过蒸发来散热。
4、分泌和排泄功能汗腺能分泌水分和体内的代谢废物(如氯化物、尿酸、尿素等),其机能与肾脏相似。
皮脂腺排泄皮脂,可滋润皮肤与毛发,还可抑制某些微生物的生长。
5、吸收功能许多药品和化妆品可以被皮肤吸收。
6、新陈代谢功能皮肤经紫外线照射后,可把所含的7-脱氢胆固醇转变为维生素D。
7、呼吸作用皮肤能排泄少量气体,成人每天约排出4kg二氧化碳,还能吸收微量的气体(包括氧气)。
8、免疫性和过敏性种牛痘可预防天花;用可疑物质做斑贴试验,可反映皮肤对这些物质的敏感性。
9、交流作用面部表情、音容笑貌有助于感情交流。
第二节皮肤与美容一、皮肤美的基本要素(一)健康无全身性疾病和皮肤病。
(二)清洁没有污垢,经常处于洁净状态。
(三)肤色主要由皮肤中的色素含量和皮肤外观能看到的血液颜色及皮肤表面的光线反射等综合形成,其中黑色素是最主要的。
皮肤结构有哪些介绍及生理功能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总重量约占个体体重的16%,相信有很多的人对皮肤结构不是很了解吧。
以下是由店铺整理的皮肤结构介绍,希望大家喜欢!皮肤结构的介绍皮肤面积:成人皮肤面积为1.5-2.0平方米,厚度(不包括皮下脂肪层)因部位不同而异,平均2.0-2.2毫米皮肤节构:皮肤分为表皮,真皮,及皮下组织三部分表皮:屏障作用;真皮:真皮是皮肤的实质,表皮和真皮共同完成皮肤的功能;皮下组织:皮下组织对真皮和表皮起着支撑的作用。
表皮结构:分为五层: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有棘层,基底层。
真皮结构:由胶原纤维、弹力纤维与基质组成。
皮肤的附属器官:主要位于真皮层:如毛发,爪甲、皮脂腺、汗腺、血管、神经、肌肉、淋巴管表皮和角质化过程:位于最下面的基底层细胞不断分裂增殖,生成新的细胞,新的细胞不断向上推移,依次变成有棘层,颗粒层、透明层、最后形成角质层(死皮)脱落,这一进程叫做角化或新陈代谢。
通常新隔世代谢需要28天时间,称为角化周期。
角化周期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有些延长,而颜面部皮肤在受到外来刺激的情况下会缩短角化周期。
角质层:能阻止皮肤水分蒸发,保护皮肤免受外界刺激真皮层: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互相交错形成网状节构,赋予皮肤弹性和张力皮肤的生理功能一、保护作用:具有对机械性刺激,物理性损害、化学性损伤、微生物侵害的防护作用;二、调节体温:这一功能主要通过皮下毛细血管的收缩和扩张及汗腺的排泄来完成。
当外界气温较高时,皮肤的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增加,汗腺活动增强,使皮肤散热增加;反之,当外界气温较低时,皮肤的毛细血管收缩,血流减少,汗腺减少或停止排汗以保存能量;三、分泌和排泄作用:汗腺分泌汗液,皮脂腺分泌皮脂,在皮肤表面形成皮脂膜,人体通过排泄汗液,不仅排出水分,还排泄人体的代谢废物,所以有人把皮肤比喻为人体的第二肾脏;四、渗透和吸收作用:外界物质可以通过表皮而被真皮吸收,影响全身,如化妆品的活性物和药物经皮肤吸收,可发挥营养或治疗的作用,但如果用了对皮肤有害的激素或铅、汞等经皮肤吸收就会导致内脏器官的损伤。
皮肤的结构和生理功能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是位于人体表面的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的一种组织,对人体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
主要承担着保护身体、排汗、感觉冷热和压力等功能。
皮肤覆盖全身,它使体内各种组织和器官免受物理性、机械性、化学性和病原微生物性的侵袭。
成人的皮肤面积为 1.6—2 平方米,总重量(包括皮下组织)约占人体体重的 16%,皮肤厚度(不包含皮下组织)约为 0.5 — 4mm,表皮的厚度全身各部位的皮肤厚度不尽相同,眼脸处皮肤最薄,比较娇嫩,足底处皮肤最厚。
皮肤的含水量占身体含水量的 18% — 20%。
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并含有附属器官(汗腺、皮脂腺、指甲、毛发)以及血管、淋巴管、神经和肌肉等。
【表皮层】在显微镜下皮肤的表面是凹凸不平的,深入皮肤的表面,我们看到它由皮沟、皮丘、汗毛、毛孔等构成随着年龄的增长,皮肤机能逐步衰退,皮沟与皮丘距离会变大,皮肤纹理也会变粗皮肤的表面有点象连绵起伏的山丘,所以凸起的部位我们形象地称之为皮丘,凹进的部位称之为皮沟。
表皮是皮肤最外面的一层,平均厚度为0.2毫米,根据细胞的不同发展阶段和形态特点,表皮层的结构由内至外可分为五层:基底层、有棘层、颗粒层、透明层和角质层,其特点和生理功能分别是:1、基底层基底层具有增殖功能。
是皮肤表皮层最内层,细胞呈单层圆柱形或立方形,与基底膜带垂直排列呈栅栏状,是增值能力最强的一层细胞,每天30%-50%的基底细胞进行核分裂,分裂周期为19天,基底细胞层PH值为6.8-6.9,呈弱酸性。
每10个细胞为一组垂直重叠为一个表皮增值单位,基底部中心为干细胞,位于表皮下部,周边为短暂增值细胞,皮肤在创伤愈合的过程中,基底层细胞有着重要的再生修复作用,也是表皮层细胞的生命之源。
平均每10个基底母细胞中含有1个黑色素细胞,决定每个人肤色的深浅。
2、有棘层有棘层部分细胞具有增殖的功能,很多抗原物质的受体在此层。
位于基底层之上,由4- 10层多边形、体积较大的棘层细胞组成,细胞间隙内有淋巴液流动,为细胞提供营养,也有分裂增值的能力,但仅限于深层接近基底层的细胞,细胞形状愈向浅层愈扁平,棘细胞层的PH值为7.3- 7.5,呈弱碱性。
01.皮肤的结构和功能本节课重点:皮肤的结构;皮肤附属器。
02皮肤临床表现本节课重点:皮肤的结构;皮肤附属器;皮肤的生理功能;皮肤病的皮损特点。
03病毒性皮肤病本节重点:1.带状疱疹的诊断和治疗。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以群集性小水疱沿神经走向,呈带状排列,单侧分布,伴明显神经痛为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多见成人。
病因: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VZV ),具有嗜神经和皮肤的特性。
人是VZV的唯一自然宿主。
诊断:依临床表现。
鉴别:发疹前痛或顿挫时,应与偏头痛、肋间神经痛、急性阑尾炎、坐骨神经痛鉴别。
治疗:原则:抗病毒,止痛、消炎、防继发感染、缩短病程。
1抗病毒:阿昔洛韦、法昔洛韦、万乃洛韦。
7-10天。
2糖皮质激素:水痘不用。
带疱早期5-7日内应用:强的松。
3甲氰咪胍。
4 止痛药:去痛片、布洛芬、卡马西平、康司达、消炎痛。
或营养神经。
5局部外用药:炉甘石洗剂、阿昔洛韦乳膏。
渗出:3%硼酸、%新霉素液湿敷。
6理疗:UVB、氦氖激光、频谱仪。
2.单纯疱疹和疣的临床表现。
单纯疱疹临床表现:1口唇疱疹:复发型潜伏期:首次感染为2-12,平均6天。
好发部位:口周、鼻腔、外生殖器。
皮肤特点:局部先有灼热、瘙痒——潮红——红斑基础上群集性米粒大小水疱或丘疱疹——疱液清或浊,易破——结痂痊愈——无瘢痕。
原发者全身症状较重。
2 口腔单纯疱疹(疱疹性口龈炎):1~5岁儿童、青少年多见。
口腔群集性小水疱——浅表溃疡,痛明显。
可伴全身症状(发热、咽痛、ND肿大)。
3 生殖器疱疹:多为HSV-II型感染,性传播。
疣临床表现好发人群:儿童、性活跃人群和免疫低下者。
潜伏期:1周~半年。
部位:任何部位。
皮损特点:散在分布的米粒大小的半球形丘疹,灰色或珍珠色,表面有蜡样光泽,中央有脐凹,内含白色干酪样物质(软疣小体)。
04皮肤病的诊断治疗加护理本节重点:外用药物的治疗原则1、正确选择药物据病因+病理变化+自觉症状化脓性-------抗细菌药;真菌病-------抗真菌药;病毒感染-------抗病毒药;角化不全--------角质促成剂;角化过度-------角质剥脱剂;变态反应-------抗组胺;瘙痒者-------止痒剂。
皮肤生理学基础知识大全美业人必看篇(二)引言概述:皮肤生理学是美容行业从业人员必备的基础知识之一。
了解皮肤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皮肤的生理过程以及常见皮肤问题的产生原因,能够帮助美业人员更好地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和有效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从皮肤的结构与功能、皮肤的生理过程、常见皮肤问题、保护皮肤的方法和基础护理知识五个大点进行阐述,旨在帮助美业人员全面了解皮肤生理学的基础知识。
正文:1. 皮肤的结构与功能- 皮肤的三层结构: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 表皮的功能:保护、感知、调节和吸收- 真皮的功能:弹性、支撑和供血- 皮下组织的功能:保护、保温和储存- 皮肤附属器官:毛囊、汗腺和皮脂腺2. 皮肤的生理过程- 皮肤的新陈代谢:细胞的生长、分化和更新- 皮肤的血液循环:供应营养和氧气- 皮肤的排泄功能:排除废物和毒素- 皮肤的保湿机制:皮脂腺和角质层的作用- 皮肤的自我修复能力:创伤的愈合和修复3. 常见皮肤问题- 干燥:缺乏保湿和水分- 油脂分泌过多:皮脂腺功能异常- 痤疮:皮脂腺感染和堵塞- 色斑:色素沉积或分布不均- 敏感:对外界刺激过敏4. 保护皮肤的方法- 清洁:正确的洁面步骤和洗面产品选择- 滋润:保湿产品的使用和补水方法- 防晒:选择合适的防晒产品和防晒措施- 抗衰老:抗氧化剂的应用和皮肤保养技巧- 营养补充:通过饮食和补充剂获得必要的营养5. 基础护理知识- 护肤程序:清洁、爽肤、保湿和防护- 皮肤按摩:按摩手法和按摩油的选择- 面膜的使用:选择合适的面膜和使用方法- 皮肤保养习惯:日常护理的注意事项- 健康生活方式:合理的饮食、作息和运动习惯总结:通过学习皮肤生理学的基础知识,美业人员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皮肤的结构、功能和生理过程。
在面对常见的皮肤问题时,能够准确判断其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同时,掌握保护皮肤的方法和基础护理知识,能够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并推荐合适的保养产品。
皮肤学基础知识大全
皮肤学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皮肤的结构: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部分组成。
表皮是皮肤的最外层,由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有棘层和基底层组成。
真皮层主要由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组成,皮下组织则包含大量的脂肪组织。
2. 皮肤的生理功能:皮肤具有保护、调节体温、感觉、分泌和排泄等多种生理功能。
例如,皮肤可以防止外界有害因素的侵入,保持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平衡,同时还能够通过排汗来调节体温。
3. 皮肤疾病:皮肤疾病种类繁多,包括各种炎症、感染、肿瘤等。
了解和识别各种皮肤疾病的特征和表现,对于及时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4. 皮肤护理:正确的皮肤护理对于保持皮肤的健康状态非常重要。
这包括保持皮肤清洁、保湿、防晒等。
适当的皮肤护理可以预防皮肤干燥、皱纹、色斑等问题。
5. 皮肤治疗:对于各种皮肤疾病,治疗的方法也多种多样,包括药物治疗、光疗、激光治疗等。
了解各种治疗方法的作用机制和使用方法,对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非常重要。
以上是皮肤学基础知识的一些主要内容,如需获取更多信息,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或查阅医学书籍。
史上最完整版皮肤生理学!一、皮肤概论皮肤生理学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重量: 约4kg,占体重的5~8%∙面积: 1.5-2m2∙厚度: 0.5-4mm,手掌、足底皮肤最厚约1-3mm,眼睑处皮肤最薄约0.5mm,表皮约为0.07-0.2mm,真皮约是表皮的10倍。
∙含水量: 70%(占人体总含水量)∙PH值: 身体整个皮肤PH值4-9,面部皮肤5.5左右,呈弱酸性。
∙功能: 保护身体、代谢排汗、呼吸,吸收,感觉冷热和压力等功能二、皮肤的基本结构皮肤生理学皮肤由外向内可分为:▶表皮层▶真皮层▶皮下组织▶包括皮肤的附属器一,表皮也叫上皮组织1.结构:a、是皮肤的最外层,平均厚度为0.07-2.0毫米,表皮内无血管,划伤表皮后不会出血,但含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可以帮助我们感知外界的事物。
b、表皮与真皮之间以波浪结构连接,表皮伸入真皮中的部分称表皮突,真皮伸入表皮中的部分称真皮乳头。
2.功能:营养保湿、保护、免疫表皮的基本结构:A、皮脂膜B、角质层C、透明层D、颗粒层E、有棘层F、基底层G、基底膜A,皮脂膜,皮肤的第一层。
1、结构: 皮脂膜是皮肤天然的保护膜。
是皮脂腺分泌的油脂和汗腺分泌的汗液,以及老化脱落的角质细胞,经过低温乳化而形成的弱酸性的的薄膜叫皮脂膜【油脂+汗液+老化角质+经过(低温乳化+空气氧化)=弱酸性的皮脂膜】, PH 值在4,5到6.5之间,呈弱酸性。
2、功能 :它具有防止水分营养蒸发,防止细菌侵入的作用!皮脂膜受损后皮肤出现的症状有:干燥,无光泽,洁面后有紧绷感!3、造成皮脂膜受损的原因有:普通洗面奶中乳化剂和许多有害成份的添加!长期使用会使皮肤自身乳化功能降低,干燥脱屑!4、如何选购一款适合自己的洁面产品?当你的皮脂膜受损以后你还在用含有乳化剂的洗面奶吗?那样只会使皮脂膜永远离你而去!想要修复皮脂膜就要从清洁开始,如何选购一款适合自己的洁面产品。
1.纯水质无油配方不堵塞毛孔。
2.植物生物酶分解污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