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精品教育22.表里的生物_
- 格式:ppt
- 大小:2.51 MB
- 文档页数:47
《表里的生物》一文,叙述了作者小时候一段幼稚可笑的经历。
他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听到父亲的怀表发出清脆的声音,就认为里面也是一定有一个小生物。
他充满了好奇,可是父亲不许他动,这又使他的心很痛苦。
一次父亲打开表盖让他看,并说这摆来摆去的小东西是蝎子尾巴,他信以为真,见人就说父亲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
★作者介绍:冯至( 1905一1993)原名冯承植,涿州人。
1930年留学德国先后就读柏林大学、海德堡大学,1935年获得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1936年至1939年任教于同济大学。
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
1925年,他和几位朋友成立沉钟社,出版《沉钟》周刊、半月刊和《沉钟丛刊》等。
主要作品:《昨日之歌》《十四行集》《山水》《伍子胥》等。
★多音字:好:hǎo好看hào爱好弹tán弹性dàn子弹答:dā答应dá答案更gèng更好gēng更改★理解词语:【钟楼】旧时城市中设置大钟的楼,楼内按时敲钟报告时辰;安装时钟的较高的建筑物。
【洪亮】(声音)大;响亮。
【和谐】配合得适当;和睦协调。
【单调】简单重复而没有变化。
【坚硬】又结实又硬。
【清脆】(声音)清楚悦耳;(食物)脆而清香。
【唯恐】只怕。
【柔和】①温和而不强烈。
②柔软;软和。
【神秘】使人摸不透的;高深莫测的。
【拒绝】不接受(请求、意见或赠礼等)。
【呈现】显出;露出。
【恐怖】由于生命受到威胁或残害而恐惧。
【猜测】推测;凭想象估计。
★句子解析:1.钟楼上的钟不是活的,有时却洪亮地响起来,那是有一个老人在敲;街心有时响着三弦的声音,那是一个盲人在弹。
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因为“我”小时候没有听到过机器的声音。
听到的鸟叫、狗吠、蝉鸣、虫唱、钟声和三弦的声音都是活的生物发出的。
作者以儿童的眼光观察世界,以儿童的思维认识世界,充满了童真童趣。
2.我想:表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不许小孩子动。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按课文内容填空1.《北京的春节》的作者是老舍_,原名_舒庆春,字_舍予,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代表作有小说《_骆驼祥子_》《_四世同堂_》,剧本《_龙须沟》《茶馆》等。
2.《北京的春节》是一篇描述北京风俗民情的散文(载体),描述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表现了春节的_隆重与热闹,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美好,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作者按照_时间__顺序,重点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这几天,其他的日子一笔带过,这样安排的作用是点面结合、重点突出、主次分明,使北京的春节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5.《腊八粥》的作者是沈从文,课文详写了八儿等粥,略写了八儿和家人喝粥,详略分明,充分体现了八儿对腊八粥的渴望与喜爱,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
7.《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的诗作,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_封建政治腐败现象的讽刺。
诗中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两句写出了春天的长安城无限美好的景象。
诗中的名句: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传”和“散”二字,生动地刻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赐新火图。
读了后两句,我们会想起“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句俗语。
8.《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取材于我国古代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它写的虽然是天上的事,反映的却是现实的生活。
人们常用这一神话比喻夫妻离别。
写出了人间夫妻不得团聚的悲哀。
其中“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两句写出了咫尺天涯的无奈。
“_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写出织女因爱情思念而受到的折磨和痛苦。
在刻画织女时,这首诗并没有孤立静止地去写她的思想活动,而是通过动作和神态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显得含蓄深沉,极富艺术感染力。
9.《十五夜望月》是唐代诗人王建的诗作。
全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发了诗人对家乡与亲友的思念之情。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从视觉、听觉、触觉的角度渲染了中秋月色的清净悠远,“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则委婉地表达了游子思亲之情。
2019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第六章(第一课时)精品教育1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第六章(第一课时)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第六章(第一课时)第六章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引言:现在一起来欣赏一段优美舒缓的音乐片(画面上出现人与自然的景色),创设一种意境,激发起学生的情感。
在欣赏完这段音乐片之后,教师引导思考一个问题:“走在林荫小路上和走在城市的大马路上的感觉是一样的吗?分析原因。
”诱导学生通过比较说出“林荫小路上比城市的马路更安静,空气更清新,更湿润,是因为植物可以吸附灰尘,隔离噪音,并且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净化空气,植物有蒸腾作用,可以调节空气湿度”,使学生对绿地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认识,为本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一、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教师先提出问题:“我国有哪些植被类型呢?”使学生明确探究内容。
学生虽从未接触“植被”这一名词,但教师略微点拨即可,不必做过多的解释,因为学生完全能根据经验说出。
学习植被类型及特点有多种方法,本节主要采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方式展开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六种植被类型可分开探究。
教师先出示我国草原、荒漠、热带雨林的图片,开始时学生会出现不知从哪些方面进行观察的困惑,所以要适当引导观察的方法,如“从植被种类、生长高度、疏密或分布地区比较这三大植被的主要特点”,这样学生就能有目的的进行探究活动了。
全班交流的时候,由于观察角度不同会有不同的观点,有的对植被高度进行比较“草原植被矮小,热带雨林植物繁茂、高大”;有的可能对植被的生长特点或种类进行比较“草原植物生长密集,以草本植物为主;荒漠植被稀疏,种类少,植物耐旱”;有的对植被的生长环境进行比较“荒漠植被生长环境恶劣;热带雨林植物所在地区高温多雨”,学生的所谈正表明一种积极的思维过程,所以对这些观点教师应予以肯定性评价,这样更有利于提高信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接下来以同样方式出示我国常绿阔叶林、夏绿阔叶林、针叶林的图片,学生探究结果是:常绿阔叶林植被分布在气候比较炎热,湿润地区;夏绿阔叶林有四季变化,夏天为绿色,秋季树叶变黄,冬季落叶;针叶林生长在寒冷地区,以松树和杉树为主。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2022.07|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学生“课上一听就会,课中一做就错,课后一过就忘”。
出现此现象的根源在于,在常规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流于走教案,忽略了教学策略的实施,缺少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与高阶思维的训练。
学生缺少探究思考的过程,语文学习活动滞留在浅层次的状态。
改变这种课堂现状,提高课堂效率,教师要为学生搭建深度学习的支架,通过深度引领、深度拓展,让学生能在课堂上深度参与、深度思考。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王尚文在其著作《语文对话论》中指出:“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双方围绕着文本进行的各种对话过程。
”在常规的教学中,教师往往过于关注学生对教材知识层面的学习,而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围绕文本进行的深度对话———理解、联系、比较、赏析、运用等实践活动。
支架学习是经过建构主义、认知理论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
支架学习就是为学生搭建好学习的“脚手架”,建立起学生与文本深度对话的桥梁。
一、搭建“图文表达”支架,积累语言乐表达教学中,创设合宜的、有趣的图文表达支架,不仅可以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还可以融通体验,激发学生乐于表达的兴趣,边学边用,在学习中积累语言,在积累中运用语言。
教学《搭船的鸟》一课时,随着教学过程的层层深入,教师可以不断创设“情境融学”支架,引导学生通过“看图自主表达→学文模仿表达→运用提升表达”层层深入学表达,踏踏实实练要素。
1.看图自主表达开课,教师可以这样创设情境:“这节课的学习中,有位神秘的伙伴来到了我们的课堂。
如果你能闯过它布下的关卡,收集关于它的图片线索,就能请出它。
有信心挑战吗?”学生通过挑战“我会读”“我会写”“我会找”,解决生字词的读、写,整体感知课文,就能分别获得三张关于翠鸟的信息碎片。
等学生拼出翠鸟图片后,教师借助“看图表达”支架,让学生借助“我看见……”这样的句式来描述翠鸟的外形特点。
学生自主表达时,虽能清楚地说出翠鸟的特点,但表达是无序的、零碎的。
部编语文六下表里的生物课后练习(含答案)1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灿烂呈现模形骑马B.城镇必须幻想诱人C.攻击海参推动铁矿D.官府滋润刀剑威武2.将下列选项中的词语依次填入文中括号里,最恰当的一组是()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冰雪(),草木(),各种花儿次第()。
A.苏醒熔化开放萌发B.苏醒溶化萌发开放C.苏醒融化萌发开放D.萌发融化苏醒开放3.我那时以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
()A.总共B.大概C.所有的D.平常的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当灵感迸发、文思泉涌时,美妙的文辞会源源不断地流泻到笔下,这都源于写作者平时注重知识和生活的积累为基础。
B.建筑被称为凝固的历史和音乐,从一片瓦、一块砖、一扇窗、一道门、一条梁、一根柱、一个台阶中,都可以看到历史的原貌,闻到文化的氛围。
C.我们欣赏古代诗词,应该全面了解作者的生平以及他所处的时代和环境,真正走进作品,去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
D.最近发生在校园里的一些违法案件,教育部要求地方有关部门,对侵犯少年儿童权益、损害少年儿童身心健康,要从严查处并依法打击。
5.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A.《我的老师》这篇课文的作者是魏巍写的。
B.山村里,满山遍野到处都是果树。
C.我们讨论了并且听了老红军的报告。
D.每个学生都应该养成上课认真听讲的好习惯。
6.下列句子不是比喻句的是()A.这简直是一幅水墨山水画。
B.他的手像老树皮一样。
C.他看上去好像生病了一样。
D.老师是培育人才的园丁。
评卷人得分二、语言表达7.按要求写句子。
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翻译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整个上午我就跟在母亲腿底下:去吗?去吧,走吧,怎么还不走啊?走吧……(照样子,以“害怕”为主题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可真是奇怪呀,栗子跌进锅里,不久就得粉碎,那是他知道的。
1表里的生物2 小时候住在一座小城里,城里没有工厂,所以也没有机器的声音。
[①这句话交代了什么?]我那时以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早晨有鸟叫得很好听,夜里有狗吠得很怕人,夏天蝉在绿树上叫,秋晚有各种的虫在草丛中唱不同的歌曲;钟楼上的钟不是活的,有时却洪亮地响起来,那是有一个老人在敲,3街心有时响着三弦❶的声音,那是一个盲人在弹。
[句导读:“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是有根据的,是“我”经过思考得出的结论——鸟叫、狗吠、蝉鸣、虫唱、钟声、琴声,这一系列的事实都证实了“我”的论断。
]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1☜2①交代了事情发生的背景与环境。
正是由于在这样的环境下,“我”才会产生凡是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的想法。
3❶弦,读xián,不要读成xuán。
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4[②这句话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我”小时候很幼稚,认为只有活的生物才能发出声音。
是父亲怀里的表有时放在桌子上,不但它的秒针会自己转动,并且它坚硬的表盖里会发出清脆的声音:滴答,滴答……没有一刻的休息,这声音比蝉鸣要柔和些,比虫的歌曲要单调些。
[句导读:把“这种声音”与“蝉鸣”“虫的歌曲”对比,可见“我”的观察很仔细。
]一天,我对父亲说:我爱听这表的声音。
”我一边说一边向着表伸出手去。
5[③这两句话运用的描写方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父亲立刻把我的手拦住了,他说: 只许听,不许动。
”停了一会儿,他又添上一句:小孩儿不许动表。
”6段导读:第2~5自然段讲“我”听到怀表里发出的声音,想看一看,被父亲阻止了。
这么一说,就更增加了表的神秘❷。
7“不许动”,里边该是什么东西在响呢?我对于它的好奇心也一天比一天增加。
树上的蝉,草里的虫,都不轻易被人看见,我想:这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
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不许小孩子动。
[④这段话中运用的描写方法是什么?起什么作用?]段导读:第6自然段讲由于父亲不许“我”动表,“我”觉得表里有生物存在。
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井冈山小学2020年部编版小升初考试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书写1.看拼音写词语。
lǐng yù qīng cuì chǒu è sī kōng jiàn guàn二、选择题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蜡月沉郁元宵援助B.压迫恐惧提取侯车C.清脆唯恐文献尖锐D.事列掺和洪亮染缸3.下面词语中的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赴汤.蹈火(热水)B.走.马观花(慢走)C.不以为然.(正确)D.过犹不及.(达到)4.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辨析有误的一项是()A.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设问句)B.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反问句)C.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
(拟人句)D.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
(排比句)5.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B.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C.思援/弓缴/而射之。
D.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6.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早晨,金灿灿的太阳光从地平面上冉冉升起。
B.迎面吹来一阵冷风,我不禁打了个寒颤。
C.校门对面又开了一家卖饮料和汽水的小店。
D.每个人都应该努力改正并找出自己身上的缺点。
7.这学期你读了《鲁滨逊漂流记》,你知道“鲁滨逊用望远镜看见了多少个野人在会餐?”()A.19B.29C.30D.208.在《骑鹅旅行记》中,尼尔斯和阿卡是怎样帮助黑老鼠驱逐灰老鼠的?()A.尼尔斯与雁群在阿卡的带领下与灰老鼠进行了英勇的战斗。
B.尼尔斯赶去通知黑老鼠们赶回来同灰老鼠进行战斗,并赶走了灰老鼠。
第21课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 1.举例说明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2.关注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
1.能够说出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和应采取的措施。
2.关注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并能积极参与到保护活动中去。
知识点01: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1、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直观表现:物种灭绝的速度加快。
2、我国的珍稀动植物(1)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有金丝猴、朱鹮、扬子鳄等,它们分别属于脊椎动物中的哺乳类、鸟类、爬行类。
(2)我国特有的珍稀植物有珙桐、水杉等,它们分别属于种子植物中的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被称为“活化石”。
3、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人为因素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
这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
(2)掠夺式开发和利用(3)环境污染(4)外来物种入侵除以上原因外,还有大气污染,过度捕捞,过度利用,农、林、渔、畜牧业品种结构单一化,工业化和城市的发展,以及法律法规不健全和全球气候变化等。
例题1.藿香蓟又名胜红蓟,菊科霍香蓟属,原产于墨西哥,其繁殖力惊人,近几年在邵阳地区大量出现,使当地植被受到严重破坏。
这一实例属于( )目标导航知识精讲A. 生物防治B. 物种引进C. 生物入侵D. 生物繁殖【答案】C。
【解析】A.生物防治利用了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防治农作物的病虫害。
它的最大优点是不污染环境,节省农药经费,是农药等非生物防治病虫害方法所不能比的。
如农民利用鸭子、青鱼喜食幼螺的习性,创造了通过放养鸭群和青鱼来压低幼螺数量的方法。
这种方法属于生物防治,A不符合题意。
B.物种引进指将其它地域物种带入某一地域让其融入当地生态系统,B不符合题意。
C.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
这些生物被叫做外来物种。
藿香蓟又名胜红蓟,菊科霍香蓟属,原产于墨西哥,其繁殖力惊人,近几年在邵阳地区大量出现,使当地植被受到严重破坏。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22*表里的生物板块:教学设计—课件阅读提示:1.“表里的生物”是什么?它有什么特别之处?2. 文中有很多处心理描写,用横线画出来。
3.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表里的生物”及特别之处:在我的面前立即呈现出一个美丽的世界: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住地摆来摆去。
这小世界不但被表盖保护着,还被一层玻璃蒙着。
“不许动”,里边该是什么东西在响呢?我对于它的好奇心也一天比一天增加。
树上的蝉,草里的虫,都不轻易被人看见,我想:这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
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不许小孩子动。
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我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
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
一天,我对父亲说:“我爱听这表的声音。
”我一边说一边向着表伸出手去。
父亲立刻把我的手拦住了,他说:“只许听,不许动。
”停了一会儿,他又添上一句:“小孩儿不许动表。
”“为什么还蒙着一层玻璃呢?”“这就是叫你只许看,不许动。
”父亲回答。
“为什么呢?”我又问。
“这摆来摆去的是一个小蝎(xiē)子的尾巴,一动就要蜇(zhē)你。
”写一段带有人物心理活动描写的话。
(不少于150字。
)按课文内容填空。
没有请求,父亲就()给我看,我高兴极了,同时我的心也()。
父亲取出一把小刀,把表盖(),在我的面前立即呈现出一个()的世界: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住地()。
这小世界不但被表盖保护着,还被一层玻璃蒙着。
我看得(),唯恐父亲再把这美丽的世界盖上。
可是过了一会儿,父亲还是把表盖上了。
父亲的表里边()。
2023年统编教材高二语文上学期教学计划高二语文上学期教学计划(通用8篇)统编教材高二语文上学期教学计划篇一本册教材构建了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中以兴趣为先导,时刻注意培养学生对语文喜欢的态度,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基本情况分析1、教材分析本册教材是以语文知识和能力训练为序编排,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和谐发展奠定基础。
教材内容的编排注意简化头绪,梯次展开,分段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并加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
全册教材共有课文30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12篇。
这六组课文的编排体例与高年级前三册一致,每组由“导语”、“课例”、“语文百花园”三部分组成。
课例包括4―5篇课文,每篇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
语文百花园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由“温故知新”、“口语交际”或“语文大课堂”、“习作”三个栏目组成。
其中“温故知新安排了六次”,“口语交际”或“语文大课堂”分别安排了四次和两次,“习作”安排了六次。
2、学情分析全班共40人,其中男生22人,女生18人。
多数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识字和独立阅读课外书的能力,学习目的逐渐明确,学习态度逐步端正,学习语文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但也有部分学生还是缺乏端正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外阅读习惯差,知识面狭窄,独立阅读能力及写作能力差,作文内容空洞,成绩还不尽人意。
本学年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学年,因此,必须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上多下功夫,树立他们的学习自信心,以期成绩能稳步提高,为升入初中打下扎实的基础。
3、个人教研分析不断深入学习并实践“三生课堂”,用最新的教学方式来指导教会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大胆展示,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一些基本方法,注重归纳反思,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
2020年小学语文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卷1一、读句子,看拼音,写词语。
(5分)春节到了,各家都准备包jiǎo zi(),走在大街上,有各类小tān fàn (),彼此见面的第一句话都是zhù hè()新年好。
在家里,要chèdǐ()打扫一遍卫生,每个人要贡献自己的力量,此后就是不停地niàn dao ()着家人的归来。
二、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4分)信手粘来戛然而止弃而不舍见微知著名记在心皆然不同三、根据拼音用汉字写出古诗词的后一句。
(4分)四、给句子中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填序号)(3分)徘徊:①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②比喻犹豫不决;③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
1.她徘徊了许久还是无法做出一个明确的决定。
()2.这个广每月的产值一直在三百万元左右徘徊。
()3.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五、补全词语并选词填空。
(6分)万不()()()()不同()()倒柜阳光()()()()四海司空()()1.不到(),我是不会这样做的。
2.窗外(),鸟语花香,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3.大街上的车辆比往日少多了,平常()的堵车现象今日踪影全无。
六、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5分)()1.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酷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2.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3.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4.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
()5.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七、按要求写句子。
(8分)1.刚刚读过的那些字仍然停留在原地。
(缩句)2.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仿照该句的修辞手法写句子)3.“不要多嘴!”法官怒气冲冲....的,又拿起他面前那块木板狠狠地拍了几下。
语文 s 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2* 《表里的生物》教学设计122*《表里的生物》教学设计一课时教学目标:1、借助工具书学会“蝎、蟋、蟀、蝈” 4 个认读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3、文中在刻画人物时主要采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找出相关句子体会人物当时的内心情感。
4、学了这篇课文后你觉得小时候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激发学生从小培养自己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和不断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从小就要渴求知识,养成勤于思索的良好习惯。
教学难点:抓住课文中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当时的内心情感。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1 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1、(出示表的图片)问:这是什么?(板书:“表”)2、问:表里面有什么东西?(出示表内部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图说出表里面有哪些东西?2生看图回答。
师总结:表里面有螺丝、有齿轮、有表针等,但著名的作家冯至童年时却认为表里面有生物(板书“生物”),他认为表里有个活着的小蝎子之类的小动物,他就把自己童年的这一段认识,这个有趣的经历写成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的第 22 课《表里的生物》。
3、板书课题,生齐课题。
二、出示预示提示1、学会“蝎、蟋、蟀、蝈” 4 个认读生字。
2、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3、文中在刻画人物时主要采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在文中找出并体会当时人物的内心情感。
4、学了课文之后你觉得小时候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让学生带着预习提示听课文录音。
三、整体感知1、画出生字词,自学交流并汇报(1)生自己读(2)指名读(3)归纳这些生字的特点(都是“虫”字旁)。
(4)学生欣赏这些动物的图片并了解它的特点。
2、再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课文主要讲了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3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话(表里有个小蝎子在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