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时空坐标
- 格式:doc
- 大小:6.49 MB
- 文档页数:1
【口袋书】2023年中考历史必背知识手册专题01 中国古代史(上)目录第一单元、史前文明: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1、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2)2、半坡氏族与河姆渡氏族的基本情况 (2)3、原始农业 (3)4、远古传说 (3)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产生与社会变革1、夏商周的更替 (4)2、西周的分封制 (4)3、灿烂的青铜文明和甲骨文 (3)4、春秋战国的纷争 (4)5、春秋战国的社会变化 (4)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1、秦的统一 (8)2、秦的暴政和秦的灭亡 (9)3、汉初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 (10)4、汉武帝维护大一统的措施 (11)5、光武中兴和东汉的灭亡 (12)6、丝绸之路 (12)7.两汉的家科技和文化 (13)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1、朝代更替表 (14)2、三国鼎立 (14)3、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少数民族的内迁 (16)4、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16)5、孝文帝改革 (17)6、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18)【口袋书】第一单元史前文明: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一、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二、【答案】不同:建筑样式不同,一个是半地穴式、一个是干栏式建筑原因:表明半坡居民与河姆渡居民生活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
半坡地处北方,北方气候寒冷,故房屋考虑保暖效果,因此是半地穴式;河姆渡处南方,南方降水多,气候潮湿,故是干栏式建筑,人居住在二层,主要是防潮湿。
(启示:因地制宜、科学合理)三、原始农业的发展1、兴起时间:约公元前 7000 年至公元前 5000 年。
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都处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都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新石器时期) 半坡人遗址 河姆渡人遗址 陕西西安半坡村 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干栏式建筑 最早种植粟 亚洲稻起源地之一 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思考】1、指出我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2、说说中国早期境内原始人类用火情况及其作用。
古代史阶段特征时空定位表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时空定位表备注中央集权制度1.基本特征:权力的高度集中2.核心:皇权至上3.根源:封建小农经济4.基本矛盾: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5.趋势:皇权加强,相权削弱;中央权力加强,地方权力削弱;6.特殊情况:七国之乱、安史之乱;元朝一省制、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宋元明清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及其影响1.宋元:商品经济发展到新高峰(1)表现:宋代出现纸币;城市格局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出现了夜市、晓市、街市、草市(2)影响:市民阶层壮大;文学艺术平民化趋势2.明清:商品经济高度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表现:货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出现区域性商帮租佃经营日趋普遍化1.发展概况(1)战国:产生(2)汉代:较普遍(3)宋代:仅次于自耕农(4)明清:普及全国2.根源:土地兼并,土地集中到了地中手中3.影响:农民人身依附关系减弱,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科举制度1.背景:九品中正制不利人才的选拔和中央集权的加强2.特点:把读书、考试、做官相结合;不问出身门第,体现了公平、公正理念、3.影响: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吏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推动了古代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1.背景(1)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2)经济:商品经济高度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3)思想:程朱理学因循守旧,文化专制加强2.代表3.影响: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给后世民众以深刻启迪。
中国古代数学的坐标系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中国古代数学的坐标系源远流长,早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中国数学家就开始探索和研究坐标系,虽然与现代的笛卡尔坐标系有所不同,但其思想和方法却启发了后人对坐标系的深入研究。
最早提出坐标系概念的是中国战国时期的著名数学家张丘建。
他在《九章算术》中提出了“地平线”和“方位”的概念,将空间分为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向,这可以看作是中国古代坐标系的初步探索。
张丘建通过这种坐标系,成功解决了很多关于地址、建筑等实际问题的计算,并为后人提供了借鉴的方向。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古代数学家们对坐标系的研究越发深入。
唐代数学家祖冲之在其著作《大衍经》中提出了坐标系的概念,并引入了等高线的思想,将平面分割成不同的区域,并利用几何图形来研究问题,这为后来的数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在宋代,数学家秦九韶和李冶进一步完善了中国古代的坐标系理论。
他们提出了“坐标”的概念,并将坐标系应用到代数问题中,如方程的求解、曲线的绘制等。
秦九韶和李冶的贡献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数学坐标系研究的巅峰之作,为后来很多数学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到了明清时期,中国古代数学的坐标系理论更加完善和发展。
数学家杨辉在其著作《详解九章算法》中对坐标系做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四象法”和“正反兼用法”,这些方法为计算和绘图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明清时期的数学家们还引入了更多的几何概念和方法,进一步丰富了坐标系的应用范围。
我们应该继续学习和借鉴中国古代数学的坐标系理论,在现代数学研究中不断创新和发展,为人类的科学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写作完成,需要其他帮助请告诉我哦】.第二篇示例:坐标系最早的出现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的中国。
汉代数学家刘徽提出了一种坐标系统,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数学坐标系。
这个坐标系统是将平面分成两个相互垂直的坐标轴,分别为横纵坐标轴。
这种坐标系被用来表示平面上的点,通过坐标的值来描述点在平面上的位置。
这一概念在中国古代数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解决数学问题和几何问题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即墨市实验高级中学高三历史时空坐标中国史
中国古代政治史
中国古代经济史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
中国近代经济史
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
中国现代经济史
中国近现代生活变迁
世界史
世界古代、近代政治史
世界近代经济史
世界古代、近代思想文化史
世界现代政治史
世界现代经济史
世界近代、现代文化
高考复习系列
(一)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创新与发展
(二)辛亥革命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三)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与中国外交
(四)西方工业文明的进步与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五)20世纪前后中国社会各领域的变迁
(六)中外经济发展的模式及趋势(七)近代东西方思想解放与冲突融合。
时空的坐标中外历史大事年表年代世界大事件中国大事件约3500万年~3000万年前原上猿生存年代[注1]约2800万年~2600万年前埃及古猿生存年代约2300万年~1000万年前森林古猿生存年代,可直立行走约1400万年~800万年前腊玛古猿生存年代亚、非、欧均有发现云南有腊玛古猿生存约500万年~100万年前南方古猿生存年代发现于东非和南非约300万年前人类出现标志是制造工具[注2]约300万年~1.4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约300万年~150万年前早期猿人阶段约170万年前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一带约150万年~20万年前晚期猿人(直立人)阶段人类学会了用火[注3]约80万年~75万年前蓝田人生活在陕西省蓝田县一带约70万年~20万年前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约20万年~4万年前早期智人阶段。
会构筑简易棚屋,石器专用化约4万年~1.5万年前晚期智人阶段。
发明复合工具和复合武器、骨器、角器。
是旧石器时代晚期。
开始形成现代人种[注4],有了自然崇拜和图腾。
[注5]母系氏族。
约1.8万年前,山顶洞人在北京周口店一带生存。
懂人工取火,用骨针缝纫,有装饰品。
约1.5万年前中石器时代。
标志是弓箭和驯养狗、羊7千~6千年前河姆渡文化。
稻、独木舟、纺织工具、葛麻衣约1万年~4千年前新石器时代,标志是磨光石器和陶器;农业、畜牧业出现,人类第一次大分工;[注6]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转化;晚期,人类社会第二次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私有财产产生。
7千年~5千年前仰韶文化(彩陶文化)。
粟、白菜、养六畜、文字萌芽。
公元前4000年埃及出现铜器,人类开始进入青铜时代3500~3100年埃及州(诺姆)出现。
世界开始进入奴隶制社会[注7]约3100年上埃及国王统一上下埃及定都孟斐斯,此时埃及人发明图画文字(后演变为象形文字)传说中的炎帝、黄帝、尧、舜、禹时期。
汉族前身华夏族形成约3000~2371年2686~2181年约26世纪后期约2400~1700年2378~2371年苏美尔城市国家先后形成,两河流域文明发源“楔形文字”发源[注8] 埃及古王国(第三至第六王朝)时期法老杰尔塞修建第一座金字塔埃及法老胡夫建造大金字塔印度河流域哈拉巴文化[注9] 苏美尔乌鲁卡其那改革2113~2096年两河流域乌尔第三王朝,世界上第一部法典—乌尔纳木法典产生2070~1600年夏朝。
中国古代史上古时代先秦秦汉三国两晋南隋唐五代十国宋辽夏金元明清北朝三皇、夏商周三国、两晋、后梁、后唐、后晋、宋、辽、夏、秦、汉隋、唐明、清五帝春秋战国南北朝后汉、后周、十国金、元三皇:约公元前 170 万年—约公元前 2603 年五帝:约前 2603 年—约前 2070 年禹(约前 2029 年—约前 1978 年)夏朝:约前 2070 年—约前 1558 年启(约前 1978 年—约前 1963 年)桀(约前 1589 年—约前 1559 年)商汤(约前 1575 年—约前 1540 年)太甲(约前 1540 年—约前 1528 年)商:约前 1558—约前 1046 年庚(约前1300年—约前1273年)武丁(约前 1250 年—约前 1192 年)帝辛(纣王)(约前 1075 年—约前 1046 年)周武王姬发(约前 1046 年—约前 1043 年)周成王姬诵(约前 1043 年—约前 1021 年)周康王姬钊(约前 1021 年—约前 996 年)周昭王姬瑕(约前 996年—约前 977 年)周穆王姬满(约前 977年—约前 922 年)周共王姬繄扈(约前 922 年—约前 900 年))西周:约前 1046 年—约前 771 年周懿王姬囏(约前 900年—约前 892 年)周孝王姬辟方(约前 892 年—约前 886 年)周夷王姬燮(约前 886年—约前 878 年)周厉王姬胡(约前 878年—前 841 年)共和行政(周召共和)(前 841 年—前 828 年)周宣王姬静(前 828 年—前 782 年)周幽王姬宫涅(前 782年—前 771 年)周:约前 1046 年—约前 221 年郑庄公(春秋小霸)(前 744 年—前 701 年)齐桓公(小白)(前 685 年—前 643 年)秦穆公(前 659 年—前 621 年)宋襄公(前 650 年—前 637 年)晋文公(前 636 年—前 628 年)春秋:前 770 年—前 476 年楚庄王(前 613 年——前 591 年)晋悼公(前 573 年—前 558 年)吴王阖闾(前514 年—前 496 年)东周:前 770 年—前 221 年越王勾践(前496 年—前 464 年)吴王夫差(前495 年—前 473 年)魏文侯(前 445 年—前 396 年)魏惠王(前 369 年—前 319 年)秦孝公(前 361 年—前 338 年)齐威王(前 356 年—前 320 年)战国:前 475 年—前 221 年楚威王(前339年—前329年)赵武灵王(前 326 年—前 298 年)燕昭王(前 313 年—前 279 年)秦昭王(前 306 年—前 251 年)秦始皇嬴政(前 221年——210 年)秦:前 221 年—前 207 年秦二世胡亥(前 210年—前 207 年)秦王子婴(前 207 年—前 206年)西楚:前 206 年—前 202 年汉高祖刘邦(前220年—前 195 年)汉惠帝刘盈(前195年—前 188 年)汉前少帝刘恭(前188年—前 184 年)汉后少帝刘弘(前184年—前 180 年)汉文帝刘恒(前180年—前 157 年)汉景帝刘启(前157年—前 141 年)汉武帝刘彻(前141年—前 87 年)西汉:前 202 年— 9 年汉昭帝刘弗陵(前 87 年—前 74 年)昌邑王刘贺(前74年—前 74 年)汉宣帝刘洵(前74年—前 49 年)汉元帝刘奭(前49年—前 33 年)汉成帝刘骜(前33年—前 7 年)汉哀帝刘欣(前7年—前 1年)汉平帝刘衎(前 1 年—6 年)孺子婴(6 年—8 年)汉:前 202 年— 220 年新朝(新莽):王莽( 8 年— 23 年)玄汉:更始帝刘玄( 23 年— 25年)刘盆子( 25 年— 27 年)汉光武帝刘秀( 27年— 57 年)汉明帝刘庄( 57年— 75 年)汉章帝刘炟( 75年— 88 年)汉和帝刘肇( 88年— 106 年)汉殇帝刘隆( 105 年— 106 年)汉安帝刘祜( 106 年— 125 年)东汉(后汉): 25 年— 220 年北乡侯刘懿( 125 年— 125 年)汉顺帝刘保( 125 年— 144 年)汉冲帝刘炳( 144 年— 145 年)汉质帝刘缵( 145 年— 146 年)汉桓帝刘志( 146 年— 167 年)汉灵帝刘宏( 168 年— 189 年)弘农怀王刘辨( 189 年— 189 年)汉献帝刘协( 189 年— 220 年)魏文帝曹丕( 220 年— 226 年)魏明帝曹叡( 226 年— 239 年)魏: 220 年— 266 年魏齐王曹芳( 239 年— 254 年)高贵乡公曹髦( 254 年— 260 年)魏元帝曹奂( 260 年— 266 年)三国: 220 年— 280 年汉昭烈帝刘备( 221 年— 223 年)蜀: 221 年— 263 年汉后主刘禅(阿斗)(223 年— 263 年)汉:前 202 年— 220 年新朝(新莽):王莽( 8 年— 23 年)玄汉:更始帝刘玄( 23 年— 25年)刘盆子( 25 年— 27 年)汉光武帝刘秀( 27年— 57 年)汉明帝刘庄( 57年— 75 年)汉章帝刘炟( 75年— 88 年)汉和帝刘肇( 88年— 106 年)汉殇帝刘隆( 105 年— 106 年)汉安帝刘祜( 106 年— 125 年)东汉(后汉): 25 年— 220 年北乡侯刘懿( 125 年— 125 年)汉顺帝刘保( 125 年— 144 年)汉冲帝刘炳( 144 年— 145 年)汉质帝刘缵( 145 年— 146 年)汉桓帝刘志( 146 年— 167 年)汉灵帝刘宏( 168 年— 189 年)弘农怀王刘辨( 189 年— 189 年)汉献帝刘协( 189 年— 220 年)魏文帝曹丕( 220 年— 226 年)魏明帝曹叡( 226 年— 239 年)魏: 220 年— 266 年魏齐王曹芳( 239 年— 254 年)高贵乡公曹髦( 254 年— 260 年)魏元帝曹奂( 260 年— 266 年)三国: 220 年— 280 年汉昭烈帝刘备( 221 年— 223 年)蜀: 221 年— 263 年汉后主刘禅(阿斗)(223 年— 263 年)汉:前 202 年— 220 年新朝(新莽):王莽( 8 年— 23 年)玄汉:更始帝刘玄( 23 年— 25年)刘盆子( 25 年— 27 年)汉光武帝刘秀( 27年— 57 年)汉明帝刘庄( 57年— 75 年)汉章帝刘炟( 75年— 88 年)汉和帝刘肇( 88年— 106 年)汉殇帝刘隆( 105 年— 106 年)汉安帝刘祜( 106 年— 125 年)东汉(后汉): 25 年— 220 年北乡侯刘懿( 125 年— 125 年)汉顺帝刘保( 125 年— 144 年)汉冲帝刘炳( 144 年— 145 年)汉质帝刘缵( 145 年— 146 年)汉桓帝刘志( 146 年— 167 年)汉灵帝刘宏( 168 年— 189 年)弘农怀王刘辨( 189 年— 189 年)汉献帝刘协( 189 年— 220 年)魏文帝曹丕( 220 年— 226 年)魏明帝曹叡( 226 年— 239 年)魏: 220 年— 266 年魏齐王曹芳( 239 年— 254 年)高贵乡公曹髦( 254 年— 260 年)魏元帝曹奂( 260 年— 266 年)三国: 220 年— 280 年汉昭烈帝刘备( 221 年— 223 年)蜀: 221 年— 263 年汉后主刘禅(阿斗)(223 年— 263 年)汉:前 202 年— 220 年新朝(新莽):王莽( 8 年— 23 年)玄汉:更始帝刘玄( 23 年— 25年)刘盆子( 25 年— 27 年)汉光武帝刘秀( 27年— 57 年)汉明帝刘庄( 57年— 75 年)汉章帝刘炟( 75年— 88 年)汉和帝刘肇( 88年— 106 年)汉殇帝刘隆( 105 年— 106 年)汉安帝刘祜( 106 年— 125 年)东汉(后汉): 25 年— 220 年北乡侯刘懿( 125 年— 125 年)汉顺帝刘保( 125 年— 144 年)汉冲帝刘炳( 144 年— 145 年)汉质帝刘缵( 145 年— 146 年)汉桓帝刘志( 146 年— 167 年)汉灵帝刘宏( 168 年— 189 年)弘农怀王刘辨( 189 年— 189 年)汉献帝刘协( 189 年— 220 年)魏文帝曹丕( 220 年— 226 年)魏明帝曹叡( 226 年— 239 年)魏: 220 年— 266 年魏齐王曹芳( 239 年— 254 年)高贵乡公曹髦( 254 年— 260 年)魏元帝曹奂( 260 年— 266 年)三国: 220 年— 280 年汉昭烈帝刘备( 221 年— 223 年)蜀: 221 年— 263 年汉后主刘禅(阿斗)(223 年— 263 年)汉:前 202 年— 220 年新朝(新莽):王莽( 8 年— 23 年)玄汉:更始帝刘玄( 23 年— 25年)刘盆子( 25 年— 27 年)汉光武帝刘秀( 27年— 57 年)汉明帝刘庄( 57年— 75 年)汉章帝刘炟( 75年— 88 年)汉和帝刘肇( 88年— 106 年)汉殇帝刘隆( 105 年— 106 年)汉安帝刘祜( 106 年— 125 年)东汉(后汉): 25 年— 220 年北乡侯刘懿( 125 年— 125 年)汉顺帝刘保( 125 年— 144 年)汉冲帝刘炳( 144 年— 145 年)汉质帝刘缵( 145 年— 146 年)汉桓帝刘志( 146 年— 167 年)汉灵帝刘宏( 168 年— 189 年)弘农怀王刘辨( 189 年— 189 年)汉献帝刘协( 189 年— 220 年)魏文帝曹丕( 220 年— 226 年)魏明帝曹叡( 226 年— 239 年)魏: 220 年— 266 年魏齐王曹芳( 239 年— 254 年)高贵乡公曹髦( 254 年— 260 年)魏元帝曹奂( 260 年— 266 年)三国: 220 年— 280 年汉昭烈帝刘备( 221 年— 223 年)蜀: 221 年— 263 年汉后主刘禅(阿斗)(223 年— 263 年)汉:前 202 年— 220 年新朝(新莽):王莽( 8 年— 23 年)玄汉:更始帝刘玄( 23 年— 25年)刘盆子( 25 年— 27 年)汉光武帝刘秀( 27年— 57 年)汉明帝刘庄( 57年— 75 年)汉章帝刘炟( 75年— 88 年)汉和帝刘肇( 88年— 106 年)汉殇帝刘隆( 105 年— 106 年)汉安帝刘祜( 106 年— 125 年)东汉(后汉): 25 年— 220 年北乡侯刘懿( 125 年— 125 年)汉顺帝刘保( 125 年— 144 年)汉冲帝刘炳( 144 年— 145 年)汉质帝刘缵( 145 年— 146 年)汉桓帝刘志( 146 年— 167 年)汉灵帝刘宏( 168 年— 189 年)弘农怀王刘辨( 189 年— 189 年)汉献帝刘协( 189 年— 220 年)魏文帝曹丕( 220 年— 226 年)魏明帝曹叡( 226 年— 239 年)魏: 220 年— 266 年魏齐王曹芳( 239 年— 254 年)高贵乡公曹髦( 254 年— 260 年)魏元帝曹奂( 260 年— 266 年)三国: 220 年— 280 年汉昭烈帝刘备( 221 年— 223 年)蜀: 221 年— 263 年汉后主刘禅(阿斗)(223 年— 263 年)。
期末考点大串讲姓名: 2022/1/8 1、中国古代史综述2、中国古代史时空线索:长久保持统一局面的原因(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完善,为长久保持统一的“大一统”局面提供了政治基础;(2)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与封建经济的发展为长久统一的“大一统”局面出现奠定了物质基础;(3)在长期的统一局面影响下中国形成了源远流长的“大一统”国家观念。
分裂中孕育着统一因素(1)各民族间交流与交融的加强;人民群众渴望统一的历史愿望;政权统治者为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做出的努力;(2)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文化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1、单元概述:中国广袤的大地,曾孕育早期的人类,北京人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从北京人遗址的考古发掘中,我们可以看出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情况,以及他们在进化过程中的特点。
大约在一万年前,中国境内的人类逐渐懂得了耕种农作物、饲养家畜、磨制石器和烧制陶器,开始了定居生活。
距今约五六千年时,一些部落逐渐结成联盟,并推出首领,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就是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被后人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辽河流域的考古发现,证实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本阶段时间界限为距今约170万年前到距今约6000年前,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原始农耕生活;远古的传说。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知道北京人的特征,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的起源的主要证据。
本课主要的早期人类由远到近有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后世的人们通过对化石的研究了解到这些早期人类的生活方式、突出特点以及重要的技能。
原始农耕生活:距今约7000年,中华大地进入新石器时代,先祖开始了定居生活,于是农业、畜牧业、手工业逐渐产生和发展。
其中,分别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遗址,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成为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
古今中外最全历史时空坐标整理
壹
先秦时期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隋唐宋元时期
明清
古代希腊罗马时期
14到18世纪世界
两次工业革命时期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时期
甲午战后至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土地革命至解放战争时期
20世纪世界现代化探索时期
二战后的世界时期
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时期
改革开放新时期
贰
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220年
220至1368年
1368至1840年
1851至1911年
1912至1949年
1953至2001年
公元前8世纪至16世纪初
18世纪至20世纪初
1914至1945年
1945至21世纪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