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下册一元一次不等式应用题()讲课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81.78 KB
- 文档页数:55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一元一次不等式应用》学情分析根据教材分析和《课标》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正确求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
为突出重点,本节课让学生自主探索并掌握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从学生的知识结构来看,一方面,学生刚刚学习了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意义及其解法,对学习列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应用题提供了最基本的知识储备;另一方面,学生在七年级学习了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对解这类题目的一般步骤,寻找等量关系的方法具备了一定能力。
以上两点为学生学习列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应用题打下了知识基础。
教学目的1、能够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初步体会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价值,发展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列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正确找出非等量关系,列出不等式。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举例子教学法教学过程一、直接引入有些实际问题中存在非等量关系,用不等式表示这样的关系,就能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从而通过解不等式得到实际问题的答案。
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
二、学习新知1、某市空气质量优秀(一级以上)的天数与全年天数(365天)之比达到60%,如果明年(365天)这样的比例要超过70%,那么明年空气质量优秀的天数比去年至少要增加多少?分析:“明年这样的比例要超过70%”指出了问题中的非等量关系,转化为不等式,即:明年空气质量优秀的天数/明年天数>70%解:设明年比去年空气质量优秀的天数增加了x天。
去年有365×60%天空气质量优秀,明年有(x + 365×60%)天空气质量优秀。
(x + 365×60%)/ 365 > 70%去分母,得x + 219>255.5移项,合并同类项,得由x应为正整数,得x≥37答:明年空气质量优秀的天数比去年至少要增加37天,才能使这一年空气质量良好的天数超过全年天数的70%。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性质和解法,能够运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性质和解法。
2.教学难点:运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如: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是什么?然后引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
2.教学新课(1)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2)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性质讲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性质,如: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改变。
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这些性质。
(3)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讲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如: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等。
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方法。
(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讲解如何运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如:行程问题、年龄问题等。
通过例题让学生学会建立一元一次不等式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3.练习巩固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练习题要涵盖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性质、解法和实际问题应用等方面。
4.小组讨论(1)如何判断一个不等式是否为一元一次不等式?(2)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有哪些?(3)如何运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四、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
2.收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尝试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性质、解法和实际问题应用,让学生掌握了相关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计划:《一元一次不等式》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掌握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本步骤,以及不等式解集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实例的分析,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归纳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面对问题时耐心细致、勇于探索的精神,同时感受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解法以及解集的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不等式解集的意义,特别是当解集为无限集时(如x>a,x<b等)的表示方法,以及不等式解法的灵活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约5分钟)●生活实例引入: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比较情境(如价格比较、速度比较等),引导学生认识到不等关系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遍存在,进而引出不等式的概念。
●旧知回顾:复习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为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做铺垫。
●明确目标: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即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解法及解集表示方法。
2. 讲授新知(约15分钟)●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明确不等式的定义,特别是“一元一次”的含义,通过实例展示如何根据实际问题建立一元一次不等式。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本步骤:详细讲解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等步骤,强调与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异同点。
●不等式解集的概念和表示方法:介绍不等式解集的意义,通过数轴展示不同类型解集的表示方法(如x>a, x<b, a<x<b等)。
3. 示范解题(约10分钟)●例题展示:选取几道典型例题,逐步展示解题过程,强调解题步骤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关键点强调:在解题过程中,特别指出易错点和关键点,如移项时改变不等号的方向,系数化为1时注意不等号的方向等。
●学生尝试:让学生尝试自己解决类似的问题,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9.2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难点: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点:1.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与性质;2.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及其应用;3.实际问题的解题方法。
四、教学过程1. 课前导入通过引入“小明要买彩票”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不等式的概念和意义。
2. 知识点讲解1.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与性质在引导学生回顾等式的基础上,介绍不等式的概念,即不等式是一个数学关系式,它比较了两个数的大小关系,使用不等号表示。
接着,讲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即一次的不等式,其中变量的最高次数为1。
再讲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性质,如同号相乘得正、异号相乘得负等,通过例题让学生深入理解。
2.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及其应用介绍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包括加减法解法和代值法解法。
并以例题解释和演示两种解法,并引导学生通过练习掌握解题方法。
在掌握解法的基础上,进一步讲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例如:计算某款手机售价优惠后可接受的价格范围,或者计算某篮球队员每场比赛得分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等。
3. 拓展练习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类型的拓展题目,既考查基础知识,又能在拓展中体现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作业布置针对课上内容,布置相应的练习题目,让学生进行复习巩固。
五、教学方式和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演示、练习、互动交流等,让学生在参与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六、教学评估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学生的评估,包括课堂讨论、小组合作、个人表现等多个维度的考虑。
并通过作业的阅读、批改和反馈,再次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参考及资源•《人教版初中数学7年级下册》教材;•PowerPoint或板书,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知识;•练习题集,提供足够的练习机会,加强学生对不等式的掌握。
列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实际问题-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课程主要目标是通过让学生学习如何列一元一次不等式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数学能力。
教学具体要求如下:1.学习并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本概念。
2.学习并掌握如何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应用数学水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本概念。
2.如何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1.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将问题转化为一元一次不等式。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情境式教学法”和“探究式教学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在课堂上,教师将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引入学生,让学生了解不等式的应用背景和意义。
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等方式,探究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本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最后利用例题和练习题来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认识不等式的应用背景和意义。
例如:“小李的体重是x(kg),他想减掉一部分体重来保持健康。
如果他要在一周内减掉不少于3kg,那么他的体重x应该满足什么条件呢?”2. 知识讲解和探究1.讲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本概念;2.讲解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一元一次不等式,并通过例子让学生掌握方法;3.讲解如何用图形法求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
3. 练习题讲解通过练习题来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同时讲解解题方法和注意事项。
4. 课堂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若干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等方式探究不等式的基本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增强了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应用数学能力。
同时,课堂上引导学生通过练习题和课堂练习来巩固知识,增强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自信心。
整个教学过程注重互动和合作,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数学七年级下学期《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是数学七年级下学期的重要内容,主要介绍了如何通过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来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时,已经具备了基本的代数知识,能够理解和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但是,对于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不等式组,并运用不等式组的解法来解决问题,部分学生可能会感到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困难,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并能够运用不等式组来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应用。
2.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不等式组,并运用不等式组的解法来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掌握不等式组的解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用于教学呈现。
2.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准备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准备好的案例,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不等式组,并解不等式组,得出结论。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解决一个类似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5分钟)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解题过程和心得,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湖南省茶陵县世纪星实验学校七年级数学(下册)一元一次不等式应用1教案课题教研组长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运用建模的思想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灵活地解决有关年龄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进一步经历运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总结运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从而掌握运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建模,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敢于探索,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和意志,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列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应用题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把握题中的不等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出示目标:三、自学自测:(一)、自学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P143的例题1并思考):1、例题的已知量有哪些?要求的量是什么?2、例题中的不等关系式是什么?3、列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应题的步骤是什么?它与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有区别吗?(二)、自测:1、求式子3(x+1)的值不小于4x-9的值的最大整数x 。
2、某商品的进价是800元,出售时标价是1200元,后来由于商品挤压,商店准备打折出售,但要保持利润率不低于5%,则最多可以打几折?3、小明参加暑假读书活动,要在8月份看完一本870页的书,前10天共看了219页,后来他加快了速度,结果提前看完了,你知道小明加快速度后,平均每天至少看多少页吗?在解题前,请思考下面问题:(1)8月有多少天?(有_____,)(2)假设10天后他并没有休日,而是天天看书(还有其他的书看),那么8月份10天前看的和10天后看的页数与总页数有什么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设10天后平均每天看x页,可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你继续完成四、讨论答疑:六、当堂达标:1、一袋40千克的尿素,袋上标着“含氮量≥46%”,其中氮元素质量至少为_______千克。
2、关于x的不等式(a+1)x<2 ,若其解为x<1 ,那么a的取值范围是_____;3、当m_______时,关于x的方程5x-3m=7的解不小于- 84、某商场进了一批价值8万元的衣服,每件零售价定为160元时,卖出了250件。
数学七年级下学期《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是七年级下学期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围绕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展开,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案例,引导学生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上学期已经学习了不等式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对不等式有一定的认识。
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不够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一元一次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不等式,并运用不等式的解法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用于引导学生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理解和应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例如,某商店进行打折活动,原价100元的商品现价80元,问顾客购买多少元的商品可以享受打折?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引导学生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如教材中的案例:某班有男生和女生共40人,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3倍,问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人?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不等式,并运用不等式的解法解决问题。
例如,某校七年级有男生和女生共200人,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40人,问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人?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理解和应用。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9.2.2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会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简单的实际问题;2.寻找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建立数学模型.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会用列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难点:会找出简单的实际问题中的不等量关系.三、教学过程:复习回顾当x 取何值时,代数式21+x 不小于1313--x ,并求出符合条件的正整数解. 解:21+x ≥1313--x 去分母,得 3(x+1)≥2(3x-1)-6去括号,得 3x+3≥6x-2-6移项,得 3x-6x ≥-8-3合并同类项,得 -3x ≥-11系数化为1,得 x ≤311 因此,所有符合条件的正整数解有:x=1,2,3.试一试:学校准备用2000元购买名著和辞典,其中每套名著65元,辞典每本40元,现已购买名著20套,问最多还能购买辞典多少本?解:设还能购买辞典x 本,依题意得65×20+40x ≤200040x ≤2000-1300x ≤17.5∵ x 只能取整数,∴ x ≤17答:最多还能购买17本辞典.典例解析例1.去年某市空气质量良好(二级以上)的天数与全年天数(365)之比达到60%,如果明年(365)天这样的比值要超过70%,那么明年空气质量良好的天数要比去年至少增加多少?分析:“明年这样的比值要超过70%”指出了这个问题中蕴含的不等关系,转化为不等式,即 %70>明年天数数明年空气质量良好的天 解:设明年比去年空气质量良好的天数增加了x .依题意得 %70365%60365>⨯+x 去分母,得 x +219>255.5移项,合并同类项,得 x >36.5由x 应为正整数,得 x ≥37答:明年要比去年空气质量良好的天数至少增加37,才能使这一年空气质量良好的天数超过全年天数的70%.例2.甲、乙两商场以同样价格出售同样的商品,并且又各自推出不同的优惠方案:在甲商场累计购物超过100元后,超出100元的部分按90%收费;在乙商场累计购物超过50元后,超出50元的部分按95%收费.顾客到哪家商场购物花费少?分析:在甲商场购物超过100元后享受优惠,在乙商场购物超过50元后享受优惠.因此,我们需要分三种情况讨论:(1)累计购物不超过50元;(2)累计购物超过50元而不超过100元;(3)累计购物超过100元.解:(1)当累计购物不超过50元时,在甲、乙两商场购物都不享受优惠,且两商场以同样价格出售同样的商品,因此到两商场购物花费一样.(2)当累计购物超过50元而不超过100元时,享受乙商场优惠,不享受甲商场优惠,因此到乙商场购物花费少.(3)当累计购物超过100元时,设累计购物x 元.(x >100)依题意,得①若到甲商场购物花费少,则50+0.95(x-50)>100+0.9(x-100)解得x>150这就是说,累计购物超过150元时,到甲商场购物花费少.②若到乙商场购物花费少,则50+0.95(x-50)<100+0.9(x-100)解得x<150这就是说,累计购物超过100元而不到150元时,到乙商场购物花费少.③若50+0.95(x-50)=100+0.9(x-100)解得x=150这就是说,累计购物为150元时,到甲、乙商场购物花费一样.【总结提升】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实际问题的步骤:【针对练习】1.某工程队计划在10天内修路6km,施工前2天修完1.2km后,计划发生变化,准备提前2天完成修路任务,以后几天内平均每天至少要修路多少?解:设以后几天内平均每天修路xkm.依题意得(10-2-2)x+1.2≥6解得 x≥0.8答:以后几天内平均每天至少要修路0.8km.2.某次知识竞赛共有20道题,每一题答对得10分,答错或不答都扣5分.小明得分要超过90分,他至少答对了多少道题?解:设小明答对了x道题,则他答错和不答的共有(20-x)道题.依题意得10x-5(20-x)>90解得:x>12由x应为正整数,得 x≥13答:小明至少答对了13道题.课堂小结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2.还有没解决的问题吗?【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概括的能力。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知识导航图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的含义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不等式的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二、课标要求三、知识梳理1.判断不等式是否成立判断不等式是否成立,关键是分析判定不等号的变化,变化的依据是不等式的性质,特别注意的是,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时,要改变不等号方向;反之,若不等式的不等号方向发生改变,则说明不等式两边同乘以(或除以)了一个负数.因此,在判断不等式成立与否或由不等式变形求某些字母的范围时, 要认真观察不等式的形式与不等号方向. 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大致相同,应注意的是,不等式两边所乘以(或除以)的数的正负,并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运用其性质,不等式组解集的确定方法:若a<b,则有:(1)0a b <⎧⎨<⎩ 的解集是x<a,即“小小取小”.(2)0a b >⎧⎨>⎩ 的解集是x>b,即“大大取大”.(3) 00a b >⎧⎨<⎩的解集是a<x<b,即“大小小大取中间”.(4)00a b <⎧⎨>⎩的解集是空集,即“大大小小取不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常与分式、根式、一元二次方程、函数等知识相联系,解决综合性问题。
3.求不等式(组)的特殊解不等式(组)的解往往是有无数多个,但其特殊解在某些范围内是有限的,如整数解、非负整数解,要求这些特殊解,首先是确定不等式(组)的解集, 然后再找到相应的答案.注意应用数形结合思想. 4.列不等式(组)解应用题注意分析题目中的不等量关系,考查的热点是与实际生活密切相联的不等式(组)应用题.四、题型例析1.判断不等式是否成立例12.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例2 3.求字母的取值范围例3 4.解不等式组例45.列不等式(组)解应用题例5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课前热身】 【知识点链接】1.不等式的有关概念:用 连接起来的式子叫不等式;使不等式成立的 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一个含有 的不等式的解的 叫做不等式的解集.求一个不等式的 的过程或证明不等式无解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若a <b ,则a +c c b +;(2)若a >b ,c >0则ac bc (或c a c b ); (3)若a >b ,c <0则ac bc (或c a cb).3.一元一次不等式:只含有 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次数是 且系数 的不等式,称为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形式为 或ax b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去分母、 、移项、 、系数化为1.4.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几个 合在一起就组成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一般地,几个不等式的解集的 ,叫做由它们组成的不等式组的解集. 5.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的解集有四种情况:(已知a b <)x a x b <⎧⎨<⎩的解集是x a <,即“小小取小”;x ax b >⎧⎨>⎩的解集是x b >,即“大大取大”;x ax b>⎧⎨<⎩的解集是a x b <<,即“大小小大中间找”;x ax b <⎧⎨>⎩的解集是空集,即“大大小小取不了”. 6.易错知识辨析:(1)不等式的解集用数轴来表示时,注意“空心圆圈”和“实心点”的不同含义. (2)解字母系数的不等式时要讨论字母系数的正、负情况. 如不等式ax b >(或ax b <)(0a ≠)的形式的解集: 当0a >时,b x a >(或bx a <) 当0a <时,b x a <(或bx a >)当0a <时,b x a <(或bx a>)【典例精析】例1 例2 例3【中考演练】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应用【知识点链接】1.求不等式(组)的特殊解:不等式(组)的解往往有无数多个,但其特殊解在某些范围内是有限的,如整数解,非负整数解,求这些特殊解应先确定不等式(组)的解集,然后再找到相应答案. 2.列不等式(组)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①审:审题,分析题中已知什么、求什么,明确各数量之间的关系;②找:找出能够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一个不等关系;③设:设未知数(一般求什么,就设什么为x ;④列:根据这个不等关系列出需要的代数式,从而列出不等式(组);⑤解:解所列出的不等式(组),写出未知数的值或范围;⑥答:检验所求解是否符合题意,写出答案(包括单位).3.易错知识辨析:判断不等式是否成立,关键是分析不等号的变化,其根据是不等式的性质. 【典例精析】例1 例2例3 【中考演练】基础达标验收卷一、选择题二、填空题三、解答题能力提高练习一、 学科内综合题二、跨学科应用题.三、分类讨论问题四、实际应用题 答案:基础达标验收卷 能 力提高练习三年中考数学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及不等式应用精选类型一:不等式性质1(2009柳州)3.若b a <,则下列各式中一定成立的是( ) A .11-<-b a B .33b a >C . b a -<-D . bc ac < 2(2009宜昌)如果ab <0,那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a <0,b <0B . a >0,b >0C . a ≥0,b ≤0 D. a <0,b >0或a >0,b <0 3(2008肇庆)下列式子正确的是( )A.>0 B.≥0 C.a+1>1 D.a―1>14(2008黄石)若,则的大小关系为()A.B.C .D .不能确定 5 (2008恩施)如果a<b<0,下列不等式中错误..的是( ) A. ab >0 B. a+b<0 C.<1 D.a-b<06(2009临沂)若x y >,则下列式子错误的是( ) A .33x y ->- B .33x y ->-C .32x y +>+D .33x y>类型二:比较大小1(2009牡丹江)若01x <<,则21x x x,,的大小关系是( ) A .21x x x << B .21x x x << C .21x x x << D .21x x x<<2(2008盐城)实数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如图所示,则,,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A.B.C.D.3(2008永州)如图,a、b、c分别表示苹果、梨、桃子的质量.同类水果质量相等,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a>c>b B.b>a>c C.a>b>c D.c>a>b4(2008广州)四个小朋友玩跷跷板,他们的体重分别为P、Q、R、S,如图3所示,则他们的体重大小关系是()图3A BC D类型四:解一元一次不等式1(2008沈阳)不等式的解集为 .2(2008宜昌)解不等式:2(x +)-1≤-x +9类型:不等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1(2009泸州)关于x 的方程x kx 21=-的解为正实数,则k 的取值范围是 2(2009厦门)已知2ab =.(1)若3-≤b ≤1-,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2)若0b >,且225a b +=,则a b +=____________.3 (2008烟台) 关于不等式的解集如图所示,的值是()A、0B、2C、-2D、-44(2007天门)关于x的不等式2x-a≤-1的解集如图2所示,则a的取值是()。
A、0B、-3C、-2D、-1(图2)类型:利用不等式的解求最值1(2008潍坊)已知3x+4≤6+2(x-2),则的最小值等于________.类型五: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2009包头)不等式组3(2)4 121. 3x xxx--⎧⎪+⎨>-⎪⎩≥,的解集是.2(2008厦门)不等式组的解集是.类型: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1(2007黄冈)将不等式84113822x xx x+<-⎧⎪⎨≤-⎪⎩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正确的是()2(2009梧州)不等式组2201x x +>⎧⎨--⎩≥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为( )A .B .C .D .3(2009济南)不等式组213351x x +>⎧⎨-⎩≤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 )类型:不等式组的整数解1(2007德州)不等式组2752312x x x x-<-⎧⎪⎨++>⎪⎩的整数解是.2(2009深圳)不等式组26623212x x x x -<-⎧⎪⎨++>⎪⎩的整数解是()A .1,2B .1,2,3C .331<<xD .0,1,2类型:已知不等式组的整数解,求字母的取值范围 1(2009长沙)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组0521x a x -⎧⎨->⎩≥,只有四个整数解,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1 2A .B .1 2C . 1 2D .1 22 (2008聊城)已知关于的不等式组的整数解共有3个,则的取值范围是 .3(2007天门)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组⎩⎨⎧--0x 230a x >>的整数解共有6个,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4(2008黄石)若不等式组有实数解,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A.B.C.D.5(2008临沂)若不等式组的解集为,则a 的取值范围为( )A . a >0B . a =0C . a >4D . a =4 6(2009恩施)如果一元一次不等式组3x x a>⎧⎨>⎩的解集为3x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A .3a >B .a ≥3C .a ≤3D .3a <7(2009荆门)若不等式组0,122x a x x +⎧⎨->-⎩≥有解,则a 的取值范围是( )A .1a >-B .1a -≥C .1a ≤D .1a <类型:利用不等式组的解集求值 1(2009孝感)关于x 的不等式组12x m x m >->+⎧⎨⎩的解集是1x >-,则m = ▲ .2(2009烟台)如果不等式组2223xa xb ⎧+⎪⎨⎪-<⎩≥的解集是01x <≤,那么a b +的值为 .3(2009凉山)若不等式组220x ab x->⎧⎨->⎩的解集是11x-<<,则2009()a b+=.4 (2008天门)已知不等式组的解集为-1<x<2,则(m+n)2008=_______________.一.填空题一、选择题解答题类型:解不等式组1(2008芜湖)解不等式组2(2009黄冈)13.解不等式组3(2)8,1.23x xx x++⎧⎪-⎨⎪⎩<≤3(2009青岛)(1)解不等式组:322 1317. 22 x xx x->+⎧⎪⎨--⎪⎩,≤类型:求不等式组的整数解1(2009安顺)解不等式组20537xx x-<⎧⎨+≤+⎩;并写出它的整数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