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谢野晶子与中国妇女解放_牛水莲
- 格式:pdf
- 大小:141.36 KB
- 文档页数:5
近日,《财经》杂志主笔、《财经评论刊》执行主编马国川的新作《国家的歧路:日本帝国毁灭之谜》出版。
本书是《国家的启蒙:日本帝国崛起之源》一书的续集,这两本书完整地呈现了后发国家的现代化故事。
日本走向战争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了解这段历史,对认识后发国家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对今天的中国也有警示意义。
近代日本帝国在开国—追赶—崛起—歧路—毁灭的历史进程中,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值得警惕的教训?本刊专访了马国川。
他认为,日本是中国的镜子,也是中国的鞭子。
警惕没有现代制度作支撑的“虚假繁荣”廉政瞭望:这本书与《国家的启蒙:日本帝国崛起之源》,在时间线上,几乎是“无缝对接”的。
如果说前者是关注日本的“成功”,后者是否可以看作关注日本的“失败”?可否认为这并非器物上的失败,而是制度与文化上的失败?马国川:你总结得非常对。
《国家的启蒙》写的是从1853年“黑船来航”到1912年明治天皇去世的日本历史。
在这60年间,日本通过艰苦奋斗,从一个落后的东方岛国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虽然有曲折反复,但是总的方向,就是朝向现代化国家前进。
日本的成功,就是现代化的成功。
尤其是和同时期清王朝的失败对比,日本的成功是显著的。
实际上,这本书中本来有一段“李鸿章的痰盂”的故事,由于种种原因最后没有收录。
李鸿章以前出国进行外交活动,座位旁边总会放一个痰盂。
当时,欧美报纸上都刊登过一些李鸿章吐痰的逸闻趣事。
李鸿章一直和外国使节打交道,可是他一生连随地吐痰的恶习都无法改正。
可见,李鸿章不愿意改,反而把随地吐痰当成权势,他注重的是器物层面的近代化,结果可想而知。
明治维新却是思想、社会、政治、经济的全方位的变革,但到了后期,日本取得初步成功之后就开始出现了民族主义、军国主义的逆流。
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既是这股逆流的结果,也进一步助长了这股逆流。
日本虽然也为融入现代文明而努力,但是最终却没有能够成为一个现代文明国家。
其中,有制度的不成熟和文化的惯性。
与谢野晶子诗句与谢野晶子,原名凤晶,是日本女古典诗人、作家、教育家,和平主义者和社会改革家。
她的诗歌作品广泛流传,主题丰富多样,包括自然、爱情、家庭、社会等。
以下是一些精选的与谢野晶子的诗句及其赏析:1. 春风吹拂,万物复苏,花儿绽放,鸟儿欢鸣。
——这句诗描绘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充满生命力。
2. 夏日炎炎,阳光明媚,蝉儿鸣叫,河水清澈。
——这首诗以热烈的夏天为背景,形象地展现了夏日的活力和热情。
3. 秋叶飘落,金风送爽,果实累累,丰收在望。
——这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色的诗,充满了丰富的色彩和成熟的韵味。
4. 冬日寒冷,雪花纷飞,白雪皑皑,银装素裹。
——这首诗刻画了冬天的冷峻与美丽,展现了冬季独特的魅力。
5. 人生苦短,何必忧虑。
——这句诗表达了她对人生的看法,倡导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6. 花开花落,自有时节。
——这是一首寓含哲理的诗,揭示了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
7. 世间美好,皆因有你。
——这句诗深情而温暖,表达了对亲人或朋友深深的感激和爱意。
8.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这首诗以天空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思念之情。
9. 红颜易老,恩爱难长。
——这句诗以深情的口吻,吐露了对爱情易逝的无奈感慨。
10. 雨后山清水秀,一片新绿。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雨后清新的画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与谢野晶子的诗歌中充满了浪漫主义的光彩,既映出万叶时代以来古典文学中的浪漫,这是她的根基与底流,也可窥见西方文学的浪漫,两者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却在她身上得到了调和统一。
同时,她的诗歌也反映了她的社会活动家的身分,为女性的解放奔走呼喊。
千日红:革命与女性解放的并进1. 引言"千日红"是中国传统古代文学中经常提到的一个词汇,它象征着短暂而美丽的花朵,寓意着希望和激情。
然而,在现实历史中,千日红也被用来指代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中崛起的新妇女,同时也代表了对女性地位和权利进行积极探索和争取的努力。
2. 背景20世纪初,中国社会正处于剧变之中。
旧有封建制度逐渐衰败,国家内外压力逐步增加,这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革命运动提供了机会。
然而,在这个时期,妇女的地位相对较低,并受到封建社会观念束缚。
3. 女性参与革命运动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早期阶段,一些勇敢和聪明的女性开始积极参与革命活动。
她们不仅为解放全体人民而战斗,也为自身权益和平等争取发声。
许多妇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革命斗争的中坚力量。
她们组织妇女群众,参与宣传工作,并在军队中服役。
4. 妇女解放的探索中国共产党通过倡导性别平等和推动改革来提升妇女地位。
新的家庭法规定男女在法律上应该平等。
此外,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对妇女解放运动也起到了鼓舞作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妇女不再只局限于传统家庭角色,开始参与各行各业,包括政治、教育、科技等领域。
5. 千日红艺术团千日红艺术团是一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文化组织。
该团队由一批热爱戏曲和表演艺术的妇女组成,在革命战争期间积极宣传中国共产党的理念和价值观。
他们通过歌剧、舞蹈和话剧等形式向广大群众展示了革命精神和思想。
6. 反思与影响千日红既是一个历史时期的象征,也是中国女性解放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它对于推动妇女地位的提升和性别平等意识的觉醒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然而,我们也不得不正视在这个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些挑战和问题,如传统观念的影响和社会结构的变革。
7. 结论"千日红"代表着中国革命时期妇女解放运动中的勇敢与坚定。
她们对妇女地位的追求与中国共产党革命理念相辅相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然而,在当今社会仍然存在着性别不平等和妇女权益受限等问题,我们需要继续努力,为实现真正平等和全面发展而奋斗。
日本女作家与谢野晶子与近代中国女性运动
肖宁
【期刊名称】《日本研究》
【年(卷),期】2002(000)001
【摘要】日本近代杰出的女作家与谢野晶子与中国有着不解之缘。
虽然日本近代有许多文学家活跃在文坛,但同中国有联系的女作家却寥寥无几,与谢野晶子便是一个例外。
日本大正时期(1912—1925)再没有哪位女作家象与谢野晶子那样给中国以重要影响了。
【总页数】6页(P51-56)
【作者】肖宁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
【相关文献】
1.东洋与西洋的碰撞——与谢野晶子与易卜生女性主义思想在中国的调适 [J], 毕新伟
2.从与谢野晶子和她的《乱发》看女性的吟唱 [J], 陈彩飞
3.日本女作家与谢野晶子诗歌情感解析 [J], 申素芳
4.女性主义视野中的与谢野晶子反战诗研究 [J], 解传博;
5.女性主义视野中的与谢野晶子反战诗研究 [J], 解传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作者: 畅引婷
作者机构: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
出版物刊名: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85-91页
主题词: 近代;知识女性;妇女解放
摘要: 近代中国妇女运动的蓬勃发展,除当时有利的客观环境外,知识女性自我解放意识的觉醒是其重要的原因之一。
尤其是在辛亥革命前后,与近代中国革命的发展相适应,一批妇女先进分子提出并努力践行的“去依赖”、“尽义务”、“增能力”的妇女解放思想,不仅在近代妇女解放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现当代妇女运动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启迪和借鉴作用。
Female Periodical Women and Japanese Scholars'Viewpoints on Women on Modern 作者: 杜若松 刘雨
作者机构: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吉林长春130024
出版物刊名: 外国问题研究
页码: 48-53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4期
主题词:�妇女杂志》 妇女解放运动 译介策略 与谢野晶子 山川菊荣
摘要:�妇女杂志》是研究五四时期女性解放运动的重要期刊,也是女性期刊中引进日本学
者的女性观最多的刊物。
早期《妇女杂志》对于日本学者相关论述的引进偏重于自然科普,具有挖掘女性日常生活史的重要意义。
随着1921年章锡琛、周建人担任主编,刊物主旨发生变化,更
多关注女性解放思想革新。
日本学者与谢野晶子、山川菊荣等人的观点给五四女性解放带来启示,引起时代性讨论。
在译介策略上,中国学者对日本学者的观点也秉持兼容并包原则,对于社会主义女性解放思想、资本主义自由民主的女性参政观点一律予以接纳。
对爱情婚姻问题给予极大重视,从而引入了日本作家有岛武郎情死事件大讨论,和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婚姻革命问题形成了印证争鸣关系。
反映出对于共同的东亚妇女命运的关注与思考。
与谢野晶子的诗与谢野晶子是日本现代派女性诗人中最重要的一位,以其独特的自我意识和个性魅力,成为了日本文学史上的经典人物。
其诗歌不仅充满了独特的美感和哲思之意,更主张“产权思想”,强调女性的自我意识和权利意识,因此,其作品中也流露出丰富的女性意识和个性追求。
例如,她的名作《真珠貝》就是以一个女性的角度,去体察自我、生命与爱情的本质。
诗人在其中刻画了女性的灵魂世界,探寻了女性爱情的深刻内涵和命运的真相。
她写道:我曾是一个真珠贝,住在海深处的沙滩上。
躲在绿色水草的缝隙中,酿造最华丽、最高贵的珍珠。
这里的“我”是一个有思想、有灵魂的“真珠贝”,她不只是一个“珍珠”的制造者,更是具有主体意识的生命形态。
而在“深处的沙滩”和“绿色水草”中,跟海洋生物共处的这只“真珠贝”,原本是一个平凡的存在。
但是,她却因为有一颗独特的心灵,而能够体验到沉浸在绮丽、高贵的珍珠之中所带来的欢愉和骄傲。
但是,她的存在却也带着一所谓的“命运”。
接着,她又写道:人们看到我的美,而不知,这是我用自己的生命换取的。
日夜用心酝酿,再用最后一口气,换来那颗珍珠,可是,当我终于拥有珍珠时,我的生命也接近尾声。
她用生命去换取了美,这种美是有代价的美。
在语言中,她用“生命”和“最后一口气”来描述这种代价,其实就是她的死亡。
她通过自己的死亡来换取珍珠,这种命运的安排,也展示了生命的有限和命运的无常。
在诗歌的结尾,她又写道:海带上,波涛仍在轻轻拍打;我已不在那里,也没了影子,于是我又化成尘沙,和那夜,和那风,和那海,融成了一体,重回自然。
在这里,诗人用“我”作为主体,表达了“一生吟唱、气息阑珊”的人,终究是要消逝于自然当中的。
她是灵魂的真实存在,又不可避免地去体验生命的轮回。
一生中,她从最平凡的沙滩中,到最绚烂的高贵之中,然而,最终的结局只有归于自然,归于大海,归于一片宁静。
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到,与谢野晶子的思想深度和艺术魅力,以及对于诗歌的熟练运用和风格之清新,必将会永存于日本、 ja水之上。
近代以来中国妇女解放的历史回顾
康琼
【期刊名称】《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2(000)003
【摘要】近代以来,中国妇女解放的历程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历经了启蒙、实践、革命、曲折、新生的发展轨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妇女解放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相结合,这条路径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妇女解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页数】5页(P85-89)
【作者】康琼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湖南,长沙,41008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442
【相关文献】
1.建国以来妇女解放事业的历史回顾 [J], 张珊珍
2.对中国近代以来历史断限问题的回顾与思考 [J], 黄伟
3.身体与治理术--基于近代以来妇女解放运动的考察 [J], 李黎明
4.中国零售学术研究学习吸收期的历史回顾(1978—2000年)——中国零售学术研究40年发展历史回顾之一 [J], 李飞
5.国家能力与近代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基于文献史回顾的视角 [J], 周建波;陈皓;孙淑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世纪日本女性文学:女性的觉醒与解放
牛水莲
【期刊名称】《职大学报》
【年(卷),期】2010(000)001
【摘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西方人的解放、个性解放思想潮流影响推动下,日本女性开始走上历史舞台,用她们手中的笔唱出女性的悲欢喜乐.樋口一叶、与谢野晶子等女作家表现女性作为人的意识的觉醒,追求恋爱与婚姻的自由;20世纪20年代宫本百合子等女作家大胆表现女性追求性爱、婚姻自由、工作自由、离婚自由等;20世纪的80、90年代,日本女性对婚姻、家庭和生育的观念发生了变化,她们的作品中大量涉及了生育之性与"家族制的崩溃"、"家庭制的解体"等文学主题.她们对生育之"性"充满厌恶,即对"母性"充满反感,对家庭制的解体表现出无奈,同时她们又在构建新的"家庭".
【总页数】4页(P49-52)
【作者】牛水莲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文学院,河南,郑州,45005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47.5
【相关文献】
1.觉醒·探求·解放——女性文学视角下美国女性主义的发展历程 [J], 赵静;孙瑜
2.女性意识觉醒之心路--浅谈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 [J], 高明霞;张焕
3.女性意识表层的觉醒--论20世纪初的女性文学 [J], 彭彩云
4.20世纪90年代女性文学与女性解放 [J], 段金花
5.战火中女性的新觉醒--论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女性文学 [J], 王晓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702010·4
摘要:19世纪末期20世纪初期,在西方人的解放、个性解放思想潮流影响推动下,日本与中国的女性开始走上历史舞台,用她们手中的笔唱出女性的悲欢哀乐。
日本女作家与谢野晶子的表现女性作为人的意识的觉醒,追求恋爱与婚姻的自由,批判旧的道德和家族制度等等思想的论文与作品被翻译成中文,在中国五四新文化思想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促进了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
关键词:与谢野晶子贞操观男女平等女子教育经济独立中国妇女解放
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革命勃然兴起,成为报刊关注的热点之一,由于旧道德最大的受害者是广大妇女,妇女问题自然地成为思想文化界关注的重心。
这些杂志的主编大多数热心于妇女问题,大量介绍国外的妇女解放思想,积极地发表文章讨论妇女问题,为国人打开眼界、拓展思维提供了契机,从而提高了国人的认识,促进了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
在中国妇女解放运动中,日本女作家与谢野晶子有关妇女解放的思想言论,20世纪初期(1918—1926)被先后翻译发表在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主要报刊上,如《新青年》、《妇女杂志》、《妇女周报》等,并于1926年2月结集出版了《与谢野晶子论文集》一书,与谢野晶子的思想引起了国人的关注并对中国的妇女解放产生了影响。
与谢野晶子有关妇女问题的评论最早被介绍到中国,是1918年周作人翻译的《贞操论》,发表在《新青年》第4卷第5号上。
周作人向中国的读者介绍说:与谢野晶子是“现今日本第一女流批评家;极进步,极自由,极真实,极平正的大妇人。
不是那一班女界中顽固老辈和浮躁后生,可以企及,就是比那些滑稽学者们,见识也胜过几倍。
”
并且还认为“中日的国情,差不多完全相像,其中尤其如家族制度,
重男轻女等等,几乎在同一的模型中。
所以我们虽然说这集中所收的论文,是特别为我们———————————————
※本文系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为2008BWX009。
与谢野晶子著,张娴译:《与谢野晶子论文集·序》第i 页,上海开明书店刊印1926年版。
牛水莲
与谢野晶子与中国妇女解放※
71
中国而作,也没有什么不适合。
”他认
为:人的觉醒,总须从心里自己发生。
不但女子,就是男子问题,应该解决的也很多。
但女子问题终究是件重大事情,须得切实研究。
最先反应的是胡适,他马上在《新青年》第5卷第1号上发表《贞操问题》一文,开头便说,“周作人先生所译的日本与谢野晶子的《贞操论》,我读了很有感触。
这个问题,在世界上受了几千年无意识的迷信”,“如今家庭专制最厉害的日本居然也有这样大胆的议论!这是东方文明史一件极可贺的事”。
第二、男女平等问题。
与谢野晶子在《给聪明的男人们》、《什么是“女样”?》等文章中,从女性视角尖锐指出歧视女性的问题,批判了压制女性的“男尊女卑”旧思想和旧的“家族制度”,从而提倡男女平等。
女作家认为“现在妇人的生活旧思想和旧制度的势力
———————————————
周作人:《贞操论·译者前言》,《新青年》第4卷第5号第386
页。
鲁迅:《我之节烈观》,《新青年》第5卷第2号。
与谢野晶子与中国妇女解放
722010·4
是支配着今日女人的心理及境遇所发生的结果。
”“男尊女卑”是旧思想的第一件,“家族制度”是旧制度的第一件,这两种不合理的旧思想、旧制度使妇女们“不知过了几多不合理的、颓废的、没有意义和悲惨的日子”
旧的妇德“要求女子坚守柔顺、谦逊的道德”。
所谓“女人样儿并非由先天性别所决定”,而是社会强加给女性的,是对女性人格的无视,完全是男人的偏见。
她尖锐指出,所谓“女样”、“男样”原本都不存在,对人而言最重要的是具备男女共同的“人样儿”及追求“高尚的人性”。
旧的家族制度“因把‘家’比较‘人’重,以家长为一家之神,握着专制独裁的权利”,“不但不容许女子的自由意志到外工作”,为帮助家庭做家务,甚至“不许女或妹出嫁的”
人是不以男女的性别为标准的,女人也是人,人的必要的生活,“女子也当然须有与男子得到同等的要求,女子须与男子同样的尊重生殖生活,同时还需参与男子一样的其它的重要生活”。
“人生无论在那种阶级,都该以男女协同为理想的。
没有男子本位,也没有女子本位,无论在家庭,在学校,在国家,在社会,都该实现男女两本位的生活的。
”
即使允许女子学习,但课程设置、“教授的方法,分出轩轾,这不是拒绝平等的待遇吗?”就是高等女子师范,也是为了少数专门妇人而设,求一个“女子大学”的美名,满足自己和儿女的虚荣心。
“人类的有男女,本来不过是性的区别。
……
———————————————
与谢野晶子:《什么是“女样”?》第28页。
与谢野晶子:《到人间的生活》第65页。
73
人与人之间并没有能力的差等”。
与谢野晶子指出,禁止男女共学及就职中的男女差别、男女工资差、公职权利等问题,皆因“男尊女卑”所造成。
女子职业受限制,待遇菲薄,屈从于男子的地位之下。
“除了女教师以外,一般女子的职业都只在下级范围以内。
”。
与谢野晶子在《女子的自学自修》中认为:以男女协同为理想,以男女共学为原则,实行平等的教育。
她说:“我以为所谓女子教育的名目,已经是旧式的了。
人生无论在那种阶级,都该以男女协同为理想的。
没有男子本位,也没有女子本位。
无论在家庭,在学校,在国家,在社会,都该实现男女两本位的生活的。
……一切都该以男女共学为原则”
过去的女子教育,是以男尊女卑思想做基础的。
女子的生活,全部是生殖生活,所以施以贤母良妻主义的教育。
现在“既然自觉到女子也是一个的人格者,便须受人格本位的教育”,即“做人必要的教育”
男女不仅要受平等的教育,还要自修自学,因为学校教育不是教育的唯一途径。
第四、经济独立与家庭问题。
旧的制度使妇女们没有处分财产的权利,没有对子女的亲权:“即使是良妻,也没有和良人一样的处分财产的权利,虽给与贤母的美名,却是拒绝她同父亲一样的行施对于子女的亲权。
”
女子出外劳动,获得经济的独立,不是不要家庭,而是需要新式的家庭:“是以恋爱结婚,生育强健的子女,为重要的内容条件”的。
新女性对于家庭,“比较以前的妇人,更视为重要,”“家庭成为拥护夫妇之爱,谋种族的保存,确立子女教育的基础,由思索,职业,社交而到国家,社会,国际的广泛的生活的策源地的必要机关。
”
与谢野晶子:《女子与高等教育》第99页。
与谢野晶子著、黄幼雄译:《女子的经济独立与家庭》,《与谢野晶子论文集》第160—162页。
742010·4
说,“假如象与谢野夫人那样恋爱结婚后还不断努力地创造新的爱情生活的话,那恋爱将是多么天长地久的事情呀”。
提到“与谢野夫人”时作者并没作格外的说明,这说明在1924年期间《妇女杂志》的读者对与谢野晶子早已熟知,与谢野晶子在中国读者中早已具有相当的知名度了
也就是说,妇女解放就是女人参与社会的一切活动。
与谢野晶子关于贞操、男女平等、女子与教育和经济独立与家庭等问题的讨论,虽然是针对日本国情而言,但非常适合我们中国的情况:黄日葵在《何故不许女子平等?》一文中说:“妇人运动在欧美已经很有历史了,却可怜我们中国人见了这个名词还是大惊小怪,当他是件极稀罕极危险的事体。
”为什么这样?因为我们的社会反对男女平等:“男子又教育,女子没有教育;男子不讲贞操,女子要讲贞操;男子可以置身社会与闻政治,女子止配司中馈兼仆婢。
简单说,女子简直关在地狱里,失了为人的生趣,失了天赋的权利”,并预言:“我想他们要是有觉醒的一日,这种的耻辱是非昭雪不可的,这种的压迫是非反抗打破不可的。
”
还说“我的这种高兴,是没有中国与日本的国境的差别,没有国民的差别;而且也没有你是女性,我也是女性那样的性的差别观念。
是从我们都是地上的人间,营平等的更善的生活者的连带感情,把这当作我自己的事情一样而觉得高兴的。
”同时,与谢野晶子认为翻译也是创作的一种,她“相信,原文缺乏价值的我的述作,在译文加了你的精神,内容与措辞,可以非常的被醇化,被美化的。
这样,便是以我的文章为凭依和机缘,而显示你的生命的一种伟大的创造;便是译文是你的功绩。
我就不得不进而祝贺她的刊行了。
”与谢野晶子还“祈望依了这译文的广被阅读,对于中日两国的亲善有几分的贡献。
”
肖宁:《日本女作家与谢野晶子与近代中国女性运动》,《日本研究》2002年第1期。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妇女运动历史研究室编:《五四时期妇女问题文选》第28—30页,三联书店出版1981年版,原载《少年中国》第1卷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