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地理
- 格式:doc
- 大小:166.00 KB
- 文档页数:3
莆田地理一、地理位置:(填图)莆田市位于福建沿海中部,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
东北、北面与福州市接壤,西面、南面则与泉州接壤。
地处中、南亚热带。
优越的地理位置有利于发展多种经济,尤其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和对对台交流。
二、行政区划:现辖城厢区、荔城区、涵江区、秀屿区和仙游县5个县级行政区。
三、人口:1、数量:全市面积位福建省九个设区市中第八位,到2005年底,全市户籍总人口为304.8d 万,超过厦门、三明、龙岩居全省第六位;人口密度仅次于厦门,居全省第二位,远高于全省和全国的人口密度;人口自然增长率居全省各市之首,2、人口分布:80%以上人口分布在平原和沿海,山区人口密度较低。
是我省重点侨乡。
莆田市为人口净流出地区。
四、地形多样,海岸曲折1、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2、莆田市地形多样,平原、丘陵、低山面积广,西北部为地势较高的山脉,中部为丘陵、盆谷交错区,东南沿海为低丘和平原,地势较低。
最大的平原是兴化平原,俗称南北洋平原,是我省第三大平原,是全市最大的“鱼米之乡”。
3、海岸线曲折漫长,多港湾、半岛、岛屿。
主要海湾有兴化湾、平海湾、湄洲湾;主要半岛有埭头(平海)半岛、忠门(莆禧)半岛、秀屿(醴泉)半岛,著名岛屿有南日岛、湄洲岛及乌丘屿等。
4、位于埭头、东峤、北高三镇间的后海围垦(303围垦工程)是我市最大的围垦工程。
五、气候:莆田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1、季风气候显著,沿海风大。
冬季盛行东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风向随季节转换显著。
2、冬暖夏热,无霜期长。
气温大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山区渐低,无霜期长,中部盆地、平原是我市热量条件最好的地区;降水丰沛,降水空间分布不均:由西北山区向东南沿海减少,至海岛最少;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春夏降水多,秋冬少;春季至初夏多锋面雨,夏秋之交多台风雨,时有对流雨,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大,易发生洪涝灾害。
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干旱、暴雨、洪涝、寒害、台风、冰雹和雷击:旱灾对农业生产影响严重,尤其对沿海地区威胁特别大;从出现几率和对农作物的危害来年,夏旱居首,秋冬旱次之。
莆田介绍短文1. 莆田的地理位置莆田位于中国福建省东南部,是福建省五个地级市之一。
莆田市地处闽东南沿海,背靠闽西山区,毗邻厦门市和漳州市,地理位置优越。
2. 莆田的历史和文化2.1 莆田的历史莆田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810年左右的春秋时期。
在古代,莆田是福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曾经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
2.2 莆田的文化遗产莆田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南宋时期建造的莆田东园、西园。
这两个园林被誉为中国南方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是中国历史上稀缺的保存完整的园林之一。
2.3 莆田的饮食文化莆田以其独特的饮食文化而闻名。
莆田菜是福建菜系中的一支,以清淡、鲜美、营养丰富而闻名。
除了菜肴,莆田还有特色小吃如千层芋饼、淡水粉、酸辣粉等,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品尝。
3. 莆田的自然景观3.1 莆田山水莆田的自然景观丰富多样,有美丽的山水风光。
其中,莆田的主要山脉有南靖山、船底山、筏子山等,这些山体绵延起伏,给莆田增添了壮丽的景观。
3.2 莆田的海滩莆田拥有许多美丽的海滩,如大鹏湾、华安金滩等。
这些海滩以其细软的沙滩、清澈的海水和浪漫的海岸线而受到游客的喜爱。
3.3 莆田的湖泊莆田还有一些清澈湖泊,如南山湖、蓝田湖等。
这些湖泊水质清澈,周围环境优美,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4. 莆田的经济发展4.1 莆田的农业莆田的农业发展兴旺,主要种植水稻、茶叶、水果等农作物。
莆田的茶叶以其鲜香的味道和独特的品质享誉全国。
4.2 莆田的医药产业莆田以其发达的医药产业而闻名全国。
莆田有许多知名的医药企业,如莆田系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及众多的私立医院和诊所。
这些医疗机构以其优质的服务和先进的设备,吸引了许多病患前来就医。
4.3 莆田的制造业莆田的制造业也发展迅速,主要涉及纺织、鞋业、电子等领域。
莆田的鞋业以其优良的制鞋技术和丰富的经验而闻名于世。
5. 莆田的旅游资源莆田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众多游客。
莆田的气候特点是什么气候类型莆田的气候特点是什么气候类型莆田是福建地级市,古称“兴化”,又称“莆阳”、“莆仙”,素有“海滨邹鲁”、“文献名邦”之美誉,是福建省历史文化名城。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莆田的气候特点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莆田的气候特点莆田市地处北回归线北侧边缘,东濒海洋,属典型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日照充足,温度适宜是本市气候的一大特征。
平均年太阳辐射量达110.41千卡/平方厘米; 年日照时数平均为1995.9小时, 年均日照率为45%。
日照时间从山区至沿海逐步增多。
气温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山区逐渐降低。
各地年平均气温在16℃至21℃之间。
无霜期年平均达316天至350天之间。
全市绝大部份土地, 适宜农业生产上的一年三熟制作物栽培。
量充沛,气候湿润又是本市气候的一大特点。
全市各地年平均降水量在1000毫米至2300毫米之间,自西北山区向东南沿海递减。
西北部山区达2300毫米以上,中部平原为1200毫米至1600毫米,东南部沿海和岛屿在900毫米至1300毫米。
全市一般可分为四个降水季节:春雨季节(3 - 4月),降水量为250毫米至300毫米之间,占年降水量的20%,雨日多、雨量少、强度弱是这一雨季的特点。
梅雨季(5 - 6月),降雨量为300毫米至600毫米,占年降雨量的'32%至34%,雨区广、雨量多、强度大、雨时长是这一雨季的特点。
台风、雷阵雨季(7 - 9月),降雨量为270毫米至700毫米,占年降水量的32%至36%,雨量多、强度大,易造成洪涝灾害。
少雨季(10 - 2月),降雨量约150毫米至300毫米之间,占年降水量的10%至20%。
季风明显,滨海风大也是本市气候的一个特征。
主要的方向有东北风和西南风;东北风有10个月左右控制在沿海地区,山区则以北风或东风居多。
冬、夏季风方向随季节交替而转换明显,冬季多为偏北风,夏季多为东南风,而春、秋季为风向转换季节。
风速自沿海向平原及内地山区减弱,冬季风往往比夏季风强。
莆田百科系列——地理篇区号:0594邮编:351100面积:4119平方公里人口:306.97万人位置:位于福建省沿海中部行政区划:辖荔城区、城厢区、涵江区、秀屿区和仙游县莆田,福建省地级市。
莆田,别称“荔城”。
史称“兴安”、“兴化”,又称“莆阳”,“莆仙”,古称“蒲田”。
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地级市,下辖城厢区、涵江区、仙游县、荔城区、秀屿区。
全市陆域总面积4200平方公里;历史上人才辈出,自古就有“文献名邦、海滨邹鲁”的美称,由莆仙两县组成的古兴化府、举进士者多达2400多名、其中文武状元22名、宰相14名、尚书(中央政府各部部长)近70名,以上数据没有包括已经移民外地的莆田人所产生的人才,是历史上在全国有名的科举名邦。
莆田,史称“兴化”,位于福建省沿海中部。
人口306.97万人,陆域面积4119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1万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534.5公里。
盛产鳗鱼、对虾、梭子蟹、丁昌鱼等海产品,龙眼、荔枝、枇杷、文旦柚“四大水果”驰名中外。
文化底蕴深厚,古迹众多,有风景名胜和文物古迹250多处,留存了以妈祖、莆仙戏、南少林、三清殿为代表的文化遗产,是福建省“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有湄洲湾、兴化湾、平海湾三大海湾。
湄洲湾港是“中国少有,世界不多”的天然深水港湾。
乌丘原隶属莆田县湄洲乡管辖。
【行政区划】莆田市辖4个市辖区、1个县。
面积4119平方公里。
人口306.97万。
荔城区面积268平方千米。
人口47.73万。
辖2个街道,4个镇。
城厢区面积484平方千米。
人口31.98万。
辖3个街道,4个镇。
涵江区面积752平方千米,人口41.05万。
辖2个街道,9个镇,1个乡。
秀屿区面积506平方千米。
人口78.23万。
辖9个镇,2个乡。
仙游县面积1842.1平方千米。
人口100.20万。
辖1个街道、12个镇、5个乡。
据说莆田的地名是莆田方言“浮沉”的谐音。
莆田旧时的别称“蒲田”,自古就有低洼湿地的涵义。
2024年莆田市八年级地理学科教学质量检查试卷地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考试形式:闭卷)友情提示:本试卷分为“试题”和“答题卡”两部分,答题时请按答题卡中的“注意事项”要求认真作答,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近期,某学校地理小组开展乡土地理研学活动。
图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研学路线所处的山地部位是( )A. 山顶B. 鞍部C. 山脊D. 山谷2. 聚落所在地的海拔高度范围为( )A 300—350米 B. 350—400米 C. 400—450米 D. 500—550米3. 甲乙丙丁四地中,最需要设立公交站的是( )A. 甲B. 乙C. 丙D. 丁清明节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
图为我国二十四节气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 清明时节能看到的景象是( )A.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B.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C.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D.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5. 清明节当天,莆田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A. 昼夜平分B. 昼短夜长C. 昼长夜短D. 极昼现象6. “清明时节雨纷纷”,此时南方地区降水的主要类型是( )A. 对流雨B. 锋面雨C. 地形雨D. 台风雨在长达46年的卫星记录中,北极海冰范围呈线性下降趋势。
图为北冰洋多年平均海冰面积年内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 北极海冰面积最小月份为( )A. 2~3月B. 6~7月C. 8~9月D. 11~12月8. 北极海冰减少带来的影响是( )A. 北极熊栖息地扩大B. 北冰洋航程缩短C. 北冰洋面积缩小D. 全球海平面下降埃塞俄比亚被誉为“清凉王国”,东非大裂谷纵贯全境。
连接该国和吉布提的亚吉铁路由中国企业建设,是非洲第一条现代电气化铁路。
图为埃塞俄比亚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莆田县志一、概述莆田县位于中国福建省中部地区,是福建省下辖的一个县级行政区。
地处福建省的东南沿海地区,辖区面积约为1500平方公里,人口约为80万人。
莆田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福建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二、历史沿革莆田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秦朝。
在历史的长河中,莆田县曾经是闽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
在宋、元、明、清等朝代,莆田县也是闽南地区的县治所在。
莆田县的历史沿革丰富多彩,见证了中国古代历史的变迁。
三、地理环境莆田县地处福建省的东南沿海地区,地理环境优越。
莆田县位于东经119°13’30”,北纬25°17’18”,坐落于莆田市中心。
莆田县地势较为平坦,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
四、人文风情莆田县是福建省的一个文化名城,拥有丰富多样的人文风情。
这里是中国著名的侨乡之一,有着众多的华侨和海外福建人。
莆田县除了传统的宗教文化,如佛教、道教等,还有独特的民俗文化和传统手工艺,如木雕、石雕等。
莆田县的风景名胜也是其独特的人文风情的一部分。
莆田县境内有着许多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如南山公园、花果山景区等。
这些景点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文化景观吸引着众多的游客。
五、经济发展莆田县的经济以农业、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经济发展较为稳定。
农业方面,莆田县主要种植水稻、茶叶、糖料等作物,养殖业也有一定规模。
手工业方面,莆田县以木雕、石雕等传统手工艺闻名。
现代服务业方面,莆田县逐渐发展起来,有着一定规模的旅游业、金融业和物流业。
六、教育和科技莆田县注重教育和科技的发展,拥有一批优秀的学校和研究机构。
莆田县的教育事业不断创新,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为县域内的人才培养作出了重要贡献。
科技方面,莆田县加强科研力量的建设,努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七、旅游资源莆田县拥有许多独特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其中,南山公园是莆田县的一大亮点。
南山公园位于莆田县市区东南部,是莆田县的地标性景点之一。
莆田市地理环境
莆田市位于福建省东南部沿海地区,是福建省较为重要的地级市之一。
其地理环境多样,既有海岸线,又有山脉和河流。
莆田市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
下面将从海岸线、山脉和河流三个方面介绍莆田市的地理环境。
海岸线:莆田市拥有辽阔的海岸线,海域资源丰富,是重要的渔业产地。
沿海地区风景优美,海滩宽阔,吸引着许多游客前来观光休闲。
海洋气候也为该市带来了独特的气候特点,海风清新,夏季凉爽,冬季温暖。
山脉:莆田市境内有丘陵和山脉地貌,山地面积较大,地势多为起伏。
山脉给予了该市丰富的自然资源,山间树木茂盛,植被覆盖率高。
同时,山区还有许多瀑布和溪流,水质清澈,是优质的自然景观区。
河流:莆田市有众多河流穿城而过,其中以涵江河和湄洲河最为著名。
这些河流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也为农业生产和城市发展提供了便利。
河流沿岸风景优美,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综上所述,莆田市地理环境多样丰富,海岸线、山脉和河流构成了该市独特的自然景观,也为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了重要支撑。
中国影像方志福建卷莆田篇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介于北纬23°33′~28°19′,东经115°50′~120°40′。
东北与浙江省毗邻,西、西北与江西省接界,西南与广东省相连,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相望。
福建是中国著名侨乡,旅居世界各地的闽籍华人华侨约1088万人。
福建与台湾渊源流长,台湾人中80%祖籍福建。
福建居于中国东海与南海的交通要冲,是中国距东南亚、西亚、东非和大洋洲最近的省份之一。
福建的地理特点是“依山傍海”,九成陆地面积为山地丘陵地带,被称为“八山一水一分田”。
福建的森林覆盖率达65.95%,居全国第一。
福建的海岸线长度居全国第二位,海岸曲折,陆地海岸线长达3751.5千米。
福建以侵蚀海岸为主,岛屿众多,岛屿星罗棋布,共有岛屿1500多个,海坛岛现为全省第一大岛。
是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的起点,也是海上商贸集散地,和中国其他地方不同,福建沿海的文明是海洋文明而内地客家地区是农业文明。
依山傍海的特点也造就了福建丰富的旅游资源;而且除了东山岛,鼓浪屿,武夷山,泰宁,清源山,白水洋,太姥山等自然风光外,还有土楼、安平桥、三坊七巷等人文景观。
截止2019年8月31日,福建省面积约12.4万平方公里,共有9个地级市,29个区,44个县,12个县级市。
福州市(闽A,面积1.1968万平方公里,现辖6区6县1县级市)。
鼓楼区、仓山区、台江区、晋江区、马尾区、长乐区、福清市、罗源县、连江县、平潭县、闽侯县、闽清县、永泰县。
厦门市(闽D,面积1699.39平方公里,现辖6区)。
同安区、翔安区、集美区、思明区、海沧区、湖里区。
莆田市(闽B,面积4119平方公里,现辖4区1县)。
涵江区、秀屿区、荔城区、仙游县,三明市(闽G,面积2.2965万平方公里,现辖2区9县1县级市)梅列区、三元区、永安市、沙县、尤溪县、明溪县、大田县、将乐县、泰宁县、建宁县、宁化县、清流县。
莆田锦江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高三地理一、单选题(16题,每小题3分,共48分)下图是信风带中的某海区水温空间分布(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情况。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图示海区表层洋流的性质和位置可能是( )A. 暖流,北半球大洋东岸B. 暖流,南半球大洋西岸C. 寒流,南半球大洋西岸D. 寒流,北半球大洋东岸2. 图中洋流流经沿岸地区的气候类型可能有( )①热带季风气候 ②热带雨林气候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②④某日,小李在某地(110°E,40°N)广场游玩时,发现广场平面图中的指向标模糊不清(图a)。
他通过观测广场石柱影子的长度和方向(图b),确定了平面图的指向标。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该广场平面图的指向标应该是图c中的()A① B. ② C. ③ D. ④.4. 一周后的相同时刻,小李再次测量发现该石柱的影长变长,则第二次观测日期可能在()A. 2月16日前后B. 5月8日前后C. 8月20日前后D. 11月10日前后根据关键区域(虚线框内)风场辐合情况,冬季强华南准静止锋可分为三类。
下图示意三类冬季强华南准静止锋及其850百帕等压面上≥4m/s的风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Array5. 与北风辐合型相比,南风辐合型关键区域降水更多。
下列解释合理的是()A. 雨区范围更大B. 冷空气势力更强C. 水汽量更充足D. 地形阻挡更明显6. 受南北风辐合型冬季强华南准静止锋的影响,广东省北部地区()A. 低温雨雪频发B.C. 河流入汛提前D. 昼夜温差增大新疆东部某雅丹地貌区,环境恶劣,被视为“畏途”。
某同学随科考人员在该地研学旅行时,拍摄了布满“小蘑菇”的残丘岩壁照片(如图所示)。
完成下面小题。
7. 岩壁上“小蘑菇”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为()A. 沉积搬运B. 搬运风化C. 风化侵蚀D. 侵蚀沉积8. 该雅丹地貌区被视为“畏途”的主要原因是()①空气稀薄②风沙强劲③气候极度干旱④滑坡分布广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相对湿度是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条件下饱和水汽压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
莆田县志一、地理概况莆田县是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地区的一个县级行政区,地处闽南地区,东临台湾海峡,南接泉州市,北界福清市,西接仙游县。
莆田县总面积为XXXX平方公里。
莆田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温暖湿润,气候宜人,是典型的闽南地区气候特征。
二、历史沿革莆田县这个地方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早在公元前三千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的聚居点。
莆田县的历史可以分为多个时期:1. 建县之初莆田县最早设县可追溯到唐朝开元年间(公元713年),当时的莆田县为龙浔县,是唐朝开国皇帝李渊封给李世民的封地。
后来,唐肃宗在位时将龙浔县改名为莆田县,从而确立了莆田县的行政地位。
2. 明清时期的兴起明代和清代是莆田县发展的黄金时期。
莆田县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特别是清代乾隆年间,莆田县的瓷器制作技术达到了巅峰,成为当时瓷器生产的重要区域。
此外,莆田县在商业贸易方面也有非常显著的成就,成为了当时闽南地区的商业中心。
3. 近现代发展近代以来,莆田县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莆田县着力发展农业、工业和旅游业,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莆田县的茶叶、红色特产、石斛和景点等都来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者。
三、经济发展莆田县的经济以农业和工业为主。
农业方面,莆田县盛产粮食、茶叶、水果等农产品,其中以茶叶最为出名。
莆田县的茶叶种植历史悠久,品质上乘,因此茶叶一直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工业方面,莆田县的红色特产产业、石斛种植加工和服装纺织制造等行业比较发达,为县域经济增加了不少的收入。
另外,莆田县的旅游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莆田县拥有众多的自然景区和人文景点,如徐祖庙、将军洞、白鹭洲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赏和游玩。
旅游业的发展也为莆田县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
四、文化底蕴莆田县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丰厚的文化底蕴。
这里有许多传统的文化活动和民俗节日,如龙船活动、庙会、观音节等。
2023年莆田生物地理中考等级划分近年来,莆田生物地理中考等级划分备受关注。
2023年的中考中,莆田生物地理科目的等级划分将引起广泛讨论。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2023年莆田生物地理中考等级划分,并就其深度和广度展开全面评估。
1. 等级划分的背景和意义莆田生物地理中考等级划分是指根据学生在考试中的得分情况,将他们的成绩分为不同的等级,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
这种等级划分旨在给予学生更具体和准确的评价,同时也可以为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2. 等级划分的标准和框架对于2023年的莆田生物地理中考等级划分来说,其标准和框架将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需要关注等级划分所采用的评价标准,以及对学生在生物地理方面的综合考量。
还需要了解等级划分的框架是否能够全面覆盖生物地理知识的各个方面,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3. 等级划分的影响和建议2023年莆田生物地理中考等级划分不仅会对学生个体产生影响,还会对整个教育体系产生深远的影响。
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对等级划分进行评估,包括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影响、对教师教学方式的影响以及对学校教育管理的影响等等。
基于对等级划分的综合评估,我们也可以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以期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教学效果。
4.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撰写这篇文章的作者,我认为2023年莆田生物地理中考等级划分的目的在于更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在生物地理科目上的学习成绩。
然而,该等级划分也应当兼顾学生个体的特点和实际情况,避免过分强调考试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我认为等级划分的标准和框架应当更加贴合当前生物地理教学的实际需求,尽可能保持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一致性,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结回顾通过本文的全面评估,我们对2023年莆田生物地理中考等级划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从等级划分的背景和意义、标准和框架、影响和建议等多个方面对其进行了探讨。
莆田地理
一、地理位置:(填图)
莆田市位于福建沿海中部,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
东北、北面与福州市接壤,西面、南面则与泉州接壤。
地处中、南亚热带。
优越的地理位置有利于发展多种经济,尤其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和对对台交流。
二、行政区划:现辖城厢区、荔城区、涵江区、秀屿区和仙游县5个县级行政区。
三、人口:
1、数量:全市面积位福建省九个设区市中第八位,到2005年底,全市户籍总人口为304.8d 万,超过厦门、三明、龙岩居全省第六位;人口密度仅次于厦门,居全省第二位,远高于全省和全国的人口密度;人口自然增长率居全省各市之首,
2、人口分布:80%以上人口分布在平原和沿海,山区人口密度较低。
是我省重点侨乡。
莆田市为人口净流出地区。
四、地形多样,海岸曲折
1、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2、莆田市地形多样,平原、丘陵、低山面积广,西北部为地势较高的山脉,中部为丘陵、盆谷交错区,东南沿海为低丘和平原,地势较低。
最大的平原是兴化平原,俗称南北洋平原,是我省第三大平原,是全市最大的“鱼米之乡”。
3、海岸线曲折漫长,多港湾、半岛、岛屿。
主要海湾有兴化湾、平海湾、湄洲湾;主要半岛有埭头(平海)半岛、忠门(莆禧)半岛、秀屿(醴泉)半岛,著名岛屿有南日岛、湄洲岛及乌丘屿等。
4、位于埭头、东峤、北高三镇间的后海围垦(303围垦工程)是我市最大的围垦工程。
五、气候:莆田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1、季风气候显著,沿海风大。
冬季盛行东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风向随季节转换显著。
2、冬暖夏热,无霜期长。
气温大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山区渐低,无霜期长,中部盆地、平原是我市热量条件最好的地区;
降水丰沛,降水空间分布不均:由西北山区向东南沿海减少,至海岛最少;
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春夏降水多,秋冬少;
春季至初夏多锋面雨,夏秋之交多台风雨,时有对流雨,
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大,易发生洪涝灾害。
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干旱、暴雨、洪涝、寒害、台风、冰雹和雷击:
旱灾对农业生产影响严重,尤其对沿海地区威胁特别大;从出现几率和对农作物的危害来年,夏旱居首,秋冬旱次之。
洪涝多发生在梅雨季(5~6月)及台风季(7~9月)。
寒害主要有“三寒”,即“倒春寒”(3~4月)、“五月寒”(5~6月)、和“秋寒”(9~10月)。
寒害常给水稻生产带来不利影响,易造成烂秧,导致水稻产量下降,甚至造成颗粒无收。
六、河流:水系发达,河网密布
莆田市境内水系发达,主要三大河流有木兰溪、延寿溪、秋芦溪。
河流水文特征:河流流程短、河网密,流量较小、水位变化大、含沙量大。
木兰溪是莆田的“母亲河”,是境内最大河流,源于仙游县西苑乡黄坑村,全长105千米,自西北向东流,与延寿溪在涵江三江口交汇注入兴化湾;干支流上建了东圳、东溪、古洋等水库。
七、资源状况:
1、海洋资源:莆田地处东南沿海,海岸曲折,拥有辽阔的海域和滩涂以及丰富的海洋资源。
闽中渔场是福建省五大渔场之一,盛产带鱼、马鲛、乌鲳等鱼类。
前沁盐场是福建省最大的盐场。
湄洲岛是国家级的旅游度假区。
2、矿产资源:境内矿产种类多,主要以沙、石、土等非金属矿为主,
花岗岩储量大,花岗岩中的“湄洲黑”与“华亭青”在国际市场十分畅销。
平海花岗岩是北京人民大会堂外墙翻新的专用石材。
游洋为福建省最大的叶腊石生产基地;
3、地热资源分布较广,赖店、度尾、榜头、秋芦、白沙镇等到有温泉分布。
4、生物资源:莆田气候温和,雨量充足,十分有利于植物生长、动物生息。
————莆田有“鱼米之乡”和“水果之乡”的美称。
八、农业生产,蓬勃发展
莆田市已基本形成粮食、蔬菜、食用菌、畜禽、水产、水果等六大主导产业。
食用菌:莆田市是全国最大限度标准化蘑菇栽培和姬松茸生产基地。
粮食: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甘薯、大麦、小麦等。
经济作物主要有甘蔗、花生、油菜、茶树等。
水果:荔枝、龙眼、枇杷、无籽蜜柚誉称“莆田四大名果”。
莆田素有“兴化桂圆甲天下”等美誉,是全国龙眼生产基地、农业部南亚热带作物名优基地(常太枇杷、度尾文旦柚)以及荔枝生产基地、橄榄生产基地。
常太镇被誉为“中国枇杷第一乡”。
畜禽:新度是全国著名的“禽苗之乡”。
水产:有鲍鱼(南日)、花蛤、龙须菜、鳗鱼等优质养殖产品。
五个渔业养殖基地——海参和鲍鱼生态养殖基地,鳗鱼无公害养殖基地,龙须菜标准化
养殖基地,对虾、花蛤、蛏综合养殖基地,麒麟菜养殖基地。
莆田市花为月季。
九、工业结构,趋向合理
工业增长速度居全省前列,形成了鞋革、电子信息、食品、电力、机械、建材等支柱产业,“鞋城”、“电子城”、“啤酒城”、“工艺城”等称誉远播四方。
莆田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型电子计算器产量占全球市场份额60%以上,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计算器制造基地。
工业结构趋向合理,非公有制工业企业成为我市工业结构的主体,拥有6项国家名牌产品:东南乡大米、雪津啤酒系列产品,才子衬衫、沃特运动鞋、三棵树漆、卡朱米羽绒服。
湄洲湾北岸成为莆田市重要工业基地。
全市已形成鞋帽、电子、轮胎、纺织服装、烤鳗、工艺品等六大出口支柱。
十、交通运输:
公路运输是莆田主要的运输方式,承担着全市货物和旅客运输的主要任务。
形成以沈海(沈阳——海口)高速公路莆田段、324国道莆田段以及7条省道为主干道的稠密公路网。
已建成的福厦铁路结束了莆田没有铁路的历史,正在建设中的铁路有向莆铁路(江西向塘——莆田)。
海洋运输是莆田重要的运输方式,秀屿港,港阔水深,不冻不淤,天然避风,沿岸陆域广阔平坦,被称为“世界不多,中国少有”的深水港。
十一、旅游资源丰富多彩
莆田旅游业稳步发展。
境外游客以台湾同胞为最多,湄洲岛是大陆吸引台胞最多最集中的地方之一。
莆田为福建省历史文化名城,涵江白塘镇洋尾村是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莆田市著名旅游景点: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湄洲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福建四大佛教禅林之一:广化寺;
集宋代建筑与石刻艺术为一体:释迦文佛塔;
宋代水利工程:木兰陂;
以湖、洞、瀑、石四奇著称的“福建三绝”之一的九鲤湖国家水利风景区;
国内保存最完整的鼓楼之一:古谯楼
还有:三清殿、南少林等。
湄洲岛是海内外闻名的“海上和平女神”妈祖的故乡,是妈祖文化的发祥地。
湄洲岛妈祖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湄洲妈祖信仰习俗被列入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妈祖祭典为“中华三大祭典”之一,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湄洲岛上的妈祖祖庙、湄屿潮音、黄金沙滩、鹅尾神石四大景区开发建设已初具规模。
十二、生态环境
1、莆田的环境污染主要是水体污染和垃圾污染。
2、东圳、古洋、外度水库水质符合集中式饮用水源的水质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