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09年甘肃建设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共43项

2009年甘肃建设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共43项

2009年甘肃建设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共43项
2009年甘肃建设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共43项

2010年度甘肃省建设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名单

山东省科技进步奖公示一、项目名称

山东省科技进步奖公示 一、项目名称 金银花提质增效、综合开发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应用 二、推荐单位(专家)意见 我单位认真审阅了推荐书等相关资料,相关栏目填写符合要求。 该项目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金银花规范化种植基地优化升级及系列产品综合开发研究”(2011BAI06B01)课题、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中药与天然药物活性物质高效分离纯化技术研究与应用”(2010ZX09401-302-5-12)课题研究成果的汇总,对金银花种质收集、良种选育、规范化种植、农药化肥合理使用、采收加工、质量标准提升、综合开发利用等进行了系统研究,突破了限制生产发展、效益提高的关键技术瓶颈,实现了规范化种植,稳定和提高了金银花药材产量与质量,经产业化推广应用,提高了生产收益,增加了就业岗位,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为促进山东中医药事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候选人张永清教授为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是省内中药资源与中药材质量控制研究领域的领军人才,经多年努力,建立了一支强有力的技术队伍,团队成员科学素养高、创新能力强,是山东省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主力军。 经审查,该项目内容严谨,数据真实,资料可靠。成果关键技术创新突出,对于促进中药产业和中医药事业发展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实际意义。项目申请人员均为本项目两项课题的研究人员,其排序无异议。 同意推荐申报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三、项目简介 中药质量是关系中医药事业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金银花属常用大宗中药材,山东是其主要道地产区,种植面积达100万亩以上,由于生产中良种缺乏、化肥农药滥用等问题,药材有效性与安全性难以保证,严重制约着产业发展。本项目以提质增效为目的,重在突破关键技术瓶颈,保证产出的药材优质高值。 (一)主要技术内容 1、收集保存种质,建立基因库,发明金银花品种选育和促进种子萌发新方法,选育优良品种,建立种苗质量标准与良种繁育技术规程,推广种植新品种。 2、发明新型肥料和农药,建立金银花肥料施用和病虫害防治技术体系,控制金银花药材重金属含量,保证有效性和安全性。

2014年度甘肃省科技进步奖公示名单

2014年度甘肃省科学技术奖建议授奖名单 ================ 甘肃省科技功臣奖================ 王栋 ================ 甘肃省自然科学奖================ 一等奖 2014-Z1-001 工程材料表面的润湿及其调控 推荐单位: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 主要完成人:周峰、郭志光、王道爱、张招柱、刘维民 二等奖 2014-Z2-002 静态梁方程的分歧及带干摩擦的振荡子研究 推荐单位:甘肃省教育厅 主要完成人:马如云、代国伟、高承华、徐嘉、韩晓玲 2014-Z2-003 青藏高原高山植物的进化历史研究 推荐单位:兰州大学 主要完成人:刘建全、陈世龙、陈生云、王玉金、张茜 三等奖 2014-Z3-004 几类非线性动力系统的渐近行为研究 推荐单位:甘肃省教育厅 主要完成人:霍海峰、孙建平、王大斌、潘书霞、黄灿云 2014-Z3-005 可控纳米材料的光诱电子界面电子转移研究 推荐单位:甘肃省教育厅 主要完成人:卢小泉、杜捷、王志华、薛中华、刘秀辉 ================ 甘肃省技术发明奖================ 一等奖 2014-F1-001 藏药独一味新药创制与推广应用 推荐单位:甘肃省药学会 主要完成人:贾正平、李茂星、阙文斌、尹强、张汝学、张承忠

二等奖 2014-F2-002 芳烃抽提原料加氢精制催化剂开发及其应用 推荐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兰州化工研究中心 主要完成人:梁顺琴、王宗宝、王廷海、吕龙刚、郑云弟、马好文 2014-F2-003 裂解碳五综合利用产品技术 推荐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兰州石化分公司 主要完成人:张霖、邓廷昌、王福善、潘广勤、张耀亨、曲云 2014-F2-004 聚苯硫醚纤维纺丝工艺研究与应用 推荐单位:酒泉市科技局 主要完成人:宋祥会、周文、胡原、周华、杨永红、宋立旺 三等奖 2014-F3-005 高效清洁化催化裂化催化剂制备技术开发及应用 推荐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兰州化工研究中心 主要完成人:谭争国、刘从华、张海涛、孙书红、段宏昌、汪毅 2014-F3-006 螺旋滚筒式残留地膜清理机的研制 推荐单位:定西市科技局 主要完成人:潘卫云、李月娥、赵明 2014-F3-007 家畜布鲁氏菌病快速检测技术的建立与应用 推荐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 主要完成人:邱昌庆、蔺国珍、曹小安、周继章、郑福英、宫晓炜 2014-F3-008 330kV超高压输电线路双分裂导线翻转器 推荐单位: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 主要完成人:李玉明、谢炜、成保、杨健、姚军、孔晨华 ================ 甘肃省科技进步奖================ 一等奖 2014-J1-001 口蹄疫O型缅甸98(MYA98)疫苗的研制及应用 推荐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 主要完成人:才学鹏、刘湘涛、王超英、郭建宏、刘西兰、何继军、张云德、靳野、张军、郑海学、翟国元、陈涓、王国平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中农威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4-J1-002 复杂油气藏地球物理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

甘肃省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制度实施细则

甘肃省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制度实施细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保证建筑产品使用安全,根据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省人民政府《甘肃省建设项目(工程)竣工验收暂行办法》(甘政发[1992]227号)、建设部《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管理暂行办法》(建设部令第78号)、《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验收暂行规定》(建建[2000]142号)等法规和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凡在本省境内的各类建设工程,除国家和省上另有规定外,竣工验收备案均适用本细则。 第三条建设工程建成后,必须通过竣工验收,并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后方可投入正式使用。 第四条全省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负责竣工验收的监督和竣工验收备案管理工作。 第五条 ,经省人民政府确定的全省重点建设项目、列入重大建设工程管理的和省政府委托的其它大中型项目由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单位按照省政府《甘肃省建设项目(工程)竣工验收暂行办法》组织竣工验收。 其它建设工程由建设单位负责组织竣工验收,并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六条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一) 已完成工程设计和合同约定的各项内容,达到竣工标准。

(二) 施工单位在工程完工后对工程质量进行了检查,确认工程质量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符合设计文件及合同要求,并提出工程竣工报告。工程竣工报告应经项目经理和施工单位负责人审核签字,并加盖公章。 (三) 委托监理的建设工程,监理单位应具有完整的监理资料,并提出工程质量评估报告。工程质量评估报告应经总监理工|程师和监理单位有关负责人审核签字,并加盖公章。 (四) 勘察、设计单位对勘察、设计文件及施工过程中由设计单位签署、并经监理单位认可的设计变更通知书进行了检查,确认勘察、设计符合国家规范、标准要求,施工单位的工程质量(达到设计要求,并提出质量检查报告。质量检查报告应经该项目勘察、设计负责人和勘察、设计单位负责人审核签字,并加盖公章。 (五) 生产性建设工程主要工艺设备及其配套设施经联动负荷试车合格,形成生产能力,能够生产出设计文件所规定的产品。建设单位根据试生产情况,提出试生产报告,并经有关负责人审核签字。 (六) 建设单位编制完成工程竣工决算,按规定经过有关单位审查和审计,并提出审查和审计意见。 (七) 有完整的技术档案和施工管理资料。 (八) 有工程使用的主要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的进场试验报告。 (九) 建设单位已按合同约定支付工程款。 (十) 有施工单位签署的工程质量保修书。 (十一) 规划区范围内的工程,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其是否符合规划设计要求进行了检查,并出具认可文件。

科技进步奖公示材料

科技进步奖公示材料 一、项目名称 雷达对抗侦察信息处理关键技术研究 二、提名者及提名意见 提名者:中共湖北省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 提名意见:准确、可靠、及时的雷达对抗情报是现代战争胜负的关键,先进的雷达对抗侦察信息处理技术是获取高质量情报的基础。现有雷达对抗侦察信息处理技术在可靠性、稳定性、实时性等方面难以应对日益复杂的战场电磁环境,已成为制约装备性能发挥的关键瓶颈。为此,该项目围绕雷达对抗侦察信息处理关键技术展开深入研究,在复杂雷达辐射源信号脉内特征挖掘、特征参数评估、信号分选识别方法和运用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研制的雷达辐射源信号分选识别系统,为复杂电磁环境下获取稳定、可靠的雷达对抗情报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该项目的理论研究难度大、创新性强,成果关键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项;出版学术专著2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相关领域培养博士、硕士8名。该项目相关成果已在雷达对抗侦察装备上进行了应用,有效提升了装备的信息处理能力,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提名该项目为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三、项目简介 该项目属于电子与信息技术领域,针对现有雷达对抗侦察系统分选识别准确率较低的突出问题,从脉内特征参数挖掘、多指标特征参数评估和基于脉间相参特征的雷达辐射源

信号分选等三个方面展开理论研究,在此基础上研制了雷达辐射源分选识别系统,有效提升了现有雷达对抗侦察系统的信息处理能力,输出的雷达对抗情报信息全面性、准确性、及时性明显提高。 四、客观评价 该成果针对当前雷达对抗侦察信息处理中存在的典型问题,重点研究了“基于多域的脉内有意调制特征挖掘、脉间相参特征挖掘以及特征参数评估”等关键技术,研制了雷达辐射源分选识别系统,研究难度较大、创新性强;在“利用多域脉内有意调制特征参数提高雷达辐射源信号的分选识别准确率、利用脉间调制特征识别雷达辐射源的工作属性”等问题上有重大创新,在“利用相参特征解决分选识别中的分批合批等问题、利用多指标体系评估脉内调制特征参数”方面属于国内首创。研究成果整体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破解了当前“雷达辐射源信号分选识别准确率不高、难以根据应用需求选择脉内特征参数”等技术难题,在提高雷达对抗侦察系统使用效能,尤其是在提高雷达对抗侦察信息处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应用情况 2011年12月至2015年11月期间,该项目成果的主要技术在装备上进行了多次实际应用,有效解决了当前雷达对抗侦察信息处理中存在的典型问题,提高了雷达辐射源分选识别准确率,取得了显著效果。 六、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 1.基于多指标的雷达信号脉内特征参数评估方法,发明专利,ZL201010543670.X

甘肃建投杯优质工程奖评选解说词

天水商贸城1#馆“甘肃建投杯” 优质工程奖评选解说词 【封面】各位评委,各位专家大家好!我是天水商贸城1#馆的施工员。 【目录页】下面由我为大家从以下七个方面阐述天水商贸城1#馆项目的具体情况: 【工程概况页】天水文化艺术馆(1#馆)位于天水商贸城中心位置,是天水文化产业建设的重大项目,占地100亩。 【透视图页】该建筑形态呈椭圆形椎体,直径119.7米,建筑高度23.7米。地下一层,地上三层(局部四层),总建筑面积30560.78平方米,单层建筑面积9169平方米,基础采用平板式筏形基础,建筑结构形式为框剪结构,总投资8600万元。 【航拍图】此图为工程即将封顶时的一张航拍图,图片左下角为天水商贸城1#馆。它的外形正立面象征麦积山,单层平面象征着伏羲八卦阴阳太极图。 【参建单位页】本工程的参建单位由图上所显示的各单位组成。 【目标页】工程中标后,我公司确立了创“甘肃建投杯”优质工程奖及甘肃省“飞天奖”的质量目标,将严把质量关贯穿与工程始末。 (第二部分:工程难点控制) 【难点一页】难点一,定位放线。本工程主体结构为椭圆型椎体,框架柱全部为圆形柱,80%以上的梁为弧形梁,且弧度多变。而传统椭圆形放线主要依据解析几何法,但是这种方法计算繁琐,如果场地不平整或平面形状多变,极易出错。本工程开工之后,立即组织经验丰富的施工技术人员,应用全站仪建立平面测量控制网技术。 【特点页】此技术精度高、误差分布均匀,受外界干扰小,便于检查和纠正。【定位图页】此图为运用施工测量控制网技术时绘制的定位图 【现场讲解页】这张图片是我们的技术负责在现场指导施工员进行侧量定位。【难点二页】难点二:柱模板加固、定位。本工程所有柱均为圆形柱,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若采用传统的钢模板体系,加工周期太长,梁柱接头难以控制,成本较高。经过全方面的考察研究,最终选用了圆柱木模版。 【图片页】针对圆柱木模版,我们编制了《圆柱木模板施工方案》,此方案从模板的错位安装方法, 【说明页】钢带的水平安装方法, 【说明页】上下接口的加固以及模版的拆除和保护等多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柱模拆除页】此图为第一批柱模板拆除后的效果图。 【难点三页】难点三:圆弧砌体工程质量控制。 本工程大部分墙体为圆弧墙体,在砌筑过程中质量的控制尤为重要,在施工过程中,弧度较大处采用丁字砌法,在弧度较小处采用丁顺交错砌法。 【墙体图片页】而在弧度急转的地方,加工异型砖、弧形砌块。 【难点四页】难点四:弧形梁与圆柱接头模板拼缝的质量控制 所有模板接缝处加粘海绵条(包括柱根部、梁柱交接处等容易漏浆部位)。

2017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申报项目公示材料

2017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申报项目公示材料 一、项目名称:新一代高品质耐久性沥青混合料的研发,设计方法与工程应用 二、推荐单位(专家)意见: 1.推荐单位意见 我单位认真审阅了该项目推荐书及其附件材料,确认全部材料真实有效,完成人、完成单位排序无异议,相关栏目均符合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办公室的填写要求。按照要求,我单位和项目完成单位都已对该项目的拟推荐情况进行了公示。 项目针对适应复杂重载环境下的新一代高品质沥青及混合料设计理论和方法、新材料研发、设计生产一体化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关键技术和创新点如下: 1.揭示了高劲度沥青胶结料、级配结构及其相互作用全面均衡提升混合料性能的规律,建立了适应特殊荷载环境下的高劲度沥青混合料设计理论与方法,提出了基于高劲度胶结料性能的混合料设计参数选择方法和性能评价标准,发明了针对不同特殊荷载环境下的典型铺装结构。 2.提出了“先模量梯级升级,后改性”的胶结料性能综合提升技术,建立了复杂重载环境条件下高劲度沥青胶结料技术体系,发明了综合性能优越的系列宽工作域硬质沥青、复合改性沥青及其新型高劲度耐久性沥青混合料。 3.开发了高劲度沥青规模化工业生产装置和工艺技术流程,提出了高劲度沥青生产均匀性控制技术和施工温度确定方法,形成了高劲度沥青胶结料及其混合料生产、施工与质量控制的成套技术,实现了严酷荷载环境作用下沥青铺装耐久性设计与工程应用。 相对于国内外同类技术,成果实现了新一代高品质耐久性沥青混合料的研发、设计与规模化应用,拓宽了沥青混凝土的应用技术领域,科技创新性显著,成果广泛应用于长大纵坡道路、大容量公交专用道与港湾、港区公路与港口专用道、重载桥面铺装及机场跑道等,对提高沥青混合料的耐久性,极大降低了道路工程的运营维护成本,推广应用前景显著。 项目成果经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对照山东省科学技术授奖条件,推荐该项目申报2017年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公益类)。 2、推荐专家意见: 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得者的山东公路学会秘书长杨永顺和交通运输部公路研究院孟书涛研究员基于对项目内容的了解,认为该项目符合山东省科学技术奖有关推荐条件和标准所规定的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授奖条件,所填推荐意见客观、真实,本人同意作为该项目的推荐专家予以公布,其推荐意见如下: 1.杨永顺专家推荐意见: 该项目针对传统沥青胶结料与混合料无法满足复杂荷载作用下特殊道路(如长大纵坡公路、大容量公交专用道与港湾、港区公路与港口专用道、重载桥面铺装及机场跑道等)使用需求及单一模量提升技术手段的不足,通过系统研究攻关,取得了系列显著研究成果,发明

关于2019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奖复评答辩的预通知

关于2019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奖复评答辩的预通知 根据2019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奖评审工作安排,拟于2019年8月中上旬(具体时间另行通知)组织复评答辩,现将有关事项预通知: 一、答辩对象 通过初评的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成果推广奖、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奖项目和部分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目参加复评答辩。 请登录湖北省科技奖励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系统)查询是否需要答辩和具体答辩时间(答辩时间确定后在该系统更新)。完成单位(人)通过“项目初评信息系统”进行查询,提名单位(人)通过“提名单位答辩管理系统”进行查询。 无论是否参加复评答辩,均须在系统中提交相关材料。具体要求见本通知第五部分。 二、答辩方式 湖北省科学技术奖复评答辩采用评委现场观看项目介绍演示稿后电话答辩的方式。 三、答辩流程 1.工作人员在复评会场播放项目介绍演示稿。播放结束后,评委通过电话进行提问。具体方式为: 项目完成人(原则上应为第一完成人)按要求在提前登记的固定电话前等候(固定电话原则上应为项目第一完成人工作单位所在地的本地电话),并调试好相关设备,确保通话质量。复评会场有专设固定电话及扩音器等设备,供评委提问和听取项目完成人解答。 当项目介绍演示稿播放至8分钟时,会场工作人员拨通完成人电话等候评委提问。问答采取“一问一答”式。 完成人在回答问题前,应首先介绍本人的姓名及在项目中的排名。 2.答辩时间不超过15分钟,其中播放项目介绍演示稿时间不超过10分钟,问答不超过5分钟。 四、项目介绍演示稿 (一)各奖种项目介绍内容 1.自然科学奖项目:重点介绍研究背景或思路、科学发现及其在科学理论(学说)或研究方式与手段上的创新、论文被国内外他人引用情况等。评价类内容(含提名书“客观评价”内容)不在演示稿中介绍。

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奖获奖成果名单

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奖获奖成果名单 一等奖(共24项) 1-01 测度链分析理论的变分方法及边值问题 兰州大学 孙红蕊苏有慧刘喜兰 1-02 基于NF-κB为靶点的抗肿瘤先导化合物的高通量筛选体系的建立和药理研究 兰州大学 王勤杨金波苗瑞东杜宇平韩寅蒋鹏徐锡明 吕明华陈瑛魏娟王文第高笑菲海军高清祥 惠新平 F.Barbault(法国巴黎第七大学) 1-03 植物雌激素与雌二醇的心血管作用比较研究 兰州大学 李红芳汪龙德(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田治峰邱小青张英福贾中建 1-04 拓扑方法在非线性微分方程中的应用研究 西北师范大学 马如云马巧珍韩晓玲马慧莉徐嘉熊向团代国伟 高承华 1-05 复杂原子和高离化态离子的结构及相关动力学过程研究西北师范大学 董晨钟颉录有丁晓彬苏茂根蒋军万建杰符彦飚 李冀光 1-06 超冷量子气体在光晶格中输运特性研究 西北师范大学 薛具奎张爱霞唐荣安雍文梅陈海军 1-07 高分子基功能材料基础研究

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 生态环境相关高分子材料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雷自强路德待王荣方苏碧桃马国富吴尚燕鹏华孙佳星 1-08 生物分子在界面上的电子转移行为研究 西北师范大学 卢小泉王志华刘秀辉李志锋(天水师范学院)薛中华周喜斌杜捷仵博万(陇东学院)郭慧霞 1-09 新颖的多功能阴离子受体的设计合成及其性能研究西北师范大学河西学院 张有明魏太保林奇姚虹 1-10 干旱、半干旱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及其环境效应与分区管制研究——以甘肃省为例 西北师范大学 潘竟虎石培基赵锐锋吴永伟 1-11 密码学中伪随机序列与签名体制的理论与应用研究西北师范大学 杜小妮王彩芬张玉磊杨小东刘雪艳张香芸韩亚宁程文华王会歌樊睿 1-12 光合与叶绿素荧光分析在辣椒耐低温弱光性鉴定中的应用甘肃农业大学 颉建明郁继华颉敏华(甘肃省农科院农产品贮藏加工研究所)陈佰鸿冯致张国斌李雯琳张俊峰(甘肃省农科院蔬菜所) 1-13 禾本科牧草及草坪草根际促生菌研究及其生态菌肥研制甘肃农业大学 姚拓马晖玲白小明陈秀蓉马丽萍张德罡李玉娥龙瑞军蒲小鹏徐长林席琳乔韩文星孙丽娜祁晓梅李风霞冯瑞章田宏张坤汤春梅

甘肃省建筑工程费用定额标准

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文件 甘建价[2009]358 印发《甘肃省建筑安装工程 费用定额》的通知 各市、州建设局(建委),省级有关厅、局、总公司,各有关建设、设计、施工、工程造价咨询单位:《甘肃省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定额》于2009年9月9日由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常务会议通过,现予以印发。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自2009年10月1日起,停止执行以下文件: 1、原省建设厅“关于颁发《甘肃省建设工程费用定额》暨费用标准核定办法的通知”(甘建价[2004]323号); 2、原省建设厅《关于调整甘肃省建设工程人工单价的通知》(甘建价[2006]443号); 3、原省建设厅《关于调整甘肃省建设工程人工单价的通知》(甘建价[2007]435号); 4、原省建设厅《关于调整甘肃省建设工程人工单价的通知》(甘建价[2008]97号); 1

5、原省建设厅《关于甘肃省工程规费项目住房公积金、工程排污费计算办法的通知》(甘建价[2007]83号)。 二、自2009年10月1日起,现行建设工程消耗量定额地区基价中的人工单价按照原省建设厅《关于颁发“甘肃省建设工程人工单价”的通知》(甘建价[2004]125号)中“甘肃省建设工程人工单价”×1.528计算,并计入直接工程费。 三、原有规定与本定额不一致的,按照本定额规定执行。 四、本定额从2009年10月1日起执行。已办理了结算的工程不再调整。 附件:《甘肃省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定额》 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二00九年九月九日附件:《甘肃省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定额》 2

甘肃省 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定额 目录 一、总则 二、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表 三、工程造价计算程序 四、不可竞争性反弹建设程序 五、工程费用标准及有关规定 (一)措施项目费取费标准 3

2019年湖北省科技奖拟提名公示材料

2019年湖北省科技奖拟提名公示材料 项目名称 热轧高强薄带钢高效稳定生产关键技术 提名者 湖北省教育厅 提名意见 该项目获得多项科研项目资助。研究成果含专利15项、软件著作权1项、科技论文13余篇。高强薄带高效连续稳定生产的关键技术已在国内多条热轧产线得到应用。新增直接经济效益3亿余元,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项目内容真实,符合填报要求;经协商,完成单位、完成人排序无异议;我单位按要求公示无异议,符合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申报条件,提名该项目为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项目简介 项目属于冶金机械及自动化技术领域。 “以热代冷”是轧制工业的发展趋势,热轧薄板将会取代30%-35%的冷轧薄板市场。利用热轧工艺代替冷轧工艺是实现高性能、低成本薄带材生产的重要途径。“以热代冷”生产热轧高强薄带时,轧制负荷增加、板形敏感度提高、轧材温降过大,使得轧制稳定性变差,轧制精度控制困难,设备故障率居高不下,严重制约了热轧高强薄带的连续稳定高效生产。项目组从轧制界面摩擦性能、装备功能精度以及设备运行状态等三个严重影响热轧高强薄带生产的关键问题,开展机理研究、技术开发和应用实践,实现了武钢有限热轧薄带的高效稳定生产,并推广应用到宝武集团同类产线。 主要创新如下: 1)构建了一套“预测模型+测量技术+大数据迁移学习”的轧制界面摩擦性能的调控体系,以轧机多系统耦合动力学模型为基础,通过建立轧制界面接触力学模型,开发轧制界面力学参数测量技术,结合工业现场大数据迁移学习,确定了工艺润滑参数与轧制界面摩擦力的关系,抑制了轧机异常振动,实现了高强薄带的稳定生产。 2)开发了用于热轧薄带的轧辊辊系精度测量、调整体系。发明了一种由全站仪和激光动态跟踪仪有机组合的大尺寸空间坐标测量方法,实现大尺度、复杂辊系空间位置

甘肃省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条件

甘肃省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条件 为了客观、公正、准确地评价和选拔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进一步提高专业技术人才整体素质,根据我省实际,制定甘肃省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条件。 一、基本条件 (一)学历、年限 1、博士后流动工作站期满合格的出站人员,或获得博士学位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2年以上(获得博士学位前专业工作年限折半计算),经单位考核能胜任副高级职务,可转正定职,确定本专业副高级职务任职资格。 2、研究生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担任中级职务5年以上;研究生毕业未获得硕士学位,或获得硕士学位而无研究生毕业证书者,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8年以上,并担任中级职务5 年以上。 3、大学本科毕业,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10年以上,并担任中级职务5年以上。 4、高校教师、中专教师、自然科学研究、社会科学研究人员以外的其他系列,大专毕业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20年以上,并担任中级职务5年以上。 5、高校教师、科研人员、中专教师、高中教师、技校理论课教师以外的其他系列,中专毕业在县(不含市、区)、少数民族州(含州)以下和在矿山、井下、森林、野外等艰苦条件下工作的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从事专业技术工作25年并受聘担任中级职务5年以上,允许申报评审小范围有效的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二)论文 任中级职务以来,作为第一作者或执笔人(以期刊中标注为准),在省部级本专业学术刊物(不含增刊、副刊、专刊、专辑)全文发表本专业论文2篇以上。在1部公开出版的本专业学术专著、教材中撰写3万字以上,可视为已达到在省部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的要求。刊物级别认定按照《甘肃省职称评定中论文要求及刊物级别认定办法》(甘职改办[2004]7号文件)规定执行。 (三)外语 外语要求按《关于印发〈甘肃省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外语考试及成绩使用办法〉的通知》(甘人职[2007]18号文件)执行。 (四)计算机应用能力 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按《关于参加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统一考试的通知》(甘职改办[2003]2号文件)执行。 (五)年度考核 担任中级职务以来,年度考核成绩均应达到“称职”或“合格”以上。 (六)继续教育 继续教育达到我省规定继续教育学时,并在《甘肃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

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实施细则-试行

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实施细则(试行)发布日期:2008-03-03 00:00 浏览次数:17次字体:[大中小]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评审标准 第三章评审组织 第四章申报与推荐 第五章评审 第六章监督及异议处理 第七章授奖 第八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做好省科学技术奖励工作,保证省科学技术奖的评审质量,根据《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以下简称《奖励办法》),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省科学技术奖的申报、推荐、评审、授奖等各项活动。 第三条对同一项目授奖的个人、组织应当按照贡献大小排序。 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活动中仅从事组织管理和辅助服务的工作人员,一般不得作为省科学技术奖的候选人。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行政部门一般不得作为省科学技术奖的候选单位。 第四条省科学技术奖是省人民政府授予个人或者组织的荣誉,奖励证书不作为确定科技成果权属的直接依据。 第二章评审标准

第一节省科学技术最高奖 第五条省科学技术最高奖的候选人应当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仍活跃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在我省从事科学研究或者技术开发工作累计达5年以上,为科技进步和我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奖励办法》第八条第一款所述“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促进科学技术发展中有重大贡献的”,是指在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系列或者重大发现,丰富和拓展了学科的理论,引起了该学科或者相关学科领域的突破性发展,为国内外同行所公认,对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二)《奖励办法》第八条第二款所述“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中,取得重大技术发明、技术创新,创造了巨大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的”,是指在所从事的科学技术活动中,特别是在高新技术研究及其产业化过程中,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科技成果,实现了技术领域的跨越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变革,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或者社会效益,对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第二节省自然科学奖 第六条《奖励办法》第九条第二款(一)所述“前人尚未发现或者尚未阐明”,是指该项自然科学发现为国内外首次提出,或者其科学理论在国内外首次阐明,且主要论著为国内外首次发表。 《奖励办法》第九条第二款(二)所述“具有重大科学价值”,是指该发现在科学理论、学说上有创见,或者在研究方法、手段上有创新;对于推动学科发展有重大意义,或者对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奖励办法》第九条第二款(三)所述“得到国内外自然科学界公认”,是指主要

甘肃青年科技奖评选实施细则(试行)

甘肃青年科技奖评选实施细则(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激励我省青年科技工作者投身于科教兴陇和建设创新型甘肃的伟大事业,造就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奖励为我省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做出突出贡献的青年科技人才,依据《甘肃省评比达标表彰活动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和《中国青年科技奖条例》,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章评选范围及条件 第二条全省(包括中央驻甘单位)从事科学技术工作和科普活动的广大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年龄在40周岁以下(1977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女性不超过45周岁(1972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均可参加评选。 各市(州)党委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科协共同推荐本市(州)的候选人;各大企业、高等院校、省直相关部门(单位),省科协所属省级学会和中央驻甘单位推荐本单位或本行业的候选人。 第三条参加评选的青年科技工作者要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科学精神,学风正派,并在业务工作中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 (一)获国家发明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星火特等奖的前5位人员;

(二)获国家发明二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星火一等奖、国家教学成果特等奖的前4位人员; (三)获国家发明三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星火二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的前3位人员; (四)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省星火特等奖、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及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省星火一等奖、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的前3位人员; (五)获得三项以上专利(其中至少一项为发明专利)或四项以上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且已取得重大经济效益的人员; (六)在工程设计中,获得一项以上国家设计金质奖、银质奖、省(部)级优秀设计一等奖或二项以上省(部)级优秀设计二等奖,并已取得重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人员; (七)在国家或国际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过5篇以上应用科学方面论文或2篇以上基础科学方面论文,或独立撰写、主编出版过1部以上著作,提出了新的思想和见解,并被国内外公认为有重要科学价值的人员; (八)在宏观发展战略、重大建设项目中,提出具有重大价值的可行性论证、咨询建议,或解决了重大疑难问题或关键技术问题,且已取得重大经济效益的人员; (九)在传播科学技术知识或推广应用科学技术工作中,成

2019年度湖北省科技进步奖提名

2019年度湖北省科技进步奖提名 良种参与式推广(看禾选种)项目公示材料 项目名称 良种参与式(看禾选种)项目 提名单位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 提名意见 “良种参与式推广(看禾选种)”是宜昌市种子管理部门经过7年的时间探索的一种良种参与式推广(看禾选种)的新模式和种子监管新方式。它解决良种入户最后一公里问题,创造了E两优476、荃优丝苗等新审品种只需3个生长周期,就可主导一方的神奇。用疏导的方式,解决种子市场上品种多、乱、杂和无序竞争等问题。让优良品种能够迅速抢占市场,实现优良品种延伸产业链条。在全市9个县市区建立了以品种展示为核心的集成示范网络,以良种推广为主线,结合现代农业技术,实现了良种良法的配套,加速了良种的更新换代,良种普及率得到明显提高。以品种示范为载体,助推了农业机械化、产业化、品牌化进程,让优势产业更优,特色产业更强。从2012年1个展示点,到2013年5点20亩,2014年21个点900多亩,作物主要为水稻、玉米。2015—2018年全市在七大作物举办看禾选种品种展示点123个,展示作物品种2134个,展示面积1557亩;举办展示示范点214个,示范品种408个,示范面积357914.6亩。参加人员由2012年的30人,发展到2018年观摩、培训等各类活动302场次,受众人数2.6万人,印发各类资料10万多份(册)。展示示范点由1个发展到每年近90个,展示作物由最初的玉米扩大到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食用菌、蔬菜七大作物。从2015年到2018年项目实施区实现增收约3.88亿元。推广的范围广、规模大、良种普及率高、效益显著。实施项目以来,全市良种推广速度加快,农民增收效益显著。《农民日报》《湖北日报》《中国种业》等国家省级媒体都进行了深度报道,2017年被宜昌市直机关工委评

山东省科学技术奖 科技进步奖公示内容

山东省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公示内容 一、项目名称 Kinesin家族成员调控肿瘤侵袭转移的分子机制研究 二、申报奖种 山东省科技进步奖 三、申报单位 青岛大学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山东大学 四、推荐单位意见 该项目阐述了沉默Kif2a对Tca8113细胞增殖和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揭示沉默Kif2a对舌癌增殖及侵袭转移的抑制作用并阐述了沉默Kif2a通过Rho/ROCK信号转导通路调控肿瘤细胞侵袭转移的机制,为以细胞骨架为靶点的抗肿瘤转移治疗提供新型靶分子和理论依据。立项新颖,具有创新性,课题按时顺利完成,达到预期研究目标,并发表相关SCI论文多篇,建议推荐申报科技进步奖。 五、项目简介 1、首先在原有研究结果基础上,通过MTT实验、克隆生成实验、流式细胞术、划痕实验、Transwell小室实验观察了Kif2a基因沉默对舌癌细胞Tca8113细胞增殖及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Kif2a基因沉默能显著抑制舌癌的增殖和侵袭转移能力。进一步研究了临床常用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5-Fu)与Kif2a 基因沉默对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协同抑制效应,Kif2a基因沉默能显著增强5-Fu 对Tca8113细胞的增殖抑制效应,增加Tca8113细胞对5-Fu的药物敏感性。 2、构建细胞移植瘤裸鼠模型。活体、实时观察Kif2a基因沉默对裸鼠移植瘤生长的作用,记录裸鼠生存期并绘制生存曲线。结果显示Kif2a基因沉默显著抑制裸鼠移植瘤的生长。 3、Real time RT-PCR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及Kif2a 干扰组细胞内Rho家族成员RhoA、ROCK1、Rac1及Cdc42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与阴性对照组比较,Kif2a干扰组细胞内RhoA、ROCK1、Rac1及Cdc42的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下降。 4、应用Rho/ROCK信号通路特异性抑制剂LY-27632和激动剂溶血磷脂酸LPA,

《甘肃省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B62/T25-3016-2005)

1 总则 1.0.1 为了规范甘肃省建筑工程资料的管理,确保工程实体质量,统一全省建筑工程资料收集、整理、著录的准则,结合甘肃省实际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依据《中华人民共各国建筑法》国务院令第279号《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甘肃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78 法》、《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件归档整理规 GB/T50323-2001 1.0.5 工程资料除执行本规程规定外,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规范的有关规定。 2 术语 2.0.1 工程资料(building document)

工程建设过程中从项目申请、可行性研究、立项、征地、测量、勘察、设计的开工前准备阶段和开工后监理、施工及竣工验收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形式信息的记录。包括工程准备阶段文件、施工资料、监理资料和竣工图。 2.0.2 资料员(data persknnel) 施工现场负责人收集、汇总、整理施工技术资料的管理人员。 2.0.3 工程准备阶段文件资料(seedtime project) 2.0.4) ) 工程设计 2.0.6 监理资料(project management document) 监理单位在工程设计、施工等监理过程中形成的资料。 2.0.7 施工资料(construction document) 工程竣工验收后,能真实反映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结果的图样。 2.0.9工程档案(building archive)

在工程建设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的历史记录。 2.0.10 工程资料档案著录(description of building docrment) 提取工程资料档案信息,对工程资料的内容和形式特征进行分析、选择和记录编制工程资料档案目录的过程。 2.0.11 立卷(filing) 的组卷过程。 2.0.12 归档( microrfil mcarrier) 胶片为基础通过缩微技术承载信息的物质形体。 2.0.15 光盘载体(CD carrier) 以光盘为形式承载信息的物质形体。 3基本规定 工程资料的形成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施工质量验收标准、规范、设计文件与工程合同的规定。

甘肃省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条件

甘肃省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条件甘人社发[2010]47号 为了客观、公正、准确地评价和选拔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进一步提高专业技术人才整体素质,根据我省实际,制定甘肃省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条件。 一、基本条件 (一)学历、年限 1、博士后流动工作站期满合格的出站人员,或获得博士学位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2年以上(获得博士学位前专业工作年限折半计算),经单位考核能胜任副高级职务,可转正定职,确定本专业副高级职务任职资格。 2、研究生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担任中级职务5年以上;研究生毕业未获得硕士学位,或获得硕士学位而无研究生毕业证书者,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8年以上,并担任中级职务5年以上。 3、大学本科毕业,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10年以上,并担任中级职务5年以上。 4、高校教师、中专教师、自然科学研究、社会科学研究人员以外的其他系列,大专毕业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20年以上,并担任中级职务5年以上。 5、高校教师、科研人员、中专教师、高中教师、技校理论课教师以外的其他系列,中专毕业在县(不含市、区)、少数民族州(含州)以下和在矿山、井下、森林、野外等艰苦条件下工作的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从事专业技术工作25年并受聘担任中级职务5年以上,允许申报评审小范围有效的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二)论文

任中级职务以来,作为第一作者或执笔人(以期刊中标注为准),在省部级本专业学术刊物(不含增刊、副刊、专刊、专辑)全文发表本专业论文1篇以上。在1部公开出版的本专业学术专著、教材中撰写3万字以上,可视为已达到在省部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的要求。刊 物级别认定按照《甘肃省职称评定中论文要求及刊物级别认定办法》(甘职改办[2004]7号文件)规定执行。 (三)外语 外语要求按《关于印发〈甘肃省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外语考试及成绩使用办法〉的通知》(甘人职[2007]18号文件)执行。 (四)计算机应用能力 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按《关于参加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统一考试的通知》(甘职改办[2003]2号文件)执行。 (五)年度考核 担任中级职务以来,年度考核成绩均应达到“称职”或“合格”以上。 (六)继续教育 继续教育达到我省规定继续教育学时,并在《甘肃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上复核验印的。 二、业绩条件 任中级职务以来,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全面完成了本职工作任务,并达到下列两类业绩中的一类: (一)达到下列条件中1项 1、作为定额内人员,获国家级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优秀设计奖、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国家建筑工程装饰奖;或省部级科技进步、农牧渔业丰收、优秀设计奖一、二等奖;或作为前2名获奖人,获省部级自然科学、技

甘肃省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

甘肃省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 程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1 总则 1.0.1 为了规范甘肃省建筑工程资料的管理,确保工程实体质量,统一全省建筑工程资料收集、整理、著录的准则,结合甘肃省实际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依据《中华人民共各国建筑法》国务院令第279号《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甘肃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78号《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管理暂行办法》、《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28-2001、《城市建设档案著录规范》GB/T50323-2001等国家现行的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标准和甘肃省有关规定编制。 1.0.3 本规程适用于甘肃省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工程和重要部位的加固、维修工程的资料管理。 1.0.4 工程资料的收集、整理、著录应与工程验收同步进行,使用统一制式表格。 1.0.5 工程资料除执行本规程规定外,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规范的有关规定。 2 术语 2.0.1 工程资料(building document) 工程建设过程中从项目申请、可行性研究、立项、征地、测量、勘察、设计的开工前准备阶段和开工后监理、施工及竣工验收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形式信息的记录。包括工程准备阶段文件、施工资料、监理资料和竣工图。 2.0.2 资料员(data persknnel) 施工现场负责人收集、汇总、整理施工技术资料的管理人员。 2.0.3 工程准备阶段文件资料(seedtime document of a construction project) 建设工程项目竣工验收活动中形成的文件。 2.0.4竣工验收文件资料(handing over document) 建设工程项目竣工验收活动中形成的文件。 2.0.5勘察、设计文件资料(engineering prospecting design document) 工程勘察、设计单位为工程建设提供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工程设计图、设计变更以及在工程项目建设活动过程提供的其它文件。 2.0.6 监理资料(project management document) 监理单位在工程设计、施工等监理过程中形成的资料。

博士点基金申报网络平台说明甘肃省科技奖励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 基金项目网络申报平台 操 作 手 册 中南大学网络评审系统工程研究所 2009年1月

目录 第一章概述 (1) 1.1 系统概述 (1) 1.2基金项目申报推荐工作流程 (1) 第二章申报单位用户操作说明 (3) 2.1申报单位工作流程 (3) 2.2申报单位操作程序 (3) 2.2.1 获取“申报单位号”和“登录口令” (3) 2.2.2 登录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网络申报平台 (3) 第三章申请人操作说明 (13) 3.1申报工作流程 (13) 3.2申报操作程序 (13)

第一章概述 1.1 系统概述 “基金项目网络申报平台”(以下简称申报平台)用于项目申请人、申报单位完成基金项目网络申报和推荐。对申报单位来说,主要用于指标的生成和分配、项目的审核、推荐和汇总;对项目申请人来说,主要用于录入基金项目的基本信息和上传电子版本的申报材料,同时还可以查阅无效数据的反馈。该系统必须通过互联网来运行和操作,打开网址即可进入。 1.2基金项目申报推荐工作流程 基金项目网络申报推荐工作流程为一个三层的闭环结构(图1-1),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为该工作流程的起始点。

图1-1 基金项目网络申报推荐工作流程图

第二章申报单位用户操作说明 2.1申报单位工作流程 图2-1 推荐工作流程图 2.2申报单位操作程序 2.2.1 获取“申报单位号”和“登录口令” 申报单位进行工作前,必须获取唯一确定的“申报单位号”和“登录口令”。各单位的“申报单位号”和“登录口令”由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统一分配。 2.2.2 登录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网络申报平台 在浏览器中输入网址(http://211.68.23.117/xmsb),回车后进入“基金项目网络申报平台”首页(图2-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