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国际文化服务贸易
- 格式:ppt
- 大小:213.00 KB
- 文档页数:26
•国际服务贸易测试题1-4章名词解释1.服务业:是指生产或提供各种服务的经济部门或企业的集合。
2.广义服务:是指通过提供必要的手段和方法,满足接受服务的对象的需求的“过程”。
3.信任特征:指那些顾客即使在购买和消费之后也很难做出评价的属性。
4.商业存在: 在一缔约方境内设立机构,通过提供服务取得收入,从而形成贸易活动。
5.国际服务贸易(BOP):服务的跨境交易6.经济服务化:就是在一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服务行业迅速增长,在国民经济中所占地位日益重要7.服务贸易的透明度原则:8.最惠国待遇原则:缔约一方现在和将来给予任何第三方的一切特权、优惠和豁免,也同样给予缔约对方。
其基本要求是使缔约一方在缔约另一方享有不低于任何第三方享有或可能享有的待遇。
9.生产者服务:即生产者在市场上购买的被企业用作商品与其他服务的进一步生产的中间服务,典型的生产者服务又被称为企业服务。
10.分配服务:消费者和生产者为获得商品或供应商品而必须购买的服务。
•多项选择题1.满足接受服务对象的需求包括()。
A.精神需求B.感觉需求C.提高能力的需求D.金钱需求E.物质需求2.以下()具有较强的经验特征。
A.汽车修理服务B.法律服务C.医疗服务D.餐饮服务E.旅游服务3.从经济用途及性质的角度划分服务可以分为()A.生产者服务B.消费者服务C.建筑服务D.分配服务E.政府服务4.一下()属于生产者服务业。
A.金融B.保险C.运输D.仓储E.交通5.根据GATS对服务贸易的定义,服务贸易包括()几种方式。
A.跨境交付B.机构组织流动C.境外消费D.商业存在E.自然人流动6.以下()属于跨境交付方式下的服务。
A.电信服务B.卫星影视服务C.旅游服务D.教育培训服务E.个人到境外提供医疗服务7.按照世贸组织的标准划分,国际服务贸易可分为()。
A.其他政府服务和收益B.商业性服务C.通讯服务D.金融服务E.环境服务8.FAT统计包括()。
A.外国附属机构与母国发生的跨境商品交换B.外国附属机构与母国发生的跨境服务交换C.外国附属机构与第三国发生的跨境商品交换D.外国附属机构与第三国发生的跨境服务交换E.外国附属机构与东道国发生的非跨境商品和服务交换9.以下()服务贸易出口居世界前10名之内。
国际文化贸易作为国际服务贸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际间文化贸易已成为当今全球服务贸易竞争的重点领域之一。
而文化产业在发达国家国民经济产值中亦占有很大比重,正成为其出口支柱产业之一。
正如美国学者沃尔夫所言,“文化、娱乐——而不是那些看上去更实在的汽车制造、钢铁、金融服务业——正在迅速成为新的全球经济增长的驱动轮。
”相对于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发展,有关国际文化贸易的理论研究和探讨却刚刚起步,本文选取国际文化贸易的概念作为研究标的,试图通过对其内涵和外延的梳理和综述,并结合与文化产业的关系,理清其概念的逻辑体系,从而为进一步完善和丰富国际文化贸易的理论研究打下基础。
一、国际文化贸易的概念内涵关于国际文化贸易的概念,国内外的文化学者、经济学者、政府官员及业内人士众说纷纭,到目前为止,仍没有一个一致性的描述。
有国内学者认为,“文化贸易属于国际贸易中的一种特殊的服务贸易,它是与知识产权有关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贸易活动。
文化产品不仅具有商品属性,同时也具有精神和意识形态属性。
”(周成名,2006)还有国内学者认为,“文化贸易主要是指与知识产权有关的文化产品(CulturalGoods)和文化服务(CulturalServices)的贸易活动。
”(高洁,2005)而有国外学者指出,“从概念上讲,可交易的文化实体可被定义为能生产或分配物质资源的产品和服务,这些产品和服务能通过音乐、文学、戏剧、喜剧、文档、舞蹈、绘画、摄像和雕塑等艺术形式娱乐大众或激发人们思考。
这些艺术形式,有的能以现场表演的方式(如音乐厅和舞台剧)展示给大众,有的却是先被存储记录下来(如在压缩光盘里)再卖给大众。
这里面同样还包括储存和分配文化产品的机构。
它们有的以公共服务的形式存在,(如图书馆和博物馆);有的以商业的形式存在,(如电视台和美术馆);有的则两者兼而有之。
”(VanGrasstek,2005)总体上看,对于文化贸易的概念内涵国内外较为一致地认同。
海闻《国际贸易》课后习题详解目录第1章导论第2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第3章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基本模型第4章新古典贸易模型:扩展与应用第5章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第6章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第7章进口保护政策:关税第8章进口保护政策:非关税壁垒第9章出口鼓励与其他政策第10章贸易保护的理论第11章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第12章区域性自由贸易与经济合作第13章中国对外经济的改革和发展本书是海闻《国际贸易》教材的学习辅导书,对海闻《国际贸易》教材每章的课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个别知识点进行了扩展。
课后习题答案久经修改,质量上乘,特别适合应试作答和临考冲刺。
另外,部分高校研究生入学考试部分复试真题就来自于该书课后习题,因此建议考生多加重视。
资料下载地址:/Ebook/8972.html来源:【弘博学习网】或关注公众号【hbky96】获取更多学习资料。
一、概念题1闭关自守答:闭关自守是指关闭关口,不和其他国家来往。
闭关自守具体是指明清政府实行的严格限制对外交通、贸易的外交政策,包括对来华外人的商务活动、居留期限、华夷交往等做出限制,实行“禁海”。
直至1840年的鸦片战争之后到清朝灭亡,中国才被迫打开大门。
2对外开放答:对外开放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国家积极主动地扩大对外经济交往;另一方面是指放宽政策,放开或者取消各种限制,不再采取封锁国内市场和国内投资场所的保护政策,发展开放型经济。
3互通有无答:互通有无是指相互间拿自己多余的东西去交换自己所缺少的东西。
古代世界贸易就开始于各地区之间的互通有无,它也是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动机。
4殖民贸易答:殖民贸易是指自地理大发现以来,各个殖民国家对殖民地区的大肆掠夺,他们将亚非拉美等殖民地的产品运往欧洲,牟取暴利。
当时国际贸易的主要方式就是殖民贸易。
5奴隶贸易答:奴隶贸易是指15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叶,西方殖民主义国家为了向美洲殖民地种植园和矿山提供劳动力,而从其他殖民地掠走大批奴隶,将其远程贩运进行买卖的一种贸易。
中国文化输出的对策建议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作为综合国力的一部分,其输出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文化输出的强弱体现了一个国家软实力的强弱,能够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特殊战略效果。
国际上有种说法“一流国家输出文化,二流国家输出人才,三流国家输出产品”,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5000年中华文明积淀的中华文化,面对西方文化的强势输入,我们必须采取主动输出的方式来保护中华文化的优势,从而提高自己的影响力和辐射范围,进而提高对世界经济、政治的影响。
文化与文化输出的内涵文化:指人在改造客观世界、在协调群体关系和调节自身情感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以人为宗旨、以价值观念对象化为实质的人类文明进化过程。
内容小到大个人行为、心理和思想,到人类进化、社会演变与文明发展,凡物质的、制度的、精神的因素均包含其中。
文化输出:以文化为内容的文化交流方式。
在古代,中国文化作为“强势文化”对周边的国家曾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例如汉字对韩国、日本等国的影响,这些国家一直使用中国的汉字,直到17、18世纪才慢慢形成现在的文字。
中国文化输出的必要性(一)国际形势变化,重返世界中国话语权的需要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那就是全球信息化时代。
全球化是当代理论和现实不可回避的话题,是研究当代问题不可回避和绕行的因素。
当代中国的文化输出也是发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并受到它的巨大影响。
为了重塑中国的大国形象和重拾中国的话语权,占领国际舆论的制高点,我们必须进行文化输出,并提高文化输出的策略。
(二)文化安全,是中国文化对外输出的起点。
文化安全:民族国家对自身文化遗产、行为方式、价值观免于他者文化侵蚀,因为拥有自身文化身份和文化特征而获得的一种“安全感”。
中国文化安全就是中国文化能够免于外部威胁、侵害与内部的混乱、失序,从而保持本民族文化的独立、生存和发展,在世界文化交流与融合中保持强大的民族精神凝聚力和民族智力支持。
(三)中国经济的发展要求文化输出与时俱进当代市场经济发展为文化的输出提供了物质基础。
“文化强国”视角下我国文化服务贸易的发展1. 引言1.1 背景介绍文化服务贸易是指国际间通过跨境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而进行的贸易活动,是文化产业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文化服务贸易在我国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作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在文化服务贸易领域正逐步走向“文化强国”的目标。
我国文化服务贸易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当前,随着国际文化产业的竞争日益激烈,我国文化服务贸易需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开展国际合作,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提升国际竞争力。
还需要更好地利用国内丰富的文化资源,加大文化创意产业的培育和支持力度,提升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品质和水平。
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入研究我国文化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政策支持与制约因素、主要领域、未来发展趋势和对策建议,对于推动我国文化服务贸易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背景介绍】部分为我国文化服务贸易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背景和基础,为深入探讨后续内容提供了必要的引导。
1.2 问题提出我国文化服务贸易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我国文化服务贸易起步较晚,与国际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文化产业方面的基础设施和人才储备还有一定差距,这给我国文化服务贸易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障碍和挑战;我国文化服务贸易领域存在着一些体制机制问题,比如行政审批繁琐、市场准入门槛较高等,这也限制了文化服务贸易的发展空间;国际市场竞争激烈,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和竞争力相对较弱,如何打破这种局面成为我国文化服务贸易发展的一大挑战。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推动我国文化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字数:204】1.3 目的意义我国作为世界上历史文化悠久、文化资源丰富的大国,加强文化服务贸易的发展对于推动中国文化产业的腾飞、提升中国文化在国际舞台的影响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开展文化服务贸易,我国能够将优秀的文化产品、文化创意和文化服务输出到世界各地,让更多的国际友人了解、认同和享受中国的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