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吸附疗法在儿童重症狼疮性肾炎中的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398.40 KB
- 文档页数:4
免疫吸附疗法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应用韩志武姚国乾作者单位:430010,解放军第161医院全军血液净化中心关键词:免疫吸附疗法/临床应用;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吸附(Immunoadsorption,IA)疗法是利用抗原-抗体免疫反应除去血浆中的致病因子或利用吸附材料除去血浆中与免疫有关的致病因子,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技术。
自1979年应用于临床以来,受到广泛的关注。
200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还把免疫吸附疗法纳入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指南。
一、免疫吸附基本概念IA治疗一般是将具有免疫吸附活性的物质固定在高分子化合物上制成免疫吸附剂,前者称为配体(Ligand),是与吸附对象发生吸附反应的核心部分,后者称为载体(Carrier material)。
被选用为配体的物质有A蛋白、特定的抗原(DNA)、特定的抗体(抗人LDL抗体、抗人IgG抗体)、C1q、聚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等。
被选用为载体的物质有琼脂糖凝胶、葡聚糖、二氧化硅凝胶、聚乙稀醇珠、树脂等。
IA疗法可吸附抗体、抗原、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等,其他还包括低密度脂蛋白、各种副蛋白、循环毒素和内毒素等,通过综合作用,短期内控制疾病活动,减少重要器官损害,恢复细胞免疫功能,因而也是一种重要的体外免疫调节技术[1]。
二、免疫吸附的应用指征关于IA的应用,2001年在英国召开的欧洲第一届免疫吸附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IA是继药物、手术治疗风湿免疫病之后的一种重要方法和前沿技术,它能使患者平稳地度过危重期,最大限度地提供“治疗窗口期”。
在自身免疫性疾病重度活动期、病情呈进行性发展趋势、重要器官受损严重情况下,不失时机地采用IA治疗,常常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1、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SLE患者体内通常可检测出大量的自身抗体,降低抗体水平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常用的吸附柱包括A蛋白吸附柱,DNA吸附柱,多克隆抗人IgG吸附柱(Ig-Therasorba)及苯丙氨酸吸附柱(Immusorba-PH350)等。IA治疗适用于急性进展狼疮性肾炎及中枢神经系统狼疮;对药物疗法无反应,难治性、活动性高;自身抗体、CIC呈现高值;冷球蛋白血症;高球蛋白血症性紫癜;高粘滞综合征;因副作用无法使用主要免疫治疗药物者。
免疫吸附治疗狼疮性肾炎30例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对比免疫吸附与传统药物治疗狼疮性肾炎疗效。
方法入选30例患者,常规治疗组10例,常规治疗联合免疫吸附治疗组共20例,治疗前后对照疗效。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肾功能相关指标亦显著改善,其中免疫吸附治疗组较常规治疗组更为明显。
结论经过IA 治疗,大部分患者的蛋白尿均可转阴或显著减少,较常规治疗方法,肾功能恢复得更早、更好。
【关键词】免疫吸附;狼疮性肾炎;疗效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复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多种自身抗体为特征并通过免疫复合物等途径造成全身多系统受累。
免疫吸附(immunoadsorp tion, IA)疗法是利用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血浆通过吸附柱循环,经高选择性的吸附作用,清除致病的自身抗体及免疫复合物,减少补体激活产物,减少炎症介质释放,控制病情,保护器官功能的血液净化新技术[1]。
我们自2005 年6月开始采用葡萄球菌蛋白A 免疫吸附技术治疗了3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性肾炎(lup us nep hritis,LN) 患者,对比与传统药物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科2005年6月至2010 年5月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按以下标准选择研究对象:①满足1997 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RA) 修订的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标准。
②有明确的肾脏受损表现:尿蛋白>0.5 g/ 24 h,镜下血尿、管型尿和/ 或肾功能异常。
③按SLEDAI (systemic lup us eryt hematosus disease activity index) 评分标准,积分>5 分。
共入选30例患者(男3,女27),年龄16~50岁,平均(32.3±14.1) 岁。
常规治疗组10例(男1,女9),平均年龄(31.5±12.3)岁,SLEDAI 评分(11.9±5.6);常规治疗联合免疫吸附治疗组共20例(男2,女18),平均(32.2±13.2) 岁,SL EDAI 评分(12.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