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央行和英国央行降息至历史新低
- 格式:pdf
- 大小:51.35 KB
- 文档页数:1
央行历次降息一览表央行降息2019央行一共降息几次央行历次降息一览表央行降息降息时间表降准时间表央行历次降息一览表央行降息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4.6%;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1.75%。
自2015年9月6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以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
2015年6月28日,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
其中,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4.85%;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其他各档次贷款及存款基准利率、个人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相应调整。
2015年5月10日, 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5.1%;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25%,同时结合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3倍调整为1.5倍;2015年3月1日, 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5.35%;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5%,同时结合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2倍调整为1.3倍;2014年11月22日, 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4个百分点至5.6%;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75%,同时结合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1倍调整为1.2倍;2012年7月6日,一年期存款和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下调0.25个百分点和0.31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个人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相应调整;2012年6月8日,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下调0.25个百分点2011年7月6日,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2011年4月5日,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2011年2月8日,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2010年12月25日,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2010年10月19日,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2008年12月22日,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7个百分点2008年11月26日,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下调1.08个百分点2008年10月30日,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7个百分点2008年10月9日,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7个百分点2008年9月16日,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7个百分点2007年12月20日,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0.27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18个百分点2007年09月15日,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2007年08月22日,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18个百分点2007年07月20日,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2007年5月19日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欧债危机的应对措施、及启示2012-04-11 摘要:金融危机爆发后,冰岛便爆发了债务危机,欧债危机的演变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2010 年来,以希腊为核心、以“欧猪五国(PIIGS)”为代表的欧债危机一直威胁着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并干扰全球经济复苏进程。
为此,欧盟领导人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采取了一系列救助措施,包括联合救援、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银行资本重组、希腊债券置换和加强财政联盟等。
这些应对措施多为临时性救助安排,虽然在短期内避免了危机国债务的无序违约,但是中长期违约风险依然存在。
中国应该吸取欧债危机的经验和教训,审慎对待区域货币联合,做好区域共同防御,防范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风险,完善审慎监管措施,并发展本土评级机构。
关键词:欧债危机,应对措施,,启示以“欧猪五国(PIIGS)”为代表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威胁着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干扰了全球经济复苏的进程。
希腊、爱尔兰和葡萄牙多米诺骨牌相继倒下,无奈向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伸手求援,救助资金规模和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当前,主要发达经济体普遍面临着财政赤字和债务压力,而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市场僵化将进一步恶化其主权债务状况。
因此,为解决主权债务风险并重塑投资者信心,高负债经济体迫切需要实施强有力和可信的中期财政整顿,加强福利和税收制度的改革,并辅之以金融部门和经济结构的改革,加强宏观审慎监管,确保财政债务的可持续增长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以“欧猪五国(PIIGS)”为代表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打破了全球经济复苏的进程,引发国际金融市场的剧烈波动和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的风险。
当前,主要发达经济体普遍面临着财政赤字和债务压力,而人口结构老化和“金融加速器”的顺周期效应会进一步恶化其主权债务状况。
因此,高负债经济体应该尽快实施有效和可信的中期财政紧缩计划,确保财政赤字和债务的可持续增长,以实现全球经济的平稳复苏。
5 月2 日,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了为期三年总规模达1100 亿欧元的希腊危机救助计划。
08年金融危机原因:(1). 国际经济失衡。
从根本上说全球经济失衡的根源应该是实体经济的失衡,国际收支失衡只是实体经济失衡的表象,实体经济失衡导致货币资本的国际流动,国际资本流动导致虚拟经济膨胀和萧条,由此形成流动性短缺,最终能够导致金融危机。
(2). 国际货币体系扭曲。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是一个松散的国际货币体系。
现在的国际货币体系保留了原来国际货币体系的理念和原则,但却失去了原来的秩序和纪律。
(3). 国际游资的攻击。
国际游资娴熟地利用金融衍生工具在金融繁荣时期赚取高额利润,也可以利用金融危机赚取高额利润或者收购危机国家的优质资本,进而控制被攻击国家的经济命脉。
(4). 中国经济也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不可避免地受到打击。
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趋势明显,2009年中国经济增速将进一步回落至9.5%;央行的货币政策在“保增长”和“控制通货膨胀”之间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过程:(1).从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华尔街风暴,现在已经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大体上说,可以划成三个阶段:一是债务危机,借了住房贷款人,不能按时还本付息引起的问题。
第二个阶段是流动性的危机。
这些金融机构由于债务危机导致的一些有关金融机构不能够及时有一个足够的流动性对付债权人变现的要求。
第三个阶段,信用危机。
(2).具体过程:2007年2月13日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New CenturyFinance)发出2006年第四季度盈利预警。
汇丰控股为在美次级房贷业务增加18亿美元坏账准备。
面对来自华尔街174亿美元逼债,作为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New Century Financial Corp)在4月2日宣布申请破产保护、裁减54%的员工。
8月2日,德国工业银行宣布盈利预警,后来更估计出现了82亿欧元的亏损,因为旗下的一个规模为127亿欧元为“莱茵兰基金”(Rhineland Funding)以及银行本身少量的参与了美国房地产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业务而遭到巨大损失。
2007年:1月,汇丰控股首次额外增加在美国次级房屋信贷的准备金额,并发出可能大幅增加拨备的警告。
3月,汇丰控股公布业绩,将美国次贷准备金额额外增加70亿美元,合计105.73亿美元,升幅达33.6%;消息一出,当日股市大跌,其中恒生指数下跌777点,跌幅4%。
4月2日,美国第二大次级房贷公司新世纪金融公司(New Century Finance)申请破产保护。
这是美国房地产泡沫破裂的标志性事件,许多人把这一天视为次贷危机暴发日。
7月10日,标普降低次级抵押贷款债券评级,全球金融市场大震荡。
8月1日,澳洲麦格理集团旗下两只对冲基金因美国次贷问题亏损逾50%,股市大跌。
8月4日,中国银行宣布增加在美国次贷投资上的准备金额。
8月6日,美国房地产投资信讬公司American Home Mortgage申请破产保护。
8月6日至11日,欧洲央行、日本银行、澳大利亚储备银行、美联储、加拿大央行先后向市场注资,分别为1158亿欧元、1兆日圆、49.5亿澳元、590亿美元以及31.5亿加元。
8月14日,沃尔玛和家得宝等数十家公司公布因次级债危机蒙受巨大损失;美国、欧洲和日本三大央行再度注入超过720亿美元救市。
8月16日,全球金融市场继续出现恐慌性抛售,加剧日元套利盘平仓潮。
8月20日,日本央行再向银行系统注资1万亿日元。
8月21日,日本央行再向银行系统注资8000亿日元;澳联储向金融系统注入35.7亿澳元。
8月22日,美联储再向金融系统注资37.5亿美元;欧洲央行追加400亿欧元再融资操作。
8月23日,美联储再向金融系统注资70亿美元;英央行向商业银行贷出3.14亿英镑应对危机。
8月28日-30日,美联储连续三天向金融系统注资,金额分别为95亿美元、52.5亿美元和100亿美元。
9月13日,英国第五大信贷银行北岩银行(Northern Rock)遭遇挤兑,当天被提走10亿英磅。
英伦银行向其注资,为50年来最大救市。
核心观点停止加息至开始降息时间段为黄金股票配置最优时间段。
美联储停止加息或者即将停止加息的时间点开始直到美联储开始首次或第二次降息的时间点是黄金股票配置的最佳时间区间,此区间内黄金股票的相对收益更为明显。
从黄金股票实现相对收益的速度快慢以及幅度来看,在此区间内,最快实现最大相对收益的阶段为美联储释放降息信号时间点至首次或第二次实际降息时间点。
第二或第三次降息至预期流动性边际收紧时间段为黄金股票配置次优时间段。
美联储一轮降息周期的第二或第三次降息时间点开始直到预期美联储流动性边际收紧的时间段,黄金价格的相对涨幅会超过前一时间段。
此时间段内黄金股票虽然依然存在绝对收益,但是相对收益显著低于前一时间段,且相对收益获取难度较大,需要承受较大的区间波动。
另外,这一时间段内对择股的要求显著提高,如果选择的标的基本面一般则可能没有相对收益,只有未来几年产量增速显著超预期的标的才能实现显著超额收益。
流动性放松时点较易把握,流动性收紧时点需多重数据验证。
过去两轮最优配置时段内,美联储释放流动性的时间点与全球性重大风险事件关联度较高,且在实际宽松前均存在相关信号出现。
而在流动性边际收集时点,可能与当时的经济数据有关,或与美联储货币政策工具的切换有关,流动性收紧的时间点只能后验判断。
从这一点来看,一轮黄金价格上涨周期高点的判断也存在后验性。
流动性的量和价同样重要,降息+扩表的货币政策组合对金价和黄金股票更友好。
在2006年4月-2007年12月,美联储货币政策的量价组合为(准备)降息+扩表,期间金价涨幅达到40%左右,黄金股票相对收益为400-800%。
而在2018年8月-2019年8月,美联储货币政策的量价组合为(准备)降息+缩表,期间金价涨幅达到25%左右,黄金股票相对收益40-120%。
黄金权益交易已进入右侧时点,把握降息前的相对收益最易获得阶段。
虽然目前市场预期5月份还存在25BP 的加息幅度,但是从2022年11月美联储降低加息幅度以后,金价和黄金股票已经进入右侧交易机会,5月份的加息与否并不影响这一判断。
2009:事件一:东欧国债危机冲击西欧发达市场银行业2 月17 日:穆迪发布报告警告,东欧国债危机可能严重冲击西欧发达市场的银行业,许多西欧银行的评级可能面临大幅下调。
消息引起了市场对于东欧国债危机可能进一步扩散的担忧,欧洲股市和欧元汇价大幅下挫。
我们认为东欧危机中的主要债务国其债务总额相对较小,约为405 亿美元,短期到期的债务更小,对欧洲银行系统将不会造成实质性的冲击。
并且东欧的主要债权国85%在西欧,美国所占的债务比例微乎其微,这意味着东欧债务对世界金融核心国美国来说根本构不成威胁。
事件二:美国出台财政刺激方案和“定量宽松”货币政策2 月17 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总额为7870亿美元的财政刺激计划。
该刺激计划几乎涵盖美国所有经济领域,是美国经济走向复苏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其中资金总额中约35%将用于减税,将有95%的美国家庭从中受惠,这对刺激美国经济的主要引擎,即消费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货币政策方面,在无降息空间后,3 月18日:美联储出台总规模在1.15 万亿美元的“定量宽松”货币刺激政策。
“定量宽松”将使实体经济及金融机构享受到利率更低、汇率更软、流动性更宽松所带来的“廉价货币”的好处,将对在危机中艰涩运行的美国经济起到润滑剂的作用。
事件三:全球主要成熟经济体股市触底反转3 月10 日:花旗董事长潘迪特表示一季度花旗有望迎来久违的盈利。
我们认为花旗集团业绩的巨幅攀升有可能成为美国股市甚至是美国经济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其金融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将支持美国经济在年中触底。
该消息公布后,美股开盘大涨,欧洲股市盘中走强,全球主要成熟经济体的股市至此触底反弹。
事件四:G20 峰会催生国际金融新秩序4 月2 日:G20 国集团在伦敦金融峰上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增资和加强金融监管等全球携手应对金融经济危机议题达成多项共识,催生了国际金融新秩序。
并且各国同意对拒不合作的“避税天堂”采取行动,准备实施制裁,以及共同维护贸易和投资开放,抵制保护主义抬头。
第八章中央银行案例分析金融海啸与央行货币政策在美国大规模金融救援方案通过之后,金融海啸不仅没有停止,全球股市下跌反而一浪高过一浪。
全球金融市场进一步恶化,不仅给金融市场本身增加了更大的风险与危机,也给各国经济带来巨大威胁和不确定性。
面对这些危机形势,先是澳大利亚率先下调基准利率1%,香港金融当局8日宣布,将从10月9日起实际减息1%。
尔后,昨日世界各主要国家央行同时协调降息。
美联储、欧洲央行及英国、加拿大、瑞典央行都宣布降息0.5%,它们的利率分别降至1.5%、3.5%、4.5%、2.5%、4.25%。
中国人民银行同日决定,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下调各期限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各0.27%。
与此同时,国务院决定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
可以说,这次世界几大央行协调一致,统一降息,是史无前例的事件。
它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一是在全球金融市场恶化、风险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各国央行达成了基本共识。
协调降息将对稳定全球金融起到一定的作用,这也是全球金融市场新秩序建立的开始。
二是尽管这次降息的幅度不大,但由于各国央行在统一时间内行动,这说明了各国央行不仅有稳定全球金融决心,也有稳定全球金融市场工具与能力。
当前全球金融市场的恶化局面会在短期内有所改善。
三是这次中国也参与全球各国央行的统一行动,也是中国金融体系真正面向世界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在这场重大的金融危机面前,以西方为代表的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已经把中国视作为其不可或缺的成员之一。
中国央行能够在欧美金融市场面临巨大困难之际,与世界各国央行统一行动,将有利于未来我们与各国金融监管当局的进一步交往与协作,也是中国迈向金融大国的真正体现。
不过,这次行动的真实效果如何还有待观察。
现在,所有的人希望并且相信,只要各国政府形成共识,放弃各自以往的成见和小算盘,一同努力,一定会度过这次世界金融市场危机,从而避免1929年那样的全球经济大动荡和大衰退。
FT中文网历数全球金融危机每一次经济恐慌都有其与众不同的特点,但都有一个相似之处,即它们都紧接着一段表面上的繁荣期之后发生,从而暴露出这种繁荣的空洞。
这种顺序屡试不爽,每当我们发现可以不必通过艰苦缓慢的实干,就能轻松大发其财之时,就可以十拿九稳地断言,恐慌时期即将来临。
可能过去就有人讲过这样的话。
事实上,在1859年,它已被写进1857-58年商业危机的历史。
金融动荡感觉上各不相同,但大多数几乎如出一辙。
让我们从一个显然极为相似的案例开始。
北岩银行(Northern Rock)是英国自1866年欧沃伦格尼银行(Overend Gurney)关门以来第一家倒闭的大型银行。
两家都是久负盛名的机构,有着审慎且令人敬佩的财务历史:北岩银行的前身是东北部一家共同所有的建房互助会,欧沃伦格尼银行则在东安格利亚贵格会拥有深厚根基。
渴望增长的新一代高管接掌了两家银行的领导权,他们急切想要迅速扩大他们的贷款规模:北岩在房价泡沫的顶峰陷在房屋抵押贷款里,而欧沃尼栽在一些显然有问题的企业上,包括造船、谷物贸易、铁路融资行业及许多其他行业的企业。
这些企业都犯了致命错误,即依赖短期借款为他们快速扩张和风险越来越大的贷款账目提供资金。
与北岩一样,欧沃尼为其有缺陷的业务模式付出了代价。
一个重大的不同之处在于,英国央行让欧沃尼倒闭了,导致其他一些企业在接着引发的恐慌中倒闭。
最近,两位美国经济学家——马里兰大学的卡门•莱因哈特(Carmen Reinhart)和哈佛大学的肯•罗格夫(Ken Rogoff)发表了一份对当前金融危机的分析报告,在文中他们找出了二战以来发生在工业国家的前18次银行业危机,把当前的金融危机放到了这一背景下加以研究。
他们发现了把单个事件转化成金融繁荣和萧条的整体图景的共同主题,他们称之为“诸多标准金融危机指标上惊人的定性和定量相似点”。
他们重点对美国进行了研究,但如果你观察相关数字,他们分析中的大部分内容也适用于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