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
- 格式:ppt
- 大小:2.06 MB
- 文档页数:59
《沁园春·长沙》课文原文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作品注释沁园春:词牌名,“沁园”为东汉明帝为女儿沁水公主修建的皇家园林,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沁水公主的舅舅窦宪倚仗其妹贵为皇后之势,竟强夺公主园林,后人感叹其事,多在诗中咏之,渐成“沁园春”这一词牌。
本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
寒秋:就是深秋、晚秋。
秋深已有寒意,所以说是寒秋。
湘(xiāng)江:一名湘水,湖南省最大的河流,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陵川县南的海洋山,长1752里,向东北流贯湖南省东部,经过长沙,北入洞庭湖。
所以说是湘江北去。
橘子洲:地名,又名水陆洲,是长沙城西湘江中一个狭长小岛,西面靠近岳麓山。
南北长约11里,东西最宽处约一里。
毛泽东七律《答友人》中所谓长岛,指此。
自唐代以来,就是游览胜地。
万山:指湘江西岸岳麓山和附近许多山峰。
层林尽染:山上一层层的树林经霜打变红,像染过一样。
尽染:此处化用王实甫《西厢记》中“晓来谁染霜林醉”句意[2] 。
漫江:满江。
漫:满,遍。
舸(gě):大船。
这里泛指船只。
争流:争着行驶。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鹰在广阔的天空里飞,鱼在清澈的水里游。
击,搏击。
这里形容飞得矫健有力。
翔,本指鸟盘旋飞翔,这里形容鱼游得轻快自由。
万类霜天竞自由:万物都在秋光中竞相自由地生活。
万类:指一切生物。
霜天:指秋天,即上文“寒秋”。
怅寥廓(chàng liáo kuò):面对广阔的宇宙惆怅感慨。
怅:原意是失意,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引发激昂慷慨的心绪。
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长沙》注释和鉴赏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长沙①》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一九二五年独立寒秋②,湘江北去,橘子洲头③。
看万山红遍④,层林尽染⑤;漫江碧透⑥,百舸争流⑦。
鹰击长空⑧,鱼翔浅底⑨,万类霜天竞自由⑩。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一九五七年一月号。
【注释】①长沙,湖南省省会。
作者的青年时代,大部分时间在长沙学习和进行革命活动。
词中所说的“百侣”和“同学少年”,即指作者一九一四年至一九一八年在长沙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的同学友好。
②独立寒秋,谓独自一人伫立在已有寒意的秋风之中。
唐代杜甫《乐游园歌》曰:“独立苍茫自咏诗。
”本篇情境,有所类似。
下文亦见“苍茫”二字。
③本句补出词人“独立”的具体地点。
橘子洲,在长沙西湘江中,古时洲上多美橘,因此而得名。
洲形狭长,故亦称“长岛”。
④清周之琦《好事近·舆中杂书所见》词四首其二曰:“看万山红叶。
”看,系领字。
据格律,当领起下面四句十六字;据文义,则一直领至“万类”句为止。
万山,群山。
主要指湘江西岸岳麓山诸峰。
万,言其多,非确数。
诗词中凡言“百”、“千”、“万”,义多与此相同,下不具注。
红遍,岳麓山上多枫树,经霜后满山都是红叶,故云。
⑤本句承上,谓岳麓枫林之红,若颜料染成。
层林,林木随着山势的高大而层叠,故称。
尽,全、都。
⑥漫,满。
碧透,谓湘江之水碧绿至极。
透,与上文“遍”同为程度副词。
⑦百舸,泛指众多的船只。
汉代扬雄《方言》卷九曰:“南楚江湘,凡船大者谓之‘舸’。
”争流,三国魏时嵇康《琴赋》曰:“尔乃颠波奔突,狂赴争流。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卷上《言语》篇记载,晋顾恺之赞美会稽山川时说:“千岩竞秀,万壑争流。
”本是说群波竞逐涌流,这里转用以形容群舟争相行驶。
沁园春长沙古诗全文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
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
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哎呀,你说这词写得多妙啊!就像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在眼前展开。
你想想,“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这不就好比一个巨大的调色盘被
打翻了,整个山川都被染成了五彩斑斓的颜色吗?“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那江水清澈得就像一块碧绿的宝石,而那些船只就像是在比赛谁
跑得更快,这不热闹吗?
再看“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这场景难道不像一
个大舞台,天上飞的、水里游的都在尽情展示自己的本领,争取着属
于自己的自由?
作者回忆往昔和同学们一起的时光,“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
生意气,挥斥方遒”,这不就是一群充满朝气、怀揣梦想的年轻人嘛,
他们有着指点江山的豪情壮志,把那些权贵都不放在眼里,就像一群
无所畏惧的勇士。
你说,这样的词怎能不让人热血沸腾?怎能不让人对那个时代充满向往?这就是经典的魅力啊!
我的观点是:这首词不仅展现了美丽壮阔的自然景象,更抒发了作者的壮志豪情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实在是令人赞叹不已!。
沁园春长沙原文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于1925年晚秋,32岁时,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感慨万千,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1925年秋,湖南省长赵恒惕再次通缉毛泽东。
毛离开长沙去广州,这首词大概是离长沙时所作。
原文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在深秋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
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
广阔的天空里鹰在矫健有力地飞,鱼在清澈的水里轻快地游着,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齐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决定主宰呢?
回想过去,我和我的同学,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游玩。
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
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
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
可曾记得,当年我们在那浪花大得可以阻止飞奔而来的船舟的激流中一起游泳?。
沁园春长沙注音《沁q ìn 园yu án 春ch ūn ·长ch án ɡ沙sh ā》毛m áo 泽z é东d ōn ɡ〔近j ìn 现xi àn 代d ài 〕独d ú立l ì寒h án 秋qi ū,湘xi ān ɡ江ji ān ɡ北b ěi 去q ù,橘j ú子z ǐ洲zh ōu 头t óu 。
看k àn 万w àn 山sh ān 红h ón ɡ遍bi àn ,层c én ɡ林l ín 尽j ìn 染r ǎn ;漫m àn 江ji ān ɡ碧b ì透t òu ,百b ǎi 舸ɡě争zh ēn ɡ流li ú。
鹰y īn ɡ击j ī长ch án ɡ空k ōn ɡ,鱼y ú翔xi án ɡ浅qi ǎn 底d ǐ,万w àn 类l èi 霜shu ān ɡ天ti ān 竞j ìn ɡ自z ì由y óu 。
怅ch àn ɡ寥li áo 廓ku ò,问w èn 苍c ān ɡ茫m án ɡ大d à地d ì,谁shu í主zh ǔ沉ch én 浮f ú?携xi é来l ái 百b ǎi 侣l ǚ曾c én ɡ游y óu ,忆y ì往w ǎn ɡ昔x ī峥zh ēn ɡ嵘r ón ɡ岁su ì月yu è稠ch óu 。
恰qi à同t ón ɡ学xu é少sh ào 年ni án ,风f ēn ɡ华hu á正zh èn ɡ茂m ào ;书sh ū生sh ēn ɡ意y ì气q ì,挥hu ī斥ch ì方f ān ɡ遒qi ú。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原文和译文(翻译)
导读: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1925年
【译诗】
我独自面临苍茫的深秋,
看湘江向北逝去,
在橘子洲一隅,
群山已是火红的色彩,
那是层层叠叠的枫树林染红的呀;江水已全面碧绿,
大船争相畅游。
雄鹰振翅于高天,
鱼群在水中滑行,
天地万物都在深秋竞赛着自由。
广大无垠的天地呀,
请你告诉我,谁能主宰你的命运?我曾经与朋友们结伴游历于此,内心忆起多少不屈而非凡的岁月。
那时正当青春少年,
身心蓬勃向上,
我们一群书生的英俊神气,
姿意刚健,正派大方。
品评祖国河山,勾画宏伟蓝图,
用的全是慷慨热烈的言辞,
那独霸万户的地主弃之若粪土。
记得吗?朋友们,
我们曾奋勇地游到江心,
我们击出的波浪阻止了飞驶的船只。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沁园春长沙原文拼音注释《沁qìn园yuán春chūn ·长cháng沙shā近jìn 》独dú立lì寒hán秋qiū,湘xiāng江jiāng北běi去qù,橘jú子zi 洲zhōu头tóu 。
看kàn万wàn山shān红hóng遍biàn ,层céng林lín尽jìn染rǎn ; 漫màn江jiāng碧bì透tòu ,百bǎi舸gě争zhēng流liú。
鹰yīng击jī长cháng空kōng ,鱼yú翔xiáng浅qiǎn底dǐ,万wàn类lèi霜shuāng天tiān竞jìng自zì由yóu 。
怅chàng寥liáo廓kuò,问wèn苍cāng茫máng大dà地dì,谁shéi主zhǔ沉chén浮fú?携xié来lái百bǎi侣lǚ曾céng游yóu ,忆yì往wǎng昔xī峥zhēng嵘róng岁suì月yuè稠chóu 。
恰qià同tóng学xué少shào年nián ,风fēng华huá正zhèng茂mào ; 书shū生shēng意yì气qì,挥huī斥chì方fāng遒qiú。
指zhǐ点diǎn江jiāng山shān ,激jī扬yáng文wén字zì,粪fèn土tǔ当dāng年nián万wàn户hù侯hóu 。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于1925年晚秋,32岁时,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感慨万千,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1925年秋,湖南省长赵恒惕再次通缉毛泽东。
毛离开长沙去广州,这首词大概是离长沙时所作。
原文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译文
在深秋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
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
广阔的天空里鹰在矫健有力地飞,鱼在清澈的水里轻快地游着,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齐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决定主宰呢?
回想过去,我和我的同学,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游玩。
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
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
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
可曾记得,当年我们在那浪花大得可以阻止飞奔而来的船舟的激流中一起游泳?。
【导语】这⾸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命⽃争⽣活的回忆,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抒发了对中华民族前途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以天下事为⼰任的豪情壮志。
下⾯是©⽆忧考⽹分享的⽑主席诗词《沁园春·长沙》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沁园春·长沙》 【原⽂】 独⽴寒秋,湘江北去,橘⼦洲⑵头。
看万⼭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⑶争流。
鹰击⑷长空,鱼翔⑸浅底,万类霜天竞⾃由。
怅⑹寥廓⑺,问苍茫⑻⼤地,谁主沉浮⑼? 携来百侣⑽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稠⑾。
恰同学少年⑿,风华正茂⒀; 书⽣意⽓⒁,挥斥⽅遒⒂。
指点江⼭,激扬⽂字⒃, 粪⼟当年万户侯⒄。
曾记否,到中流⒅击⽔⒆,浪遏⒇飞⾈? 【题解】 ⼀九⼆五年秋,湖南省长赵恒惕再次通缉⽑泽东。
⽑泽东离开长沙去⼴州,这⾸词⼤概是离长沙时所作。
⽑泽东同志这⾸词最早发表在《诗刊》⼀九五七年⼀⽉号。
【注释】 ⑴沁园春:词牌名,由东汉的沁⽔公主园得名。
⑵橘⼦洲:⼜名⽔陆洲,在长沙西⾯的湘江中的⼀个狭长的⼩岛,靠近的风景区岳麓⼭。
⑶舸(gě):⼤船。
这⾥泛指船只。
⑷击:搏击,这⾥形容飞得矫健有⼒。
⑸翔:本指鸟盘旋飞翔,这⾥形容鱼游得轻快⾃由。
⑹怅:原意是失意,这⾥⽤来表达由深思⽽引发激昂慷慨的⼼绪。
⑹寥廓:⼴远空阔。
这⾥⽤来描写宇宙之⼴阔。
⑻苍茫:旷远迷茫。
⑼谁主沉浮:主:主宰。
沉浮:同“升沉”(上升和没落)意思相近,⽐喻事物盛衰、消长,这⾥指兴衰。
由上⽂的俯看游鱼,仰看飞鹰,纳闷地寻思(“怅”)究竟是谁主宰着世间万物的升沉起伏。
这句问话在这⾥可以理解为:在这军阀统治下的中国,到底应该由谁来主宰国家兴衰和⼈民祸福的命运呢? ⑽百侣:很多的伴侣。
侣,这⾥指战友。
⑾峥嵘岁⽉稠:不平常的⽇⼦是很多的。
峥嵘:⼭势⾼峻,⽐喻超越平常,不平凡,不寻常。
稠:多。
⑿同学少年:⽑泽东于1913年⾄1918年就读于湖南第⼀师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