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CM简述新手入门基础知识
- 格式:docx
- 大小:34.94 KB
- 文档页数:2
EMC入门----介绍一些简单的电磁兼容知识1.什么是电磁辐射、电磁兼容的概念1.1.什么是电磁辐射1.1.1.电磁辐射概念电场和磁场的交互变化产生电磁波。
电磁波向空中发射或泄漏的现象叫电磁辐射。
电磁辐射的种类大致可以分为:(1)天然辐射。
天然的电磁辐射来自于地球的热辐射、太阳热辐射、宇宙射线、雷电等。
(2)人工辐射。
人工电磁辐射来自于广播、电视、雷达、通信基站及电磁能在工业、科学、医疗和生活中的应用设备。
1.1.2.电磁辐射场区的划分电磁辐射场区一般分为远区场和近区场。
(1) 近区场及特点以场源为中心,在一个波长范围内的区域,通常称为近区场,也可称为感应场。
近区场通常具有如下特点:近区场内,电场强度与磁场强度的大小没有确定的比例关系。
即:E#1377H。
一般情况下,对于电压高电流小的场源(如发射天线、馈线等),电场要比磁场强得多,对于电压低电流大的场源(如某些感应加热设备的模具),磁场要比电场大得多。
近区场的电磁场强度比远区场大得多。
从这个角度上说,电磁防护的重点应该在近区场。
近区场的电磁场强度随距离的变化比较快,在此空间内的不均匀度较大。
(2) 远区场及特点在以场源为中心,半径为一个波长之外的空间范围称为远区场,也可称为辐射场。
远区场的主要特点如下:在远区场中,所有的电磁能量基本上均以电磁波形式辐射传播,这种场辐射强度的衰减要比感应场慢得多。
在远区场,电场强度与磁场强度有如下关系:在国际单位制中,E=377H,电场与磁场的运行方向互相垂直,并都垂直于电磁波的传播方向。
远区场为弱场,其电磁场强度均较小。
(3) 近区场与远区场划分的意义通常,对于一个固定的可以产生一定强度的电磁辐射源来说,近区场辐射的电磁场强度较大,所以,我们应该格外注意对电磁辐射近区场的防护。
对电磁辐射近区场的防护,首先是对作业人员及处在近区场环境内的人员的防护,其次是对位于近区场内的各种电子、电气设备的防护。
而对于远区场,由于电磁场强较小,通常对人的危害较小,这时我们应该考虑的主要因素就是对信号的保护。
EMC基础培训资料一、什么是 EMCEMC 即电磁兼容性(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指的是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且不对该环境中任何事物构成不能承受的电磁骚扰的能力。
简单来说,就是电子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既不会受到外部电磁环境的干扰,也不会对外界产生过多的电磁干扰。
电磁兼容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设备要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能够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稳定运行;另一方面,设备自身产生的电磁辐射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不能影响其他设备的正常工作。
二、EMC 问题的产生电子设备在工作时,会通过电路中的电流变化产生电磁波。
当多个设备同时工作时,这些电磁波就可能相互干扰。
例如,手机在通话时会发出电磁波,如果附近的电子设备对这种电磁波过于敏感,就可能出现工作异常。
同时,外部的电磁环境,如雷电、电力系统的电磁辐射等,也可能对电子设备造成干扰。
三、EMC 标准与规范为了确保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性,各国和国际组织都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和规范。
这些标准规定了电子设备在不同频段内允许产生和承受的电磁干扰水平。
常见的 EMC 标准包括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制定的标准,以及各个国家和地区自己制定的标准,如我国的 GB 标准。
企业在生产电子设备时,必须按照相关标准进行设计和测试,以确保产品能够通过 EMC 认证,进入市场销售。
四、EMC 测试项目EMC 测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电磁干扰(EMI)测试和电磁抗扰度(EMS)测试。
电磁干扰测试是测量电子设备向外发射的电磁能量,常见的测试项目有:1、传导干扰测试:检测设备通过电源线、信号线等导体向外传播的干扰。
2、辐射干扰测试:测量设备通过空间向外辐射的电磁波。
电磁抗扰度测试是评估电子设备在受到外部电磁干扰时的工作性能,常见的测试项目有:1、静电放电抗扰度测试:模拟人体静电放电对设备的影响。
2、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测试:考察设备在射频电磁场中的抗干扰能力。
EMCM数学知识:函数式DDD架构入门EMCM发现关于函数式编程或FP的许多文章都专注于低级编码实践和FP特定模式。
但是,它们不涉及高级设计和体系结构。
然而,在EMCM看来,FP原则可以大规模应用。
实际上,从后端的无服务器到前端的Redux / Elm风格的框架,许多流行的框架和架构样式都源于函数式编程。
如果使用得当,FP原理可以降低复杂性,同时提高应用程序的可测试性和可维护性。
这是函数架构。
FP原理适用于软件架构函数式编程的三个原理与软件架构特别相关。
首先是函数是独立的值。
也就是说,可以像对待其他独立值一样对待它们,例如整数和字符串。
可以将它们分配给变量,存储在列表中,作为参数传递,作为结果返回等等。
在函数架构中,基本单元也是函数,但是我喜欢称其为工作流workflow,工作流是函数的基本单元。
它可以称为一个功能特性、用例、场景、故事或任何您想调用的。
就像函数一样在编码级别是“某个事物”,这些工作流是架构级别的“事物”,是架构的基本构建块。
其次,组合是构建系统的主要方式。
只需将一个输出连接到另一个输入即可构成两个简单功能。
结果是可以用作更多合成的起点的另一个功能。
组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函数式程序员拥有一套标准工具,例如monads,即使输入和输出不完全匹配也可以进行组合。
从体系结构和架构的角度来看,由较小的函数组成较大的函数,其结果最明显是,函数系统看起来像带有输入和输出的管道,而不是面向消息的请求/响应模型。
每个工作流程函数通常具有相同的结构:读取数据、制定业务决策并根据需要转换数据,最后,在另一端输出任何新数据或事件。
这些步骤中的每一个都可以依次视为较小的函数。
分支和其他类型的复杂性可能会发挥作用,但是即使工作流程变得越来越大和越来越复杂,数据也始终会朝一个方向流动。
这种组合方法意味着我们仅结合了特定业务工作流所需的特定组件。
不需要传统的分层体系结构。
当我们向系统中添加新功能时,每个新工作流程所需的函数都是独立定义的,而不是分组为数据库或服务层。
EMC基础知识总结,写的太全了!传导与辐射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简称EMI,有传导干扰和辐射干扰两种。
传导干扰主要是电子设备产生的干扰信号通过导电介质或公共电源线互相产生干扰。
辐射干扰是指电子设备产生的干扰信号通过空间耦合把干扰信号传给另一个电网络或电子设备。
为了防止一些电子产品产生的电磁干扰影响或破坏其它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各国政府或一些国际组织都相继提出或制定了一些对电子产品产生电磁干扰有关规章或标准,符合这些规章或标准的产品就可称为具有电磁兼容性EMC(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电磁敏感度(Electromagnetic Susceptibility),简称EMS全称,指电子设备受电磁干扰的敏感程度。
电磁兼容(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简称EMC全称,要求电源模块等电子设备内部没有严重的干扰源及设备,或电源系统有较好的抗干扰能力。
它们的关系是:有了EMI也就有了EMC,满足EMS要求才能实现EMC,EMC测试是包含EMI和EMS的。
电磁兼容性EMC 标准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天天都在改变,这也是各国政府或经济组织,保护自己利益经常采取的手段。
EMC标准及测试国际标准1、国际电工委员为IEC2、国际标准华组织ISO3、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4、欧盟电信标准委员会ETSI5、国际无线电通信咨询委员CCIR6、国际通讯联盟ITU6、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有以下分会进行EMC标准研究-CISPR:国际无线电干扰特别委员会-TC77:电气设备(包括电网)内电磁兼容技术委员会-TC65: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国际标准化组织1、FCC联邦通2、VDE德国电气工程师协会3、VCCI日本民间干扰 4、BS英国标准5、ABSI美国国家标准6、GOSTR 俄罗斯政府标准7、GB、GB/T中国国家标准EMI测试1、辐射骚扰电磁场(RE)2、骚扰功率(DP)3、传导骚扰(CE) 4、谐波电路(Harmonic)5、电压波动及闪烁(Flicker)6、瞬态骚扰电源(TDV)EMS测试1、辐射敏感度试验(RS)2、工频次次辐射敏感度试验(PMS)3、静电放电抗扰度(ESD) 4、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测试(CS)5、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度测试(DIP)6、浪涌(冲击)抗扰度测试(SURGE)7、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测试(EFT/B)8、电力线感应/接触(Power induction/contact)EMC测试结果的评价A级:实验中技术性能指标正常B级:试验中性能暂时降低,功能不丧失,实验后能自行恢复C级:功能允许丧失,但能自恢复,或操作者干预后能恢复R级:除保护元件外,不允许出现因设备(元件)或软件损坏数据丢失而造成不能恢复的功能丧失或性能降低。
电磁兼容(EMC)基础知识全面详解一、电磁兼容概念电磁兼容EMC(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对于设备或系统的性能指标来说,直译为“电磁兼容性” ;但作为一门学科来说,应该译为“电磁兼容”。
国家标准GB/T4365-1995《电磁兼容术语》对电磁兼容所下的定义为“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且不对该环境中任何事物构成不能承受的电磁骚扰的能力。
”简单的说,就是抗干扰的能力和对外骚扰的程度。
电磁兼容是研究在有限的空间、有限的时间、有限的频谱资源条件下,各种用电设备(分系统、系统;广义的还包括生物体)可以共存并不致引起降级的一门科学。
二、基本概念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EMC)电磁相容—电子产品能够在一电磁环境中工作而不会降低功能或损害之能力;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EMI)电磁干扰—电子产品之电磁能量经由传导或辐射之方式传播出去的过程;由干扰源、耦合通道及被干扰接收机三要素组成。
Radio frequency(RF)无线电频率,射頻—通訊所用的频率范围,大约是10kHz 到100GHz。
这些能量可以是有意产生的,如无限电传发射器,或者是被电子产品无意产生的;RF能量经由两种模式传播:Radiated emissions(RE)—此种RF 能量的电磁场经由媒介而传输;RF 能量一般在自由空间(free space)內传播,然而,其他种类也有可能发生。
Conducted emissions(CE)—此种RF 能量的电磁场经由道题媒介而传播,一般是经由电线或内部连接电缆;Line Conducted interference(LCI)指的是在电源线上的RF 能量。
Susceptibility 容忍度,耐受性—相对的测量产品暴露在EMI环境中混乱或损害的程度。
Immunity 免疫力—一相对的测量产品承受EMI的能力;Electrical overstress(EOS)电子过度高压—当遇到高压突波产品承受到的损坏或只是功能丧失;EOS包括雷击以及静电放电的事件。
EMC_基础知识的介绍EMC的重要性: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电子设备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而电子设备之间的互相影响和电磁干扰问题也成为了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一方面,电磁干扰可能会导致设备的异常工作、功能失效甚至是损坏;另一方面,设备对周围环境的电磁干扰也可能干扰到其他设备的正常工作。
因此,保证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性,对于维护设备正常工作、保障通信网络的稳定运行以及保护人类身体健康都至关重要。
EMC的基本概念:1.电磁兼容性(EMC)是指电子设备在同一电磁环境下相互协调共存,相互不干扰的能力。
2.电磁干扰(EMI)是指电子设备互相之间和与周围环境之间发生的电磁能量的传导、辐射和耦合等干扰现象。
3.电磁感应(EMF)是指电磁场对设备内部电子器件或电路的作用。
4.电磁辐射(EMR)是指电子设备产生的电磁波通过传播介质向外辐射。
5.电磁敏感性(EMS)是指设备对电磁干扰的敏感程度,即设备能否正常工作且不受干扰。
EMC的影响因素:1.设备本身的电磁辐射:电子设备本身会发出电磁辐射。
这些辐射源可以是设备内部的电源、逻辑电路、高速时钟、天线等。
2.设备与外部环境的电磁耦合:电子设备与周围环境之间会通过导线、电磁场耦合、电磁辐射等方式相互影响。
3.设备受到外部电磁干扰:外部电磁干扰可能来自其他设备、电力线、雷电等。
这些干扰可能通过电磁辐射、电磁感应、电磁耦合等方式影响设备的正常工作。
EMC的解决方法:1.设备设计中的EMC:在电子设备的设计阶段,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小设备的电磁辐射和提高设备的抗干扰能力。
例如,减小信号线的长度、增加电磁屏蔽、降低电源线、时钟线和信号线等的串扰。
2.屏蔽与隔离:通过在设备内部或外围添加屏蔽材料和屏蔽结构,来减小设备的电磁辐射和避免干扰。
同时,对重要设备进行隔离,使其对外界的电磁干扰不敏感。
3.地线设计:合理设计设备的地线系统,包括单点接地、分布式接地、有效屏蔽等方法,可以有效降低电磁干扰和提高设备的抗干扰性能。
EMC基础必学知识点
1. 什么是EMC? EMC是电磁兼容的缩写,指的是电子设备在电磁环境中正常工作,不产生不可接受的干扰,也不受其他设备的干扰。
2. 电磁辐射和电磁感应:电磁辐射是指电磁波在空间中的传播,而电磁感应是指电磁波对接收器件产生的电磁场效应。
3. 电磁兼容测试:包括辐射发射测试、辐射抗干扰测试、传导发射测试、传导抗干扰测试、静电放电测试、浪涌电流测试等测试方法。
4. 电磁波频谱:电磁波频谱是指电磁波在频率上的分布,从低频到高频分别是直流、低频、射频、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伽马射线。
5. 辐射发射:是指电子设备在工作过程中通过电磁波在空间中传播,例如无线电、电视、手机等无线通信设备。
6. 辐射抗干扰:是指电子设备在电磁环境中受到其他设备的干扰时仍能正常工作,例如家用电器受到电信号干扰而不受影响。
7. 传导发射:是指电子设备在工作过程中通过电源线、信号线等传导方式将电磁波传递到其他设备上。
8. 传导抗干扰:是指电子设备在电磁环境中受到其他设备的传导干扰时仍能正常工作,例如高频电磁场对电子设备的传播线进行干扰。
9. 静电放电:是指电子设备在操作过程中由于电荷的不平衡而引起的电流突然释放,例如人体静电放电对电子元件造成的损坏。
10. 浪涌电流:是指电子设备在电源启动、断电、过电压等情况下突然产生的大电流脉冲,容易对电子设备造成损坏。
以上是EMC的基础必学知识点,有助于了解电磁兼容的相关概念和测试方法。
EMC基础知识培训讲座一:基本概念1.EM C(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电磁兼容设备在共同的电磁环境中能一起执行各自功能互不干扰的共存状态。
2.EMI(Emission,E 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E lectromagnetic)Emission:电磁发射从源向外发出电磁能的现象。
E 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电磁干扰电磁骚扰引起的设备、传输通道或系统性能的下降。
由以上两个术语可见:电磁骚扰仅仅是电磁现象,即指客观存在的一种物理现象;它可能引起降级或损害,但不一定已经形成后果。
而电磁干扰是由电磁骚扰引起的后果。
3.immunity(to a disturbance):(对骚扰的)抗扰度装置、设备或系统面临电磁骚扰不降低运行性能的能力。
4.EMS(Electromagnetic Susceptibility):电磁敏感性在存在电磁骚扰的情况下,设备或系统不能避免性能降低的能力。
注:敏感性高,抗扰度低。
实际上,抗扰度与敏感性都反映的是装置、设备或系统的抗干扰的能力,仅仅是从不同的角度而言。
5.emission level(of a disturbance source):(骚扰源的)发射电平“用规定的方法测得的由特定装置、设备或系统发射的某给定电磁骚扰电平”6.emission limit(of a disturbance source):(骚扰源的)发射限值“规定电磁骚扰源的最大发射电平”7.immunity level:抗扰度电平“将某给定的电磁骚扰施加于某一装置、设备或系统而其仍能正常工作并保持所需性能等级时的最大骚扰电平。
”8.immunity limit:抗扰度限值“规定的最小抗扰度电平”9.emission margin:发射裕量“装置、设备或系统的发射限值与电磁兼容电平之间的值。
”10.immunity margin:抗扰度裕量“装置、设备或系统的抗扰度限值与电磁兼容电平之间的差值。
EMCM简述新手入门基础知识
EMCM认为,美元对黄金市场的影响首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美元是世界黄金市场上的标价钱银,因而与金价出现负相关.假定金价自身价值未有变动,美元跌落,那金价在价格上就表现为上涨.另一个方面是黄金作为美元资产的替代出资东西.实际上在2005年之前的几年,金价的不断上涨,一个首要因素就是美元连续三年的大幅跌落。
从近30年的历史数据核算来看,美元与黄金坚持的大约80%的负相关关系,而从近十年的数据中美元与黄金的关系越来越趋近于—1%。
因而,咱们在剖析金价走势时,美元汇率的变动是一重要的参考。
美元指数:
一般咱们剖析美元走势的东西是美元指数,美元指数是归纳反映美元在世界外汇市场的汇率状况的指标,用来衡量美元对一揽子钱银的汇率改变程度。
它经过核算美元和对选定的一揽子钱银的归纳的改变率,来衡量美元的强弱程度,然后间接反映美国的出口竞争能力和进口成本的变动状况。
假如美元指数跌落,阐明美元对其他的首要钱银贬值。
美元指数期货的核算准则是以全球各首要国家与美国之间的交易结算量为根底,以加权的方式核算出美元
的全体强弱程度,以100为强弱分界线。
在1999年1月1日欧元推出后,这个期货合约的标的物进行了调整,从十个国家减少为六个国家,欧元也一跃成为了最重要的、权重最大的钱银,其所占权重达到了57.6%,因而,欧元的动摇对于美元指数的强弱影响最大。
美元指数USDX是参照1973年3月六种钱银对美元汇率改变的几何平均加权值来核算的。
以100.00为基准来衡量其价值。
105.50的报价是指从1973年3月以来,其价值上升了5.50%。
1973年3月被选作参照点是因为其时是外汇市场转机的历史性时间。
从那时首要的交易国容许本国钱银自由地与另一国钱银进行浮动报价。
该协定是在华盛顿的史密斯索尼安学院达成的,标志着自由交易理论家的胜利。
史密斯索尼安协议代替了大约25年前的在新汉普郡布雷顿森林达成的并不成功的固定汇率体系。
当时的USDX水准反映了美元相对于1973年基准点的平均值。
到现在目前为止,美元指数曾高涨到过165个点,也低至过80点以下。
该改变特性被广泛地在数量和改变率上同期货股票指数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