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6
第9课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说出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时间和意义;说出“乒乓外交”、尼克松访华和上海《联合公报》的发表、《中美建交公报》的发表等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初步分析中美建交的主要影响。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从课本中提取有效信息,归纳整理,在分析教材所提供的史料和老师课件展示的辅助史料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历史材料是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采用问题情景教学法,情景的设置可以通过课件展示,也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来再现历史,然后通过适当的问题设计和学生本身体验历史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了解新中国在70年代取得的外交成就,认识外交成就来源于祖国的强大,增强热爱祖国、立志学习,使祖国明天更美好的使命感。
教学重点了解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的史实。
教学难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中美关系的症结——台湾问题。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听过一首流行歌曲《梦想的翅膀》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中华民族也有自己的“中国梦”。
百年前,中国梦想着民族独立,梦想着举办奥运,梦想着三峡工程,梦想着举办世博。
今天当这些梦想成为现实的时候,中华民族依然在追寻梦想,梦想着成为世界强国,雄伟地屹立在世界2000多个民族之林中。
那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的突破口在哪里,让我们走进第9课《新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舞台》。
二、学习新课(一) 明确学习目标(见学习方案)(二)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学习一:重返联合国请学生阅读课本47—48页第一目内容勾画批注,完成学习方案自主学习内容。
学生阅读完成后,教师简单介绍联合国,然后补充:联合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最有影响力的政治组织,联合国中的很多事务涉及中国的利益,但新中国被排除在联合国之外,没有发言权,无法维护自己的利益。
思考:中国是如何重返联合国的?重返联合国有何意义?教师补充:因为中国进入联合国改变了联合国的力量对比,中国成为五个常任理事国中唯一的一个发展中国家代表,中国的到来,促使联合国越来越发挥伸张正义、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
㈠导入新课20世纪60年代,由于中苏关系恶化,中美关系继续敌对寺原因,中国外交遇到了波折。
到了20世纪70年代,“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中国外交终于闯出险滩,获得了一个又一个新的突破: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坚冰解冻、中日帮交正常化。
20世纪七十年代,在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1、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2、中美关系正常化3、中日邦交正常化㈡讲授新课:成为这一时期的重大事件,昭示着新中国外交的重大突破。
想一想:新中国建国之初为什么没有马上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按照国际惯例,理应取得在联合国的代表权。
但是,由于美国采取抵制中华人民共和共和国的政策,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台湾的国民党集团所非法占据。
一、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1、背景(1)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美国的抵制政策,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台湾的国民党集团所非法占据(2)进入20世纪70年代,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3)越来越多的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4)1971年,美国提出的“双重代表权”方案遭到中国的断然拒绝思考2: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为什么是“恢复”而不是用其他的“加入”之类的提法?1945年联合国创立之初,中国既是创始国又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
对联合国的筹建和成立做过重要贡献。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按国际法惯例,新政权就自然取得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力。
但由于美国的阻挠,这个问题一直被搁置,直到70年代初才得到彻底解决。
因此说是合法席位被恢复。
材料一、历届联大支持中国重返联合国票数增长示意图材料二:到1970年,支持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提案,第一次超过支持美国反对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提案的票数。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步伐不可阻挡。
提问:请结合示意图和材料,及课本内容回答美国阻挠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局面是怎样被逐渐打破的请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原因:(1)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20世纪50——70年代越来越多的国家支持中国,并在1970年超过反对国家(2)广大发展中国家力量壮大。
第9课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一、激情引趣(导入):展示联合国的徽标,学生介绍徽标的寓意二、导读导学:历史回眸:介绍中国加入联合国和常任理事国的身份,及其中国在处理世界问题上发挥的大国作用。
中国和美国作为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这平衡世界局势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接下来我们就共同展望一下中美关系。
三、点拨释疑:今年是建国60周年的大庆,也是改革开发30周年,同时也是中美建交30周年,今天我们在这里共同回顾中美关系就显得意义重大。
活动一:30年珍贵瞬间:图片展30年大事记:发展进程表高端访问:深入探究活动二:经历风雨,携手未来——展望中美关系中美关系正常化是本课的重点。
从三个方面让学生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意义,达成预设的情感目标。
一是回顾70年代的国际局势,体味“乒乓外交”所蕴含的卓越外交智慧。
二是尼克松访华成为“改变世界的一周”。
运用尼克松访华视频和访华期间的细节体现尼克松总统对中美关系的重视,体味他为中美关系正常化所作出的贡献。
三是透过《中美联合公报》和《建交公报》体现出的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以及灵活的外交策略。
分别以合作学习、教师讲授、课堂讨论等方式进行,通过对中美关系正常化背景、过程和意义的掌握,学生初步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意义,认识到只有交流才会增加了解,才是走向和平的有效途径,从这个角度树立学生和平的意识,战争往往是最坏而又最后的解决之道,告诉学生和平不仅仅是没有战争,而是如何避免战争。
1、70年代的国际局势这部分内容课本上介绍的非常简单,但不理解之前的中美关系就没办法认识到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意义。
所以,我选择了两个细节,一是第一次日内瓦国际会议期间杜勒斯下令不同周恩来率领的代表团握手的傲慢行为,一是中国铺天盖地的反美宣传画面。
问:以上两个图片反映了中美之间怎样的关系?这种关系持续到什么时候?中美隔绝了20多年,双方都缺乏彼此沟通的通道。
如何沟通?由此引入“乒乓外交”。
乒乓外交中毛泽东、周恩来以乒乓作为媒介,运筹帷幄,在中美关系的和缓方面显示出卓越的外交智慧。
第9课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课程标准〗讲述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
〖教学目标〗1.联合国的相关知识(溯源、宗旨、职能、作用等)。
2.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过程及意义。
3.中美关系从恶化到缓和。
4.中美关系的症结(台湾问题)。
5.尼克松访华和《联合公报》的发表。
自学提纲一、重返联合国:1971年10月,第26届联大(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
、二、中美建交: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定上海《中美联合公报》;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1978年发表《建交公报》;1979年1月1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课后习题答案P48说一说中国是如何重返联合国的?提示: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就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国提出的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并驱逐台湾的提案进行投票表决。
结果该项提案以压倒多数票获得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为中国在联合国的惟一合法政府,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力。
P49想一想“小球”转动“大球”比喻什么?提示:意味着由“乒乓外交”开始,中美关系逐步改善并进入正常化阶段。
说一说我国政府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在处理对外关系时表现在什么方面?提示:在处理对外关系时,我国政府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如70年代初,在日本断绝了与台湾的官方关系后,我国正式与它建立外交关系;在英国撤销其驻台湾淡水的领事馆后,中国政府与英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P50材料阅读阅读上面的两段材料,说说中、美双方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出发点是什么,它对中美两国关系的改善起了什么作用。
提示:是从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的角度出发来处理国际关系,它对中美两国关系的改善起了积极的作用。
P52自我测评在世界地图上找一找、标一标与我国建交的主要国家和建交时问。
提示:事先把与我国建交的主要国家的国名和建交时间写在小纸片上,然后再到地图上找一找,找到一个标一个。
教后反思通过台湾问题的讲述,强化台湾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国领土主权的民族意识,增强学生努力学习,奋起直追,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早日实现两岸统一的民族责任感。
第9课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时间和意义,归纳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中的重大事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小组探究,分析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了解中美关系改善的背景;分析新中国取得辉煌外交成就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感受新中国对外交往的辉煌历程和灵活的外交策略,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中国重返联合国和中美建交。
难点:中国重返联合国的意义;中美建交的原因。
【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情景教学、分组讨论法等。
【教学设计】创设情景,激情导入观看《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图片展》(自己制作的视频),回顾旧知,师问:新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取得的两项主要外交成就?展示目标,让学生带着目标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新课流程】一、问题引领、自主预习(通过这一环节达成知识目标)利用多媒体出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预习教材1、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时间、在第几届联合国大会上通过的、意义分别是什么?2、中美建交过程中的重要事件有哪些?哪一事件打开了中美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大门?中美正式建交的时间?3、除了新中国重返联合国和中美建交外,70年代还与哪些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友好的外交关系?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放手引导学生质疑解惑。
二、小组互动、合作探究(通过这一环节达成能力目标)1、为什么说是新中国“重返”联合国,而不是“加入”?新中国能够重返联合国的原因有哪些?(温馨提示: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来思考)2、“小球转动大球”是指什么?尼克松访华之前中美没有交往的原因是什么?(温馨提示:结合美国对新中国的政策来分析)现在双方为什么都有了建交的意愿?(温馨提示:结合当时的国际形势,从中国和美国两方面来思考)先让学生独立思考2分钟,然后小组内1、2号、3、4号、5、6号对学,最后在小组内展开讨论。
三、学以致用、情感升华(通过这一环节达成情感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得知,一方面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越来越大,促进了世界和平与安全。
第9课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教学设计)五佛中学李存霞【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过程,能说出重返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时间和意义;2.能说出“乒乓外交”、尼克松访华和上海《联合公报》的发表、中美《建交公报》的发表等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中的重大事件。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归纳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2.难点:分析我国重返联合国的历史意义以及在处理对外关系时,我国为何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观看一些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到我国现在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设问:中国之所以能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你认为有哪些原因?(综合国力的强大、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9课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
(二)知识新授一、重返联合国1. 观看相关视频,感受中国重返联合国的情景。
知识点介绍:“乔的笑”,简介联合国。
2.阅读P47-48第一目,找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时间及意义3. 怎么理解“重返”二字?4.分析材料,重返联合国对中国和世界的意义过渡:世界需要中国,需要强大的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
中国也需要世界,因为只有走向世界才能让中国更强大。
中国经济的发展,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国防事业的强大,又重返了联合国,此时的美国会作何感想,又会怎么做呢?二、“小球转动大球”--中美建交1.回顾70年代之前的中美关系——大约的在冬季敌对,冷战2.提供资料,两国领导人的讲话传递了什么信息?(想和中国对话)可谓“你和我心连心”3.寻找契机改善中美外交关系——“乒乓外交”(小故事的讲解)中美之间的坚冰,一个小小的乒乓球就将其融化,这个乒乓球为何有这么大的魔力?——引导学生分析建交的真正原因?材料阅读,明白(1).抵制苏联的霸权主义(2).中美之间友好的需要和国家利益至上问题。
通过乒乓外交中美两国的大门被打开了,中美关系到了春天。
第9课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课程标准〗讲述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联合国的相关知识(溯源、宗旨、职能、作用等)。
2.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过程及意义。
3.中美关系从恶化到缓和。
4.中美关系的症结(台湾问题)。
5.尼克松访华和《联合公报》的发表。
能力目标1.通过讲述中国从被拒绝在联合国大门之外到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及在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引导学生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中美关系演变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从纵向、横向、多角度、多层面地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展示相关影视资料、图片(周恩来出访亚非14国,毛泽东接见斯诺、乒乓外交、尼克松访华等),培养学生根据资料提取有效信息和分析、理解、说明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20世纪70年代以前,中国始终坚持自己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增强学生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情感。
2. 20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以崭新的姿态走向世界舞台,打破了从20世纪50年代美国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中国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通过台湾问题的讲述,强化台湾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国领土主权的民族意识,增强学生努力学习,奋起直追,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早日实现两岸统一的民族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联合国的宗旨,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尼克松访华和《联合公报》的发表。
难点中美关系缓和的原因,中美关系的症结?D?D台湾问题。
〖整体感知〗一、新中国初期外交环境的恶化1.美国的孤立、封锁、遏制。
2.中苏关系的恶化。
二、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迈向世界舞台的重要两步1.重返联合国。
(1)大力发展与亚非拉国家的关系,提高了国际影响力。
(2)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及在国际政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中美建交。
(1)原因。
美国方面: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认识到中国的作用。
中国方面:打破苏联的威胁,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
(2)成就。
中美关系正常化。
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
〖教具准备〗纪实影片:“周恩来出访亚非14国”“美国孤立新中国”“毛泽东接见斯诺”“乒乓外交”“尼克松访华”“台湾厅”“于右任的思乡之情”。
1.图片:联合国徽章、五星红旗飘扬在联合国大厦前、尼克松。
2.自制多媒体课件。
〖学生活动设计〗1.学习竞技场。
将学生分组,设计不同类型的题目,采取知识竞赛的方式,反馈教学内容,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整合知识、互助协作的精神。
通过及时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在游戏中学习:找朋友。
本课内容分为两个部分,重返联合国与中美建交。
将相关内容(如阿尔及利亚、安理会、上海、尼克松、乒乓球等)做成纸板发给学生,让学生找到自己归属的组别,并说明理由。
通过活动,加强学生对本课知识点的理解、渗透、整合。
3.历史探寻:中美关系中的“握手”真相。
将民间津津乐道中美“握手”话题引入课堂,留下悬念,培养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考证历史事件真相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重返联合国1.联合国的宗旨和作用。
(出示联合国徽章)联合国是一个全球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宪章》规定了联合国的宗旨: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根据之友好关系;促进国际合作。
在宪章上签字的51个国家被称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
1945年10月,《联合国宪章》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
至今为止,联合国已拥有成员国191个,成为当今一个重要的全球性国际组织。
不同性质的国家,在联合国内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20世纪70年代以前,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强国和军事强国,因此美国控制和操纵了联合国,使之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工具,如印巴分治、巴以冲突、朝鲜问题都是美国利用联合国造成的。
70年代以后,由于中国的加入,联合国成为以中国为代表的亚非国家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的主要论坛,联合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职能作用,就连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也不能否认联合国的地位及职能。
2.中国重返联合国。
(播放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纪实片段)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
1949年,中国人民推翻蒋介石的反动统治之后,理应由新中国的代表占有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席位,但是美国执行敌视新中国的政策,阻挠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致使台湾当局得以非法窃据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长达20多年。
20世纪70年代,在美苏争霸的过程中,美国处于守势。
由于美国霸权地位衰落,亚非国家在联合国的作用大为加强。
中国积极展开外交活动,至1971年,已有65个国家同中国建交,而与台湾当局维持“外交关系”的国家只有55个。
随着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赞成新中国进入联合国的国家也逐年增多。
1971年,毛泽东点将乔冠华为团长率中国代表团出席第26届联合国大会。
中国代表团抵达纽约时,机场上有一些国家的外交官员和联合国的官员前来迎接。
早有200多名记者等待在那里,尽管有美国警察的阻挡,但中国代表团立即被团团围住、拍照、采访,忙得不亦乐乎。
关于中国代表团的消息随即被各家电视、广播、报刊作为头号新闻,队员由谁陪同、穿着怎样都做了详细报道,宛如看见了一群“外星人”,其中有家报纸甚至用半版篇幅登载了中国的中山装,并称之为“毛泽东服”。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就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个国家提出的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并立即驱逐台湾的提案进行了投票表决,结果该项提案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获得通过。
当大会主席宣布“提案通过,立即向中华人民共和国通告”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持续两分钟。
不少亚非国家表示热烈欢呼,甚至跳起舞来,场面之热烈,情绪之高涨,令人惊叹。
同一天,台湾当局宣布台湾“退出”联合国。
中国重返联合国标志着“一个中国”的原则在联合国得到了确立。
此外,世界上所有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和所有重要国际组织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承认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原则立场,“一个中国”的原则已为国际社会所普遍认同,成为世界各国与国际组织发展对华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前提。
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中国在联合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恢复了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成为安全理事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1971年11月1日,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联合国总部前升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联合国组织内为实现联合国宪章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各国友好合作,促进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二、中美建交1. 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中美关系。
(1)新中国成立以前美国的态度:支持蒋介石打内战。
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军事及经济强国。
为实现霸权主义,美国制定了全球扩张的战略计划,中国是亚洲的重心,也是美国称霸世界无法逾越的中间地带。
蒋介石正好满足了美国扩张需要。
于是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出钱出枪支持蒋介石打内战。
(2)新中国成立以后美国的态度:孤立中国。
(播放抗美援朝片段)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美国采取了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的对华政策,企图将新生的中国扼杀在摇篮里。
50年代,美国派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阻止新中国解放台湾,发动了朝鲜战争,不久又发动越南战争,从东北和南部威胁中国安全,中美两国直接在战场上兵戎相见。
2.中美关系的缓和。
(1)中美关系缓和的原因:从美国方面来看:第一,由于新中国积极发展同亚非等国家的关系,和中国建交的国家越来越多,致使美国一贯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
第二,70年代以后,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美国想通过改善同中国的关系,增加对付苏联的筹码。
从中国方面来看:第一,可以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
第二,60年代,苏联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企图控制和操纵中国,遭到拒绝后,苏联单方面撕毁中苏合作协议,并在中苏、中蒙边境部署重兵,从北面威胁中国安全。
和美国建立外交关系,可以牵制和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
(播放中苏关系恶化片段)第三,对于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有重要作用。
(2)乒乓外交。
(播放毛泽东接见斯诺、“乒乓外交”和尼克松访华片段)尼克松上台后,为确保美国的霸权地位,美国政府对华政策做出了重大调整。
尼克松主动表示“想和中国对话”,并在美国的《时代》周刊上公开表示想来中国的意愿,在公开场合首次使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名称,同时在贸易、旅游等方面采取了具体的行动。
中国领导人注意到美国方面接二连三的引人注目的姿态,及时做出了反应。
毛泽东在接见美国记者斯诺夫妇时表示,欢迎尼克松访问北京。
1971年,第31届乒乓球锦标赛在日本举行,中美运动员进行了友好的接触,毛泽东当机立断,决定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问中国,这是中国采取的松动中美关系的重大步骤。
尼克松迅速批准美国运动员赴华邀请,中国利用小小的乒乓球使中美关系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打开了两国友好交往的大门,被世界誉为“乒乓外交”。
(3)尼克松访华。
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毛泽东、周恩来会见了他,双方进行了会谈。
全球都对这一历史性事件进行了密切关注。
这一周被西方新闻界称为“改变世界的一周”。
3.中美关系的症结?D?D台湾问题。
(播放课件出示地图)众所周知,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敏感、最重要的问题。
尽管台湾问题不能够完全决定中美关系发展的大势与总体格局,但制约与牵制着中美关系的发展。
中美双方不得不十分重视台湾问题,对之谨慎处理。
中国历代领导人都始终坚持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处理台湾问题,这是中美关系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
台湾问题之所以重要,在于台湾对于双方的重要性与敏感性。
(1)对中国而言:政治上,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回顾历史),台湾是中国主权和领土的组成部分。
经济上,台湾海峡是连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交通枢纽,是“大陆中国”走向“海洋中国”的战略要地,对21世纪中国的崛起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军事上,台湾是东海海域与南海海域军事防御的重要纽带。
(2)对美国而言:美国为实现太平洋地区的战略需要,建立了大东亚军事包围圈。
东北亚: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国驻军韩国,支持亲美的韩国政权。
日本:美国拥有军事基地。
东南亚:美国发动了越南战争,占领了南越和柬埔寨的部分地区,从南面威胁中国的安全。
1950年美国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使之成为进攻中国大陆的前沿阵地。
菲律宾:美国拥有重要的军事基地。
从东北亚到南亚,美国对中国构建了一个军事包围圈,而台湾就是这条军事链条上的一把锁,控制台湾就可以控制中国沿海的港口,控制了沿海港口,就能够控制中国。
因此对于双方而言,台湾问题都必须谨慎处理,否则就会使之成为影响中美关系的“拦路虎”。
那么,尼克松访华期间,双方是如何协调和解决台湾问题的呢?4.《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