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音乐“微课视频
- 格式:docx
- 大小:15.70 KB
- 文档页数:3
音乐听课记录范文六篇音乐听课记录1一、组织教学学生听音乐进课室,师生问好。
二、新课教学(一)、新歌导入播放一段电影视频,请学生欣赏一首音乐《一路平安》请大家思考并回答一下问题:1、这首乐曲与哪一首歌的旋律相似?2、这首乐曲的情绪怎样?3、这首乐曲是几拍子?4、影片中男女主人公在跳什么舞蹈?5、你觉得影片中乐手们问水面要演奏完就熄灭蜡烛?6、你指导这部影片的片名是什么吗?7、为什么在着幸福、浪漫的时刻,影片中的音乐是忧伤而不是明朗、欢快的?您觉得它暗示了什么?8、你认为这首音乐适合出现在舞会的开始还是结束?我的思考:应该在让学生听音乐之前就将问题提出,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清晰的学习。
所有的回答应该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回答。
(二)欣赏电影《魂断蓝桥》与《友谊地久天长》背景学生欣赏视频与音乐,教师解说。
(三)学生第一次听歌曲第一遍:要求学生边听边拍重拍。
第二遍:让学生边打拍边唱。
第三遍:请学生站起来唱。
我的思考:1、不能在不了解学生是否会唱的情况下,就贸然请学生演唱。
2、教师的演唱不是很完美,声音太大,没有调整好嘴巴与话筒的距离,让声音显得很噪、沙哑(在后面进行旋律线教学时演唱比较好、舒服)。
3、在学生演唱的时候,教师唱得比学生还大声,是不信任学生的表现,而且在这个时候教师没有足够的注意力去留意学生的演唱的。
4、教师的演唱感情不够投入。
5、教师背着学生弹琴与伴奏不是很合理,对学生的不尊重,也关注不了学生的表情甚至演唱。
(四)歌曲教唱1、教师弹琴,学生听伴奏试唱。
2、教师指出演唱中的不足,并及时纠正。
3、在教师的伴奏下,学生唱全曲。
(五)分析《友谊天长地久》中的音乐要素1、节拍:四四拍,弱起小节。
2、节奏:附点节奏,倾向性强。
3、旋律:素材简练,婉转流畅。
4、曲式结构:起承转合,AA1A3A4(六)分组请学生跟老师进行演唱接龙游戏1、第一组演唱:开始唱走音了教学用语:啊!你们唱到哪里去了?不要紧,我们再来。
走近影视音乐课型:欣赏课课时:一课时选课意图:当今,电影电视与人们的文化生活紧密相连。
影视音乐也伴随着电影电视的丰富不断,发展成为一种新的音乐体裁,备受大众喜爱。
对于广大的青少年而言,虽然他们喜欢听影视音乐,尤其是他们熟悉的动画音乐,但他们在看影视剧时,更多的还是关注剧情。
就音乐与画面,音乐与剧情间发展间的关系,他们并不十分关注。
本课就围绕影视音乐中更加接近学生的动画音乐来做素材,引导学生了解影视音乐的构成,感受影视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功能作用。
教材分析:本课选取的几首动画影视音乐均为学生比较熟悉的作品。
其中《机器猫》主题歌为2/4拍,歌曲中大量运用附点节奏,配以轻快的速度塑造了可爱的主人公形象,并将人们带进童真,充满想象力的奇妙世界。
《伴随着你》选自人音版七年级音乐教科书第二单元《影视金曲》,该曲为小调式,4/4拍,为带再现的三段体结构。
是1986年日本推出的动画片《天空之城》主题音乐。
由日本作曲家久石让作曲,因其音律幽远凄美、动人心弦而闻名全球,堪称影视音乐中的经典之作。
插曲《想你的365天》选自动画影片《宝莲灯》。
歌曲为4/4拍,中速稍慢,节奏舒展,旋律绵延悠长,每字每句都抒发着小主人公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之情。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乐于参加欣赏活动并能对影视音乐产生继续了解和学习的兴趣。
知识与技能:了解影视音乐包括主题歌,插曲,主题音乐,场景音乐,感受各部分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聆听、体验等方法分析影视音乐中的音乐要素,感受影视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影视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分析各影视音乐中音乐的基本要素。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激趣导入感受主题1.唱一唱a. 观看《机器猫》主题歌视频。
请学生跟随歌曲用“la”哼唱。
b.感受乐曲情绪,塑造出怎样的主人公形象?歌曲把我们带入怎样的情境?2.拍一拍a. 听改变主题曲速度及节奏的旋律。
《走近老师》教学反思永州市冷水滩区岚角山中学蒋桂珍《走近老师》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六课“师生之间”的第一框内容,同学们在学习完《道德与法治》上册一至五课以后,特别是第二单元“友谊的天空”的基础上,学习第六课,我认为是趁热打铁,所以学好这一节的内容显得非常重要。
在精心备课,制作好课件之后,我在初一224班和225班上了这节课,昨天我又在22021为政、史、地组教研活动,上了一节示范课,老师们都认为这一节课上得好,我也自我感觉还可以。
三十多分钟的一堂课,使我和学生都有不少收获,拍了课堂实录,还制作了微课,对这一课的知识很熟识了,当然,我个人认为还是存在相当多的不足之处的。
为了将来的教学和成长,下面我就本堂课进行课后反思:一导入新课新颖、自然先让学生欣赏音乐(李文华演唱的《老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听到了什么?听到最多的是什么?听后有何感想?指明学生回答后,再显示t:老师是我们学习的指导者和成长的引路人,古人云“安其学而亲其师。
”在我们人生的回忆中,与老师在一起的校园生活也是人生中的一段美好经历。
叫了这么多年的老师,你了解他(她)们吗?或者说你了解教师这样一个职业吗?这样引出《走近老师》这一课题这样自然导入了新课。
二充分利用教材材料例如:(1)在讲析了解教师职业这个知识点时,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相关链接,这里面所简介的孔子和陶行知,于是我从中挖掘教材里的知识与此相联系,还要求同学们从语文课里学过的《论语十二则》里找孔子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以及做人道理的句子。
这样同学们就知道了:老师是一个古老的职业,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之一。
还要求同学们说出陶行知的至理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这句话说明了做人的重要性,于是老师讲解这一名言与我们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是相符合的,因此同学们自然就知道了现在社会,教师已发展为一种专门职业,承担教书育人的使命。
(2)在讲析风格不同的老师时,为了指导学生阅读P63的探究与分享和P64的方法与技能,我设计了二个问题:1 谈一谈:你所喜欢的一位老师他(她)有什么风格?思考(1)他(她)们的风格相同吗?(2)为什么会产生这种不同呢?结论:老师风格各有不同,由于年龄、学识、阅历、性格、情感与思维方式等差异,每位老师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表达方式不同,由此呈现出不同的风格。
花城版《走进音乐世界》第九册音乐教案----ef3e3c4c-6eba-11ec-89ea-7cb59b590d7d五年级音乐科教学计划科任教师:张玉娟一、第1课:祖国就像母亲第2课:美好的空间第3课:多彩的乡音(五)第4课:动物世界(六)第5课:我们喜爱的影视歌曲第6课:探索全球音乐(V)-漫游非洲第7课:进入音乐大师(I)第8课:冬季梦幻才艺秀二、全册教学要求将他们的生活投入到一种活生生的音乐体验中是一种教学要求,以刺激孩子们学习完整的音乐。
三、全册教学要点(重点、难点、关键)第一课:围绕“热爱祖国”的主题,通过学习和欣赏歌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第二课:巧妙地向学生介绍一种新的现代乐器——电子合成器,让学生通过空间的联想和声音的探索,感受和表达想象中的空间景物与乐器音乐之间的联系。
第3课:通过学习唱歌和欣赏民歌来培养爱国主义精神第四课:体验回旋曲式的结构和二声部节奏练习的内容第五课:体会影视主题歌在电影电视传播中的作用第六课:对非洲音乐文化的感受第七课:了解音乐大师海顿及其代表作品第八课:安排与学生生活十分贴近的音乐与“冬”季里自然界之间密切相关的内容四、整卷教学时间安排每一课安排用二周时间五、教学方法措施1.唱一首歌2。
观看图片,听音乐。
找到一个唱歌的标题4。
敲一个小乐器。
播放一段音乐小品。
演奏一打快板合成(清脆和嘹亮)学会吆喝稍快感觉音乐中的快慢感觉音乐中的快慢记号f\\p感觉乐句多彩的乡音民族歌曲的对比体验6/8拍子强高亢认知不同场境音色变化自选乐器伴奏打击乐鼓――的运用快板的运用对唱民歌动物世界唱准七音复习感觉乐力度句记号p感觉音乐中的强弱切分音节奏的掌握独唱伴以合唱外国名曲体验二我们喜拍子、唱准音爱的影三拍子高视歌曲的不同环球音感觉非唱准歌乐探宝洲音乐词(三)哼唱和走进音了解大记住主乐大师师生平题音乐感受冬日的2/4拍唱好各遐想子的拍种音高律复习aabb独唱伴以合唱外国名曲律动感觉音乐中的对比齐唱和合唱外国名曲外国名曲中国歌曲稍快强弱对比aba对唱灵活了解掌握所律动、复习评复习节运用打击几首学的手即兴表估重点奏力度乐中外号演记号歌曲期末联综合才艺表演:展示个性、体现合作精神和以发展为中心的艺术审美欢会能力的再现第1课祖国像母亲第1课祖国像母亲教学内容:动情地唱《祖国像母亲》、《七子之歌》和《在祖国的春天里成长》。
《走近杨辉揭秘三角》课堂实录一、温故知新师:同学们,我们一起回忆前面学习过的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运算法则。
生(全体):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PPT显示)师:同学们刚才回答了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运算法则的文字语言描述,我们初中阶段注重文字语言、图形语言以及符号语言三种语言的表述,所以它对应的符号语言是什么呢?生(全体):(a+b)(m+n)=am+an+bm+bn(PPT显示)师:学习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运算法则之后,我们学习了哪些特殊的公式呢?生1:完全平方公式生2:平方差公式。
师:这两类公式非常重要,同学们能否用符号语言表述完全平方公式呢?生(全体):。
【设计意图】复习多项式乘以多项式运算法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计算(a+b)的高次幂,为提取展开式系数做好铺垫。
二、新知探究活动一:师:上课前请同学们完成了预习学案,接下来我们一起校对。
(投影学生作品)投影学案内容:1.利用整式的乘法公式计算(结果依照a的次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师:第一道题要求同学们按照a的降幂排列,写出、、、(a+b≠0)的展开式。
学生完成习题结果:投影学案内容:2.按行写出上题中各项展开式系数。
第1行:1第2行:1 1第3行:1 2 1第4行:1 3 3 1第5行:1 4 6 4 1第6行:1 5 10 10 5 1第7行:1 6 15 20 15 6 1师:同学们完成得很棒!我们把完成的展开式系数填入下表中。
PPT显示:师:我们给这些展开式系数拍合影,大合照变换队形。
PPT显示:师:像这样的数字形成的图形像什么图形呢?生(全体):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师:非常好,这些数字组成的图形是三角形,我们称这个三角形系数表为杨辉三角。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演算,实践操作得出展开式系数,将展开式系数变换队形后,正好形成三角形系数表,从“形”的角度,揭示杨辉三角的第一层面纱。
苏少版音乐六上第一单元唱着跳着走近你-教案一. 教材分析《唱着跳着走近你》是苏少版音乐六上第一单元的一首歌曲,歌曲旋律欢快,歌词富有童趣,通过歌曲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快乐和美好。
歌曲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节奏明快,旋律简单,易于学生掌握;第二部分节奏稍微复杂,但旋律依然朗朗上口。
歌曲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歌唱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了一定的理解和认识,歌唱能力也有一定的基础。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音乐的感知和表现力还不够强,需要通过教学活动来提高。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感受音乐的快乐,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唱着跳着走近你》这首歌曲。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素养。
3.通过歌曲学习,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增强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音准把握。
2.歌曲第二部分的高音部分。
3.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力。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让学生跟随模仿。
2.练习法:分组练习,个人展示,互相评价。
3.情境教学法:创设音乐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音乐。
4.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旋律、歌词、图片等。
2.音响设备:播放歌曲,进行示范演唱。
3.乐器:钢琴或其他键盘乐器。
4.教学用具:歌谱、乐谱、评分表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首欢快的歌曲,引导学生进入音乐课堂。
然后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唱着跳着走近你》这首歌曲。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歌曲旋律,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妙。
然后带领学生一起朗读歌词,让学生熟悉歌词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段落进行练习。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展示,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五年级上册《(听赏)晚会》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名师授课教案】管弦乐曲《晚会》赏析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了解贺绿汀;引导学生欣赏管弦乐曲《晚会》,初步了解《晚会》曲式结构,能模唱主题音乐。
2. 过程与方法目标:用图示分析法了解乐曲结构;用民间锣鼓乐器随主题音乐伴奏的方式,感受乐曲表现的兴奋欢乐情绪。
通过音乐体验,音乐实践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绪和审美能力,形成表现音乐的技能技巧,从而提高音乐表现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聆听管弦乐曲《晚会》,体验解放区人民迎接解放的高兴心情,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感受音乐美教学重点:聆听赏析管弦乐曲《晚会》,了解乐曲情绪、主题旋律、曲式结构。
教学难点:了解曲式结构,用民间锣鼓乐器为乐曲节奏伴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微课视频、民间锣鼓教学过程:同学们好,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微视频,要认识一位非常了不起的音乐家,他是谁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一、导入新课、走近贺绿汀(教师播放《穿越硝烟的歌声》影片)导入语言:贺绿汀——一位湖南籍的现代作曲家,音乐教育家。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代表作有:牧童短笛》、《游击队歌》、《嘉陵江上》等。
管弦乐《晚会》是贺绿汀在1934年创作的一首钢琴作品。
1940年在重庆改编成管弦乐曲演出,后由重庆电台对苏广播,受到了苏联听众的好评。
可惜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不幸丢失了总谱。
1943年作者到达延安后,又作了第二次修改,由电台作为专题节目对“国统区”广播。
1949年为了迎接全国的解放,贺绿汀编写了一组管弦乐曲(共六首),《晚会》就是其中的一首。
在全国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期间,。
古诗微课教学设计范例作为一位杰出的任课老师,对于自己的授课内容,常常需要编写细致的活动教学教案。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由作者给大家带来的古诗微课教学设计范例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古诗微课教学设计范例篇1【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牧童》,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2、体会诗词的意境,丰富学生情感,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
3、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
知道“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学习重点】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诵。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进程】第一课时一、回想激趣我们曾经学过很多关于描写儿童的诗,你还记得吗?试着背一背。
二、初读诗文,展现画面1、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两首描写儿童生活的诗。
请同学们朗诵两首古诗。
在学生朗诵中,注意正音。
“蓑”读suō,“遮”读zhē,不要读成平舌音。
2、在《牧童》和《舟过安仁》两首诗中,你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三、精读诗文,走近画卷1、你最爱好哪首古诗?选一首自己研读知道。
2、自由组合小组,合作探究,挑选一首诗进行研读,了解诗意,知道字词,逐句解决。
3、老师参与学生的研究。
四、品读诗文,走进画卷1、学习第一首诗:⑴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你感遭到了什么?六七里方圆的田野铺满了青青的野草,三四声婉转的笛声和着微微的晚风传来。
可以感遭到孩子是那么的悠闲自得、怡然而乐,感遭到的是一种野趣。
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两句。
⑵ “归来饱饭傍晚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你看到了什么?说说感受和意思,然后朗诵。
牧童牧牛回来已到傍晚,晚饭吃得饱饱的,无忧无虑,还没脱下蓑衣就躺在院子里,悠然自得地看那渐渐升起的。
可以感遭到的是孩子的心情是那么的舒畅,他的生活是无忧无虑,非常闲适。
⑶ 诗句中描写了牧童归来后的场景,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从哪里看出来的?一个“弄”,一个“卧”。
(可爱、顽皮、疲惫。
《七彩管弦(一)》教学目标:1、认真聆听管弦乐合奏《卡门序曲》,初步了解和感知管弦乐合奏的音色特点,能运用音乐的要素对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
2、背唱《卡门序曲》中的第二插部主题,积极参与体验活动,初步了解序曲、回旋曲式。
教学重难点:1、能运用音乐的要素对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
2、背唱《卡门序曲》中的第二插部主题,积极参与体验活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纸质教具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欢迎走近音乐课堂,老师给大家播放一段视频,请大家看一看,听一听都有哪些乐器来演奏。
播放管弦乐合奏《拉德斯基进行曲》(设计意图:通过对一首著名的管弦乐曲的听赏,从而自然地切入到新课。
欣赏视频,运用演示法直观地呈现给学生听觉与视觉的盛宴,即能让学生感受乐曲欢快、热烈的情绪,又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讨论并回答问题,可以交流讨论,畅所欲言,教师适当引导,那究竟怎样去欣赏管弦乐呢,就让我们在今天的学习中去找答案吧!板书课题——《七彩管弦(一)》。
二、聆听感受,音画交融(一)《卡门序曲》,整体感知——分段欣赏——全曲欣赏整体感知师:《卡门序曲》是一首经典的管弦乐曲,由法国作曲家比才创作,现在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初听全曲,想象场景。
教师:播放《卡门序曲》音频。
学生:带着问题欣赏,完成听赏作业。
(设计意图:对于管弦乐的欣赏首先要有一个整体的感知,没有选用视频,因为一是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最好的教学方式是聆听,其次过多的视频欣赏会引起学生的视觉疲劳。
)根据你聆听音乐的体验,将下列有关词语填入相应的括号里。
①、威武、雄壮②热烈、辉煌③轻快、活泼基本主题(A)()第一插部主题(B)()第二插部主题(C)()师生讨论问题之后,教师简介法国作曲家比才及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序曲的概念。
分段欣赏下面我们来分段聆听并分析音乐,教师:聆听基本主题,思考这段音乐你听它是高音区,还是低音区,节奏是密集的,还是舒展的?还用到了哪些打击乐器?(先跟同桌分享,再跟全班分享,老师最后小结)所以基本主题的情绪是热烈、辉煌的,你能联想到什么情景?第一插部主题:这部分音乐的情绪又如何,与这一段的情绪比怎样?(欢快的,没有A热烈,少了打击乐器,要柔和些)你能联想到什么情景?(表现了妇女、儿童跳跃的场面)第二插部主题C:这一主题与前一主题有什么变化?(威武雄壮的)力度有什么变化?(第二次呈现时,旋律提高了八度,表现了斗牛士英姿飒爽的形象和一种必胜的信心)师生跟琴多唱几遍,背唱并加入歌词演唱,用线条表现旋律。
《京剧的四大基本功》微课设计作者:黄磊来源:《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9年第03期微课选题分析京剧是我们的国粹,博大精深,更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为初中音乐教师,我们虽然不是专业剧团的演员,但有责任和义务在音乐课堂上帮助学生了解国粹艺术。
因此,我制作了本节微课——京剧的四大基本功(即京剧的表演形式——唱、念、做、打,也是戏曲表演的基本功),让学生跟着我一起走近京剧,零距离接触我们的国粹。
微课设计思路1.微课制作目的通过视频、图片欣赏和文字学习,让学生了解、认识、模仿、体验京剧的四大基本功,增加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喜爱,有利于国粹的传承和发展。
2.选题思路微课教学形式:讲授式,问题探究式,实践式。
摄录工具:手机,EV录屏软件。
教学手段:Focusky展示。
录制方式:Focusky展示模式,讲课模式。
3.微课设计流程提出问题:京剧的四大基本功是哪些?解决问题:概述并讲解京剧的四大基本功;通过视频欣赏,感受京剧的四大基本功。
知识检测:欣赏视频,分辨艺术家们用到了哪些基本功;过把瘾,学唱一段京剧的念白表演。
提炼升华:归纳总结,情感升华。
4.学习指导通过微课的展示,教师结合讲解与示范,为学生认识和了解京剧的四大基本功提供一定的帮助,克服学习的难题。
微课设计过程1.教学目标通过观看微课,让学生简单了解京剧的四大基本功,使学生对我国京剧艺术的历史、发展以及表演动作等知识有基本的了解。
2.教学重难点了解京剧的四大基本功,初步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
3.微课脚本设计镜头1:片头。
镜头2:提出问题。
镜头3:解决问题,总体概述。
京剧的四大基本功主要包括:唱、念、做、打。
镜头4:解决问题,具体讲解。
唱:指京剧的唱腔,是一部戏成功的关键。
念:指京剧的说话,具有一定的音乐性和节奏感,是加工形态的艺术语言。
做:是舞蹈化的形体动作的泛称,是加工形态的生活动作。
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是传统武术的舞蹈化。
镜头5:观看视频,形象、直观地了解京剧的四大基本功。
《走进新时代》教案课型:综合课教学对象:高一2班教师:课时:一课时教学工具:多媒体电脑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十八单元第三十四节走向新时代————欣赏《走进新时代》、《你这样的人》、《祖国颂》。
本课主要欣赏前两首歌曲。
根据歌曲的内容,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德育发展为本的原则。
通过歌曲反复的聆听、演唱、感受、品位、发挥了学生思维想象能力。
挖掘作品的层次含义,使学生在了解歌曲的内涵基础上加以升华。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聆听《走进新时代》,感受体验歌曲的情感,认识和了解歌曲所反映的时代思想。
2·聆听《你是这样的人》,感受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3·培养学生的感受与演唱,增强对歌曲的兴趣与了解。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讨论等方法,感受作品的内涵,引发学生对歌曲的了解,认识歌曲所表达的情感,有更深入的了解。
情感表达:有节奏的,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培养对音乐的感受,体验,鉴赏的能力。
对作品更深入的了解。
教学重点、难点:1·以赏析作品内涵,感受作品风格,能够有感情的学唱为重点。
2·以学唱歌曲,感受作品情感的流露,更深入的了解歌曲内涵为难点。
教学方法:本课采用分不用风格、不同表演形式进行欣赏,别样的视听结合,以“唱、听、说”为主,通过讨论,体验,比较等方法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部分:课前播放音频《春天的故事》师:这首歌曲让我们想到了什么?“老人”是谁?生:······师:这首歌曲表达了全国人民坚定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邓小平倡导的“改革开放”及“一国两制”政策理念,改变了20世纪后期的中国,也影响了世界。
从此中国逐步走向了21世纪新时代。
二·新课部分:师:那么21世纪新时代的歌曲向我们传递了什么样的情感?它叙述了哪些事?接下来我们一起聆听这首歌曲《走进新时代》。
《走进话剧》教案学科音乐课型新授课课时2课时课题《话剧》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公共基础课《公共艺术》音乐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戏剧的表演形式以及话剧的表演形式。
能力目标通过欣赏话剧,了解剧中人物的表现和语言在塑造人物形象中起到的作用。
情感目标在欣赏乐曲后,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感受,聆听自己对人生的感悟。
教学重点了解戏剧的表演形式以及话剧的表演形式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话剧深刻的内涵教法启发引导法视听法积极评价法学法体验法总结归纳法讨论法附页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播放话剧《茶馆》片段1、你认为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舞台表演艺术形式?2、这部话剧的名字是什么?观看视频认识话剧通过观看视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学习话剧打好基础。
相认一、作者简介了解作者的生平和代表作。
二、《雷雨》剧情简介教师讲解故事概要,让学生对作品有初步的了解三、理清人物关系1、基本人物:两个家庭,八个成员。
2、四种关系:①主仆:鲁贵、鲁侍萍、四凤是周家的仆役。
②夫妻:周朴园——鲁侍萍。
周朴园——繁漪。
鲁贵——鲁侍萍3、多种关系的交织:周朴园——鲁侍萍:夫妻,主仆关系。
周朴园——鲁大海:父子,资本家与工人的关系。
周繁漪——周萍:母子,情人关系。
周萍——四凤:兄妹,情人关系。
鲁大海——周萍、周冲:兄弟,下人与少爷关系。
鲁侍萍——周萍:母子,下人与少爷关系。
周冲——四凤:兄妹、恋爱关系。
三、《相认》片段欣赏了解作者、作品故事情节及里面的人物关系。
为更好的学习话剧雷雨奠定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播放视频,提出问题:1、两人相认前内心是怎样的?2、相认后又有怎样的心理变化?3、周朴园的“冷笑”反映了他怎样的内心世界?4、鲁侍萍面对30年后自私自利、充满铜臭味的资本家周朴园,她感受如何?四、师生共同总结相认前似暗忽明往日浓情,相认后冷一恨中不乏爱的苦涩。
“冷笑”,自己甜蜜的爱情竟结出了吞不下吐不出的苦果。
离别30年,眼前的周朴园是一个自私自利、充满铜臭味的资本家。
2023年小学音乐《我和你》优秀教案(精选7篇)小学音乐《我和你》优秀教案篇1教材分析:《我和你》是具有博爱精神的歌曲,为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主题曲,词曲作者为奥运会开模式音乐总监陈其钢。
在第29届奥运会开模式上,由我国著名歌手刘欢和英国著名歌手沙拉·布莱曼共同担纲演唱。
歌曲《我和你》一改以往大多数奥运主题歌曲的激情昂扬,突出了柔和和宁静的情感,体现了中国人民谦逊、温和的性格特点,以及用热情宽广的`胸怀欢迎世界各国人民的真诚愿望。
教材中歌曲为二声部合唱,使歌曲音响丰满立体,更具表现力。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识谱能力较差,对于两个或以上的声部的音乐作品较为陌生,在他们以前的课堂教学中比较少触及,也有很多音乐教师在课堂中选择避开二声部教学,因为对学生的音乐素养要求较高,不太好上;其次,他们从小学到初一的音乐学习过程中,也曾听过不少英文歌曲,但是要演唱英文歌曲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本课我以八年级歌曲“音乐与人的情感世界”爱的主题博爱《我和你》中文演唱入手,引导学生感受动听的奥运主题曲,获得情感体验作为铺垫,再通过两个声部的学习,唱好二声部合唱,这是未来课堂音乐教学的重点方向,布置作业自学英文歌词。
希望通过学习,能培养学生自学和合作意识,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音乐中回顾奥运会的精彩瞬间,感受“我和你心连心,永远一家人”的博爱之情和奥运的人文精神。
2、通过学唱北京奥运会主题曲《我和你》,掌握歌曲的两个声部的合唱,能用清晰、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
3、唱好歌曲《我和你》以及歌曲两个声部的合唱,并有感情地演唱。
教学重点:理解《我和你》的内在情感和深层意义,并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学唱歌曲《我和你》,并能掌握歌曲的两个声部合唱。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等。
学时:1课时(40分钟)教学过程:一、导入1、听1988年汉城奥运会主题曲《HandinHand》,学生走进课堂,组织课堂。
2、观看北京奥运的实况图片,重温北京奥运会盛况。
“微”而不凡造“微”入妙作者:陶涛来源:《阅读(教学研究)》2017年第05期【摘要】“微课”,这一新型的教学形式为我们的小学音乐教学注入了神奇的能量。
它以时间短、内容少、指导细、资源精、方法活等诸多显著的特点,为不同的音乐课型提供了有效呈现的载体,为更多的学生创建了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学习平台。
本文以唱歌、欣赏、器乐三种不同课型,分别以一个微课实例,来评析、阐述其如何有效地改变了原有的音乐课堂。
【关键词】微课音乐课型体验互动“微课”,是交流、传播教学资源的一种新型方式。
它之所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是因为它符合了网络时代学习碎片化的需求。
本文将通过笔者自己设计、并亲自录制的唱歌、欣赏、器乐三种课型的微课实例,来探索微课在小学音乐教学不同课型中的有效应用。
将微课落实在日常教学中,可以为更多的学生创建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学习平台。
一、见微知著:不同课型的实例(一)唱歌微课实例唱歌课是小学音乐课中最常见的一种课型。
音乐微课视频可以围绕其中的某一个重难点进行展开,充分地让学生去聆听、感受、模仿、体验、互动。
1.时间“短”。
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
传统课堂中长时间的、机械反复的练习,容易引起学生的审美疲劳,从而导致学习兴趣的缺失。
微课视频的时长,正是适合学生注意力最易集中的时段,从而能让学习真正做到事半功倍。
2.指导“细”。
在平时的音乐课上,对于一些实践性内容,我们只能是最大限度地让学生们参与一下,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完全掌握或者深入体验。
以《捉泥鳅》为例,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能掌握并感受“四四拍”的强弱规律。
在微课中,不仅有动作的分解图,更有老师律动的视频。
学生们在观看视频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先按照图示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慢慢练习,等到熟练之后再跟着老师的律动视频一起做。
这部分视频是可以后退再次回放的。
3.互动“丰”。
微课视频在录制时,虽然教师面对的是冰冷的摄像机,但一定要做到心中有学生,最大限度地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走近音乐“微课视频”
随着微博的流行,微信的扩张,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微”时代的悄然来临,其互动参与性之强、信息传播速度之快等优点,给人们带来了诸多便捷。
微课也在这样的背景下进入教师的视野,微课教学视频、微课教学设计、微课教学大赛……一系列与微课相关的内容接踵而来,着实给广大一线教师带来一个又一个惊喜,但惊喜之余也存在困惑,什么是微课视频?它有何实践价值和创新之处?对此本文试着作出个人的见解。
微课视频是以短时视频为主要载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相对独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是交流传播教学资源的一种新型方式。
纵观国内外对于相关领域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初,微格教学开始引进国内,用于培养和训练在校师范生的教学技能。
2008年秋,美国戴维·彭罗斯提出“微课程”的概念,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形式化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
与这两者不同的是,微课视频研究面向的对象和研究的层面不同,它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教师的专业成长。
由于微课视频是一个新生事物,尚在初步探索和研究阶段,对音乐微课视频的研究则更处于起步阶段。
笔者认为:以《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课程基本理念为基础,对中小学音乐微课视频进行有效开发与应用,可以为目前刚刚起步的微课视频研究提供相应的实践依据。
一、对中小学音乐“微课视频”的初步认识
1.教学时间较短
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时长通常是5—8分钟,因此,相对于40分钟或者45分钟的一堂音乐课来说,音乐微课视频更能集中学习者的注意力。
2. 题材选择多样
音乐微课视频可以用于课堂教学、课外兴趣小组或社团建设,适合于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个性化学习,也可以着眼于音乐教师的校本研修,运用于对某一个音乐课知识点或教学环节的剖析。
在课程资源方面,由于音乐学科的实践性原则,使得音乐微课视频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优势尤为突出,如唱歌、器乐、视唱、欣赏、乐理、创作、舞蹈等,均可作为微课视频的题材。
3. 学习目标单一
微课视频的内容尽量“小(微)而精”,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围绕某个具体问题,制定单一而明确的目标,能够据此来评价学生是否达到音乐微课视频中预设的目标。
4. 过程设计完整
一个微课视频必须呈现一次学习的过程,一般要有微教案、微课件、微视频、微反馈、微反思、微作业等元素组成。
在微课视频中,包括片头片尾、主体呈现等部分,其中片头片尾在20秒之内交代清楚,主体部分是重点所在,整个设计要精准。
5. 交流互动新颖
微课视频的录制方法与工具的自由组合度宽泛,如用手写板、电子白板、黑板、白纸、PPT、手机、摄像机、数码相机等均可制作,其特点是容量小,便于共享与交流。
师生可以通过网络学习、集体学习、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等多种方式进行个性化选择,并即时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互动与交流。
二、中小学音乐“微课视频”的实践价值
首先,中小学音乐“微课视频”的开发和应用,有利于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落实。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微”时代,教师需要与时俱进,深入课堂,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落到实处。
其次,中小学音乐“微课视频”的开发和应用,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新课改提出“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音乐微课视频的出现为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学习情况的资源提供了可能,将目光聚焦于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有效性,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
再次,中小学音乐“微课视频”的开发和应用,有利于促进教师的校本研修。
音乐微课视频是对教学的某个知识点或某一教学环节的深入学习和剖析提供了更为直接的教研方式,对增强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和执教者自我反思的准确性提供了更为细致的教研手段。
三、中小学音乐“微课视频”的具体制作流程
中小学音乐“微课视频”的制作流程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步骤:
1.准备阶段:包括准备学习、题材选择、脚本编写。
在充分学习的基础上,可选择的题材有音乐基础知识的讲解、音乐教材的解读、音乐技能技巧的训练、音乐片段的赏析等。
题材多种多样,不用局限于音乐课堂教学之中。
脚本编写包括微课教案、镜头设计和时间规划等,注意教学内容须严谨,尽量重点突出、明了易懂,教学示范优美动听。
2.制作阶段:包括熟悉脚本、技术支持、正式录制。
对于拍摄者来说,熟悉脚本和相关的技术支持必不可少;对于执教者来说,对脚本中微教案的熟悉程度、时间规划、实际讲授,都有着一定的规范,这是录制微课视频的重要环节,其中,主体呈现是微课视频的重点部分,围绕某个具体的“点”,而不是抽象宽泛的“面”来展开。
3.后续阶段:包括片头片尾、网上发布、交流互动。
一般来说,片头信息不超过20秒,其中包括学习目标、课题引入等,片尾信息也不超过20秒,其中包括布置学后作业,执教者信息等。
通过网上发布后,学生可以通过点击微课视频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可以通过校本研修具体分析研究。
同时可以通过用户评价、交流互动等方式,加强沟通、相互学习,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具体制作流程和中小学音乐“微课视频”信息单模板如下图:
四、中小学音乐“微课视频”的创新之处
1.思路创新:在微博、微信铺天盖地的时代,中小学生对新生事物的接受和学习能力极强。
微课视频的出现,可以实现教师和学生“掌上学习”、“移动学习”,它对于某一个知识点的深入学习、剖析是新颖独特的。
微课视频独有的交互性也使得知识与技能的交流学习拥有了更广阔的平台。
2.实践创新:现如今中小学生的音乐课学习主要是靠课堂教学来完成的。
由于音乐学科的审美性和实践性特点,在进行音乐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的学习时,由于班级人数众多,课时有限,教师不可能一一检查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因此可能会出现泛泛而谈、走过场等不良现象。
音乐微课视频的出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可能,学生对某一知识点或某种基本技能的学习,可以通过点击音乐微课视频进行深入学习,这为发展学生音乐兴趣和提高学生音乐素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同时也对教师的校本研修进行了拓展,教师可以通过对微课视频的探讨、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思和改进,对于优秀的微课视频也可以进行学习内化,这对于音乐教师的专业成长也起到了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