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公文写作 课程设计
- 格式:pdf
- 大小:241.25 KB
- 文档页数:9
公文写作常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公文的定义、分类和用途,掌握公文写作的基本格式和规范。
2. 学生能掌握不同类型公文的结构和特点,如通知、报告、请示等。
3. 学生能了解公文写作中的常用语和表达方式,提高公文语言的准确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一份格式规范、内容完整的公文写作。
2. 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公文类型,并运用恰当的公文语言进行表达。
3. 学生通过分析案例,能够评价和修改公文,提高公文写作的质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公文写作的兴趣,认识到公文写作在日常工作中的重要性。
2. 学生树立正确的公文写作态度,注重公文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
3.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学会尊重他人意见,提高沟通协作能力。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目标旨在使学生在掌握公文写作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写作技能,并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具体的学习成果分解,教师可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1. 公文概述- 公文的定义、分类及用途- 公文写作的基本原则和要求2. 公文格式与规范- 公文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 公文写作的排版、字体和字号- 公文写作中的标点符号和序号使用3. 不同类型公文的写作要点- 通知的写作结构与语言表达- 报告的写作结构与语言表达- 请示的写作结构与语言表达4. 公文写作中的常用语和表达方式- 公文开头、结尾的常用语- 公文中过渡句和连接词的运用- 公文写作中的正式与非正式表达5. 公文写作实践与案例分析- 模拟实际场景进行公文写作练习- 分析典型案例,进行评价和修改- 优秀公文作品展示与讨论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保证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进度,结合教材相关章节,确保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关联。
通过以上教学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全面掌握公文写作的知识和技能。
公文写作格式实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公文的定义、分类及用途;2. 学生能了解并正确运用公文写作的基本格式,包括发文号、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落款等;3. 学生能掌握不同类型公文(如通知、报告、请示等)的写作特点和要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一篇符合基本格式要求的公文写作;2. 学生能够根据不同情境选择恰当的公文类型,并进行准确、清晰的表达;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与讨论,对公文写作进行互评、修改,提高写作质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认识到公文写作在日常工作、学习中的重要性,培养认真负责的写作态度;2. 学生通过学习公文写作,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增强团队协作意识;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正能量,体现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用技能类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本课程针对的学生群体为具有一定写作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的高年级学生。
教学要求:教师应结合课本内容,通过案例分析、实际操作、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公文写作水平。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对课程目标进行细化和分解,确保学生能够实现具体的学习成果。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公文概述- 公文的定义与作用- 公文的分类及适用场景2. 公文写作基本格式- 发文号、标题、主送机关的写作要求- 公文正文结构及写作技巧- 附件、落款及日期的规范书写3. 常见公文类型写作要点- 通知、报告、请示、批复等公文类型的写作特点及注意事项4. 公文写作实例分析- 分析优秀公文案例,总结写作经验- 指导学生进行公文写作实践,提高写作能力5. 小组讨论与互评- 学生分组进行公文写作练习,相互评价、修改- 教师点评,总结共性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教学大纲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公文概述、公文写作基本格式第二课时:常见公文类型写作要点第三课时:公文写作实例分析与实践第四课时:小组讨论与互评,总结提高教学内容关联课本:本教学内容与课本中关于公文写作的章节紧密相关,涵盖了课本中所提到的公文写作的基本知识、技巧和实例。
公文写作课程设计与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公文写作的基本格式、技巧和语言特点,能够熟练运用各种公文形式进行有效沟通。
具体目标如下: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公文的概念、分类、格式和写作要求;掌握公文的语言风格、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具备较高的公文写作能力,能够独立完成各种公文的撰写和修改;提高学生的公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使其能够准确领会和运用公文表达意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公文写作的兴趣和信心,使其认识到公文写作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公文写作观念。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公文写作的基本概念、格式、技巧和语言特点。
具体安排如下:第一章:公文写作概述1.公文的概念与特点2.公文的分类与用途3.公文写作的基本要求第二章:公文格式与结构1.公文格式的基本构成2.公文标题的撰写3.公文主体的与安排4.公文结尾与落款的规范第三章:公文语言与表达1.公文语言的特点与要求2.公文常用词汇与句式3.公文表达的技巧与方法4.公文写作中的修辞手法第四章:常用公文文种写作1.决定与通知2.报告与请示3.批复与函4.会议纪要与大事记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教师讲解公文写作的基本概念、格式和技巧,引导学生掌握公文写作的知识体系。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公文案例,使学生了解公文写作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公文写作的心得与经验,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4.实践法:布置课后练习和实际写作任务,让学生独立完成公文的撰写和修改,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所需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公文写作教程》2.参考书:涉及公文写作规范、语言表达技巧等方面的书籍3.多媒体资料:相关视频、音频和课件,用于辅助教学4.实验设备:计算机、投影仪等,用于展示和讲解公文写作实例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采用多元化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公文课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公文的基本知识、写作技巧和格式要求,使学生掌握公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公文写作能力。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公文的基本概念、种类和特点,掌握公文写作的基本格式和技巧。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撰写各类公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公文写作技巧和文字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公文写作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使学生认识到公文写作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公文的基本概念、种类和特点,公文写作的基本格式和技巧,以及各类公文的写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具体的教学大纲如下:1.公文的基本概念、种类和特点2.公文写作的基本格式和技巧3.通知的写作方法和注意事项4.报告的写作方法和注意事项5.请示的写作方法和注意事项6.公文的修改和润色技巧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通过讲授法,使学生了解公文的基本概念、种类和特点,掌握公文写作的基本格式和技巧。
通过讨论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法,使学生学会分析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实验法,使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公文写作教材,如《公文写作教程》。
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一些相关的参考书籍,如《现代公文写作》。
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辅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实验设备:准备电脑、投影仪等设备,方便学生观看和演示。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旨在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能力。
物业公司公文写作基础知识教材1. 引言公文作为物业公司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传达和记录功能。
良好的公文写作是保证公文效果和专业形象的关键。
本文旨在介绍物业公司公文写作的基础知识,帮助提升公文写作技巧和水平。
2. 公文的定义和分类2.1 公文的定义公文是指公共机构或组织机构为完成公务而起草、发出,并以公函、公报、公告等形式传递给有关单位、个人的文书。
2.2 公文的分类公文可根据内容、形式和用途等多个角度进行分类,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 内容分类:会议纪要、报告、通知、函件等; - 形式分类:公函、公报、公告、备忘录等; - 用途分类:内部公文、外部公文、对外联络公文等。
3. 公文写作的基本原则3.1 准确性原则公文应确保内容准确无误,减少模棱两可和歧义,使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达,清晰传达所需信息。
3.2 规范性原则公文应遵循一定的格式和规范,包括标题、日期、编号、正文、落款等,以提高公文整体的规范性和专业性。
3.3 明确性原则公文内容应表达明确的意图和要求,避免使用模糊或含糊不清的措辞,以确保读者明确理解公文的目的与要求。
3.4 简洁性原则公文应力求简洁明了,避免冗长繁复的句子和表达方式,以提高读者的阅读效率和理解能力。
3.5 整齐性原则公文应注意排版、字体和格式的整齐统一,以提高公文的美观程度和可读性。
4. 公文写作的基本步骤4.1 计划在起草公文之前,应制定写作计划,明确公文的目的、读者对象和写作思路,确定合适的文体和语言风格。
4.2 搜集信息根据公文的内容需求,收集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包括事实数据、相关政策和法规等。
4.3 确定结构根据公文类型和内容,合理确定公文的结构和布局,包括标题、正文、附件等部分的安排,保证逻辑清晰。
4.4 简要写作以简练、明确的语言表达公文的核心内容,注意适度的层次划分和段落分隔,加强整体结构的连贯性。
4.5 修订与编辑对已写成的公文进行仔细审查和修订,确保文字准确、完整、规范,同时注意语言表达的流畅和文字的协调。
《物业公文写作》课程标准一、学习领域定位《物业公文写作》是物业管理专业的一门实用性强的写作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常用的应用类文章的实际用途及其写作要领,获取高级应用型人材所必备的文案写作能力和分析处理能力,使学生的实际写作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从而在今后工作中能解决物业管理各类活动中的实际问题。
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应用写作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初步具备写作常见应用文的能力。
全面提高学生借助应用写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培养应用性人才的目标。
二、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应用文写作的基础知识,并通过一定数量的训练,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写作技巧,真正提高应用文的撰写能力,为学生的就业和日后的工作、学习提供有力的帮助。
(一)知识目标1)了解应用文的涵义及学习的必要性。
2)理解应用文的主题、材料、结构、语言知识。
3)掌握应用文主题的确立和材料的选择以及语言的特点。
(二)能力目标1)能够根据各类活动确立其写作主题。
2)学会使用应用文的专门用语。
(三)素质目标1)通过各类文体内容的学习和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社会适应力。
2)以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三、学习内容和学习情境划分(学时:24 )四.课程设计五、教学基本条件1.本课程以多媒体教室教学为佳。
2.每位教师均可使用录音机、影像资料等教学用品和各类文种范文。
六、本课程与前后课程的联系本课程是各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开设学期为第一学期。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文体格式的学习与应用,为今后学习工作打好基础。
七、课程实施建议1.本课程标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选用教材的实际情况作必要的微调。
2.本课程坚持理论教学与写作实践并重的原则,强化写作实践。
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启发式教学、对比式教学,注意讲授与练习相结合,进行有针对性的、大量的写作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处理好教学和测试的关系为检查学生学习情况,获取教学信息反馈,及时改进教学,教学中要定期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写作能力进行考核。
公文写作课程整体教学设计基础教学部徐岩一、课程改革前的基本状况及课程整体改革的基本思路表1:课程改革前的基本现状及课程整体改革的基本思路表2:“1—5—3母子树型”全院公文写作课程内容改革的整体思路特别说明:下面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群)应用写作为例,具体汇报整体设计情况,以印证“公文写作”整体课改理念、思路(表1、表2)在课程中的落实情况。
二、课程简介本课程类型为限选课,标准学分为2.5,授课对象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群)各年级学生。
该专业(群)学生的主要特点是:头脑灵活,对新信息、新事物感兴趣,乐于尝试。
本设计方案由徐岩主笔,合作团队的其他成员包括:应用写作任课教师李晓明、方伟、吕久燕;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师冯颖、高洪升;计算机应用技术及网络技术专业学生于秀菊、于多、乔飞;计算机应用专业校企合作企业技术人员张影伟和管理人员王勇。
三、课程设计1、课程目标设计围绕“常用应用文书写作(修改)及实际应用能力”一项核心目标,突出目标引领,对目标进行细化管理、分级管理、全程管理,力求目标落实与实现。
■表5:素质目标细化表2、教学内容设计(见表6、表7)■表6:内容设计表3、教学组织形式及学习方法设计本课程以班级为单位,将3—5人分成一个学习小组,采取小组协作、行动导向教学模式。
主要包括:■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利用项目载体创设职业活动情境,通过学生合作完成某一特定项目和任务以达到教学目标。
本课程设置8个综合项目和若干典型工作任务,实现了知识、技能、态度培养的一体化。
■情境教学法除主要通过项目和案例营造职业活动情境和案例情境外,还利用角色扮演创设真实或虚拟的角色情境,利用问题设置问题情境,利用校园张贴板、会议现场、档案馆等创设现场情境,利用多媒体课件、应用文书文本原件创设声像及文字情境,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写作情境之中,顺利快捷地完成应用文的写作和学习。
■案例教学法通过大量引入与专业及职业活动紧密相关的典范案例、问题案例以及学生现身说法的习作案例,并进行案例分析、案例评改等环节,让学生在分析、对比、讨论和重新设计、修改中思考、学习、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