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思修绪论 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56.00 KB
- 文档页数:5
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教学目的: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等基本知识,充分认识人生态度在人生中的重要意义。
从而使他们能够自觉端正人生态度,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自觉抵抗各种错误人生观的影响,树立科学、高尚的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1、人的本质2、人生的目的与作用3、价值及人生价值的内涵;人生价值观的评价方法和标准。
教学难点:1、端正人生态度2、如何理解正确人生观的具体内容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教学课时:4课时第一节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课程导入:讨论题:马加爵和洪战辉两个风华正茂的大学生,是什么使他们走向不同的人生轨道?一、人生与人生观〔一〕正确认识人的本质讨论:人是什么?人的本质是什么?马克思: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理解和把握:第一、人的本质是现实的、具体的。
第二、人的本质是由人们在社会活动中结成的社会关系形成和决定的。
第三、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诸多社会关系的有机统一。
第四、人的本质是历史的、发展的。
第五、人的自然属性是人的社会属性的物质承担者,但不是人的本质属性。
案例[狼孩的故事]〔二〕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关系1.人生观的含义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意义和目的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人生观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的内容。
2.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关系:一方面,世界观决定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
正确的世界观,是正确的人生观的基础,人们对人生意义的正确理解,需要建立在对世界发展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的基础之上。
另一方面,人生观又对世界观的稳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个人的人生观如果发生变化,往往会导致世界观发生变化。
〔三〕人生观的主要内容1.人生目的〔1〕人生目的的内涵从字源看,甲骨文、小篆中,“目”象眼睛形,外边轮廓象眼眶,里面象瞳孔,其本义是眼睛,作动词是“看”;“的”,箭靶的中心。
2018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原创绪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版)的主要内容概况为:绪论围绕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展开复习,大学生如何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思想道德和法律的关系。
第一章围绕人生观复习人生观的主要内容及内在关系、正确的人生观。
围绕人生价值复习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价值评价的标准及原则。
如何对待顺境和逆境,成就出彩人生。
第二章围绕理想和信念,复习各自的特点及两者的关系,理想信念的重要性。
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大学生应树立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如何树立。
第三章围绕中国精神,复习中国精神的主要内容及重要意义是什么,如何弘扬中国精神;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及新时代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如何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
改革创新的时代意义是什么,如何做改革创新的生力军。
第四章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复习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及其理解、重大意义,如何增强(或为什么要坚持)价值观自信,大学生如何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五章围绕社会主义道德,主要复习马克思主义道德起源论的主要观点,道德的本质特征、基本功能,法律和道德的关系如何;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及当代价值(或现实意义);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基本原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贯彻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原则;如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公共生活和公共秩序;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主要内容(或基本要求);大学生如何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网络道德、恋爱婚姻道德、职业道德和个人品德;大学生如何做社会主义道德的模范践行者;习总书记倡导的新劳动观念是什么。
第六章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和法治体系,复习法律的含义及类型,资本主义社会法律和社会主义社会法律的本质及特征,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和运行环节;我国宪法的根本地位和基本原则,我国的现行宪法及宪法日;我国宪法确立的制度;我国的主要权力机关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行政执法的主体及基本原则,我国的司法机关、司法的基本要求和原则;我国的实体法律部门和程序法律部门;刑法规定的三原则。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版)教案第一节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大学生思考和规划自己的人生之路,首先要学会科学看待人生的根本问题,认识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掌握人生观的基本理论。
能力目标:让大学生学会在科学理论指导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国家发展进步、人民伟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不懈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情感目标:大学生思考人生问题,应该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把小我和大我更好地统一起来,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社会的发展进步紧密结合起来,在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成长进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人生观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讲授法、团队合作等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案例分享】:贫富一念之差从前,有一个乞丐对一位禅师说:“我一无所有,内心十分痛苦。
”“把你的双臂给我,我给你一百两金子。
”“不!”乞丐说,“没有双臂,我怎样生活?即使你给我一千两黄金,我也不会给你。
”“那,把你的双腿给我吧,我给你一百两金子。
”“不论你给我多少金子,我也不会把双腿给你!”禅师说:“想一想,其实,你并不穷。
”乞丐想了想:“……”。
【学生活动】:讨论自己的人生如何过,派学生代表发言怎样让自己的青春不留遗憾1.丐认为自己“一无所有”,这是他的人生观,对吗?2.丐也向往美好生活的,他实现的方法是什么?3.谈谈你的感想?二、讲授新课怎样才能不虚度人生,这是萦绕在每一位大学生心头的青春之问。
(一)人生与人生观不要维系自身的生存和繁衍,还要生产、交往、创造,在极为丰富的社会生活中观察、思索、判别和选择。
人生观就是人们关于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问题的总观点和总看法。
1.正确认识人的本质(1)人类来源于自然界,和自然界的其他生物一样,也要进行新陈代谢、繁衍后代,经历生老病死的自然过程:1)人的生命活动不同于动物的生命活动,人是以劳动求得生存和发展;2)人的实践活动是有意识的;3)人能够对自己的存在和活动的内容、方式有所“观”,并且根据一定的“观”作出选择、采取行动。
2018思修课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思修》课程的基本概念,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2. 使学生了解我国宪法和法律的基本知识,提高法制观念;3. 帮助学生认识我国历史、文化、道德传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等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表达、批判性思维等综合素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操;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3.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尊重他人,诚实守信,勇于担当。
本课程针对2018年级学生的特点,结合课程性质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期望学生能够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为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讲解《思修》教材中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使学生深入理解国家、社会、个人层面的价值目标和准则。
- 教材章节:第一章- 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 宪法与法律知识:结合教材相关章节,使学生掌握我国宪法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法律知识,提高法制观念。
- 教材章节:第二章- 内容:宪法的基本原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我国的法律体系。
3. 历史与文化认同:通过讲解教材中关于我国历史、文化、道德传统的内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 教材章节:第三章- 内容: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优秀传统文化、民族精神。
4. 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教材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等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 教材章节:第四章- 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思修2018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版课程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与法律的关系等。
2. 引导学生理解并能够复述我国社会主义道德的主要内容,包括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
3. 使学生了解基本的法律知识,如宪法、刑法、民法等,以及这些法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道德和法律知识对现实案例进行思考和讨论。
2.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
3. 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提升能力,通过反思和自评,明确个人成长方向。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法治观,认识到道德和法律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尊重他人,关爱社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3.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培养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的情感。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以生动的案例和互动活动为载体,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程内容。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在课程学习中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实现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提升。
通过对课程目标的分解和实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读: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价值观念的含义和实践要求。
教材章节:《思修》第一章第一节2.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探讨道德和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促进个人成长中的作用,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联系。
教材章节:《思修》第一章第二节3. 我国社会主义道德体系:详细讲解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道德的主要内容,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教材章节:《思修》第二章4. 法律知识普及:介绍宪法、刑法、民法等基本法律知识,分析法律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版)教案第一节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大学生思考和规划自己的人生之路,首先要学会科学看待人生的根本问题,认识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掌握人生观的基本理论。
能力目标:让大学生学会在科学理论指导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国家发展进步、人民伟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不懈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情感目标:大学生思考人生问题,应该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把小我和大我更好地统一起来,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社会的发展进步紧密结合起来,在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成长进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人生观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讲授法、团队合作等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案例分享】:贫富一念之差从前,有一个乞丐对一位禅师说:“我一无所有,内心十分痛苦。
”“把你的双臂给我,我给你一百两金子。
”“不!”乞丐说,“没有双臂,我怎样生活?即使你给我一千两黄金,我也不会给你。
”“那,把你的双腿给我吧,我给你一百两金子。
”“不论你给我多少金子,我也不会把双腿给你!”禅师说:“想一想,其实,你并不穷。
”乞丐想了想:“……”。
【学生活动】:讨论自己的人生如何过,派学生代表发言怎样让自己的青春不留遗憾1.丐认为自己“一无所有”,这是他的人生观,对吗?2.丐也向往美好生活的,他实现的方法是什么?3.谈谈你的感想?二、讲授新课怎样才能不虚度人生,这是萦绕在每一位大学生心头的青春之问。
(一)人生与人生观不要维系自身的生存和繁衍,还要生产、交往、创造,在极为丰富的社会生活中观察、思索、判别和选择。
人生观就是人们关于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问题的总观点和总看法。
1.正确认识人的本质(1)人类来源于自然界,和自然界的其他生物一样,也要进行新陈代谢、繁衍后代,经历生老病死的自然过程:1)人的生命活动不同于动物的生命活动,人是以劳动求得生存和发展;2)人的实践活动是有意识的;3)人能够对自己的存在和活动的内容、方式有所“观”,并且根据一定的“观”作出选择、采取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