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课程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909.78 KB
- 文档页数:125
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内容包括:百分数(二)、圆柱和圆锥、比例、比例尺和扇形统计图以及小学六年来所学的数学内容的总复习。
教材在编写方面体现了以下特点:1、在情境的创设方面注重突出数学情境。
2、展现知识的产生和应用过程,形成“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基本模式。
3、合理安排知识结构,注重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4、精心设计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探索中理解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方法。
5、总复习的编写思路清晰、形式新颖。
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实例,理解成数、税率、折扣与利息的意义,能运用百分数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掌握它们体积的计算公式,学会正确计算它们的体积,认识表面积,学会正确计算圆柱、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
3、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能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比例尺的意义,明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三者之间的关系;能运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结合具体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知道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6、通过回顾整理,系统掌握统计图表、统计量及可能性等有关知识。
7、通过回顾整理,能系统地掌握有关整数、小数、分数、比和比例、方程等基础知识;能熟练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会解简易方程;系统掌握所学过的一些数量关系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方法,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8、感受数学语言表达的简洁性,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9、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教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
10、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形成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其中圆柱和圆锥是本学期的重点,比例知识是本学期的知识难点。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上学期的相互帮助和学习中,逐渐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学风,爱学、会学、勤学、乐学、愿学、主动学是他们的共同特点。
六年级下第二单元信息窗一:圆柱和圆锥六年级下第二单元信息窗一:圆柱和圆锥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5、16页信息窗1。
教学简析:该信息窗呈现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圆柱和圆锥形的冰淇淋盒,引发学生提出“这些物体都是什么形状的”、“圆柱和圆锥各有什么特点”等问题,引入对圆柱、圆锥的认识。
圆柱、圆锥是人们在生产、生活经常遇到的几何形体,认识圆柱、圆锥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一、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知道圆柱、圆锥各部分的名称并掌握它们的特征。
二、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从实际生活入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认识圆柱、圆锥的高教学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茶筒或一个圆锥形实物。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课件出示: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的实物图片(茶筒、铅笔、烟囱、圆木、冰淇凌盒、沙堆、铅锤、牙膏盒、化妆品盒)谈话:同学们知道这些物品的名称吗2、教师:这么多物品,你知道它们各是什么形状吗指名学生分别说。
谈话:回忆一下它们各有什么特征学生回答。
谈话:不论长方体还是正方体,它们都是由一些平面图形围成的立体图形,你知道茶筒是什么形状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圆柱铅锤是什么形状板书:圆锥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进一步认识圆柱、圆锥。
【设计意图】:兴趣是学习成功的动力,通过实物图形,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圆柱、圆锥,通过复习旧知,为学习新知做铺垫,使学生很快进入有目地的探究状态。
二、主动探究,认知特征(一)认识圆柱的特征1、自主提出问题谈话:对于圆柱和圆锥,你想知道有关它们的什么问题学生回答,学生可能提出如下问题:①:我想知道圆柱有几个面②:我想知道圆锥有几个面③:我想知道圆柱的高在哪儿④:我想知道圆柱、圆锥每个面的是什么形状圆柱和圆锥各有什么特点……谈话:同学们提了这么多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先来认识一下圆柱、圆锥的特点,其它问题我们下一节课再来研究,好吗【设计意图】:让学生提出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可以调动起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探究欲望。
学年第二学期_青岛_版_数学_第十二册教学计划所任班级:__六____年级任课教师:______教材内容分析这册教材包括下面地些内容:百分数的应用、圆柱和圆锥、比例、比例尺、扇形统计图以及小学六年来所学数学内容的总复习。
本册教材的这些内容是在前几册的基础上按照完成小学数学的全部教学任务安排的,着重使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掌握它们的体积等计算方法,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进一步形成统计的观念,掌握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整理结果的方法,提高依据统计数据的分析、预测、判断能力;理解比例、正比例、反比例的概念,加深认识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然后把小学数学的主要内容加以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新的教学内容与系统的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培养思维品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本册教材中的圆柱和圆锥、比例都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
首先,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一些计算,既可以为进一步学习其他形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及其计算打好基础,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也可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逐步增强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学习好比例的知识,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用数学方法处理数学问题的能力,而且也使学生获得初步的函数观念,为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作初步的准备。
因此,让学生认识这些内容的概念,学会应用这些概念、方法和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是教学的重点。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多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显示背景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回顾与整理单元是在完成小学数学的全部教学内容之后,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一次系统的、全面的整理。
通过回顾与整理,使原来分散学习的知识得以梳理,从而帮助学生完善头脑中的数学认知结构。
学情分析六年级两个班共有学生78人,其中男生40人,女生38人。
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青岛版)第七课时(复习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一、回顾旧知,激发兴趣谈话:同学们,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你学过的计算方法有哪些?根据学生的回答:估算、笔算、口算、计算器算……教师及时补充或纠正。
教师:生活中经常用到这些方法来解决一些问题,想不想试一试?【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小学阶段学过的计算方法,是对将要展开的学习进行前测,及时了解知识板块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以便为以下解决困惑和疑难做铺垫。
同时教师运用鼓励性语言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探究的兴趣和欲望。
二、梳理归网,学习内化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出示:王老师买了190本《数学小词典》,每本3.80元,他带了800元钱,)学生自读信息后,让学生根据信息提出有关数学问题。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板书(1)800元钱够吗?(2)应付多少元?(3)如果够了应找回多少元?如果不够应再付多少元?【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提问题,可以了解到学生有效选择计算方法的程度和思维的深度。
2.解决问题,梳理知识全班交流解决问题(1)800元钱够吗?引导得出估算方法。
回答如下几个问题:你是怎样估算的?结果估大了还是估小了?学生交流不同的估算方法:420042003.8×190≈760;3.8×190≈760;3.8×190≈800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另外对于用笔算、口算、计算器算的同学也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并相机讨论得出用估算解决该问题的优势和合理性——不需要精确计算,可以选择估算【设计意图】教师从解决“800元钱够吗?”这个问题出发,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对比,使学生明白估算的意义和方法,明确当解决的问题不需要精确计算时,可以选择估算,体现了计算方法的策略性。
(2)承接解决“800元钱够吗?”的过程,顺势提问如何解决“应付多少元?”,让学生独立解决,在解决过程中思考如下问题:第一,你会选择哪种计算方法?第二,为什么选择这种计算方法?师巡视指导。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备课一、教材分析1、本册内容包括:百分数〔二〕、圆柱和圆锥、比例、比例尺、统计、以及小学六年来所学的数学内容的总复习。
2、教材编写特点:教材在编写方面表达了以下特点:〔1〕在情境的创设方面留意突出数学情境。
〔2〕呈现学问的产生和应用过程,形成“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说明与应用“的根本模式。
〔3〕合理支配学问构造,留意学问间的内在联系。
〔4〕细心设计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探究中理解数学学问、驾驭数学方法。
〔5〕总复习的编写思路清楚、形式新奇。
3、各单元分析与重点、难点及编写特点第一单元百分数〔二)单元分析: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百分数的应用,解决简洁的百分数问题,成数、税率、折扣、利息。
是学生在学习了整数、小数、分数的意义和应用的根底上进展学习的。
重点:百分数的意义及解决简洁的百分数问题。
难点:解决简洁的百分数问题。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1)选取现实素材,留意数学与现实的亲密联系。
(2)按部就班地支配学问内容。
(3)练习素材与现实生活严密相连,有利于开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其次单元圆柱与圆锥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圆柱的侧面积和外表积,圆柱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
本单元是在相识了圆,驾驭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外表积与体积计算方法的根底上编排的。
圆柱与圆锥都是根本的几何形体,也是生产、生活中常常遇到的几何形体。
教学圆柱和圆锥扩大了学生相识形体的范围,增加了形体的学问,有利于进一步开展空间观念。
在单元完毕时,还支配了整理与练习以及实践活动?测量物体的体积?。
重点:圆柱、圆锥的特征及圆柱外表积和体积计算。
难点:圆柱、圆锥的特征及圆柱外表积和体积计算。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1)选取的素材亲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2)打破了传统的学问编排依次,加强了圆柱和圆锥的比照和联系。
(3)表达从揣测到验证的学习过程,渗透探讨数学问题的思想与方法。
第三单元比例本单元是在学习了比的有关学问并驾驭了一些常见数量关系的根底上,学习比例的有关学问及其应用。
就明年数学备课纸数学备课纸在美国加利福尼亚洲发现了一棵高达142米的巨衫。
它的树干上下几乎一样粗,横截面周长约是38米。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树干的体积会是多大呢?知道了树干横截面的周长,该如何求体积呢?2.学生独立解答。
3.交流算法。
4.师生总结解决此类问题的步骤:(1)根据周长求出底面的半径。
(2)根据半径求出底面的面积。
(3)根据体积公式求出树干的体积。
三、回归情境、总结提升1.出示课后练习第10题:计算下面图形的体积。
2.交流算法。
3.你能把上面三种图形的体积公式统一成一个吗?引导发现:体积=底面积×高四、当堂检测自主练习3,4题五、课堂小结: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
老师把这个单元的主要内容整理成一个表格,看同学们能不能填写出来。
电脑出示表格图形特点体积公式侧面积表面积公式圆柱圆锥5、回顾知识的形成过程,初步建构研究问题的策略。
谈话:我们在这一单元的信息窗3中求冰淇淋盒的体积时,大家想到求冰淇淋的体积也就是求圆柱的体积,大家联系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想办法推导出了圆柱的体积公式,你还记得我们是怎样推导的吗?(学生自由发言,如果学生说不到的,可以引导学生说。
)三、综合应用,整体提高刚才同学们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了回顾整理,比一比看谁在练习中表现的最出色。
1.出示综合练习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提高学生的基本计算技能。
2.出示综合练习第2题先让学生仔细读题,然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出示“综合练习”第3题教师先简要介绍雨量器的作用和构造。
雨量器的外壳只有一个底面,内部的储水瓶底部是圆柱形的。
学生独立解决,再集体订正。
4.出示“综合练习”第6题这是一道综合应用正方体、圆柱和圆锥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
练习时,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明确雕成的最大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等于正方体底面内切圆的面积,高等于正方体的棱长,然后计算,再集体订正。
5.出示“综合练习”第7题这是一道求组合图形容积的题目。
青岛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设计2021-1-24青岛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信息窗一信息窗一: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十二册第一单元信息窗一: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成数的意义及简单应用。
教材简析:该信息窗呈现的是济南市10月2日客运情况的统计表。
统计表提供了2003年和2004年的10月2日济南市民航、铁路、公路运输游客量的比较情况。
通过解决“2004年民航的客运量比2003年同期增长百分之几”和“10月3日去济南近郊旅游的人数比10月2日减少百分之几”等问题,引入对“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知识的学习。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分析方法,并能正确解答此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提高分析、比较、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分析方法,并能够正确列式解答。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谈话:同学们,十一黄金周期间,人们往往选择外出游玩,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济南市客运情况。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1.提出问题,明确目标:谈话:观察统计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的进行板书,如:2004年民航的客运量比2003年同期增长百分之几?让学生独立完成:(1)请自己试着画线段图分析(2)独立思考,同桌讨论,解决问题。
学生汇报交流,引导学生得出:2004年民航的客运量比2003年增长百分之几,就是指2004年比2003年增长的人数是2003年的百分之几。
我们可以先算2004年的客运量比2003同期多多少万人,再算2004年比2003年增长的数量是2003年的百分之几。
列式:(0.49-0.47)÷0.47=0.02÷0.47≈0.043=4.3%答:2004年民航的客运量比2003年同期增长4.3%。
授课日期:2月29日课型:新授总第1课时信息窗一: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教案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十二册第一单元信息窗一: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成数的意义及简单应用。
教材简析:该信息窗呈现的是济南市10月2日客运情况的统计表。
统计表提供了2003年和2004年的10月2日济南市民航、铁路、公路运输游客量的比较情况。
通过解决“2004年民航的客运量比2003年同期增长百分之几”和“10月3日去济南近郊旅游的人数比10月2日减少百分之几”等问题,引入对“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知识的学习。
教案目标:1.使学生初步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分析方法,并能正确解答此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提高分析、比较、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案重难点: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分析方法,并能够正确列式解答。
教案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谈话:同学们,十一黄金周期间,人们往往选择外出游玩,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济南市客运情况。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1.提出问题,明确目标:谈话:观察统计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的进行板书,如:2004年民航的客运量比2003年同期增长百分之几?让学生独立完成:(1)请自己试着画线段图分析(2)独立思考,同桌讨论,解决问题。
学生汇报交流,引导学生得出:2004年民航的客运量比2003年增长百分之几,就是指2004年比2003年增长的人数是2003年的百分之几。
我们可以先算2004年的客运量比2003同期多多少万人,再算2004年比2003年增长的数量是2003年的百分之几。
列式:(0.49-0.47)÷0.47=0.02÷0.47≈0.043=4.3%答:2004年民航的客运量比2003年同期增长4.3%。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备课教学计划:一、基本情况分析1、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六年级二班与四班学生共有278人。
学生平均年龄在12岁左右,大部分学生有较强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但也有少部分学生学习自觉性及学习习惯较差,缺发主动性,还需要老师的鼓励和引导。
从期末测试总情况上看,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及计算能力差别较大,个别学生对一些基础知识掌握还不是很牢固,对一些问题的分析还不是很全面。
2、教师情况分析六年级数学教师均有十多年的教龄,有着一定的工作经验,工作态度扎实认真,关系和谐,遇到问题能及时商讨解决。
对待学生严而不过,爱而不溺。
能做到有耐心,有爱心地对每一位学生。
二、对教材的分析1、教材特点(1)在清净的创设方面注重突出数学前景。
(2)展现知识的产生和应用过程,形成“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基本模式。
(3)合理安排知识结构,注重知识间的内在联系(4)精心设计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探究中理解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方法(5)总复习的编写思路清晰、形式新颖。
2、本册教材内容结构及特点(1)结构编排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形成系统的网络体系。
(2)重视数学策略与方法的结构和提升。
(3)采用新型的学习方式,注重教师引导与自我反思相结合。
(4)练习题少而精。
本教材减少了练习题的数量并精心设计每道题,使其都具有代表性。
3、本册教材各单元特点第一单元选取现实素材,注重数学与现实的密切联系,循序渐进地安排知识内容。
第二单元选取现实素材,与现实的密切联系,打破了传统的知识编排顺序,加强了圆柱和圆锥的对比和联系。
第三单元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展开对新知识的学习,重视独立思考,留给学生充足的探索空间。
第四单元关注概念的生成过程,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并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
第五单元素材的选取具有现实性,经历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体现学习新知识的必要性。
总复习独特的编排结构,使分散的数学知识形成网络,用深刻、典型的探究性问题,引领学生综合复习知识。
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备课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备课学校名称:课程(科目)名称:小学数学课程类型:国家课程教材来源:青岛出版社适用年级:六年级授课时间:72课时【全册目标确定的依据】课标要求:(一)数与代数:1.结合具体实例,理解成数、税率、折扣与利息的意义,能运用百分数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解决有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4.结合具体情境,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读写百分数;会进行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能运用百分数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图形与几何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他们的特征,掌握圆柱表面积,体积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圆柱圆锥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三)统计与概率结合具体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知道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综合运用统计知识解决问题(四)综合与实践1.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加深对百分数,所学几何形体体积等知识的理解,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2.通过综合与实践活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五)总复习安排对小学阶段数学知识的整理和复习,使小学段的数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本册教材的最后一个单元仍然安排了整理和复习,把小学阶段所学的主要内容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提纲携领的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得到巩固和加深理解,各种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更好地达到小学数学教学的预定目标,为中学的数学学习做好必要的准备,因此,整理和复习单元不仅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也是全套小学数学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内容包括:百分数(二)、圆柱和圆锥、比例、比例尺、统计、以及小学六年来所学的数学内容的总复习。
百分数(二)、圆柱与圆锥、比例和整理与复习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青岛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百分数的应用(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解题方法。
2.借助线段图,理解并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的解题方法。
3.体会分数问题与百分数问题之间的联系,把分数问题的解题方法迁移到百分数的问题中,培养迁移类推的能力,渗透类比思想。
教学重、难点重点: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及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的解题方法。
难点:把分数问题的解题方法迁移到百分数的问题中。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出示复习题:学校图书室原有图书1400册,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3 25。
现在图书室有多少册图书?2.学生找出单位“1”,并根据数量关系列式:1400×(1+325)。
如果我把题中的325改为百分数,同学们还会解答吗?【设计意图:以旧引新,谁学生经历知识迁移的过程,为学习新知打下基础。
】二、合作探索1.例题。
(1)出示情境图,学生提出问题。
到苹果园采摘的有多少人?(2)学生读题,找条件和问题,明确这道题是把谁看成单位“1”。
(共接待游客的总数)(3)引导思考:求到苹果园采摘的人数,就是求980人的75%是多少。
(4)学生讨论后分小组交流,并独立列式计算。
汇报:980×75%=735(人)答:到苹果园采摘的有735人。
(5)通过这道题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和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都要用乘法计算。
(设计意图:由于前面掌握了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所以百分数应用题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同时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出示例题:梨园今年收入是多少万元?(1)读题分析。
画出线段图。
(2)学生解答:生1:先算今天比去年收入增加了多少元,再加上4万元,就是今年的收入。
4×5%=0.2(万元)4+0.2=4.2(万元)生2:先算今年的收入是去年的百分之几,再用乘法计算。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材分析一、教材特点(1)在清净的创设方面注重突出数学前景。
(2)展现知识的产生和应用过程,形成“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基本模式。
(3)合理安排知识结构,注重知识间的内在联系(4)精心设计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探究中理解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方法(5)总复习的编写思路清晰、形式新颖。
二、本册教材内容结构及特点(1)结构编排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形成系统的网络体系。
(2)重视数学策略与方法的结构和提升。
(3)采用新型的学习方式,注重教师引导与自我反思相结合。
(4)练习题少而精。
本教材减少了练习题的数量并精心设计每道题,使其都具有代表性。
三、本册教材各单元特点第一单元选取现实素材,注重数学与现实的密切联系,循序渐进地安排知识内容。
第二单元选取现实素材,与现实的密切联系,打破了传统的知识编排顺序,加强了圆柱和圆锥的对比和联系。
第三单元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展开对新知识的学习,重视独立思考,留给学生充足的探索空间。
第四单元关注概念的生成过程,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并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
第五单元素材的选取具有现实性,经历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体现学习新知识的必要性。
总复习独特的编排结构,使分散的数学知识形成网络,用深刻、典型的探究性问题,引领学生综合复习知识。
四、本册教材重点、难点重点:(1)、百分数的意义及解决简单的百分数的问题。
(2)、圆柱、圆锥的特征及圆柱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3)、理解比例的意义及基本性质。
(4)、比例尺的意义,根据比例尺计算图上(实际)距离。
(5)、认识扇形统计图。
难点:(1)、解决简单的百分数问题。
w W w .x K b 1.c o M(2)、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
(3)、按比例将简单的图形放大或缩小。
(4)、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有效地表示数据。
五、学习本册教材应达到的水平(1)在具体的情景中发现并提出用百分数、比例、比例尺等知识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青岛版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六年级数学下册青岛版的相关知识,包括数学运算、几何图形、数据统计等内容。
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加减乘除的综合运用、几何图形的认识与计算、数据统计的分析与应用。
教学难点:数据统计的分析与应用。
教学准备:1. 教材:六年级数学下册青岛版教材2. 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练习册、教学实物3. 学生:提前布置好的课前作业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5分钟)1. 让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通过提问或小测验的形式进行复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知讲解(25分钟)1. 通过教学PPT或黑板,讲解本节课的新知识,包括加减乘除的综合运用、几何图形的认识与计算、数据统计的分析与应用。
2. 结合具体例题,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和解题方法。
三、练习与训练(15分钟)1. 分发练习册,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巡视课堂,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进行指导。
四、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将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完成相关练习。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重点和难点,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六年级数学下册青岛版的相关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同时,要注重巩固和拓展,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得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