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世界的居民 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上册) (2)
- 格式:doc
- 大小:82.00 KB
- 文档页数:2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1.运用地图、文字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2.学会阅读人口增长柱状图和世界人口分布图。
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和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人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小组探究法、资料分析法等多种方法。
【误区警示】人口自然增长率高的地区,人口密度不一定大。
反之,人口自然增长率低的地区,不一定人口稀疏。
如欧洲西部人口稠密稠密,但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一、世界人口的数量和增长1.2011年10月,世界人口达到亿人。
2.从48页图3-1“世界人口增长图”,可以看出,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人需要的年份越来越,人口增长的速度越来越。
并且世界人口仍以较速度持续增长,预计2025年人口将达到亿人。
3.人口自然增长率= - 。
4.一般来说,经济水平高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速度较;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速度较。
二、世界人口的分布1.反映人口地理分布的疏密程度的指标是,单位是。
2.世界人口稠密地区有亚洲的、欧洲的、和的东部等。
3.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有密切联系。
从纬度位置看,人口稠密区主要在纬度;从海陆位置看,人口稠密区主要在地区;从气候方面看,人口稠密区主要在的地方;从地形类型看,人口稠密区主要在地势低平的地区。
而干旱的、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原始的,自然条件较差,不适合大量人口居住。
三、世界人口问题1.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给和造成了空前的压力,也给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2.在欧洲的一些国家,如意大利、德国和瑞,典近年来人口一直处于负增长状态,已引起、等问题。
3.人口增长应与、相协调,与相适应。
活动一:探究世界人口的增长1.读“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完成下列活动。
(1)2011年世界人口总数是多少?(2)世界人口的数量从有记录到现在,呈什么样的总趋势?(3)世界人口的增长共经历了哪三个阶段?这几个阶段人口的增长状况如何?2.读“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完成下列活动。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世界的居民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世界的居民》的主要内容是介绍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增长、人口问题以及人类的居住和文化。
这一章节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
说它熟悉,是因为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听到关于人口的一些说法,如“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说它陌生,是因为学生们对于人口的增长、人口问题以及人类的居住和文化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多。
本章内容共有4个小节,分别是:世界人口的分布、世界人口的增长、中国的人口问题和人类的居住和文化。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这4个小节为主线,引导学生了解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掌握世界人口增长的趋势,认识中国的人口问题,以及了解人类的居住和文化特点。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人口这一主题,他们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人口增长、人口问题以及人类的居住和文化等方面的知识,他们还知之甚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为主,注重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的趋势,认识中国的人口问题,以及了解人类的居住和文化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析图、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人口、关爱地球的观念,提高他们的人地协调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世界人口增长的趋势,中国的人口问题,人类的居住和文化特点。
2.教学难点: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及如何解决人口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读图、析图、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世界人口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引出本课主题。
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设计说明本节课采用划分小组的形式,每个小组重点研究一种联合国官方语言,说出其分布和特点;运用资料包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了解世界三大宗教的起源地、主要分布地区、宗教建筑;民族节日和世界文化遗产,结合课前学生搜集到的重要节日和世界文化遗产,了解民族节日的特点,世界文化遗产及保护和意义;树立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意识,培养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学习目标1.了解世界重要语言的种类及其作用,说出联合国六种官方语言的分布。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2.举例说出世界三大宗教的特点,说出世界三大宗教的分布地区,了解三大宗教的建筑特点。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3.运用反映语言、宗教、习俗等内容的图文资料,描述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彩,树立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意识。
(人地协调观)4.举例说明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及保护措施。
(综合思维)重点难点重点:1.世界主要语言和三大宗教的分布。
2.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及措施。
难点:描述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彩。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自主学习法、比较法、问题分析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完成《七彩作业》知识梳理部分的内容。
二、学习任务教学模块三、过程性评价随堂练习四、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联合国六种官方语言的分布,三大宗教的发源地、主要分布地区及宗教建筑;民族节日和世界文化遗产等。
五、布置作业建议所有同学完成本节《七彩作业》的【基础通关】和【能力突破】,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同时完成【素养达标】和【考点专练】。
六、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第二节世界的人种教学目标1、了解人种的划分及世界三大人种的体质特征2、通过搜集资料,了解世界三大人种的重要特点,并简单了解人种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3、树立科学的种族观,各种族之间一律平等。
教学重点:掌握人种特征,培养学生准确辨识各人种的能力。
教学难点三大人种的分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国的大门向世界敞开,吸引了许多外国朋友来华投资、学习、观光旅游,同学们,你们见过外国人吗?他是哪个国家的?他们与我们有何不同?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任务(一)1、自主学习:(1)世界上的居民分为哪三大人种?划分人种的依据都有哪些?(2)黄色人种、黑色人种、白色人种各自有何特征?(3)你知道种族与民族的差异吗?(4)美洲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属于什么人种?(5)黑种人的故乡在哪儿?南美洲和北美洲为什么有黑色人种分布?(6)白色人种、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7)你能找出人种分布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吗?试举例说明。
2、小组交流:3、合作探究:【探究问题】一、世界上三大人种的主要特征【教师精讲点拨】(学法指导)对比分析——对比分析法是我们学习地理的重要方法,我们可以通过两种或几种事物的对比,找到事物之间的相同点或不同点,以加深印象,便于记忆。
比如我们学习人种特征,可以从自身(黄种人)开始,描述一下自己的体貌特征,看从哪几个方面分析?然后再从这几方面对比分析白色人种和黑色人种。
探究过程:1、学生先根据自己或同桌,描述一下自己或同桌的体貌特征。
2、教师总结:同学们描述的体貌特征大致从肤色、眼色、头发、脸型、鼻梁、嘴唇和身材等几个方面描述。
3、教师出示白色人种和黑色人种的照片,让学生同样从这几个方面对比分析,得出结论。
4、小组合作:在小组内部,你可以选择白种人、黄种人或黑种人的某一个身份,介绍一下“自己”的主要体貌特征。
(课堂活动):请同学们列举出自己知道或熟悉的三大人种中的杰出代表(如:科学家、文学家、体育明星、歌星影星等)黄色人种:鲁迅、钱学森白色人种:居里夫人、麦当娜黑色人种:泰森、乔丹、博尔特【探究结论】黑种人:肤色黑,头发黑而且卷曲,黑眼睛,鼻子宽扁,嘴唇厚而且外翻,胡子和体毛较少。
本章备课说明一、本章课标要求基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本章课标要求如下: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并简要归纳世界人口数量变化和人口空间分布特点。
2.通过阅读图像、观看视频或实地考察等,描述城镇与乡村的景观特征及其变化。
3.运用反映人种、语言、宗教、习俗等内容的图片资料,描述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彩,树立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意识。
人口要素是认识全球的人文环境的开始。
从区域范围上着眼于全球,课标要求的重点是从人口数量变化和人口空间分布两个角度描述和简要归纳世界人口状况;聚落是人类的聚居地,城镇和乡村为聚落的两大类型。
课标要求主要包括聚落景观特征和聚落变化两方面;景观特征首先需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描述,在不同时间尺度中观察并描述;“描述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彩”内容要求,要初步认识文化的含义,从群族历史、语言文字、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等多方面、多角度,尤其是从人地关系的角度对文化进行理解。
二、本章教材分析本章涉及课标“世界地理”中的“居民与文化”,这部分课程内容由人口与人种、聚落、丰富多彩的文化(语言、宗教)3个方面构成,共安排了“世界的人口”“世界的聚落”和“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三节内容。
协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是7—9年级地理学习所要形成的基本观念之一,树立正确的人口观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人口问题及其影响是形成正确人口观的重要知识基础。
教材在“世界的人口”一节中,以“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和“世界的人口问题”为目标题,通过文字叙述和活动设计,力求让学生认识到人口自然增长如果不能与社会生产以及资源、环境相协调,就会产生一系列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而适度的人口自然增长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之一。
人口分布的差异包括人口密度的差异和人种分布的差异。
“世界的聚落”一节在让学生理解聚落与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同时,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去发现不同文化所特有的价值。
学生只有了解了世界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及其差异,才能明白各种文化都是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
第一节世界的人口【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教学目标】1.能阅读人口增长柱状图,了解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特点;2.理解并学会计算自然增长率;3.了解人口增长带来的问题。
【重难点】掌握世界人口的数量及增长特点;理解死亡率、生长率与自然生长率的定义并能够计算自然生长率。
【教材分析】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以活动的形式展开这部分学习内容,针对“世界人口增长柱状图”设计了四个逐层推进的问题,从数据信息的提取,到人口增长特点的归纳和总结,进而提升到对“人口爆炸时代”提法的认识和探讨等,能力要求不断提高。
这种活动设计是基于7年级的学生对柱状图的阅读有一定的基础,因此活动侧重在引导学生运用数学学习中掌握的方法和技能来处理特定的地理信息,培养学生获取地理信息和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教授法、问答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教时安排】一个课时【教具准备】PPT【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世界的人口【新课导入】同学们,在老师的PPT上是不是展示了这样一张图片,告诉我们每年的7月11日是世界人口日。
那为什么我们要设定世界人口日呀?现在我们世界的人口呈现出怎么样的的特点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世界人口的学习。
【新课讲授】一、人口数量及增长特点教师提问:大家都知道哪些人口大国?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
教师:既然大家都知道世界上有这些人口大国,那同学们知道世界人口是怎样增长的吗?是比较均匀的、慢慢累积到今天的人口数量,还是相对而言爆发式的增长呢?学生活动:阅读分析教材的活动探究,读图得到1650年、1800年、2010年世界人口各是多少,分析世界人口数量的特点。
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世界人口数量多。
学生活动:根据PPT提示,计算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需要的时间并完成表格。
教师:带领学生共同总结世界人口增长速度的特点:由慢到快再到慢。
讨论分析: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1、医疗水平的提高;2、人类寿命的延长;3、婴儿死亡的减少;4、生活水平的提高。
世界的聚落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措施.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发现地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地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过程与方法以典型事例的列举感受传统聚落是早先人类遗留给我们的重要文化遗产.培养联系实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生分析城市的好处与不足,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使学生认识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地理环境观。
教学重点:3。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教学难点:重要世界文化遗产分布。
教学方法:分组合作式、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时安排:一课时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是前人留下来的宝贵财富,为我们研究人类的文明史,以及人类与环境间的关系,人地协调发展等有着重大的价值。
故本节的重点是“聚落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和“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导入新课]正因为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聚落建筑风格各异,所以前人留下了很多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
4.讲述“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展示]各类文化遗产的图片,教师边介绍边引导学生欣赏图片,然后请学生考虑图片反映的内容有什么共性?[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总结: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宝贵的财富,它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某个城市、某个民族、某个国家的文化精神,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制度、民俗风情、经济科技等到的发展水平以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等。
[教师提问]有人在古代建筑物下刻写“XXX到此一游”,这种做法对吗?(不对)为什么?(学生讨论)[小结]:文化遗产是人类宝贵的财富,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经济、科研价值,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在于:为我们研究人类各个时期的文化精神、社会制度、民族风情等有着重大的意义。
特别为我们人类如何去协调人地关系,合理地改造自然等,提供宝贵的资料![课堂总结] 课件展示课堂板书设计,概括本节知识要点:3.世界重要文化遗产、及其保护[课堂巩固]1.乡村聚落类型及其人们从事的生产活动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A.农村——放牧 B.牧场--伐木 C.渔村——捕鱼D林场——种植2。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世界的居民第三节世界的语言与宗教名师教案1 湘教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说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区。
2.说出世界三大宗教及其分布地区。
3.举例说出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阅读“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图,能从中获得语言分布的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对待宗教信仰的差别,树立无神论的观念。
教学重点1.世界上使用汉语、英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国家和地区的分布。
2.世界三大宗教及主要分布地区。
教学难点1.世界上6种主要语言的地区分布。
2.宗教与文化。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
宗教对许多国家的历史文化有着深刻的影响。
因而语言和宗教是重要的人文地理基础知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探讨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板书第三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一、世界的语言[讲授新课]一、自学指导学生阅读课文P47—P48内容。
独立完成下列各题:1.世界上大约有多少种语言?2.哪六种语言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语言,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3.哪种语言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4.哪种语言是世界上使用较广的语言,也是国际上通用的语言?交流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就上述问题以及他们所知道的其他语言,自由发言,相互交流。
使学生扩宽和加深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了解。
板书 1.世界的主要语言——汉、英、法、俄、西、阿。
提问世界上最主要的这六种语言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活动 1.展示课本P47图3--9“世界语言分布”,并翻开地图册的《世界政区地图》。
2.把学生分为6个小组,分别扮演中国人、英国人、法国人、俄罗斯人、西班牙人和阿拉伯人,让他们对照两图,结合自己对这些国家的了解,以组讨论所扮演国家人民使用的文字和语言,及其在世界上的主要分布地区,以及该国的风土人情。
3.由组长或小组推荐的同学,代表本组上讲台指图说明所扮演国使用的文字和语言及其在世界上的主要分布地区,并介绍该国的风土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