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测验实施与结果分析的基本方法
- 格式:pdf
- 大小:473.95 KB
- 文档页数:11
人格测验的方法人格测验是一种通过科学方法来评估个体特质和行为模式的工具。
通过人格测验,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内在特点,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工作环境。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人格测验方法。
首先,MBTI(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是一种常用的人格测验方法。
它基于卡尔·荣格的心理类型理论,将人格分为四个维度,内向与外向、感觉与直觉、思维与情感、判断与知觉。
通过对这四个维度的测验,可以得出个体的人格类型,帮助个体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行为倾向和偏好。
其次,大五人格模型是另一种常见的人格测验方法。
它将人格特质分为五个维度,外向性、宜人性、尽责性、神经质和开放性。
通过对这五个维度的测验,可以得出个体在每个维度上的得分,从而描绘出个体的人格特点。
除了以上两种常见的人格测验方法外,还有许多其他的测验方法,如DISC人格测验、16PF人格测验等。
每种测验方法都有其独特的理论基础和应用领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测验方法。
在进行人格测验时,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牢记。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测验工具,确保其科学性和可靠性。
其次,要在合适的环境下进行测验,保证测验结果的准确性。
最后,要结合专业人员的解读,理解和运用测验结果,不要片面解读或盲目迷信测验结果。
总的来说,人格测验是一种有益的工具,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人格特点,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工作环境。
选择合适的测验方法,遵循科学的原则,结合专业解读,可以让人格测验发挥最大的作用。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人格测验,更好地认识自己,提升个人发展和成长。
心理测验方法的实施步骤简介心理测验是一种常用的心理学研究工具,以及临床和咨询工作中的重要手段。
通过心理测验,我们可以了解个体的思维、情绪、人格特征等心理方面的表现和特点。
在实施心理测验之前,需要明确一些必要的步骤,以确保测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步骤一:明确研究目的在进行心理测验之前,首先需要明确测验的目的和研究的问题。
这有助于确定使用哪种测验,并决定测验的组成和内容。
步骤二:选择合适的测验工具根据研究目的和问题,选择适合的心理测验工具。
不同的测验工具适用于不同的测量目标,例如智力测验、人格测验、情绪测验等等。
步骤三:了解测验工具的使用指南和说明在实施测验之前,要彻底了解测验工具的使用指南和说明书。
这些指南包含了测验的具体使用步骤、评分标准和解释等内容,可以帮助评估者正确地进行测验的实施。
步骤四:制定测验实施计划在进行具体的测验操作之前,制定一个测验实施计划。
计划包括测验的时间安排、场地准备、被试者的选拔和测试环境的安排等。
步骤五:进行测验的前期准备工作在开始正式的测验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前期准备工作。
例如,确认被试者的身体和心理状况是否适合参与测验,了解被试者的背景信息和其他相关因素的调查。
步骤六:实施测验根据测验工具的指南和说明书,开始进行测验。
在实施测验过程中,评估者应遵循测验的具体步骤,并确保测验的过程严谨、准确。
步骤七:记录测验结果在完成测验后,评估者需要准确地记录测验结果。
记录可以包括被试者的得分、行为表现以及其他相关信息。
记录的准确和完整程度对后续数据分析和解读非常重要。
步骤八:数据分析和解读在收集到足够的数据后,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
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和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对测验结果进行解释和提供相关建议。
步骤九:编写测验报告根据测验的结果和分析,编写测验报告。
测验报告应包括被试者的背景信息、测验结果的详细说明和解释,以及针对研究问题的相关建议和建议。
步骤十:核查和复核在完成测验报告之后,进行核查和复核。
简述心理测验的实施步骤介绍心理测验是心理学中常见的一种评估工具,用于测量个体在各种心理特征和能力上的表现和发展。
它通过对被测者进行一系列的测评,从而帮助心理学家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和个性特征。
本文将简要介绍心理测验的实施步骤,以帮助读者了解和开展心理测验工作。
步骤一:目标设定在实施心理测验之前,必须明确评估的目标和需要测量的心理特征。
这可以是对个人特质、智力水平、情绪状态等方面的测量。
设定明确的目标将有助于选择适合的心理测验工具,并制定评估计划。
步骤二:选择合适的测验工具心理测验有很多不同的种类,包括个人评估、智力测验、性格测验等等。
根据前述目标,选择适合的测验工具非常重要。
测验选择应根据测验的可靠性、效度以及适合对象的年龄和背景等因素进行评估。
常用的心理测验工具包括: - 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MMPI) - 韦氏智力量表(WISC) - 16种人格因素测试(16PF) - 简明心理状态量表(POMS)步骤三:制定测验程序制定测验程序是确保测验过程顺利进行的关键步骤。
这包括确定测验的时间和地点、明确被试者的身份和权益保护、确保测验环境的舒适性等。
步骤四:解释测验结果测验结果的解释是帮助被测者了解自己的心理特征和能力的重要环节。
心理学专业人员需要运用专业知识和统计方法分析测验结果,并将结果以易于理解的方式传达给被测者。
解释应包括测验得分的含义、对个人发展的意义以及可能的建议和支持。
步骤五:数据整理和报告编写对测验结果进行整理和总结非常重要,以便进一步分析和评估。
心理学专业人员需要将测验结果保存在安全的数据库中,并编写测验报告。
报告应当包括测验目的、测验方法、结果分析和个人建议等内容,并按照专业的要求格式进行编写。
步骤六:保护隐私权在进行心理测验时,保护被测者的隐私权是至关重要的。
心理学专业人员应遵循道德规范,妥善处理和保管测验数据,确保其不被未经授权的人获取或修改。
步骤七:反馈和咨询测验完成后,心理学专业人员应向被测者提供及时的反馈和咨询。
大五人格测验简本及评分方法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大家熟知的游戏《大五人格》的测验简本及评分方法。
《大五人格》是一款全球范围内热门的多人在线游戏,玩家扮演不同角色,在一个恐怖的场景中进行角逐,游戏中的每个角色都有独特的技能和特点,因此用心地选择合适的角色非常重要。
下面是一份简单的大五人格测验,以帮助玩家们找到与自己性格相匹配的角色。
问题1:你更喜欢独自行动还是与他人合作?a)独自行动b)与他人合作问题2:你更倾向于主动进攻还是保守防守?a)主动进攻b)保守防守问题3:你更喜欢控制场面还是悄悄行动?a)控制场面b)悄悄行动问题4:你更擅长与人沟通还是独立思考?a)与人沟通b)独立思考问题5:你更倾向于直接面对困难还是绕道而行?a)直接面对困难b)绕道而行问题6:你更享受实施计划还是应变处理?a)实施计划b)应变处理根据你的回答,请计算以下内容:1.计算你选择了多少个答案a和答案b。
2.根据选择的答案计算得分:a) 当选择了大部分的答案a时,你的得分为“独行侠”(Lone Wolf)型。
b) 当选择了大部分的答案b时,你的得分为“团队合作”(Team Player)型。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每个人格类型的评分方法以及适合的角色。
1. 独行侠(Lone Wolf)型:独行侠喜欢独自行动,主动进攻,控制场面,独立思考,直接面对困难以及实施计划。
适合的角色有包括“刺客”、“喵喵”和“安妮”。
2. 团队合作(Team Player)型:团队合作型喜欢与他人合作,保守防守,悄悄行动,与人沟通,绕道而行以及应变处理。
适合的角色有包括“守望者”、“医生”和“技师”。
请注意,这只是一个简单的测试,结果并不一定准确。
《大五人格》是一款多样化且有很多不同角色的游戏,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合适的角色。
心理测验的实施步骤介绍心理测验是心理学中常用的一种评估技术,通过测量个体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来了解个体的心理状态和能力水平。
心理测验的实施步骤是非常重要的,它涉及到测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本文将介绍心理测验的基本实施步骤,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心理测验的实施过程。
步骤一:选择合适的测验工具选择合适的心理测验工具是心理测验的第一步。
根据评估的目的和被测者的特点,选择适合的心理测验工具非常重要。
常见的心理测验工具包括智力测验、人格测验、情绪测验等等。
在选择时,需要考虑测验工具的信度和效度,以及其适用对象和适用范围。
步骤二:制定测试计划制定测试计划是心理测验的第二步。
测试计划包括确定测试的时间、地点、测试人员和测试顺序等。
在制定测试计划时,需要考虑被测者的个体差异、注意力集中度和测试环境的控制等因素。
同时,还需要考虑测试的分组和随机分配等方法,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客观性和可靠性。
步骤三:与被测者进行沟通和说明与被测者进行沟通和说明是心理测验的第三步。
在进行心理测验之前,需要与被测者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向其解释测试的目的和意义,以及测试的程度和内容等。
同时,还需要告知被测者的权限和义务,以及测试结果的保密性和使用范围等。
通过与被测者的沟通和说明,可以增强被测者的参与度和合作程度,提高测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步骤四:实施心理测验实施心理测验是心理测验的核心步骤。
在实施心理测验时,需要严格按照测验工具的说明和操作步骤进行操作。
根据测试的内容和要求,有些测验需要单独进行,有些测验需要多人合作进行。
在实施心理测验时,需要保持测试环境的安静和稳定,以减少干扰和误差的可能性。
同时,还需要根据被测者的需要,进行必要的指导和提示,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步骤五: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是心理测验的重要步骤。
在进行心理测验后,需要对测试结果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这包括将被测者的测试成绩进行记录和归类,以及对测试过程中的细节和特殊情况进行描述和分析。
大学生人格问卷UPI测评的结果分析与应对方法作者:曹赛楠来源:《科技视界》2016年第02期【摘要】本文以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2013级大一新生作为普查对象,以大学人格问卷(UPI)量表的网络化普查结果作为研究依据,分析该校当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了解存在的问题,探讨应对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心理普查;结果分析;应对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进步,近几年来在高校中对新生开展心理普查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
通过对新生入校的心理普查、建档,可以了解学生当下的心理状况,对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给予及时的干预,有效的控制及预防,保障校园的和谐安宁,也为学生管理和团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依据。
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下发了《关于开展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的通知》,由思政部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组织并指导此项工作。
1 普查对象和方法1.1 普查对象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心理测评软件数据库中2013级全体新生,总人数为2458人,有效测评人数2434人,施测率99.02%.其中有效女生人数为1821人,男生人数为613人。
1.2 普查方法目前,大学生心理问题评定与筛查中最常用的工具有评定量表和心理测验。
本次筛查属于群体心理普查,选用应用最为广泛的评定量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网络版,借助学院电教室进行网上普查测试。
1.2.1 量表简介UPI 是University Personality Inventory(直译:大学人格问卷)的简称。
UPI是为了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而编制的大学生精神卫生、心理健康调查表。
该表由清华大学心理学教授樊富珉从日本引进,并对有关条目、筛选标准、实施过程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修订。
它有60个题目,操作简便,效果良好,目前国内有许多大学的心理咨询机构常备并每年使用。
1.2.2 测试方式简介心理测试的答题的方式有网路版和纸质版两种,通过研究发现网络版心理测试私密性强,容易反应被试者真实状况,所以网络版的测试信效度优于纸质版;同时网络测试操作简单,方便快捷便于统计,通过网络进行大规模的心理测试已经成为高校心理普查的主要方式。
实习报告:艾森克人格测验一、实习背景与目的作为一名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学习并掌握各种心理测验工具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技能。
本次实习主要目的是通过实践操作,深入了解艾森克人格测验(EPQ)的实施、记分与结果解释,以提高自己在人格测评领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艾森克人格问卷的评定方法在实习开始前,首先对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的评定方法进行了详细的学习。
艾森克人格问卷是由英国心理学家艾森克及其夫人根据其人格三个维度的理论编制而成,包括精神质(P)、内外向(E)、神经质(N)和效度量表(L)。
这三个维度分别代表了不同的人格特征,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个体的人格特质进行评估。
2. 艾森克人格问卷的评分标准掌握了评定方法后,接下来学习了艾森克人格问卷的评分标准。
评分标准主要依据各维度T分的高低判断人格倾向和特征。
T分在43.3-56.7分之间为中间型,T分在56.7-61.5分或38.5-43.3分之间为倾向型,而T分在38.5分以下或61.5分以上为典型型。
3. 测验的记分在实习过程中,学习了如何进行测验的记分。
首先,根据被试的回答,将原始分转化为T分数。
然后,根据T分数的高低,判断被试在各维度上的人格特征。
4. 结果的解释实习中,重点学习了如何对测验结果进行解释。
通过对各维度T分数的分析,可以判断被试的人格倾向和特征。
此外,还将N维度和E维度组合,进一步分出外向稳定(多血质)、外向不稳定(胆汁质)、内向稳定(粘液质)、内向不稳定(抑郁质)四种人格特征,各型之间还有移行型。
5. 实习操作在实习过程中,依据预定的参试人数,在安静、整洁、无干扰的教室内进行了施测。
发放问卷后,主试说明指导语,请被试依次回答问题,回答不需要写字,在每个问题后面的“是”或“否”中选择一个。
这些问题要求被试按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
完成了所有题目后,根据问卷的要求进行积分,并将原始分转化为T分数。
三、实习收获与反思通过本次实习,对艾森克人格测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其实施、记分与结果解释的方法。
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MMPI,399题)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受试的心理状况是否区别于常人,掌握个别施测的使用方法,能运用组合分析解释测量结果。
掌握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的实施、记分与结果解释方法。
二、实验材料大学生心理测验系统三、实验步骤3.1 进入大学生心理测验系统后再点击进入人格特点测评项目。
3.2 点击测试项目名称即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MMPI),进入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界面。
3.3输入被试信息,确定后桌面弹出测验指导与窗口,认真阅读指导语:①每一测题只能选择一个答案;②不可漏掉任何测题;③本测验不计时间,但应凭自己的直觉反应进行作答,不要迟疑不决,拖延时间。
一定要在一个小时以内完成整个测验。
④有些题目你可能从未思考过,或者感到不太容易回答。
对于这样的题目,同样要求你做出一种倾向性的选择。
确定阅读完毕后开始测试。
3.4按照出现题目的先后顺序作答,直至答题完毕。
四、实验结果4.1 受试信息姓名:XXX性别:女年龄:20文化程度:本科测验耗时:00:19:464.2 受试结果*疑问(Q)=1L=50编号指标原始分标准分谎分027.26诈分852.47校正分430.631疑病2886.492抑郁3359.133癔症3164.774心理变态3280.815男性化-女性化2178.06编号指标原始分标准分6偏执2889.137精神衰弱4077.158精神分裂6594.419轻躁症3279.7710社会内向5373.44五、实验结果分析临床量表中某一量表T分在60以上时便有心理病理现象,因此受试的10个分临床量表的结果分析如下:有效性分析:受试做MMPI时合作, 4个效度量表均在可接受范围,提示MMPI 剖图结果有效。
也提示受试能对任务作恰当反应。
评分型式分析:两点编码为8,6(Sc,Pa),反映敌意,退缩,淡漠,多疑,判断力差,怪异思维内容,被害或夸大妄想,幻觉等特征。
此外,被试较内向(Si 高),过分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Hs高),难以接受社会规范(Pd高)以及表现男性化(Mf高)。
人员素质测评方法与实施人员素质测评第一节人员素质测评的基本原理一、人员素质测评的概念(一)素质1.素质与绩效素质是内在于人体之中的一种基质,是个体那些完成特定工作或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与基本特点,它体现在每个人的行为和绩效之中。
素质是绩效与发展的内在基础,而绩效与发展是素质的外在表现。
2.素质的特征(1)基础作用性。
(2)稳定性。
(3)可塑性。
(4)表出性。
(5)差异性。
(6)综合性。
(7)可分解性。
3.素质的构成素质包括心理素质、品德素质、能力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五个大的方面,也有人将它划分德、识、才、学、体五要素。
(二)人员素质测评人员素质测评,是指测评主体从特定的人力资源管理目的出发,运用各种测量技术,收集受测人在主要活动领域中的表征信息,对人的素质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以求对人有客观、全面、深入的了解,从而为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人员素质测评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测评主体采用科学的方法,收集被测评者在主要活动领域中的表征信息;二是采用科学的方法,针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某一目标做出量值与价值判断,或者直接从表征信息中引发与推断出某些素质特性。
2.人员素质测评的特点(1)人员素质测评主要是心理测量,而不是物理测量。
(2)人员素质测评是抽样测评,而不是具体测量。
(3)人员素质测评是相对测量,而不是绝对测量。
(4)人员素质测评是间接测量,而不是直接测量。
二、人员素质测评的理论基础(一)岗位差异原理岗位差异即不同岗位之间的非一致性,它是对企事业单位内部所有岗位,按照工作性质、责任轻重、难易程度、所需资格条件等因素进行区分的结果。
(二)个体差异原理个体素质是在遗传、环境和个体能动性三个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和发展的。
个体素质差异是人力资源素质测评存在的客观基础。
(三)人岗匹配原理所谓人岗匹配就是按照人适其事、事宜其人的原则,根据个体间不同的素质将其安排在各自最合适的岗位上,即保持个体素质与工作岗位的同构性,从而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16pf人格测试实验报告16PF实验报告卡特尔16PF测验课程:心理测量专业:心理与行为科学系实验类型:个别测验卡特尔16PF测验一、实验目的和要求目的:通过实验了解自己的个性心理特征,掌握个性测验的使用方法,能运用组合分析解释测验结果。
要求:掌握卡特尔16种人格测验的实施、计分与结果解释方法,了解16PF的次元人格因素及特殊演算公式的应用。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1.什么是人格人格主要是指人所具有的与他人相区别的独特而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
包括了个体独具的、有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各种特质或特点的总体,即能力气质和性格,而性格就是我们所说的个性。
2.个性的定义简单的说,个性就是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个性,在心理学中的解释是:一个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显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性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现代心理学一般认为,个性就是个体在物质活动和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社会意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系统。
3.个性的结构3.1个性倾向性指人对社会环境的态度和行为的积极特征,它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
决定着人对周围世界认识和态度的选择和趋向,决定人追求什么。
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
它较少受生理、遗传等先天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在后天的培养和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
个性倾向性中的各个成分并非孤立存在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和互相制约的。
其中,需要是个性倾向性乃至整个个性积极性的源泉,只有在需要的推动下,个性才能形成和发展。
动机、兴趣和信念等都是需要的表现形式。
而世界观属于最高指导地位,它指引着和制约着人的思想倾向和整个心理面貌,是人的言行的总动力和总动机。
3.2个性心理特征指人的多种心理特点的一种独特结合。
所谓个性心理特征,就是个体在其心理活动中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特征,主要是指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
其中能力指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一种心理特征。
一、实验背景艾森克人格测验(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简称EPQ)是由英国心理学家艾森克夫妇于20世纪40年代提出的一种人格测验方法。
该测验主要从内外向(E)、神经质(N)和精神质(P)三个维度对个体的人格特征进行测评。
通过本次实训,旨在掌握艾森克人格测验的实施、记分与结果解释,提高自身在心理学领域的研究能力。
二、实验目的1. 了解艾森克人格测验的基本原理和实施方法;2. 学会使用艾森克人格测验对个体进行人格测评;3. 掌握艾森克人格测验结果的解释方法;4. 提高自身在心理学领域的研究能力。
三、实验材料1. 艾森克人格测验问卷;2. 计分表;3. 计算器;4. 被试者名单。
四、实验方法1. 发放问卷:在实验室内,向被试者发放艾森克人格测验问卷,并告知实验目的和注意事项;2. 收集问卷:被试者填写完毕后,收回问卷;3. 记分:根据计分表,对被试者的问卷进行计分;4. 转换T分数:将原始分数转换为T分数;5. 结果解释:根据T分数,对被试者的人格特征进行解释。
五、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在实验室内,准备好实验材料,确保实验环境安静、整洁;2. 发放问卷:向被试者发放艾森克人格测验问卷,并告知实验目的和注意事项;3. 收集问卷:被试者填写完毕后,收回问卷;4. 记分:根据计分表,对被试者的问卷进行计分;5. 转换T分数:将原始分数转换为T分数;6. 结果解释:根据T分数,对被试者的人格特征进行解释;7.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被试者基本信息:本次实验共收集了30份有效问卷,其中男性15人,女性15人,年龄在18-25岁之间;2. 艾森克人格测验结果:根据T分数,被试者在三个维度上的得分情况如下:(1)内外向(E)维度:平均得分50.6,其中倾向内向型9人,倾向外向型12人,中间型9人;(2)神经质(N)维度:平均得分53.2,其中倾向神经质型10人,倾向非神经质型12人,中间型8人;(3)精神质(P)维度:平均得分52.1,其中倾向精神质型8人,倾向非精神质型13人,中间型9人。
心理综合测评实施方案一、前言。
心理测评是一种科学的、系统的评估方法,通过对被测者的心理特征、行为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等方面进行测量和评估,从而得出客观的评价结果。
心理综合测评实施方案是指在具体的实践中,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对被测者进行心理综合测评的具体操作方案。
本文将介绍心理综合测评实施方案的相关内容。
二、实施步骤。
1. 制定测评计划,在进行心理综合测评之前,需要制定详细的测评计划。
测评计划应包括测评的目的、对象、时间、地点、测评工具和人员配备等内容。
制定测评计划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测评工作的有序进行。
2. 选择测评工具,根据测评的具体目的和对象,选择合适的心理测评工具。
常用的心理测评工具包括智力测验、人格测验、情绪测验等。
在选择测评工具时,需要考虑被测者的年龄、性别、文化背景等因素,以确保测评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3. 进行测评操作,在进行心理综合测评时,需要严格按照测评计划和选择的测评工具进行操作。
对被测者进行必要的说明和指导,确保其理解测评内容和要求。
同时,要保证测评过程的严密性和保密性,避免外界干扰和影响。
4. 数据处理和分析,在完成测评操作后,需要对测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根据所选测评工具的标准化分数,对被测者的测评结果进行解读和分析,得出客观的评价结论。
数据处理和分析的目的是为了准确评估被测者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
5. 编制测评报告,最后,根据数据处理和分析的结果,编制测评报告。
测评报告应包括被测者的个人信息、测评结果、评价结论和建议等内容。
测评报告的目的是为了向被测者和相关机构提供准确的评价信息,为后续的心理干预和辅导工作提供参考。
三、注意事项。
1. 尊重被测者,在进行心理综合测评时,需要尊重被测者的人格和隐私,确保测评过程的公正和客观。
避免对被测者的个人信息和测评结果进行泄露和滥用。
2. 保证测评质量,在实施心理综合测评时,需要严格按照测评程序和方法进行操作,确保测评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人格测评实验总结1. 引言人格测评是一种常见的心理测试方法,用于评估一个人的个性特点、行为模式和情绪状态。
通过测评,可以深入了解人们的偏好、价值观和社交技巧,以及是否存在潜在的心理问题。
本文将对一次人格测评实验进行总结,包括实验目的、实验设计、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和结论等内容。
2. 实验目的本次人格测评实验的目的是了解参与者的个性特点和心理状态,为个人职业发展、人际关系建设和心理辅导等方面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测评结果,可以帮助参与者更好地认识自己,并在必要时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
3. 实验设计3.1 参与者选择本次实验选择了100位参与者,他们来自不同的年龄段、职业背景和教育水平。
为了保持参与者的隐私和匿名性,所有个人信息都经过了严格的保密处理。
3.2 测评工具本次实验采用了Eysenck人格问卷和MMPI-2(明尼苏达多项人格问卷第二版)。
两种问卷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评估人格特征和心理状态。
3.3 实验步骤实验共分为三个步骤:1.参与者填写个人基本信息,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参与者完成Eysenck人格问卷,该问卷包括对个体内外向性和情绪稳定性的评估。
3.参与者完成MMPI-2问卷,该问卷综合评估了个体的人格特征、心理状况和心理问题倾向。
3.4 数据收集与分析参与者填写问卷后,收集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
使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初步整理和处理,包括计算得分、平均值和标准差等。
通过比较不同参与者的得分,可以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心理状态。
4. 实验过程整个实验过程遵守伦理规范,确保参与者的权益和隐私受到保护。
实验员为参与者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并解答他们可能遇到的问题。
参与者在实验开始前被告知实验的目的和流程,并明确知情同意书的内容。
他们有足够的时间仔细阅读问卷上的问题,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回答。
参与者在填写问卷期间保持独立和私密,确保他们能够真实反映自己的个性和心理状况。
实验完成后,参与者可以选择是否接受心理辅导或个性咨询等进一步的服务。
一、心理测验的常模分数标准分数的分布是在正态分布的基础上,关于正态分布有一个基本公式, 。
X平均数指A,这样就变成大Z, ,大Z不会出现负的分数。
当A和B确定以后,就可以得到不同的标准分二、MMPI的实施与结果分析方法2.L(Lie)量表指说谎分数。
这都是每个人常见的一些缺点和错误,几乎每个人都有,如果回答 “ 否 ” ,在说谎量表上记一分。
L量表一共有15个题,不要求每个问题都回答 “ 是 ” ,也可以回答 “ 否 ” ,但回答 “ 否 ” 的数目不能太多,超过10个不能信任MMPI结果。
3.F(Validity)量表指诈病量表。
包括一些不太常见的躯体症状或心理症状,F量表中一共有64个题,正常人得分一般在六七分,如果得分高说明第一种情况是不认真或理解错误,第二种情况是装病或诈病,第三种情况代表有效。
在有效的情况下,F量表得分越高,代表病情或症状越重。
4.K量表指校正分量表。
主要测量一个人的心理防御机制的强弱,心理防御机制强,这个量表得分高,心理防御机制弱,这个量表得分低。
这个量表一共有30个条目,分数越接近30,代表心理防御机制越强,而越接近0分,代表心理防御机制越弱,得分在15分左右,代表心理防御机制。
(三)MMPI的临床量表MMPI的临床量表一共有10个,编码是1、2、3、4、5、6、7、8、9、0。
1.Hs量表,疑病量表,指被试者有躯体主诉,但是做相应的检查都正常,说明被试者对自己身体功能的不正常关心。
2.D量表,抑郁量表,此量表得分高代表有抑郁症的倾向,或有可能处于恶劣心境。
3.Hy量表,癔病量表,此量表得分高可以考虑有癔病或癔症倾向。
4.Pd量表,精神病态量表,此量表得分高考虑有人格障碍的可能性。
5.Mf量表,男子气、女子气量表。
男性升高代表有女性特点,女性升高代表有男性特点。
一般有性心理障碍或性变态的人,这个量表得分会升高。
6.Pa量表,妄想狂量表,主要测量和妄想有关的症状,不管是精神分裂症妄想型,还是偏执性精神病,在这个量表得分都会升高。
7.Pt量表,精神衰弱量表,此精神衰弱基本等同于神经症,所以一般神经症的病人在此量表得分会升高。
8.Sc量表,精神分裂症量表,精神分裂症的病人在此量表得分较高。
9.Ma量表,轻躁狂量表,躁狂症的病人在此量表得分较高。
0.Si量表,社会内向量表,此量表上得分高表现为社会内向,得分低表现为社会外向。
(四)MMPI的实施方法施测MMPI有两种主要形式 ,卡片式和手册 式。
卡片式是把每个条目印在一张卡片上,做测试时,被试者前面放一摞卡片,在前面放着三个盒子,一个写着 “ 是 ” ,一个写着 “ 否 ” ,一个写着 “不确定 ” 。
拿起一张卡片看了题目以后,觉得符合自己情况,就把卡片放在 “ 是 ” 的盒子里,如果要不符合,就放在 “ 否 ” 的盒子里,如果确定不了,就放在 “ 不确定 ” 的盒子里。
卡片式适用于个别施测。
第二种形成是手册式,和标准化考试基本一致,每人拿一本题册,另外有一张答卷纸,题册上有题,答卷纸上有备选答案,看到一个题,如果符合自己的情况,在答卷纸 “ 是 ” 画勾,如果不符合自己情况,在 “ 否 ” 画勾,如果不能确定 “ 是 ” 和 “ 否 ” ,就不做任何记号。
手册式既可个别施测,也可团体施测。
在进行测验前,主试者必须熟悉测验的全部材料,了解被试者的情况。
在开始测验时,首先要把问卷封面的指导语读给被试者听,并说明做完全部测验的大约多少时间。
测验开始后,主试者要看一下每个被试者是否在答案纸上把姓名、性别、住址等项填写好,所答题目号数与答卷上的题号是否符合等等。
(五)MMPI的记分方法1. 原始分的获得原始分是直接数出Q的原始分数,除了Q量表以外还有13个量表,记分用套版数出原始分数。
有的分测验会受到测验防御机制的影响,在5个量表的原始分数上需要分别加上一定比例的K分。
2.原始分的转换原始分要转换成T分数,T分数的平均数是50,标准差是10。
具体转换的过程并不是要用这个公式直接计算,一般是通过查表,查到每一个量表的原始分对应的T分数。
查表一共可以得到14个T分数,其中效度量表4个,临床量表10个,把各个量表的T分登记在剖面图上,各点相连即成为被试者人格特征的剖析图。
在剖析图中,如果被试者的T分数在70以上,这是美国的常模,或T分数在60分以上,这是中国的常模,便可视为可能有病理性异常表现或某种心理偏离现象。
上图是一个MMPI的测试结果。
可以看到第一栏指效度量表,第二栏指临床量表,第三部分是附加量表。
这些量表都以50为平均数,10为标准差,按照中国常模标准,大于等于60属于高分,小于等于40属于低分。
在上图一共有10个临床量表,大于等于60的一共有5个点,包括1、2、6、7以及0量表,也就是说这个人可能有癔病的症状。
另外个性方面主要表现为内向的性格特点,临床诊断要看剖面图的模式,最简单的是以Mf为中线,以左高为主可以诊断为神经症,而如果右高为主可以诊断为神经病。
上图的被试者的主要高点是1和2,属于左高,诊断时考虑神经症的可能性大于精神病。
(六)MMPI测验结果的解释1. 两点编码法两点编码的解释是在10个临床量表中找到两个最高点,如果是1和2最高,组成的编码就是12/21编码,如果6和8最高,组成的编码就是68/86编码。
如果属于12/21编码,因为1代表癔病,2代表抑郁,在临床诊断时可以考虑癔病症或抑郁症。
如果12升高,并且量表7也升高,因为量表7代表精神衰弱症状,所以12/27诊断时可以考虑是焦虑症。
如果是12/28升高,因为8是精神分裂症的量表,并且F量表也升高,可以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未分化型。
如果68升高,因为6代表Pa值,8代表精神分裂症,并且F量表也升高,可以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偏执性。
如果68稍微升高一点,并且F量表不升高,可以诊断为Pa值状态或分裂型人格。
2. 因子分析法MMPI的14个量表可以归纳为6个因子。
(1)因子P:常见于精神病,尤其是重性精神病。
(2)因子N:是一个反映神经症个性特征的重要维度。
(3)因子I:得分高的人趋向于内向,得分低的人表现为外向。
(4)因子M:高分提示女子倾向,低分提示男子倾向。
(5)因子F:高分表示过分的自我保护或自我控制,低分反映了自我保护能力的下降以至崩溃。
(6)因子A:高分常见于病态人格,重性精神病患者以及部分正常人。
3. 剖面图的整体模式在MMPI解释时,并不是对单个量表解释,而是要将不同量表组合起来,从总体模式上加以分析。
如果以Mf为中线,左高代表神经症,右高代表精神病。
三、EPQ的实施与结果分析方法(一)EPQ简介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是由英国心理学家H.J.Eysenck和其夫人于1975年在先前几个人格调查表的基础上编制。
它的理论基础是艾森克所提出的人格三维度理论,即精神质、神经质和内外向。
该问卷分儿童和成人两种,儿童问卷适用于7~15岁的被试者,成人问卷适用于16岁以上的被试者,对文化程度一般没有要求。
EPQ中国版由龚耀先教授主持修订,修订后的儿童和成人问卷各由88个条目组成,取得了全国范围内的信度和效度资料,并制定了中国儿童和成人常模。
由上图可见,4个量表的得分分别是65、30、75和30,把4个量表得分标在剖析图上,就出来一个EPQ 量表的剖析图。
对这个量表的测验结果的解释要重视四条线,其中三条是实线,两条是虚线。
如果被试者的得分落在了实线之间,解释为中间性,如果得分落在了实线和虚线之间,解释为倾向性,如果得分落在了虚线外,解释为典型性。
以内外向为例,高分代表外向,低分代表内向,如果得分落在了实线之间,解释为个性倾向是趋于一般或属于中间性。
如果得分点落在了上面的实线和虚线之间,可以解释为倾向于外向。
如果得分落在了虚线上面,解释为典型外向。
如果落在下面的实线和虚线之间,解释为倾向于内向。
得分点落在虚线下面,解释为典型内向。
这个被试者的性格特征属于典型内向。
N量表代表神经质或情绪稳定,高分代表情绪不稳定,低分代表情绪稳定。
得分点落在了实线之间,代表情绪稳定性一般。
落在了上面的实线和虚线之间,倾向于情绪不稳定。
落在虚线上面属于典型的情绪不稳定。
落在下面的实线和虚线之间,代表倾向于情绪稳定。
落在虚线的下面代表典型情绪稳定,所以这个被试者是典型情绪不稳定。
L量表低分代表有效,得分太高说明掩饰性太强,答卷就可作废。
在实际工作中,界定的是L量表得分,如果在虚线的上面,量表的可靠性比较差。
P量表高分代表不容易适应环境,不容易和别人相处,低分代表容易适应环境、容易和别人相处。
上图显示的是E和N的关系图。
在这个坐标中,横坐标代表E量表,纵坐标代表N量表,两个量表交叉的地方是50分,如果E量表低分,N量表也低分,代表内向稳定,对应的气质是粘液质。
如果E量表和N量表得分都属于高分,个性特征是外向不稳定,对应的气质是胆汁质。
如果E量表低分,N量表高分,个性特征是内向不稳定,对应的气质是抑郁质。
如果E量表高分,N量表低分,个性特征是外向稳定,对应的气质是多血质。
所以通过E和N的关系图不仅可以了解个性心理特征,也可以了解所对应的气质类型。
(五)EPQ测验结果的解释1. E(内向-外向):分数高表示人格外向,可能是好交际,渴望刺激和冒险,情感易于冲动。
分数低表示人格内向,可能是好静,富于内省,除了亲密的朋友之外,对一般人缄默冷淡,不喜欢刺激,喜欢有秩序的生活方式,情绪比较稳定。
2. N(神经质):分数高者常常焦虑、担忧、郁郁不乐、忧心忡忡,遇到刺激有强烈的情绪反应,以至出现不够理智的行为。
分数低者情绪反应缓慢且轻微,很容易恢复平静,他们通常是稳重、性情温和、善于自我控制。
3. P(精神质):高分者可能是孤独、不关心他人,难以适应外部环境,不近人情,感觉迟钝,与他人不友好,喜欢寻衅搅扰,喜欢干奇特的事情,并且不顾危险。
低分者能与人相处,能较好地适应环境,态度温和、不粗暴、善从人意。
四、PDQ-4+的实施与结果分析方法(一)PDQ-4+简介PDQ-4+的前身PDQ是美国纽约州精神病研究所Steven E. Hyler 博士及其同事于1984年根据DSM-Ⅲ-R 中轴Ⅱ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而编制的自评问卷。
1995年根据DSM-Ⅳ修订的PDQ-4问世,此问卷主要测量DSM-Ⅳ中10种人格障碍的类型,PDQ-4+是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抑郁型和被动攻击型这两个“建议用”分型。
1996年湖南医科大学杨坚博士将其翻译成中文,并就中国文化背景对其中的7个条目做了修改,又增加了8个新的条目,形成了PDQ-4+的中文版本。
(二)PDQ4+量表结构PDQ-4+问卷共由107个条目组成,其中第106条目包括了6项内容,第107条目包括了14项内容。
这107个条目包含了DSM-Ⅳ中12种类型的人格障碍,分别是:偏执型(PAR)、分裂样型(SCH)、分裂型(SCHT)、表演型(HIS)、自恋型(NAR)、边缘型(BOR)、反社会型(ANT)、回避型(AVO)、依赖型(DEP)、强迫型(OBC)、抑郁型(DPS)、被动攻击型(P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