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安全距离
- 格式:xls
- 大小:19.00 KB
- 文档页数:1
35KV电气安全距离请查阅GB50060-1992的第5章第一节对安全净距的规定,标准见附件国家电网公司的反措要求规定:高压开关柜应选用“五防”功能完备的加强绝缘型产品,其外绝缘应满足以下条件:1)空气绝缘净距离:≥125mm(对12kV),≥360mm(对40.5kV);2)爬电比距:≥18mm/kV(对瓷质绝缘),≥20mm/kV(对有机绝缘)。
对开关柜内的安全净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谢谢大侠的贡献引用:以下是引用hkshaochanggen在2007-02-07 21:12:37.0发表的内容:国家电网公司的反措要求规定:高压开关柜应选用“五防”功能完备的加强绝缘型产品,其外绝缘应满足以下条件:1)空气绝缘净距离:≥125mm(对12kV),≥360mm(对40.5kV);2)爬电比距:≥18mm/kV(对瓷质绝缘),≥20mm/kV(对有机绝缘)。
对开关柜内的安全净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记得40.5KV≥300mm,爬电比距要讲污秽等级、相对地还是相相,爬电比距:≥18mm/kV(对瓷质绝缘),≥20mm/kV(对有机绝缘)。
是较常规的,有的地区还要加强以前有个帖子提过了,(查看以下有关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污染环境等标准术语和后面的技术数据目录)0.6M或者看看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站和发电厂电气部分)是300引用:以下是引用jhongsong123在2007-07-03 19:50:49.0发表的内容:0.6M或者看看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站和发电厂电气部分)10kV的距离已经是0.7M了,35kV的怎么缩水到0.6M?如果加了绝缘套管后又是多少?相关位置电力系统额定电压kV 辅助电路500V以下6 10 35不同相的裸导体间 100 125 300 4带电裸导体至接地框架 100 125 300 15带电裸导体至板状遮拦 130 155 330 15带电裸导体至网门及网状遮拦 200 225 40050看一下标准再回答这个问题。
编辑本段概念为了防止人体触及或过分接近带电体,或防止车辆和其他物体碰撞带电体,以及避免发生各种短路、火灾和爆炸事故,在人体与带电体之间、带电体与地面之间、带电体与带电体之间、带电体与其他物体和设施之间,都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这种距离称为电气安全距离。
电气[1]安全距离的大小,应符合有关电气安全规程的规定。
编辑本段简介人与带电体、带电体与带电体、带电体与地面(水面)、带电体与其他设施之间需保持的最小距离,又称安全净距、安全间距。
安全距离应保证在各种可能的最大工作电压或过电压的作用下,不发生闪络放电,还应保证工作人员对电气设备巡视、操作、维护和检修时的绝对安全。
各类安全距离在国家颁布的有关规程中均有规定。
当实际距离大于安全距离时,人体及设备才安全。
安全距离既用于防止人体触及或过分接近带电体而发生触电,也用于防止车辆等物体碰撞或过分接近带电体以及带电体之间发生放电和短路而引起火灾和电气事故。
安全距离分为线路安全距离、变配电设备安全距离和检修安全距离。
线路安全距离指导线与地面(水面)、杆塔构件、跨越物(包括电力线路和弱电线路)之间的最小允许距离。
变配电设备安全距离指带电体与其他带电体、接地体、各种遮栏等设施之间的最小允许距离。
检修安全距离指工作人员进行设备维护检修时与设备带电部分间的最小允许距离。
该距离可分为设备不停电时的安全距离、工作员工作中正常活动范围与带电设备的安全距离、带电作业时人体与带电体间的安全距离。
编辑本段分类根据各种电气设备(设施)的性能、结构和工作的需要,安全间距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种:(1)各种线路的安全间距。
(2)变、配电设备的安全间距。
(3)各种用电设备的安全间距。
(4)检修、维护时的安全间距。
500kV:5m220kV:3m110kV:1.5m35kV:1m10kV:0.7m10kV线路在各种环境中的对地安全距离10KV电力线路与居民区及工矿企业地区的安全距离为6.5米;非居民区,但是有行人和车辆通过的安全距离为5.5米;交通困难地区的安全距离为4.5;公路路面的安全距离7米;铁道轨顶的安全距离为7.5米;通航河道最高水面的安全距离为6米;不通航的河流、湖泊(冬季水面)的安全距离5米。
电气施工中设备的安全距离及要求是保证人员和设备安全的重要措施。
下面将详细介绍电气施工中设备的安全距离及要求。
一、设备的安全距离概述在电气施工中,设备的安全距离是指设备之间或设备与人员之间应保持的最小安全距离。
这是为了防止电气设备之间或设备与人员之间出现电击事故而设置的一定距离。
二、设备的安全距离要求1. 设备之间的安全距离要求:(1) 电气设备与电气设备之间应保持适当的安全距离,以防止设备之间的电弧和电火花引起火灾和爆炸事故。
常见的电气设备包括电源、电线、开关、插座、照明设备等。
设备之间的安全距离应根据设备的电压等级、负载电流和设备的防护等级进行合理设置。
(2) 不同电压等级的电气设备之间的安全距离也不同。
一般情况下,低电压电气设备(例如交流220V和直流48V以下)之间的安全距离可以较小。
而高电压电气设备(例如交流380V和直流220V以上)之间的安全距离则需要相对较大。
(3) 不同设备的功能和特点也会影响设备之间的安全距离。
例如,高频设备和强电磁辐射设备之间的安全距离应较大,以避免对其他电气设备的干扰。
2. 设备与人员之间的安全距离要求:(1) 电气设备与人员之间的安全距离应根据设备的电压等级和相关安全规范确定。
根据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的要求,一般情况下,与220V以下电压等级的设备相接触时,应保持1米以上的安全距离;与220V以上的设备相接触时,应保持2米以上的安全距离;与高压设备相接触时,应保持相对较远的安全距离。
(2) 在电气施工现场,特别是高压设备的施工现场,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和隔离栏杆,以提醒人员维持安全距离。
同时,施工现场的人员也应戴上符合安全要求的个人防护用具,如绝缘手套、绝缘鞋等。
(3) 在进行设备维修和故障排除时,人员还应遵守相关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程序,避免因操作不当而导致电击事故。
(4) 对于无法保持安全距离的操作,如需要接触高压设备或进行电气维护操作时,应采取绝缘的工具和设备,并且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和具备相应的资质才能进行相关操作。
电气安全距离要求及分类安全距离包括电气间隙(空间距离),爬电距离(沿面距离)和绝缘穿透距离。
1 >电气间隙:两相邻导体或一个导体与相邻电机壳表面的沿空气测量的最短距离。
电气间隙的决定:根据测量的工作电压及绝缘等级, 即可决定距离一次侧线路之电气间隙尺寸要求,通常:一次侧交流部分:保险丝前L一NM2. 5mm, L. N PE (大地)M2. 5mm,保险丝装置之后可不做要求,但尽可能保持一定距离以避免发生短路损坏电源。
一次侧交流对直流部分M2. Omm 一次侧直流地对大地M2. 5mm (一次侧浮接地对大地)一次侧部分对二次侧部分$4. 0mm,跨接于一二次侧之间之元器件二次侧部分之电隙间隙^0. 5mm即可二次侧地对大地M1・Omm即可附注:决定是否符合要求前,内部零件应先施于10N 力,外壳施以30N力,以减少其距离,使确认为最糟情况下,空间距离仍符合规定。
2、爬电距离:两相邻导体或一个导体与相邻电机壳表面的沿绝绝缘表面测量的最短距离。
爬电距离的决定:根据工作电压及绝缘等级,查表6 可决定其爬电距离,但通常。
(1) 、一次侧交流部分:保险丝前L—N^2.5mm, L.N 大地^2. 5mm,保险丝之后可不做要求,但尽量保持一定距离以避免短路损坏电源。
(2) 、一次侧交流对直流部分^2. Omm(3) 、一次侧直流地对地^4. 0mm如一次侧地对大地(4) 、一次侧对二次侧^6. 4mm,如光耦、Y电容等元器零件脚间距W6. 4mm要开槽。
(5) 、二次侧部分之间^0. 5mm即可(6) 、二次侧地对大地$2. 0mm以上(7) 、变压器两级间$8. 0mm以上3、绝缘穿透距离:应根据工作电压和绝缘应用场合符合下列规定:(1) 对工作电压不超过50V (71V交流峰值或直流值),无厚度要求;(2) 附加绝缘最小厚度应为0. 4mm;(3) 当加强绝缘不承受在正常温度下可能会导致该绝缘材料变形或性能降低的任何机械应力时的,则该加强绝缘的最小厚度应为0. 4mmo如果所提供的绝缘是用在设备保护外壳内,而且在操作人员维护时不会受到磕碰或擦伤,并且属于如下任一种情况,则上述要求不适用于不论其厚度如何的薄层绝缘材料;(4) 对附加绝缘,至少使用两层材料,其中的每一层材料能通过对附加绝缘的抗电强度试验;或者:由三层材料构成的附加绝缘,其中任意两层材料的组合都能通过附加绝缘的抗电强度试验;或者:对加强绝缘,至少使用两层材料,其中的每一层材料能通过对加强绝缘的抗电强度试验;或者:由三层绝缘材料构成的加强绝缘,其中任意两层材料的组合都能通过加强绝缘的抗电强度试验。
电线路与建筑物安全距离根据供电线路《设计规程》规定,10、110、220、330、500千伏架空裸导线的安全距离为1.5、5.0、6.0、7.0、9.0米,只要满足以上距离要求即是安全的。
距建筑物的水平安全距离如下:1kV以下:1.0米;1kV-10kV:1.5米,35kV:3.0米,66kV-110kV:4.0米,154kV-220kV:5.0米,330kV:6.0米,500kV:8.5米。
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第五条规定,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各级电压导线边线在计算导线最大风偏情况下,距建筑物的水平安全距离66千伏—110千伏为40米。
而根据有关规定,高压线与住宅楼应距离20米。
如将高压线移到地下,高压电缆外皮到地面深度不得小于0.7米,位于车行道和耕地下,不得小于1米。
1KV以下距离为4米;1-10KV距离为6米;35-110KV距离为8米;154-220KV距离为10米;350-500KV距离为15米若从电力安全角度考虑,并考虑大风引起高压线产生风偏,根据《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实施细则》第五条规定:“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是为了保证已建架空电力线路的安全运行和保障人民生活的正常供电而必须设置的安全区域。
在厂矿、城镇、集镇、村庄等人口密集地区,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为导线边线在最大计算风偏后的水平距离和风偏后距建筑物的水平安全距离之和所形成的两平行线内的区域。
各级电压导线边线在计算导线最大风偏情况下,距建筑物的水平安全距离如下:66kV-110kV:4.0米,(水平距离)根据供电线路《设计规程》规定,10、110、220、330、500千伏架空裸导线的安全距离为1.5、5.0、6.0、7.0、9.0米,只要满足以上距离要求即是安全的。
(垂直距离)在GBJ194-9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高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中规定,室外配电装置的安全净距离规定:1、带电部分至接地部分之间:1 kV至10kV-200mm;35kV-400mm;110kV-1000mm;220kV-1800mm;2、无遮拦带电裸导体至建筑物、构筑物顶部之间:1 kV至10kV-2700mm;35kV-2900mm;110kV-3400mm;220kV-4300mm;3.根据供电线路《设计规程》规定,10、110、220、330、500千伏架空裸导线的安全距离为1.5、5.0、6.0、7.0、9.0米,只要满足以上距离要求即是安全的。
电气施工中设备的安全距离及要求安全距离包括电气间隙(空间距离),爬电距离(沿面距离)和绝缘穿透距离1、电气间隙:两相邻导体或一个导体与相邻电机壳表面的沿空气测量的最短距离。
2、爬电距离:两相邻导体或一个导体与相邻电机壳表面的沿绝绝缘表面测量的最短距离。
电气间隙的决定:根据测量的工作电压及绝缘等级,即可决定距离一次侧线路之电气间隙尺寸要求,二次侧线路之电气间隙尺寸要求,但通常:一次侧交流部分:保险丝前L—N≥2.5mm,L.NPE(大地)≥2.5mm,保险丝装置之后可不做要求,但尽可能保持一定距离以避免发生短路损坏电源。
一次侧交流对直流部分≥2.0mm一次侧直流地对大地≥2.5mm(一次侧浮接地对大地)一次侧部分对二次侧部分≥4.0mm,跨接于一二次侧之间之元器件二次侧部分之电隙间隙≥0.5mm即可二次侧地对大地≥1.0mm即可附注:决定是否符合要求前,内部零件应先施于10N力,外壳施以30N力,以减少其距离,使确认为最糟情况下,空间距离仍符合规定。
爬电距离的决定:根据工作电压及绝缘等级,可决定其爬电距离但通常:(1)、一次侧交流部分:保险丝前L—N≥2.5mm,L.N大地≥2.5mm,保险丝之后可不做要求,但尽量保持一定距离以避免短路损坏电源。
(2)、一次侧交流对直流部分≥2.0mm(3)、一次侧直流地对地≥4.0mm如一次侧地对大地(4)、一次侧对二次侧≥6.4mm,如光耦、Y电容等元器零件脚间距≤6.4mm要开槽。
(5)、二次侧部分之间≥0.5mm即可(6)、二次侧地对大地≥2.0mm以上(7)、变压器两级间≥8.0mm以上3、绝缘穿透距离:应根据工作电压和绝缘应用场合符合下列规定:——对工作电压不超过50V(71V交流峰值或直流值),无厚度要求;——附加绝缘最小厚度应为0.4mm;——当加强绝缘不承受在正常温度下可能会导致该绝缘材料变形或性能降低的任何机械应力时的,则该加强绝缘的最小厚度应为0.4mm。
1\在低压操作中,人体或其所携带工具等与带电体的距离不应小于0.1m. 最小距离不应小于下列数值:10kV 及以下 0.7m
2\在线路上工作时,人体或其携带工具等与临近带电线路的最小距离不应小于下列数值:
10kV 及以下 1.0m
3\当不足上述距离时,应装设临时遮栏,并应符合相关要求。
用绝缘杆操作时,上述距离可减为
10kV 及以下 0.4m 35kV 0.6m
4\在架空线路附近进行起重工作时,起重机具(包括被吊物)与线路导线之间的最小距离可参考下表所列数值。
起重机具与线路导线的最小距离
电压/kV 以下距离/m
10 1.5
35 2。
什么是电气安全距离?电气安全距离的分类和要求什么是电气安全距离?人与带电体、带电体与带电体、带电体与地面(水面)、带电体与其他设施之间需保持的最小距离,又称安全净距、安全间距。
安全距离应保证在各种可能的最大工作电压或过电压的作用下,不发生闪络放电,还应保证工作人员对电气设备巡视、操作、维护和检修时的绝对安全。
各类安全距离在国家颁布的有关规程中均有规定。
当实际距离大于安全距离时,人体及设备才安全。
安全距离既用于防止人体触及或过分接近带电体而发生触电,也用于防止车辆等物体碰撞或过分接近带电体以及带电体之间发生放电和短路而引起火灾和电气事故。
安全距离分为线路安全距离、变配电设备安全距离和检修安全距离。
线路安全距离指导线与地面(水面)、杆塔构件、跨越物(包括电力线路和弱电线路)之间的最小允许距离。
变配电设备安全距离指带电体与其他带电体、接地体、各种遮栏等设施之间的最小允许距离。
检修安全距离指工作人员进行设备维护检修时与设备带电部分间的最小允许距离。
该距离可分为设备不停电时的安全距离、工作员工作中正常活动范围与带电设备的安全距离、带电作业时人体与带电体间的安全距离。
电气安全距离的分类根据各种电气设备(设施)的性能、结构和工作的需要,安全间距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种:(1)各种线路的安全间距。
(2)变、配电设备的安全间距。
(3)各种用电设备的安全间距。
(4)检修、维护时的安全间距。
电气安全距离要求:500kV:5m220kV:3m110kV:1.5m35kV:1m10kV:0.7m10kV线路在各种环境中的对地安全距离10KV电力线路与居民区及工矿企业地区的安全距离为6.5米;非居民区,但是有行人和车辆通过的安全距离为5.5米;交通困难地区的安全距离为4.5;公路路面的安全距离7米;铁道轨顶的安全距离为7.5米;通航河道最高水面的安全距离为6米;不通航的河流、湖泊(冬季水面)的安全距离5米。
施工用电安全距离与外电防护范本一、施工用电安全距离施工现场用电安全是保障工程施工安全和人身安全的重要环节。
在施工现场,存在着大量的电气设备和线路,为了防止电气事故的发生,需要遵守一定的安全距离。
1.施工区域内的安全距离施工区域是指与建筑物、设备等相隔一定距离范围内的区域。
对于施工区域内的安全距离,应根据不同电气设备的等级和电流大小来确定。
(1)低压电气设备的安全距离一般为0.5m,如低压开关箱、低压电缆线路等。
(2)高压电气设备的安全距离一般为1.5m,如高压开关柜、高压电缆线路等。
(3)设备的高度决定安全距离的高度,如设备高度为1.5m,则安全距离为1.5m。
2.施工区域外的安全距离施工区域外是指建筑物、设备等的边界范围以外的区域。
对于施工区域外的安全距离,应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1)一般情况下,施工区域外的安全距离为5m,以防止电气事故波及到施工区域之外的人员和设备。
(2)如果施工现场周围存在有敏感设备或易燃易爆物品时,施工区域外的安全距离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调整。
3.施工车辆与电气设备的安全距离在施工现场中,施工车辆与电气设备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以防止车辆碰撞、线缆接触等情况发生。
(1)施工车辆与低压电气设备之间应保持1.5m的安全距离。
(2)施工车辆与高压电气设备之间应保持3m的安全距离。
另外,施工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应避免经过电气设备的下方,以免发生接触事故。
二、外电防护范本外电防护是对施工现场中外部电源的预防和保护措施。
因为在施工现场,可能会有外部的电源线路和设备与用电设备产生干扰或威胁,所以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护。
1.外电源线路防护范本(1)外电源线路应设立隔离带或警示标识,禁止未经授权的人员靠近。
(2)外电源线路与用电设备之间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如有必要,应设置防护栅栏或阻隔带。
(3)外电源线路与用电设备之间的交叉线路应采取隔离措施,以防止干扰和接触事故的发生。
电气施工中设备的安全距离及要求安全距离包括电气间隙〔空间距离〕,爬电距离〔沿面距离〕和绝缘穿透距离1、电气间隙:两相邻导体或一个导体与相邻电机壳表面的沿空气测量的最短距离。
2、爬电距离:两相邻导体或一个导体与相邻电机壳表面的沿绝绝缘表面测量的最短距离。
电气间隙的决定:依据测量的工作电压及绝缘等级,即可决定距离一次侧线路之电气间隙尺寸要求,二次侧线路之电气间隙尺寸要求,但通常:一次侧交流部分:保险丝前L—N≥2.5mm,L.N PE〔大地〕≥2.5mm,保险丝装置之后可不做要求,但尽可能坚持一定距离以避免发生短路损坏电源。
一次侧交流对直流部分≥一次侧直流地对大地≥2.5mm 〔一次侧浮接地对大地〕一次侧部分对二次侧部分≥4.0mm,跨接于一二次侧之间之元器件二次侧部分之电隙间隙≥二次侧地对大地≥附注:决定是否符合要求前,内部零件应先施于10N力,外壳施以30N力,以减少其距离,使确认为最糟状况下,空间距离仍符合规定。
爬电距离的决定:依据工作电压及绝缘等级,可决定其爬电距离但通常:〔1〕、一次侧交流部分:保险丝前L—N≥2.5mm,L.N 大地≥2.5mm,保险丝之后可不做要求,但尽量坚持一定距离以避免短路损坏电源。
〔2〕、一次侧交流对直流部分≥〔3〕、一次侧直流地对地≥〔4〕、一次侧对二次侧≥6.4mm,如光耦、Y电容等元器零件脚间距≤6.4mm要开槽。
〔5〕、二次侧部分之间≥0.5mm即可〔6〕、二次侧地对大地≥〔7〕、变压器两级间≥3、绝缘穿透距离:应依据工作电压和绝缘应用场合符合以下规定:——对工作电压不超过50V〔71V交流峰值或直流值〕,无厚度要求;——附加绝缘最小厚度应为0.4mm;——当强化绝缘不承受在正常温度下可能会导致该绝缘材料变形或性能降低的任何机械应力时的,则该强化绝缘的最小厚度应为0.4mm。
如果所提供的绝缘是用在设备保护外壳内,而且在操作人员维护时不会受到磕碰或擦伤,并且属于如下任一种状况,则上述要求不适用于不管其厚度如何的薄层绝缘材料;——对附加绝缘,至少使用两层材料,其中的每一层材料能通过对附加绝缘的抗电强度试验;或者:——由三层材料构成的附加绝缘,其中任意两层材料的组合都能通过附加绝缘的抗电强度试验;或者:——对强化绝缘,至少使用两层材料,其中的每一层材料能通过对强化绝缘的抗电强度试验;或者:——由三层绝缘材料构成的强化绝缘,其中任意两层材料的组合都能通过强化绝缘的抗电强度试验。
电⽓作业140种安全距离电⽓作业140种安全距离前⾔距离是电⽓作业安全的基本保证。
为了改⽅案编制、⼯作票填写、现场安全管控等过程中,关于安全距离的表述模糊不严谨和执⾏标准不统⼀等问题,根据《电⼒安全⼯作规程》等资料中,分类整理出140种安全距离,帮助作业⼈员熟练掌握、严格执⾏,确保电⽓作业现场安全可控、能控、在控。
⼀、涉电区域1.室内⾼压设备的隔离室设有遮栏,遮栏的⾼度在1.7m以上,安装牢固并加锁者。
2.⽆论⾼压设备是否带电,作业⼈员不得单独移开或越过遮栏进⾏⼯作;若有必要移开遮栏时,应有监护⼈在场,并符合表1的安全距离。
(摘⾃变电安规表1、线路安规表1、配电安规表3-1、电⼯制造安规表1、建设安规表15)表1 设备不停电时的安全距离3.10、20、35kV户外(内)配电装置的裸露部分在跨越⼈⾏过道或作业区时,若导电部分对地⾼度分别⼩于2.7 m(2.5 m)、2.8 m(2.5 m)、2.9m(2.6m),该裸露部分两侧和底部应装设护⽹。
4.户外10kV及以上⾼压配电装置场所的⾏车通道上,应根据表2设置⾏车安全限⾼标志。
(摘⾃变电安规表2、配电安规表2-1、建设安规表16)表2 车辆(包括装载物)外廓⾄⽆围栏带电部分之间的安全距离5.邻近或交叉其他电⼒线路的⼯作。
(摘⾃线路安规表4、配电安规表5-1、建设安规表24)表3邻近或交叉其他电⼒线⼯作的安全距离6.作业时,起重机臂架、吊具、辅具、钢丝绳及吊物等与架空输电线及其他带电体的最⼩安全距离不准⼩于表4的规定,且应设专⼈监护。
(摘⾃变电安规表18、线路安规表19、配电安规表6-1、电⼯制造安规表3)表4与架空输电线及其他带电体的最⼩安全距离7.施⼯机械作业安全距离起重机、⾼空作业车和铲车等施⼯机械操作正常活动范围及起重机臂架、吊具、辅具、钢丝绳及吊物等与带电设备的安全距离不得⼩于表5的规定,且应设专⼈监护。
如⼩于表5、⼤于表 1 所⽰安全距离时应制定机械操作和现场监控的专项安全措施,并经施⼯单位和运维部门会审、批准。
ipc标准安规电气安全距离
IPC标准安规电气安全距离因产品类型和绝缘等级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对于电气间隙,两相邻导体或一个导体与相邻电机壳表面的沿空气测量的最短距离应满足相应的要求。
爬电距离则根据工作电压及绝缘等级来确定。
1. 对于一次侧交流部分,L—N≥
2.5mm,L.N PE(大地)≥2.5mm,保险丝之后可不做要求,但尽可能保持一定距离以避免短路损坏电源。
一次侧交流对直流部分≥2.0mm,一次侧直流地对大地≥2.5mm (一次侧浮接地对大地),一次侧部分对二次侧部分≥4.0mm,跨接于一二次侧之间之元器件二次侧部分之电隙间隙≥0.5mm即可,二次侧地对大地≥1.0mm即可。
2. 一次侧交流部分:保险丝前L—N≥2.5mm,L.N大地≥2.5mm,保险丝之后可不做要求,但尽量保持一定距离以避免短路损坏电源。
一次侧交流对直流部分≥2.0mm (3)一次侧直流地对地≥4.0mm如一次侧地对大地(4)一次侧对二次侧≥6.4mm,如光耦、Y电容等元器件。
此外,IPC-2221是商业和工业产品PCB的通用标准,它对PCB导线间的间距有具体的要求。
电气高压设备安全距离
1 .设备不停电时的安全距离
电压等级(kV)安全距离(m)
10及以下(13.8)0.70
20、35 1.00
63(66)、110 1.50
220 3.00
330 4.00
500 5.00
2.工作人员工作中正常活动范围与带电设备的安全距离
电压等级(kV)安全距离(m)
10及以下(13.8)0.35
20、35 0.60
63(66)、110 1.50
220 3.00
330 4.00
500 5.00
表中未列电压按高一档电压等级的安全距离
2.安全距离的定义
电气安全距离是指人体、物体等接近带电体而不发生危险的安全可靠距离,如带电体与地面之间,带电体与带电体之间、带电体与人体之间、带电体与其它设施和设备之间,均应保持一定的距离,这种距离称为安全距离。
3.安全距离的种类
根据各种电气设备(设施)的性能、结构和工作的需要,安全间距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种:
(1)各种线路的安全间距。
(2)变、配电设备的安全间距。
(3)各种用电设备的安全间距。
(4)检修、维护时的安全间距。
根据新安规所列安全距离的有以下三种:
(1)设备不停电时的安全距离。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电气施工中设备的安全距离及要求日期: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第1 页共7 页电气施工中设备的安全距离及要求安全距离包括电气间隙(空间距离),爬电距离(沿面距离)和绝缘穿透距离1、电气间隙:两相邻导体或一个导体与相邻电机壳表面的沿空气测量的最短距离。
2、爬电距离:两相邻导体或一个导体与相邻电机壳表面的沿绝绝缘表面测量的最短距离。
电气间隙的决定:根据测量的工作电压及绝缘等级,即可决定距离一次侧线路之电气间隙尺寸要求,二次侧线路之电气间隙尺寸要求,但通常:一次侧交流部分:保险丝前L—N≥2.5mm,L.NPE(大地)≥2.5mm,保险丝装置之后可不做要求,但尽可能保持一定距离以避免发生短路损坏电源。
一次侧交流对直流部分≥2.0mm一次侧直流地对大地≥2.5mm(一次侧浮接地对大地)一次侧部分对二次侧部分≥4.0mm,跨接于一二次侧之间之元器件二次侧部分之电隙间隙≥0.5mm即可二次侧地对大地≥1.0mm即可附注:决定是否符合要求前,内部零件应先施于10N力,外壳施以30N力,以减少其距离,使确认为最糟情况下,空间距离仍符合规定。
爬电距离的决定:根据工作电压及绝缘等级,可决定其爬电距离但通常:(1)、一次侧交流部分:保险丝前L—N≥2.5mm,L.N大地≥2.5mm,保险丝之后可不做要求,但尽量保持一定距离以避免短路损坏电源。
第 2 页共 7 页(2)、一次侧交流对直流部分≥2.0mm(3)、一次侧直流地对地≥4.0mm如一次侧地对大地(4)、一次侧对二次侧≥6.4mm,如光耦、Y电容等元器零件脚间距≤6.4mm要开槽。
(5)、二次侧部分之间≥0.5mm即可(6)、二次侧地对大地≥2.0mm以上(7)、变压器两级间≥8.0mm以上3、绝缘穿透距离:应根据工作电压和绝缘应用场合符合下列规定:——对工作电压不超过50V(71V交流峰值或直流值),无厚度要求;——附加绝缘最小厚度应为0.4mm;——当加强绝缘不承受在正常温度下可能会导致该绝缘材料变形或性能降低的任何机械应力时的,则该加强绝缘的最小厚度应为0.4mm。
20kv电气安全距离标准
电气安全距离是指在电气设备和电气系统运行时,为确保人身安全和设备正常运行而需要保持的距离。
20kV电气系统的安全距离标准通常受到国家或地区的法规和标准的规定,因此具体的要求可能会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可能适用的标准和指南:
1. 国家标准:不同国家可能有不同的电气安全标准。
在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发布的《电气安全工作规程》等文件中包含了一些关于电气安全距离的规定。
2. IEC标准: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发布了一系列关于电气安全的标准。
IEC 60243 等标准包含了有关高压电气设备的安全性的信息。
3. 美国标准:在美国,美国国家电气安全委员会(NFPA)发布了一系列关于电气安全的标准,如NFPA 70E《电气安全在工作场所的标准》。
4. 欧洲标准: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ELEC)发布了一些关于电气安全的标准,如EN 50110-1《电气设备的操作规程》。
一般来说,电气安全距离的确定涉及到多个因素,包括电压级别、设备类型、操作条件等。
在进行电气设备设计、安装和维护时,需要遵循相应的国家或地区标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同时保护人员的安全。
请注意,具体的标准和要求可能会因地区而异,因此在设计和操作电气系统时,建议查阅当地适用的法规和标准,并咨询专业的电气工程师。
安全距离及其相关安全要求安全距离包括电气间隙(空间距离),爬电距离(沿面距离)和绝缘穿透距离1、电气间隙:两相邻导体或一个导体与相邻电机壳表面的沿空气测量的最短距离。
2、爬电距离:两相邻导体或一个导体与相邻电机壳表面的沿绝绝缘表面测量的最短距离。
电气间隙的决定:根据测量的工作电压及绝缘等级,即可决定距离一次侧线路之电气间隙尺寸要求,见表3及表4二次侧线路之电气间隙尺寸要求见表5但通常:一次侧交流部分:保险丝前L—N>2.5mm, L.N ~PE (大地)》2.5mm保险丝装臵之后可不做要求,但尽可能保持一定距离以避免发生短路损坏电源。
一次侧交流对直流部分》2.0mm一次侧直流地对大地》2.5mm (一次侧浮接地对大地)一次侧部分对二次侧部分》4.0mm跨接于一二次侧之间之元器件二次侧部分之电隙间隙》0.5mm即可二次侧地对大地》1.0m m即可附注:决定是否符合要求前,内部零件应先施于10N力,外壳施以30N力, 以减少其距离,使确认为最糟情况下,空间距离仍符合规定。
爬电距离的决定:根据工作电压及绝缘等级,查表6可决定其爬电距离但通常:(1)、一次侧交流部分:保险丝前L—N>2.5mm_t.N 大地》2.5mn,保险丝之后可不做要求,但尽量保持一定距离以避免短路损坏电源。
(2)、一次侧交流对直流部分》2.0mm(3)、一次侧直流地对地》4.0mm如一次侧地对大地(4)、一次侧对二次侧》6.4mm如光耦、Y电容等元器零件脚间距w 6.4mm要开槽。
(5)、二次侧部分之间》0.5mm即可(6)、二次侧地对大地》2.0mm以上(7)、变压器两级间》8.0mm以上3、绝缘穿透距离:应根据工作电压和绝缘应用场合符合下列规定:――对工作电压不超过50V (71V交流峰值或直流值),无厚度要求;——附加绝缘最小厚度应为0.4mm――当加强绝缘不承受在正常温度下可能会导致该绝缘材料变形或性能降低的任何机械应力时的,则该加强绝缘的最小厚度应为0.4mm如果所提供的绝缘是用在设备保护外壳内,而且在操作人员维护时不会受到磕碰或擦伤,并且属于如下任一种情况,则上述要求不适用于不论其厚度如何的薄层绝缘材料;――对附加绝缘,至少使用两层材料,其中的每一层材料能通过对附加绝缘的抗电强度试验;或者:――由三层材料构成的附加绝缘,其中任意两层材料的组合都能通过附加绝缘的抗电强度试验;或者:——对加强绝缘,至少使用两层材料,其中的每一层材料能通过对加强绝缘的抗电强度试验;或者:——由三层绝缘材料构成的加强绝缘,其中任意两层材料的组合都能通过加强绝缘的抗电强度试验。
线路电气安全距离在电力系统中,线路电气安全距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被定义为在任何环境下,线路或设备的最小安全距离,以防止人员、设备或动物触电危险。
安全距离的概念及背景电力系统中的特定设备可产生不同类型的电场和磁场,而在设备和电源之间,有一定的安全距离可以避免触电风险。
此外,在电力系统中,不同电压等级和类型的电设备具有不同的安全距离要求。
线路电力设备一般可分为高压和低压设备。
高压设备与低压设备的安全距离要求也不同。
同时,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安全距离可能会发生改变。
例如,空气湿度、气温、风速、雨水等因素对安全距离的影响极大。
因此,了解和掌握线路电气安全距离的概念和规律非常重要。
人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和应用相关知识以保证自身和社会的安全。
安全距离的计算方法电气安全距离的计算方法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不同类型的电设备和电压等级需要不同的安全距离。
1.低压设备的安全距离计算低压线路电气安全距离的计算是根据电偶极子模型进行的,可以使用下式计算:$d = K*\\sqrt{P}$其中,d表示安全距离(单位为米),P表示设备的额定功率(单位为千瓦)。
K值取决于环境因素,如湿度和温度。
2.高压设备的安全距离计算高压设备与低压设备的安全距离计算方法类似,不同点在于高压设备更危险,因此安全距离更大。
根据不同电压等级和类型,安全距离也有所不同。
一般而言,高压线路电气安全距离的计算包含以下因素:•相间距离•密度•场强安全距离的应用了解和应用线路电气安全距离的知识可以有效地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
人们在生活中应当注意保持安全距离,不要贴近高压电设备,同时也要加强对电力设备管理和维护工作。
同时,在电气设备故障等问题发生时,需要及时报警和寻求专业维修团队的帮助。
总之,线路电气安全距离是保障人们生命安全和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
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以及应用要点可以更好地保障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