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马其顿的兴起和马其顿——
- 格式:ppt
- 大小:4.30 MB
- 文档页数:20
古代王朝之希腊崛起与马其顿帝国古代王朝之希腊崛起与马其顿帝国希腊的崛起迈锡尼文明于公元前1200年灭亡后,希腊人一直过着贫穷而与世隔绝的生活,各个城邦也退化到部落首领时期。
当政权从国王转移到世袭贵族手中时,希腊开始崛起。
公元前660至485年,贵族统治被僭主所替代,所谓“僭主”,是指通过个人努力而非出身血统取得权利的统治者。
他们颁布一些亲民制度,分土地给无地农民等等。
公元前594年,雅典人任命主政治家梭伦对城市宪法进行改革,实行民主,解放奴隶等,为公元前508年世界上第一个民主政权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令人感到惊奇,古希腊的辉煌成就竟然发生在战火纷飞的年代。
为了共同抗击波斯帝国,爱琴海沿岸的希腊城邦于公元前479年结成提洛同盟。
在与波斯帝国的多年战争中,不断取得胜利,于公元前448年与波斯正式言和。
公元前457至445年,希腊各城邦之间、雅典与斯巴达之间连年战争。
公元前412年,战争已雅典的失败而告终。
公元前371年,斯巴达军队被底比斯人击败,结束了斯巴达人在希腊的霸权,底比斯人统治了希腊。
公元前362年,希腊一片混乱,长年内战,却没有一个城邦取得统治权。
直到一个新的马其顿帝国出现才使这种动荡局面稳定下来。
马其顿帝国的兴起马其顿帝国位于希腊的北端,包括希腊人、伊利里亚人、色雷斯人。
大多数希腊人认为马其顿是一个野蛮帝国,根本不属于希腊。
然而在公元前4世纪中期,马其顿人创造了希腊文化的另一高峰,马其顿帝国的成就完全可与雅典、斯巴达和底比斯的辉煌相媲美,它将争执不休的希腊各城邦同以往为一个整体。
在国王菲利普二世(公元前359至336年在位)的率领下,马其顿帝国影响扩大到了希腊国内。
菲利普二世出身军官,思想激进,性格残忍。
他建立了重矛武装的步兵军团组成的方阵,称为“马其顿方阵”,喜欢通过包围战迅速攻陷城池。
公元前348年,他统治了南至温泉关的整个希腊。
为了阻止马其顿的进一步扩张,公元前340年雅典和底比斯建立了希腊同盟,该同盟很快于公元前338年被菲利普二世在卡隆尼亚战役中摧毁。
古希腊城邦被团灭——马其顿王国的崛起⼀、 “马其顿共和国”改名为“北马其顿共和国”的原因2019年1⽉11⽇马其顿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将国名“马其顿共和国”改为“北马其顿共和国”。
给⼈感觉这不是纯粹闲得吗?马其顿也很委屈地说:这都是希腊逼的!1991年11⽉20⽇,马其顿宣布独⽴,成⽴“马其顿共和国”。
从这⼀天起,希腊就开始打起了⼩算盘。
原古马其顿王国中的四分之三的领⼟属于希腊,希腊⼈也把马其顿王国的历史当成希腊历史的⼀部分。
希腊担⼼独⽴后的马其顿会对希腊提出领⼟要求,于是希腊坚决不同意叫“马其顿共和国”这个名字。
但马其顿⼈认为希腊⼈狗拿耗⼦多管闲事:⽼⼦才是马其顿王国的正宗直系后裔,你希腊不过是远房亲戚⽽已。
就这样两个国家因为国名的事经常发⽣⼝头冲突。
独⽴后的马其顿经济⾮常困难,想抱⼤腿加⼊北约。
作为北约成员国拥有⼀票否决权的希腊要求你国名中不要出现“马其顿”三个字,我就同意你进。
⽽北约⽼⼤哥美国出于战略考虑,也有意拉拢马其顿加⼊北约,以实现对俄罗斯的围堵。
就这样在美国的斡旋下,希腊和马其顿各退⼀步,2019年1⽉11⽇,⾯积只有2.7万平⽅公⾥的马其顿改名为“北马其顿共和国”,后顺利加⼊了北约。
我们现在正式聊⼀聊马其顿帝国的前世今⽣。
⼆、⼭⾥来的孩⼦马其顿王国位于奥林匹斯⼭以北和哈尔基季基半岛东北⽅向,拥有丰富的⽊材资源和肥沃的⼟地。
由于地处希腊北部偏远边疆,马其顿⼈都是处于部落状态的⼭地⼈。
在国际关系中马其顿王国长期处于跑龙套和打酱油的⾓⾊,曾经沦为波斯帝国的属国。
相⽐较希腊⽂明发达的城邦,马其顿王国就像是⼭⾥来的孩⼦,既保持着质朴和勇敢,⼜⾮常向往希腊⽂化,渴望跟城⾥⼈打交道,融⼊城市⽣活。
希腊⼈的傲慢和偏见还是将马其顿王国拒之门外。
马其顿国王为了参加希腊⼈的奥林匹亚运动会,⾃称其家族是从阿尔⼽斯迁过来的来证明⾃⼰是正宗的希腊⼈⾎统,希腊⼈这才允许马其顿王室参加运动会,但还是不允许马其顿⼈参加。
马其顿的“三国”鼎立,希腊化时代——马其顿简史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分则再合,合又再分(无限循环,我能说一下午)中国历史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一段历史时期要数三国了(准确来说是汉末魏晋时期),无数民间故事、小说加之以官方史书(再加上后世各种以此为背景的游戏影视),构建了一个传奇故事世界观(民间故事里的三国更像是平行宇宙的另一个版本的三国,与历史出入颇大)远在地球另一端的西方世界,也曾出现过一个“三国”式的时代——马其顿的希腊化时代亚历山大帝国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开始十年东侵(就如书中所说的那样“将战争带到东方,将财富带回西方”)(参考东征!东征!东征!从希腊打到印度的亚历山大——马其顿简史)十多年的时间亚历山大极大扩张了版图,形成了一个横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庞大帝国,后世称为亚历山大帝国(亚历山大:压力山大啊)亚历山大帝国疆域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突然病逝,整个帝国陷入了巨大的混乱,随之而来的就是帝国的土崩瓦解(亚历山大:完了,被压力山压死了)未雨未绸缪亚历山大作为一个征服者金光熠熠(哇!sr欸),但是作为一个君主他似乎略有欠缺。
亚历山大大帝亚历山大似乎将为数不多的时间都用在征服上(也制定过政治、经济、民族等政策措施,但是远不及他在军事的成就),所以当他死的时候甚至没有指定继承人(国无储君)于是在先主已死、未定储君之时,亚历山大部下几位大将为争夺权力开展了明争暗斗(君权旁落),最终使得亚历山大帝国分崩离析马其顿末年分三国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死后,经过一段时间的争夺权力,最终三位选手突出重围。
形成了三个主要的希腊化国家:•托勒密王国:埃及总督托勒密一世所开创,包括埃及及周边地区•塞琉古王国:塞琉古一世所创建,以叙利亚为中心,包括今天伊朗、亚美尼亚、还包括一部分印度在内(中国史书称为“条支”)•马其顿王国(安提柯王国):亚历山大部将安提柯一世所建,以马其顿和希腊为中心(不得不吐槽一下西方人命名,合着谁创的王朝就叫啥王朝了呗?亚历山大帝国、托勒密王国,还是中国人王朝命名有底蕴,都是用的历史地理名称和吉语)托勒密一世虽说亚历山大帝国被“瓜分”为若干独具特色的希腊化国家(就犹如三国魏蜀吴是主要国家,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小的半独立政权)亚历山大帝国的分裂这些国家虽然对内独立自主,但是对外还是相对一致的马其顿国家(又犹如三国魏蜀吴即使互相攻伐,但是外族人看来都是一样的,都是汉人政权嘛)于是这些都是希腊人统治的国家,共同构成了希腊化时代希腊化时代(BC323-BC30)希腊化时代就是希腊文化不断向东方传播,即东方人在希腊人统治下不断希腊化的过程简单理解就是西方文明东扩。
第九章马其顿的兴起和马其顿—希腊的扩张第一节马其顿的兴起一、马其顿的兴起1、马其顿的兴起马其顿位于希腊北部,由上、下马其顿两地区组成。
马其顿人的民族成分比较复杂。
在早期青铜时代,一批操希腊语的部落迁至马其顿,他们中的一部分可能在公元前7世纪形成了马其顿国家。
他们崇拜希腊的神祇,特别崇拜宙斯和赫拉克里斯。
从整体上看,马其顿人不是纯粹的希腊人,但与希腊人有渊源关系。
马其顿人在文明发展的道路上,比南部的希腊人大大迟了一步。
在希腊城邦已达到政治、经济、文化高度繁荣的时代,马其顿刚跨入文明社会的门槛。
公元前5世纪初,波斯侵略希腊,马其顿一度受波斯统治。
2、腓力二世及其改革进入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一跃而成为希腊北部的重要国家。
马其顿的真正强大是在腓力二世(公元前359-336年)之时。
腓力大刀阔斧进行改革。
1)政治上,加强了王权。
他通过征服、联姻、挑选战友、分封等手段,把各部落的贵族控制在自己的范围之内,并削弱他们的权力。
对于边远之地,由于吞并的时机还不成熟,就让当地维持旧制。
至于征服来的土地则并入马其顿,并扶植自己在那里的力量,以加强马其顿的统治。
他借助传统抬高自己的地位,自称是赫拉克里斯的后裔。
2)军事上,A)为了提高军队的机动能力与战斗技术,他在部落兵制的基础上,创建了主要由贵族和富裕农民组成的常备军,归国王直接指挥。
B)腓力吸取底比斯军队编制的特点,组成了更为密集、纵深的马其顿方阵。
C)他加强了军队的武器装备,并建立了强大的舰队。
3)经济上,A)经济是立国的基础,腓力绝不甘心被排除于海上贸易之外。
为此,他建立新城市,打开出海口,开采潘革翁金矿(年产1000塔兰特)。
B)进行了币制改革。
他放弃了古老的波斯币制,银币采取色雷斯制,金币采取阿提卡制。
这样,马其顿就可在色雷斯和雅典货币流通的范围内自由贸易,特别是能同南部近邻卡尔息狄斯同盟进行贸易。
腓力的改革使马其顿成为巴尔干半岛的军事强国。
腓力雄心勃勃,有强烈的征服欲望。
《世界上古中古史》教学大纲(上古部分)历史教育专业本科层次【本文由大学生电脑主页[ ]—大学生的百事通收集整理】一、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关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及资本主义起源的基本理论,了解前资本主义社会各时段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特征。
从而进一步了解世界各大柬明区域由小国寡民、分散隔绝到交流冲撞、互相渗透、逐渐融合的基本历程,古今社会的区别与联系,各大文明古国的个性与共性。
培养学生运用唯物史观方法初步研究世界上古中古史的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教员按照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考核方式进行教学,并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数学效果为核心,不断更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
学生按照教员的要求,结合教材的学习提示、思考题以及实践性教学环节,掌握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基本研究方法。
总序一、历史二、历史学三、古今历史学家对世界历史的不同认识四、世界历史的纵向发展与横向发展五、世界历史概览第一章人类的史前时代教学要点:1、人类的起源与形成问题2、原始社会的发展分期和国家的产生3、家庭的界定4、氏族的特点5、公社的内涵6、原始社会的婚姻形态7、文化的广义界定与狭义界定8、文字与文明9、宗教的特定内涵10、原始宗教的特点11、原始社会解体的逻辑进程教学内容:第一节人类的起源一、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二、从猿到人的过渡三、最早的人属四、直立人五、早期智人六、晚期智人第二节旧石器时代的采集狩猎者一、旧石器时代二、采集和狩猎生活三、人类向美洲及澳洲的迁徙四、氏族制度的形成第三节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一、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二、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三、畜牧业的起源四、农业革命的影响五、新石器时代的特征第四节文明的产生一、金属的冶炼二、社会大分工三、由母权制向父权制的转变四、私有制和阶级的形成五、国家的产生第五节史前文化一、宗教的萌芽二、史前艺术三、科学知识的萌芽四、文字的产生第二章最初的文明(上)(公元前4000年代后期至公元前2000年代前期) 教学要点:1、法老统治的时代及法老与国家的同一性2、金字塔与古王国时期的政治文化3、苏美尔人城邦的特点。
马其顿帝国的建立和繁荣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加冕前夕,曾经被他的导师亚里士多德问及什么是世界的中心,他回答道:“大师,世界的中心就在我身上。
”这句话,虽然有些浮夸,但也反映了亚历山大大帝的自信、野心和胆略。
因为,他所统治的马其顿帝国,不仅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之一,而且也在文化、科技和经济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和发展。
一、马其顿王朝的建立和扩张马其顿王朝起源于东部的帕埃奥尼亚地区,公元前359年,菲利普二世继位后,开始奉行一个令人震惊的政策:把竞争、叛乱、内乱严重的部族武装力量整合起来,形成一支强大的军队和国家。
在他的领导下,马其顿军队不断地征服和扩张领土,统一了马其顿和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公元前336年,菲利普二世被暗杀后,亚历山大大帝继位,开始实现他的征服欲望和野心。
他不仅征服了当时的波斯、印度、埃及、北非等地的强国和地区,而且也向希腊、巴尔干、中亚等地扩张势头凶猛。
他死后,他的帝国虽然分裂成多个王国和地区,但也产生了许多杰出的文化、艺术、科学、军事领袖和学者。
此外,马其顿帝国也为后来的古罗马帝国和中世纪的前哥特帝国、斯拉夫帝国、土耳其帝国等帝国留下了重要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二、马其顿王朝的文化和艺术繁荣马其顿帝国的文化、技术、科学和军事领域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和进展。
其中,最为著名的要数希腊文化的传播和推广,这也是马其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亚历山大大帝曾经受到亚里士多德的教育和指导,具有深厚的文化、艺术和哲学素养。
他在扩张自己的帝国的过程中,也不忘将希腊文化一并带到各个地区,推广和宣传。
在艺术领域方面,马其顿战士的雕塑和壁画是最为著名的。
这些雕塑和壁画全部体现了孜孜不倦的探索和实验精神,每一件作品都包含了极高的技术和艺术水准。
马其顿巨石墓的壁画堪称当时世界上最为著名的艺术品之一,激发了后来各种文明和艺术形式的创作和表达。
三、马其顿王朝经济和商业的发展对于帝国的实力和权威,在经济和商业方面也有很大的发展和提升。
亚历山大帝国-马其顿的崛起(一)在古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之后的公元前370年,亚历山大一世之后第4个马其顿王—亚历山大二世。
他通过战争与外交手段进行扩张,但是引起了希腊中部的底比斯的不满,因而亚历山大二世把自己的弟弟腓力二世做为人质送到了底比斯。
腓力二世在底比斯接受了底比斯将军之后大败斯巴达的伊巴密浓达的军事教育。
公元前368年亚历山大二世被暗杀身亡,继位者是他弟弟帕迪卡三世,也是腓力二世的哥哥。
公元前359年,帕迪卡三世去世,传位给了他的幼子,腓力二世成为摄政王,但腓力以国王年幼为由,篡夺了王位。
腓力二世继位后对马其顿国内的军事力量进行整合,并且建立了马其顿长枪方阵。
腓力通过外交手段与西北的邻邦伊利里亚进行政治婚姻也就是他的第一个妻子奥妲塔,不过公元前357年腓力还是用军事手段征服了伊利里亚。
此后他与西部的邻邦伊庇鲁斯结盟,并迎娶了伊庇鲁斯的公主奥林匹娅斯。
此时的马其顿王国已经很强大,并且腓力还袭击过西北邻邦色雷斯。
公元前354年,腓力二世率领2万步兵,3千骑兵再度南下,于克罗库斯平原战役中大败福基斯。
尽管雅典派军队支援福基斯,但在援军还未到时福基斯已经大败。
此后腓力二世被色萨利推选为领导者,这样马其顿王国就拥有希腊北部的大部分。
腓力打算再度南下,但底比斯和雅典扼守了温泉关。
不过此后马其顿和雅典、底比斯达成了同盟。
于是希腊南北双方达成了长时间的和平。
公元前341年,腓力出征色雷斯以东的拜占庭城邦,而雅典则跟拜占庭结成了同盟,并且派军队劫掠马其顿的盟邦,这本身的内部原因也是希腊中南部城邦的民主制度反抗马其顿的扩张。
于是马其顿与雅典不久正式开战。
公元前339年,色萨利再度与南部城邦爆发冲突,腓力于此为由率军南下,另一方面底比斯攻占了温泉关附近的马其顿驻军的城镇,于是喀罗尼亚战役爆发,公元338年在南北两只军队对峙了一年后,马其顿色萨利联军与雅典底比斯联军在平原上展开会战。
马其顿方面是3万步兵,2千骑兵,雅典底比斯是3.5万军队。
古希腊世界的奇迹:马其顿王国的崛起与扩张著名的马其顿方阵马其顿王国之名来源于其发源地,这里被称为马其顿地区。
马其顿共分为南北两部,北部是马其顿人的居住地和放牧的地区;而南部则是马其顿人的农业区,在这里种植着赖以生计的粮食。
可以说,马其顿人所生活的区域地理环境十分优越,但却因地处古希腊世界的边缘,而一直遭到古希腊人的排斥。
在他们看来,马其顿人并没有纯正的古希腊血统,所以在古希腊流传下来的史料中,很少出现关于马其顿早期的相关记载。
如今的马其顿人在公元前6世纪左右时,马其顿出现了国家的雏形,也有了较为完善的政治制度,想来有可能是受到了古希腊各个城邦的文化影响。
直到公元前5-4世纪的交界处时,马其顿才渐渐开始崛起。
当腓力二世成为马其顿的国王后,马其顿的历史才开启了新的篇章。
马其顿王国在腓力二世的领导下日益走向统一,并逐渐成为该地区最具有影响力的国家之一。
然而在亚历山大继位成为马其顿国王后,一切又变得不一样了起来。
自此,马其顿走上了巅峰,而马其顿军队所使用的马其顿方阵也对当时及后来整个欧洲的步兵作战模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马其顿王国疆域图,也被称之为亚历山大帝国腓力二世对马其顿进行改革,使其走上崛起之路在阿敏塔斯三世担任马其顿国王时期,马其顿依然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不过此时的马其顿已经和传统的希腊各城邦之间建立起来了更为密切的联系。
由于国力贫弱,马其顿只好屈居希腊城邦之下,并承诺将亲子腓力二世送到底比斯作为人质。
腓力二世在底比斯生活的这段日子对他的人生和整个马其顿的未来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他在目睹希腊先进的政治制度和繁荣的社会环境后决定对马其顿也进行改造。
公元前359年,腓力二世成为马其顿的新一任国王,并对马其顿的政治、经济、法律等各方面都进行了全面改革。
同时,腓力二世还打开了马其顿的国门,鼓励百姓从事对外贸易中去。
很快,马其顿的国力就得到了极大提升。
腓力二世的头像经济的繁荣让腓力二世在进行军事改革时感到十分轻松,基本上没有遇到什么阻力。
欧洲简史:突然崛起的马其顿马其顿地处于希腊半岛北部,南部与希腊半岛的色萨利相邻,西面是伊吕利亚,东面是色雷斯。
从自然地理条件上看,马其顿可以分成向部分:北部地域广大,山脉纵横,树林密布,有丰富的木材资源,很适合发展畜牧业,所以马其顿的骑兵要比希腊的骑兵更有战斗力。
这里也是马其顿人的起源地。
南部马其顿濒临爱琴海,是沿海平原,适合农业的发展,与阿提卡半岛接壤,可是由于地理位置比较闭塞,马其顿曾经长期的处于落后的状态,虽然紧邻希腊半岛,但基本被排除在希腊城邦文明之外。
马其顿人的起源到现在都还没有统一的说法,据分析,可能是伊吕利亚人、色雷斯人和希腊人共同的后裔。
他们本身也是希腊人的分支,但是马其顿人人粗犷勇武,社会结构相对比较落后,所以并不被希腊半岛各城邦所接受,甚至称他们为北方蛮族。
马其顿国家形成的时间比较晚,形成的过程也比较模糊,再加上长期处于希腊世界的边缘,因此缺乏相关史料的记载。
但在之后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马其顿对希腊文明的传播起到的作用远远胜于希腊半岛上的各个城邦。
公元前四世纪,马其顿王国发生了内乱,出现了王室的权力之争,同时外部也是四面受敌,内忧外患,整个国家岌岌可危,但是祸福相依,这次危机也为马其顿的强势崛起提供了机遇。
当时还是摄政王的腓力二世临危受命,使马其顿平稳的度过了这次危机,也大大的提高了自己的威望,之后他废黜了之前的君主,自称为马其顿国王。
成为国王以后的腓力二世,首先改变了马其顿一直沿用的军事国家体制,削弱了军事贵族的权利,加强了王权统治,用常备的职业军队取代了之前的公民义务兵,将军队牢牢的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并对之前的方针战术进行了很多的改变,主要以发挥骑兵的优势,形成了马其顿方阵的雏形,使军队的战斗力大大提高了,并且开始积极对海外进行扩张。
在腓力二世的励精图治,苦心经营下,马其顿很快地走上了强国的道路。
当时正值希腊半岛上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刚刚结束,希腊诸城邦陷入了空前的混乱,社会动荡,经济衰退,元气大伤,腓力二世就趁机开始逐一夺取希腊城邦。
马其顿的崛起腓力二世展开全文马其顿早期历史马其顿地处希腊东北边缘,南接贴撒利,中隔奥林匹亚山,西为伊利里亚,东邻色雷斯。
根据自然地理条件,马其顿显著分成两部分:上马其顿,位于西部,地域广大,山脉纵横,森林密布,适于畜牧业,是马其顿人基本居住地;下马其顿,是块濒临爱琴海的沿海平原,适于农业发展。
马其顿人来源不清,大概是伊利里亚人、色雷斯人、希腊人的共同后裔。
由于僻处一隅,马其顿人粗犷勇武,非常多希腊人称他们是异族蛮人。
马其顿国家形成的过程极为模糊。
它发展非常晚,又长期处于希腊世界外围,没有史家专门以它为记载物件。
约在公元前700年,佩尔狄卡斯一世率领自称为马其顿人的一个民族从哈利阿科蒙(今天的阿利阿克蒙)河畔的故土东迁,定都埃盖(埃泽萨),建立了阿吉德王朝。
到阿敏塔斯一世统治时期(公元前6世纪),马其顿的势力已向东越过阿克休斯河(阿克西奥斯),征服了当地的色雷斯各部族。
根据现有零星材料,马其顿早期存在过一些独立的部落联盟。
各部落均有自个的巴赛勒斯。
约在公元前6世纪下半叶,马其顿大概发生过类似提修斯改革的统一运动,形成早期国家,实行君主制,但公民大会仍然起一定作用。
公元前512/511年,马其顿成为大流士海斯塔斯普斯统治期间阿契美尼德波斯的附属国。
在爱奥尼亚起义后,波斯对巴尔干半岛包括对马其顿的统治放松了。
公元前492年希波战争(前499-前449年)期间,在亚历山大一世统治时期(公元前495-450年)期间,波斯马多尼乌斯镇压了起义,重新征服了色雷斯和马其顿,使其成为波斯的附属国,并被迫加入波斯军队。
在希波战争之后,仍在在国王亚历山大一世统治时期内,马其顿最终恢复了独立。
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前431-前404年)中,马其顿在斯巴达和雅典的轮流支持下,成长为一个大国。
这个王国所覆盖的地区大约与现代希腊的马其顿省的西部和中部的地区相对应。
国王阿明塔斯三世(前393-前370年)通过婚姻关系与国王结盟,最终建立了一个统一的马其顿国家。
马其顿王朝什么时候建立的?马其顿王朝的起源与衰落马其顿王朝,又名亚美尼亚王朝,是拜占庭帝国中期的一个王朝。
在867年由绰号马其顿人的巴西尔一世建立,止于狄奥多拉女皇于1056年病故(或米海尔六世于1057年被伊萨克一世·科穆宁推翻),共持续189年(或190年)。
在马其顿王朝中期,拜占庭帝国完成了军事复兴,但王朝后期,各种弊端也逐渐显现。
名称起源事实上王朝创始人巴西尔一世并非马其顿人或马其顿裔,而是亚美尼亚人。
他幼年过去被关押在一座监狱,这座监狱由于关押了大量马其顿人而被称为"马其顿监狱",他"马其顿人"的绰号也由此而来。
王朝概况这个王朝屹立在千年不倒翁拜占庭中央,由一个来自亚美尼亚山区的农民神话般地建立起来,并将拜占庭实、尚武、狡诈的特性发挥到极致,重组了中世纪世界政治格局,使基督教文明的火种在诸蛮族的围攻下仍然生生不熄,在它的影响下,东欧各蛮族逐渐走上了文明化并建国的道路。
既有巴西尔二世又有君士坦丁七世的马其顿王朝,不但是军事政治上的黄金时代,更是学术文化上的盛世。
王朝创始人巴西尔原为阿摩里亚王朝皇帝迈克尔三世(842~867在位)的宠臣,867 年篡位称王,为巴西尔一世。
马其顿王朝时期,封建制已形成,大土地所有制日益发展,自由农民土地被剥夺,纷纷破产沦为农奴。
反封建的农民起义不断发生,如928年小亚细亚的铜手瓦西里起义。
为了保证税源和兵源,皇帝被迫公布法令,扶助工商业,保护小农利益,以缓和矛盾。
巴西尔一世颁布新法典,补充和更新《查士丁尼法典》;改建军队,特别是海军,努力提高战斗力,并向四邻发动攻势,迫使 ... 人退却,收复克里特岛和塞普勒斯岛,占领两河流域和叙利亚大部,在北境与保加利亚人抗争。
通过征服和传教活动使拜占庭入到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和俄罗斯等斯拉夫人国家。
东正教也随之广泛传播。
至巴西尔二世(976~1025在位)时,多次颁布法令,限制大封建主兼并土地,但未切实执行。
古代马其顿帝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名声显赫的大帝国。
其建立者,亚历山大大帝(Alexanderthe Great)更是足以称得上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
在宏伟的马其顿帝国里,尽管国家相对稳定,战争时常发生,却也培育了良好的文化和文明,为后世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历史遗产。
马其顿帝国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世纪的半岛上的一个古老城市,名为珂拉(Pella)。
这座城市因其地理位置及沃土资源成为泰穆兰(Temenos)王朝的首都。
直到公元前360年左右,菲利普二世(Philip II)登基后,才开始将马其顿带入它的黄金时代。
他利用其出色的统治能力,缔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强大帝国。
在他的统治下,马其顿帝国的领土得到了迅速扩张,除了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和塞尔维亚之外,还从希腊、波斯和埃及等国家中夺取了许多领土。
但是,菲力普二世辞世后,他的儿子亚历山大大帝继位,开始推动其父亲遗留下来的计划,扩大马其顿帝国在世界的统治地位。
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大帝开始率领大军对波斯展开进攻,一年后就征服了波斯的首都,开始了他的征服之旅。
几年之后,他继续向东扩张,征服了埃及、印度以及巴比伦等地,成为历史上第一位统治大片土地的帝王。
但是,他在征服的过程中遭遇到了不少的困难,包括其军事行动的成本过高、扩张过快的雅典帝国对他的不满以及叛乱与独立战争等等。
马其顿帝国在亚历山大大帝的统治下,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之一,他在政治、军事和文化方面都有着独特的贡献。
例如,他在希腊化时代,通过艺术、建筑和文学的方式,为整个古希腊文明提供了深远的影响,树立起了一个新的文化模式。
而亚历山大本人也以无与伦比的勇气、聪明才智和领导力,成为那个时代最杰出的人物之一。
几百年后,他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和现代阐释者中得到了广泛的赞誉。
虽然马其顿帝国的统治结束于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大帝的死亡也宣告了帝国架构的瓦解,但其文明及文化的遗产却流传至今。
特别是亚历山大大帝对东方文化的关注,为向西方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源动力,同时也成为其他一系列文化的萌芽。
马其顿和北马其顿
马其顿共和国,位于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
而马其顿地区包括从前南斯拉夫独立出来的马其顿共和国、希腊北部的马其顿地区(包括中马其顿、西马其顿、东马其顿-色雷斯),以及保加利亚的西南角。
1993年独立以来,马其顿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管理等方面逐步走向自主发展道路,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发展成果。
2001年爆发的马阿民族冲突造成的创伤,是人民认识到政局稳定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历届执政也致力于保持稳定的社会稳定,通过联合执政、融合各族发展措施来化解民族矛盾。
作为非欧盟成员国和制度体系发展相对完善的欧洲国家,马其顿亲欧倾向与全球开放、成长潜力与市场狭小、规则遵守与人为干扰等因素并存交织,对外国投资者来说既有较大的吸引力,也需要面对不利因素。
2018年6月,马其顿改名“北马其顿共和国”,为加入欧盟和北约开辟道路。
10月19日,马其顿通过国名宪法修正案,国名改为“北马其顿”。
马其顿历史文化简介马其顿位于东南欧的巴尔干半岛,历史上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地区。
马其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8世纪,当时该地区是古希腊的一个城邦。
在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了马其顿,并使其成为帝国的一部分。
在罗马帝国时期,马其顿成为罗马帝国的行省。
在拜占庭帝国时期,马其顿成为该帝国的一部分。
拜占庭帝国在马其顿地区推行基督教化,使得马其顿成为拜占庭帝国的一个重要地区。
在拜占庭帝国衰落之后,马其顿先后被塞尔维亚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统治。
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马其顿成为了民族主义运动的中心。
马其顿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与保加利亚的分离战争导致了两次巴尔干战争。
最终,马其顿在1918年获得了独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马其顿被轴心国占领,战后重新获得独立。
马其顿的文化具有多民族、多宗教的特点。
在古代,马其顿的文化受到了古希腊和罗马的影响。
拜占庭帝国的基督教化对马其顿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拜占庭文化的元素至今仍然存在于马其顿的文化中。
此外,马其顿的文化也受到了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和土耳其等邻国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中,马其顿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
其经济以服务业为主导,特别是旅游业和农业。
此外,马其顿还是一个工业国家,特别是在家具制造、烟草加工和纺织等领域有着较高的技术水平。
总的来说,马其顿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
其历史上的英雄和传奇故事、独特的语言和文化传统以及现代社会的繁荣和发展都为世界所瞩目。
在未来,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国际交流的增加,相信马其顿的文化事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