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化学》第一章_绪论
- 格式:ppt
- 大小:126.50 KB
- 文档页数:12
《烹饪化学教案》第一章:烹饪与化学的关系1.1 烹饪概述1.1.1 定义:烹饪是指将食材经过加热、搅拌、揉捏、切割等手段,使之成为美味佳肴的过程。
1.1.2 烹饪的目的:使食物更美味、更营养、更易于消化吸收。
1.2 化学在烹饪中的应用1.2.1 食物原料的化学成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
1.2.2 烹饪过程中的化学反应:美拉德反应、Mllard反应、酸碱中和等。
1.2.3 烹饪技巧与化学原理:烹饪时间、温度、火候等对食物口感、色泽、营养的影响。
第二章:食材的化学成分2.1 蛋白质2.1.1 蛋白质的组成:氨基酸、肽链。
2.1.2 蛋白质的性质:水解、变性、凝固。
2.1.3 烹饪中对蛋白质的处理:煎、炒、炖、烤等。
2.2 脂肪2.2.1 脂肪的分类: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
2.2.2 脂肪的性质:熔点、氧化、乳化。
2.2.3 烹饪中对脂肪的处理:炸、煎、炒等。
2.3 碳水化合物2.3.1 碳水化合物的分类:糖类、淀粉、纤维素。
2.3.2 碳水化合物的性质:甜味、能量来源、消化吸收。
2.3.3 烹饪中对碳水化合物的处理:蒸、煮、炖等。
第三章:烹饪过程中的化学反应3.1 美拉德反应3.1.1 美拉德反应的原理:氨基酸与还原糖在加热条件下褐色化合物。
3.1.2 美拉德反应的应用:烤肉、烘焙、炒糖色等。
3.2 Mllard反应3.2.1 Mllard反应的原理:氨基酸与糖类在高温下发生非酶促反应。
3.2.2 Mllard反应的应用:炒、炸、烤等。
3.3 酸碱中和反应3.3.1 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酸与碱作用盐和水。
3.3.2 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调味、烹饪工艺等。
第四章:烹饪技巧与化学原理4.1 烹饪时间4.1.1 烹饪时间对食物口感的影响:熟度、软硬度等。
4.1.2 烹饪时间对食物营养的影响:营养成分的流失与保留。
4.2 温度4.2.1 温度对食物口感的影响:热量传递、蛋白质变性等。
精品文档引入新课: 绪论一、烹饪化学的概念烹饪是利用传统手工操作对食品进行加工的方法。
烹饪化学是食品化学在烹饪中的应用和发展,是用化学的理论及方法研究烹饪产品(各种菜肴、面点)本质的科学,它构成了烹饪学科的基础。
烹饪化学研究烹饪原料及其在烹制加工中的化学现象与食品品质的关系。
二、烹饪化学研究的内容1、食品的物质组成、理化性质及与菜肴质量的关系水分、蛋白质、脂肪、糖类、无机盐和维生素2、在烹饪加工中食品的物质成分的变化、利用及作用规律烹饪原料从采摘、清洗、初加工到烹制成菜,成分的变化是复杂多样的,其色、香、味在加工前后有明显的不同,而成分的损失程度也不相同。
(1)蛋白质的变化(2)糖类的变化(3)脂肪的变化精品文档.精品文档(4)无机盐的变化(5)维生素的变化(6)色、香、味的变化三、学习烹饪化学的目的找到菜肴在加工过程中变化的原因及本质。
对烹饪工作者来说,菜肴质量的好坏,不仅与操作者的烹饪技艺和经验有关,还与食品的加工、储藏等技术密切相关。
四、学习烹饪化学的方法(1)掌握相关的基本概念及各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2)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善于开动脑筋,能够通过观察来分析发现菜肴在烹饪过程中色、香、味的变化规律,力求提高烹饪工作者的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增强烹饪工作者的创新意识,摆脱传统的完全依靠师傅教徒弟的教学模式,激发烹饪工作者的好奇心,为传统菜肴的创新及发展提供一个必要的科学依据。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习题册精品文档.精品文档复习旧课1、烹饪化学的概念2、烹饪化学研究的内容引入新课第一章水§1—1水的基础知识一切生物都离不开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水是生物体最重要的营养素之一。
一、水对生物体的生理功能1、维持体温的恒定2、体内化学作用的介质3、体内物质的运输载体4、体内摩擦的润滑剂二、水的重要性质1、密度水在4度时密度最大,但水结冰的时候,其体积却膨胀了约9%。
因此,植物性食物不适宜冷冻保藏。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烹饪专业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烹饪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
其主要任务是:讲授烹饪专业所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使学生在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技能操作;培养运用烹调基础知识,食品营养与安全,根据《中式烹调师》、《中式面点师》等国家职业标准中级要求,掌握常用烹调的工艺流程和常用烹饪原料的加工方法。
学会制作菜肴、地方名菜、创新菜和各种常用中式面点,制作中档宴席,烹调出色、香、味、形俱佳的餐饮食品。
二、专业名称烹饪专业(中餐)三、招生对象招收具有初中(或相当于初中)毕业文化程度的城乡知识青年,复转军人以与应届初高中毕业生。
四、学习形式与学制1、学习形式:脱产。
2、学制:实行学期制3年。
第三年安排顶岗实习。
五、培养目标与规格(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掌握中餐烹饪职业岗位群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沟通与表达能力、高度的食品安全意识、生产安全意识和良好服务意识,养成规严谨的操作习惯,能够从事中式热菜制作、冷菜制作、面点制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从业岗位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酒店、餐饮等服务业,大型企、事业单位食堂,从事烹饪岗位(红案、白案、中餐、西餐等)的工作。
(三)执业书国家职业标准《中式烹调师(四级)》证书六、毕业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一) 知识结构1、中职生必备的德育、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等知识。
2、中式烹饪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和烹饪操作技能。
3、餐饮企业厨房的组织管理、岗位设置、工作流程等相关知识。
4、厨房设施、设备、工具的使用、保养方法与安全常识。
5、有关食品安全和卫生等法律、法规知识。
6、常用烹饪原料的相关知识;膳食营养知识;菜点成本核算的知识。
7、烹饪美学的应用知识。
(二)职业能力1、掌握烹饪原料加工处理方法和成形质量标准。
2、能够对烹饪原料进行鉴别、加工处理和妥善保管。
3、熟悉烹调各环节的操作原则与要求。
《烹饪化学(第三版)》习题册绪论一、名词解释1. 烹饪烹饪是利用传统手工操作对食品进行加工的方法。
2. 烹饪化学烹饪化学是食品化学在烹饪中的应用和发展,是用化学的理论及方法研究烹饪产品(各种菜肴、面点)的本质科学,它构成了烹饪学科的基础,它研究烹饪原料及其在烹制加工中的化学现象与食品品质的关系。
二、简答题1. 学习烹饪化学的目的是什么?(1)从原料选择、加工切配、风味的调制、加热方式、食疗养生保健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找到菜肴在加工过程中变化的原因及本质,也即是学习烹饪化学的最主要的目的;(2)需要掌握一定的烹饪化学知识,来解释烹饪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合理利用所学的机理和原理来指导烹饪,并且为菜肴的创新与发展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为能动地控制、变革烹调工艺技术条件和方法奠定必须的理论基础。
2. 食品的一般化学成分有哪些?从食品成分的来源看,食品成分如何进行分类?食品的种类繁多,但它们一般都含有水分、蛋白质、脂肪、糖类、无机盐和维生素等,这些成分通常称为食品的一般化学成分。
从食品成分的来源看,食品成分分为天然成分和非天然成分。
天然成分是指食物自身固有的而且未发生明显变化时所含的化学成分。
非天然成分主要包括在食品加工、储存中的添加剂及不可避免的污染物。
食品和菜肴的各种成分中,水分、蛋白质、糖类及脂类的含量占主要地位,它们决定了食品的主要性能和品质。
三、论述题简述食品成分在烹饪加工中的变化。
烹饪原料从采摘、清洗、初加工到烹制成菜,成分的变化是复杂多样的,其色、香、味在加工的前后有明显的不同,而成分的损失程度也不相同。
(1)烹饪原料中富含蛋白质的食品在加热时,蛋白质要发生变性,常有水溶性蛋白质凝固、保水性降低、风味及消化吸收率增加的现象出现。
(2)糖类在没有氨基化合物存在下,加热到熔点以上时会变为深色物质,即发生焦糖化反应。
糖类在有氨基化合物存在下加热,反应生成褐色物质,这些反应会给菜肴带来美好的色泽及风味,但同时也会给食品带来不良影响。
《烹饪化学》教学大纲课程编码:课程名称:烹饪化学学时:36开课学期:第一学期先修课程:适用专业:烹饪工艺与营养开课(系)部:烹饪技术系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2.课程任务:烹饪化学是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烹饪产品(菜肴、面点)本质的科学,它构成了烹饪科学的基础。
本课程力求从烹饪角度出发,重点阐述烹饪原料成分及其与烹饪加工相关的性质;烹饪加工中食物成分的相互作用与变化规律;色、香、味、形、质等感官指标的形成原理与方法;提高营养成分使用价值的因素及条件;合理地确定烹饪工艺的原理等。
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课程,它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和掌握研究物质变化规律的必要的基本科学方法和技能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在学习本课程时,应着重在理解和掌握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着眼于它在烹调加工中的应用,力求提高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了解烹饪化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分析食品的一般化学成分及其含量并研究其在烹调过程中的变化。
2、水分和无机盐了解烹饪原料中的水分含量及水的生理功能;掌握水在食品原料中的存在状态及水分活度的概念与实际意义;掌握矿物质的功能、含量、存在形式及烹饪加工对矿质的影响。
3、脂类了解油脂的熔点、凝固点、烟点、油性和粘性等物理性质;理解水解、氧化、聚合等油脂的化学性质;掌握油脂的理化性质在烹饪加工中的应用及对烹饪加工和烹饪产品产生的不良影响。
4、碳水化合物理解单糖的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双糖的结构、性质及在烹饪加工中的应用;掌握淀粉的糊化与老化原理、影响因素及在烹饪中的应用其它几种重要多糖的结构特点及应用。
5、蛋白质了解蛋白质的物理化学性质;掌握氨基酸的两性及蛋白质的胶体性质、变性作用、胶凝作用和乳化作用及这些性质在烹饪加工中的应用。
6、维生素理解维生素的概述和分类;了解维生素的结构及性质;掌握维生素的溶解性和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
烹饪化学教案引入新课: 绪论一、烹饪化学的概念烹饪是利用传统手工操作对食品进行加工的方法。
烹饪化学是食品化学在烹饪中的应用和发展,是用化学的理论及方法研究烹饪产品(各种菜肴、面点)本质的科学,它构成了烹饪学科的基础。
烹饪化学研究烹饪原料及其在烹制加工中的化学现象与食品品质的关系。
二、烹饪化学研究的内容1、食品的物质组成、理化性质及与菜肴质量的关系水分、蛋白质、脂肪、糖类、无机盐和维生素2、在烹饪加工中食品的物质成分的变化、利用及作用规律烹饪原料从采摘、清洗、初加工到烹制成菜,成分的变化是复杂多样的,其色、香、味在加工前后有明显的不同,而成分的损失程度也不相同。
(1)蛋白质的变化(2)糖类的变化(3)脂肪的变化a(4)无机盐的变化(5)维生素的变化(6)色、香、味的变化三、学习烹饪化学的目的找到菜肴在加工过程中变化的原因及本质。
对烹饪工作者来说,菜肴质量的好坏,不仅与操作者的烹饪技艺和经验有关,还与食品的加工、储藏等技术密切相关。
四、学习烹饪化学的方法(1)掌握相关的基本概念及各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2)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善于开动脑筋,能够通过观察来分析发现菜肴在烹饪过程中色、香、味的变化规律,力求提高烹饪工作者的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增强烹饪工作者的创新意识,摆脱传统的完全依靠师傅教徒弟的教学模式,激发烹饪工作者的好奇心,为传统菜肴的创新及发展提供一个必要的科学依据。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习题册a复习旧课1、烹饪化学的概念2、烹饪化学研究的内容引入新课第一章水§1—1水的基础知识一切生物都离不开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水是生物体最重要的营养素之一。
一、水对生物体的生理功能1、维持体温的恒定2、体内化学作用的介质3、体内物质的运输载体4、体内摩擦的润滑剂二、水的重要性质1、密度水在4度时密度最大,但水结冰的时候,其体积却膨胀了约9%。
因此,植物性食物不适宜冷冻保藏。
2、沸点a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