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团课
- 格式:pptx
- 大小:5.83 MB
- 文档页数:10
团的基本知识一、共青团的光辉历程1、共青团的历史:1925年1月,在团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决定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49年4月召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正式成立。
1957年5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召开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把团的名称改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2.青年运动大事件(1)“五四”运动(2)一二.九运动(3)“五四”青年节的来历(团中央于1950年4月把“五四”青年节同时确定为共青团成立纪念日。
)二、共青团的性质党章和团章对团组织的性质作了明确的规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性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
”(一)共青团是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性组织基本属性包括:1、坚持党的领导是共青团组织的核心2、共青团是具有先进性、群众性的组织(二)共青团是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
(共青团是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
这句话体现了共青团在实践中学习共产主义的重要责任。
)共青团是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学校。
共青团是在实践中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
在共青团这所大学校里,团员们要认真学习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
(三)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
这一形制揭示出共青团与党的密切关系,同时也概括了共青团的基本社会职能。
)共青团是党的助手。
因为它必须协助党开展各项工作,围绕党的中心任务组织活动,团结和带领青年努力完成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任务,这是一支积极主动、生机勃勃的突击队。
共青团是党的后备军。
因为他要不断为党输送新鲜血液,为国家培养青年建设人才,根据党的事业的需要,着力开发青年人力资源,造就青年人才大军,为最大多数人谋利益,以坚实的行动实现振兴中国的宏伟目标。
团课笔记一、共青团历史。
1、在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了“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主体是学生。
2、共青团最早建立于1920年8月,名称是“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是中国第一个先进青年的政治组织,是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早期指导帮助下建立的。
3、共青团从1921年更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简史。
(1)1922年5月,广州,召开一大,大会通过两个文件:《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纲领》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章程》(2)1923年8月,南京,召开二大。
(3)1924年1月,上海,召开三大,张太雷当选为团中央书记。
(4)1927年5月,武汉,召开四大。
(5)1927年7月,莫斯科,召开五大。
(6)1949年4月,召开六大,由“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更名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7)1964年6月,北京,召开九大,从“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更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8)1988年5月,北京,召开十二大,在改革开放的形式下,会议明确提出了关于团体制改革的基本设想,通过了《关于执行团员证制度》的决议和《关于确定代团歌》的决议。
依照党的建团路线,团的章程把团组织描述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9)2003年7月,北京,召开十五大,决定把《光荣啊,中国共青团》作为团歌。
二、共青团的社会职能。
1、发挥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作用。
2、发挥党和政府联系青年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3、发挥青年利益的社会代表。
三、共青团基本常识。
1、共青团现阶段的基本任务:坚定不移地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接班人,努力为党输送新鲜血液,为国家培养青年建设人才,团结带领广大青年,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积极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最新青团团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思想政治》教材第六章《担当时代责任,绽放青春光芒》第三节“培养奋斗精神,实现青春梦想”。
具体内容包括:奋斗精神的内涵及其在青年中的培育,青春梦想与个人成长的关系,实现青春梦想的途径。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奋斗精神的内涵,认识到在新时代背景下,青年人要具备奋斗精神。
2. 培养学生将个人梦想与国家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3. 引导学生掌握实现青春梦想的途径,激发他们在实践中努力奋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个人梦想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培养奋斗精神。
教学重点:奋斗精神的内涵,实现青春梦想的途径。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组关于青年人奋斗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青春的意义,激发他们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教材内容,让学生了解奋斗精神的内涵,强调在新时代背景下,青年人要具备奋斗精神。
3.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一位成功青年分享自己的奋斗经历,让学生感受到奋斗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奋斗意识。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青春梦想的例题,引导学生将个人梦想与国家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一份实现青春梦想的计划。
六、板书设计1. 培养奋斗精神,实现青春梦想2. 内容:(1)奋斗精神的内涵(2)青春梦想与个人成长的关系(3)实现青春梦想的途径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谈谈你对奋斗精神的理解,以及如何为实现自己的青春梦想而努力。
2. 答案要点:(1)理解奋斗精神的内涵,认识到在新时代背景下,青年人要具备奋斗精神。
(2)将个人梦想与国家发展紧密联系,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3)掌握实现青春梦想的途径,激发在实践中努力奋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第一讲共青团的光辉历史一、教学目的要求了解共青团创建的时间、地点和主要创始人,了解团组织名称的演变过程,建团初期团的性质和指导思想,各次代表大会的概况和意义。
二、重点、难点重点:共青团的创建及发展过程。
难点:团的性质及指导思想。
三、板书(一)共青团的创建过程1、1920.8.22 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2、1922.5.5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一大在广州召开。
(二)共青团的发展过程1、1923年二大──确立党团关系2、1925年三大──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3、1927年四大(三)共青团的不断完善过程1、1949年4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一大书记:冯文彬机关刊物《中国青年》2、1935年团的二大书记:胡耀邦3、1957年三大──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四)共青团遭受浩劫和重获新生1、1978年十大2、1982年十一大提出“四有新人”3、1988年十二大要求团员成为改革开放的积极力量(五)共青团的光荣传统1、始终站在社会变革的前列,做革命和建设事业的突击队。
2、代表和维护青年利益,为青年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
3、自觉接受党的领导,积极引导青年前进,是共青团建设和发展的一个宝贵经验和光荣传统。
第二讲共青团的性质、任务及奋斗目标上一讲,我们了解了共青团的光辉历史,这一讲我们要进一步全面正确了解团的性质、基本任务和奋斗目标。
一、共青团的性质团章总则部分第一段指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
”(三层意思)1、共青团是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先进性和群众性的辩证统一,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群众性以先进性为条件,先进性以群众性为基础。
A、先进性⑴政治上,坚决拥护、接受党的领导,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为建设社会主义和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⑵思想上,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宣传无产阶级思想和科学观点,坚持用共产主义思想首先教育青年,坚决同一切旧的传统观念彻底决裂,抵制和批判封建残余思想和非无产阶级思想,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共青团团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简称共青团)的基本情况,包括其成立背景、宗旨、任务等。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集体荣誉感。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
4.提高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培养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5.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将来为国家和社会作贡献做好准备。
二、教学内容1.共青团的成立背景和发展历程2.共青团的性质、宗旨和任务3.共青团的组织结构和团旗、团徽、团歌4.共青团员的条件和权利、义务5.共青团的活动和项目6.共青团与青少年的关系和作用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共青团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对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共青团的历史和现实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共青团的性质、宗旨和任务。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共青团的活动和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4.角色扮演法:模拟共青团的组织生活和活动,提高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和领导能力。
5.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参与共青团的相关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服务意识。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讲述共青团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引起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讲解共青团的基本知识:讲解共青团的成立背景、发展历程、性质、宗旨、任务等。
3.分析共青团的组织结构和团旗、团徽、团歌:让学生了解共青团的组织结构,认识团旗、团徽、团歌,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
4.介绍共青团员的条件和权利、义务:讲解共青团员的条件、权利和义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5.分组讨论共青团的活动和项目:让学生分组讨论共青团的活动和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6.角色扮演:模拟共青团的组织生活和活动,提高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和领导能力。
7.总结: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共青团的重要性和青少年加入共青团的意义。
共青团团课教案精华•共青团历史与使命•团员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团组织建设与作用发挥•校园文化建设与活动开展目•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活动推进•网络思政教育与新媒体运用录01共青团历史与使命共青团成立背景及意义背景五四运动后,中国先进青年渴望团结起来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应运而生。
意义共青团的成立为中国共产党培养了大量后备力量,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抗日战争时期在抗日战争中,共青团广泛动员青年参军参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早期发展共青团在成立初期,积极组织和发动青年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新中国成立后,共青团积极参与国家建设,组织青年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竞赛、技术革新等活动,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
共青团发展历程回顾新时代下,共青团要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自信”。
引领青年思想共青团要关注青年成长成才的需求,为青年提供学习、就业、创业等方面的服务,帮助青年实现个人价值。
服务青年发展共青团要组织青年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发挥青年在环保、公益、扶贫等领域的积极作用,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组织青年参与社会治理共青团要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和成长环境,为青少年提供法律援助和心理咨询服务。
维护青少年权益新时代共青团使命担当02团员青年思想政治教育03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在当代的实践意义结合当代社会实际,分析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对青年成长成才的指导意义。
01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基本内涵阐述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核心思想,包括青年的地位、作用、发展等。
02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历史发展梳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脉络,展示其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团课学习材料第一讲共青团的性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
1共青团的创立过程:1919年的五四运动, 使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进一步结合, 从思想上、组织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做好了准备。
1920年 8月,中国共产党为了教育广大青年,更好地实行社会改造和宣传社会主义,首先在上海组织了社会主义青年团。
同年 10月,毛泽东同志在湖南准备建党的同时,也开始组织社会主义青年团。
在此前后,各地在准备建党的同时,也组织了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1年 7月,在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研究了各地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青年团的问题。
会后派出党员去做团的工作,加强对团的领导。
在团组织日益壮大的情况下, 1922年 5月召开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大会通过的团的纲领,确定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为中国青年无产阶级的组织,是为完全解放无产阶级而奋斗的组织。
2共青团组织几次更名情况:(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前身。
1922年 5月,在党的直接领导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建立了全国统一的组织。
1925年 1月在团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决定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49年 4月召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宣告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正式成立。
1957年 5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召开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把团的名称改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3共青团组织的行动指南: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4共青团的奋斗目标和基本任务:团章规定,共青团的奋斗目标是: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纲领,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行动指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全国各族青年,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