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度--上海教育版
- 格式:ppt
- 大小:500.00 KB
- 文档页数:15
上海高中化学知识点上海高中化学知识点概述一、引言本文旨在概述上海高中化学的主要知识点,为学生提供一个清晰的学习框架。
上海高中化学课程依据国家教育标准和上海地方特色进行设计,注重基础知识的教授和实验技能的培养。
二、基础知识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原子与分子- 元素与化合物- 离子与化学键2. 化学反应原理- 化学反应类型(合成、分解、置换、还原-氧化等)- 化学方程式书写与平衡- 反应速率与催化剂3. 溶液与溶解度- 溶液的定义与性质- 溶解度与温度、压力的关系-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三、元素化学1. 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 周期表的结构- 元素周期律- 主族与过渡族元素2. 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 碱金属与卤素- 氧族元素- 氮族元素- 碳族元素四、化学实验技能1. 实验基本操作- 实验器材的使用- 常见化学实验操作2. 实验安全与事故处理- 实验室安全规则- 化学品的妥善处理3. 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 实验目的与步骤设计- 数据收集与分析五、无机化学1. 酸碱理论- 阿伦尼乌斯酸碱理论- 布朗斯特-劳里酸碱理论2.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识别- 电化学电池3. 配位化学- 配位键的形成- 配位化合物的性质六、有机化学1.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与命名- 烷烃、烯烃、炔烃- 芳香烃- 醇、酚、醚2. 有机反应类型- 取代反应- 加成反应- 消除反应3. 生物分子化学- 糖类、脂类、蛋白质与核酸七、分析化学1. 定性与定量分析- 分析方法的选择- 实验操作技巧2. 光谱分析- 紫外-可见光谱- 红外光谱- 核磁共振(NMR)与质谱(MS)八、结论上海高中化学课程内容丰富,涵盖了从基础知识到高级概念的多个方面。
学生应通过系统学习,掌握化学原理,培养实验技能,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
九、附录附录可能包括一些额外的学习资源、参考书籍、网站链接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索。
请注意,本文仅为上海高中化学知识点的概述,具体学习内容应以实际教材和学校教学计划为准。
高考化学分类解析(五)——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解度●考点阐释1.了解溶液的组成和有关的概念,如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解度、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及溶解度曲线等。
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和物质的量浓度的涵义。
2.掌握有关物质溶解度的计算和有关溶液浓度(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掌握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解度之间的相互换算。
●试题类编(一)选择题1.(2002年春,11)今有0.1 mol·L-1 Na2SO4溶液300 mL,0.1 mol·L-1 MgSO4溶液200 mL 和0.1 mol·L-1 Al2(SO4)3溶液100 mL,这三种溶液中硫酸根离子浓度之比是A.1∶1∶1B.3∶2∶2C.3∶2∶3D.1∶1∶32.(2001年全国,16)在无土载培中,需配制一定量含50 mol NH4Cl、16 mol KCl和24 mol K2SO4的营养液。
若用KCl、NH4Cl和(NH4)2SO4三种固体为原料来配制,三者的物质的量依次是(单位为mol)A.2、64、24B.64、2、24C.32、50、12D.16、50、243.(2000年春,17)下列溶液中的c(Cl-)与50 mL 1 mol·L-1氯化铝溶液中的c(Cl-)相等的是A.150 mL 1 mol·L-1氯化钠溶液B.75 mL 2 mol·L-1氯化铵溶液C.150 mL 1 mol·L-1氯化钾溶液D.75 mL 1 mol·L-1氯化铝溶液4.(2000年春,3)20 mL浓度为0.05 mol·L-1的含M n+的溶液,恰好把15 mL浓度为0.1 mol·L-1的含S2-溶液中的S2-全部沉淀,则n的值是A.4B.3C.2D.15.(1999年全国)已知25%氨水的密度为0.91 g·cm-3,5%氨水的密度为0.98 g·cm-3。
初中化学正确认知溶解度课标定位知识点考纲要求题型说明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解度溶解度曲线1. 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含义及相互转化的关系;2. 认识溶解度的概念,并理解其含义;3. 会绘制并使用溶解度曲线解决问题。
选择题填空题溶解度是初中化学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是中考必考知识点,在中考中占5~20分。
二、重难点提示重点:溶解度的概念及含义;溶解度曲线的应用;难点:溶解度含义的理解;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考点精讲知识点一: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1. 概念:①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作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②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再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作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要点诠释】(1)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跟温度和溶质的量的多少有关系。
因此在谈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时,一定要强调“在一定温度下”和“一定量的溶剂里”,否则就无意义。
(2)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仍然可以溶解其他溶质。
如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仍可溶解蔗糖。
(3)有些物质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不能形成饱和溶液,如:酒精没有饱和溶液。
2.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方法:3. 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①观察法:当溶液底部有剩余溶质存在,且溶质的量不再减少时,表明溶液已饱和。
②实验法:当溶液底部无剩余溶质存在时,可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该溶质,搅拌后,若能溶解或溶解一部分,表明该溶液不饱和;若不能溶解,则表明该溶液已饱和。
知识点二: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作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核心归纳】①条件: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内因是溶质和溶剂的性质,外因是温度,如果温度改变,则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也会改变,因此只有指明温度时,溶解度才有意义;②标准:“在100g溶剂里”,需强调和注意的是:此处100g是溶剂的质量,而不是溶液的质量;③状态:“达到饱和状态”,溶解度是衡量同一条件下某种物质溶解能力大小的标准,只有达到该条件下溶解的最大值,才可知其溶解度,因此必须要求“达到饱和状态”;④单位:溶解度是所溶解的质量,常用单位为克(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