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梳理:伟大的历史转折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3
【初中历史】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知识点+练习(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背景:粉碎“四人帮”以后,人民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中的错误;但当时中共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了“两个凡是”的方针,引起全国上下的不满。
时间:1978年意义: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底)★1内容:①思想上: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政治上: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③组织上: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2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中共八大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同处:都提出集中主要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11.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歌词中所颂扬的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和“富起来”的伟大领袖分别是( )A. 毛泽东、周恩来B. 毛泽东、邓小平C. 邓小平、江泽民D. 江泽民、胡锦涛2. “文革”结束后,我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的樊篱。
使中国人冲破“个人崇拜”藩篱的历史事件是( )A.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B.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C. 粉碎“四人帮”D. 为刘少奇冤案平反3. 一把历史年代尺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
下面年代尺中,与1978年相对应的方框里应该填写( )A. 党的诞生B. 曲折探索C. 历史转折D. 动荡岁月4.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直接为下列哪次会议的召开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C. 中共“十三大”D. 中共“十四大”5. 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是( )A.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B.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C. 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6.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拨乱反正”的会议,这里“拨乱”主要是指( )①停止“以钢为纲”②彻底否定“两个凡是”③停止“共产风”④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①②③④7.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对社会主义中国的认识比中共“八大”更加深刻。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知识梳理知识点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背景:“文化大革命”后,“两个凡是”方针的推行引起普遍不满。
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召开: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
主要内容:思想上:会议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政治上: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组织上:会议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意义: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
知识点2拨乱反正史实: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
“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得到平反,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等也恢复了名誉。
1980年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结束: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拓展延伸:1、比较遵义会议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2、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变及其深远意义:第一次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第二次是毛泽东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第三次是邓小平领导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八年级历史第三单元知识点:伟大的历史转
折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1、时间:1978年底
2、内容:①这次会议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③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3、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使改革开放的开端。
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4、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思想基础。
二、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1、1980年为刘少奇平反,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2、1982年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6年,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
这样,基本上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我国逐渐向依法治国的道路迈进。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知识点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一)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1、背景:(1)粉碎“四人帮”后,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2)“两个凡事”方针的普遍宣传,引起全国上下的不满。
2、思想基础: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3、影响:1)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4、性质: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时间地点:1978年底、北京2、内容: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
①思想上:冲破了长期以来“左”错误的严重束缚,确立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②政治上: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③组织上: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原因:1).完成了三条路线的拨乱反正2)、是改革开放的开端3)、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3、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附加:1、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指出: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
2、 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点? ①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拨乱反正,是从这次会议开始的。
②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由这次会议拉开序幕的。
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以这次会议为起点开辟的。
④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是在这次会议前后开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拨乱反正3、想一想在我们党的历史发展中有哪些具有转折性的会议?各有什么意义?遵义会议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长达四年之久的统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
《伟大的历史转折》知识清单一、背景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总会出现一些关键时刻,它们如同历史长河中的转折点,改变了社会的走向和人们的命运。
这些伟大的历史转折往往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变化。
二、重要的历史转折事件1、商鞅变法在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无疑是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转折。
商鞅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废除世卿世禄制、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军功等,使秦国从一个相对落后的诸侯国迅速崛起,为日后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文艺复兴文艺复兴运动发生在 14 世纪至 16 世纪的欧洲,它是一场思想文化运动。
在这一时期,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古典文化,强调人文主义精神,反对封建神学的束缚。
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艺术、科学等领域的繁荣,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工业革命18 世纪 60 年代开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
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工厂制度的建立等,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并推动了全球范围内的工业化进程。
4、法国大革命1789 年爆发的法国大革命,是一场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
它推翻了封建统治,传播了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对欧洲乃至世界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5、俄国十月革命1917 年的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它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为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榜样和启示。
三、历史转折的特点1、突破性伟大的历史转折往往打破了原有的社会秩序和发展模式,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和方法。
2、深远影响这些转折事件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当时,而是能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塑造社会的发展方向和人们的思想观念。
3、复杂性历史转折的发生通常是多种因素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结果,其过程往往充满了曲折和挑战。
4、不确定性在历史转折的关头,未来的发展方向往往充满了不确定性,需要人们在探索中不断前行。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知识点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它使人们认识到
2召开: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
3内容:思想上: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开动脑筋,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4政治上: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
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上来、实行的历史性决策。
5组织上:形成了以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6意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开启了
的历史性决策。
二.拨乱反正
1平反冤假错案:
全面展开: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陆续得到平反,受到打击、诬陷或者迫害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等也恢复了名誉。
2最大冤案:1980年,为恢复名誉,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3指导思想: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关于正胜利完成。
答案:
只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经济建设改革开放邓小平伟大转折改革开放刘少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伟大的历史转折知识点伟大的历史转折就像是人生道路上的岔路口,一个选择,就能改变整个走向。
在历史的长河里,有那么些时刻,就像平静湖面上突然掀起的惊涛骇浪。
比如说十一届三中全会,这可算得上是中国历史进程中的一个超级大转弯。
以前的中国啊,走在计划经济的大道上,大家就像一群按照固定路线行进的蚂蚁,虽然有序,但少了些活力。
当时的人们啊,生活里的一切几乎都被安排得死死的,从你吃什么、穿什么,到你在哪里工作,都像是被写好的剧本。
这时候的中国经济呢,就像一辆老牛拉的破车,慢悠悠的,虽然在前进,可跟世界上那些开着跑车的国家比起来,差距越来越大了。
那时候的社会风气也比较沉闷,人们的思想像是被禁锢在一个小盒子里。
大家不敢轻易表达自己的想法,就怕哪句话说错了给自己招来麻烦。
这像什么呢?就像一只小鸟被关在笼子里,想飞却飞不出去,只能在有限的空间里扑腾。
可是啊,十一届三中全会就像一道曙光,一下子就把黑暗给劈开了。
这会议就像是一场魔法,把以前的很多观念都给变了个样。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就像给农民们松了绑。
农民们以前就像被绑住手脚干活的人,现在一下子自由了,那干活的劲儿就像火山爆发一样。
自己种自己的地,收成都是自己的,这就好比你自己做买卖,赚的钱都进自己腰包,谁不乐意啊?这一政策下来,农村就像换了天地一样,粮食产量蹭蹭往上涨,大家的生活也开始有了起色。
对外开放更是神来之笔。
这就好比你在家里闷头自己玩,突然打开门,发现外面的世界好精彩。
深圳这个小渔村啊,就像一个灰姑娘突然得到了魔法棒,一下子变成了国际化的大都市。
外资像潮水一样涌进来,带来了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
这时候的中国就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
这些伟大的历史转折,对咱们普通人的生活影响可太大了。
以前能有辆自行车就像现在有辆豪车一样稀罕,现在呢?小汽车都走进了千家万户。
以前大家穿的衣服都是灰扑扑的,款式也没几个,现在你走在大街上,那衣服的款式、颜色多得就像天上的星星。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内容标准】(1)认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基础知识】一、人民再次选择了邓小平在和的强烈要求下, 年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恢复了邓小平在1976年被撤销的全部职务.邓小平的再次复出,是这次会议,是经历了的抉择。
二、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1978年5月11日,《》发表了《》一文,从根本上否定了的错误方针,揭开了的全国性大讨论的序幕。
2、意义全国范围的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打破了,解放了,为重新确立。
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召开年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召开。
2、内容(1)这次会议高度评价了的讨论,重新确立了的思想路线,作出了转移到的伟大决策。
(2)全会强调了健全和加强,决定撤销中央发出的有关和的错误文件,了1976年的的革命性质,纠正了过去对、、、等老一辈革命家作出的错误结论。
3、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实际形成了以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我国的序幕,实现了的伟大转折,使我国进入了以和社会主义为主要任务的历史新时期。
4、四项基本原则的提出1979年3月,旗帜鲜明地提出,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坚持、坚持。
这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
四项基本原则的提出,为我国的和整个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稿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初中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梳理: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时间、地点:1978年12月,北京
2.内容:①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
②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
③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3.意义: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我国从此走上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二、改革开放
(一)经济体制改革(先农村,后城市)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农民创造了农民创造了包产到户这一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意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明确了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关系,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空
前地调动了农民地生产积极性,解放、推动了农村生产力地发展,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国有企业改革--城市1993年11月,中共中央通过《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规定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此后,大批国有企业积极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出现了邯郸钢铁总厂等一批搏击市场经济大潮的典型。
(二)对外开放
1.1979年7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优惠措施。
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
后增设海南经济特区,成为最大的经济特区。
意义: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创建成功,有力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
2.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1985年起,相继建立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地区等沿海经济开放区;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
3.对外开放的格局的形成:经济特区沿海港口城市经济开放区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