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上皮组织比较(单层上皮与复层上皮比较)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1
实验二基本组织一. 目的:联系机能了解被覆上皮组织和结缔组织的结构特点和分布。
二. 材料和用具:小肠切片、甲状腺切片、食管切片、膀胱切片、气管切片、跟腱纵切片、平滑肌切片、骨骼肌切片、心肌切片和显微镜。
三.观察:1.单层立方上皮:甲状腺切片,红色胶状物质外面的滤泡壁为单层立方上皮细胞围成。
2.单层柱状上皮:切片中较平整染色浅的是小肠外膜,有高低不平的突起的为内表面的黏膜面。
黏膜面最表面的即单层柱状上皮,细胞核长椭圆形,位于细胞基底部。
在柱状细胞之间散在有少量杯形细胞,在切片中呈现椭圆形或圆形空泡。
3.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染色较深,细胞排列十分紧密,细胞间界限不十分清楚,其中透明的细胞为杯形细胞。
柱状细胞数量最多,核椭圆形;梭形细胞在柱状细胞之间,细胞核位于整个上皮的中部;锥体细胞基部宽顶部窄,细胞核呈圆形,位于基部。
4.复层扁平上皮:厚且染色深,靠近基底面的细胞较小,排列紧密,染色深;往外是中间层的多角形细胞,细胞逐渐增大,界限清晰,核大而圆位于细胞中央;接近上皮表面的细胞逐渐变为扁平状,核扁圆形,越表层的细胞结构越不清晰(逐渐退化)。
5.变移上皮:空虚时,厚,染色深,表层细胞大,深层细胞小;扩张时,染色很浅,细胞界限不清楚。
6.疏松结缔组织:上皮深层染色很浅的区域。
多数为胶原纤维(粉红色,较粗)。
纤维之间染成蓝紫色长椭圆形的核多为成纤维细胞的核。
7.致密结缔组织:染色为红色的胶原纤维束呈平行紧密排列。
纤维之间染成蓝紫色椭圆形或杆状的细胞核为腱细胞核。
8.脂肪组织:上皮深层疏松结缔组织中成群的圆形或多角形空泡状结构。
细胞核扁圆形或半月形偏于细胞一侧。
四.实验结果绘图且文字描述在光镜下所观察到的不同组织的结构特征。
五. 思考题内皮和间皮的差别是什么?。
第二章 上皮组织上皮组织特点多数细胞和极少细胞外基质组成细胞形态规则,排列紧密有极性:细胞的不同表面在结构和功能上有明显差别无血管,淋巴管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来源于胚胎时期的三个胚层外胚层:皮肤表皮中胚层:泌尿系统上皮内胚层: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上皮上皮组织分类被覆上皮:保护,吸收,分泌和排泄功能腺上皮:分泌功能(感觉上皮):感受特定理化刺激(肌上皮):有收缩能力被覆上皮分类单层扁平上皮分布内皮:心血管系统(心、血管、淋巴管的腔面)间皮:胸膜、心包膜和腹膜的表面其他:肺泡和肾小囊壁层特点细胞呈不规则形或多边形,核椭圆形,位于细胞中央细胞边缘呈锯齿状或波浪状,相互嵌合内皮表面光滑:利于内皮细胞进行物质交换间皮表面湿润光滑:可减少器官活动的摩擦单层立方上皮分布:肾小管、甲状腺滤泡等特点:细胞呈六角形或多边形,核圆居中单层柱状上皮分布胃、胆囊、子宫、输卵管等腔面(子宫,输卵管有纤毛)肠道中还有杯状细胞(充满黏原颗粒)=》PAS反应阳性特点六角形或多角形核椭圆形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分布呼吸道黏膜表面(其表面有纤毛,仅柱状cell)、输精管特点柱状(最多)/梭形/锥形/杯状cell复层扁平上皮分布未角化的:口腔、食管和阴道等腔面角化的:皮肤表皮特点基底细胞为矮柱状(有增殖分化能力,产生的细胞向浅层移动)与深部结缔组织连接凹凸不平,增加连接面积,利于营养供应,连接更加牢固角质化细胞无细胞核,会脱落耐摩擦,阻止异物进入,有很强的再生修复能力复层柱状上皮分布睑结膜、男性尿道腔面等特点深部为多边形细胞(一层或多层),浅部为矮柱状细胞变移上皮分布肾盏、肾孟、输尿管和膀胱等腔面特点细胞形状和层数随着器官的空虚与扩张状态而变化盖细胞:一个表层细胞可覆盖几个中间层细胞腺上皮和腺总论腺上皮由腺细胞组成的以分泌功能为主的上皮腺以腺上皮为主要成分的器官或结构腺细胞分泌物酶类﹑黏液和激素等分泌腺分类外分泌腺分泌物经导管排至体表或器官腔内汗腺、唾液腺等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物(为激素)一般释放入血液甲状腺、肾上腺外分泌腺形态单管状腺、单泡状腺、复管状腺、复泡状腺和复管泡状腺等外分泌腺分泌部导管上皮细胞的特化结构上皮细胞的游离面微绒毛纤毛上皮细胞的侧面紧密连接黏着小带(中间连接)桥粒缝隙连接上皮细胞的基底面基膜基板透明层致密层网板质膜内褶半桥粒。
动物体的组织类型
动物体内的细胞按照不同的功能和结构特点,会形成不同的组织类型。
这些组织类型在动物的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动物体组织类型。
1.上皮组织
上皮组织是由紧密排列的细胞构成的,它覆盖在动物体表面和内腔上,起到保护和分泌的作用。
上皮组织分为单层上皮和多层上皮两种。
单层上皮主要存在于气管、肺泡和肠道等部位,它们具有吸收和分泌的功能。
多层上皮则存在于皮肤、食道和阴道等处,具有保护作用。
2.结缔组织
结缔组织主要由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组成,细胞间有大量的基质填充。
结缔组织在动物体内起到连接和支持的作用,能够形成肌腱、韧带和骨骼等结构,使动物体具有稳定性和弹性。
3.肌肉组织
肌肉组织是由肌纤维构成的,能够收缩和伸展,使动物体能够进行运动。
肌肉组织分为平滑肌、骨骼肌和心肌三种类型。
平滑肌主要存在于内脏器官的壁层,能够控制内脏器官的蠕动和收缩。
骨骼肌则与骨骼相连,能够主动收缩,使动物能够进行有意识的运动。
心肌组织存在于心脏中,能够自主收缩,推动血液循环。
4.神经组织
神经组织是由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的。
神经组织能够接收和传递信息,调节和控制动物体的各种活动。
神经元通过突触连接,形成复杂的神经网络,使动物能够进行感知、思考和行动。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动物体组织类型,它们在动物体内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共同维持着动物体的正常功能和生命活动。
这些组织类型的存在使得动物能够适应环境,实现自身的生存和繁衍。
上皮组织的特点1.细胞成分多,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2.分布于体表或管腔、囊腔的内表面,可向深部下陷成腺体3.功能多种多样,保护、吸收、分泌、排泄、感觉4.细胞都有极性,分游离端与基底端5.上皮中无血管,但有丰富的神经末梢二.上皮组织的分类、结构特点和分布(一)被覆上皮1.分类、结构特点及分布\单层上皮:单层扁平上皮单层立方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复层上皮: 复层扁平上皮变移上皮复层柱状上皮复层立方上皮心传导系:由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构成窦房结:为心的正常起搏点,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心外膜深面。
房室结:位于右心房koch三角心内膜深面。
房室束(His束):穿右纤维三角,沿室间隔膜部后下缘前行。
右、右束支:房室束至室间隔肌部上缘分为左、右束支分别入左、右侧心内膜深面\组成由肱骨头与肩胛骨的关节盂构成。
结构特点肱骨头大、关节盂小。
有盂唇加深关节窝,增加了关节的稳定性。
关节囊薄而松弛,其内有肱二头肌长头腱通过。
关节囊的上壁、前壁和后壁有韧带和肌纤维经过,增强了关节的稳定性。
但关节囊的下壁最为薄弱,故肩关节脱位时,肱骨头常易向前下方脱出脑脊液(一)产生部位脑脊液产生于各脑室脉络丛。
(二)循环途径左、右侧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经室间孔→第三脑室;与第三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一起—经中脑水管→第四脑室;再汇入第四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经第四脑室的正中孔、外侧孔→蛛网膜下隙→蛛网膜粒→上矢状窦→窦汇→左右横窦→左右乙状窦→颈内静脉纵膈位于胸骨之后,胸椎之前,介于两肺之间,上为胸廓入口,下为隔。
其中包含心脏、大血管、气管、食道、主支气管、淋巴组织、胸腺、神经及脂肪。
纵膈分区法是将胸骨角与第4、5胸椎间隙连一直线,把纵膈分为上、下两部。
目前多采用纵膈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三区划分法:即气管、心包前方至胸骨的间隙为前纵隔;气管、心包后方的部分(包括食管及脊柱旁)为后纵膈;前后纵膈之间含有多种重要器官的间隙为中纵隔,又称“内脏器官纵膈①四分法以胸骨角平面为界,将纵隔分为上、下纵隔。
---------------------------------------------------------------最新资料推荐------------------------------------------------------ 《组织学与胚胎学》实习指导——上皮组织(人卫版)第二章上皮组织一、实习目的 1.掌握各种被覆上皮的光镜结构。
2.熟悉纤毛、微绒毛和桥粒的超微结构。
二、实习内容(一)单层扁平上皮(内皮)本片取材于人中动脉, HE 染色 1.肉眼观察标本为横切面,管腔面衬有一层上皮即内皮。
2.低倍镜观察血管壁内表面可见一层较薄的扁平细胞即内皮。
3.高倍镜观察扁平细胞胞质菲薄,染色较淡。
核扁椭圆形,紫蓝色,略突向管腔。
(二)单层立方上皮本片取材于人肾髓质, HE 染色。
1.肉眼观察标本为肾脏断面。
2.低倍镜观察可见许多大小不等的圆形管腔,管壁由单层立方上皮围成。
3.高倍镜观察小管壁由一层近似立方形的细胞构成,细胞之间界限清楚,胞质染色淡;核圆形,紫蓝色,位于细胞中央;小管中央有明显的管腔。
(三)单层柱状上皮本片取材于人小肠, HE 染色。
1.肉眼观察标本为小肠切面,一侧有蓝紫色锯齿状结构,为小肠粘膜环形皱襞,皱襞表面有许多小突起即绒毛,上皮组织在1 / 5此浅表层。
2.低倍镜观察绒毛表面,可见到一层排列整齐的上皮细胞,即单层柱状上皮。
细胞顶部染色浅,为胞质部分,基底部有一层细胞核。
3.高倍镜观察细胞呈高柱状,排列紧密,胞界不清;核椭圆形,染色深,紫蓝色,位于细胞基底部;胞质粉红色,细胞游离面有一粉红色线状结构,即纹状缘。
在柱状细胞之间夹有杯状细胞,形似高脚酒杯,底部狭窄,顶部膨大,充满分泌颗粒,核呈三角形,染色深,位于细胞基底部。
(四)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本片取材于人气管, HE 染色。
1.肉眼观察标本为气管横切面,呈半月形,管腔面一层蓝色的结构即气管粘膜上皮。
2.低倍镜观察在管腔面,可见一层染色较深的上皮,细胞排列紧密,细胞核密集,高低不等,很似复层上皮,此即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简述上皮组织功能与分类1.引言1.1 概述上皮组织是动物和植物体内一种重要的组织类型,在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系统中都有分布。
它作为上皮细胞的集合体,具有多种功能,并且根据细胞的层数和形态特征的不同,上皮组织又可分为不同的类型。
上皮组织具有多种功能,其中主要包括保护功能和吸收分泌功能。
首先,上皮组织作为生物体的外部界面,能有效地保护机体免受外界环境的侵害。
例如,皮肤上的角质层能够阻挡微生物和有害物质的进入,起到保护身体免受感染和损伤的作用。
此外,上皮组织还能通过调节物质的进出来维持体内的稳态。
在某些器官中,上皮细胞具有吸收和分泌的功能,例如肠道上皮细胞通过微绒毛的增加吸收营养物质,而肾脏的尿累积小管上皮细胞则分泌和排出废物物质。
根据细胞层数和形态特征的不同,上皮组织可以分为单层上皮组织和多层上皮组织两种主要类型。
单层上皮组织由一层细胞组成,形态上可以分为简单上皮和伪复层上皮。
简单上皮细胞严密排列,可分为扁平上皮(如血管内皮)、立方上皮(如肾小管上皮)和柱状上皮(如肠道上皮)。
伪复层上皮细胞高低不一,细胞核位于不同的高度,看起来像是多层次的上皮组织,但实际上只有一层细胞,如上呼吸道。
多层上皮组织由多层细胞构成,形态上可以分为角质层上皮、过渡上皮和鳞状上皮。
角质层上皮位于皮肤表面,细胞表面有角质化的层状物质,起到保护皮肤不受外界刺激的作用。
过渡上皮细胞多层排列,具有伸长的特点,例如膀胱壁上的过渡上皮能够伸长和收缩以适应膀胱的容量变化。
鳞状上皮细胞排列成扁平的形状,如口腔和食管上皮。
综上所述,上皮组织作为生物体的外部保护层和内部重要器官的组成部分,具有保护和吸收分泌等多种重要功能。
根据细胞层数和形态特征的不同,上皮组织又可进一步分为单层上皮组织和多层上皮组织。
对于进一步了解这些组织类型和功能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简单描述为:本文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来进行叙述上皮组织的功能与分类。
上皮组织的分类和形态特点、分布及功能上皮组织根据功能和形态结构不同可分为:被覆上皮、腺上皮和感觉上皮。
一、被覆上皮根据细胞的排列层数和形态分为:单层上皮和复层上皮。
(一)单层上皮,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每一细胞都与基膜相连。
细胞的形态可分为以下四类:1.单层扁平上皮:由一层扁平细胞组成,从表面看,细胞是不规则形或多边形,细胞边缘呈锯齿状或波浪状互相嵌合,从上皮的垂直切面看,细胞扁薄,胞质少,只有含核的部分略厚。
核椭圆形,位于细胞中央。
覆盖于心脏、胸腔、腹腔、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上皮,称内皮,表面光滑有利于血液和淋巴的流动。
覆盖于胸膜腔、腹膜腔和心包腔面的上皮,称间皮,能分泌少量浆液,保持器官间摩擦,有利于血液、淋巴流动以及物质通透。
2.单层立方上皮:由一层立方细胞紧密排列而成。
从上皮表面观察,细胞呈六面形矮柱状,侧面观呈正方形。
核大而圆、位于细胞中央。
分布于甲状腺、肾小管的上皮等,具有分泌和吸收功能。
3.单层柱状上皮:由一层柱状细胞紧密排列而成。
柱状上皮细胞之间夹有杯状细胞。
细胞核卵圆形,偏于细胞基底部,具有分泌、吸收等功能。
4.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由高柱状纤毛细胞、梭形细胞、锥形细胞和杯状细胞组成,其中柱状细胞最多。
这种上皮的细胞高矮不等,在垂直切面上细胞核的位置也呈现高低不同,好象是复层,但每一个细胞的基部均位于基膜上,因而,实际是单层。
其游离面有许多纤毛,纤毛比绒毛粗而长。
纤毛能有节律地朝一个方向摆动,借助这种摆动,一些分泌物或附着在表面的灰尘、细菌等异物得以清除。
这种上皮主要分布于呼吸道的腔面,具有保护和分泌功能。
(二)复层上皮,有多层细胞构成,仅基底层细胞与基膜接触,根据细胞形态分为复层扁平上皮、变移上皮两类1.复层扁平上皮:由多层细胞组成。
最深层细胞呈矮柱状或立方形;中间层细胞较大,呈多角形;表层细胞逐渐变为扁平呈鳞片状。
基底层细胞能不断分裂增生,以补充表层衰老或损伤脱落的细胞。
复层扁平上皮深层的结缔组织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复层扁平上皮的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