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11到20各数的认识练习题
- 格式:pdf
- 大小:257.57 KB
- 文档页数:2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1-20各数的认识》是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11-20各数的读写方法,理解数位的意义,能够正确地进行数的排序和比较。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这些数字,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数学,对数字的认识主要停留在10以内。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掌握了数字0-10的读写方法,对数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11-20各数的读写方法和数位的理解还不够清晰,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11-20各数的读写方法,能够正确地读写和书写这些数字。
2.让学生理解数位的意义,能够正确地进行数的排序和比较。
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11-20各数的读写方法,能够正确地读写和书写这些数字。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数位的意义,能够正确地进行数的排序和比较。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的生活实例和游戏,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11-20各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11-20的数字卡片。
2.准备与本节课相关的生活实例图片。
3.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数字卡片,让学生快速地认读0-10的数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提问:“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新的数字呢?”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2.呈现(10分钟)展示与11-20各数相关的生活实例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片中的数字有什么特点呢?”引导学生发现11-20各数的特点,即十位数为1-9,个位数为0-9。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发任务单。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单上的练习题,巩固对11-20各数的认识。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认识11—20各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认识11—20各数》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11—20各数的读写方法,能够正确进行数的排序,并能够理解相邻的两个数之间相差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数的认识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数的读写方法,对于10以内的数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11—20各数的认识,学生还是处于一个新的阶段,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11—20各数的读写方法,并能够理解相邻的两个数之间相差1。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11—20各数的读写方法,能够正确进行数的排序,并能够理解相邻的两个数之间相差1。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能够理解相邻的两个数之间相差1的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
四. 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11—20各数的读写方法,能够正确进行数的排序。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相邻的两个数之间相差1的概念。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我还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课件、动画等,以直观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创设情境,如小动物排队等,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这些小动物的顺序是有规律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认识11—20各数。
2.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发现相邻的两个数之间相差1的规律,并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
3.巩固:通过游戏、练习等方式,使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总结: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使学生能够对11—20各数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九单元《11-20的各数认识》教案 (3)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九单元《11-20的各数认识》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旨在让学生掌握11-20各数的读写方法,理解各数之间的顺序关系,培养学生的数感。
本节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的数的读写方法,对数的顺序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11-20的数的读写方法,学生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掌握。
同时,学生对于数的顺序关系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课堂上进行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11-20各数的读写方法,能够正确地读写11-20的数。
2.让学生理解11-20各数之间的顺序关系,能够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11-20的数。
3.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11-20各数的读写方法,能够正确地读写11-20的数。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11-20各数之间的顺序关系,能够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11-20的数。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11-20的数的卡片,用于课堂上的操练和巩固环节。
2.准备与本节课相关的情境图片,用于导入和呈现环节。
3.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单,用于小组合作学习环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情境图片,呈现一个场景,场景中有一些物品,每个物品上都有一个11-20的数。
让学生观察场景,引导学生关注到这些数。
教师提问:“你们看到了哪些数?它们分别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一起读出这些数。
2.呈现(10分钟)教师拿出11-20的数的卡片,一一展示给学生看,并引导学生读出这些数。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数是怎么写出来的吗?”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11-20的数的写法。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第九单元认识11~20各数在学生已经认识10以内数的基础上,本单元教学11~20各数。
1~9各数是一位数,各由若干个一组成。
这些数和0作为符号,还是两位数、三位数以及多位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字。
11~20各数是两位数,是按照十进制计数法构造成的数,由1个十与几个一或者由2个十组成。
教学11~20各数,不仅仅是这些数的认、读、写,还要初步建立计数单位“一”与“十”以及相应的个位与十位,要以十进制计数原理形成相应的读数、写数规则,要通过数的组成建立数的概念。
11~20各数的教具、学具主要是小棒和计数器。
全单元的教学内容分三段编排。
分段具体内容练习例111~20各数的直观认识·初步认识“一”和“十”,理解10个一是1个十·直观认识11~20的含义·认读11~20各数·知道20以内数的顺序例211~20各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从形象到抽象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写11~20各数·比较数的大小·数的应用例3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用对十几的认识思考算法·通过计算进一步认识十几练习十全单元内容的综合练习11~20各数的意义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这些数分别是1个十和几个一或是2个十合成的数,学生理解这一点是有难度的。
教材先安排数的直观认识,让学生充分感知11~20各数的含义,然后抽象出数的意义,形成数的概念,这是符合概念形成规律的教学安排。
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不是单纯地教学计算,更是数概念的具体应用和进一步深化。
1在摆小棒活动中初步认识一和十,直观认识十几和20。
例1的教学分四步进行,首先教学“一”和“十”,以及10个一是1个十;接着教学12的含义;然后教学其他十几的数,最后教学20。
小棒是这道例题不可缺少的教具和学具。
(1) 11~20各数是按十进制计数法构造的数,认识这些数要从认识计数单位开始。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7:11~20各数认识练习 - 苏教版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让学生掌握11~20各数的认识,能够熟练地读写这些数字,并理解它们在数学中的意义。
通过练习,学生应能够将这些数字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认识11~20各数及其读写方法2. 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和顺序3. 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度和观察力4. 应用11~20各数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熟练掌握11~20各数的读写和应用难点: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和顺序,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数字卡片(11~20)2. 练习题3. 教学PPT4. 计数器或计数玩具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PPT展示11~20各数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数字。
2. 新课导入:使用数字卡片,让学生跟读并书写11~20各数,强调读写方法和注意事项。
3. 活动一:分组练习,让学生在小组内用计数器或计数玩具进行11~20各数的计数练习,巩固对数字的认识。
4. 活动二:通过PPT展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用11~20各数进行解答,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11~20各数的读写方法和应用,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和意义。
板书设计1.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7:11~20各数认识练习2. 内容:- 11~20各数的读写方法- 11~20各数的组成和顺序- 11~20各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题,巩固对11~20各数的认识和读写方法。
2. 观察身边的物品,用11~20各数进行计数,并记录下来。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数字卡片、PPT和实际问题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了11~20各数的读写和应用。
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分组练习和实际问题的解答,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数字。
在课后,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他们对11~20各数的认识和读写能够得到巩固和提高。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11-20各数的认识》是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11-20各数的读写方法,理解各数之间的关系,能正确进行数的排列和比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10各数的读写方法,对数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数的顺序和比较还不是很清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这部分学生进行重点辅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读写11-20各数,理解各数之间的关系,能正确进行数的排列和比较。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习惯,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11-20各数的读写方法,理解各数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数的排列和比较,以及对于数序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数字卡片、小动物图片、实物等。
2.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11-20各数的学习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11-20各数,引导学生复习已学的1-10各数,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数字卡片、小动物图片等教具,引导学生认识11-20各数,让学生说一说这些数的读法和写法,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数数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11-20各数的读写,培养学生对数的顺序和比较的理解。
4.巩固(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关于11-20各数的问题,让学生抢答,回答正确的学生可以得到小奖品。
通过这种方式,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5.拓展(5分钟)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示11-20各数,如用小木棒、贴纸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4:11~20各数的认识 - 苏教版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让学生掌握11~20各数的认识,能够熟练地读写这些数字,理解它们的实际意义,并能够运用这些数字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教学内容1. 11~20各数的读写和认识。
2. 11~20各数的组成和分解。
3. 11~20各数的加减运算。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11~20各数的读写和认识,以及它们的加减运算。
- 教学难点: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和分解,以及进行准确的加减运算。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数字卡片、计数器、加减运算卡片。
-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1. 引入:利用数字卡片,让学生复习10以内的数的读写和认识。
2. 新课导入:展示11~20的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识这些新的数字。
3. 讲解与示范:详细讲解11~20各数的读写和认识,以及它们的组成和分解。
4. 练习:让学生进行11~20各数的读写和加减运算练习。
5.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11~20各数的加减运算游戏。
6. 总结与反思: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和遇到的问题。
板书设计1.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4:11~20各数的认识 - 苏教版2. 11~20各数的读写和认识。
3. 11~20各数的组成和分解。
4. 11~20各数的加减运算。
作业设计1. 完成11~20各数的读写和认识练习。
2. 完成11~20各数的组成和分解练习。
3. 完成11~20各数的加减运算练习。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数字卡片、计数器和加减运算卡片等教具,让学生直观地认识了11~20各数,并通过练习和小组活动,提高了他们的计算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鼓励他们积极提问和分享,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在课后,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他们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个部分涵盖了整个课堂的教学步骤和活动安排,是教学设计的核心部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11~20各数》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11~20各数》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认识并掌握11~20各数的读写方法,理解数的组成,能够进行数的大小比较,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数能力,但对11~20各数的认识和运用还不够熟练。
学生在课堂上可能存在个体差异,有的学生可能对数的读写方法掌握得较好,有的学生可能对数的组成和大小比较理解得不够。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11~20各数的读写方法。
2.让学生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
3.培养学生进行数的大小比较的能力。
4.培养学生运用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11~20各数的读写方法,理解数的组成。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进行数的大小比较,运用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数字卡片、小棒、图片等。
2.学具准备:练习本、笔、小组合作学习记录表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数字卡片,引导学生复习1~10各数的读写方法。
然后提问:“谁能来说说11~20各数怎么读写呢?”让学生尝试回答,教师给予评价。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组图片,图片中有一些物体,让学生数一数有多少个物体。
引导学生发现,数到10个物体后,就需要用到11~20各数。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11~20各数是怎么读写的吗?”让学生小组内讨论,然后分享答案。
3.操练(15分钟)(1)数字接龙: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数字接龙游戏。
教师规定,每个小组成员必须说一个11~20的数,下一个同学再说一个比上一个数大的数,依次类推。
(2)数的大小比较:教师准备一些小棒,每根小棒上都有一个11~20的数。
认识11~20211.糖罐里有7块硬糖,12块软糖。
糖罐里共有多少块糖2.公共汽车上原有13人,又上来5人。
车上现在共有多少人3.恬恬家养了12盆花,爸爸又买冋来5盆。
现在一共有多少盆花4.公鸡吃了7条虫子,母鸡吃了11条虫子。
公鸡和母鸡一共吃了多少条虫子5.小白兔拔了12个萝卜,小灰兔拔了4个萝卜。
两只兔子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6.妈妈买来一小袋枣,小民吃了8颗,还剩11颗。
这袋枣原来有多少颗7.池塘里养了一些鱼,捕捞走14条后,还剩3条。
池塘里原来有多少条鱼8.湖里有一群小鸭子,13只上岸后,湖里还有6只。
这群小鸭子一共有多少只?9.同学们已经种了7棵松树,还剩下11棵柏树没有种。
同学们原计划要种多少棵树?10.超市工作人员从车上卸货。
卸下15箱后,发现车上还有3箱。
车上原来有多少箱货?11.妈妈买鱼花了12元,比买肉少花7元。
妈妈买肉花了多少元?12.果园里有7棵柿子树,比梨树少10棵。
果园里有多少棵梨树13.邮递员投递邮件,上午投递了13件,比下午少投递6件。
下午投递了多少件14.一年级4班学生参加期末考试,成绩为A的有11人,成绩为B的比成绩为A 的多8人。
成绩为B的有多少人?15.农场里有鸡、鸭、鹅三种家禽,其中鸡有17只,鸡比鸭少2只,鸭与鹅的数量相同。
鹅有多少只?16.小胖家有16个橘子,小胖吃掉4个,还剩几个?17.停车场有18辆汽车,开走了5辆,还剩下多少辆汽车18.草地上有17只鸡在吃虫,走了6只,还剩多少只鸡在吃虫?19.公共汽车上有19人,到莘庄站后下去7人,这时车上还剩几人20.小江家住在14层,小海家比小江家低3层。
小海家住在笫几层21.邮递员小张准备投递16本杂志,已经投递了3本,还剩下多少本没有投递22.苹果树上有19个苹果,农民摘走了17个,树上还剩下多少个苹果?23.小华买了17张贺卡,送给同学14张,剩下的还能给爷爷奶奶各寄一张吗24.果园的瓜地里结了18个西瓜,瓜贩子收走了11个,剩下的西瓜还有多少个25.水果店里有15千克香蕉,王先生买走了12千克,李先生想买5千克,剩下的香蕉够吗?26.放学后,17个小朋友在操场上踢足球,3小时后,12个小朋友回家了。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1-10的数字和顺序的基础上进行教授的。
这一章节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11-20各数的读法和写法,理解各数之间的顺序和大小关系,以及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在教材的编排上,苏教版一年级数学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数的顺序和大小关系,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 学情分析在进入一年级之前,学生已经通过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对数字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够读写1-10的数字,但对于11-20的数字,大部分学生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这一章节时,需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理解和掌握11-20各数的读写法和大小关系。
同时,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动手操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读写11-20的数字,理解各数之间的顺序和大小关系,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数的顺序和大小关系,培养学生的数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读写11-20的数字,理解各数之间的顺序和大小关系。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进行11-20各数的简单加减法运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团队中互相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数数小游戏,引导学生复习1-10的数字,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看数圈一圈,并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照样子画去4.把下面的数按1~5的顺序连起来,看看连出来的图案是什么。
的个数要与参考答案小蜜蜂采花蜜。
57398 6 092()>()>()>()>()>()>()参考答案1.5=55<66>310=102.<<><>=3.(部分答案不唯一)157010510 24.10>9>6>5>4>2>13.小兔种豆子。
(每两颗豆子种一个坑,每个坑都种)美丽的院子。
参考答案1.(后三题答案不唯一)2. 311 53.4.(前三题填法不唯一)022 4给正确的答案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9108 =6=8=8910 =6=3把得数是10的苹果涂上颜色。
参考答案1.(从上到下)4710891091062902.581089103.(涂色略)108998 44.涂第一个,第四个,第五个5.675425109108146-507-4 3 363249小兔采蘑菇。
参考答案1.(从上到下)72100245218 32.<>=<<>=><3.(连线略)5-3=6-49-8=7-67-0=10-38-4=10-64.21519180小蜜蜂采花蜜。
+210-1-2 1+1+32+1+1 3112392527参考答案1.(从上到下)3422071010792.753132103.(从上到下)>><>>>>=><4. 919858038小马过河。
参考答案1.(从左到右)710483563702 42.(连一连略)5+4-7=3-3+25+4-1=7-5+610-7+6=8-4+53.(从左到右,从上到下)4318382108218练习八迷宫大冲关请你帮小松鼠找到松果。
参考答案略(2.数一数,圈一圈。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认识11-20各数测试卷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从8数到16,一共数了()个数。
A.7B.8C.92.操场上有10名同学在游戏,其中男生有5人,女生有多少人?正确的解答是()。
A.10+5=15(人)B.10-5=5(人)C.15-5=10(人)D.15-10=5(人)3.7个小朋友站成一排,从左往右数小华是第5个,从右往左数小华是()。
A. 第5个B. 第2个C. 第3个4.7+5-4=()A.9B.13C.8D.105.5+2+5=()A.11B.12C.13D.186.下面和18最接近的数是几?()A.10B.207.同学们去坐公交车已经付了12元,又加入了一位同学,每人坐车要交3元,问一共要付()元。
A.12B.13C.15D.198.下面最接近12的数是()。
A.2B.10C.18二.判断题(共8题,共16分)1.一个数个位和十位都是1,这个数是11。
()2.11是由2个一组成的。
()3.和15相邻的数是16和17。
()4.17前面一个数是19,后面一个数是16。
()5.同学们要做10个灯笼,已做好8个,还要做3个。
()6.大华和小刚每人有10张画片,大华给小刚2张后,小刚比大华多2张。
()7.19是由9个一和1个十组成的。
()8.计算15-5+6时,先算15-5=10,再算10+6=16。
()三.填空题(共8题,共23分)1.18的十位是________,表示________个________,个位是________,表示________个________。
2.想一想,盒子里有几颗珠子?是什么颜色的?盒子里有_____颗_____色的珠子。
3.1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个位上是7,十位上是1,这个数是()。
4.写一写,读一读。
5.和19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6.甲有18张画片,送给乙3张后,两人的画片就同样多,乙原来有()张画片。
7.18里面有()个一。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九单元《11-20的各数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九单元《11-20的各数认识》主要让学生认识11-20各数,掌握它们的读法和写法,能够进行正确的数数和点数。
为学生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数能力,能够顺利地数数到10。
但是对于11-20的数的认识,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读写11-20的数。
2.能够进行11-20的数数和点数。
3.培养学生的数感,让学生能够对11-20的数有更直观的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读写11-20的数。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进行11-20的数数和点数。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互动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教具:卡片、点数棒、实物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情境引入,如“小猴开店”的故事,让学生初步接触11-20的数。
呈现(5分钟)教师通过卡片、实物等教具,呈现11-20的数,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这些数。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数数和点数的游戏,如“数数接龙”、“点数比赛”等,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11-20的数。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练习题,让学生进行11-20的数的读写和点数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11-20的数,还有其他的数吗?让学生对数的认识有所拓展。
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让学生对11-20的数的认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适量的家庭作业,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板书(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写出11-20的数,让学生一起读写,加深印象。
以上是《11-20的各数认识》的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教学情境和教学活动分析:导入环节:在导入环节中,通过故事情境“小猴开店”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
9.1 11-20各数的顺序和读数1、1214162、18153、( )个一是1个十,( )个十是20。
4、先圈出10个,再数一数一共多少。
()条 ( )个答案:1、1213141516171819202、2019181716151413123、10 24、14 17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档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11~20各数的认识课题一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目标1.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数、读数和写数、把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数的大小。
2.在日常生活中发觉11~20各数。
3.能积极主动探究,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4~85页的内容,练习十四中相应的习题。
教具、学具预备方格纸、小红花、小棒、课件。
教学设计创设情境1.小朋友们,我们都差不多认识了1~10。
请你们看一看,在这些图中,你看到了哪些物品?上面都有些什么数字?一起找一找(课件演示四件物品)。
生:我看到了有14、18、12、152.这些数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存在,请你们试着把11~20之间的数写在小红花上,每朵红花只写一个,并按顺序排列起来。
3.哪一个小组情愿把你们写的数按顺序写在黑板上?4.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就进一步地来学习11~20各数。
板书:11~20各数的认识新课1.认数、读数。
a.一起把11~20之间的数读一读。
b.观看这些数,你觉得哪一个数比较专门?c.一起来看大屏幕,默默地数一数,共有几根小棒?有几个一?(课件演示10根小棒。
)d.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有几个十?添上一根,有几个几?共有几根?11是由几和几合成的?(课件演示其过程。
)e.同桌合作摆出12根小棒,说一说12是由几和几合成的。
f.连续摆,你们能摆到几,如何样摆的?说说各是由几和几合成的。
g.提问:20根小棒是几个十?什么缘故在2的后面写上一个0呢?小组讨论一下。
2.试一试。
a.读卡片上的数。
17、19、20、16、12、18b.填空。
10 ( ) ( ) 13 14 ( ) ( ) ( ) 18 19 ( )谁能说说你发觉了什么小隐秘?3.认识数位。
a.拿出方格纸,小组合作,在方格上面摆小棒,下面摆数字,先摆14。
b.如何样摆的,说说看。
c.小组合作,接着摆,想摆几就摆几。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市公开课)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认识和理解11到20这几个数的组成和意义。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情景,引导学生理解数的顺序,数位以及每个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
学生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能够熟练地数数,理解数的概念,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对数的认识基本为零。
他们在幼儿园可能接触过一些简单的数数活动,但对11到20这些数的组成和意义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引导,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理解数的含义。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认识11到20这几个数,理解它们的组成和意义。
2.学生能够通过数数活动,理解数的顺序,能够从11数到20,再从20数到11。
3.学生能够理解每个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例如12中的1表示十位,2表示个位。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11到20这几个数,理解它们的组成和意义,能够熟练地数数。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每个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能够通过数位理解数的含义。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和实际情景,引导学生理解数的含义。
同时,采用游戏教学法,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数,提高学习的兴趣。
还采用分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11到20的数字卡片,用于学生实际操作。
2.准备与11到20相关的图片,如苹果、小鸟等,用于引导学生数数。
3.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单,用于学生分组合作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实际情景,如11个苹果,引导学生认识11。
让学生通过数苹果,理解11的意义。
2.呈现(10分钟)依次呈现12到20这几个数,引导学生理解每个数的组成和意义。
如12表示十二个苹果,13表示十三个苹果,依此类推。
11到20各数的认识
1、看图写数。
十位个位十位个位
()()()()
()>()()<()
2、一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18里面有()个一和()个十。
9和7的和是(),差是()。
3、8比6多(),6比10少(),()比5多2.比8少3的数是()。
4、在0—9这些数中,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是(),它们的差是(),它们的和是()。
5、9+8=17,和是()位数,十位是(),表示()个(),个位是(),表示()个()。
6、17这个数,个位上是(),十位上是()。
7、个位上是2,十位上是1的数是()。
8、16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9、与19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10、大于11而小于14的数有()。
11、20里面有()个十,17里面有()个一。
12、 11+4○12 15○8+9 4+7○11 8+8○17
13、()+5=12 3+()=10 8-()=4 ()+2=7
14、画一画
15、看图写数
写出12到20各数。
按顺序排一排。
画箭头:先看看后面方框的第一个数,与前面方框里计算结果有什么关系,再接着往下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