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普通化学大学化学第五章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2.74 MB
- 文档页数:1
配浙大普通化学第五版复习,根据注册结构师考试摘选课本内容编辑。
.1物质的结构和物质状态原子结构的近代概念;原子轨道和电子云;原子核外电子分布;原子和离子的电子结构;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周期;族;元素性质及氧化物及其酸碱性。
离子键的特征;共价键的特征和类型;杂化轨道与分子空间构型;分子结构式;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分子间力与氢键;晶体与非晶体;晶体类型与物质性质。
3.2溶液溶液的浓度;非电解质稀溶液通性;渗透压;弱电解质溶液的解离平衡;分压定律;解离常数;同离子效应;缓冲溶液;水的离子积及溶液的pH值;盐类的水解及溶液的酸碱性;溶度积常数;溶度积规则。
3.3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反应热与热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速率;温度和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活化能的物理意义;催化剂;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断;化学平衡的特征;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3.4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氧化还原的概念;氧化剂与还原剂;氧化还原电对;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原电池的组成和符号;电极反应与电池反应;标准电极电势;电极电势的影响因素及应用;金属腐蚀与防护。
3.5;有机化学有机物特点、分类及命名;官能团及分子构造式;同分异构;有机物的重要反应:加成、取代、消除、氧化、催化加氢、聚合反应、加聚与缩聚;基本有机物的结构、基本性质及用途:烷烃、烯烃、炔烃、;芳烃、卤代烃、醇、苯酚、醛和酮、羧酸、酯;合成材料:高分子化合物、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工程塑料。
;第1章热化学与能源系统环境按照系统与环境之间有无物质和能量交换,可将系统分成三类:(1)敞开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物质交换又有能量交换的系统,又称开放系统。
(2)封闭系统与环境之间没有物质交换,但可以有能量交换的系统。
通常在密闭容器中的系统即为封闭系统。
热力学中主要讨论封闭系统。
(3}隔离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无物质交换又无能量交换的系统,又称孤立系统。
绝热、密闭的恒容系统即为隔离系统。
普通化学原理第四版引言《普通化学原理第四版》是一本针对大学本科化学专业学生编写的教材,该教材涵盖了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旨在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化学科学的深入理解和应用能力。
本文档将对该教材的主要内容进行概述和分析,以便读者对该教材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第一章:化学绪论第一章介绍了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它探讨了化学科学的发展历史、独特性质以及与其他科学学科的关系。
此外,这一章还介绍了化学实验室中常用的实验仪器和操作技术,为后续章节的实验内容做好准备。
第二章:化学计量与化学方程式第二章介绍了化学计量和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它详细讲解了摩尔质量、化学计量关系、化学反应的平衡以及化学方程式的构建和平衡性。
通过习题和实例,读者可以掌握在化学计量和方程式方面的技巧和应用能力。
第三章:溶液与溶解度第三章主要探讨了溶液的基本概念、溶解度以及溶液的物理和化学特性。
它包括了溶解度的定义、影响溶解度的因素以及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浓度的计算方法。
同时,该章还介绍了几种常见的溶液类型,如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和过饱和溶液。
通过实验和应用案例,读者可以加深对溶液和溶解度的理解。
第四章:气体状态方程与气体动理论第四章讲解了气体的性质和行为,其中涵盖了气体状态方程、气体分子动理论和气体的温度、压力和体积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气体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讨论,该章还为后续章节引入气体溶液和气体反应提供了基础。
第五章:热化学与热力学第五章介绍了热化学和热力学的基本概念。
它探讨了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研究了各种热化学过程和热力学量的计算方法。
此外,该章还介绍了热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和放热性质,并引入了反应焓、反应熵和反应自由能的概念,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化学反应的热动力学性质。
第六章:电化学与电解第六章主要讨论了电化学和电解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它包括电导性、电解质和电池的构成、原理和类型。
同时,该章还介绍了电解过程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电极的极性和电解度,以及电解过程中的电压、电流和电阻的关系。
大学化学教材1、大学化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大学化学教程——高等学校教材3、新大学化学(第二版)4、大学化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5、化学功能材料概论——高等学校教材6、新编普通化学/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7、大学基础化学/高等学校教材8、大学化学9、大学化学10、大学普通化学(第六版)11、大学化学教程——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12、大学化学13、化学实验教程——高等学校教材14、大学化学(高等学校教学用书)15、大学化学原理及应用(上下)/高等学校教材16、大学化学教程/高等学校教材17、大学基础化学/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材18、新大学化学19、大学化学原理及应用·上下册20、普通化学(英文版)21、近代高分子科学22、绿色化学与环境23、普通化学简明教程24、大学化学(第二版)——高等学校教材1、大学化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作者:金继红主编•丛书名:•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ISBN:9787502597221•出版时间:2007-1-1•版次:1•印次:1•页数:403•字数:679000•纸张:胶版纸•包装:平装•开本:16开•定价:39 元当当价:30.6 元折扣:78折节省:8.40元钻石vip价:30.60 元••共有顾客评论0条内容提要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注意与中学化学的衔接,力求理论联系实际,概念阐述准确,深入浅出,循序渐进,便于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
本书包括物质的聚集状态、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相平衡、化学平衡、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含酸碱滴定、重量分析)、氧化还原和电化学基础(含氧化—还原滴定)、原子结构、分子结构、晶体结构、配位化合物(含配位滴定)、单质和无机化合物、表面与胶体、环境化学及材料化学等内容。
本书可供高等学校非化学化工类专业对化学要求较多的材料、地质、能源、环境、冶金、海洋等专业的基础化学教学使用。
大学普通化学习题1-5参考答案习题参考答案习题一一、判断题(对的,在括号内填“√”,错的填“×”)1. ===和===的相同。
( × )2. 功和热是在系统和环境之间的两种能量传递方式,在系统内部不讨论功和热。
(√ )3. 反应的就是反应的热效应。
(× )4. Fe(s)和的都为零。
( × )5. 盖斯定律认为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与途径无关,是因为反应处在可逆条件下进行的缘故。
( × )6. 同一系统不同状态可能有相同的热力学能。
(× )7. 由于=,是状态函数,的数值只与系统的始、终态有关,而与变化的过程无关,故也是状态函数。
(×)8. 由于固体的分解反应是吸热的,故它的标准摩尔生成焓是负值。
( × )9. 当热量由系统传递给环境时,系统的内能必然减少。
(× )10. 因为,不是系统所具有的性质,而与过程有关,所以热力学过程中()的值也应由具体的过程决定。
(× )二、选择题(将正确的答案的标号填入空格内)1. 对于封闭体系,体系与环境间 ( B )A. 既有物质交换,又有能量交换B. 没有物质交换,只有能量交换C. 既没物质交换,又没能量交换D. 没有能量交换,只有物质交换2.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只适用于 ( C )A. 理想气体B. 孤立体系C. 封闭体系D. 敞开体系3. 环境对系统作10kJ的功,且系统又从环境获得5kJ的热量,问系统内能变化是多少? ( D )A. kJB. kJC. +5kJD. +15kJ4. 已知2PbS(s) + 3=== 2PbO(s) + 2的=,则该反应的值是多少? ( D )A. 840.9B. 845.9C.D.5. 通常,反应热的精确实验数据是通过测定反应或过程的哪个物理量而获得的。
( D )A. B. C. D.6. 下列对于功和热的描述中,正确的是哪个? ( A )A. 都是途径函数,无确定的变化途径就无确定的数值B. 都是途径函数,对应于某一状态有一确定值C. 都是状态函数,变化量与途径无关D. 都是状态函数,始终态确定,其值也确定7. 在温度的标准状态下,若已知反应A→2B的标准摩尔反应焓,与反应2A→C的标准摩尔反应焓,则反应C→4B的标准摩尔反应焓与及的关系为=?( D )A. B.C. D.8. 对于热力学可逆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哪个? ( C)A. 变化速率无限小的过程B. 可做最大功的过程C. 循环过程D. 能使系统与环境都完全复原的过程9. 下述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哪个? ( D )A. 焓只有在某种特定条件下,才与系统吸热相等B. 焓是人为定义的一种具有能量量纲的热力学量C. 焓是状态函数D. 焓是系统能与环境进行热交换的能量10. 封闭系统经过一循环过程后,其下列哪组参数是正确的? ( C )A. =0,=0,=0,=0B. ≠0,≠0,=0,=C. =,=,=0D. ≠,=,=011.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哪个? ( B )A. 状态函数都具有加和性B. 系统的状态发生改变时,至少有一个状态函数发生了改变C. 因为=,=,所以恒容或恒压条件下,都是状态函数D. 虽然某系统分别经过可逆过程和不可逆过程都可达到相同的状态,但不可逆过程的熵变值不等于可逆过程的熵变值。
普通化学原理(山东联盟)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烟台大学第一章测试1.描述一确定的原子轨道,需用以下参数()。
参考答案:n,l,m2.主量子数为4的电子层中,亚层种类最多可以有()种,原子轨道的最多数目是()。
参考答案:163.对于原子中的电子,量子数正确的一组是()。
参考答案:n=3,l =1,m=-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波函数由四个量子数确定5.下列元素中,价层电子全为成对电子的元素是()参考答案:Zn6.()可以解释能级交错,而能级交错现象又可以解释()现象。
参考答案:屏蔽效应与钻穿效应;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能超过8个7.多电子原子中,在主量子数为n,角量子数为l的分层上,原子轨道数为()。
参考答案:2 l +18.原子序数为33的元素,其原子在n=4,l =1,m=0轨道中的电子数为()参考答案:19.电子具有波粒两象性,即它一会儿是粒子,一会儿是电磁波参考答案:错10.原子轨道指原子运动的轨迹。
参考答案:错11.原子在失去电子时,总是先失去最外层电子。
参考答案:对12.电子云示意图中,小黑点的疏密表示电子出现几率密度的大小。
参考答案:对13.主量子数n 为3 时有3s、3p、3d、3f 四条轨道。
参考答案:错14.任何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总是吸热的参考答案:对15.电负性是综合考虑电子亲合能和电离能的量,后两者都是能量单位,所以前者也用能量作单位。
参考答案:错16.卤素原子的电子亲和能按F、Cl、Br、I的顺序依次减小。
参考答案:错第二章测试1.按照价键理论(VB法),共价键之所以存在σ和π键,是因为()参考答案:自旋方向相反的两个成单电子原子轨道最大程度重叠的结果2.下列分子的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的是()参考答案:BCl33.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推测NF3的几何形状为()参考答案:三角锥4.根据分子轨道理论,下列分子或离子不可能存在的是()参考答案:Be25.下列各组分子或离子中,均呈顺磁性的是()参考答案:He2+、B26.下列有关分子间作用力说法正确的是()参考答案:取向力存在于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之间7.只有相同的原子轨道才能形成共价键。
普通化学(第三版)习题答案中国农业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教研组编第一章 分散系1.1 (1) 溶液的凝固点下降(2) 土壤溶液浓度过大,渗透压大于植物根细胞液的渗透压 (3) 溶液的凝固点下降1.2 沸点不断上升,至溶液达到饱和后,沸点恒定;蒸气凝结温度恒定,等于溶剂的沸点。
1.3%6.1)O H (/1)O H ()O H ()O H ()O H ()O H ()O H (kg mol 91.097.0%mol kg 034.0/%0.3)O H (1)O H (/)O H ()O H (Lmol 88.0mol 34g L g 1000%0.3)O H ()O H ()O H (2222222222221-1-222222221-1--1222222=+=+=⋅=⋅=-=⋅=⋅⋅⨯==M b b n n n x w M w b M w c ρ1.4 凝固点自高至低顺序:葡萄糖溶液、醋酸溶液、氯化钾溶液 1.5b = 1.17 mol ⋅kg -1∆T b = K b b = 0.52K ⋅kg ⋅mol -1⨯1.17 mol ⋅kg -1= 0.61K T b = 373.76K = 100.61℃∆T f = K f b = 1.86K ⋅kg ⋅mol -1⨯1.17 mol ⋅kg -1= 2.18K T f = 270.87K = - 2.18 1.6 π = cRT =RT VMm / 1-4-1-1m ol g 100.2kPa499.0L 10.0K 300K m ol L 8.31kPa g 40.0⋅⨯=⨯⨯⋅⋅⋅⨯==πV mRT M1.721:2: 30 1280.3 : 1610.2 : 15.9= 化合物中C 、H 、O 原子数比为21:30:21--1A b B f mol g 3105.00g0.33K g 100.0mol kg K 12.5⋅=⨯⨯⋅⋅=∆=m T m K M故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 21H 30O 21.81-B 2BB 22222mol g 4.342)O H (/)O H (}CO )NH {(/}CO )NH {(⋅=∴=M m M m m M m第二章化学热力学基础2.1 (1)错误;(2)正确;(3) 错误;(4)错误;(5)正确;(6)正确;(7) 错误;(8)错误2.2 (1/4)[反应式(1)-反应式(2)]得:(1/2)N2(g)+(1/2)O2(g)=NO(g)∴∆f H mθ(NO,g)=(1/4){ ∆r H mθ(1) - ∆r H mθ(2)}=(1/4)[-1107kJ⋅mol-1-(-1150 kJ⋅mol-1)]=90 kJ⋅mol-12.3 (1/4)[反应式(3)-反应式(4)+3⨯反应式(2)- 反应式(1)]得:N2(g)+2H2(g)=N2H4(l) (5)∴∆f H mθ(N2H4,,g)=(1/4){ ∆r H mθ(3) - ∆r H mθ(4)+ 3⨯∆r H mθ(2) - ∆r H mθ(1)} =(1/4){-143kJ⋅mol-1-(-286kJ⋅mol-1+3⨯(-317kJ⋅mol-1)-(-1010kJ⋅mol-1)) =50.5 kJ⋅mol-12⨯反应式(4)-反应式(5)得:N2H4(l)+ )O2(g)= N2(g)+2H2O(l)∆r H mθ=2⨯∆r H mθ(4)- ∆r H mθ(5)=2⨯(-286 kJ⋅mol-1)- 50.5kJ⋅mol-1= -622.5 kJ⋅mol-12.4 ∆r H mθ=2∆f H mθ(CO2,g)+3∆f H mθ(H2O,l)+(-1)⨯∆f H mθ(CH3OCH3,l)+(- 3)∆f H mθ(O2,g)∴∆f H mθ(CH3OCH3,l) =2∆f H mθ(CO2,g) +3∆f H mθ(H2O,l)- ∆r H mθ= -183 kJ⋅mol-1CO(g)+(1/2)O2(g)由题意知,∆r H mθ(1)<0, ∆r H mθ(2)<0, ∆r H mθ(3)<0∆r H mθ(1)= ∆r H mθ(2)+ ∆r H mθ(3)∆r H mθ(1)-∆r H mθ(3)= ∆r H mθ(2)<0即:以碳直接作燃料时放热较多2.6 C(s)+H2O(g)=CO(g)+H2(g)∆r H mθ= ∆f H mθ(CO,g)+ (-1)∆f H mθ(H2O,g)=-110.5 kJ⋅mol-1 -(-)241.8 kJ⋅mol-1=131.3 kJ⋅mol-1(1) CO2(g) +H2O(g)∆r H mθ(2) ∆r H mθ(3)CO(g)+H2(g)+O2(g)∆r H mθ(1)= ∆r H mθ(2)+ ∆r H mθ(3) ∴∆r H mθ(1) - ∆r H mθ(3) = ∆r H mθ(2)>0由题意知,∆r H mθ(1)<0, ∆r H mθ(3)<0 故:以水煤气作燃料时放热较多2.7 均为熵增过程。
普通化学习题集无机化学学习指导无机化学练习册基础化学教学部前言《普通化学》是高等农林院校农、工科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也是考研深造的必考科目之一。
为帮助广大学生学好这门基础课程,我们化学教研室老师特编写了这本习题册。
本习题册是根据高等农业院校使用的《普通化学》编写的。
题型有判断题、选择题、填空题以及计算题。
习题紧扣教材内容,可作为学习《普通化学》各章的巩固练习,是目前同学学好《普通化学》的得力助手;也可以做为同学今后考研深造的宝贵资料。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时间仓促,书中会有不少遗漏或错误,恳请同学批评指正。
化学教研室目录第一章气体和溶液 (4)第二章化学热力学基础 (10)第三章化学平衡原理 (21)第四章化学反应速率 (30)第五章酸碱反应 (42)第六章沉淀溶解反应 (54)第七章原子结构 (61)第八章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68)第九章氧化还原反应 (75)第十章配位化合物 (87)《普通化学》期末考试模拟试卷(一)以及参考答案 (95)《普通化学》期末考试模拟试卷(二)以及参考答案 (104)《普通化学》期末考试模拟试卷(三)以及参考答案 (114)模拟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Ⅰ) 以及参考答案 (122)模拟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Ⅱ) 以及参考答案 (127)模拟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Ⅲ) 以及参考答案 (135)各章练习题答案 (144)第一章气体和溶液一、选择题1. 下列溶液的性质属于依数性的是().A .颜色 B. 比重 C. 渗透压 D. 导电性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在水的凝固点时,冰的饱和蒸汽压等于水的饱和蒸汽压,等于外界大气压.B 、水在100℃时(标准状态下)由液态变成气态, θm r G ? = 0.C 、在水的正常沸点时,水的饱和蒸汽压等于外界大气压.D 、由于H 2O 分子之间存在氢键,故水的凝固点、沸点、比热都很高.3. 0.18%的葡萄糖(分子量为180)溶液的凝固点与( )溶液的凝固点近似相等.A. 0.1mol .kg -1 的蔗糖B. 0.01mol .kg -1 的尿素C. 0.02mol .kg -1 的NaClD. 0.01mol .kg -1 的KCl4. 下列关于稀溶液的通性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稀溶液的蒸汽压等于纯溶剂的蒸汽压乘以溶液的摩尔分数.B 、稀溶液的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C 、稀溶液的K f (K b )只与溶剂本身有关,与溶液浓度,温度无关.D 、利用稀溶液的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可测物质分子量.5. 在KCl 溶液中,滴加少量AgNO 3制成AgCl 溶胶,对其聚沉能力最强的电解质是()A. Al 2(SO 4)3B. MgSO 4C. Na 3PO 4D. KCl6.含有果糖(C6H12O6)(I),葡萄糖(C6H12O6)(II)及蔗糖(C12H22O11)(III)三种溶液,质量百分比浓度均为1%,则三者的渗透压(π)的关系为()A.πI=πII=πIII B. πI=πII>πIIIC. πI>πII>πIIID.πI=πII<πIII7. 含有3.2mL的7.2mol.L-1H2SO4 溶液, ρ=1.4g/mL,其中1/2 H2SO4的物质的量,H2SO4及H2O的摩尔分数是( )A. 0.046、0.116、0.84B. 0.036、0.20、0.80C. 0.034、0.80、0.20D. 0.030、0.30、0.708. 下列溶液中蒸汽压最高的是( )A.0.01mol.kg-1C3H8O3溶液B、0.01mol.kg-1H2SO4溶液C、0.1mol.kg-1 C6H12O6溶液D、0.1mol.kg-1NaCl溶液9. 将30克某难挥发非电解质溶于120克水中,使水的凝固点下降到-1.86℃,该物质的摩尔质量是( ) (已知K f=1.86)A. 30B. 120C. 186D. 25010. 某难挥发非电解质0.5克溶于100克水中,测得此溶液沸点上升值为0.051℃,该物质的摩尔质量为( ) (K b=0.51)A. 50B. 100C. 150D. 20011. 0.01mol.kg-1CaCl2溶液与0.01mol.kg-1葡萄糖溶液的凝固点下降值的比值为( )A. 等于1B. 接近于2C. 接近于3D. 无法判断12. 等体积的0.015 mol.L-1 KI溶液与0.012 mol.L-1 AgNO3溶液混合制备AgI溶液,下列电解质中,对该溶胶的聚沉值最小的是()A.NaCl B. Na2SO4 C. M g(NO3)2 D. C a(NO3)213. 35 mL 0.008 mol.L-1NaCl 溶液与45ml0.005 mol.L-1AgNO3溶液混合制成AgCl溶胶,该溶胶的电位离子是()A. Na+B. Cl-C. Ag+D. NO3-14. As2S3溶胶(负溶胶)电泳时()A、正极一端毛细管液面升高.B、负极一端毛细管液面升高.C、正极附近颜色变深D、负极附近颜色变深15. Fe(OH)3溶胶粒子电泳时向负极方向移动,则下列电解质中,对Fe(OH)3溶胶的聚沉能力最大的是( )A、Na3PO4B、Na2SO4C、MgSO4D、NaCl16、下列哪一物质水溶液的凝固点最高()A、0.1mol/L的KClB、0.1mol/L的蔗糖C、0.1mol/L的HClD、0.1mol/L的K2SO417、下列哪一项在稀溶液的通性中起主要作用?A、凝固点下降B、沸点升高C、蒸气压下降D、渗透压18、浓度相等的NaCl、BaCl2、C6H12O6和CO(NH2)2四种稀溶液蒸气压相等的是()A. NaCl和C6H12O6B. NaCl和BaCl2C. CO(NH2)2和C6H12O6D.CO(NH2)2和BaCl219. 浓度为0.01 mol·kg-1的KNO3溶液,实验测得其凝固点下降了0.0359K,那么该溶液的电离度为()A.0.93 B、0.52 C、0.48 D、93二、填空题1. 称取某一有机化合物9.00克溶于200g水中,测其溶液的凝固点为-0.186℃,该有机物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_____ ,此有机物溶液的沸点为______________K.2. 含HCl 37.23% ,ρ=1.19g/cm3的浓HCl 溶液,今配制0.1 mol.L-1的稀HCl溶液1升,需取浓HCl__________ mL。
《普通化学》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General Chemistry课程编码:总学时:32 实验学时:6 学分:2适用对象:水利类、生态类、土建类、机械及材料类等理工科专业本科生开课单位:理学院大纲主撰人:大纲审核人:制定时间:2014年9月使用教材与参考书:《普通化学》(第六版),浙江大学普通化学教研组编,高等教育出版,2011《大学化学》韩选利,张思敬,张凤云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普通化学实验》,李聚源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普通化学》是理工科本科生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物质结构理论基础、化学热力学、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与工程实际密切有关的重要元素和化合物、新技术、新材料等基本知识。
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近代化学的基本理论,具备化学基本实验技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和研究方法,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必要的化学基础,同时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第1章化学的发展授课学时: 1基本要求:1-1 大学化学课程简介1-2 化学分支学科的形成与发展1-3 现代化学的发展1-4 课程学习方法及与专业关系重点:课程学习方法及与专业关系难点:课程学习方法及与专业关系第2章物质结构基础授课学时:2基本要求:2-1 了解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量子化、波粒二象性、统计性);2-1 了解波函数、四个量子数和电子云的基本概念;2-3 了解s、p、d 波函数和电子云的角度分布示意图;2-4 掌握周期系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分布的一般规律及其与周期表的关系;2-5 理解元素按s、p、d (或d、ds)、f分区的情况,原子、离子、分子、金属晶体;2-6了解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等。
重点:四个量子数;原子和离子的电子分布式;核外电子分布与周期系的关系;杂化轨道理论与分子空间构型的关系;分子间力和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原子、离子、分子、金属晶体的特征;晶体结构与物质性质的关系;配合物的组成及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