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七年级上联考语文试卷
- 格式:doc
- 大小:457.50 KB
- 文档页数:8
2023_2024学年山西省太原市七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题一、读·书(12分)1.书法里边蕴藏着性格密码,书法里边蕴含着人生哲理。
书法爱好者小明收藏了下面两幅书法作品,请从下面的选项中为甲、乙两幅书法作品分别选出最恰当的评价。
(2分)甲乙A.字体端正秀美,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歌颂友谊的典范之词。
B.字体龙飞凤舞,赞扬了困难路上要奋勇前行的精神。
C.字体蚕头雁尾,表达了做人处事中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D.字体灵动飘逸,表达了从古至今爱国是中华永恒的主题。
甲:()乙:()2.古诗文中常常用自然界日月星辰、山川草木等作为意象来传情达意。
古诗词爱好者小智制作了下列古诗文名句积累卡,并探求这些意象在古典诗文中的意蕴,请你帮他把空缺处的古诗文名句书写在横线上。
(10分)(每空1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李白借明月表达对朋友的思念与牵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沧海》一诗中,运用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将太阳、月亮、银河等极大的空间意象与沧海横流相结合,反映出作者宽大的胸怀和远大的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次北固山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湾借朝阳出海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同时折射出旧事物必将被新事物所代替的哲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净沙·秋思》中马致远借落日下山烘托了天涯游子肝肠寸断的思乡之情。
二、读·思(38分)日月星辰,皆是陪伴,有你的地方,温暖如春。
七年级(2)班开展了“感悟亲情·有你有我”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活动一核心素养·文化传承】3.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承传统美德,弘扬民族文化。
扬。
学校为了鼓励同学们多读书,决定开展一次校内图书漂流活动,为此专门选出了几位“读书推广大使”,作为“读书推广大使”的一员,我决定推荐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我设计了一张卡片,请你们来帮我填一填吧。
书名《西游记》作者 概括内容 精彩情节 推荐理由 三、读•写5.(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甲]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易子而教公孙丑曰:“君子之不教子,何也?”孟子曰:“势不行也。
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继之以怒。
继之以怒,则反夷矣。
‘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于正也。
’则是父子相夷也。
父子相夷,则恶矣。
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
”(选自《孟子•离娄章句上》)(1)(2分)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夫君子之行 ②遂成枯落 (2)(3分)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3)(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是父子相夷也(憎恶、仇视)B.则反夷矣(就)C.非学无以广才(广大)D.年与时驰(时光)没敢把这句话说出口来。
那两个骗子请他走近一点,同时指着那两架空织布机,问他花纹是不是很美丽,色彩是不是很漂亮。
可怜的老大臣眼睛越睁越大,仍然看不见什么东西,因为的确没有东西。
“我的老天爷!”他想,“难道我是愚蠢的吗?我从来美誉怀疑过这一点。
这一点决不能让任何人知道。
难道我是不称职的吗?﹣﹣不成!我决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
”“哎,您一点意见也没有吗?”一个正在织布的骗子说。
“哎呀,美极了!真是美极了!”老大臣一边说,一边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是的,我将要呈报皇上,我对这布料非常满意。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联考试卷(本试题卷共8页。
全卷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学校、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
一、阅读理解(60 )(一)现代文阅读理解没有一朵花会错过春天她在作文里这样写到:“从来没有人注意过我,我的生,我的死,都与这薄凉的世界无关”。
没有人明白,在这颗幼小的心灵中,为何会溢满那么多不可名状的哀伤和绝望。
当然,她的老师也一样。
那是—位年过半百的老头,言语不多,虽教学经验极为丰富,但这一刻却不知道如何与这个年龄相差将近40年的女孩倾心交流。
他在陈旧的教案本背面上打了很多遍草稿,把明日要说的话一一罗列出来,整理,像研究一部旷世巨著。
尽管如此,还是觉得语言苍白无力,软弱得像阴天里的清冷雨丝。
春天的阳光依旧透过窗台,照耀在每个孩子纯真的脸上。
所有人之中,她离阳台最近,可还是心如冰冻。
她没有朋友,没有疼她爱她的母亲,就连唯一对她稍好的可依靠的外婆,也在前些日子病故了。
她的生活一片狼藉。
有同学说,她暂住了孤儿院,所有的费用都由政府承担。
她得继续生活下去,得为远去的母亲和外婆坚强活着。
可有什么理由让她继续活下去呢?她还有什么理由相信温暖?他站在宽大的讲台上,以最平和的语调讲完了课,宣布下午外出游玩。
所有的孩子都欢呼不已。
只有她,静静地眯眼歪靠在窗台上,对着窗外发呆。
所有的孩子都有自己的朋友,一起游戏,分享自己的快乐。
她坐在绿草之中,看着天际变幻的流云,怒放的花朵,簌簌的落起泪来。
沿着小路,他来到她的身前。
她侧脸擦泪后,镇定地叫到:“老师好!”“怎么不和同学一起玩?”他一边喘气一边说。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综合检测试卷(满分:150 分时间:150 分钟)一、语言积累与运用(共 35 分)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照要求完成(1)—(3)小题。
(6分)轻轻地打开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眼前花团锦簇,美不胜收;解决散步时的分歧.彰显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tān痪的史铁生在秋天怀念与母亲诀别时收获着“好好儿活”的勇气;跟轻风流水应合着的牧童的笛声传递着春的气息;还有那可爱的水藻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奉献给济南的冬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在语文的世界里徜徉,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1)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用楷书准确、规范地抄写在田字格内。
(2 分)分歧.() tān()痪(3)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2分)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烧灼.(zhuó)干涸.(hé)蹒跚.(shān)拈.轻怕重(niān)B.抽噎.(yē)嗔.怪(chēn)蜷.伏(quǍn)哄.堂大笑(hōng)C.怂恿.(yǒng)怪诞.(yÁn)坍.塌(tān)神采奕.奕(yí)D.缥缈.(miǍo)爵.士(jué)称.职(chèng)随声附和.(hé)3.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句是()(3分)A.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B.但这时候,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C.有时我贴在一个大人身边,仿佛我是与他同来的小妹妹或者女儿。
D.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3 分)A.人的一生,有艰难困苦的逆境,也有峰.回.路.转.的风景B.小王同学在学校辩论会上引经据典、断.章.取.义.,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C.他们两人的爱好、处事方法迥.然.不.同.,谁也没法理解谁,谁也没法改变谁D.我市上下齐心协力,掀起“创卫”高潮,经过外璃粉刷、护栏改造、路面平整等系列改造,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2021-2022学年山西省运城市某校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25分)1.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酝酿(niàng)黄晕(yīn)发髻(jì)贮蓄(xù)B.应和(hè)归泊(bó)竦峙(sǒng)枯涸(hé)C.栖息(xī)碣石(jié)静谧(mì)莅临(lì)D.花苞(bāo)湛蓝(zhàn)澄清(chéng)着落(zháo)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吝啬淅沥花枝招展B.温晴建壮舒活筋骨C.背篓伦敦绌绌逼人D.烘托静默披蓑带笠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我在泉眼处用双手掬了一捧水喝下去,清冽可口,甘甜无比。
B.童声是人声中最明净空灵的音色,但昨晚的音乐会让观众沉醉的不仅有孩子们美丽的音色,也有丰富的表演设计。
C.经过1年零4个月的飞行,嫦娥一号卫星搭载的8台设备共获得原始数据大约l370G,取得的肥硕成果令人欣喜,所有探测数据世界共享。
D.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珍惜生命,远离毒品”的校园宣传活动,有效地增强了中学生的自我保护。
B.一个人工作能力的高低,不在于他掌握了多少知识,关键是看他做出了突出的成绩。
C.有报道说,目前绝大多数企业的销售利润在8%以下,比去年下降了一倍。
D.深受人们喜爱的中国京剧脸谱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识之一。
5. 按照课文原句填空。
(1)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________,________,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3)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________。
(朱自清《春》)(4)《观沧海》中写作者想象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2025(上)第一次月回顾检测题七年级语文科命题:七语全体教师审题:七语全体教师说明本试卷共三道大题,满分120分,120分钟完成。
一、积累和运用(共5小题,计24分)1.阅读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4分)今年的秋天来得晚,寒露之后,才感受到丝丝凉意。
桂花已贮蓄了太久的热情,一簇簇金黄色的花朵儿伴着甜甜的香气绽开了。
秋意就在这淡淡的芳香中悄悄酝酿。
再次迈入秋景,大自然瞬间焕然一新,她已悄悄地换了一身装扮,染上秋色的枫叶,jiāo媚的秋阳,金黄色的麦浪,一步一景,皆是秋意。
乡村的秋天真美!群山包围的村庄,藏着漫画般的童话,当秋日夕阳遇上美丽的山村时,仿佛粉色的颜料桶被打翻,一个美丽、梦幻的温柔之乡就这样呈现眼前。
我不由地停下脚步,在一片静mì中默默品读这迟来的美丽。
(1)请根据语境,选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
(只填序号)(2分)①桂花已贮(A.zhùB.chù)蓄了太久的热情,一簇簇金黄色的花朵儿伴着甜甜的香气绽开了。
()②秋意就在这淡淡的芳香中悄悄酝酿(A.niáng B.niàng)。
()(2)请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
(2分)①jiāo_______媚②静m_______2.经典诗文默写。
(6分)(1)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___。
(曹操《观沧海》)(2)____________________,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朱自清《春》)(3)古诗中,诗人常借物传情。
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借“归雁”捎去他对家乡亲人思念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天净沙·秋思》中最能概括全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3.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4分)①初秋的雨丝有些凉意,洒在水面上,有几尾小鱼趁着涟漪四散而逃,仿佛嫌我们的脚步惊扰了它们的好梦。
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2022-2023届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上册第一、二单元注意事项∶共三大题,17小题,满分120分,作答时间为150分钟。
一、读·书(12分)【书法·历史见证者】书法,是中华文明的代表性符号,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字表达形式,是中华文明的精神向导,是中华五千年历史的见证者。
让我们一起赏鉴书法作品,触摸历史温度。
1.我国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不同书体展现出不同的风采。
下面是班级书法鉴赏会上的四幅书法作品,张铭同学在鉴赏其中一幅书法作品时说∶"字形扁方,呈蚕头雁尾之势。
”他说的书法作品是()【诗文·文化同行者】中华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
高明的诗人,常撷取典型意象表情达意。
那慷慨的志向、婉转的情思,化作精彩的诗文,升华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和精神,绽放出璀璨光芒!2.诗文是集美景、美情、美言于一体的作品。
请你将空缺的古诗文原句书写在横线上。
(10(一)文学实践小组开展“最是亲情抚人心”研学活动,请你参与。
【诗歌中的亲情】3.“母亲”一词,呼之于口,便如玫瑰花溢出芳香。
文学实践小组准备将下面的文段写在研学记录本的扉页上,但不小心遗漏了两句。
请你研读文段,在横线处补写出母亲对自己的帮助,使之与画线句子形成排比。
(2分)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喊,就是“妈妈”。
“母亲”是一个简单而又意味深长的词,充满了希望、爱、抚慰和人的心灵中所有亲昵、甜蜜、美好的感情。
在人生中,母亲是一切。
在悲伤时,她是慰藉;在沮丧时,她是希望;,……她是同情、怜悯、慈爱、宽宥的源泉。
【歌词里的亲情】4.歌曲《父亲写的散文诗》将父亲日志中的片段采撷成歌词,其中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是对,进行描述,字里行间深深刻着父亲对儿女的(2分)一九八四年庄稼还没收割完,女儿躺在我怀里睡得那么甜。
今晚的露天电影没时间去看,妻子提醒我修修缝纫机的踏板。
明天我要去邻居家再借点钱,孩子哭了一整天哪闹着要吃饼干。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字义都正确的是()A. 沉默(mò)舒服(shū)紧张(jǐn)B. 草稿(cǎo)轻快(qīng)慢条斯理(màn)C. 拉伸(lā)坚强(qiáng)厚道(hòu)D. 轰鸣(hōng)稳重(wěn)坚硬(jiān)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A. 我们在这次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离不开教练的辛勤付出。
B.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比如节约用水、减少浪费。
C. 这本书的语言优美,内容丰富,是值得我们阅读的好书。
D. 我国科学家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是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体现。
3. 下列词语中,与“友善”意思相近的是()A. 善良B. 和善C. 友爱D. 友好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是()A. 这本书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
B. 天空中的云朵像一朵朵棉花糖。
C. 这座山像一只雄狮,守护着我们的家园。
D. 这条河流像一条银色的丝带,蜿蜒在山间。
5.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A. 风和日丽B. 轰轰烈烈C. 气喘吁吁D. 水落石出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月亮悄悄地爬上了树梢。
B. 这朵花像一位美丽的姑娘。
C. 小鸟在枝头欢快地歌唱。
D. 这座山像一只雄狮。
7. 下列句子中,语序不当的是()A. 在这次比赛中,我们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离不开教练的辛勤付出。
B.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比如节约用水、减少浪费。
C. 这本书的语言优美,内容丰富,是值得我们阅读的好书。
D. 我国科学家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是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体现。
8.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A. 这本书的语言优美,内容丰富,是值得我们阅读的好书。
B.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比如节约用水、减少浪费。
联考七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
2.直接在答题卡上答题,并严格按照题号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如在试卷或草稿纸上作答,一律不给分。
3.全卷务求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18分)1.找出下列加点字读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3分)A. 酝酿.(liàng)冷冽.(liè)应和.(hè)池畦.(qí)B. 静谧.(mì)绽.开( zhàn)莅.临(lì) 咄咄..逼人(duōduō)C. 浆.汁(jiāng)贮.(chǔ) 蓄干躁.(zào)竦.(sǒnɡ) 峙.(sì)D.嫩.(nèn)叶高藐.(miǎo) 抖擞.(sǒu) 镶.(xiānɡ)嵌.(qiàn)2.下列各组汉字的字形不完全同类的一项是()(3分)A.疫庄房雁B.品磊森垒C.日月田木D.城程虹供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春天来了,我们春游去!”老师一提出这项建议,大家都随声附和....着。
B.这鬼天气,真是说变就变,刚才还是艳阳高照,转眼间,瓢泼大雨就淅淅沥沥....下起来了。
C.运动场上,小明的运球技术一丝不苟....,帮助球队获得了冠军。
D. 临近期末考试,老师请来成绩优秀的同学为大家做复习指导,我们要洗耳恭听....。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通过一学期的学习,使我掌握了文言文阅读的方法。
B.宜宾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有超过500多万的人口。
C.为了杜绝交通不再堵塞,宜宾市近期对交通拥堵路段进行了调整。
D.这是一个关于英雄的悲壮的故事,怎能不把我感动得流泪呢?5.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3分)A.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模拟卷一、古典之美(27分)1.按课文原句填空。
(10分)(1)乡书何处达?。
(王湾《次北固山下》)(2),应傍战场开。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3),崔九堂前几度闻。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4),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5),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十二章)(6)“月”是古典诗词中的一个典型意象,寄寓作者丰富的情感。
像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与牵挂;他的《峨眉山月歌》中的“,”写了月映清江的美景,表现了诗人远行的喜悦。
2.2024年9月27日,公园路中学举办了第八届书画作品大赛,有同学据此写了一幅书法作品,请欣赏下面的书法作品,选出正确的一项()(2分)A.这是一幅草书作品,笔画连绵省简,龙飞凤舞。
B.这是一幅隶书作品,横画长、直画短,呈扁宽状。
C.这是一幅行书作品,笔画相互牵连,舒展、流畅。
D.这是一幅篆书作品,笔画瘦长圆润,有古代象形字的特点。
阅读文言短文,完成各题。
(15分)《论培》十二章《节选》①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②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⑤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知乐之者。
”(《论语》)3.下列各组加点字解释相同的一项是()(2分)A.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 B.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日中不至,则是无信.C.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公大笑乐. D.吾日三省.吾身/省.吃俭用4.翻译下列句子。
(4分)(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2024—2025学年度七年级阶段评估语文▶上册第一、二单元◀题号一二三四总分累分人得分座位号注意事项:满分12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
得分评分人一、古典之美(27分)(一)1.学校诗社举办“寻美古诗”活动。
下面是小西同学制作的诗文名句练习卡,请将空缺处的古诗文原句填写在横线上。
(10分)景物之美(1)“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______”,秋月高悬,影入清江。
(李白《峨眉山月歌》)(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草木葱茏,生机勃勃。
(曹操《观沧海》)(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平野开阔,大江直流。
(王湾《次北固山下》)情怀之美(4)“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______”,久别重逢,无限感慨。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5)“____________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风送笛声,徒然思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6)“强欲登高去,____________________”,重阳登高,惆怅凄凉。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寄情明月,关怀友人。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景物如诗别样美,情志入诗别样情,古诗词里美常在。
2.请赏读下面这幅书法作品,选用其中合适的四字词语,填入诗句点评的空缺处。
(2分)诗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点评:情景交融,借奇特的想象描绘大海吞吐日月星辰、包蕴万千的宏伟气象,表现出诗人博大的胸怀,抒发了诗人渴望统一全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雄心壮志。
(二)班级开展“品古典意蕴”文言文探究活动。
请阅读下面的选文并完成第3—7题。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期末学业诊断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全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上午8:00—10:00.2.答卷前,学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编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3.答案全部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七年级二班出版了一期“少年正是读书时”的班刊,请你参与并完成1~5题。
【老师寄语】读书是我们走近伟大心灵最短的距离:读《纪念白求恩》,我们感动于白求恩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纯粹精神;读《植树的牧羊人》,我们震撼于牧羊人沉默guǎ言却种植出希望和幸福的非凡毅力。
阅读,能把高贵生命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能把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你……短促的生命,正是有了阅读,才能在自己的狭小天地中了解到大千世界的广阔,并且在某种程度上触摸到永恒。
1. 请你给寄语中加点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guǎ纯粹:沉默言2. 读了上面的寄语,小宇说:“老师多处使用反义词,通过对比向我们揭示了读书的意义。
”小文说:“果真如此,智慧和愚昧就是反义词。
”你说:“________ 和________ 也是反义词。
”【班刊插图】3. 小美同学想从下面两幅图中选择一幅作为班刊插图,你会推荐哪一幅图,为什么?图一图二【读诗指要】4. 下面表格是勤思小组的同学们关于读诗方法的梳理,请你帮助他们填写表格中空缺的内容。
方法诗句感悟明背景你看,那浅浅的天河,(1)________________。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郭沫若《天上的街市》)黑暗现实,激发理想之光。
抓意象(2)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秋词》)(3)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山入潼关不解平。
(谭嗣同《潼关》)不羁山水,寄托少年意气。
善想象(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夜雨寄北》)想象团聚,消解分别之苦。
山西太原市2020—2022学年度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20-2022学年初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一、语言积累与运用(16分)1. 默写。
(8分)(1)晴空一鹤排云上,。
(刘禹锡《秋词》其一)(2)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3)终古高云簇此城,____。
(谭嗣同《潼关》)(4)_____,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峨眉山月歌》)(5)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
/_,/_(郭沫若《天上的街市》)(6)陆游用\____,的诗句,表达了不以衰老自弃、坚持为国戍边的信念。
班里开展少年正是读书时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完成2~4题。
(8分)2. 下列诗句不能体现劝学读书的一项是()(2分)A.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B.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C.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D.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世间没有什么一个人必读之书。
因为我们智能上的趣味象一棵树那样地生长着,或象河水那样地流着。
只要有适当的树液,树便会生长起来,只要泉中有新鲜的泉水涌出来,水便会流着。
当水流碰到一个花岗岩石时,它便由岩石的旁边绕过去;当水流涌到一片低洼的溪谷时,它便在那边曲曲折折地流着一会儿;当水流涌到一个深山的池塘时,它便恬然停驻在那边;当水流冲下急流时,它便赶快向前涌去。
这么一来,虽则它没有费什么气力,也没有一定的目标,可是它终究有一天会到达大海。
世上无人人必读的书,只有在某时某地,某种环境,和生命中的某个时期必读的书。
-------林语堂《读书的艺术》3. 上面是名家谈读书中的阅读材料。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A.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解说了趣味对于读书的重要性。
B.新鲜\曲曲折折\恬然都是形容词。
C.一棵\一片\一定都是数量词。
D.画线句子中的代词它指代的是河水。
4.班刊拟从下面两幅图中选一幅作为世界读书日的海报。
月考语文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2.0分)1.读语段,找出表述有误的一项是()喜欢看雨。
看它飘飘洒洒,看它纤纤细细,看它烟雨蒙蒙茶。
此时的雨是一种意境的美,如江南的小巷,玲珑而别致。
喜欢看雨。
看它扯天扯地淋清尽致,看它肆意汪洋千条万缕,看它不停不歇地前赴后继。
此时的雨,是一种气势磅礴的喧哗,如奔泻的瀑流,雄伟而壮观。
喜欢看雨。
看它一拨儿一拨儿地贯穿而下;看它一片儿一片儿地迷蒙而来,看它一茬儿一茬儿地急急而洒。
此时的雨,是你追我赶的激进,如赛场的热烈,酣畅而淋漓。
A. 语段中的加点词“烟雨”“江南”“赛场”都是名词。
B. 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雨雄伟壮观的特点。
C. 语段中的雨是时而玲珑别致,时而雄伟壮观,时而酣畅淋漓。
D. 朗读画浪线的句子时,应当用轻缓、舒畅的语调来读。
2.下面的文学常识装述有误的一项是()A.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又名岁首、立春节、正月节等,立春既是岁之首,亦是春季的开始。
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
B.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诗人,《龟虽寿》中“日月之行,如初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通过写实来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
C. 古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
D. 《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子,现代作家、语言艺术大师。
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3.下列句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 水何澹.澹(dàn)浴,山岛竦.(sǒng)峙.(zhì)。
(《观沧海》曹操)B.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qiān)江水流。
(《峨眉山月歌》李白)C.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lǜ)水前。
(《次北固山下》王湾)D. 杨花落.(luò)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送有此寄》李白)4.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闻道.龙标过五溪道:说(《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递有此寄》李白)B. 东临.碍石临:登上(《观沧海》曹操)C. 乡书.何处达书:书本(《次北固山下》王湾)D. 一年之计.在于春计:计划(俗语)5.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山西省七年级上联考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默写 (共1题;共2分)1. (2分)人有德,花也有德。
古诗文中赞颂花的品体的句子有:________ , ________(写出连续的两句)。
二、其他 (共1题;共5分)2. (5分) (2017八上·启东月考)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我和儿子沐浴着晚霞站在12层阳台的高处。
10年前,我们搬进这座高层建筑时,还依稀可辨往日的狼藉;如今,A(鳞次栉比/参差披拂)的高楼和姹紫yān hóng的美丽已经把萋萋的荒草幽幽的土路永远留给了昨天的记忆,让人chà yì,都市原来也如人一样在不断地发育,想要仔细duān xiáng,往昔的一切却已如渗入泥土中的老酒……(1)根据拼音在方框内写上词语。
yān hóng chà yìduān xiáng姹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括号内选择恰当的成语填在A处横线上。
A处的成语是________(3)横线处应填入的标点符号为________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3. (7分)(2020·大庆模拟) 诗词阅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1)下列对这首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 看宝剑、听号角、分麾下炙、听塞外声、沙场点兵都是词人热爱的军旅生活。
B .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充分表达了词人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C . 从炼字的角度来看,“沙场秋点兵”中的“秋”既点明了季节,又渲染了战争的悲凉气氛。
D . 全词虚实结合,首尾写实,“梦回吹角连营”一句即写梦境,激情迸发,打破了上阕写景,下阕抒情的常规写法,凸显艺术上的独创。
(2)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所展现的画面。
四、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22分)4. (22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患:②蹴尔而与之蹴:(2)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 .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B .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C . 莫春者,春服既成D .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4)本文反复论证了一个什么观点?主要用了哪些论证方法?(5)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列举了“不食嗟来之食”的事例,请你给本文补充—个论据。
五、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55分)5. (35分)阅读文章选段,完成后面的小题。
第一要敬业。
“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单、直接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
惟有朱子解得最好。
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
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是敬。
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
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
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
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
只因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做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做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
这叫做职业的神圣。
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惟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
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呢?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
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
《庄子》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
”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做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同一价值;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
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你不必羡慕我,我不必羡慕你。
怕的是我这件事做得不妥当,便对不起这一天里头所吃的饭。
所以我做这事的时候,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
曾文正说:“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
”我从前看见一位法国学者著的书,比较英法的两国国民性质,他说:“到英国人公事房里头,只看见他们埋头执笔做他们的事;到法国人公事房里头,只看见他们衔着烟卷像在那里出神。
英国人走路,眼注地下,像用全副精神注在走路上;法国人走路,总是东张西望,像不把走路当一回事。
”这些话比较得是否确切,姑且不论;但很可以为“敬业”两个字下注脚。
若果如他所说,英国人便是敬,法国人便是不敬。
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是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
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庄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孔子说:“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我说的敬业,不外这些道理。
(1)以上文段选自课文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号________,又号________。
他是中国近代________派代表人物,学者。
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
其著作编为_____________。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或根据词义找到文中对应的语句。
①亵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做事不分心,精神就能集中。
__________ __(3)选文中作者阐明的主要观点是什么?(4)选文第②段中划线句属于什么论据?其具体作用是什么?(5)作者引用了庄子和孔子的名言,二者去掉一个好不好?为什么?(6)列举选文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
(至少两种)(7)作为一个学生,你觉得自己应当如何“敬业”呢?请举一个事例说说它带来的益处。
6. (20分)阅读下面记叙文,完成后面的题。
留在脑海深处的记忆①母亲年龄大了,记忆力严重减退,而且越来越严重。
常常手里拿着钥匙,她还在翻箱倒柜地到处找;拎着篮子出去买菜,碰上熟人,说上几句话,她会又拎着空篮子回来,把买菜的事忘得一干二净;炉子上烧着开水,她怕忘,不敢出门,一边看电视一边守着,结果水烧干了,她还坐在电视机旁……②奇怪的是,母亲记得我的生日。
每年的4月15日,母亲都会打电话叫我回家,还不忘准备一大桌好吃的,每道菜都是我喜欢的。
我喜欢吃的点心和水果,她也一样不落地全买了回来。
母亲还记得我出生时几斤几两,记得我小时候生过几次病、打过几次针,记得我得过几次奖状,记得我每晚做作业到几点……可是,她却记不清,那时候她自己在做些什么。
③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母亲的记忆如此奇怪?只要是关于儿女的事情,她都记得;而关于她自己的,她都记不得。
④一次,我跟一位朋友晓林聊起这些事,晓林也发出了同样的感慨。
⑤晓林的母亲70岁了,患有老年痴呆症,家人她一个都不认识了。
晓林站在她面前,她居然会问:“你叫什么名字?你是谁家的孩子?”疾病抹去了她脑海中所有的记忆……可是,有一件事,晓林的母亲却记得十分清楚。
20年前,晓林独自到外地打拼,母亲细细地为他收拾行囊,连牙刷、牙膏都塞进包里,恨不得把整个家都让儿子带上。
如今,20年过去了,母亲已经不认识儿子了,却始终记得儿子出发的时间,记得儿子行囊里装的每一样东西。
每逢家人搀扶她出去散步,不一会儿,老人家就急匆匆地要回家,嘴里不停地念叨着:“我儿坐下午两点的火车,我得送他到车站。
我得告诉他,背包夹层里有一小包土,水土不服时,用水冲了喝。
还有他喜欢吃的饼,我烙了几张放在包里,饿了就拿出来吃。
还有一双我亲手做的布鞋,累了就换上,穿着脚会舒服些……”似乎20年前有关送儿子所有的记忆,瞬间在她脑海里复苏。
此时的老年痴呆患者,好像又变成了当初那位对儿子千般不舍、万般挂念的慈爱母亲。
⑥每次听到母亲念叨这些旧事,晓林都眼眶泛红,心里像被一团棉花堵着,软软的,却又堵得他快要窒息一样。
⑦那天看新闻,看到马英九谈起自己的母亲。
马英九说:“母亲已经90多岁了,记性越来越不好,可是她老人家背古文很棒,《桃花源记》能一字不漏地背下来,《左传》也记得清清楚楚。
”原来,当初,母亲放弃工作,在家专心教子,这些文章都是那时她要求马英九背的。
如今,儿子已经记得不全了,90多岁的母亲却还能完整背诵。
⑧原来,天下所有的母亲都一样。
当岁月的磨砺和疾病的折磨损坏了她们的记忆功能时,她们会忘记自己的模样、忘记自己的年龄,可是,永远不会忘记儿女的琐事。
当年龄越来越大、记忆力越来越差时,母亲会本能地把“不需要”的东西从记忆里删除,只留下“宝贵”的东西存在脑海深处。
这些被留在记忆里的、被母亲认为宝贵的东西,往往都是关于儿女的。
⑨母亲这种选择性记忆,是一种本能,更是一种爱。
她们是世界上最爱儿女的人。
(1)文章记叙了三位母亲有关“记忆”的故事。
下面已经概括了一个故事,请你再概括另外两个故事。
①“我”的母亲记忆力严重减退,却记得有关“我”的生日等信息。
② ③(2)请用一句话概括第①段划线语句所写的主要内容,并说说这样写的目的。
(3)仔细阅读第⑥段并结合上下文语境,具体说说晓林的眼眶为什么会泛红?(4)读了上文后,林梅同学写了一首赞美母亲的小诗,请你仿照划线句再续写两句,构成排比句,帮助她完成该诗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