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植肾长期存活受者体内人白细胞抗原抗体对移植肾功能的影响曾毅刚
- 格式:pdf
- 大小:204.68 KB
- 文档页数:4
人类白细胞抗原与器官移植免疫排斥的关系探究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器官移植成为了治疗许多疾病的重要手段。
然而,器官移植术后免疫排斥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是一个与器官移植免疫排斥密切相关的概念。
本文将从HLA的基本概念入手,探究它与器官移植免疫排斥之间的关系。
一、什么是人类白细胞抗原?人类白细胞抗原是一种复杂的蛋白质,它主要存在于人体的细胞表面,并且与细胞免疫有着密切的关系。
HLA是一个高度变异的基因系统,主要由人类染色体6上的多个相互作用的基因构成。
具体来说,HLA由两个相互作用的基因类别分别为HLAⅠ类分子和HLAⅡ类分子。
HLAⅠ类分子主要表达在几乎所有的细胞类型上,而HLAⅡ类分子则主要表达在免疫细胞上。
HLA的产生和突变与个体的免疫系统密切相关。
HLA种族频率随人口基数的不同而异,因此,在器官移植等多种情况下要考虑HLA亲缘关系,来减少术后排斥的风险。
二、人类白细胞抗原与器官移植的关系器官移植免疫排斥发生在移植物和受移植体免疫系统互动时所引起的反应。
一般来说,接收器对于外来组织或器官表面的HLA分子的特定区域存在免疫加强反应。
因此,HLA匹配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器官移植中,HLA匹配程度的高低对于免疫排斥的影响就非常重要。
在最好的情况下,相关捐献者利用人造HLA分型方法检测到的匹配的结果是完全一致的,这通常称为六个HLA分子的匹配,人们称之为十二个抗原匹配。
在其他情况下,也可能进行少量的HLA分子亏损,通常只是一个分子的缺失或互补,这被称为五个HLA分子的匹配或十个抗原匹配。
匹配程度越高,排斥的发生率就越低,移植后的成功率也就越高。
若发生排斥移植后的排斥可以通过临床和实验室症状来监测。
如何避免排斥并维持器官和组织的功能,医生需立即采取措施。
通常,这些都涉及免疫抑制治疗。
对于某些免疫性疾病、癌症和其他可致命性疾病,系统免疫抑制是非常必要的。
肾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应用及护理作者:崔丽娜等来源:《今日健康》2015年第02期【摘要】肾移植患者术后应用免疫抑制剂,可以预防排斥反应,提高手术成功率,但也会带来一定毒副作用,所以临床上应合理使用免疫抑制剂,并在患者发生毒副反应时做好护理工作,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关键词】肾移植免疫抑制剂护理肾移植术后,为预防可能会发生的排斥反应,会应用各种免疫抑制剂抑制患者的自身免疫力,以提高移植肾的存活率。
但是免疫抑制剂对患者亦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同时由于抑制了患者的免疫能力,降低了机体抵抗力,所以容易发生感染等合并症,给患者带来了一定危害[1]。
所以临床上应该合理、恰当地使用免疫抑制剂,当应用免疫抑制剂出现毒副反应时,护士应酌情处理,对患者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以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1 ATG的应用及护理ATG可以抑制经抗原识别后的T细胞激活,早期摧毁可以破坏移植物的细胞毒性细胞。
但是ATG在杀伤T细胞的同时,也会使WBC系和血小板受到杀伤,而WBC过低容易导致感染,血小板减少则容易导致凝血机制障碍,所以在给患者应用ATG时,必须密切监测患者血常规、感染、全消化道出血、全身性紫癜等的发生,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告知医生并做相应处理。
应用ATG最严重的并发症是CMV肺炎,如发现CMV感染现象,立即静脉滴注赛美维500mg/d,可收到较好效果[2]。
2 Aza的应用及护理长期使用Aza可引起肝功能异常,血白细胞低下,严重者常被迫停药,导致排异反应发生率升高,影响移植肾功能,甚至对患者生命造成威胁。
因此在给患者应用Aza时,护士应注意观察药物造成的副作用、合并症,尤其是感染、血白细胞减少、消化道出血等,做好消毒隔离措施,如发现异常,应及时调整用药剂量,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3 CsA的应用及护理CsA的主要毒副作用是肾毒性和肝毒性,严重时会导致患者亚急性肝坏死。
因此在应用CsA时,应注意监测患者的肝肾功能,每周一次。
探讨肾移植术后长期存活的相关因素摘要:在环孢素应用在临床肾移植后,使肾移植的近期效果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改善,进一步推进了肾移植的发展。
但是,肾移植的长期存活却没有得到显著的改善效果。
在目前临床医学中,如何提升肾移植术后长期存活率已经成为了一项重点探讨的课题。
本课题笔者重点分析了肾移植术后长期存活的相关因素,希望以此为肾移植术后实现长期存活提供一些具有价值性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肾移植术;长期存活;相关因素临床医学表明,患者经肾移植术后,极有可能会发展成为肾功能不全,进一步导致肾功能衰竭。
引发慢性移植肾功能不全的主要因素有:其一,受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的作用;其二,神经钙调素会导致移植肾慢性毒性及供肾血管性疾病。
要想使移植肾长期存活率得到有效提高,预防及治疗慢性移植肾病变显得极为重要。
近年来,通过大量的临床研究工作,得出影响肾移植术后长期存活的相关因素主要有三,即为:免疫因素、非免疫因素及免疫抑制剂种类因素[1]。
下面笔者便从这三大方面展开讨论。
1.免疫因素对肾移植术后长期存活的影响分析对于人类白细胞抗原错配接受人类白细胞抗原完全相配的同胞活体供器官的患者来说,不管是在短期预后方面,还是在长期预后方面,效果均很理想,大约有50%的患者存活期达到30年,而接受错配的供者器官的预期半数存活期至多为18年。
接受尸体供者器官患者,其移植物半寿期会在人类白细胞抗原数目的增加的影响下而减少。
郑瑾[2]等经研究表明:在人类白细胞抗原的尸体肾移植之后的十年期间,移植肾存活率为52%,而错配者则为37%。
由此表明,人类白细胞抗原是否相配会对肾移植术的长期存活造成影响。
如果不能对免疫抑制剂进行合理并适量地应用,同时不能与环孢素或普乐可复进行协同使用,那么会对患者肾功能造成极大的不利影响,主要症状为导致患者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大大增加。
另外,对于环孢素,其用量长期低于5mg/(kg•d),则很容易发生慢排。
急性排斥反应移植术后,若患者术后没有发生急排,那么便不易发生移植物慢排现象,但是,如果患者提示有过以此急排发生,那么也会提示容易发生慢排,进一步便会只是移植物丧失。
山东医药2023 年第 63 卷第 9 期术前非供者特异性HLA抗体弱阳性的肾移植受者术后早期肾功能、移植排斥反应、移植肾存活情况杨丽,刘伟,李代红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输血科南开大学医学院,天津300192摘要:目的 观察术前非供者特异性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抗体弱阳性的肾移植受者术后早期肾功能、移植排斥反应、移植肾存活情况。
方法 接受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肾移植的肾移植受者57例,依据肾移植术前HLA抗体检测结果分为HLA抗体弱阳性组26例、HLA抗体阴性组31例。
观察受者术后早期肾功能,以术后1周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率表示。
对术后怀疑发生排斥反应的受者进行移植肾穿刺病理活检和病理诊断,测算移植排斥反应发生率。
术后随访满5年,观察并比较两组受者移植肾5年存活率。
结果 移植术后1周,HLA抗体弱阳性组受者DGF率为34.62%(9/26),HLA抗体阴性组受者DGF率为9.68%(3/31),两组相比,P<0.05。
HLA抗体弱阳性组受者移植排斥反应发生率为26.92%(7/26),HLA抗体阴性组受者移植排斥反应发生率为6.45%(2/31),两组相比,P>0.05。
HLA抗体弱阳性组受者移植肾5年存活率为73.08%(19/26),HLA抗体阴性组受者移植肾5年存活率为87.1%(27/31),两组相比,P>0.05。
结论 与HLA抗体阴性受者相比,术前非供者特异性HLA抗体弱阳性受者肾移植术后1周DGF率升高,但移植排斥反应发生率和移植肾5年存活率无统计学差异。
关键词:肾移植术;人类白细胞抗原;人类白细胞抗原抗体;植物功能延迟恢复;移植排斥反应doi:10.3969/j.issn.1002-266X.2023.09.019中图分类号:R6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66X(2023)09-0079-03肾脏移植目前依旧是尿毒症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法,成功后可大大提高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匹配HLA位点对肾移植术后长期存活的影响郑瑾;薛武军;何晓丽;侯军;田晓辉;任莉【摘要】目的分析供受者匹配HLA分布频率与肾移植术后长期存活之间的关系,以揭示匹配HLA位点对移植效果的不同影响.方法采用HLA血清学分型方法,比较分析肾移植术后存活10年以上患者和10年以下患者供受者匹配HLA分布频率的差异.结果 490例存活10年以上的肾移植术后患者,供受者匹配HLA A位点A2、B5、B35和DR9抗原分布频率显著高于存活10年以下患者(259例).然而,HLA B 位点B13、B46抗原在存活10年以上供受者匹配HLA的分布频率显著低于存活10年以下患者.结论供受者HLA-A2、B5、B35和DR9抗原相容的移植,可能有益于肾移植受者的长期存活.【期刊名称】《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4(035)004【总页数】5页(P513-517)【关键词】HLA配型;肾移植;存活率【作者】郑瑾;薛武军;何晓丽;侯军;田晓辉;任莉【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肾病医院肾移植科,陕西西安710061;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肾病医院肾移植科,陕西西安710061;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肾病医院肾移植科,陕西西安710061;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肾病医院肾移植科,陕西西安710061;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肾病医院肾移植科,陕西西安710061;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肾病医院肾移植科,陕西西安710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92.5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 HLA)是HLA基因复合体所编码的产物,HLA基因复合体位于第6号染色体的短臂上,调节人体免疫反应和异体移植排斥反应。
HLA基因复合体是目前所知的最高度多态性的遗传系统,在抗原识别、提呈、免疫应答和调控等方面起重要作用,是导致同种异体移植排斥反应的主要抗原,也被称之为移植抗原[1]。
·综述·移植肾功能保护的免疫抑制策略唐茂芝,徐小松,周强,赵洪雯,刘宏(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科,重庆400038)器官移植是终末期器官功能衰竭最有效的替代治疗手段,提高移植物及移植受者的长期生存率是器官移植学科的主要研究目标,免疫抑制剂是维持移植物存活的最关键环节。
移植肾丢失率以每年约5%的速度递增,影响移植肾存活的很多关键因素都与免疫抑制剂有关。
免疫抑制剂是对机体免疫反应具有抑制作用的药物,能影响移植免疫相关细胞(主要是T细胞和B细胞)的增殖及功能,降低免疫应答以达到维持移植物存活的目的。
因此,优化的免疫抑制策略指针对免疫应答不同阶段、不同靶点联合使用免疫抑制剂,协同免疫抑制效果,与此同时可降低免疫抑制剂量,降低感染风险,减少移植相关并发症。
1 影响移植肾功能因素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维护存在众多影响因素,包括可控及不可控因素,也存在潜在的未知风险,我们维护移植肾功能需要对影响移植肾功能的危险因素做到细致筛查、早检测、勤监测以及积极应对。
目前明确的可影响移植肾功能的因素包括:①围术期相关因素:供肾质量、配型不佳、高致敏状态、外科手术并发症、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elayed graft function,DGF)。
②免疫抑制剂相关因素:剂量不足或过量、治疗药物浓度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不足、肾毒性。
③维持治疗相关因素:肾小球疾病复发、慢性移植肾病、各类移植排斥反应、代谢综合征、依从性、药物不良反应处理、精神心理-社会因素等[1-5]。
2 移植免疫诱导阶段优化策略2.1 单克隆抗体:临床常用IL-2受体拮抗剂(interleukin-2 receptor antagonists,IL-2RA),国内常用药物为巴利昔单抗,其机制为IL-2RA具有高亲和力、特异性竞争性封闭限制IL-2受体,阻断T细胞活化信号,能有效抑制急性排斥反应发生。
龙源期刊网 肾移植你了解多少作者:戴菁菁来源:《大众健康》2004年第02期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不久前为一对夫妻做了一台在国内十分少见的活体肾脏移植手术。
26岁的张磊将自己的一个肾脏献给了小他一岁的妻子尹鲜花。
目前二人已经回到延吉老家,身体都很正常。
据主持这台手术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主任王晓峰教授介绍,目前需要做肾移植手术的病人并不在少数,在我国主要以尸体肾移植为主。
移植肾的一年存活率都在90%以上,5年存活率在70%以上,存活时间在10年以上的也有50%。
像张磊和尹鲜花这样的活体之间的肾移植在国外已经很普遍了。
而国内进行活体移植的还非常少,只有1%到2%。
与尸体肾移植相比,活体肾移植的肾脏功能恢复更快,存活时间更长。
■什么样的病人可以做肾移植绝大部分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都可以做肾移植手术,但手术前要经过全面严格的检查。
如果患者有活动性肝炎、结核、溃疡等疾病则不适合做肾移植手术,因为除捐肾者为患者的同卵双胞胎外,其他病人在术后需要长期服用激素等抗排斥的药物,这些药物对上述疾病会有加速病情恶化的作用。
因此有这些疾病的患者,医生是不会建议其做肾移植手术的。
另外,适合做手术的病人年龄一般都在成年以后到60岁左右。
对于七八十岁的老人一般也不建议其做肾移植手术,因为年龄过大,身体各方面机能减退,不一定能经受得起手术的打击。
■什么人可以捐肾活体肾移植的捐肾者一般都是亲属,首先是要有相同的血型,组织配型也应相对匹配,年龄在成年至50岁之间,身体健康,并且体内的两只肾都必须功能正常。
王主任告诉记者,医院进行活体肾移植是非常谨慎的,将可能发生的不良后果告诉双方,比如张磊捐出一只肾后,另外一只肾就不能出毛病,否则可能还要重走肾移植的路。
而且对于医生来说,活体肾移植手术的风险要比尸体移植增加一倍,因为承担手术的是两个人,手术一旦失败,那影响的就是两个人。
王主任还针对“人的右肾功能更好”的传言进行了澄清,他说只要是健康的,人的两个肾功能是相同的,不存在孰好孰坏。
肾移植实验室检验的研究进展发表时间:2016-10-26T14:42:04.873Z 来源:《临床医学教育》2016年7月作者:魏成军[导读] 现就肾移植后的实验室检验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山东省潍坊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山东潍坊 261041【中图分类号】R6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7-028-02肾移植是当前终末期尿毒症患者所采取的治疗措施之一。
肾移植的发展分为实验研究阶段和临床应用阶段,试验研究阶段在1902~1936年,临应用阶段自1937年至今。
经过多年发展,目前我国肾移植患者一年的短期生存率达到90%以上,在个别中心达到95%,但是,只有50%左右的患者能存活10年或10年以上。
移植后的急性排斥反应(acute rejection,AR)仍然是肾移植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也是导致慢性排斥反应和移植物丧失功能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1]。
排斥反应诊断的目的是尽可能快的做出早期诊断,并将其当作开始治疗的指标,最好在发生之前能够做出预测,防患于未然。
急性排斥反应治疗方法的选择也给诊断方法带来必然的影响,与之相应的更为完备的急性排斥反应诊断方法的确立是当今移植医疗的迫切需要。
现就肾移植后的实验室检验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常规实验室检查1.1 血肌酐比原来水平值升高26.5-40.0μmol/L 或升高值超过原来的25%,如连续两日均升高而无其他原因,应高度怀疑急性排斥反应。
1.2 出现蛋白尿、血尿或蛋白尿、血尿增多,可有肾小管上皮细胞和(或)较多的尿路脱落细胞,尿淋巴细胞增多(超过2万/h),可怀疑急性排斥反应。
1.3 血白细胞增多,以淋巴细胞为主,血红蛋白轻度下降,可怀疑急性排斥反应。
2 非侵袭性的检测方法2.1 联合检测尿微量蛋白在肾脏疾病中,不仅有尿蛋白量的改变而且可能存在尿蛋白成分的异常,联合检测尿微量蛋白可以评价移植肾功能。
Steiner等认为,移植术后早期蛋白尿,即使一过性或微量蛋白尿也影响移植肾的长期存活,持续性蛋白尿可以作为评价肾移植长期预后的指标。
移植肾长期存活与慢性移植肾功能减退相关问题的临床问答①季曙明
【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年(卷),期】2009(013)018
【摘要】@@ 1 慢性移植肾发生功能减退的常见因素?rn慢性移植肾功能减退包含有多种致病因素,即提示移植肾损害实际上是免疫和非免疫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比方说,来自一名65岁高血压脑卒中事件老年患者的供肾术后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DGF),而另一名来自20岁创伤青年的供肾在术后立即恢复功能,这2例移植.肾的远期存活情况当然是不可相提并论的.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像供肾年龄及状态是移植后早期肾功能恢复与否的重要因素.不可忽视的一种原因是供受者之间匹配的差异:儿童供肾移植至成年患者,移植肾不能承受成年人的肾脏灌注压及代谢增长要求.使长期存活率降低.
【总页数】1页(P3424)
【作者】季曙明
【作者单位】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江苏省南京市,210002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移植肾长期存活受者体内人白细胞抗原抗体对移植肾功能的影响 [J], 曾毅刚;刘志宏;范昱;秦燕;丁言德;沈瑾;邱建新
2.老年患者移植肾长期存活的临床研究 [J], 邱实;刘龙;向军;疏光磊
3.霉酚酸酯加百令胶囊在慢性移植肾功能减退中的临床观察 [J], 周华;黄丽萍;王振
兴;贾志缃;李宁;武小桐;陈再彬
4.肾移植后血清尿酸水平对移植肾功能及长期存活的影响分析 [J], 郭挺
5.肾移植后血清尿酸水平对移植肾功能及长期存活的影响分析 [J], 郭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在肾移植配型中的分析
曹达家;夏晓勤;詹勇
【期刊名称】《实验与检验医学》
【年(卷),期】2006(0)S1
【摘要】HLA是目前已知的具有最复杂多态性的人类基因系统。
在肾移植中移植物存活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供者与受者之间HLA型别相合的程度。
因此HLA配型能显著改善移植物长期生存的意义,肾脏的所有组织上均有HLA-I类抗原的表达,而在肾小球、肾小管、内皮等部分组织中均有HLA-II类抗原表达,因此有关HLA配型对肾移植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结合我院33例肾移植病例配型作一分析如下。
【总页数】1页(P639-639)
【关键词】肾移植;移植配型;长期存活;急性排斥反应;移植物存活;长期生存;免疫抑制剂;多态性;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系统
【作者】曹达家;夏晓勤;詹勇
【作者单位】江西省九江市中医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92;R699.2
【相关文献】
1.人类白细胞抗原--氨基酸残基配型在肾移植中的应用 [J], 周辉;谢晋良;龚志军;梁婷;唐发清;唐银
2.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氨基酸残基配型在角膜移植供受体选择中的应用 [J], 陈梅珠;惠延年
3.术前人类白细胞抗原致敏状况交叉配型与肾移植效果的关系--附167例报告 [J], 王彬;何小丽;薛武军;冯新顺
4.人类白细胞抗原-氨基酸残基配型标准在肾移植中的临床应用 [J], 吴海啸;刘志宏;马拥军;徐瑞龙;谭建明
5.尸肾移植中人类白细胞抗原-Ⅱ类配型 [J], 严力行;傅启华;朱俊;寿张飞;陈江华;朱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尿毒症合并肾盂癌、膀胱癌肾移植术后长期存活1例
曾志强;刘龙;范连慧
【期刊名称】《沈阳部队医药》
【年(卷),期】2005(018)003
【摘要】1病例报告患者女,40岁。
1995年诊断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
行保守治疗无效。
1996年8月查血肌酐1000μmol/L以上,开始血液透析。
1997年2月出现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于我院行B超和膀胱镜检查,发现膀胱三角后区有两枚乳头状肿物,分别为2.0cm×2.0cm和3.0cm×3.0cm。
有蒂。
行腔内膀胱肿瘤电切术。
术后病理回报:移行上皮癌Ⅰ~Ⅱ级。
【总页数】1页(P164)
【作者】曾志强;刘龙;范连慧
【作者单位】沈阳军区总医院泌尿外科11001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92.5
【相关文献】
1.肾移植术后抗HLA-II类抗体对移植肾长期存活的影响研究 [J], 贾保祥;田野
2.抗人类白细胞抗原抗体对肾移植术后长期存活受者移植肾功能的影响 [J], 贾保祥;康颖;刘杰;徐秀红;于清
3.肾移植术后长期存活患者群体反应性抗体的研究 [J], 贾保祥;林俊;田野
4.匹配HLA位点对肾移植术后长期存活的影响 [J], 郑瑾;薛武军;何晓丽;侯军;田晓辉;任莉
5.肾移植术后抗HLA-Ⅱ类抗体阳性患者与移植肾功能和长期存活的研究 [J], 康颖;贾保祥;刘杰;徐秀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及其抗体监测在亲属活体供肾移植中的应用曾文涛;傅茜;刘龙山;王长希【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年(卷),期】2009(013)044【摘要】BACKGROUND: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is an important impact factor of kidney transplant outcome.Preoperative anti-HLA antibody detection attributes to screen out presensitizedpatients.OBJECTIVE:To demonstrate the effect of HLA matching combined with anti-HLA antibody detection in living donor kidney transplantation(LDKT).DESIGN,TIME AND SETTING:A single sample observation and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at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between February 2004 and September 2007.PARTICIPANTS:Totally 66 patients underwent living related kidney transplantation was selected,including 27 male and 39 female donors,aged 19-66 years,and 50 male and 16 female recipients.METHODS:HLA antigens including A,B and DR genotypes were determined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equence specific plement-dependentcytotoxicity(CDC)was preoperatively applied to do cross-match between the donor and recipient.Methylprednisolone plus anti-CD25 monoclonal antibody or antithymocyte globulin was utilized for immunity induction therapy intraoperative as well as early stage after operation.The tripletherapy regimens of ciclosporin A/Tacrolimus combined with mycophenolate and prednisone was utilized for maintenance immunosuppressive therapy.MAIN OUTCOME MEASURES:Panel reactive antibody(PRA)in recipients was monitored by enzyme-linked immune absorbent(ELISA)assay,transplant outcome and the acute rejection status of patients underwent different immunosuppression agent were analyzed.RESULTS:In 66 living kidney transplant recipients,60 recipients were HLA mismatched at 0-3 MM and 6 HLA mismatched at 4-6 MM.In the 60 patients with 0-3 MM,3 developed delayed graft function(DGF,5%)and 4 developed acute rejection(AR,7%).In the 6 patients with 4-6 MM,1 developed DGF(17%)and 2 developed AR(33%)respectively.The incidence of DGF and AR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0-3 MM group and 4-6 MM group(P<0.05).In addition,different immunosuppression agent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DGF and AR(P>0.05).All AR patients were reversed after pulse therapy of methylpredisone and anti-thymus globulin.Three presensitized patients were dynamically monitored to determine PRA level.One of them presented stable PRA level with stable graft function.Although another two patients preoperativeiy turned into PRA negative naturally or after plasmapheresis therapy,AR occurred after transplantation due to PRA rebound.CONCLUSION:HLA matching has close correlation with DGF and AR in living-related kidney transplantation.Preoperatively HLA matching and anti-HLA antibody monitoring are important for living related kidney transplant,especially for presensitized recipients.%背景: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是影响肾移植效果的重要因素,其抗体检测有助于筛查术前致敏者.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联合抗人类白细胞抗原抗体监测在亲属活体供肾移植中的应用价值.设计、时间及地点:单一样本观察,病例回顾性分析,于2004-02/2007-09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完成.对象:选择同期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亲属活体供肾者、首次肾移植者66例,供者男27例,女39例,年龄19~66岁;受者男50例,女16例.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拟行亲属活体肾移植的供、受者人类白细胞抗原A,B,DR抗原分型,采用补体依赖微量细胞毒性试验于术前行交叉配型.采用甲泼尼龙联合抗CD25单克隆抗体或抗胸腺细胞球蛋白于术中和术后早期作免疫诱导治疗,采用以环孢素A或他克莫司为主联合吗替麦考酚酯和泼尼松的三联方案作维持性免疫抑制治疗.主要观察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筛查和监测受体的群体反应性抗体;检测肾移植效果及不同免疫抑制方案患者急性排斥情况.结果:66例亲属活体供肾移植中,供受者人类白细胞抗原A,B,DR配型错配数分别为0~3个60例,4~6个6例.在0~3错配数受体中,术后3例(5%)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4例(7%)发生急性排斥.在4~6错配数受体中,术后1例(17%)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2例(33%)急性排斥.人类白细胞抗原0~3错配数和4~6错配数两组比较,其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和急性排斥发生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不同免疫抑制治疗方案对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和急性排斥发生率无显著影响(P>0.05).所有急性排斥患者经甲泼尼龙和/或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等治疗后逆转.对3例术前预致敏受者术后定期监测群体反应性抗体变化:1例群体反应性抗体水平无明显变化,移植肾功能顺利恢复;2例术前经血浆置换后转阴或自然转阴,术后发生急性排斥,经甲泼尼龙、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等治疗后逆转.结论:亲属活体供肾组织配型中,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与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等相关.术前组织配型及抗人类白细胞抗原抗体动态监测对于亲属活体供肾移植特别是预致敏受者很重要.【总页数】5页(P8623-8627)【作者】曾文涛;傅茜;刘龙山;王长希【作者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实验中心,广东省广州市,510080;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实验中心,广东省广州市,510080;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实验中心,广东省广州市,510080;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广东省广州市,5100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B17【相关文献】1.液态芯片技术检测抗人类白细胞抗原抗体抗主要组织相容性Ⅰ类相关链A位点抗体在移植肾围手术期急性抗体介导性排斥反应中的应用 [J], 周文强;王新颖;匡国杰;武洪文;石炳毅;韩永;钱叶勇;蔡明;肖漓;王强;许晓光;黄海燕2.肾移植患者抗人类白细胞抗体配型与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及移植肾存活的关系 [J], 李留洋;赵明;陈剑荣;钱俊;李民;孙尔维;郭颖;岳良升;范礼佩;陈桦3.群体反应性抗体与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在肺移植中的应用 [J], 张璟;洪志鹏;尹小川;李定彪;段晋;黄韬;余庆鹤;杨学庆4.人白细胞抗原配型在肾移植中的应用 [J], 王庆华[1];谭建明[2];吴卫真[3];林荣禧[4]5.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与群体反应性抗体检测在心脏移植中的应用进展 [J], 潘荪;李军;王春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人类白细胞抗原-G5对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的影响李聪然;肖漓;石炳毅;李州利;王爽;詹胜利;蔡明【期刊名称】《解放军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35)001【摘要】目的观察和比较人类白细胞抗原-G5(humanleukocyteantigenG5,HLA—G5)不同表达水平对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elayedgraftfunction,DGF)的影响。
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方法(ELISA)检测HLA—G5在肾移植受者体内表达情况,分析对比HLA—G5不同表达组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的发生率。
结果。
肾移植术后HLA—G5高表达组无1例发生DGF,而低表达组发生率为57%(P〈0.05)。
结论DGF的发生与HLA—G5表达水平密切相关,HLA—G5可能通过减少排斥反应减少DGF的发生。
【总页数】3页(P46-48)【作者】李聪然;肖漓;石炳毅;李州利;王爽;詹胜利;蔡明【作者单位】解放军第309医院全军器官移植研究所,北京10009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92【相关文献】1.人类白细胞介素-2与白细胞介素-7对体外诱导抗原肽SLYNTVAT特异性T淋巴细胞的影响 [J], 朱建蒙;2.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5在CD8+和CD4+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状况与重度子痫前期的相关性 [J], 徐哲;王心;尚丽新;王晶;霍晓溪;吴楠3.人类白细胞抗原-G5对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的影响 [J], 李聪然;肖漓;石炳毅;李州利;王爽;詹胜利;蔡明4.雷公藤多甙和白细胞介素-1 0对人树突状细胞表面人类白细胞抗原-DR和CD80表达及白细胞介素-12 p40转录和分泌的影响 [J], 王胜军;姚堃;谢芳艺;季晓辉;彭光勇5.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B'亚型感染者人类白细胞抗原Ⅰ类基因对病毒载量的影响[J], 马永莉;陈燕丽;郝金娟;阮玉华;邵一鸣;洪坤学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持续免疫抑制药物治疗对移植肾成活的作用
邓卓译;易庆校
【期刊名称】《哈尔滨医药》
【年(卷),期】1996(016)002
【摘要】肾移植受者需要长期持续免疫抑制治疗来预防移植物排斥。
为了降低有害的副作用,故采用免疫抑制药物联合使用。
不同药物治疗方法对移植肾长期存活的作用尚无定论,对12000多名于移植术后即开始接受三联药物免疫抑制治疗(环孢菌素、类固醇和硫唑喋呤)的患者进行了观察研究。
对进行了一年免疫抑制治疗的移植肾及患者超过5年后的生存率进行了分析。
【总页数】3页(P48-50)
【作者】邓卓译;易庆校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99.205
【相关文献】
1.低剂量钙调磷酸酶抑制剂联合西罗莫司的四联免疫抑制方案在治疗慢性移植肾肾病中的应用 [J], 王沫;何辉;胡建敏;刘永光;赵明;郭颖
2.免疫抑制方案中他克莫司联合缬沙坦对慢性移植肾失功患者肾功能、脂代谢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J], 刘琴; 邹和群
3.移植肾功能保护的免疫抑制策略 [J], 唐茂芝; 徐小松; 周强; 赵洪雯; 刘宏
4.持续低温机械灌注保存移植肾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J], 张飞;廖贵益
5.益肾活血解毒方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慢性移植肾损伤临床研究 [J], 王锁刚;娄丽霞;张楠;翟琼瑶;王光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