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章作业答案(整理).ppt
- 格式:ppt
- 大小:1.11 MB
- 文档页数:32
第四章作业答案4.1 解释概念:主存、辅存,Cache, RAM, SRAM, DRAM, ROM, PROM ,EPROM ,EEPROM CDROM, Flash Memory.解:1主存:主存又称为内存,直接与CPU交换信息。
2辅存:辅存可作为主存的后备存储器,不直接与CPU交换信息,容量比主存大,速度比主存慢。
3 Cache: Cache缓存是为了解决主存和CPU的速度匹配、提高访存速度的一种存储器。
它设在主存和CPU之间,速度比主存快,容量比主存小,存放CPU最近期要用的信息。
4 RAM; RAM是随机存取存储器,在程序的执行过程中既可读出信息又可写入信息。
5 SRAM: 是静态RAM,属于随机存取存储器,在程序的执行过程中既可读出信息又可写入信息。
靠触发器原理存储信息,只要不掉电,信息就不会丢失。
6 DRAM是动态RAM,属于随机存取存储器,在程序的执行过程中既可读出信息又可写入信息。
靠电容存储电荷原理存储信息,即使电源不掉电,由于电容要放电,信息就会丢失,故需再生。
7ROM: 是只读存储器,在程序执行过程中只能读出信息,不能写入信息。
8 PROM: 是可一次性编程的只读存储器。
9 EPROM 是可擦洗的只读存储器,可多次编程。
10 EEPROM: 即电可改写型只读存储器,可多次编程。
11 CDROM 即只读型光盘存储器。
12 Flash Memory 即可擦写、非易失性的存储器。
4.3存储器的层次结构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要分这些层次?计算机如何管理这些层次?答:存储器的层次结构主要体现在Cache—主存和主存—辅存这两个存储层次上。
Cache—主存层次在存储系统中主要对CPU访存起加速作用,即从整体运行的效果分析,CPU访存速度加快,接近于Cache的速度,而寻址空间和位价却接近于主存。
主存—辅存层次在存储系统中主要起扩容作用,即从程序员的角度看,他所使用的存储器其容量和位价接近于辅存,而速度接近于主存。
第四章生产者选择(1)一、选择题1、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是( D )A.存在技术进步B.生产技术水平不变C.只有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D.B与C2、当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时,( A )A.平均产量增加B.平均产量减少C.平均产量不变D.平均产量达到最低点3、在规模报酬不变阶段,若劳动的使用量增加10%,资本的使用量不变,则( D )A.产出增加10% B.产出减少10% C.产出的增加大于10% D.产出的增加小于10%4、当劳动的(L)总产量下降时,( C )A/劳动的平均产量为负B劳动的平均产量为零C劳动的边际产量为负D劳动的边际产量为零5、当劳动的平均产量为正但递减时,劳动的边际产量是( D )A正 B 零C负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种说法是( B )A只要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一定是负数B只要边际产量减少,总产量一定也减少C随着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将趋于下降D边际产量曲线一定在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与之相交7、当劳动L的边际产量为负时,我们是处于( C )A L的第一阶段B L的第二阶段C 的第三阶段D 上述都不是8、等产量曲线是指在这条曲线上的各点代表(D )A.为生产同等产量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比例是不能变化的B.为生产同等产量投入要素的价格是不变的C.不管投入各种要素量如何,产量总是相等的D.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所能生产的产量都是相等的9、如果连续地增加某种生产要素,在总产量达到最大时,边际产量曲线( D )A. 与纵轴相交B. 经过原点C. 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D. 与横轴相交10、如果等成本线与等产量线没有交点,那么要生产等产量曲线所表示的产量,应该(B )A. 增加投入B. 保持原投入不变C. 减少投入D. 上述均不正确11、等成本曲线围绕着它与纵轴(Y)的交点逆时针移动表明( C )A生产要素Y的价格上升了B生产要素X的价格上升了C生产要素X的价格下降了D生产要素Y的价格下降了四、分析讨论题1、已知生产函数Q=AL1/3K2/3,判断:(1)在短期生产中,该生产函数是否受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支配?(提示判断dMP/dL 的值是大于零还是小于零)(2)长期属于规模报酬的哪一种类型?解:(1)因为Q=F(L、K)=AL1/3K2/3,于是有:F(tL、tK)= A(tL)1/3(tK)2/3=t·F(L、K)所以,生产函数Q=AL1/3K2/3属于规模报酬不变的生产函数。
第四章生产者选择(1)一、选择题1、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是( D )A.存在技术进步B.生产技术水平不变C.只有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D.B与C2、当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时,( A )A.平均产量增加B.平均产量减少C.平均产量不变D.平均产量达到最低点3、在规模报酬不变阶段,若劳动的使用量增加10%,资本的使用量不变,则( D )A.产出增加10% B.产出减少10% C.产出的增加大于10% D.产出的增加小于10%4、当劳动的(L)总产量下降时,( C )A/劳动的平均产量为负B劳动的平均产量为零C劳动的边际产量为负D劳动的边际产量为零5、当劳动的平均产量为正但递减时,劳动的边际产量是( D )A正 B 零C负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种说法是( B )A只要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一定是负数B只要边际产量减少,总产量一定也减少C随着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将趋于下降D边际产量曲线一定在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与之相交7、当劳动L的边际产量为负时,我们是处于( C )A L的第一阶段B L的第二阶段C 的第三阶段D 上述都不是8、等产量曲线是指在这条曲线上的各点代表(D )A.为生产同等产量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比例是不能变化的B.为生产同等产量投入要素的价格是不变的C.不管投入各种要素量如何,产量总是相等的D.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所能生产的产量都是相等的9、如果连续地增加某种生产要素,在总产量达到最大时,边际产量曲线( D )A. 与纵轴相交B. 经过原点C. 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D. 与横轴相交10、如果等成本线与等产量线没有交点,那么要生产等产量曲线所表示的产量,应该(B )A. 增加投入B. 保持原投入不变C. 减少投入D. 上述均不正确11、等成本曲线围绕着它与纵轴(Y)的交点逆时针移动表明( C )A生产要素Y的价格上升了B生产要素X的价格上升了C生产要素X的价格下降了D生产要素Y的价格下降了四、分析讨论题1、已知生产函数Q=AL1/3K2/3,判断:(1)在短期生产中,该生产函数是否受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支配?(提示判断dMP/dL 的值是大于零还是小于零)(2)长期属于规模报酬的哪一种类型?解:(1)因为Q=F(L、K)=AL1/3K2/3,于是有:F(tL、tK)= A(tL)1/3(tK)2/3=t·F(L、K)所以,生产函数Q=AL1/3K2/3属于规模报酬不变的生产函数。
第4章 思考题参考答案【4-1】为什么轴心受拉构件开裂后,当裂缝增至一定数量时,不再出现新的裂缝?在裂缝处的混凝土不再承受拉力,所有拉力均由钢筋来承担,钢筋通过粘结力将拉力再传给混凝土。
随着荷载的增加,裂缝不断增加,裂缝处混凝土不断退出工作,钢筋不断通过粘结力将拉力传给相邻的混凝土。
当相邻裂缝之间距离不足以使混凝土开裂的拉力传递给混凝土时,构件中不再出现新裂缝。
【4-2】如何确定受拉构件的开裂荷载和极限荷载?(1) 当0t t εε=时,混凝土开裂,这时构件达到的开裂荷载为:000(1)tcr c t c E t N E A E A εαρε==+(2) 钢筋达到屈服强度时,构件即进入第Ⅲ阶段,荷载基本维持不变,但变形急剧增加,这时构件达到其极限承载力为:tu y s N f A =【4-3】 在轴心受压短柱荷载试验中,随着荷载的增加,钢筋的应力增长速度和混凝土的应力增长速度哪个快?为什么?(1)第Ⅰ阶段,开始加载到钢筋屈服。
钢筋增长速度较快。
此时若忽略混凝土材料应力与应变关系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则钢筋与混凝土的应力分别为s E ε和c E ε,由于s c E E >,因此钢筋增长的速度较快,若考虑混凝土非线性的影响,此时混凝土应力与荷载关系呈一条上凸的曲线,则钢筋增长的速度相对混凝土更快。
(2)第Ⅱ阶段,钢筋屈服到混凝土被压碎。
混凝土增长速度较快。
当达到钢筋屈服后,此时钢筋的应力保持不变,增加的荷载全部由混凝土承担,混凝土的应力加速增加,应力与荷载关系由原来的上凸变成上凹。
(图4-9)【4-4】如何确定轴心受压短柱的极限承载力?为什么在轴压构件中不宜采用高强钢筋?(1)当00.002εε==时,混凝土压碎,短柱达到极限承载力cu c y s N f A f A ''=+(2)由于当轴压构件达到极限承载力时00.002sεεε'===,相应的纵筋应力值为:32200100.002400/s s s E N mm σε''=≈⨯⨯=由此可知,当钢筋的强度超过2400/N mm 时,其强度得不到充分发挥,因此不宜采用高强钢筋。
分析化学(高教第五版)课后习题第四章答案(整理排版20页)第四章习题习题4-14.1 下列各种弱酸的p K a 已在括号内注明,求它们的共轭碱的pKb ;(1)HCN(9.21);(2)HCOOH(3.74);(3)苯酚(9.95);(4)苯甲酸(4.21)。
解: (1) HCN p K b =14-9.25=4.79 (2) HCOOH p K b =14-3.74=10.26 (3) 苯酚pK b =14-9.95=4.05 (4) 苯甲酸pK b =14-4.21=9.794.2. 已知H 3PO 4的p K a =2.12,p K a =7.20,p K a =12.36。
求其共轭碱PO 43-的pK b1,HPO 42-的pK b2.和H 2PO 4- 的p K b3。
解:PO 43- pK b =14-12.36=1.64 HPO 42- pK b =2.14-7.20=6.80H 2PO 4- pK b =14-2.12=11.884.3 已知琥珀酸(CH 2COOH)2(以H 2A 表示)的p K al =4.19,p K b1=5.57。
试计算在pH4.88和5.0时H 2A 、HA -和A 2-的分布系数δ2、δ1和δ0。
若该酸的总浓度为0.01mol ·L -1,求pH =4.88时的三种形式的平衡浓度。
解: pH=4.88 〔H +〕=1.32×10-55655252521046.61069.21032.11046.6)1032.1()1032.1()(------2++??=A H δ=0.1455655255511046.61069.21032.11046.6)1032.1(1046.61032.1)(--------++?=HA δ =0.71056552565201046.61069.21032.11046.6)1032.1(1096.21046.6)(--------++?=A δ=0.145 pH=55655252521046.61069.2100.11046.6)100.1()100.1()(------2++??=A H δ =0.1095655255511046.61069.2100.11046.6)100.1(1046.6100.1)(--------++?=HA δ =0.70256552565201046.61069.2100.11046.6)100.1(1096.21046.6)(--------++?=A δ =0.189pH=4.88 c (H 2A)=0.01mol·L -1 c (H 2A)=0.145×0.01=1.45×10-3mol·L c (HA -)=0.710×0.01=7.10×10-3mol·Lc (A 2-)=0.145×0.01=1.45×10-3mol·L -14.4 分别计算H 2CO 3(p K a1=6.38,pK a2=10.25)在pH=7.10,8.32及9.50时,H 2CO 3,HCO 3-和CO 32-的分布系数δ2` δ1和δ0。
《电路原理》作业答案第⼀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练习题1-1说明题1-1图(a)、(b)中:(1)u、i的参考⽅向是否关联?(2)ui乘积表⽰什么功率?(3)如果在图(a)中u>0、i<0;图(b)中u>0、i>0,元件实际发出还是吸收功率?(a)(b)题1-1图解:(1)图(a)中电压电流的参考⽅向是关联的,图(b)中电压电流的参考⽅向是⾮关联的。
(2)图(a)中由于电压电流的参考⽅向是关联的,所以ui乘积表⽰元件吸收的功率。
图(b)中电压电流的参考⽅向是⾮关联的,所以ui乘积表⽰元件发出的功率。
(3)图(a)中u>0、i<0,所以ui<0。
⽽图(a)中电压电流参考⽅向是关联的,ui乘积表⽰元件吸收的功率,吸收的功率为负,所以元件实际是发出功率;图(b)中电压电流参考⽅向是⾮关联的,ui乘积表⽰元件发出的功率,发出的功率为正,所以元件实际是发出功率。
1-4 在指定的电压u和电流i的参考⽅向下,写出题1-4图所⽰各元件的u和i的约束⽅程(即VCR)。
(a)(b)(c)(d )(e )(f )题1-4图解:(a )电阻元件,u 、i 为关联参考⽅向。
由欧姆定律u=Ri=104 i(b )电阻元件,u 、i 为⾮关联参考⽅向,由欧姆定律u = - R i = -10 i(c )理想电压源与外部电路⽆关,故 u = 10V (d )理想电压源与外部电路⽆关,故u = -5V(e )理想电流源与外部电路⽆关,故 i=10×10-3A=10-2A (f )理想电流源与外部电路⽆关,故i=-10×10-3A=-10-2A1-5 试求题1-5图中各电路中电压源、电流源及电阻的功率(须说明是吸收还是发出)。
(a )(b )(c )题1-5图解:(a )由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可知各元件的电压、电流如解1-5图(a )故电阻功率 10220W R P ui ==?=吸(吸收20W )电流源功率 I 5210W P ui ==?=吸(吸收10W )电压源功率U 15230W P ui ==?=发(发出30W )(b )由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和电流定律可得各元件的电压电流如解1-5图(b )故电阻功率 12345W R P =?=吸(吸收45W )电流源功率 I 15230W P =?=发(发出30W )电压源功率U 15115W P =?=发(发出15W )(c )由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和电流定律可得各元件的电压电流如解1-5图(c )故电阻功率 15345W R P =?=吸(吸收45W )电流源功率 I 15230W P =?=吸(吸收30W )电压源功率U 15575W P =?=发(发出75W )1-16 电路如题1-16图所⽰,试求每个元件发出或吸收的功率。
练习3-1(1)实训目的:经济业务的发生对会计等式的影响(2)实训资料:康达公司2002年6月份发生了下列经济业务:①收到外商投资计80 000元存入银行。
②以银行存款偿还银行借款(期限6个月)5 000元。
③将现金3 000元存入银行。
④向银行借款(期限9个月)2 000元,偿还前欠振华工厂购料款。
⑤以银行存款购入甲材料计1 000元。
⑥以银行存款归还短期借款2 000元。
⑦出售产品获得收入25 000元,货款存入银行存款户。
⑧投资者投入新设备1台,价值20 000元。
(3)实训要求:分析上列各项经济业务引起会计要素何种项目发生增减变动及其数额。
答案:(1)银行存款增加80 000实收资本增加80 000(2)短期借款减少5 000银行存款减少5 000(3)银行存款增加3 000现金减少3 000(4)应付账款减少2 000短期借款增加2 000(5)原材料增加1 000银行存款减少1 000(6)短期借款减少2 000银行存款减少2 000(7)银行存款增加25 000主营业务收入减少25 000(8)固定资产增加20 000实收资本增加20 000第三章练习练习一目的 : 会计假设、会计原则的辨析。
资料 : 某经济咨询所是由吴平、李一合伙创建的 , 最近发生了下列经济业务 , 并由会计作了相应的处理 :(1)6 月 10 日 , 吴平从咨询所出纳处拿了 260 元现金给自己的孩子购买玩具 , 会计将260 元记为咨询所的办公费支出 , 理由是 : 吴平是事务所的合伙人 , 咨询所的钱也有吴平的一部分。
(2 〉 6 月 15 日 , 会计将6 月 1--15 日的收入、费用汇总后计算出半个月的利润 ,并编制了财务报表。
((3 〉 6 月 20 日 , 事务所收到某外资企业支付的业务咨询费 2000 美元 , 会计没有将其折算为人民币反映 , 而直接记到美元账户中 , 该事务所日常收支以人民币为主。
第四章软件体系结构描述1、体系结构描述有哪些方法?有哪些标准和规范?体系结构描述方法:(1) 图形表达工具:由矩形框和有向线段组合而成。
(2) 模块内连接语言:将一种或几种传统程序设计语言的模块连接起来的语言。
(3) 基于软构件的系统描述语言:将软件系统描述成一种是由许多以特定形式相互作用的特殊软件实体构造组成的组织或系统。
(4) 软件体系结构描述语言:是参照传统程序设计语言的设计和开发经验,针对软件体系结构特点重新设计、开发和使用的专门的软件体系结构描述语言。
体系结构描述的标准和规范:IEEE P1471 :于2000年9月21日通过IEEE-SA标准委员会评审。
2、体系结构描述语言与程序设计语言有什么区别?体系结构描述语言(ADL)在充分继承和吸收传统程序设计语言的精确性和严格性特点的同时,还应该具有构造、抽象、重用、组合、异构、分析和推理等能力和特性。
◎构造能力:ADL能够使用较小的独立体系结构元素来建造大型软件系统;◎抽象能力:ADL使得软件体系结构中的构件和连接件描述可以只关注它们的抽象特性,而不管其具体的实现细节;◎重用能力:ADL使得组成软件系统的构件、连接件甚至是软件体系结构都成为软件系统开发和设计的可重用部件;◎组合能力:ADL使得其描述的每一系统元素都有其自己的局部结构,这种描述局部结构的特点使得ADL支持软件系统的动态变化组合;◎异构能力:ADL允许多个不同的体系结构描述关联存在;◎分析和推理能力:ADL允许对其描述的体系结构进行多种不同的性能和功能上的多种推理分析。
典型元素含义的比较:3、对一个你曾经开发过的软件系统进行考虑,如果要使用ADL对其体系结构进行描述,你会选择哪一种?为什么?答案略。
第3节生态工程基础巩固1.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的说法,错误的是( C )A.循环原理,在于使各种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可以顺利进行,尽量减少产生废弃物B.自生原理,是各种生物之间通过相互作用,使各种生物种群数量保持基本稳定C.整体原理,只考虑自然系统的规律,所有的人类活动必须完全以生态系统的稳定为核心D.协调原理,是指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适应解析:整体原理不仅要遵从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更要考虑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因为人类处在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复合而成的巨大系统中。
2.在设计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A )A.充分利用自然界的物质和能量B.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C.尽量减少有害生物的种类D.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解析:良性循环生态农业是最大限度地提高物质和能量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
3.下列实例中违背了协调原理的是( A )①引进的水葫芦泛滥成灾,太湖水体中生物的多样性受到严重影响②在我国北方地区引进柑橘树苗种植,树苗不能正常生长③过度放牧导致草场沙漠化④大量堆积生活垃圾,造成环境污染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解析:协调原理反映的是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平衡关系,①②③均涉及协调原理。
而④为生活垃圾与环境的关系,不属于协调原理涉及的范畴。
4.“菇—菜”立体栽培是充分利用温室大棚等设施的光、温度等环境优势,按照空间层次分布,形成优势互补和资源高效利用的生态农业模式之一,如图所示。
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C )A.图中X可代表CO2,Y可代表O2B.该生态系统中食用菌属于分解者C.菌渣作为有机肥为蔬菜提供了能量D.该模式遵循了循环原理等生态工程原理解析:菌渣作为有机肥,只能通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为蔬菜提供CO2和无机盐,蔬菜不能从菌渣中直接获取能量。
5.下列关于湿地生态恢复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C )A.该工程采用工程学和生态学措施相结合的方法B.要建立缓冲带,以尽量减少人类的干扰C.对湿地的恢复,只注意退耕还湿地或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可以D.湿地的恢复除利用生物工程手段外,还要依靠自然演替机制恢复其生态功能解析:湿地生态恢复工程采用工程学和生态学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如退耕还湿地、建立自然保护区、废水处理、点源和非点源污染控制、土地处理工程,以及动植物物种引进等,使受到干扰的湿地得以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