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2020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52.00 KB
- 文档页数:16
四川省成都市三年(2020-2022)中考语文一模分题型分层汇编-06名著阅读一、名著阅读1.(2020·四川成都·统考一模)阅读《骆驼祥子》有关情节,回答问题。
在小马儿身上,祥子似乎看见了自己的过去;在老者身上,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将来!他向来没有轻易撒手过一个钱,现在他觉得很痛快,为这一老一少买了十个包子。
发生在此情节前后决定祥子命运的情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每个情节的概括不超过10个字)2.(2020·四川成都·统考一模)金圣叹评价:“水浒一百八人,人有其声口。
”下面是《水浒传》中两位好汉在初会宋江时所说的话,各是谁?请结合阅读体验,作出判断并比较两人性格的不同。
A.他改口不叫“黑汉子”,直叫道:“我那爷,你何不早说些个,也教铁牛欢喜。
”B.洒家久闻阿哥大名,无缘不曾拜会,今日且喜认得阿哥。
答:A.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两人性格的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020·四川成都·统考一模)下面是选自《艾青诗选》的诗歌,哪一句诗属于他1978年以后第二个创作高峰的诗歌?请结合阅读体验,作出判断并简述理由。
A.阳光在照着雾在蒸化着香气在喷发着/我在沉思着感激着终于深情地唱出土地之歌……B.即使我们死后/尸骨都腐烂了/也要变成磷火/在荒野中燃烧4.(2020·四川成都·统考一模)阅读《水浒传》中的两段文字。
完成题目。
【甲】A连忙叫道:“师兄,不可下手!我有话说。
”智深听得,收住禅杖,两个公人呆了半响,动掸不得。
A道:“非干他两个事,尽是高太尉使陆虞钱分付他两个公人,要害我性命。
他两个怎么不依他。
你若打杀他两个,也是冤屈。
”【乙】A骂道:“奸贼,我与你自幼相交,今日倒来害我,怎不干你事!且吃我一刀。
”……将三个人头发结做一处,提入庙里来,都摆在山神面前供桌上。
词语运用(含成语)巴中市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文化是民族的根。
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积淀着久远的岁月印痕;它在春节缤纷的花炮中,在京剧斑斓的脸谱中,在书法醇美放入墨香中,在二胡悠扬的弓弦上,传扬在诗词浪漫的意境里。
A.绽放闪烁跳动飘散B.飘散绽放跳动闪烁C.闪烁跳动绽放飘散D.绽放闪烁飘散跳动【考点】23:词义辨析.【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相似、相近词语在意思上的细微差别,正确辨别他们的感情色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解答时联系上下文,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再运用排除法排除不符合句意的选项.【解答】“绽放”形容花开时由花蕾花瓣紧闭到展开的样子.形容缤纷的花炮用“绽放”,由此排除了BC项.“闪烁”光摇晃不定的样子,在京剧斑斓的脸谱中应用“闪烁”;接着应是飘散在书法醇美墨香中,跳动在弓弦上.故选:D.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人的一生,有艰难困苦的逆境,也有峰回路转....的风景B.小王同学在学校辩论会上引经据典、断章取义....,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C.他们两人的爱好、处事方法迥然不同....,谁也没法理解谁,谁也没法改变谁D.我市上下齐心协力,掀起“创卫”高潮,经过外璃粉刷、护栏改造、路面平整等系列改造,城市面貌焕然一新....【考点】49:成语.【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解答】A.正确.B.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指引用与原意不符,用在此处是色彩不当.C.正确.D.正确.故选B.5.结合语境理解句中加点词语,错误的一项是()A.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20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语出胡适《我的母亲》“混”在这里指苟且地生活.)B.他长到最茂盛的中年,他伸展出他如盖的浓荫.来荫庇..树下的优化芳草.(语出冰心《谈生命》.“隐蔽”指大树枝叶荫蔽阳光,比喻保护、照顾.)C.这几个纤夫头顶着火盆子...,拉了百八十里路,顶水又逆风,个顶个窝着一肚子饿火.(语出刘绍棠《蒲柳人家》.“火盆子”原指盛炭火等取暖的盆子,这里指毒热的太阳.)D.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语出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文明”在句中用作反语,实则野蛮之意.)【考点】22:字词的含义.【分析】此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解答此题学生要理解词义,弄清词语的常用用法,词性褒贬,尤其是与近义词用法上细微差别,结合具体语境及要求作答.【解答】A.他在写文章时已经是一个很有声誉和名望的大家了,却只是用“混“来形容自己,所以说是谦虚;B.正确;C.正确;D.正确.故选:A.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成都名师论坛”上,名师的教学与作家的演讲相得益彰....,让听众尽享文学之美.B.入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梁益建大夫,医术精湛,医德高尚,令同行肃然起...敬..C.国学泰斗季羡林先生深信开卷有益....,生前多次在不同场合倡导青少年要广泛阅读.D.正如演出前预料的那样,赵雷将歌曲《成都》演绎得荡气回肠,这让导演喜出望...外...【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成语的正确使用,要从成语的意思、感情色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角度考虑,同时结合语境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解答】A.使用正确,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符合语境.B.使用正确,肃然起敬:肃然:恭敬的样子;起敬:产生敬佩的心情.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C.使用正确,开卷有益:读书总有好处.符合语境.D.使用有误,喜出望外: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兴.与“正如演出前预料的那样”矛盾,不符合语境.故选:D【点评】做好本题学生要在学习过程中认真阅读,多积累课文中以及课外的成语和意思,学会恰当的使用.广安市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现在的电信诈骗案件如雨后春笋....,行骗者手段之隐蔽,蒙骗形式之多样,简直令人防不胜防!B.清晨,阳光活泼地溜进树丛,欢快地洒下一地金黄,树上的鸟儿也醒来了,忍俊..不禁..地欢叫着C.在“中国诗词大会”赛场,选手们自信满满,对答如流....,精彩的表现令观众由衷地赞叹D.峰环水抱的闽中古城,高高低低的房屋琳琅满目....,我们投宿的“幸福人家”坐落在绿树浓荫中【考点】49:成语.【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成语的正确使用,要从成语的意思、感情色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角度考虑,同时结合语境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解答】A.使用有误,雨后春笋:指春天下雨后,竹笋一下子就长出来很多.比喻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褒义词,不符合语境.B.使用有误,忍俊不禁:指忍不住要发笑.与后面的“欢笑”不符,不符合语境.C.使用正确,符合语境.D.使用有误,琳琅满目:满眼都是珍贵的东西.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不符合语境.故选:C广元市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语文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校.对(jiào)别墅.( shù)仙露琼.浆( qióng)B.萌.发( méng)嘹.亮( liáo)抑扬顿挫.( cuò)C.鲜妍.( yán)哺.乳(fǔ)一气呵.成( hē)D.菜畦.(qí) 思慕.(mù)惟妙惟肖.(xiào)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但是当冬天来临的时候,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会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B.在人类的生活中,恐惧是工作和休息的天敌,面对它,人类学会用勇气来争锋相对。
C.我沉浸在烦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喜悦。
D.“他哥哥来啦”奥楚蔑洛夫问,整个脸上洋溢着含笑的温晴,“哎呀,我还不知道呢!”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成都医务人员面对疫情毫不退缩,始终奋战在抗疫第一线,他们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B.清幽宁静的青城山是远近闻名的避暑胜地,炎炎夏日一到,八方游客就会接踵而至....。
C.川流不息....的锦江,古老而现代,它承载着成都的历史记忆,见证了蓉城的飞速发展。
D.地铁6号线尚未开通就已家喻户晓....,其科学而极具个性的设计引来无数关注的目光。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民生问题是今年“两会”的热点,受到了大家的高度关注,随时留心对此的新闻报道。
B.成渝两地联合举办的“爱成都·迎大运”绿道跑步活动,吸引了约一万左右市民参加。
C.成都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鼓励开展夜间消费活动,以此推动经济的增长和复苏。
D.惊闻成都文化名人流沙河先生离世,人们通过线上线下的多种方式寄托对先生的哀思。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5~8题。
专题07说明文、实用性文体阅读(解析版)【2020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10分)摩诃池,消逝的仙湖①陆游曾有诗写道:“摩诃古池苑,一过一销魂。
”翻开唐宋诗卷,你会发现“摩诃池”是一处被频频提到的成都胜境。
②摩诃池始建于隋朝,故址位于现天府广场至人民公园一带。
582年,蜀王杨秀建府城,命人在城内取土,留下巨大土坑,雨水渐积,终成大湖。
一位西城僧人见此湖而生感慨:“摩诃宫毗罗。
”“摩诃”指大,“宫毗罗”为龙,此语谓湖大有龙,故当时人们将此湖命名为“摩诃池”。
③摩诃池曾是成都最负盛名的游览胜地。
唐时,文人墨客,平民百姓,常至摩诃池泛舟游览,宴饮聚会。
杜甫寓居成都时,便是摩诃池的常客。
五代时,摩河池成为皇家宫廷后苑,被扩、大至千余亩。
彼时的花蕊夫人甚爱摩诃仙境,将其写入多首《宫词》。
宋时,摩诃池重回民间,桃花灼灼,杨柳依依,水波潋滟,游人如织。
“摩诃池上追游路,红绿参差春晚”,陆游常在摩诃美景中流连忘返。
④《北梦琐言》载:“韦皋镇蜀,常饮于摩诃之池。
”唐代地方官韦皋,不仅喜爱摩诃池的风光,还对摩诃池进行了改造。
书皋将解玉溪之水引入摩诃池,他的继任者又将金水河与摩诃池相连,河湖水网得以贯通。
以摩河池为枢纽,成都城内的水路交通系统最终形成,并与城外的锦江相连。
此后,城内城外,水路连通,水上运输日益成为成都工商业的主要运输方式。
⑤摩诃池还在战乱年代庇佑了一方百姓。
唐咸通十一年,南诏国军队攻成都,城郊百姓入城避难。
人口骤增,加上困守日久,致城内井水枯竭。
《资治通鉴》载,百姓“取摩诃池泥汁,澄而饮之”。
⑥可见,摩诃池不仅是甲,也是乙,还是丙。
遺憾的是,自宋代起,摩诃池开始衰落,逐渐被填充,所余水面越来越小。
明代,摩诃池仅在西南方向留下小块水面。
清代,唯有金水河尚存。
1914年,全水河被填充,摩诃池也就不复存在了。
”⑦唉!当杭州人荡舟烟雨空濠的西湖,当无锡人沉醉烟波浩渺的太湖,当南京人流连人文荟萃的玄武湖,你应知道,成都人也曾拥有声名远播的仙湖——摩诃池!(改写自《成都简史》) 10. 联系全文,在第六段甲、乙、丙三处分别填上恰当的内容。
语文试卷第Ⅰ卷(共70分)一、语文基础,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题卡上用铅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
(共12分。
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绯.红(fēi)狭隘.(yì)津.津有味(jīn)B.剔.透(tī)步骤.(zhòu)既往不咎.(jiù)C.濒.临(bīn)颈.椎(jīng)载.歌载舞(zǎi)D.庇.护(pì)广袤.(mào)中流砥.柱(jīn)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四川成都的杜甫草堂,古木参天,竹林掩映,环境十分清幽静谧。
B.素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的《兰亭序》是学习行书的首先字帖。
C.面对圆明园的断壁残垣,我们坚定了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信念。
D.垃圾分类即能回收可再利用资源,又有利于环保,可谓两全其美。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或俗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重庆合川区三汇天然石体,虽不与云南石林壮观奇绝,也不与湘西红石林古朴秀雅,却也形态万千,别具匠心....。
B.他出射于书画世家,自幼便随研究敦煌艺术的父亲出入莫高窟,耳.濡目染...,最终选择了用线条的色彩演绎人生。
C.玉不琢不成器......,一个运动员天赋再好,如果没有教练的悉心心指导和严格训练,也难以超越自我,取得优异成绩。
D.柳敬亭拜说书艺人莫后光为师,虚心学习,说书技艺炉火纯青,成为扬州评话的一代宗师,真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4.在下面语段中,一次填入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沙漠地区的兀鹰个个都是捕猎高手,却很少单独出去,这与沙漠地区自然环境恶劣有很大关系,这种环境下,为了避免被天敌捕获,许多弱小运动都有很强的逃生能力,兀鹰来说,想获得足够食物,单干就不如合作。
A.因为但是只要 B.所以因此只要C.因为因此如果 D.所以但是如果5.结合语境修改画线病句,最恰当的一项是()在现代工业社会,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过多燃烧,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急剧增加,二氧化碳具有吸热和隔热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了一个无形的“玻璃罩”,太阳辐射到地球的热量向外层空间无法发散,造成地球表面温度升高,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温室效应”。
2020年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中考语文二诊试卷一、基础知识与运用(12分)(每小题3分)1.(3分)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瞥.见(piē)愧怍.(zuò)未雨绸缪.(móu)B.告罄.(qìng)锃.(chèn)亮拈.轻怕重(niān)C.间.或(jiàn)褴褛.(lǚ)戛.然而止(jiá)D.广袤.(mào)镌.刻(juān)相形见绌.(chù)2.(3分)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晾起波浪的飞沫。
B.第一群大雁一旦来到这里,它们便向每一个迁徒的雁群暄嚷着发出邀请。
C.富有创造力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D.将受到历史治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
3.(3分)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一个人如果目空一切....,一意孤行,就很容易停滞不前,甚至迷失方向。
B.疫情已对经济形势造成较大冲击,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同样面临巨大挑战,恢复经济社会活力刻不容...缓.。
C.最近各地出现了不少个性鲜明的“网红书店”,但在纷至沓来....的顾客中,有不少是“到此一游”的打卡拍客。
D.锦屏山森林公园峰峦峭拔,谷壑幽深,郁郁葱葱的树木鳞次栉比....。
这个大型天然氧吧,让市民有了驻足流连愉悦身心的处所。
4.(3分)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近年来在教育部门大力扶持下,使得中小学书法教育蓬勃发展,学生书写水平大幅提高。
B.前不久,Facebook和Twitter还删除了近千个支持香港警察、反对暴力的中国账户给封了。
C.“没有生而英勇,只是选择无畏”,感谢你们在武汉人民遭遇疫情的困难时刻,迎难而上、冲锋在前,以命搏命、舍命相助,用大爱温暖了整座城。
D.“非遗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在全市中小学生中掀起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情。
保密★启用前2020年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高中、中职、五年制专科)招生考试语文科试题特别提示:1.本卷为语文试题单,共31个题(含作文题),满分150 分,共8 页。
考试时间150 分钟。
2.考试采用闭卷形式,用笔在特制答题卡上答题,不能在本题单上作答。
3.答题时请仔细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并根据本题单各题的编号在答题卡上找到答题的对应位置,用规定的笔书写。
一、基础知识与能力考查(30分)1.下列加点词语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簇.新(cù)凛.冽(lǐn)牟.取(máo)天纶.之乐(lún)B.阔绰.(chuò)禁固.(gù)亵渎.(dú)顶礼膜.拜(mú)C.糍粑.(bā)籍.贯(jí)剽.悍(piāo)鲜.为人知(xiǎn)D.缄.默(jiān)菡萏.(dàn)嗔.视(chēng)呕心历.血(lì)2.下面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B.在外漂泊十多年的他见到亲人时终于忍俊不禁....,留下了辛酸的眼泪。
C.老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网络的害处,列举了许多同学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
D.晚会结束前,她献上了一曲《烛光里的妈妈》,唱得栩栩如生....。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屠呦呦科研团队研究出了用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方法,使全球数亿人受益。
B.针对近来频频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几个学校的领导进行了深刻反思。
C.家长要让孩子接受“吃苦教育”,以此提高孩子自食其力的能力和独立自主的精神。
D.一堂堂看似普通的体育课,不仅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少年的体育价值观,更直接地关系到他们的身体健康。
4.下列语段空白处填入四个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在春日踏青,青芜如毯,;夏日听雨,雨声淅沥,;秋日看花,花叶相辉,;冬日观雪,雪意阑珊,。
四川省成都市三年(2020-2022)中考语文一模分题型分层汇编-09课内外文言文阅读一、课内阅读(2020·四川成都·统考一模)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湖心亭看雪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拥毳衣炉火拥:裹,围B.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更:更加C.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客:客居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白:古人罚酒用的酒杯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日出而林霏开B.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C.问其姓氏其真无马邪D.更有痴似相公者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3.对下面句子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A.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没有人说相公您痴,还有比相公痴的人啊!”B.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没有人说相公您痴,还有和相公一样痴的人啊!C.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和相公一样痴的人啊!”D.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比相公痴的人啊!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情景交融,韵味无穷。
既描绘了大雪后西湖的朴素淡雅,也映射出作者对高洁人格的追求。
B.文章谴词用字精炼传神。
“独往湖心亭看雪”,一个“独”字,写出作者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傲岸自恃。
C.文章意境唯美又充满宇宙哲思。
“上下一白”与“舟中人两三粒”对比。
让人痴迷于天地之空阔,也慨叹人之渺小。
四川省成都市2020年中考中考语文真题试卷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总分评分一、(A卷)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校.对(jiào)别墅.(shù)仙露琼.浆(qióng)B.萌.发(méng)嘹.亮(liáo)抑扬顿挫.(cuò)C.鲜妍.(yán)哺.乳(fǔ)一气呵.成(hē)D.菜畦.(qí)思慕.(mù)惟妙惟肖.(xiào)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但是当冬天来临的时候,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会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B.在人类的生活中,恐惧是工作和休息的天敌,面对它,人类学会用勇气来争锋相对。
C.我沉浸在烦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喜悦。
D.“他哥哥来啦?”奥楚蔑洛夫问,整个脸上洋溢着含笑的温晴,“哎呀,我还不知道呢!”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成都医务人员面对疫情毫不退缩,始终奋战在抗疫第一线,他们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B.清幽宁静的青城山是远近闻名的避暑胜地,炎炎夏日一到,八方游客就会接踵而至....。
C.川流不息....的锦江,古老而现代,它承载着成都的历史记忆,见证了蓉城的飞速发展。
D.地铁6号线尚未开通就已家喻户晓....,其科学而极具个性的设计引来无数关注的目光。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民生问题是今年“两会”的热点,受到了大家的高度关注,随时留心对此的新闻报道。
B.成渝两地联合举办的“爱成都.迎大运”绿道跑步活动,吸引了约一万左右市民参加。
C.成都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鼓励开展夜间消费活动,以此推动经济的增长和复苏。
D.惊闻成都文化名人流沙河先生离世,人们通过线上线下的多种方式寄托对先生的哀思。
名师写中考作文:2020年中考语文作文试题详解(成都卷、兰州卷)2020年成都中考作文:阅读艾青的这首《盼望》作文题目盼望文/艾青一个海员说,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那一片洁白的浪花……一个海员说,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那一阵铁链的喧哗……一个盼望出发一个盼望到达2020年成都中考作文:阅读艾青的这首《盼望》,以《出发》或《到达》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自选文体,自定立意(诗歌除外);③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作文解析诗人艾青的一首抒情而富有哲理的小诗,给成都考生带来了一丝清新,一种思考,更带了一个广阔的写作空间。
出发,和困难较量;到达,领略成功的喜悦。
对考生来说,都是颇有体验,有话可说的题目。
01读透诗歌,明确方向。
这首小诗是很生活化的,很容易进入情境,其间的深刻意蕴也是容易理解的。
两种盼望是海员的不同感悟,折射出不同的道理。
没有出发就失去了期待与奋斗,没有到达就失去了对凯旋的庆贺和认可。
二选一的命题指向决定了考生要选择易驾驭,好表达的方向进行立意写作,切忌面面俱到,失去重心。
02叙中见理,彰显个性。
诗歌的小故事也给了考生一个暗示,讲好中国故事,讲好身边故事,因而将其处理成记叙文是最为稳妥的选择,写人记事,穿插抒情(说理)定会写出考场佳作。
立意构思时可结合选定主题进行追问,为何出发?遇到什么?怎样战胜?从而使叙事具有情节性和画面感,更为重要的是在思辨中形成自己鲜明的个性。
03精选素材,脱颖而出。
出发与到达,贯穿漫漫人生,浸透整个社会。
既可是自身经历的一件小而有意义的事,也可是国家民族在发展中的重大历史选择,与时代、与社会紧密联系,并以小的切入口表现,是考场作文的基本技巧。
亦可充分运用阅读所得的间接材料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思维深刻,见解独特,是跳出“千人一面”陈窠的绝好方式。
范文出发文/彭辉家乡流传着“少不入川,老不出蜀”的俗语,我欣喜于生活在这物产丰富、气候宜人的天府之国。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成都市二○一六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统一招生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全卷分为第A卷和第B卷,A卷满分100分,B卷满分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地方。
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3.选择题部分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均无效。
5.保持答题卡清洁,不得折叠、污染、破损等。
A卷(共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恻.隐(cè)执拗.(niù)忧心忡忡..(chōng)B.剽.悍(piāo)黄晕.(yūn)鲜.为人知(xiān)C.挑衅.(xìn)屏.息(bǐng)如坐针毡.(zhān)D.溅.落(jiàn)憔悴.(cuì)跋.山涉水(bá)【答案】B【解析】黄晕.(yùn)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我想起马儿带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谶语,原野上怪涎的风。
B.这时候,几乎所有的旅鼠都变得焦燥不安起来,它们东跑西颠,似乎大难凌头。
C.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也划不动了,鬼子们紧紧追了上来。
D.历史,现实,在雨中溶合了——变成了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答案】C【解析】A.带着-戴着怪涎-怪诞 B.焦燥-焦躁大难凌头-大难临头 D.溶合-融合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在世界杯羽毛球女子双打决赛中,中国队的两位姑娘配合得天衣无缝....,获得冠军。
B.孩子向家长倾吐心声时,家长应洗耳恭听....,这是家庭沟通中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
C.几经周折,老人终于回到了阔别三十年的故乡,长年漂泊在外的愁绪荡然无存....了。
D.杨绛先生为人谦逊低调,做学问孜孜不倦....,钱钟书先生评价她: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答案】B【解析】洗耳恭听:指做好准备用心地聆听别人说的话,对自己有很大的帮助。
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指专心地听。
多用作虚心听人说的客气话,现也可用作讽刺或诙谐语。
此处不合语境。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成都市教育局的热情邀请下,诗人郑愁予远道而来,与成都教师共享文学之乐。
B.随着我市“阳光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同学们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C.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黄河流域干旱严重,专家预测小麦将减产大约30%左右。
D.为了避免受打扰的事情不再发生,金庸先生闭门谢客,低调地度过了92岁生日。
【答案】A【解析】B项“素质……改善”搭配不当,C项“大约……左右”重复,D项“避免……不再发生”否定不当。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
五柳先生传【东晋】陶渊明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亦不详.其姓字详:详细 B.造.饮辄尽造:到C.曾不吝情去.留去:离开 D.不戚戚..于贫贱戚戚:忧愁的样子【答案】A【解析】详:了解,知道。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因以.为号焉不以.物喜B.亲旧知其.如此其.真无马邪C.既醉而退学而.不思则罔D.无怀氏之.民欤予尝求古仁人之.心【答案】D【解析】A项“介词,用/介词,因为,由于”;B项“代词,他/语气助词,增强反问语气”;C项“表承接,然后,就/标转折,却”。
7.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A.(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上认真理解,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交流,(他)就高兴得忘记了吃饭。
B.(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他)就高兴得忘记了吃饭。
C.(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交流,(他)就高兴得忘记了吃饭。
D.(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上认真理解,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他)就新奇得忘记了吃饭。
【答案】B【解析】理解句中重要词汇:“不求甚解”原文中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会意”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理解领会。
8.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是一篇别具一格的传记,作者借为“五柳先生”作传,从思想性格、志愿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
B.五柳先生虽然贫穷,却悠闲自适。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是五柳先生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读书、饮酒、著文章是他的三大志趣。
C.本文在语言表达上的显著特点是多用否定句。
“不慕荣利”“不求甚解”“曾不吝情去留”等否定句突出了五柳先生与世俗的格格不入。
D.本文刻画人物生动形象。
“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五柳先生的安贫乐道;“环堵萧然”“晏如也”,表现出五柳先生的率真放达。
【答案】D【解析】“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五柳先生的率真放达;“环堵萧然”“晏如也”,表现出五柳先生的安贫乐道。
第Ⅱ卷(其他类型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9.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6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任选其中两句)(2分)①,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②零落成泥碾作尘,。
(陆游《卜算子·咏梅》)③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答案】①温故而知新②只有香如故③留取丹心照汗青(2)请在刘禹锡的《秋词》和杜牧的《泊秦淮》中任选一首,在答题卡上写出题目再默写全诗。
(4分)【答案】秋词【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泊秦淮【唐】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0-12题。
猴年说猴①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有些人一生都未必见过真正的猴,但对猴似乎并不陌生。
在中国,猴的身影几乎无处不在。
②中国人对猴的喜爱由来已久。
位于北京平谷距今六七千年前的一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曾出土了一件小石猴雕塑,它头部如猴形,下身似蝉状,被考证为人类早期的辟邪饰物。
据史料记载,在殷商后期王室中就有了养猴、戏猴的习俗。
同时,猴在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也有一席之地,排名第九,称为“申猴”。
③猴为什么会受到人们如此的喜爱呢?一是猴有“封侯”之兆。
“猴”与“侯”音同,拜相封侯是古代中国人的传统期盼。
在民间吉祥图案上,这样的“期盼”随处可见:一只猴攀在挂有一枚封印的枫树上,表达“封侯挂印”的寄托;两只猴坐在一棵松树上,或一只大猴背着一只小猴,就有了“辈辈封侯”的寓意。
二是猴能觉察、预防马疾,是马的守护神。
猴被称为“避马瘟”即由此而来。
妇孺皆知的《西游记》里,孙悟空就曾经当过“弼马温”。
直到今天,中国云贵高原上,当马帮长途贩运时,也常携带一只猴同行。
④古往今来,中国人用多种多样的艺术方式表达对猴的喜爱。
文学中有猴,影视中有猴,民间杂耍中有猴,工艺作品中也有猴,一个个鲜活生动的猴的形象满足了人们对猴的喜爱心理。
吴承恩笔下的美猴王——孙悟空,成了正义美好的化身。
《西游记》被拍成电视剧猴,成了重播率最高的影视作品。
民间盛行的猴戏,作为汉族古老的表演艺术之一,其中的猴翻筋斗、猴担水、猴走索、猴爬竿、猴开箱戴面具等节目,深得男女老少的喜爱。
在各类工艺品中,艺人们利用猴的天然属性,结合人们对猴的认识,创造了许许多多极具个性的猴的形象:西北的“护娃猴”、南阳的“猴加官”、北京的“毛猴”……⑤由此可见,在民众的意识里,猴从来就不是一只普通的动物,而是一只文化猴。
猴的形象已经根植于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国的民间文化之中了。
(选文略有删改)10.围绕“中国人对猴的喜爱”,文章介绍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3分)【答案】①中国人对猴的喜爱由来已久②猴受到人们喜爱的原因③中国人用多种多样的艺术方式表达对猴的喜爱【解析】本题考察对阅读材料信息筛选能力,只要注意把握归纳信息中心句即可解答。
11.举例子是文章主要的什么方法,第④段划线处的四个例子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4分)【答案】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有力的写出中国人用多种多样的艺术方式表达对猴的喜爱,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12.文章题目是“猴年说猴”,却没有介绍有关猴的种类、猴的生活习性等内容,如果要在本文增加这部分内容,是否恰当?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3分)【答案】不恰当。
因为这篇说明文主要说明了猴的形象已经根植于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国的民间文化,是从文化内涵的角度来说明阐述的。
而猴的种类、猴的生活习性等内容不是人们喜欢猴的根本原因,与文章要表达的主题关系不紧密,所以不恰当。
五、作文(60分)13.进入中学,我们学习的第一篇课文是莫怀戚先生的《散步》,你是否仔细琢磨过“散步”这个寻常的词语呢?“散步”,可结伴同行,也可独自一人;“散步”,可在自然的田野,也可在精神的天地……生活中,我们需要奔跑,也需要“散步”。
请以“散步”为题,写一篇文章。
(60分)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解析】参看评分标准B卷(共50分)一、诗歌鉴赏(共4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
山中问答李白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①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注】①窅(yǎo)然:远去的样子。
1.面对“何意栖碧山”的问题,诗人的回答是什么?请结合全诗概括作答。
(2分)【答案】诗人的回答是笑而不答。
“笑而不答”,带有几分神秘的色彩,造成悬念,以诱发读者思索的兴味。
“心自闲”三个字,既是山居心境的写照,更表明这“何意栖碧山”的问题,当桃花飘落溪水随之远远流去的时候,诗人觉得此处别有天地,如仙境一般。
此时的心情是很安适恬淡的,神态悠然自得身处幽居碧山,心里一片轻松坦然,对于诗人来说,既不觉得新鲜,也不感到困惑,只不过是“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罢了。
2.下列诗句中,哪一句与“桃花流水窅然去”所蕴含的感情相似?请简要分析(2分)A.无可奈何花落去 B.风住尘香花已尽 C.簌簌衣中落枣花【答案】C【解析】“簌簌衣中落枣花”与“桃花流水窅然去”所蕴含的感情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