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合成氨条件优化
- 格式:ppt
- 大小:1.26 MB
- 文档页数:20
提高工业合成氨的方法工业合成氨,也称为氨气,是一种用于制造多种化学产品的重要原料。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工业合成氨的重要性已经逐渐显现出来,它被广泛用于制造各种化学制品,如氨基化合物、醚醚酮、氨基醇、烷烃以及某些药物和农药。
由于它的重要性,提高工业合成氨的效率和产量是近年来工业部门努力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介绍几种提高工业合成氨的方法。
首先,要提高工业合成氨的效率,必须优化合成氨的反应条件和反应机理。
优化反应条件可以促进化学反应的效率,提高氨的产率。
可以通过改变温度、压力、酸碱度、反应催化剂种类及比例等因素来优化反应条件。
同时,可以改变反应机理,避免或减少反应中发生的不合成作用,提高反应的效率。
其次,要提高工业合成氨的产量,可以考虑改进操作条件和工艺流程。
改进操作条件主要是改善水的处理,使水质满足要求,以减少污染和损失,提高产量。
另外,可以改进工艺流程,采用更加高效、安全、环保的工艺,使工业合成氨的产量得到更好的保障。
最后,可以考虑采用多种技术手段来改善工业合成氨的质量。
可以通过不同的改良方法改善氨的性质,例如,采用化学分析技术检测氨的浓度、活性位点和相对密度,并建立控制因素,以提高氨的质量。
另外,可以通过设备的改进、工艺的优化和工艺管理的手段,来保证生产过程中氨的控制质量。
综上所述,提高工业合成氨效率和产量,以及改善氨的质量,都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可以通过优化反应条件、改进操作条件和工艺流程、采用技术手段来改善工业合成氨的性能,从而提高氨的产量和质量。
这些技术手段,不仅能够显著提高工业合成氨的效率,还能为未来的工业化制造提供新的材料,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工业合成氨适宜条件的分析1 压强(1)理论分析和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均表明,合成氨时压强越大越好。
压强对工业合成氨的影响如图2-4-1所示:优点如图2-4-1,压强越大,合成氨反应的反应速率越大,原料的转化率越高,平衡混合物中氨的体积分数越高400 ℃下平衡时氨的体积分数随压强的变化示意图图2-4-1缺点压强越大,对材料的强度和设备的制造要求也越高,需要的动力也越大,这将会大大增加生产投资,并可能降低综合经济效益(2)目前,我国合成氨厂一般采用的压强为10~30 MPa。
2 温度(1)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合成氨应该采用低温以提高平衡转化率。
温度对工业合成氨的影响如图2-4-2所示:优点如图2-4-2,温度越低,原料的转化率越高,平衡混合物中氨的体积分数越高10 MPa下平衡时氨的体积分数随温度的变化示意图图2-4-2缺点温度降低会使化学反应速率减小,反应达到平衡所需时间变长,经济效益降低(2)目前,在实际生产中一般采用的温度为400~500 ℃。
3 催化剂(1)目前,合成氨工业中普遍使用的催化剂:铁触媒(以铁为主体的多成分催化剂)。
(2)催化原理:改变反应历程,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如图2-4-3所示:图2-4-3(3)铁触媒在500 ℃左右时的活性最大,这也是合成氨反应一般选择400~500 ℃进行的重要原因。
注意原料气需预先净化,防止原料气中的杂质使催化剂“中毒”。
4 合成氨的生产流程(1)生产流程图2-4-4(2)流程分析①原料气干燥、净化:除去原料气中的水蒸气及其他气体杂质,防止与催化剂接触时,导致催化剂“中毒”而降低或丧失催化活性。
②压缩机加压:增大压强。
③热交换:合成氨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体系温度逐渐升高,为原料气反应提供热量,故热交换可充分利用能源,提高经济效益。
④冷却:生成物NH3的液化需较低温度,采取迅速冷却的方法,可使气态氨变成液氨后及时从平衡混合物中分离出来,以促使平衡向生成NH3的方向移动。
教学设计第 4 节 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工业合成氨1.知道如何应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 ,选择合成氨的适宜条件。
2.初步学会应用化学原理选择化工生产条的思想和方法。
(难点)3.形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立统一 的观点)看待物质 、看待世界的习惯 。
重点: 知道如何应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 ,选择合成氨的适宜条件。
难点:初步学会应用化学原理选择化工生产条的思想和方法。
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 多媒体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复习回顾】我们前面学习了化学 反应方向和限度,化学反应速率的 知识,首先对前三节的知识进行简 单复习提名让学生回答 ,并点评 指导把复习回顾内容用于分析合 成氨反应指导学生阅读学习目标 图片导入氮肥 , 引入合成氨 阅读一篇小文章,引入氨从发现到 工业化生产为什么耗时那么长? 拓宽思路【板书】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 ——工业合成氨【 引导】氨从发现到工业化生产为 耗时那么长是因为要综合考虑的 问题比较多引出目的: 多、快、好、省口述填写表格 观看本节学习目标 阅读文章学生回答:化学反应限度、速率、能耗、环 保…… 学生听讲重点难点教学方法 教学用具 教学过 程 复习回顾导入新知 新 课 引 入设计意图学习目标判断合成氨反应能否自发进行合成氨反应的限度合成氨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N2(g)+3H2(g) 2NH3(g)已知298K 时,△H=-92.2kJ ·m ol-1△S=-198.2J · K-1· mol- 1 根据正反应的焓变和熵变分析298K 下合成氨反应能否自发进行。
从焓变角度考虑容易自发进行,但从熵变角度考虑又出现矛盾?如何考虑呢?【板书】合成氨反应的方向△H-T△S<0 能自发进行引导学生从多开始探讨反应条件【活动探究】请同学们根据合成氨反应的特点,利用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理论分析什么条件有利于氨的合成?【板书】一、合成氨反应的限度【点拨】给与数据资料支持,如图2-4-3 所示,在不同反应温度、压强下反应达平衡时,平衡混合物中氨含量的测定结果与上述理论分析结果一致。
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工业合成氨 编稿:宋杰 审稿:张灿丽【学习目标】1、能用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解释一些生活、生产问题;2、理解如何应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选择合成氨的适宜条件;3、了解合成氨生产的适宜条件和工艺流程。
【要点梳理】要点一、合成氨反应原理和特点。
1、反应原理:N 2(g )+3H 2(g ),高温高压催化剂2NH 3(g )。
2、反应特点。
①可逆反应;②正反应是放热反应;③正反应是气体体积缩小的反应;④氨很容易液化。
要点二、合成氨适宜条件的选择。
1、适宜生产条件选择的一般原则。
对任一可逆反应,增大反应物浓度,能提高反应速率和转化率,故生产中常使廉价易得的原料适当过量,以提高另一原料的利用率,如合成氨中氮气与氢气的配比为1∶2.8。
选择条件时既要考虑反应的快慢——反应速率越大越好,又要考虑反应进行的程度——使化学平衡尽可能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来提高氨在平衡混合物中的体积分数。
2、合成氨条件选择的依据。
运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的有关知识,同时考虑合成氨生产中的动力、材料、设备等因素来选择合成氨的适宜生产条件。
[归纳] 合成氨的适宜条件: (1)温度:500℃左右;(2)压强:20 MPa ~30 MPa ;(3)催化剂:铁触媒(500℃时其活性最强)。
除此之外,还应及时将生成的氨分离出来,并不断地补充原料气(N 2和H 2),以有利于合成氨反应。
要点三、合成氨工业的简介。
合成氨工业的简要流程:合成氨生产示意图2-4-1:1、原料的制取氮气:将空气液化、蒸馏分离出氮气或者将空气中的氧气与碳作用生成CO 2,除去CO 2后得氮气。
氢气:用水和燃料(煤、焦炭、石油、天然气等)在高温下制取。
主要反应有: C+H 2O (g )高温CO+H 2CO+H 2O (g )∆催化剂CO 2+H 2CH 4+H 2O (g )700C 900C︒︒催化剂CO+3H 22CH 4+O 2950C︒催化剂2CO+4H 22、制得的氮气和氢气需净化、除杂质,再用压缩机压缩至高压。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工业合成氨》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工业合成氨的反应原理和过程。
2. 使学生掌握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 工业合成氨的反应原理及过程。
2.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3. 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方法。
4. 实验操作技巧及注意事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工业合成氨的反应原理及过程。
2.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3. 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直观展示反应原理和过程。
2. 进行实验操作演示,引导学生动手实验。
3. 采用问题驱动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工业合成氨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2. 讲解反应原理:阐述工业合成氨的反应过程及化学方程式。
3. 分析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温度、压力、催化剂等。
4. 讲解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方法:如何提高反应速率,降低成本。
5. 实验操作演示:引导学生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7. 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问答、讨论的形式,评估学生对工业合成氨反应原理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实验操作,评价学生对化学反应条件优化方法的掌握情况。
3. 布置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吸收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用于展示工业合成氨的反应原理、过程及影响因素。
2. 实验器材:用于引导学生动手实验,优化化学反应条件。
3. 教学参考书:提供更深入的理论知识,帮助学生拓展视野。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介绍工业合成氨的反应原理及过程。
2. 第3-4课时:分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3. 第5-6课时:讲解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方法。
4. 第7-8课时:实验操作演示与实践。
九、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加强针对性辅导。
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工业合成氨发展目标体系构建1.结合生产实例,讨论化学反应条件的选择和优化,形成从限度、速率、能耗的多角度综合调控化学反应的基本思路,发展“绿色化学”的观念和辩证思维的能力。
2.能运用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解释生产、生活、实验室中的实际问题。
1.合成氨反应的限度(1)反应原理N2(g)+3H2(g)2NH3(g)ΔH=-92.2 kJ·mol-1,ΔS=-198.2 J·K-1·mol-1。
(2)反应特点(3)影响因素①外界条件:温度、压强,有利于化学平衡向生成氨的方向移动。
②投料比:温度、压强一定时,N2、H2的体积比为时平衡混合物中氨的含量最高。
微点拨:合成氨反应中,为了提高原料转化率,常采用将未能转化的N2、H2循环使用的措施。
2.合成氨反应的速率(1)提高合成氨反应速率的方法(2)浓度与合成氨反应速率之间的关系在特定条件下,合成氨反应的速率与参与反应的物质的浓度的关系式为v=kc(N2)·c1.5(H2)·c-1(NH3),由速率方程可知:N2或H2的浓度,NH3的浓度,都有利于提高合成氨反应的速率。
微点拨:温度升高k值增加,会加快反应速率;同时加入合适的催化剂能降低合成氨反应的活化能,使合成氨反应的速率提高。
3.合成氨生产的适宜条件(1)合成氨反应适宜条件分析工业生产中,必须从和两个角度选择合成氨的适宜条件,既要考虑尽量增大反应物的转化率,充分利用原料,又要选择较快的反应速率,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同时还要考虑设备的要求和技术条件。
(2)合成氨的适宜条件序号影响因素选择条件1 温度反应温度控制在左右2 物质的量N2、H2投料比3 压强1×107~1×108 Pa4 催化剂选择铁做催化剂5 浓度使气态NH3变成液态NH3并及时分离出去,同时补充N2、H2(3)合成氨的生产流程的三阶段1.判断对错(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在括号内打“×”。
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工业合成氨教案一、教案概述本节课是关于化学反应条件优化的实践教案,以工业合成氨为例进行讲解。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工业合成氨反应的原理、反应条件以及反应条件优化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理解工业合成氨反应的原理;2.熟悉工业合成氨反应的常见条件;3.了解如何优化工业合成氨反应的条件。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工业合成氨反应的原理介绍(10分钟)1.1反应方程式:N2+3H2→2NH31.2反应原理:利用铁催化剂,在高压和高温条件下将氮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氨气。
2.工业合成氨反应的常见条件(20分钟)2.1温度条件:常用温度为400-500°C。
2.2 压力条件:反应需要高压环境,常用压力为100-250 atmospheres。
2.3催化剂:常用的催化剂为铁,常与铝、钙等材料进行混合制备。
2.4反应时间:通常需要较长的反应时间,一般为12-24小时。
3.工业合成氨反应条件优化(30分钟)3.1温度优化:随着温度的升高,反应速率会提高,但是也会导致副反应的增加,因此需在速率与选择性中寻找平衡点。
3.2压力优化:随着压力的增加,氮气和氢气的压力差减小,反应动力学变得更有利,但是高压条件下的设备成本较高,需要紧密控制系统的安全性。
3.3催化剂优化:改变催化剂的组成、制备方法和载体等,可以提高反应速率和选择性。
3.4反应时间优化:通常较长的反应时间会使得反应达到平衡,但是长时间反应使得设备利用率较低,需要平衡利用率和产量之间的关系。
4.案例分析及讨论(20分钟)4.1案例一:温度和压力的优化4.2案例二:催化剂优化4.3案例三:反应时间的优化5.课堂小结及延伸(10分钟)5.1课堂小结:总结工业合成氨反应条件的优化方法,并强调其重要性。
5.2延伸学习:推荐学生深入了解其他工业反应条件的优化方法。
四、教学方法及手段1.讲授法:通过讲解工业合成氨反应的原理以及反应条件,向学生传递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