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考考点】书法题知识点总结资料
- 格式:docx
- 大小:13.58 KB
- 文档页数:3
书法欣赏知识点归纳【书法练习方法】了解“读帖”、“临摹”。
【字体的辨认】要求:能分辨楷书、行书、隶书、小篆。
【书法家和书法作品欣赏】1.“书圣”:东晋王羲之“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帖,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最灿烂的瑰宝。
结合《兰亭集序》了解下面的特点:他的书法从总体上说,刚健而娟秀,朴素而精巧,真率而蕴藉,飘逸而端庄,多种似乎矛盾的艺术特色都在这里汇合、交融,达到炉火纯青、尽善尽美的境界。
笔画全篇各种笔法兼备,各种笔画的起止、转换、顿挫都极其圆熟,各得其宜,各显神采。
结体体式变化多端。
其中“之”“以”“也”“为”等字都有重复,但都有意或无意地变换了字的形态,绝无雷同。
尤其是“之”字,全篇有二十多个,个个别具情态,即开篇六行而论,其中三个“之”字写出了三种体式、三种风格。
章法书写时顺势而下,没有刻意追求工巧,字列之间或宽或窄,有些字列旁边有添字,还有多处涂改,在率意之中显出天然之美。
2.唐代四大书法家:颜真卿、欧阳询、褚遂良、柳公权3.颜真卿楷书:结合下面《颜勤礼碑》欣赏(右侧)颜体楷书特点:点画丰厚饱满,结构阔大端正,整体上显得大气磅礴,雄壮刚强,庄严肃穆。
楷书结构:内外结构的字外紧内松,里面宽松,并向外面“撑”,外缘的笔画(尤其是竖)向外凸出,给人饱满、宽博的感觉;上下结构的字上紧下松,重心偏于上方,给人以崇高、挺拔的感觉。
楷书笔画:颜字横画很细,竖画很粗,有的竖画粗于横画好几倍。
4.颜真卿行书:《祭侄文稿》“天下第二行书”。
5.“草圣”被称为“草圣”的有两位:一是草书创始人汉代张芝,一是“狂草”创始人唐代的张旭。
草书第一个高峰:东晋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草书第二个高峰:唐代张旭、怀素“凡唐草得二王法,无出其右。
”这是称赞唐代书法家孙过庭的。
复习要点:1.画线处作为常识最好能记住。
因为可能会以填空题形式考查。
2.书法特点看书法作品了解即可。
因为书法作品欣赏应该会附上书法作品,然后以选择题形式考查。
毛笔书法中考知识点总结一、毛笔书法的起源和发展1. 书法的起源:毛笔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书写艺术形式,起源于古代文明的成熟时期。
毛笔书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的甲骨文和金文,这些最早的字迹实际上已经显示了毛笔的影子。
2. 隶书的发展:中国书法中的隶书是毛笔书法的重要形式之一。
汉代的隶书,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也是隶书发展的高潮期。
隶书又分为晋秦汉隶、魏晋隶、唐隶等,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贡献。
3. 行书的兴起:在隶书的基础上,行书作为毛笔书法的一种演变形式,是在汉代和隋唐时期逐渐形成,并在宋代达到了高峰,为后世毛笔书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 楷书的成熟:楷书作为毛笔书法的规范体,在汉代末年形成,并在魏晋时期逐渐成熟。
在唐代时期,楷书作为毛笔书法的主流形式,成为中国书法的基本书体。
二、毛笔书法的基本用具1. 毛笔:毛笔是书写字迹的工具,在毛笔书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毛笔的种类繁多,有羊毫笔、兼毫笔、鼠须毫笔等等,每一种毛笔都有其特定的用途和书写效果。
2. 墨汁:墨汁是毛笔书法必不可少的辅助用具,是用来蘸取毛笔的颜料。
墨汁有固体和液体之分,沾水后可以调成不同浓淡的效果。
3. 宣纸:毛笔书法的纸张基本上都是宣纸。
宣纸是一种由苎麻制成的特制纸张,质地柔韧,适合于毛笔书法的书写和表现。
4. 砚台:砚台是用来磨制墨汁的工具,也是毛笔书法中不可或缺的用品。
砚台有石砚和木砚之分,均可用来磨制墨汁。
5. 篆刻刀:篆刻刀是用来雕刻印章的刀具,也是毛笔书法中常见的工具之一。
篆刻刀可以用来刻写文字和图案,是毛笔书法中创作印章和图案的必备用具。
三、毛笔书法的基本技法1. 点画:点画是毛笔书法中一种基本的书写技法,是书写的基本单元之一。
点画技法分为重墨点、轻墨点、均匀点、浓淡适宜等,都是用来创造不同效果的书写技法。
2. 提笔:提笔是毛笔书法中一种常见的技法,用来形成书写的开始和结束。
提笔的力度和角度都是书写时必须注意的细节。
【中考考点】书法题知识点总结中考的书法题主要是针对我们人教版七年级到九年级语文书上介绍的书法家及其作品进行考查。
所以只要把书上有关书法家的字体特点和作品搞清楚即可,不会考超过课本以外的书法题。
一、汉字的演变过程甲骨文(商)→金文(周)→小篆(秦)→隶书(汉)→楷书(魏晋)→草书→行书二:汉字造字法——六书象形:依照物体的外貌特征描绘出来,所谓画其成物。
如日、月、山、马等。
指事:表现抽象事情的方法。
如上、下等。
会意:由多个字根组成,衍生出新的含义。
如明、休、信、歪、旦等。
形声:由形、声旁组成,分为上形下声、左形右声、内形外声等。
如清、围等。
转注:用于两字互译,彼此同义而不同形。
如颠、顶二字,本义都是头顶。
假借:借用一个字来表达无法描述的新事物。
如闻指听说,但后来被假借为嗅觉。
三:唐代四大书法家(颜真卿、欧阳询、柳公权、诸遂良)①颜体书法特点:点画丰厚饱满,结构阔大端正,大气磅礴,雄壮刚强,庄严肃穆。
楷书名作:《多宝塔碑》、《颜勤礼碑》、《颜家庙碑》、《大麻姑仙坛记》等。
行书名作:《祭侄文稿》(祭奠从侄季明的文稿,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②柳体书法特点:结构严谨,笔法精妙,笔力挺拔。
楷书名作:《金刚经刻石》、《李晟碑》、《冯宿碑》、《神策军碑》。
行书名作:《伏审》、《十六日》、《辱向帖》。
③欧体书法特点:结构独异,法度严谨,笔力险峻。
楷书名作:《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兰亭记》。
行书名作:《行书千字文》、《张翰帖》、《卜商帖》、《梦奠帖》。
④诸遂良书法特点:线条瘦劲,结字谨严,用笔富于节奏,华丽而不失刚劲。
楷书名作:《雁塔圣教序碑》、《大字阴符经》、《孟法师碑》。
四:王羲之①王羲之,字逸少,东晋人,又称王右军,被后人尊称为“书圣”。
②代表作:《兰亭集序》(该著作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③书法特点:刚健娟秀,朴素精巧,真率蕴藉,飘逸端庄,炉火纯青,尽善尽美。
五:草书①创始人:汉代张芝,被后人尊称为“草圣”。
中考书法知识点总结一、书法的定义和发展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它是通过运用毛笔、墨、纸和硬笔等书写工具,在特定的纸面上以特定的结构和姿态,用书写的线条装点成具有美感和美学特性的作品,它不仅包含了书写的目的和技术,而且还包含了情感和情感的艺术表达。
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其发展历史非常悠久。
最早的《甲骨文》、《金文》等都可以被认为是书法的初步形态。
二、书法的分类书法按照出现的历史顺序,主要可以分为篆书、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
篆书是中国书法的第一形态,它是中国发明的第一个文字体系。
篆书的特点就是字的结体比较规整,笔画简单,横竖横长短相等。
而隶书是篆书的再创作,它更加简洁明了,并且显示了一定的审美特色。
隶书之后是楷书,楷书是中国字体最为规范的一种,其字体规整、简练。
行书和草书则是隶书演化而来,其特点是可以显示出一定的情感和意境。
三、书法的知识要点1. 书法的基本构造要素书法的基本构造要素主要是指笔画与结构。
笔画是书法的基本单位,它包括横、竖、撇、捺、点五种。
横是笔画,按照笔画顺序,可以由左而右,也可以由右而左;竖是笔画,按照笔画顺序,可以由上而下,也可以由下而上;撇是笔画,按照笔画顺序,可以是由上而下,也可以由下而上;捺是笔画,按照笔画顺序,可以由上而下,也可以由下而上;点是笔画,按照笔画顺序,可以是由上而下,也可以由下而上。
而结构则是笔画的组合方式,是呈现在书法作品中的线条和形态,它直接影响整个字的美学表现。
2. 书法的基本要领书法的基本要领主要是指握笔、运笔、控笔三个方面。
握笔主要是指握笔的姿势和用力,用笔的姿势一般应该是右手握笔,其握笔的姿势和用力会直接影响到字画的形态和效果。
运笔主要是指笔画的书写顺序和位置,书写顺序要求要先中后,位置要求是用笔离纸面有一定间隔。
控笔主要是指运笔的力度和速度,控笔力度要求是出纸者加大,进纸者减小,力度不能过大,速度要慢不可快。
3. 书法的常见错误和纠正方法书法中常见的错误主要是指字体歪斜、笔画断续、结体不正、错位、墨痕重叠等。
语文中考书法题知识点归纳
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考语文试卷中占有一席之地。
书法题通常考察学生对书法艺术的理解和鉴赏能力,以及书写技巧。
以下是对语文中考书法题知识点的归纳:
首先,书法题要求学生了解中国书法的发展历程。
从甲骨文、金文到小篆、隶书,再到楷书、行书、草书,每一种书体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学生需要掌握不同书体的起源、发展以及代表人物和作品。
其次,书法题会考察学生对书法艺术的审美能力。
这包括对书法作品的布局、章法、笔法、墨色等方面的鉴赏。
学生需要学会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美感,理解书法艺术的内涵。
再次,书法题还会涉及到书写技巧的考察。
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书写姿势、笔法运用、结构布局等技巧。
这不仅包括硬笔书法,也包括毛笔书法。
在实际书写中,学生应该能够运用这些技巧,创作出具有一定艺术价值的书法作品。
此外,书法题还可能涉及到对书法名家的了解。
学生需要了解一些书法大师的生平、艺术成就以及他们的代表作品。
通过对名家作品的学习和模仿,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书法艺术的精髓。
最后,书法题的考察形式多样,可能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等。
学生在备考时,应该全面复习书法的各个方面,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注重实践操作,提高自己的书写水平。
结束语:通过以上的知识点归纳,我们可以看出,书法题在中考语文试卷中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部分。
它不仅考察学生对书法艺术的理解
和鉴赏能力,还考察学生的书写技巧和实践能力。
因此,学生在备考过程中,应该全面掌握书法的各个方面,不断提高自己的书法素养和书写水平。
中考考前书法欣赏知识点归纳-图文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考考前的书法欣赏中,了解书法的基本知识点是必要的。
以下是中考考前书法欣赏的一些知识点的归纳。
一、书法的起源和发展1.书法的起源:书法起源于古代的甲骨文和金文,发展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2.书法的发展:书法经历了篆、隶、楷、行、草五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点和代表作品。
二、常见的书法字体1.隶书:是中国书法中的传统字体之一,字体规整,构图严谨,横平竖直有力。
2.楷书:是中国书法的主要字体,也是最传统的正体字。
楷书字体规范,笔画较为圆润。
3.行书:是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结构较为简略,笔画流畅有力。
4.草书:是中国书法的一种特殊字体,结构奔放、毛糙,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三、书法的基本构造要素1.笔画:书法的基本构造单位,分为横、竖、撇、捺、点、折等六种。
2.结构:书法作品的字形结构要符合基本的字形规范,包括架构、衬线、宽度等。
3.用笔:书法的用笔要有力度、姿态和节奏感,不同的字体要有所区别。
4.墨色:书法的墨色要均匀、鲜明,虚实相间,使作品更加生动有力。
四、名家书法作品欣赏1.王羲之:王羲之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传世巨匠,他的作品表现了婉约秀雅的气息,代表作有《兰亭集序》。
2.柳公权:柳公权是唐代书法家,他的楷书准确规范,行笔舒展有力,代表作有《欧阳询碑》。
3.爱莲说:爱莲说是北宋书法家黄庭坚的代表作,他以草书见长,作品极具个性和魅力。
五、书法的审美价值1.线条美:书法作品通过线条的起伏、曲折,表现出动感和美感。
2.构图美:书法作品的布局要合理,字形之间要有足够的空间,形成美感。
3.墨色美:书法作品的墨色要均匀、鲜明,虚实相间,增加视觉效果。
六、书法的气韵和意境1.气韵:书法作品要有气势恢宏、雄浑有力的气韵,充满生命力。
以上是中考考前书法欣赏的一些基本知识点的归纳。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了解,同学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书法作品,提高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水平。
书法作业知识点归纳总结一、书法的定义和作用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用毛笔、宣纸等工具在平面上书写汉字,并以笔画的粗细、横竖、错落有致的排列方式,表现出创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
书法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一种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书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传承中华文化:书法作为汉字的书写艺术,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学习书法,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
2. 培养审美情趣: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通过挥毫泼墨,可以表现出作者内心的情感和审美情趣,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启迪,培养人们对美的认识和鉴赏能力。
3. 塑造人格修养:学习书法需要一种专注和细致的态度,通过不断地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耐心、专注和细致,提高他们的人格修养。
4. 增强记忆力和专注力:书法练习需要反复描摹字形,通过不断地练习可以增强记忆力和专注力,对学生的智力发展有益。
5. 陶冶情操:书法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通过描绘汉字,表现出作者的内心情感,能够陶冶和丰富人们的情感世界,使人更加内敛、沉静和厚重。
二、中国书法的发展历程中国书法源远流长,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
中国书法的发展主要可以分为古代、中古和现代三个阶段。
1. 古代书法(先秦至隋唐):先秦时期开始,中国书法就已经有了明显的轮廓,尤其是篆书和隶书的发展。
先秦时期的篆书象形文字,规整刚劲,给人一种古朴厚重的感觉,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到了秦汉时期,李斯将各种篆体字统一为小篆,为隶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隶书是中国书法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它的形成标志着中国书法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不再是单纯的象形文字。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隶书发展到了极致,形成了工整、丰满、齐整的北魏隶、南梁隶等。
在隋唐时期,隶书逐渐演变为楷书,形成了笔画清秀、端庄大方的唐楷。
语文中考书法题知识点总结一、基本书写要求1. 笔画的书写顺序:书写汉字时,要遵循笔画的书写顺序,正确的书写顺序有利于提高汉字书写的效率和美感。
2. 字形结构的认识:认识汉字的字形结构,包括方块字和草书字形结构的认识,掌握书写方法,注意字形的对称和平衡。
3. 书写规范:字迹清晰、端正,字之间要保持适当的间距,不宜挤字、分字,字形不宜变形、变形过大。
4. 书写规格:在书写的时候要注意字的大小和笔画粗细,字要写的整齐美观。
二、基本笔画和结构1. 四种基本笔画:横、竖、撇、捺是汉字书法中的四种基本笔画。
它们的书写顺序和书写方法对于书写整体的美感非常重要。
2. 结构类型:认识汉字的结构类型,包括横字、竖字、撇捺字、左右结构等,结构类型的掌握有助于书写整体的均衡和稳健。
三、常见汉字的书写特点1. 常见汉字书写特点:认识常见汉字的书写特点,比如“日”字,上面有一横线,下面有一横撇,左右是平行的两条笔画,而且书写时要注意竖直平直,横向平均等。
2. 常用结构特点:认识横横竖竖、上下左右边稳健、平衡均匀等特点,掌握不同结构特点的书写方法。
四、常见错别字的书写1. 常见错别字的辨析:常见错别字如“干、幺、千、半”等,给出正确的书写方式,并指出常见的错误写法,并指出其原因。
2. 错别字的书写训练:指导学生在书写时注意错别字,避免错误的书写,提高书写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五、常见书法作品的赏析1. 书法作品欣赏:指导学生认识中国传统书法的艺术特点,包括篆、隶、楷、草四种书体,了解其特点和发展历程,欣赏不同历史时期的书法作品。
2. 书法作品特点分析:指导学生分析不同书体的特点和风格,了解各种书体的特点,并能够展开评论。
六、中国传统文化与书法的关系1. 书法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指导学生认识书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对书法的重视和弘扬。
2. 书法与传统文化的交融:指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对书法创作的影响,了解书法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进行跨学科的融合阅读和研究。
初中书法知识点总结一、书法的基本知识1. 书法的起源与发展书法是中国的艺术瑰宝,它是由古代甲骨文字、金文、隶书、楷书等演变而来的。
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就已经有了文字,可见书法的历史非常悠久。
从最早的甲骨文、金文,到后来的隶书、行书、草书、楷书等,书法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2. 书法的分类书法可以根据字体的演化和风格特点进行分类:分为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篆书等。
这些字体各有千秋,每一种字体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特点。
3. 书法的书写工具书法的书写工具主要有毛笔、宣纸、墨汁等。
毛笔的选材和制作工艺非常讲究,宣纸的纹理和质地决定了书法作品的质量,而墨汁的浓淡则是书法作品线条的重要因素。
初学者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毛笔、宣纸和墨汁,以便更好地进行练习。
4. 书法的基本功书法的基本功包括握笔、用笔、提笔、按笔、收笔等。
这些基本功是书法练习的基础,只有打好基础,才能在书法的道路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二、初中书法的学习方法1. 临帖临帖是指通过模仿名家书法作品来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初中学生在学习书法时,可以通过临帖来熟悉书法的结构、笔画、布局等,从而提高自己的书写技巧和审美能力。
2. 书法操练书法操练是指在书写过程中进行重复练习,以提高字体的规范和工整度。
初中学生在学习书法时,要进行书法操练,多写多练,不断提高自己的书写水平。
3. 创作创作是指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以及对书法艺术的掌握,创作出自己的书法作品。
初中学生在学习书法时,可以通过创作来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4. 观摩观摩是指通过观看名家书法作品,学习他们的技法和风格,从而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初中学生在学习书法时,要多观摩名家书法作品,从中汲取艺术营养,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
三、初中书法的意义与价值1. 培养审美能力学习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他们更加敏感于美的表现形式,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和审美情趣。
这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有着积极的影响。
(一)汉字的演变过程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草书⟶ 楷书⟶ 行书
(二)书体分类
(三)著名书法家及其作品欣赏
)
小篆《泰山石刻》
线条精
《曹全碑》流畅,内紧外放;章法整齐,大度端庄。
《熹石平经》点画俯百变,誉。
《张迁碑》结体沉
法结构巧
有致,方圆兼备奔放流
《古诗四帖》笔势纵胜。
《终年帖》部分赞曰:
草圣
笺鸟行
临池处,兴来聊咏诗。
《九成宫醴泉铭》法作品人称为
世称《九成
之
《多宝塔碑》世称《多
之
《玄秘塔碑》不苟,称
之
《玄妙观重修三门记》又不“记》。
《兰亭集序》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一体,风雨雷大泽龙的诗情。
《寒食帖》
自如,《祭侄文稿》
(四)书法鉴赏专用词汇。
中考书法知识点归纳
中考书法知识点归纳
1. 书法的概念: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用笔墨书写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形式。
2. 书法艺术的特点:具有精神性、艺术性和实用性。
书法要求用笔、纸、墨、水表现出想象、感觉、美感和意境等。
3. 书法基本功:包括笔法、构图、用墨、结构和美感等方面。
学好书法基本功,是熟练掌握书法技巧的前提。
4. 书法的分类:按字体划分,书法可分为隶、楷、行、草、篆等;按技法划分,书法可分为宣、兰、翰、蜀、钧等。
5. 书法练习要点:正确握笔、用墨、掌握笔法、结构和美感等基本要素。
初学者可以先练习字帖,逐渐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6. 书法欣赏:欣赏书法要注重艺术鉴赏。
要注意描绘的主题、意境、技法和气韵等方面的独特性和卓越性。
7. 书法与文化: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学习书法,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历史和艺术的发展历程。
8. 书法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书法不仅可以用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也可以用于现代生活中的广告、标志等设计中。
中学书法知识点总结归纳一、书法的概念与意义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汉字为载体的艺术形式。
书法的涵义包括文字和画面,即是一种视觉艺术,又是一种文字符号的艺术。
书法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传统艺术,在现代文化中仍然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书法艺术不仅是一种审美的享受,更是一种品德的修养,有许多人笃信,书法即是悟道的路径,乃是涵养精神的极佳途径。
二、书法的基本功法1、用笔:书法的用笔包括硬笔和软笔,硬笔书法一般用于行书和楷书的练习,而软笔则多用于轻重笔画的表现。
2、点画:书法的笔画有横、竖、撇、捺、提、钩、弯、折等;点画的运用要求工整有序。
3、排列:书法练习的排列要求题材对内画外,书写规范。
4、布局:书法布局要求有虚实之分,要讲究字形和画面的处理。
三、书法字体与练习书法字体主要包括楷书、行书、隶书、草书、篆书五种。
1、楷书:楷书亦称正楷,是中国书法中的一种主要字体。
楷书的笔画简洁、端庄,纵横有序、工整规范。
楷书是其他书体的基础,初学书法的学生一般都从楷书开始学习。
2、行书:行书是中国书法的一种字体,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变化而来。
行书的特点是笔法潇洒、毫发有点,匀称而工整。
行书是一种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书体,难易适中。
3、隶书:隶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字体,为古代秦汉时代的官方正式书写字。
隶书字形严肃刚劲,具有一定的规范和约束。
4、草书:草书是一种行书的变体,是中国书法中的一种特殊字体。
草书的笔画狂放,纵横交错,具有一种独特的美感。
5、篆书:篆书是古代的一种字体,最早用于刻石刻骨。
篆书字体复杂深刻,具有一种独特的古韵之美。
书法练习时,初学者一般从楷书开始,通过模仿名家作品、练习基本笔画和字形的构造,并逐渐进入行书、隶书和草书的练习。
四、书法的基本功课1、字帖:初学书法的学生通过模仿名家字帖,掌握基本的笔画和字形结构。
2、临摹:通过临摹名家名作来提高书法技巧,临摹名家书法作品有助于学习书法字体的风格和特点。
3、速写:速写是书法练习的一种方式,提高书写速度和书写功底,培养书写技巧。
中学书法知识点总结大全一、书法概述1. 书法的定义书法是以笔墨与纸本为工具,以点、线、面的形式,通过一定的技巧和规律,表现时代风貌和个人情感的艺术。
2. 书法的作用书法在中国古代被称为“文以载道”,即通过书法书写文字,传递道德、美学等方面的信息。
它是文化传承和历史沿革的载体,具有深厚的文化意蕴。
3. 书法的特点中国书法具有韵律、节奏和韬略之美,注重造型比例、法度和神韵。
其作品具有意境广阔、气韵生动的特点。
二、书法的基本功1. 书法的笔画书法的笔画有横、竖、撇、捺、提、点、折、钩等基本笔画,通过这些笔画的运用,可以组成各种汉字。
2. 书法的结构书法作品的结构是指字体的整体布局、构图和格式。
要求起承转合、留白有度,形成美观的整体效果。
3. 书法的速度书法教学中,要注重速度的训练,因为速度的快慢直接影响作品的整体美感。
快写字会使布局罗乱、字形不规整,而慢写字则会使字体僵硬。
4. 书法的用墨用墨是书法艺术创作的基本功,要求掌握好用笔轻重、濡染和挥毫的技巧,实现墨色的层次和变化。
5. 书法的节奏书法艺术要求在写字过程中,注意节奏的变化,使笔画有生动的变化和节奏感。
6. 书法的韵律书法艺术作品的韵律是指在形式美之外,还要具有节奏美和音乐美。
其通过笔画的起伏和长短,形成一种韵律感。
三、基本书法技法1. 楷书楷书是中国书法中最基本、最常用的字体。
它形态端庄,笔画工整,具有规范性和标准性。
2. 行书行书是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写法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通俗易懂,是古代文人较常用的书体之一。
3. 隶书隶书又称骈书,是始于秦代、盛行于汉代的一种字体。
它的笔画力度强劲,结构严谨,有着磅礴豪迈的气势。
4. 草书草书是中国书法中最具艺术性的一种字体,它在字形上有故意放宽,使笔画如同葱茏的绿草,有着奔放的书写风格。
5. 篆书篆书是中国书法中最古老、最原始的一种字体,它的笔画粗大,结构严密,有一种古拙的韵味。
6. 钢笔书法钢笔书法是指用钢笔书写的书法艺术,它的书写速度快、线条变化多样,具有独特的魅力。
语文考试书法常识(一)篆书篆书是大篆、小篆的统称。
笔法瘦劲挺拔,直线较多。
大篆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
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小篆是大篆的简化字体,其特点是形体均匀齐整、字体较籀文容易书写。
秦代的李斯被称为中国书法鼻祖、小篆第一人,代表作品是《峄山刻石》。
(二)隶书隶书,有秦隶、汉隶等,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
代表作家有东汉时期的蔡邕,代表作品是《熹平石经》。
(三)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
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
《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
这种汉字字体端正,就是现在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
1. 欧阳询书法特点:字形稍长,整齐严谨;主笔伸长,有疏有密,四面俱备,八面玲珑,气韵生动;点画配合,结构安排平正,字体大都向右扩展,但重心仍然稳固。
代表作品楷书有 《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行书有《仲尼梦奠帖》《行书千字文》等。
2. 颜真卿书法特点:点画丰厚饱满,结构阔大端正,大气磅礴,雄壮刚强,庄严肃穆。
代表作品楷书有 《多宝塔碑》《颜勤礼碑》《自书告身帖》;行书有 《祭侄文稿》《争座位帖》等。
3. 柳公权书法特点:往往将部分笔画紧密穿插,使宽绰处特别开阔,笔画细劲,棱角峻厉,显得英气逼人。
代表作品有《玄秘塔碑》《神策军碑》等。
4. 赵孟頫书法特点:用笔不含混,不故弄玄虚,起笔、运笔、收笔的笔路十分清楚;笔圆架方,流动带行。
代表作品有《汲黯传》等。
(四)行书代表:“书圣”王羲之行书分为行楷和行草两种。
“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
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其特点是:用笔细腻、结构多变,刚健而娟秀,朴素而精巧,飘逸而端庄。
行书代表作中最著名的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 《兰亭集序》,古人以“龙跳天门,虎卧凤阙”形容其字雄强俊秀,赞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中考考点】书法题知识点总结
中考的书法题主要是针对我们人教版七年级到九年级语文书上介绍的书法家及其作品进行考查。
所以只要把书上有关书法家的字体特点和作品搞清楚即可,不会考超过课本以外的书法题。
一、汉字的演变过程
甲骨文(商)→金文(周)→小篆(秦)→隶书(汉)→楷书(魏晋)→草书→行书二:汉字造字法——六书
象形:依照物体的外貌特征描绘出来,所谓画其成物。
如日、月、山、马等。
指事:表现抽象事情的方法。
如上、下等。
会意:由多个字根组成,衍生出新的含义。
如明、休、信、歪、旦等。
形声:由形、声旁组成,分为上形下声、左形右声、内形外声等。
如清、围等。
转注:用于两字互译,彼此同义而不同形。
如颠、顶二字,本义都是头顶。
假借:借用一个字来表达无法描述的新事物。
如闻指听说,但后来被假借为嗅觉。
三:唐代四大书法家(颜真卿、欧阳询、柳公权、诸遂良)
①颜体书法特点:点画丰厚饱满,结构阔大端正,大气磅礴,雄壮刚强,庄严肃穆。
楷书名作:《多宝塔碑》、《颜勤礼碑》、《颜家庙碑》、《大麻姑仙坛记》等。
行书名作:《祭侄文稿》(祭奠从侄季明的文稿,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
②柳体书法特点:结构严谨,笔法精妙,笔力挺拔。
楷书名作:《金刚经刻石》、《李晟碑》、《冯宿碑》、《神策军碑》。
行书名作:《伏审》、《十六日》、《辱向帖》。
③欧体书法特点:结构独异,法度严谨,笔力险峻。
楷书名作:《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兰亭记》。
行书名作:《行书千字文》、《张翰帖》、《卜商帖》、《梦奠帖》。
④诸遂良书法特点:线条瘦劲,结字谨严,用笔富于节奏,华丽而不失刚劲。
楷书名作:《雁塔圣教序碑》、《大字阴符经》、《孟法师碑》。
四:王羲之
①王羲之,字逸少,东晋人,又称王右军,被后人尊称为“书圣”。
②代表作:《兰亭集序》(该著作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③书法特点:刚健娟秀,朴素精巧,真率蕴藉,飘逸端庄,炉火纯青,尽善尽美。
五:草书
①创始人:汉代张芝,被后人尊称为“草圣”。
②东晋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从东晋开始,草书便发展到高潮。
③唐代再次掀起草书的热潮,涌现出孙过庭,张旭,怀素等书法家。
1.孙过庭
①书法特点:笔法多劲力而少柔媚,有力透纸背之感。
②代表作:《书谱》等。
2.张旭(狂草的创始人,也被称为“草圣”)
①代表作:《古诗四帖》(该著作是最负盛名的狂草书贴)
②书法特点:笔画奔突游走,如烟云缭绕,龙蛇走动,“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
”
3.怀素
①代表作:《自叙帖》、《论书帖》、《四十二章经》、《千字文》、《藏真帖》等。
②书法特点: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奔放流畅,一气呵成。
六:楷书四大家(颜真卿[颜体]、柳公权[柳体]、欧阳询[欧体]、赵孟頫[赵体])
书法特点:颜体端庄雄浑,气势开张,骨力遒劲,气概凛然。
唐朝:柳体活健苍劲,结构严谨,笔法精妙,笔力挺拔。
欧体结构独异,法度严谨,笔力险峻。
元朝:赵体圆润清秀,端正严谨,又不失行书之飘逸娟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