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一艺术类学生就业特点及就业形势分析分析精品PPT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1.53 MB
- 文档页数:29
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特征和策略随着近年来大学的逐渐扩招,高校学生的就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的普遍共识,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
目前,高校的艺术类学生适逢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有利契机。
文化艺术产业链发挥出无限潜力,成为社会经济新的增长点,增加了社会的财富,也衍生和细化出很多新的职业和岗位。
这为高校的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提供了很多新的机会。
新兴文化艺术市场的繁荣在给艺术类大学生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由于学科知识交叉融合发展,使得文化艺术市场更加欢迎综合素质全面,创新能力强的优秀大学生。
一、浅析当前高校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特征1.艺术类专业毕业生灵活就业率较高毕业生灵活就业的概念是指未按劳动力市场规范签订正式劳动合同方式而获得职业。
其特征是,毕业生毕业后没有明确地签约接受单位,且档案、户口挂靠在学校或人事代理部门。
灵活就业具体而言,又细分为有单位接收或自由职业两种。
很多毕业生毕业后在一些小型公司、艺术工作室或是私人企业等工作,没有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与企业公司之间的约束性不强,变动性较大。
而另一种灵活就业的形式则是没有具体的工作集体,自己以“艺术个体户”的身份承接项目独立完成,或是自由创作,通过售卖产生价值。
艺术类毕业生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在就业的意向上往往倾向于能够实现独立作业、自由发挥的工作。
比如说,美术类学生当个自由画家,摄影专业学生当个自由摄影师,或是舞蹈、音乐类学生办一个舞蹈培训或是音乐培训的机构等,都有着非常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广阔的市场需求。
2.交叉型专业素质的艺术类毕业生成为热点紧缺人才由于社会职业的更加细分化,一些具有交叉学科背景的行业在如今发展迅猛,例如:动漫制作、影视创作、展会策展、拍卖公司、游戏内容设计和营销、环境景观设计、建筑设计等类人才均为紧缺人才。
艺术学科内部各分支方向交叉发展,而且与其他学科的文化知识相辅相成,艺术专业正朝着多学科融合的方向发展。
高校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特点、就业困难原因第一篇:高校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特点、就业困难原因高校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特点、就业困难原因探析——以邵阳学院艺术设计系为例唐永辉(邵阳学院艺术设计系湖南邵阳 422000)摘要: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和“艺考”的逐渐升温,艺术类专业学生就业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分析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特点,就业困难原因,对于解决艺术类毕业生就业困难有着重要意义,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艺术类毕业生就业就业期望值进入新世纪以来,在高校扩招和“艺考热”的带动下,艺术类在校大学生人数逐年攀升,2009年更是达到最高峰,而与之形成反差的是,由于就业市场逐步饱和及培养质量的原因,高额教育投入带来的是部分学校、部分艺术类专业就业困难的状况,深入研究高校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特点、就业困难原因成了高校就业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特点1、艺术类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签约存在随意性,即灵活就业的学生所占比率较高。
灵活就业是指在劳动时间、收入报酬、工作场所、保险福利、劳动关系等方面不同于建立在工业化和现代工厂制度基础上的传统主流就业方式的各种就业形式的总称。
灵活就业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非正规部门就业,即劳动标准(劳动条件、工时、工资、保险福利待遇)、生产组织管理及劳动关系运作等均达不到一般企业标准的用工和就业形式,主要是指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和家庭作坊式的就业。
其特点是毕业生就业后,其户口、档案、党团关系挂靠在学校或者人事代理机构。
以邵阳学院艺术设计系艺术设计专业2009届毕业生为例,就业方式中灵活就业的毕业生所占比例达到了91.6%,这一比例为邵阳学院所开设专业中最高的。
2、艺术类毕业生就业后再择业的流动性较大。
一方面艺术类专业尤其是设计专业、动画专业、服装专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等为各高校近几十年甚至近十年才普遍发展起来的新兴专业,就业买方市场尚在成长期很不稳定,用人单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抵抗风险的能力不强,导致应届毕业生存在不稳定感,工作更换较频繁;另一方面,艺术类专业属于高投入的专业,本科四年时间的学费之和根据各高校收费标准的不同在四万元至十万元之间,是其他专业的一倍甚至数倍,导致很多艺术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期望值普遍较高,然而大学生毕业后进入劳动力市场高投入带来的未必高产出使很多艺术类毕业生“这山望着那山高”,导致频繁更换工作。
艺术类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近几年,艺术类院校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成长起来,形形色色的艺术类考前培训班也在各地创办起来。
刚开始,阳春白雪的艺术受到大众追捧还迎来不少的赞叹声,但当艺考热持续高烧,越来越多的人便开始担忧起来。
在艺考热中,有中学追求升学率目标的助推,有家长“让孩子有个学上”的想法的妥协,有高校普遍增设艺术专业、扩大招生名额的拉动。
种种原因导致考生在高中二年级甚至是更晚一些时候,文化课平平的考生转攻艺术成了相当普遍的现象,他们想争取先跨进大学的门槛,这样就能为将来保住一个饭碗。
然而,这样的结果自然而然导致未来几年艺术专业人才大批量增加,就业压力加大,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毕业时的出路如何,毋庸置疑就应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反思。
艺术类专业的高校大学生,其当前的就业困境带有双重特点:既具有市场普遍性,又存在专业特殊性。
即在当前就业市场整体疲弱的客观条件下,艺术类专业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同时,“艺考热”造成的生源充足、对口工作处于饱和状态、艺术教育前期投入较大导致的就业期望较高等特殊性就业困境。
一、艺术类大学生特点分析艺术类专业大学生不仅具有新时期大学生的许多共性,同时也具有许多特殊个性,在认识艺术专业学生与其它学生的共性特征的同时,还应当看到艺术类学生鲜明的个性特征。
(一)思想活跃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活跃,富有创造性,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浪漫色彩,在考虑问题时容易忽视现实基础。
艺术专业学生由于其自身性格特质,思维敏锐活跃,对生活充满激情,富有创新精神,乐观向上,对真、善、美的追求热烈奔放,对社会进步和民族复兴充满憧憬和希望,对社会问题反应强烈,能够迅速吸收社会进步成果,是大学生中最活跃和进步的特殊群体。
(二)个性与创新意识较强艺术类学生由于从小受艺术氛围的培养,形成了较强的自我意识。
艺术类学生一般强调个性化发展,认为艺术本身与众不同才有个性,所以导致艺术类大学生追求独特的个性,甚至认为追求个性、放荡不羁才能激发灵感,才能创造与众不同的学习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