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版七年级(下)《第23课 登上地球之巅》同步练习卷
- 格式:pdf
- 大小:320.73 KB
- 文档页数:6
登上地球之巅一、基础训练1.选出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A.耸.立(sǒng)缭.绕(liáo)冰镐.(gǎo)携.带(xié)B.石膏.(gāo)摄.影(shè)陡.滑(dǒu)砭.骨(biān)C.海滨.(bīn)呼啸.(xiāo)窒.息(zhì)崔巍.(wēi)D.匍.匐(pú)匍匐.(fú)巉.岩(chán)滞.留(zhì)2.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经过半年来的养精蓄锐....,国足队的战斗力大大增强了。
B.让别人的双手能抓住岩壁顶端的支持..点攀登上去。
C.大家齐心协力....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
D.队员们不怕艰险,勇往直前....。
3.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A.珠穆朗玛峰是地球上的最高峰,其北坡被许多登山家认为“连飞鸟也无法越过”,是一条“充满死亡的路线”。
B.1960年的5月,年轻的中国登山队员从北坡攀援而上,把鲜艳的五星红旗插上了地球之巅。
C.在严重缺氧的情况下,队员王连满毅然把氧气筒放回原来的地方,以便留给战友,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D.“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都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
”这些景物描写,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4. 以下句子属于描写的表达方式的是()A. 他们事先以为天黑以前就能登上顶峰,现在看来,这种估计显然错误。
B. 现在,他们每移动一步,肉体要承受多么巨大的痛苦啊!C. 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
D. 他们终于登上了珠穆朗玛峰的顶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从北路攀上世界最高峰的创举。
5.下面有关课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是一篇新闻的节选,报道了中国人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从北坡登上珠峰的壮举。
B.文章按照时间顺序,生动地记叙了登山队员们突击珠峰峰顶的全过程,赞扬了登山队员们顽强勇敢、不畏艰险、勇于牺牲、团结协作的精神品质。
5.23《登上地球之巅》同步练习【积累·感知】一.给加点字注音耸立___缭绕___峰巅___摄氏度___滞留___崎岖___窒息___轮廓___二.多音字注音组词济()___颤()___绕()___散()___()___()___()___()___三.成语填空养精蓄()斩钉()铁异口同()齐心()力勇往直()步()艰难头()眼花腰()背痛四.课文内容填空1.即使有()的体格,()的精力,假如他的勇气不足忍受()的大风雪,神经不敢()崔巍悬岩的边沿,意志不能在死一样的昏睡病()时奋勇前进,他仍将不能到达顶峰。
2.他们的四肢更加()了,他们的行动更加()了,甚至攀过一米高的岩石,也需要半个多小时。
五.整体感悟课文后回答1.在登顶过程中,登山队员要克服的困难有哪些?他们是靠什么来克服这些困难的?2.本文选材详略得当,文中详写了哪两个典型事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课文中有不少自然景物描写,它们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4.刘连满最终没有登上主峰,可文中反倒写他的文字最多,你认为他值得写吗?【体验·探究】六.课内语段阅读天色开始黑下来,寒风凄厉地呼啸着。
他们事先以为天黑以前就能登上顶峰,现在看来,这种估计显然错误。
黑夜,即将成为他们前进道路上的第二道难关。
在这人类从未到达过的珠穆朗玛峰北坡最后二三百米的路途中,他们将要遇到什么困难,要走多长时间,事先确实很难精确估计。
勇敢的突击队员们还在一步一步地前进,但是,由于前一阶段花费的时间过长,他们背上的氧气筒的气压表显示,氧气的容量已经不多。
继续前进,可能受到缺氧的严重威胁。
这时,刘连满因为过度疲劳,体力已经非常衰弱,每走一两步就会不自觉地摔倒,但他缓慢地站起来,仍然一偏一倒地坚持继续往前走着。
在身体虚弱和严重缺氧的情况下,还要摸黑进行高山行军,这不仅极其困难,而且相当危险。
现在,他们每移动一步,肉体要承受多么巨大的痛苦啊!英国“埃非勒士委员会”的组织者扬赫斯班在《埃非勒士峰探险记》一书中曾这样写道:“人类身体在任何地方所受的痛苦,未有甚于一个埃非勒士峰攀登者在登山的最后一天所忍受的。
第23课?登上地球之巅?综合练习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4分〕1、以下各组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履践〔lǚ〕匍匐〔pú〕窒息〔zhì〕B、巅峰〔diān〕镶嵌〔xiāng〕落难〔nàn〕C 崔巍〔wēi〕轮廓〔kuò〕迈进〔màn〕D、养精蓄锐〔xù〕吼叫〔xiào〕耸立〔sǒng〕2、以下各组中书写有误的一组是〔〕〔3分〕A、蓝天健将支援携带B、摄影消耗支撑攀登C、缓慢砭骨漫长崎岖D、迸散付出艰巨辩认3、解释以下加点的词语〔4分〕①四位勇士仍然勇往直前,继续行进在崎岖的山路上。
②其他队员们撤回到8100米的营地,养精蓄锐,以便在需要的时候为突击顶峰的队员提供各种支援。
4、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空。
〔4分〕①他们已经经历了一个星期的艰苦行军,体力巨大。
〔A、消费B、花费C、消耗D、浪费〕②〔三人〕依靠着星光和反照的雪光路途。
〔A、识别B、区分C、分辨D、辨析〕③因为他们正着一项多么荣耀而又艰巨的使命啊!〔A、背负B、肩负C、负重D、担任〕④天色开始黑下来,寒风地吼叫着。
〔A、凄凉B、凄惨C、凄苦D、凄厉〕5、以下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他头晕眼花,腰酸背痛,两腿千金重,但他仍咬着牙坚持前进。
〔夸张〕B、活着就是幸福,就是胜利,就是一切。
〔排比〕C、刘连满一连爬了四次,跌落四次,累得他全身像散了架一样。
〔比喻〕D、现在只有三个疲惫、羸弱的人吃力的拖着自己的脚步,穿过那茫茫无际、像铁一般坚硬的冰雪荒原。
〔比喻〕6、填空〔7分〕?登上地球之巅?节选自? ?,作者是,中国著名,前任新华社社长,高级记者。
本文以为线索,按时间顺序,描写了登山队员在登山过程中所面临的、和这三大困难。
二、整体感悟〔12分〕1、认真阅读课文,概括几名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的经过。
〔7分〕2、刘连满这名队员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想一想作者在刻画这一人物时使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他什么精神?〔5分〕三、课文精彩语段阅读题〔26分〕⑴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
初中语文试卷灿若寒星整理制作23 登上地球之巅同步练习(基础+能力)(试题+解析)练基础1.给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注音。
(1)即使有完美的体格,旺盛的精力,假如他的勇气不足忍受砭.()骨的大风雪,神经不敢履践崔巍.()悬岩的边沿,意志不能在死一样的昏睡病侵袭时奋勇前进,他仍将不能到达顶峰。
(2)严重缺氧使他的两耳嗡.()嗡发响,眼前白一阵黑一阵地迸.()散着“金星”,他开始进入一种半昏迷的状态。
答案:(1)biān wēi(2)wēnɡbènɡ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养精畜锐步履艰难举目四忘异口同声琦岖不平体力消耗斩钉接铁勇往直前错别字改正答案:错别字畜忘琦接改正蓄望崎截3.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朵朵白云在山岭间________不散。
(2)寒风凄厉地________着。
(3)只有顶峰还露出________的轮廓。
A.围绕呼喊模糊B.缭绕呼啸隐约C.围绕呼啸隐约D.缭绕呼喊模糊答案:B。
4.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活着就是幸福,就是胜利,就是一切。
B.珠穆朗玛山区群峰的座座黑影,都匍匐在他们的脚下。
C.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
D.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袭击着薄薄的帐篷,死神正在悄悄地走来。
【解析】选C。
A句运用了排比;B句运用了拟人;D句运用了比喻和拟人。
练能力一、美文品析阅读下文,完成1~5题。
我在珠穆朗玛峰(节选)王勇峰13时40分,我们开始下撤了。
没了氧气,再加上右眼失明,我行动越来越艰难。
对于我,氧气在这个时候就是生命。
由于缺氧,体力极度衰竭,下山时我远远落在其他人后面。
眼见5位战友离我越来越远,我明白,自己顶多能撤到七号突击营地。
终于,来到了“第二台阶”的陡壁,这里陡得足有90度,一只眼睛难以判断方位,我更加小心翼翼。
挂上下降器(一种登山器械)后,我一再提醒自己,慢一些,慢一些,别慌,一定要沉着冷静。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3课《登上地球之巅》同步练习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基础攻坚 (共16题;共54分)1. (2分)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 缭绕(liáo)冰镐(ɡǎo)携带(xié)B . 摄影(shè)砭骨(biān)耸立(sǒnɡ)C . 呼啸(xiāo)窒息(zhì)崔巍(wēi)D . 履践(lǚ)巉岩(chán)滞留(zhì)2. (2分)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不仅为青年学于成长提供了价值准绳,也为高校教书育人提供了工作方法。
百年清华并参与了中国高等教育探索发展的历史,这里蓬勃昂扬的青春理想、严谨勤奋的治学氛围,了许许多多全面发展、个性鲜明的栋梁之才。
高等教育始终让青年学子全面发展并保持个性,我国的人才培养水平一定会大幅度提高。
A . 见证铸就只有才B . 印证造就只要就C . 印证铸就只有才D . 见证造就只要就3.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通过“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以来,使我市环境有了很大改变。
B . C919首飞成功是我国商用大飞机走向成功的一小步,更是我国工业现代化进程中的一大步。
C . 近年来,我省各中小学完善和建立了校园安全工作机制。
D . 转基因大米富含维生素A,可以有效增强发展中国家人民营养不良的现状。
4. (2分)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表达方式,错误的是()。
A . 我去小兴安岭的乌马河林业局采访。
(记叙)B . 这双手皮肤呈木色,纹络又深又粗,一道道黑土色。
(描写)C . (他的手)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
(记叙)D . 这双手亏得是肉长的,若是铁铸的,怕也磨光、磨透了。
(议论)5. (1分)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________①它们的歌喉轻快纯洁,尽管音域不太宽广,但十分美妙动听,婉转而富有层次。
第23课《登上地球之巅》综合练习(人教新课标初一下)doc初中语文一、语言积存与运用〔24分〕1、以下各组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履践〔lǚ〕匍匐〔pú〕窒息〔zhì〕B、巅峰〔diān〕镶嵌〔xiāng〕落难〔nàn〕C 崔巍〔wēi〕轮廓〔kuò〕迈进〔màn〕D、养精蓄锐〔xù〕咆哮〔xiào〕高耸〔sǒng〕2、以下各组中书写有误的一组是〔〕〔3分〕A、蓝天健将支援携带B、摄影消耗支撑攀登C、缓慢砭骨漫长坎坷D、迸散付出艰巨辩认3、讲明以下加点的词语〔4分〕①四位勇士仍旧勇往直前,连续行进在坎坷的山路上。
②其他队员们撤回到8100米的营地,养精蓄锐,以便在需要的时候为突击顶峰的队员提供各种支援。
4、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空。
〔4分〕①他们差不多经历了一个星期的困难行军,体力庞大。
〔A、消费B、花费C、消耗D、白费〕②〔三人〕依靠着星光和反照的雪光路途。
〔A、辨认B、辨不C、辨论D、辨析〕③因为他们正着一项多么光荣而又艰巨的使命啊!〔A、背负B、肩负C、负重D、担任〕④天色开始黑下来,寒风地咆哮着。
〔A、凄凉B、凄惨C、凄苦D、凄厉〕5、以下修辞手法判定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他头晕眼花,腰酸背痛,两腿千金重,但他仍咬着牙坚持前进。
〔夸张〕B、活着确实是幸福,确实是胜利,确实是一切。
〔排比〕C、刘连满一连爬了四次,跌落四次,累得他全身像散了架一样。
〔比喻〕D、现在只有三个疲乏、羸弱的人吃力的拖着自己的脚步,穿过那茫茫无际、像铁一样坚硬的冰雪荒原。
〔比喻〕6、填空〔7分〕«登上地球之巅»节选自«»,作者是,中国闻名,前任新华社社长,高级记者。
本文以为线索,按时刻顺序,描写了登山队员在登山过程中所面临的、和这三大困难。
二、整体感悟〔12分〕1、认真阅读课文,概括几名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的通过。
第23课《登上地球之巅》同步练习(人教版初一下)(4)doc初中语文(1)[学法导引]本文是一篇通讯的节选,记录了中国人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从北坡登上珠峰的壮举。
文章按照时刻顺序,生动地记叙了登山队员们突击珠峰峰顶的全过程,颂扬了登山队员们坚强勇敢、不畏艰险、勇于牺牲、团结协作的精神品质。
作者表达事件有详有略,选择最典型的事件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如重点写战胜被外国探险家认为不可逾越的〝第三台阶〞事件来表现中国人的坚强无畏,写刘连满宁可牺牲自己也要把氧气留给同志的事迹来表现队员们的自我牺牲精神。
此外,作者除了尽力渲染恶劣的自然环境外,还不时用闲笔描写漂亮的珠峰景色,给人美的享受。
学习中要注意把握课文内涵,感悟文中充满着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并注意叙事的详略安排及把握景物描写的作用。
[典题例析]例题:对以下句中的加点词进行评点。
1、他用双手插.进岩缝,脚尖蹬.着岩面,使出全身力量......一寸一寸地上升。
2、〔刘连满〕先把屈银华托了上去,然后又托.贡布。
最后,王富洲和刘连满借.着.上边放下来的绳子的关心,也爬.了上来。
解析:此题意在通过语言品析,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进而深入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人物的行动往往由人物的思想所决定,而本文在写作时本就由点及面,要颂扬的不只是三、四个登山队员,而是一个集体,因为联系全篇通讯来看,三位队员最后的胜利,是团结协作、共同奋斗的结果,是集体主义精神的胜利。
因而,概括精神时要注意不应只局限于个运气质的颂扬,而要将之升华到人类精神的高度。
[参考答案]1、准确地表现出登山队员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2、准确地表现出登山队员们具有强烈的集体主义观念。
[课时训练]一、给以下加点字注音并讲明整个词语。
1、砭.骨〔〕2、履.践〔〕3、崔.嵬〔〕4、窒.息〔〕5、养精蓄锐.〔〕6、齐心协.力〔〕7、斩钉截.铁〔〕二、以下句子属于描写的表达方式的是〔〕A、他们事先以为天黑往常就能登上顶峰,现在看来,这种估量明显错误。
第23课《登上地球之巅》同步练习(人教版初一下)(2)doc初中语文(1)巩固训练1、找出以下各组中注音或书写的错误,并在横线上订正。
A.刺入骨髓销耗庞大阴霾毙日砭骨biān________B.难以补偿斩钉戳铁养经蓄锐高耸sǒng________C.梦寐以求孜孜不卷迫不急待匍匐púfú________D.钢毅不屈步履艰巨契而不舍余暇xiá________2、对以下各句修辞手法判定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高山严峻缺氧,他们感到眼花、气喘、无力。
〔排比〕B.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是一片乌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
〔夸张〕C.凶残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突击着薄薄的帐篷,死神正在悄悄地走来。
〔比喻、拟人〕D.阴霾覆盖着整个的国家。
〔夸张〕3、以下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A.通过这次学习,使我们的觉悟有了专门大的提高。
B.他那崇高的品质,经常出现在我的脑海中。
C.他的家乡是江苏省南京市人。
D.会谈就互相感爱好的咨询题广泛交换了意见。
4、«登上地球之巅»写了三个队员最终从北路登上了世界最高峰。
你如何看待这种胜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登顶过程中,专门多困难对生命构成了威逼,作者着意描写了哪些困难?你如何看待这些困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课文中有许多景物描写的句子,请举出几例,并讲讲它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迁移阅读一次难忘的远征学生会发起了自行车远征的活动,同学们闻讯,纷纷报名。
〝这可不是什么好差事。
〞父母听讲后,急忙劝阻我们。
我们却用老师的话来回答:〝依靠自己的能力,达到自己的目的,才是真正有意义的。
23登上地球之巅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整个词语。
1、砭骨()2、履践()3、崔嵬()4、窒息()5、养精蓄锐()6、齐心协力()7、斩钉截铁()二、以下句子属于描写的表达方式的是()A、他们事先以为天黑以前就能登上顶峰,现在看来,这种估计显然错误。
B、现在,他们每移动一步,肉体要承受多么巨大的痛苦啊!C、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
D、他们终于登上了珠穆朗玛峰的顶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从北路攀上世界最高峰的创举。
三、按照时间顺序,给下列描写景色的句子排列顺序。
1、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只有顶峰还露出隐约的轮廓。
2、天色开始黑下来,寒风凄厉地呼啸着。
3、5月24日清晨,阳光灿烂,珠穆朗玛尖锥形的顶峰耸立在蓝天之上,朵朵白云在山岭间缭绕不散。
4、举目四望,朦胧的夜色中,珠穆朗玛山区群峰的座座黑影,都匍匐在他们的脚下。
现在,他们三人的头顶上,只有闪闪发光的星斗,再也找不到任何可以攀登的山岩了。
5、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
珠穆朗玛峰的黑影在他们面前开始变得非常低矮了。
顺序:四、仔细体味下列语句,写出其表达效果。
1、在身体虚弱和严重缺氧的情况下,还要摸黑进行高山行军,这不仅极其困难,而且相当危险。
现在,他们每移动一步,肉体要承受多么巨大的痛苦啊!2、(刘连满)开始进入一种半昏迷的状态。
他的心里非常明白,他正在被人们称为“死亡地带”的高度上,窒息的危险随时都可能发生。
他拉过身边的氧气筒,……但是,他的眼前出现了正在向顶峰冲击的战友们的背影。
……他毅然把氧气放回原来的地方,自己昏昏睡去……3、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
珠穆朗玛峰的黑影在他们面前开始变得非常低矮了。
五、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6题。
⑴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
只有珠穆朗玛顶峰还露出隐约的轮廓。
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三人匍匐在地上,依靠着星光和反照的雪光,辨认路途,每前进一步都变得更加吃力了。
23 登上地球之巅随堂十分钟基础达标1.选出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A.耸.立(sǒng)缭.绕(liáo)冰镐.(gǎo)携.带(xiã)B.石膏.(gāo)摄.影(shâ)陡.滑(dǒu)砭.骨(biān)C.镶嵌.(qiàn)呼啸.(xiāo)窒.息(shì)崔巍.(wēi)D.步履.(lǚ)匍匐.(fú)巉.岩(chán)滞.留(zhì)2.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经过半年来的养精蓄锐....,国足队的战斗力大大增强了。
B.神舟九号像一支离弦之箭,气冲斗牛....,直上云天,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成为我国载人航天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C.大家齐心协力....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
D.在这个喧嚣浮躁的世界上,芸芸众生....都在为生活忙碌奔波,很少有人能“停下脚步来等等自己的灵魂”。
3.选词填空。
(1)凄厉——凄惨①外面寒风地呼号着,小屋内却非常温暖舒适。
②李清照晚年的生活很,可悲可叹。
(2)践踏——履践①伶人身怀绝技,头顶星辰,去粉墨一生的意义和使命。
②当真理被的时候,实践总有一天会出来替真理说话的。
4.阅读语段,为空格处分别选择恰当的句子,将序号填在横线上。
谁都不会想到,林书豪,(1),竟率领球队在NBA赛场上创造了七连胜的佳绩。
同样是替补队员,当别人迷茫、抱怨的时候,林书豪明天都在训练体能,研究比赛。
七连胜的奇迹,(2)。
(1)A.这个任何时候都可能被裁掉的队员。
B.这个任何时候都不可能被裁掉的队员。
(2)A.不是上帝的赏赐,就是日日苦练的必然结果 B.不是上帝的赏赐,而是日日苦练的必然结果整体感知5.登山队员遭遇的三大突出困难是什么?作者刻意渲染这三大困难有何用意?6.文中有不少描写自然环境的句子,请找出几句,谈谈它们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课堂练笔7.文中写到“活着就是幸福,就是胜利,就是一切”,而刘连满为了别人能活下去却选择了死,你是怎样看待生命的呢?【答案】1.C【点拨】呼啸.(xiāo)应为:呼啸.(xiào),窒.息(shì)应为:窒.息(zhì)。
人教新版七年级下册《第23课登上地球之巅》同步练习卷一、基础攻坚1.(3分)给加点字注音。
①砭.骨②崔巍.③匍匐.④缭.绕。
2.(3分)选出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A.耸.立(sǒng)缭.绕(liáo)冰镐.(ɡǎo)B.石膏.(ɡāo)摄.影(shè)陡.滑(dǒu)C.海滨.(bīn)呼啸.(xiāo)窒.息(zhì)D.匍.匐(pú)匍匐.(fú)巉.岩(chán)3.(3分)下列语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5月24日清晨,阳光灿烂,珠穆朗玛尖锥形的顶峰耸立在蓝天之上,朵朵白云在山岭间缭绕不散。
B.突击队员们沿着第三次行军侦查的路线,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在陡滑的岩壁上登攀。
C.他决定,宁愿自己忍受窒息的痛苦甚至死亡的威胁,也要把最后一点氧气留给战友。
D.珠穆朗玛顶峰的黑影在他们面前开始变得非常低矮了。
4.(3分)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经过半年来的养精蓄锐....,国足队的战斗力大大增强了。
B.让别人的双手能抓住岩壁顶端的支持..点攀登上去。
C.大家齐心协力....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
D.队员们不怕艰险,勇往直前....。
5.(3分)下列说法有语病的一项是()A.珠穆朗玛峰是地球上的最高峰,其北坡被许多登山家认为“连飞鸟也无法越过”,是一条“充满死亡的路线”。
B.1960年的5月,年轻的中国登山队员从北坡攀援而上,把鲜艳的五星红旗插上了地球之巅。
C.在严重缺氧的情况下,队员王连满毅然把氧气筒放回原来的地方,以便留给战友,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D.“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都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
”这些景物描写,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6.(3分)以下句子属于描写的表达方式的是()A.他们事先以为天黑以前就能登上顶峰,现在看来,这种估计显然错误。
B.现在,他们每移动一步,肉体要承受多么巨大的痛苦啊!C.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
D.他们终于登上了珠穆朗玛峰的顶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从北路攀上世界最高峰的创举。
7.(3分)按照时间顺序,将下列描写景色的句子排列顺序。
①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只有顶峰还露出隐约的轮廓。
②天色开始黑下来,寒风凄厉地呼啸着。
③5月24日清晨,阳光灿烂,珠穆朗玛尖锥形的顶峰耸立在蓝天之上,朵朵白云在山岭间缭绕不散。
④举目四望,朦胧的夜色中,珠穆朗玛山区群峰的座座黑影,都匍匐在他们的脚下。
现在,他们三人的头顶上,只有闪闪发光的星斗,再也找不到任何可以攀登的山岩了。
⑤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
珠穆朗玛顶峰的黑影在他们面前开始变得非常低矮了。
8.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整个词语。
履.践窒.息养精蓄锐.斩钉截.铁。
9.仔细体味下列语句,写出其表达效果。
(1)在身体虚弱和严重缺氧的情况下,还要摸黑进行高山行军,这不仅极其困难,而且相当危险。
现在,他们每移动一步,肉体要承受多么巨大的痛苦啊!(2)(刘连满)开始进入一种半昏迷的状态。
他的心里非常明白,他正在被人们称为“死亡地带”的高度上,窒息的危险随时都可能发生。
他拉过身边的氧气筒,……但是,他的眼前出现了正在向顶峰冲击的战友们的背影。
……他毅然把氧气放回原来的地方,自己昏昏睡去……(3)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
珠穆朗玛峰的黑影在他们面前开始变得非常低矮了。
二、阅读题.10.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只有顶峰还露出隐约的。
王富洲、屈银化和贡布三人匍匐在地上,依靠着星光和反照的雪光辨认路途,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努力。
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
珠穆朗玛峰的黑影在我们面前开始变得非常了。
到达8830米左右的地方,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三人的氧气已经全部用完。
但这时风也渐渐变小了,这对攀上顶峰十分有利。
他们站在岩坡上沉默了片刻。
王富洲首先开口说:“同志们,我们三个人现在担负着攻克主峰的任务。
氧气没有了,继续前进虽然可能发生危险。
但是我们能后退吗?”屈银华和贡布用斩钉截铁....的语气异口同声....地回答:“继续前进!”他们抛掉背上的空氧气筒,而地开始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艰难而危险的历程。
现在,他们每前进一步,就不得不停下来休息很长的时间。
由于高山严重缺氧,他们感到眼花、气喘、无力。
他们的四肢更加沉重了,他们的行动更加迟缓了。
甚至攀过一米高的岩石,也需要半个多小时。
他们忍受着肉体上的巨大痛苦,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地朝顶峰走去。
在越过东面一段雪坡以后,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向右绕至北面的岩石坡继续向上攀登,终于登上了一个岩石和积雪交界的地方。
举目四望,朦胧的夜色中,珠穆朗玛山区群峰的座座黑影,都匍匐在他们的脚下。
现在,在他们三人的头上,只有闪闪发光的星斗,再也找不到任何可以攀登的山岩了。
他们终于登上了珠穆朗玛峰的顶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从北路攀上世界最高峰的创举。
(1)为文中的括号处选择合适的词语。
A.外形高大大胆果断B、轮廓低矮果断大胆C.轮廓低矮大胆果断D、外形高大果断大胆(2)第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中都有环境描写,其作用一样吗?(3)“他们站在岩坡上沉默了片刻。
”你能猜一猜他们心里在想什么吗?请你写一段心理描写,模拟他们的心理活动。
(4)段中加点的词语“斩钉截铁”和“异口同声”有怎样的表达作用?(5)你认为从选文中可以看出这些登山运动员具有怎样的精神、意志?11.在身体虚弱和严重缺氧的情况下,还要摸黑进行高山行军,这不仅极其困难,而且相当危险。
现在,他们每移动一步,肉体要承受多么巨大的痛苦啊!英国“埃非勒士委员会”的组织者扬赫斯班在《埃非勒士峰探险记》一书中曾这样写道:“人类身体在任何地方所受的痛苦,未有甚于一个埃非勒士峰攀登者在登山的最后一天所忍受的。
……即使有完美的体格,旺盛的精力,假如他的勇气不足忍受biān骨的大风雪,神经不敢履践崔巍悬岩的边沿,意志不能在死一样的昏睡病侵袭时奋勇前进,他仍将不能到达顶峰。
”对于扬赫斯班的同事们来说,他的这番话确实颇有道理。
然而,对于坚强的中国登山队员们来说有什么样的困难和危险能zhì留和阻挡他们前进的脚步呢?为了祖国和民族的荣誉,为了完成人民的委托,为了在喜马拉雅漫长的雨季到来之前最后一个好天气的周期内登上顶峰,四位勇士仍然勇往直前,继续行进在崎岖的山路上。
(1)根据文中的拼音写出汉字。
biān骨zhì留(2)解释画横线的两个词语。
①履践:②崔巍:(3)根据文段总结一下队员们登山的困难。
(4)文段引用扬赫斯班的话有什么作用?(5)登山队员们登山的力量源泉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三.课外拓展:12.自强不息,迈出“壮行中华”第一步①余纯顺生于1951年12月5日。
他同所有的“老三届”一样,经受了无数的风雨坎坷。
他曾在安huī军kěn农场干了10年,1979年返城后当过临时工,后来顶替父亲进厂工作。
一天他在电视上看到自学考试的招生启shì,第二天就去报名,决心要把以前失去的受教育的机会夺回来。
他自强不息,利用业余时间拼命苦学,硬是自修完初中到大学中文系的全部课程,以优异成绩获得初中、高中、大专、本科四个毕业证书。
②余纯顺从小就崇敬张骞等中国古代的探险家。
他常常坐在山顶上忘我地遐.想,感到远天的底下有许多他迟早要去的地方。
1985年,尧茂书只身漂流长江,不幸翻船落水遇难的故事鼓励了许多热血青年,曾掀.起了一股连续数年的漂流长江、黄河的热潮,还有人骑自行车或摩托车环行中国。
住在长江之尾的余纯顺,他的心也被尧茂书打动了,他很想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在有生之年有所作为,但他不想重复前人的行动。
③一天,他偶然从杂志上看到一位美国人为了一扫当时流行于欧美的颓.废的嬉皮士风气,孤身徒步走过美国西海岸的事迹,他受到启发。
他想,我为什么不能成为第一个徒步环行中国的人呢?他想给处在改革开放中的中华民族多注入一些阳刚之气,展示中国人生命价值的崇高与博大。
他想以自己的行动来告诉大家,社会不但需要政治家、企业家,还需要奋发向上的、勇敢的探险家,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渴望创一番事业的念头,使他果敢地迈出了“壮行中华”的第一步。
(1)依照拼音写出汉字。
安huī军kěn启shì(2)给加点的字注音。
遐.想掀.起颓.废(3)文段①讲述余纯顺的经历有何作用?(4)什么原因使余纯顺迈出了“壮行中华”第一步?人教新版七年级下册《第23课登上地球之巅》同步练习卷参考答案一、基础攻坚1.biān;wēi;fú;liáo;2.C;3.B;4.B;5.C;6.C;7.;8.lǚ;zhì;ruì;jié;9.;二、阅读题.10.轮廓;低矮;大胆;果断;C;11.砭;滞;踩踏;形容山高大雄伟;三.课外拓展:12.徽;垦;事;xiá;xiān;tu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