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心肌病
- 格式:ppt
- 大小:1.31 MB
- 文档页数:29
缺血性心肌病所属分类:内科学医学名词医学术语添加摘要缺血性心肌病( ischemic cardiomyopathy, ICM)属于冠心病的一种特殊类型或晚期阶段是指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长期心肌缺血,导致心肌弥漫性纤维化,产生与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类似的临床综合征随着冠心病发病率的不断增加,ICM对人类健康所造成的危害也日渐严重。
目录[隐藏]•1 概述•2 流行病学•3 病因•4 发病机制•5 临床表现•6 鉴别诊断•7辅助检查•8 治疗•9 预后•10 预防•11 参考资料缺血性心肌病-概述缺血性心肌病 (ischemic cardiomyopathy,ICM)是指由于长期心肌缺血导致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纤维化,从而产生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受损,引起心脏扩大或僵硬、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一系列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其临床表现与原发性充血型心肌病相似但在本质上ICM是一种由冠状动脉供血减少引起的严重心肌功能失常。
Burch等在1970年描述了在某些冠心病病人中,由于心肌缺血引起心肌弥漫性纤维化,产生了一些类似于扩张型心肌病样的表现,并将这一系列临床综合征命名为缺血性心肌病1984年Pantely等将ICM定义为在排除了如室壁瘤室间隔穿孔、二尖瓣反流等结构性异常以后,由于收缩功能降低和(或)舒张功能改变引起的急性或慢性心室功能损害于1986年提出ICM主要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疾病引起的,表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综合征,也称为充血型缺血性心肌病。
1995年WHO/ISCF对ICM的定义为:表现为扩张型心肌病伴收缩功能损害其临床表现不能完全用冠状动脉病变和缺血的严重程度来解释者。
从ICM的定义可以看出,该病是由于心肌长期缺血引起的故其发病与冠心病有着密切联系。
缺血性心肌病-流行病学1.流行趋势随着中国人民寿命的延长,老年疾病尤其是心血管病的病死率随年龄而增加。
有人认为40岁以后明显上升60岁以上每增加10岁,心血管病的病死率则增加1倍左右。
临床医学内科学教学教案——心肌病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心肌病的定义、分类及临床表现。
(2)掌握心肌病的诊断方法及鉴别诊断。
(3)熟悉心肌病的治疗原则及最新治疗进展。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对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评估能力。
(2)培养学生进行心肌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制定心肌病治疗方案的能力。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关爱患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责任感。
(2)培养学生积极进取,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心肌病的定义及分类(1)定义:心肌病是指以心肌病变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疾病。
(2)分类:扩张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心肌肥厚、心肌炎症等。
2. 心肌病的临床表现(1)症状:呼吸困难、胸痛、晕厥、乏力等。
(2)体征:心脏扩大、奔马律、杂音等。
3. 心肌病的诊断方法(1)病史询问:详细询问患者症状、体征、家族史等。
(2)体格检查:心脏听诊、血压、脉搏等。
(3)辅助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肌酶谱、心导管检查等。
4. 心肌病的鉴别诊断(1)与其他心脏疾病如冠心病、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等相鉴别。
(2)与其他系统性疾病如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相鉴别。
5. 心肌病的治疗原则及最新治疗进展(1)治疗原则:控制症状、改善心脏功能、预防并发症。
(2)药物治疗:利尿剂、ACEI、ARB、β受体阻滞剂等。
(3)最新治疗进展:干细胞治疗、心脏起搏器植入、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心肌病的定义、分类、临床表现、诊断方法、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病例,培养学生对心肌病的诊断和治疗能力。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心肌病的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案,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评估学生对心肌病的基本概念、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的理解。
2. 病例分析:评估学生对心肌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实际操作能力。
3.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心肌病知识的掌握程度。
★第六章心血管系统疾病名词解释:1.Atherosclerosis,AS:主要累及大中动脉.....、粥样......、内膜的灶状纤维化....,以内膜的脂质沉积斑块..的形成为基本病变,致管壁变硬、管腔狭窄,并引起一系列继发病变。
2.脂纹:AS肉眼可见的最早病变,为点状或条纹状黄色不隆起或微隆起于内膜的病灶。
3.粥瘤(Atheroma):由纤维斑块深层细胞的坏死发展而来,内膜面可见灰黄色斑块既向表面隆起又向深部压迫中膜。
4.动脉瘤(Aneurysm):严重的粥样斑块底部的中膜平滑肌细胞萎缩弹性下降,在血压的冲击下,动脉壁限制性扩张形成动脉瘤。
5.夹层动脉瘤(Dissecting aneurysm):动脉瘤可从动脉内膜的破裂口进入动脉中膜,使中膜形成假血管腔。
6.CHD:是冠状动脉狭窄性疾病引起心肌供血不足所导致的缺血性心脏病(IHD)。
7.心绞痛(Angina pectoris):是由于心肌急剧...缺血、缺氧所造成的一种常见临床..的暂时性综合症。
8.MI: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中断....引起供血区持续缺血导致的较大范围的心肌坏死。
9.室壁瘤(Ventricular aneurysm):见于MI发生后,梗死心肌或形成的瘢痕组织在左心室内压力作用下形成的局限性外向性膨胀。
10.向心性肥大(Concentric hypertrophy):不伴心腔扩张的心肌肥厚。
乳头肌和肉柱增粗,心腔不扩张,相对缩小。
11颗粒性固缩肾:高血压导致的两侧肾对称性缩小,质地变硬,表面凹凸不平,呈细颗粒状皮质变薄,皮髓质分界不清,包膜皱缩。
12.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有时出现血压急剧升高,出现头痛、意识障碍、抽搐等症状。
13.Rheumatism: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变态反应,累及心、关节等全身结缔组织。
14.Aschoff cell:是风湿病的肉芽肿期,在心肌间质中出现巨噬细胞....的增生、聚集、吞噬纤维素样坏死物质后形成的,聚集称为Aschoff body,是风湿病的特征性病变。